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换 练习【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9002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4.2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换 练习【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9002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4.2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换 练习【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9002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 生物 同步练习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5.2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练习(1) 试卷 0 次下载
-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练习(1) 试卷 0 次下载
- 6.1.2 细胞增殖 练习(1) 试卷 0 次下载
- 6.2 细胞的分化 练习(1) 试卷 0 次下载
- 6.3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练习(1)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生物第2节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2节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课时练习,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4节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换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2.如图为某一植物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下列假设条件中能使图中结果成立的是( )
A.横坐标是CO2浓度,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
B.横坐标是温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
C.横坐标是光波长,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
D.横坐标是光照强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
3.下图表示某自养型生物细胞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过程中[H]的转移过程,错误的是
A.图中过程①③④都能产生ATP B.过程③需要水的参与,能产生C02
C.过程①和过程④离不开叶绿体和线粒体 D.过程①和过程③产生的[H]不是同种物质
4.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5.将题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
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
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
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
6.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 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曲线b-c 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7.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当植物缺镁时,叶绿素减少,b点将向左移
D.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右移,d点上移
8.如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相对变化。对植物生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不为零
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是呼吸作用强度两倍
D.光照强度为d时,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
9.下图是生物体内能量供应与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绿色植物才具有进行①过程所需的色素
B.①过程产生的ATP只用于②过程中固定CO2和还原C3
C.①、③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同
D.④中的能量可用于肌肉收缩、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兴奋传导等
10.下列有关碗豆的叙述,正确为是( )
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量在增加
B.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
C.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TP 合成停止
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1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中“O”转移途径正确的是
A.根尖细胞中的H2O,其中O可转移到O2中
B.叶肉细胞吸收的CO2,其中的O可以转移到丙酮酸中
C.马铃薯块茎细胞中的C6H12O6,其中的O可以转移到C2H5OH中
D.为叶肉细胞提供O2,其中的O只能转移到H2O中
12.细叶桉(阳生)和蛤蒌(阴生)均为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植物。下图为这两种植物在温度、水分均适宜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光照强度为a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膜结构有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
B.光照强度在c点之后,限制B植物P/R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
C.若适当增加土壤中无机盐镁的含量一段时间后,B植物的a点右移
D.光照强度为x (b<x<c),每日光照12小时,一昼夜中细叶桉的干重将减少,蛤蒌的干重将增加
13.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其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 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图中虚线所示),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mg/(dm2·h)。若M=MB-MA,则M表示
A.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有机物净积累量
B.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
C.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D.A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
14.下图表示细胞中与水分子代谢有关的生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甲、乙、丙
B.结构甲产生的H2O中的氢来自于葡萄糖和水
C.结构乙中H2O分解的部位是类囊体薄膜
D.结构丁上合成多肽链时生成的水分子数等于氨基酸数
15.下图为绿色植物部分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中,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中
B.过程①产生NADH,过程③消耗NADPH
C.若叶肉细胞中过程②速率大于过程③,则植物干重增加
D.过程③中ATP的合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过程④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16.某课外小组用传感器测定了不同条件下250ml有鱼和无鱼池塘水的溶解氧变化,获得如下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编号
1
2
3
4
5
条件
26℃光照
26℃黑暗
26℃光照
10℃光照
10℃黑暗
材料
池水
池水
池水+鱼
池水
池水+鱼
2小时后的溶
解氧变化(μg)
0.378
-0.065
-0.758
-0.03
-0.215
A.1号瓶池水中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0.378μg
B.4号瓶池水中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26℃条件下鱼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为1.136μg
D.池水中藻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6℃
17.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25℃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快
B.在0—30℃范围内,温度对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影响更大
C.45℃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D.春季大棚栽培该植物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可提高产量
18.如图甲为25 ℃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乙为小麦细胞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可代表小麦呼吸作用的强度
B.C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很可能是CO2浓度
C.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不相同
D.当温度从25 ℃升高到30 ℃时,B点将左移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非选择题
19.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填“B和C”“C和D”或“B和D”)。
(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0.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_________。
(2)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_______。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________(填“高”或“低”)。
参考答案
1.C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有关知识。植物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产物是CO2和H2O,并释放大量能量,合成大量ATP,在无氧时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大部分组织无氧呼吸产物是CO2和酒精,某些组织或器官是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合成少量ATP;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主要反应是水的光解和合成ATP;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呼吸散失、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除了最高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详解】
A.植物在黑暗中有氧时可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可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食物链上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呼吸散失、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除了最高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B正确;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CO2和H2O、CO2和酒精,某些组织或器官是乳酸,C错误;
D.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D正确;
所以选C。
【点睛】
光合作用虽然暗反应消耗了ATP,但光反应阶段利用光能合成了ATP;葡萄糖是细胞呼吸的底物,不是产物。
2.D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纵坐标的含义是净光合速率,是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在横坐标以下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在横坐标以上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与横坐标相交的点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详解】
A、若横坐标是CO2浓度,纵坐标表示净光合速率,则根据题中信息无法判断出较高温度下和较低温度下呼吸速率的大小,同理,也无法判断出较低和较高温度下光合速率的大小,所以无法判断甲和乙的关系,A错误;
B、若横坐标是温度,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都会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B错误;
C、若横坐标是光波长,则净光合曲线的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与图中甲乙曲线变化不符,C错误;
D、若横坐标是光照强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明确纵坐标的含义,确定图中曲线不同段的生理意义,结合横坐标的不同含义进行分析答题。
3.C
【解析】
图中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能产生ATP。③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都能产生少量的ATP。④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的ATP,故A项正确;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中,需要水的参与,能将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B项正确;在真核细胞内,过程①(光反应)和过程④(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分别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进行,但在原核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例如蓝藻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但也能进行过程①和过程④,C项错误;过程①(光反应)中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过程③(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中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Ⅰ(NADH),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首先要熟悉图中表示的各种生命活动的详细过程;其次,据图写出各字母(或数字)代表的物质(或生理过程)的名称;第三,要善于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C
【详解】
A、由反应式可知,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A正确;
B、吸收光能是由色素蛋白复合体来完成的,不需要酶的参与,B正确;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氧气供应不足,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C错误;
D、病毒核酸的复制是在宿主细胞内完成的,需要的能量由宿主细胞呼吸作用提供,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5.B
【详解】
A、黑暗条件下,细胞只有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CO2扩散至细胞外,因此①增大、④减小;A正确;
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即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①增大、③减小;B错误;
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②、③保持不变;C正确;
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②减小、④增大;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细胞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细胞代谢时相应物质含量的变化。
6.D
【解析】
a点时,甲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开始于a点之前,A错误。6~18时,乙植物都要从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该时间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不断积累,18时积累量达到最大值,B错误。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D正确;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降低,C错误。
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7.C
【分析】
结合题意分析图解:图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表示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c点表示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饱和点。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内因主要是有关酶的数量和色素的含量。
【详解】
A、a点时为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正确;
B、b表示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正确;
C、b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当植物缺Mg时,光合速率降低,只有增大光照强度才能提高光合速率,才能等于呼吸速率,即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错误;
D、温度从25℃提高到30℃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图中a点代表呼吸速率,现呼吸速率加快,故a点上移;d点表示最大光合速率,现光合速率减慢,故d点上移,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利用题中所给条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因此由25℃升到30℃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均改变,再由此判断两点移动方向。
8.D
【详解】
A.光照强度为a时,只有CO2的释放,并且氧气的产生总量为0,说明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故A错误;
B.光照强度为b时,有CO2的释放,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故B错误;
C.光照强度为c时,氧气的产生总量等于a时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C错误;
D.光照强度为d时,实际光合速率就是图中的氧气的产生总量8,即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总量为8,而呼吸作用产生6个单位的二氧化碳,因此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故D正确。
故选D。
【定位】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点睛】
在光合作用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可通过氧气的产生量或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来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
图中氧气的产生总量可表示实际光合速率,a点时的二氧化碳释放可表示呼吸速率。
9.C
【分析】
图中①是光反应阶段,②是暗反应阶段,③是有氧呼吸,④ATP的利用。
【详解】
A、其它生物中也可能有进行①光反应过程所需的色素,如光合细菌,A错误;
B、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不参与固定过程,B错误;
C、①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与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③细胞呼吸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与有机物的分解化学能,C正确;
D、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明确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供给暗反应使用,且只能供给还原过程。
10.B
【解析】
萌发过程中,因为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总量会减少,A错误。及时排涝能防止根部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正确。进入夜间,叶肉细胞进行细胞呼吸能合成ATP,C错误。叶片黄化,叶绿素减少,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是减少的,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1.B
【分析】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必需条件
氧和酶
不需要氧,但必需有酶的催化
场所
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
线粒体基质(第二阶段)
线粒体内膜(第三阶段)
细胞质基质
物质变化
①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
②ADP+Pi→ATP(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
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
②C6H12O6→2C2H5OH +2CO2+少量能量
(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
③ADP+Pi→ATP(在酶的作用下发生作用)
能量释放
产生大量能量
产生少量能量
特点
有机物彻底分解,能量完全释放
有机物氧化没有彻底分解,能量没有完全释放
联系
①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②实质相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详解】
A、由于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根尖细胞中的H2O,其中的O不能转移到O2中,A 项错误;
B、叶肉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O2首先通过光合作用将O转移到 C6H1206中,然后再通过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转移到丙酮酸中,B项正确;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所以细胞中C6H1206的O不能转移到C2H5OH中,C项错误;
D、为叶肉细胞提供O2,其中的O先转移到H2O中,然后水再参与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将其中的O转移到更多的物质中,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易错点:马铃薯块茎、甜菜根、玉米胚、胡萝卜叶和动物肌细胞等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不产生酒精;高等植物、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不产生乳酸。
12.C
【分析】
阴生植物在光照强度较低时就能达到最大值,而阳生植物需要在较强的光照强度下才能达到最大值,据此可判断A是阳生植物细叶桉,B是阴生植物蛤蒌,光照强度为 a时,B植物的P/R=1,也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在此之前的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小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光照强度为 b时,A植物的P/R=1,也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在此之前的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小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光照强度为c时,植物B的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光照强度为d时,植物A的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据此分析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
A. 当光照强度为a时,植物A、B都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细胞呼吸产生ATP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因此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膜结构有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A正确;
B. 光照强度在c点之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B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此时限制B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又题干表明温度、水分均适宜,因此限制B植物P/R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B正确;
C. 若适当增加土壤中无机盐镁的含量一段时间后,植物吸收镁增加使得细胞中叶绿素含量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增加,而此时细胞呼吸速率不变,因此B植物的a点左移,C错误;
D. 光照强度为x (b<x<c),每日光照12小时,蛤蒌的P/R>2而细叶桉P/R<2,因此一昼夜中细叶桉的干重将减少,蛤蒌的干重将增加,D正确;
因此选C。
【点睛】
本题以阳生植物的阴生植物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13.C
【分析】
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在黑暗条件下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叶片的一部分B不作处理,在光照条件下叶片既进行光合作用,也可进行呼吸作用。
【详解】
MA 表示A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呼吸作用后剩余的有机物总量。MB表示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后有机物的总量。设原来的质量为X,则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X–MA,MB= X+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即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MB+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X= MB+(X–MA)–X= MB–MA。因此,M表示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明确MA和MB表示的量,根据积累的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进行解答。
14.D
【解析】
【分析】
据图判断:甲为线粒体,乙为叶绿体,丙为粗面型内质网。
【详解】
A、生物膜系统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构成,甲为线粒体膜,乙为叶绿体膜,丙为粗面型内质网膜,A正确;
B、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均需酶的催化。
第一阶段:细胞质的基质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的内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B正确;
C、结构乙中H2O分解属于光反应过程,场所为类囊体薄膜,C正确;
D、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生成的水分子数目等=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D错误。
故选D。
15.D
【解析】
过程①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中,过程③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过程,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A错误;过程①产生NADPH,过程③消耗NADH,B错误;若叶肉细胞中过程②速率大于过程③,则植物干重不一定增加,因为还有其他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还要通过呼吸消耗有机物,C错误;过程③中ATP的合成需要能量,与放能反应相联系;过程④是ATP的水解,释放能量,与吸能反应相联系,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6.C
【分析】
26℃黑暗和10℃黑暗溶氧量的变化表示呼吸消耗量;26℃光照和10℃光照下氧气的变化量表示氧气的释放量。
【详解】
1号瓶池水中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0.378μg+0.065μg=0.443μg,A错误;4号瓶有光照,池水中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26℃条件下鱼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为0.378μg+0.758μg =1.136μg,C正确;题目中只有10度和26度,无法确定池水中藻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D错误。故选C。
17.C
【分析】
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
分析上图,植物体在25℃时,净光合速率最高,说明该温度为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此温度下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分析下图:由图可知,植物体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3℃左右。
【详解】
A、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对应的温度(即最适温度)约为25,故25℃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快,A正确;
B、在0~30℃范围内,与呼吸速率变化曲线相比,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升高得更快,说明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即温度对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影响更大,B正确;
C、45℃时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0,但由于植物体中含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故植物的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应大于呼吸速率,C错误;
D、春季室外温度较低,大棚栽培植物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可提高净光合速率进而提高产量,D正确。
故选C。
18.D
【分析】
甲图为净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乙图为光合作用酶活性(虚线)和呼吸作用酶活性(实线)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详解】
甲图中A点代表无光照,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代表呼吸作用强度,故A正确;甲图中C点,代表在光饱和点时,刚好达到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A~C段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C点以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变化,趋于稳定,则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为CO2浓度、温度、内因(如叶绿体含量、叶绿素含量、酶数量)等,故B正确;从乙图可知光合作用酶最适温度约25℃,呼吸作用酶最适温度约为30℃,故C正确;当温度从25 ℃升高到30 ℃时,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呼吸作用达到最大速率,因此,该种变化因素不利于光合作用,达到光补偿点时的光照强度将增大,B点将右移,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
当涉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问题时,分析顺序一般为:光照- CO2 -温度-内因;而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一般移动规律为:当变化因素有利光合作用,则补偿点左移,饱和点右移,反之,亦然。
19.O2 NADP+ ADP+Pi C5 NADH(或答:还原型辅酶Ⅰ) C和D 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
光反应中物质变化:H2O→2H+1/2O2(水的光解);NADP+ + 2e- + H+ → NADPH 能量变化:ADP+Pi+光能→ATP
暗反应中物质变化:CO2+C5化合物→2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2C3+4NADPH+ATP→(CH2O)+ C5 +H2O(有机物的生成或称为C3的还原)
能量变化:ATP→ADP+Pi(耗能)
(1)由图可知A、B过程分别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图中类囊体膜上发生水的光解,产生NADPH
和①氧气;暗反应阶段消耗ATP和NADPH,产生②NADP+、③(ADP和Pi);暗反应过程为卡尔文循环,CO2+C5化合物→2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所以④为C5。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的场所为C细胞质基质,在第一阶段中,各种能源物质循不同的分解代谢途径转变成乙酰辅酶A;呼吸作用的第二、三阶段的场所为D线粒体,在第二阶段中,乙酰辅酶A(乙酰CoA)的二碳乙酰基,通过三羧酸循环转变为CO2和氢原子;在第三阶段中,氢原子进入电子传递链(呼吸链),最后传递给氧,与之生成水。呼吸作用中的[H]为还原型辅酶I(NADH)。(2)植物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A)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C和D)。(3)酒精是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
【学科网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名师点睛】易错易混点为[H],注意呼吸作用中的[H]为还原型辅酶I(NADH),光合作用中的[H]为还原型辅酶II(NADPH)。
20.类囊体膜 蓝紫光和红光 增加 群体光合速率不变,但群体呼吸速率仍在增加,故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 低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据题意可知,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即为总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即为净光合速率;据题中曲线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群体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及呼吸速率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大于a,小于b时,群体光合速率上升、干物质积累速率基本不变、呼吸速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大于b时,群体光合速率不变、干物质积累速率下降、呼吸速率上升。
【详解】
(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是叶绿素和类胡萝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上的色素主要捕获红光和蓝紫光;
(2)由图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大于b时,由于群体光合速率不变,而群体呼吸速率仍在上升,导致群体净光合速率降低,干物质积累速率下降;
(3)由于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阳生植物,即阴生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放出的CO2比阳生植物少,因此阴生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阳生植物低。
【点睛】
关键要理解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即为总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即为净光合速率,因此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速率=群体光合速率-群体呼吸速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二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课时练习,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542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练习1解析版docx、542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练习1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2节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巩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学生活动,教学程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