【中考化学】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专项突破模拟测试题(一模二模)含解析
展开【中考化学】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专项突破模拟测试题(一模)
第I卷(选一选)
评卷人
得分
一、单 选 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铵态氮肥与草木灰都是肥料,可混合使用 B.金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可压成很薄的片
C.钨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造灯泡的小丝 D.熟石灰能与酸反应,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3.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是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没有正确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在氧气中硫接触到氧分子的机会大
B.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没有断地运动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4.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硫酸型酸雨的形成:SO2+H2O=H2SO4
B.铁粉溶于稀硫酸:2Fe+3H2SO4=Fe2(SO4)3+3H2↑
C.镁粉着火没有能用CO2灭火的原因:2Mg+CO22MgO+C
D.Na2O2与CO2反应生成纯碱和氧气:Na2O2+CO2=Na2CO3+O2
5.推理见学习化学的重爱思能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中和反应能够生成盐和水,所以能够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
C.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了化的原理,所以汽油除油污也是利用化的原理
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7.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NaCl中含有Na2CO3
加水溶解
B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加Na2CO3溶液
C
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
加适量Zn粉,过滤
D
除去CO2中的CO
通过足量NaOH溶液
A.A B.B C.C D.D
8.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确的是
A.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没有断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g
C.t1℃时,将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饱和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D.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至多的是a物质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H2SO4至过量
B.等质量的和Ca(OH)2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
D. AgNO3和Cu( 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
10.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2CO3、BaCl2、HCl、H2SO4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
溶液
甲+乙
乙+丙
丙+丁
甲+丁
现象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于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A.HCl、BaCl2、Na2CO3、H2SO4 B.Na2CO3、BaCl2、H2SO4、HCl
C.H2SO4、HCl、Na2CO3、BaCl2 D.HCl、H2SO4、BaCl2、Na2CO3
第II卷(非选一选)
评卷人
得分
二、填 空 题
11.糖尿病检验原理之一是将含有葡萄糖(C6H12O6)的尿液与新制Cu(OH)2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该沉淀为氧化亚铜,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铜原子______,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
(2)铜元素常显0、+1、+2价,氧化亚铜的化学式为______。
(3)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生成CO2和______,并释放能量。
12.锂被“21世纪的能源金属”,是世界上最轻的金属。“无锂没有走天下”,锂电池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下列说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锂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g
B.锂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C.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 “得到”或“失去”电子)。
(3)锂是一种比铁活泼的金属。锂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3.在某次实验课上,小东同学把一包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中一定含有__,可能含有__(填化学式)。
(2)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__(填化学式)。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溶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__。
14.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端午节临近,我们包粽子准备了如下食材:糯米、瘦肉、花生、红枣,其中瘦肉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_。
(3)食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下列说法没有科学的是______(填序号)。
A 霉变的花生、大米蒸煮后仍没有可食用
B 没有可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制食物
C 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对人体都有害
15.乙醇:俗名酒精,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请回答:
(1)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2)乙醇中C、O两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流程题
16.海洋中有丰富的水生物和化学资源。海水晒盐能得到粗盐和苦卤,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硫酸钠、氯化钙等)和没有溶性杂质(泥沙等)。现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生产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和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
(2)加入BaCl2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向操作Ⅱ后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其目的是______, 通过蒸发结晶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
评卷人
得分
四、科学探究题
17.(1) 实验室采用下列三种方法制取气体:
制取O2:
制取CO2:……
制取Cl2: MnO2+4HCl (浓) MnCl2+Cl2↑+2H2O
已知: 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
①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下列有A、B、C三种发生装置和D、E两种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写出图中仪器II的名称是______;
II、用D装置收集Cl2时,Cl2应从______管口(填导气管接口处的字母)进入瓶中。
③下列对制取三种气体的分析中没有正确的是______。
A.制取CO2和Cl2的发生装置相同 B.O2、CO2和Cl2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制取Cl2的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 D.用E装置收集O2时,O2应从d管导入
④该小组在制取CO2的时候,发现二氧化碳收集好后,反应仍在发生,所以,他们想设计一个能随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装置。你觉得如图I、II、Ⅲ装置中能实现上述意图的是______。
(2)皮蛋,又称松花蛋,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食品。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腌制皮蛋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纯碱和食盐。同学们向这三种物质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 滤液中的溶质定含有 NaOH和______。(写化学式)
[提出问题] 滤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呢?
[作出猜想]
小林认为:还含有Na2CO3; 小方认为: 还含有______; 小华认为:还含有Ca(OH)2和Na2CO3
[交流讨论1]进步讨论,大家认为小华的猜想没有合理,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林: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______
小林的猜想正确
小华: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小林的猜想正确
[交流讨论2]同学们认为,通过小华的实验没有足以得出其结论,原因是______。
[继续探究]小明也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却没有看到明显现象。小明对此深感疑心。经老师的指导和大家的认真思考后终于找出了原因,你认为原因是______。,老师对同学们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给子了充分的肯定。
评卷人
得分
五、实验题
18.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为测定某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金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金按如图甲的实验,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为减小实验误差,小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g
3.0
3.0
3.0
反应前总质量/g
193.8
194.6
193.6
反应后总质量/g
192.6
193.6
192.5
①三次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碳的平均质量为______g;
②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A
【详解】
A、草木灰显碱性,铵态氮肥与草木灰发生反应,产生氨气,使铵态氮肥失效。A错。
B、由于金具有很好的延展性,所以可压成很薄的片。B正确。
C、钨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造灯泡的灯丝。C正确。
D、熟石灰能与酸反应,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2.A
【详解】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没有可”, 点燃酒精灯时, 应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悬于容器口正上方,而没有能伸入容器内,也没有能触及容器内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3.C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是因为在氧气中硫接触到氧分子的机率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B、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没有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没有含氢气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两者都是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4.C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详解】
A、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SO2+H2O=H2SO3,故选项错误。
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2O2+2CO2=2Na2CO3+O2,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A、中和反应能够生成盐和水,但能够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没有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C、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没有一定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推理错误;
D、汽油去除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来达到目的,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具有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6.D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结论,没有是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确。
故选D。
7.B
【详解】
A、NaCl、Na2CO3都易溶于水,错误;
B、Na2CO3溶液与NaOH溶液没有反应,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能鉴别,正确;
C、Zn粉与CuSO4反应生成新的杂质,且能与FeSO4溶液反应,错误;
D、NaOH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CO没有与氢氧化钠反应,保留了杂质,错误。
故选B。
8.C
【详解】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A错。
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没有断搅拌,至多能溶解25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B错。
C、t1℃时,将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据图可知,c的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饱和溶液的质量会减少。C正确。
D、t2℃时,将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至多的是a物质。D错。
综上所述:选择C。
9.B
【详解】
A、开始所加稀硫酸的质量相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应相等,错误;
B、2HCl+ Ca(OH)2 = CaCl2+ 2H2O 2HCl+ = CaCl2+ H2O
74 111 56 111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和Ca(OH)2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时,氧化钙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较多,正确;C、向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pH升高,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后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没有变,当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时,溶液显碱性,pH升高,错误;D、AgNO3和Cu( 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减小,后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大,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没有再变化,错误。故选B。
点睛: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的知识熟练掌握,并能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①抓图象的起点,②抓图象的终点,③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10.D
【分析】
由现象可知,甲+丁反应生成气体,丙与乙、丁均反应生成白色沉淀,HCl、H2SO4、BaCl2、Na2CO3相互反应,以此进行分析。
【详解】
①甲+乙,没有明显现象,那么它们应该为稀盐酸和稀硫酸,而丙+丁应该为碳酸钠和氯化钡,二者正好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②乙+丙,生成白色沉淀;根据①中分析,只有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则乙为稀硫酸,丙为氯化钡,而甲为稀盐酸,丁为碳酸钠,观察选项,故D正确。
故选:D。
11. 2Cu 3OH- Cu2O H2O
【分析】
【详解】
(1)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因此2个铜原子为:2Cu;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因此3个氢氧根离子为:3OH-。
(2)铜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2价,显+1价的铜称为亚铜,故氧化亚铜中的铜显+1价。氧化亚铜中,氧显-2价,铜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化学式为:Cu2O。
(3)人体内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水的化学式为:H2O。
12.(1)B
(2)失去
(3)
(1)
A、锂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 941,单位没有是“g”,故错误;
B、锂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故正确;
C、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错误,故选:B;
(2)
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3)
根据锂的原子结构图,我们可推知锂的常见化合价为+1,锂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锂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1) Ag Fe
(2)AgNO3
(3)Fe+2AgNO3=Fe(NO3)2+2Ag
【分析】
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则镁粉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镁,当镁完全反应后,铁粉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亚铁。
(1)
把一包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则镁粉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镁,当镁完全反应后,铁粉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亚铁。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说明镁完全反应,铁参加了反应。故滤渣中一定含有Ag,一定没有Mg,可能含有Fe。
(2)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镁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的溶质硝酸银。
(3)
溶液变为浅绿色是因为溶液中含有硝酸亚铁,故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
本题考查了金属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性顺序表进行。
14. 加热煮沸 蛋白质 C
【详解】
(1)日常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端午节临近,我们包粽子准备了如下食材:糯米、瘦肉、花生、红枣,其中瘦肉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
(3)A、霉变的花生、大米蒸煮后有毒,仍没有可食用,故A正确;
B、亚硝酸钠有毒,没有可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制食物,故B正确;
C、食品添加剂没有等于违法添加物,有些食品添加剂对人身体健康无害,故C没有正确。故选C。
15.(1)2:6:1
(2)3:2
【分析】
由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
(1)
由化学式可知,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6:1;
(2)
乙醇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3:2。
16.(1)过滤
(2)
(3)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1)
过滤是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操作Ⅰ是把泥沙与滤液分开,操作Ⅱ是把沉淀物与滤液分开,所以操作I和操作Ⅱ的名称是过滤。
(2)
加入BaCl2溶液是为除去硫酸钠杂质,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
(3)
除去氯化钙过程中加的过量碳酸钠可用过量盐酸除去,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过量盐酸通过蒸发方法除去。
所以向操作Ⅱ后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其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17. CaCO3+2HCl=CaCl2+H2O+CO2↑ 长颈漏斗 a AC I、III NaCl 氢氧化钙##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钠的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加入的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当加入的盐酸量没有足时,盐酸没有能与碳酸钠反应则无法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详解】
(1)①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与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②根据图示可以辨别出II为长颈漏斗;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D装置收集气体时应从a端进入;
③ A、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固体与液体的组合且没有需要加热,适合用B装置制取;制取氯气药品是固体与液体的组合且需要加热,适合用C装置制取,两种反应装置没有一样,故选项说法错误;
B、O2、CO2和Cl2的密度比空气大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
C、制取氯气时二氧化锰作为反应物,故错误;
D、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从d端进去,利用气压将水从c端排出,故正确;
故选AC;
④I、关闭止水夹试管中反应继续发生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使压力增大,液体药品在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当液面低于有孔塑料板时反应停止发生,打开止水夹液体药品又流入试管中,当与固体药品接触时反应继续发生,故装置可以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II、该装置无法通过操作来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III、当收集完气体时直接将底部有洞的试管从烧杯中取出,液体药品通过底部小孔流出试管,反应即可停止,将试管重新放入烧杯中液体药品通过底部小孔流入试管中,反应又继续发生,故装置可以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故选I、III;
(2)NaCl在溶液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故溶液中溶质一定含有NaCl;
[作出猜想]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与氢氧化钠;当碳酸钠过量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当氢氧化钙过量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故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与氢氧化钠,可能含有碳酸钠或者氢氧化钙,则小方猜想含有溶质Ca(OH)2;
[交流讨论1]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在溶液中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故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没有能共存;
[实验探究]
小林猜想为溶液中含有溶质碳酸钠,则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猜想正确;
[交流讨论2]
溶液中一定含有溶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钠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故无法通过加入酚酞来确定溶质中是否含有碳酸钠;
[交流讨论2]
溶液中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时,加入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生中和反应,该反应无现象,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故当盐酸量没有足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无法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18.(1)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
(2) 1.1 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则
则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70%。
(1)
稀盐酸具有挥发性,测定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使得二氧化碳质量测定值偏大,计算出的碳酸氢钠质量偏大,故填: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
(2)
①二氧化碳的平均质量为 ,故填1.1;
②见答案。
【中考化学】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专项突破模拟测试题(二模)
第I卷(选一选)
评卷人
得分
一、单 选 题
1.2022年2月4日,第24届在北京举行。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发展共享单车,提倡绿色出行
B.为保证身体健康,食品中禁止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
C.为方便清理卫生,提倡使用性塑料餐盒
D.为防止“白色污染”,将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
2.2021年10月1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颗探月卫星“嫦娥二号”,它第三级的火箭发动机采用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液态氢技术的国家。那么下列属于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氢气在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 B.氢气能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
C.氢气难溶于水 D.液氢是一种无色液体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 B.塞紧胶塞
C.倾倒液体 D.过滤
4.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没有合理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没有停地运动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有间隔
5.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氮气、过氧化氢、氯酸钾 B.洁净空气、氧化镁、液态氧
C.稀有气体、石灰石、烧碱 D.汞、蒸馏水、石油
6.某同学认真分析“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图后,产生了下列想法,其中一定错误的是
A.动植物呼吸和燃料燃烧过程中都发生了有氧气参与的化学变化
B.森林里空气的氧含量高于沙漠中的空气
C.教室中的某个氧原子有可能来自侏罗纪的恐龙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7.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A.油锅中的油没有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B.扑灭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掉移走
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8.“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制取O2和CO时必须检验装置气密性,所以制取气体时都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D.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9.尿素是一种常用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图:
下列说确的是
A.尿素是由没有同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
B.尿素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氨气与二氧化碳质量比是17:22
D.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0.下列知识整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①硬水滤后可以转化为软水
②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B
①用含氢氧化铝的治疗胃酸过多
②若没有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C
①检验铵态氮肥: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②分离MnO2和NaCl:用水溶解、过滤、蒸发、烘干
D
①食品袋中放一小包铁粉,既可吸收水,又可吸收氧气
②灯泡中充氧气以延长使用寿命
A.A B.B C.C D.D
11.2021年《化学教育》第3期,报道了一种“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没有能还原氧化铜
B.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证明炭粉还原氧化铜
C.加热炭粉过程中发生反应
D.气球可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
12.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下列没有符合顺序的是
A.水、氢气、氧气 B.过氧化氢、水、氧气
C.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D.锌、铜、银
第II卷(非选一选)
评卷人
得分
二、填 空 题
13.能源、环境和健康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摄入_______元素(填符号)没有足,会导致骨骼疏松,易得佝偻病。
(2)2021年1月1日起,全国餐饮行业全面禁止使用性没有可降解塑料吸管,“禁管令”就此诞生。“禁管令”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填序号)。
A.白色污染 B.酸雨污染 C.臭氧空洞 D.噪声污染
(3)盐碱地上种水稻,要数东营产量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稻济天下”,在没有断培育高产杂交水稻的同时,还成功培育出了适宜在盐碱地上种植的“海水稻”。“杂交水稻”富含淀粉,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_______。
(4)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填序号)。
A.塑料保鲜膜 B.没有锈钢勺 C.陶瓷蒸锅 D.棉布围裙
(5)东营是我国的石油之城,是胜利油田所在地。已知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请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4.黑匣子,通常指飞行数据记录仪,用于航空器事故的、维修和飞行试验。外壳由很厚的钢板和多层绝热防冲击保护材料构成。
(1)黑匣子外壳的钢板属于_______(选填“合成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它的耐腐蚀性较纯铁_______(填“强”或“弱”)。
(2)生活中常用_______(任写一种)方法预防铁制品锈蚀。
(3)在Cu(NO3)2、Al(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_______(填符号,下同),过滤后的滤渣的成分是_______,写出加入铁粉后溶液中一种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氮元素的一条信息:_______。
(2)第3周期第ⅥA元素是_______(填名称),其离子符号是_______。
(3)第12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填化学式),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锂和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_______。
(5)第9号氟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氢氟酸(HF),可用于玻璃雕刻,其主要原理是氢氟酸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SiF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6.KN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霜”指KNO3,“以水淋汁”是指溶解,“煎炼而成”是指_______(填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20℃时在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7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逐渐升温(没有考虑水蒸发的影响),测定没有同温度时剩余固体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表:
溶液温度/℃
20
30
40
50
60
剩余固体质量/g
38.4
24.2
6.1
0
0
①20℃时,得到的是硝酸钾的_______(填“饱和”或“没有饱和”)溶液。
②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填“增大”、“减小”或“没有变”)
(3)下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a、b在溶解度曲线上。
①将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70℃,其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没有变”)。
②欲使KNO3溶液的状态从b点转化为c点,可采取的指施是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流程题
17.2022年6月8日是第14个“世界海洋日”。东营有漫长的海岸线,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某兴趣小组设计的综合利用海水的部分流程图如下图。据图回答:
(1)海水制镁,步骤①②③是利用母液制镁的流程,该流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步骤①中制取氢氧化镁选择向母液中加入石灰,而没有是向海水中直接加入石灰,原因是____。
(2)海水晒盐。通常采用_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海水中的氯化钠析出。通过步骤④除去粗盐溶液中含有的MgCl2、Na2SO4、CaCl2等可溶性杂质,需要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量的Na2CO3溶液、过量的NaOH溶液,然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其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
(3)海水制碱。步骤⑧⑨是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步骤⑧中需要向NaCl饱和溶液中先后加入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步骤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步骤⑦用烧碱低温制取次氯酸钠的反应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科学探究题
1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
(1)仪器①②名称是: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在A-E中选)。收集装置的选择是由气体的性质决定的。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有___(填数字序号)。
①难溶于水 ②易溶于水 ③密度与空气没有接近 ④没有与水反应
(3)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填字母代号)
A.NH3 B.H2 C.O2 D.CH4
(4)工业上常需分离CO2和CO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装置G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气体(填名称),然后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5)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如下图1所示)进行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该气球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气球内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为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____(填试剂名称)。
探究一:液体包内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室温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3,则该溶液呈酸性。
探究二: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
【设计并进行实验】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____(填“正确”或“没有正确”)。然后在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的盐酸(装置如上图2所示),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锥形瓶内物质
最终得到CO2的体积/mL
物质
质量/g
0
①
碳酸氢钠
0.10
V1
②
碳酸钠
0.10
V2
③
白色粉末
X
V1
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表中X=_______g;V1=_______(填“>”“<”或“=”)V2。
【实验结论】根据表中CO2体积与锥形瓶内物质质量的关系,得出的结论及判断依据是____。
评卷人
得分
五、计算题
19.为测定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10g食用碱样品(有少量的杂质氯化钠),加水完全溶解制成100g溶液,逐次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氯化钙溶液,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18.0
136.0
154.0
m
191.0
211.0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表中数据m的值为_______。
(2)请画出生成沉淀的质量随滴加氯化钙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图_____(标明恰好反应时点的坐标)。
(3)计算该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
1.A
【详解】
A.共享单车没有污染环境,并且可以减少使用私家车,该选项正确;
B.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依法添加使用,但没有能过量使用,可以使用可食用的食品添加剂,该选项说法没有正确;
C.使用性的木筷和餐盒,即浪费资源,又消耗生产所用的能源,该选项没有正确;
D.焚烧废弃塑料会造成二次污染,该做法没有可取,该选项没有正确,
故选A。
2.B
【分析】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等;
物理性质是指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没有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详解】
A、氢气在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 ,没有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没有符合题意;
B、氢气能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氢气难溶于水,没有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没有符合题意;
D、液氢是一种无色液体,没有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没有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
A、导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导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胶皮管内,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没有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本题难度没有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B
【详解】
A、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在没有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A 没有符合题意;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的体积变大,故B符合题意;
C、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分子运动的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故C没有符合题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复原,是由于受热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使乒乓球内气体体积变大造成的,故D没有符合题意。
故选B。
5.D
【分析】
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化合物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可根据选项中物质分析判断。
【详解】
A、氮气(N2)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过氧化氢(H2O2)是含有氧元素和氢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氯酸钾(KClO3)属于化合物没有属于混合物,没有符合题意;
B、洁净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氧化镁(MgO)是含有氧元素和镁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液态氧(O2)只含有氧元素,属于单质,没有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是氦气、氖气等一类气体的总称,属于混合物,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化合物,没有符合题意;
D、汞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蒸馏水(H2O)属于化合物,石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详解】
A、动植物呼吸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和水;燃料燃烧过程中氧气参与反应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故A没有符合题意;
B、森林中的树木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氧气,而沙漠中植物很少,所以森林里空气的氧含量高于沙漠中的空气,故B没有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变,且原子在没有断运动,所以教室中的某个氧原子有可能来自侏罗纪的恐龙,故C没有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没有能使自然界中氧原子总数增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
A、油锅中的油没有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扑灭,是隔绝空气灭火,没有符合题意;
B、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掉移走,可以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没有符合题意;
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没有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符合题意;
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没有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
A.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没有一定是单质。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选项错误。
B.制取O2和CO时必须检验装置气密性,所以制取气体时都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正确。
C.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没有一定属于化学变化,比如灯泡发光,电能转化为光能,选项错误。
D.阴离子带负电,但是带负电的粒子没有一定是阴离子,比如核外电子也带负电,选项错误。
故选:B。
9.C
【分析】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发生反应为:。
【详解】
A、尿素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A错误,没有符合题意;
B、一个尿素分子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B错误,没有符合题意;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氨气和二氧化碳质量比=,C正确,符合题意;
D、尿素中碳、氧、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所以氮元素质量分数,D错误,没有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
A、①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没有溶性杂质,没有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错误;②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用于吸附色素,用于制糖工业的脱色工序,正确;综上所述,A项错误;
B、氢氧化铝可以和胃酸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可用于中和过多的胃酸,正确;②中若没有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错误。综上所述,B项错误;
C、①铵态氮肥中的铵根离子跟熟石灰一起研磨时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可用于铵根离子的检验,正确;②二氧化锰没有溶于水,氯化钠可溶于水,所以分离时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式得到氯化钠,再对滤出的二氧化锰洗涤、烘干即可,正确;综上所述,C项正确;
D、①食品袋中放一小包铁粉,既可吸收水,又可吸收氧气,正确;②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灯泡中充氧气,灯泡使用时灯丝会被氧化,减少灯泡的使用寿命,错误。综上所述,D项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
A、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和氧化铜没有反应,二氧化碳没有能还原氧化铜,没有符合题意;
B、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是因为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证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符合题意;
C、加热炭粉过程中,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没有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气球可以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没有符合题意。
故选B。
12.A
【详解】
A、水电解可以转化为氢气和氧气,但氢气转化成氧气初中阶段未学习过,没有符合顺序,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分解能转化成水和氧气,水电解可以转化为氢气和氧气,符合顺序,没有符合题意;
C、碳完全燃烧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碳没有完全燃烧可以转化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符合顺序,没有符合题意;
D、锌与可溶性铜盐溶液能反应置换出铜,铜与硝酸银溶液能反应置换出银,锌与硝酸银溶液能反应置换出银,符合顺序,没有符合题意。
故选:A。
13.(1)Ca
(2)A
(3)糖类
(4)D
(5)
(1)
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骨质疏松。所以摄入Ca元素没有足,会导致骨骼疏松,易得佝偻病。
(2)
使用没有可降解塑料会引起白色污染,则“禁管令”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A白色污染。
(3)
淀粉属于糖类。
(4)
A.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没有属于天然材料;
B.没有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没有属于天然材料;
C.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没有属于天然材料;
D.棉布属于天然材料。
故选D。
(5)
乙醇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14.(1) 金属材料 强
(2)涂漆(或刷油、或烤蓝等)
(3) Fe2+和Al3+ Ag、Cu、Fe 或
(1)
黑匣子外壳的钢板属于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合金是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相对于组成它的纯金属来说,一般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性强,故它的耐腐蚀性较纯铁强;
(2)
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隔绝氧气和水就可以预防铁制品锈蚀,生活中常用涂漆、刷油、烤蓝等方法预防铁制品锈蚀;
(3)
根据金属性顺序铝>铁>氢>铜>银,在Cu(NO3)2、Al(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与硝酸铝没有反应,硝酸铝一直存在于溶液中,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硝酸银反应完,铁才会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有铁,即铁过量,所以过滤出的滤渣成分有:Ag、Cu、Fe,反应后的溶液中为硝酸铝、硝酸亚铁,故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Fe2+和Al3+,加入铁粉后,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该反应方程式为:;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该反应方程式为:。
15.(1)氮的元素符号是N(或氮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相对原子量为14.01等,合理即可)
(2) 硫##硫元素 S2-
(3) MgCl2 离子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5)
(1)
从氮元素的元素周期表内容可知原子序数、化学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直接信息,故填:氮的元素符号是N(或氮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相对原子量为14.01等,合理即可);
(2)
从表中可知,第3周期第ⅥA元素是硫元素,硫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故填:硫;S2-;
(3)
第12号元素是镁,第17号元素是氯,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氯化镁中氯元素呈-1价,镁元素呈+2价,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其化学式为:MgCl2,是由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MgCl2;离子;
(4)
由表中可知锂和钠位于同一纵列,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同一纵列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填: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5)
根据题干可知,反应物质氢氟酸和二氧化硅,生成物是四氟化硅和水,故填:。
16.(1)蒸发
(2) 饱和 45.8g 增大
(3) 没有变 加水
(1)
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的意思是用水将"地上霜"溶解,得到硝酸钾溶液,再将水蒸发后,得到硝酸钾晶体,故该实验基本操作是蒸发;
(2)
①表中给出的是某一温度下剩余固体的质量,在20℃时,固体没有能完全溶解,所以此时得到的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②30℃时,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硝酸钾质量为: 70g−24.2g=45.8g ,所以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
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70℃,溶液变为没有饱和溶液,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都没有改变,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变;
②b点为7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点为70℃时硝酸钾的没有饱和溶液,欲使KNO3溶液的状态从b点转化为c点,这一过程中,温度没有改变,所以将其饱和溶液转化为没有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指施是加入水。
17.(1) 母液中镁离子的浓度高
(2) 蒸发 除尽粗盐中的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
(3) NH3、CO2
(4)NaCl
(1)
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的反应,而步骤②中氢氧化镁与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母液是指蒸发水后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其中所含镁离子的浓度更高,故制取氢氧化镁选择向母液中加入石灰,而没有是向海水中直接加入石灰。
(2)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没有大,故通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海水中的氯化钠析出;粗盐提纯的过程中,由于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且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则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及过量的氯化钡。
(3)
步骤⑧⑨是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则步骤⑧的反应原理是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先加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再通入二氧化碳,有利于碳酸氢钠的生成;步骤⑨中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变,在该反应中,等号左边有2个氯原子、2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等号右边除X外,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X中含有1个钠原子和1个氯原子,则X为氯化钠。
18. 锥形瓶 分液漏斗 BD##DB ①③④ C 一氧化碳 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 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钙溶液 没有正确 0.10 > 根据实验③与实验①表中CO2体积与锥形瓶内物质质量相同,可得出白色粉末的成分为碳酸氢钠
【详解】
(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可知:①为锥形瓶;②为分液漏斗。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没有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没有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没有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没有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有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没有接近、没有与水反应;故填:BD; ①③④。
(3)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氧气,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而氨气没有能用浓硫酸干燥,氢气和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故填:C。
(4)工业上常需分离CO和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装置G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①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气体一氧化碳;②然后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故填:①一氧化碳;②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
(5)[查阅资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为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氢氧化钙溶液;故填: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钙溶液)。
[设计并进行实验]碳酸钙难溶于水,所以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没有正确;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碳酸氢钠、碳酸钠的质量都是0.10g,为了形成对比,所以x的质量也是0.10g,每84份质量的碳酸氢钠会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每106份质量的碳酸钠会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所以V1>V2;故填:没有正确;;0.10;>。
(5)因为0.10g的该白色粉末所得二氧化碳与等质量的碳酸氢钠所得二氧化碳体积相等,所以该白色粉末是碳酸氢钠。故填:根据实验③与实验①表中CO2体积与锥形瓶内物质质量相同,可得出白色粉末的成分为碳酸氢钠。
19.(1)172.0
(2)
(3)解:设该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95.4%
答:该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5.4%
(1)
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次加入20g氯化钙,产生100g+20g-118g=2g沉淀;第2次加入20g氯化钙,生140g-136g=4g沉淀,第3次加入20g氯化钙,生160g-154g=6g沉淀,故每加入20g氯化钙产生2g沉淀,第5次加入20g氯化钙,生200g-191g=9g沉淀,说明第5次碳酸钠完全反应,故第四次加入20g氯化钙,生8g沉淀,m=180g-8g=172g;
(2)
综合分析数据可以看出,每20g氯化钙溶液产生碳酸钙沉淀2.0g,产生9.0g碳酸钙需要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为90.0g,故图像如下图: ;
(3)
见答案。
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88页。
【中考化学】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专项突破模拟测试题(一模二模)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专项突破模拟测试题(一模二模)含解析,共4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高钙奶”中的“钙”是指,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对下列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分类, 人人有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江苏省2022-2023学年专项突破模拟测试题(一模二模)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江苏省2022-2023学年专项突破模拟测试题(一模二模)含解析,共5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化学与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下列物质归类正确的是,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