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安一中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西伯利亚五针松是阿尔泰山北方森林的建群种之一。我国科学家对位于阿尔泰山中段南坡研究区内优势树种为西伯利亚五针松的样地进行野外调查和实验。研究发现西伯利亚五针松的树木径向生长不仅与当年3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而且受到竞争树粗细的更大影响。下图示意研究区某国家气象站1958~2017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3月平均气温升高对西伯利亚五针松树木生长的影响是( )A. 利于林下枯枝落叶分解,提高土壤肥力 B. 利于增加空气湿度,增强树木抗旱能力C. 利于融雪和土壤解冻,加快树木恢复生长 D. 利于增大昼夜温差,树木积累更多有机质2. 西伯利亚五针松受竞争树影响最大的阶段是( )A. 幼龄林时期 B. 中龄林时期 C. 成熟林时期 D. 过熟林时期【答案】1. C 2. A【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研究发现西伯利亚五针松的树木径向生长不仅与当年3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而且受到竞争树粗细的更大影响。”和所学知识可知:树木的生长与3月平均气温正相关、与竞争树粗细负相关。西伯利亚纬度高,气温低,冻土广布,冬季树木停止生长,3月平均气温升高,利于融雪和冻土解冻,提供水源和土壤,加快树木恢复生长,C符合题意;3月份气温升高但气温仍在0℃以下,且昼夜温差并没有增大,所以不利于微生物对林下枯枝落叶的分解,也不会增加有机质的积累,A、D不符合题意;3月西伯利亚仍受高压控制,气温升高,空气湿度降低,B错误。故选C。【2题详解】根据材料“研究发现西伯利亚五针松的树木径向生长不仅与当年3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而且受到竞争树粗细的更大影响。”可知:幼龄林时期的树木生长受周围竞争树的影响大,竞争树粗壮高大会使幼龄林得到的光照减少,影响幼龄林的生长,A符合题意;而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时期的树木已经有了一定的生长空间,受竞争树的影响较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西伯利亚五针松主要分布在高纬度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和我国的阿尔泰山地区等,喜光照,耐寒耐旱适应性强,能在干燥砂地和排水不良的沼泽地上生长,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粘壤土生长最好。公交等时线是指从某一地点出发,利用公交出行,所用出行时间相等的各点连成的平滑曲线。下图为某城市某日以市中心天河城为出发点的公交等时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各小题。3. 从天河城出发,50分钟时间内的平均公交车车速最快的是( )A. 动物园方向 B. 火车站方向C. 珠江新城方向 D. 师范大学方向4. 制作公交等时线图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NSS、RS B. GIS、RS C. GNSS、GIS D. GIS、GNSS、RS【答案】3. C 4. C【解析】【3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公交等时线上各点到出发点的用时相等,因此若公交车速度越快,则相同时间行走距离越远,等时线越稀疏。由图可知,与动物园方向、火车站方向、师范大学方向相比,50分钟内(3000秒)从天河城到珠江新城方向行走距离最远,因此该方向车速最快,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4题详解】根据材料,等时线是指在相同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最大范围的边界,制作公交等时线图首先要利用GNSS确定公交车位置、行车时间,从而确定速度,还要利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分析,处理信息,并显示公交等时线,因此C符合题意;制作公交等时线没有必要获得遥感图像RS,故ABD错误,故选C。【点睛】3S技术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建制拼合模式(下图)是我国部分大城市管辖区域内撤县设区的常见方式,该模式下被撤县的行政名称改变,行政范围未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5. 我国部分大城市管辖区域内撤县设区的主要目的是( )A. 扩大原县的管辖范围 B. 增强大城市竞争能力C. 提高原县的服务范围 D. 增加大城市服务职能6. 对于大城市而言,整建制拼合模式初期可能导致( )A. 就业压力增大 B. 区域间协调差 C. 环境污染加剧 D. 道路交通拥堵7. 整建制拼合模式有可能促使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为( )A. 扇形模式 B. 同心圆模式 C. 田园模式 D. 多核心模式【答案】5. B 6. B 7. D【解析】5题详解】根据材料“被撤县的行政名称改变,行政范围未变”,可见原县的管辖范围并未扩大,故A错误;原县的行政范围未变,城市等级未变,所以原县的服务范围也不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据图可知,撤县设区后,主城区的范围扩大,使大城市竞争能力增强,故B正确;撤县设区并未提升大城市的等级,所以也不会增加大城市服务职能,故D错误。故本题选B。【6题详解】撤县设区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压力减小,故A错误;原来的县,经济发展一般较市辖区有差别,所以撤县设区后,区域间水平有高低之分,区域间的协调较差,故B正确;整建制拼合模式有利于原县辖区的经济发展,并会促进对基础设施及环境的投入,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是有利的,故CD错误。故本题选B。【7题详解】随着撤县设区的实行,主城区以原市区和原县辖区为中心继续发展,促使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为多核心模式,D正确,ABC错误。故本题选D。【点睛】撤县设区,不是行政区划的简单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撤县设区,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在谈到撤县设区问题时强调:“对于县改区,要从市辖区调整入手,本着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原则进行。8. 读下图,该城市化模型中,逆城市化阶段开始的时间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逆城市化阶段出现在城市化后期,此阶段城市人口比例下降,其前一个阶段是郊区城市化。该城市化模型中,甲时间核心区与边缘区人口变化都为正值,城市人口快速增加,是城市化阶段,A错;乙时间之前核心区减少人口比例小于边缘区增加人口比例,是郊区城市化阶段,乙时间核心区减少人口比例等于边缘区增加人口比例,乙时间之后核心区减少比例开始大于边缘区人口增加比例,城市人口比例下降,出现逆城市化,故开始的时间是乙,B对;丙时间核心区与边缘区人口变化都为负值,城市人口快速减少,逆城市化速度快,不是逆城市化阶段开始的时间,C错;丁时间核心区人口增加,边缘区人口减少速度减慢,出现再城市化,D错;故选B。城市人口生态位是指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结构决定的某城市人口所处的地位。城市生态场势是指人们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适宜度。人口生态位与生态场势均衡的城市为协调型城市。下图为我国18个中心城市人口生态位和生态场势指数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下列城市中发展最协调的是( )A. 武汉 B. 上海 C. 深圳 D. 重庆10. 下列城市中人才容易外流的是( )A. 福州 B. 长沙 C. 大连 D. 武汉11. 下列城市与该市实现协调持续发展的措施,对应最合理的是( )A. 昆明——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B. 西安——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C. 重庆——鼓励劳动力外出务工 D. 上海——吸引年轻人就地工作【答案】9. C 10. B 11. D【解析】【9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城市人口生态位与城市生态场势均衡的城市为协调型城市,且图中数字序号越大,相关指数表现越好。图中显示,重庆的城市人口生态位和生态场势指数均较低;上海城市人口生态位较低,生态场势指数高;武汉城市人口生态位较低,生态场势指数较高;深圳的城市人口生态位和生态场势指数均较高,因此发展最协调,故C正确,ABD错误,本题选C。【10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序号越大,相关指数表现越好,反之,序号越小,相关指数越差,区域发展不协调。选项中,长沙的横纵坐标数值均较低,发展不协调,容易导致人才的外流,B正确;福州的受教育程度较低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利于吸引人才,A错误;大连和武汉的受教育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均较高且基本协调,人才不易流失,C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A项,图中显示,昆明各项指数中,人口年龄结构指数最大,而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低,因此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不是昆明最合理的协调的措施,A错误。B项,图中显示,西安的受教育程度指数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居住环境指数相对较低,因此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是最合理的协调发展的措施,B错误。C项,图中显示,重庆年龄结构指数低,如果鼓励劳动力外出务工,会使得重庆年龄结构指数更低,不利于城市协调持续发展,C错误。上海为我国经济中心,经济发达,应该吸引年轻人本地就业,吸引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当地发展,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国家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改变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勾勒出别样“乡愁”。以竹为骨,以纸为盖,绘有山水花鸟人物,再刷上桐油晾干,一把精美的油纸伞就做好了。油纸伞制作工艺复杂,但却流传了千年,现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一朵奇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油纸伞文化景观反映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 修林茂竹,淫雨霏霏 B. 风萧石滚,黄沙漫漫 C. 晴暖高温,烈日炎炎 D. 纵沟横壑,骤雨纷纷13. 与“撑着油纸伞”的别样乡愁相映衬的地方建筑景观是( )A. 西双版纳高脚屋 B. 豫西地坑院 C. 北京四合院 D. 皖南高墙院【答案】12. A 13. D【解析】分析】【12题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油纸伞是我国传统的日用雨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以竹条做伞架,以涂刷桐油的纸做伞面可以防水。所以油纸伞作为具有一定地域文化的雨具,其中基础功能是防雨,应该是多雨的气候和竹林繁茂的区域实用。A正确;油纸伞没有抵御风沙的功能,故B项错;油纸伞虽然可以遮挡烈日,但防晒不是其主要功能,故C项错;油纸伞的制作原料及功能主要反映当地气候与植被特点,不能反映地形特征,故D项错。所以本题选A。【13题详解】结合相关知识可知,《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场景,西双版纳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豫西、北京属于我国北方地区,故排除ABC三项;材料中勾勒出的油纸伞的乡愁是窄窄的雨巷,与之相对应的建筑景观也应是南方徽派建筑的高墙窄巷(如皖南高墙院)最与材料中的雨中乡愁相衬,选项D正确,故选D。【点睛】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与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地域文化景观的外部形态、结构、功能、类型等不仅可以反映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些方面的特点,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等。流动人口通常指长居地改变而户口登记地尚未改变的群体,他们不具备市民身份,无法享受同本地居民一样的生活待遇。流动人口的职住情绪能够反映其工作与生活状态。下图示意“某城市流动人口情绪与职住分布的关系图”(其中人口情绪大于0,表示流动人口情绪相对平均人口情绪较为积极,数值越大越积极,反之则表示较为消极)。完成下面小题。14. 根据关系图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地流动人口因生活压力大等原因导致整体情绪偏向于消极B. 可达性与基础服务设施较差导致远郊居住区人口情绪较消极C. 社会地位低、职业追求高是物流园人口情绪值低的主要原因D. 农业园区主要为耕作辛苦的农民,人口情绪普遍偏向于消极15. 为应对以上问题,有关政府部门应该( )①重点关注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物流产业的流动人口心理健康②完善远郊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③建立健全社会基础保障体系,加强资源配置的公平性④严格限制人口流入,缓解该地人口压力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14 B 15. B【解析】【14题详解】根据材料“流动人口的职住情绪能够反映其工作与生活状态”,读图可知该城市大部分流动人口的人口情绪大于0,表示流动人口情绪整体较为积极,A错误。远郊居住区人口情绪小于0,人口情绪较为消极,推测可能原因为交通可达性与基础服务设施较差,工作和生活不便利、不舒适,B正确。物流园人口情绪值为负值,情绪较为消极,反映其工作和生活状态较差,可能是工作压力大,影响生活品质,C错误。农业园区人口情绪为正值,较为积极,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读图可知,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物流产业的流动人口人口情绪普遍偏向于消极,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①正确。完善远郊区基础设施建设,便于远郊人口通勤,可以提升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②正确。根据材料“流动人口通常指长居地改变而户口登记地尚未改变的群体,他们不具备市民身份,无法享受同本地居民一样的生活待遇”可知,建立健全社会基础保障体系对流动人口的工作和生活影响不大,③错误。严格限制人口流入,进入该城市的人口减少,缓解该地人口压力,有效缓解交通等基础设施压力,一定程度上改善出行等体验,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经济因素导致人口从欠发达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中会出现人口压力大、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不安定等问题。二、综合题(共55分)1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将根治淮河水患作为一项重大国家工程。多年之后,毛泽东之孙毛新宇同志再一次将关注焦点投向淮河治理。他在提案中提出,必须继续贯彻“蓄泄兼筹”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规划、标本兼治、建管并重,进一步做好治理淮河工作,统筹解决好防洪排涝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材料二 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东流入洪泽湖。出洪泽湖后分为两支;一支经高邮湖、邵伯湖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流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干流全长约1000千米。南岸主要支流有史灌河、淠河等,均发源于大别山。北岸主要支流有洪河、颖河、涡河等。下图为淮河主要水系图。(1)试从自然角度分析淮河流域洪灾多发的原因。(2)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的建议。【答案】(1)支流多,汇水区域广;洪泽湖周边地势低平,而下游泥沙淤积,导致地势较高,排水不畅;河道弯曲;夏季降水过于集中。 (2)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上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退耕还湖,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淮河水患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淮河洪灾的成因、防治淮河洪水的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本小题主要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从气候、地形、河流等角度去分析。气候原因:淮河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原因:该地区位于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而由于水土流失问题,下游泥沙淤积严重,导致洪泽湖下游河段泥沙淤积严重,抬高地势,导致排水不畅;河流原因:由材料可知:淮河干流两侧发育众多支流,流域面积广阔,汇水量大;淮河河段较弯曲,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小问2详解】本小题主要考查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治理好洪涝灾害需要进行全流域综合治理,实行上中下游分段治理措施。上游河段:上游山区的植被破坏是导致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上游山区需要进行植树造林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并且在上游河段修建水库,加强对中下游河段的调蓄作用;中游河段:利用洼地修建分洪、蓄洪区,增加蓄水空间;下游河段:新挖入海河段,增强洪水的排泄能力。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非工程措施:灾前加强对天气的监测预报,同时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华北某城市全年风频统计表风向北东北偏北东北东北偏东东东南偏东东南东南偏南频率(天)3238302520161216风向南西南偏南西南西南偏西西西北偏西西北西北偏北频率(天)24402010981629材料二:该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及预测图(甲图,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乙图)。(1)根据材料一,完成该城市的风频玫瑰图,并分析出该城市盛行风向。(2)为了让徐徐清风吹进城市,该城市规划中增加了通风廊道的设计,说明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3)根据材料二,简述2015—2030年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4)推测该市今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答案】(1)盛行风向为东北风与西南风 (2)缓解热岛效应,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减轻雾霾等大气污染状况。 (3)人口数量先不断增加,2025年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之后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4)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阻碍经济增长;老年人生活孤单。【解析】【分析】本题以人口增长趋势及预测图为材料;涉及风频玫瑰图画法、风向判读、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人口老龄化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小问1详解】作图步骤:依据表格中的风向,在图中确定风向和数值。(注意:标注好正确的数值,还要看对方向)依据表格数据,在图中描点,然后连线。由风频图可知,盛行风向为东北风与西南风,风力较强。【小问2详解】由材料可知,通风廊道的建设是为了让徐徐清风吹进城市,风有利于气流的扩散,因此通风廊道可以缓解热岛效应,促进污染物的扩散,减轻雾霾等大气污染状况。【小问3详解】由材料二可知,甲图为该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及预测图。由此可推知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参照人口自然增长率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数量减少。根据材料二,2015-2030年该市人口数量先不断增加,2025年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小问4详解】65岁以上人口不断增多,导致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青年劳动力短缺,不利于经济发展;国防兵员不足,老年人生活孤单。18. 图是“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M、P、Q中________处是高级住宅区,请说明理由________。(2)该城市早期选址的有利条件是什么?(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答案】(1) ①. Q ②. 地势较高;临近风景区,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交通比较便利。 (2)近河流,取水方便;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 (3)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及特点,城市规划的一般原则,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小问1详解】高级住宅区选择的区位是环境优美.地势较高、交通便利,且往往靠近文化区或风景区的地区。结合图示信息可知,Q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水源洁净;靠近文化教育区,文化氛围好:靠近旅游观光带,环境优美;远离重工业区,污染少;离中心商务区近,方便购物,最可能为高级住宅区的分布地。而M区靠近重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且靠近飞机场,噪声污染严重; P区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区,易受污染,且靠近火车站,比较吵杂,不符合形成高级住宅区的选址。【小问2详解】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城市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所以早期城市的形成与河流密切相关。首先,靠近河流,取水方便。其次,位于河流的交汇处,便于利用河流发展水运,交通便利,促进城市的形成。小问3详解】对于当地政府而言,应该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和功能分区,减少交通拥堵。同时,加强和完善交通运输的管理。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导致交通拥堵严重。应加大宣传,限制私家车出行的数量和出行的时间,完善公共交通运输网络,鼓励人们多坐公交车,地铁等。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道宁盆地位于湖南西南部永州市境内的一座狭长山间盆地,地处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区交界处,有近500个古村落密集分布于此。盆地周围高山阻隔,对外交通不便,道宁盆地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材料二:道宁盆地先辈们在建造住宅时,选择了“靠山而处,择术而居”理念,民居多采用高屋脊、大进深、多天井的做法来适应当地的气候,是人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宝地。材料三:道宁盆地位置图、上甘棠村古村落布局图、古宅天井景观图。(1)道宁盆地古村落形成且保存相对较完整的原因。(2)试从通风、排蓄水、采光方面分析古宅的天井如何调节局地小气候。(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古村落的保护措施。【答案】(1)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河流众多;农耕发达。周围高山阻隔,对外交通不便,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2)天井与廊道构成环流系统,利于通风,改善空气质量;天井里排水沟、蓄水池利于排水且调节湿度,兼有防火功能;增加采光面积,改善采光条件。 (3)完善古村落旅游基础设施,整治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古建筑的维护,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严禁过度开发;加大宣传推介,将重点传统古村落纳入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宣传,提高村民保护古村落意识。【解析】【分析】本题以道宁盆地位置图、上甘棠村古村落布局图、古宅天井景观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道宁盆地位于湖南西南部永州市境内的一座狭长山间盆地”可知,地处山间盆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周围有山地围绕,气候温暖湿润;读图可知,区域 内有多条河流流经,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农耕发达。由材料“盆地周围高山阻隔,对外交通不便”可知,周围高山阻隔,对外交通不便,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天井多用青石砖等材料,夏天在阳光照射下吸热快,温度高,廊道受光少,温度低,天井与廊道构成环流系统,利于通风,改善空气质量;由图可知,天井里设有排水沟、蓄水池利于排水且调节湿度,兼有防火功能;由材料“民居多采用高屋脊、大进深”可知,天井增加采光面积,改善采光条件。【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盆地周围高山阻隔,对外交通不便”可知,古村落交通不便,完善古村落旅游基础设施,整治美化农村人居环境;由材料“道宁盆地先辈们在建造住宅时,选择了“靠山而处,择术而居”理念,民居多采用高屋脊、大进深、多天井的做法来适应当地的气候,是人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宝地”可知,古村落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古建筑的维护,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严禁过度开发;加大宣传推介,将重点传统古村落纳入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通过旅游活动,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增加当地人们的收入,保护性开发为村落的传承和发展提供资金。有利于加强宣传,提高村民保护古村落意识。【点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第一次阶段检测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