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10:九年级课外诵读诗词(教师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10:九年级课外诵读诗词(教师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共7页。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_______、______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我们学过的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答案】
1.视觉、 听觉;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2.这两句诗运用融情于景(寄情于景、移情于景、间接抒情)的手法,国人阳全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更融人了感情。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诗人眼中,今晚(白露)以后霜更白了;本来到处一样明亮的月亮,可偏是故乡最为明亮。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入了浓厚的主观感受,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景随情变,让人动容,因而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意近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的意思是: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这两句诗与杜甫的《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意思是: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作者运用融情于景(寄情于景、移情于景、间接抒情)的手法,国诗句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更融人了感情。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诗人眼中,今晚(白露)以后霜更白了;本来到处一样明亮的月亮,可偏是故乡最为明亮。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入了浓厚的主观感受,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景随情变,让人动容,因而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二、【2020·湖北恩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行香子①
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②。倚东风,豪兴徜徉③。小园几许④,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⑤青旗⑥,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注释)①行香子,词牌名。②陂(bēi)塘:池塘。③徜徉(cháng 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④几许:多少,这里表示园子不大。⑤飏(yáng):飞扬,飘扬。⑥青旗:酒店门口挂的青色酒幌。
3.请描述上阕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不超过50字)
4.这首词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你列举两种。
5.整首词表现了词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词中能直接体现这种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
3.示例:小小的园中,春光明媚,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远远望去,色彩缤纷。
4.动静结合,白描手法。
5.豪兴徜徉 偶然乘兴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划线句描绘的是小园的春景,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注意描写语言要生动形象。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
(1)白描手法。“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2)动静结合。“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两句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分的春花。“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几句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动静结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
(3)细节描写。“隐隐茅堂”“飏青旗”,词人抓住景物的细微处进行描写,“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增强了画面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本题考查词作内容概括及词人情感分析。这首词中通过描写春天的很多景物,表现优美的村野田园风光。从“倚东风,豪兴徜徉”“偶然乘兴,步过东冈”中提炼可直接看出作者轻快和舒畅的心情的词句“豪兴徜徉”“偶然乘兴”。
参考译文: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三、【2020·湖北孝感·中考真题】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词,完成小题。
(甲)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B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甲词中加点的“婵娟”在词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
7.甲乙两词共同体现了苏轼哪种可贵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中划波浪线的A.B两句具体阐述。
【答案】
6.月亮
7.两词都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A句体现出词人感悟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皆然。表现了词人达观超然的生活态度。B句写词人在雨中潇洒徐行,不惧困难,表现了他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心态。
【解析】
6.本题考查词义,要结合语境回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7.本题考查作者情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为: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意为: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两句都表达出一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四、【2019年中考山东日照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8.“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9.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答案】
8.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9.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解析】
8.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诗句“月是故乡明”的意思是:总是让人感到家乡的月亮更加的明亮。这句诗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的特点,又以景衬情(借景抒情),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9.第一问:考查尾联的意思,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第二问: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本题作答要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结合尾联来分析作答。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戍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强烈地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作者又用“况乃未休兵”指出了因战乱给人带来的离散,表达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的忧国情思。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五、【2019年中考湖南怀化卷】诗歌鉴赏(6分)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0.下面对这首司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
B.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往昔岁月中沉湎于午桥宴饮,流连于洛城繁华,昼夜游乐,豪情不再。
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
D.“古今多少事,渔唱起更”一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11.这首词的上下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全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
10.D11.(1)记叙 (2)议论(抒情) (3)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解析】
10.D.此诗作者在最后表达的是消极和无奈,旷达和解脱没有。
11.考查对诗词表达方式和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上阙以“忆”字领起,申发题中的“忆洛中旧游”之意,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属于记叙,下片感怀,属于议论抒情,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六、【2019年中考四川宜宾卷】阅读下面曲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贏,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2.请解释“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悠悠”一词的含义。
13.所选曲词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
12.“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1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包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山坡羊•骊山怀古》咏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
12.此题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和具体的词语分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意思是: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从中可以看出,“悠悠”既指时间的漫长久远,也指词人思绪万千而无穷尽。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13.此题考查了句意及作者的情感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作者的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元曲,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历史的兴亡,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而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此曲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在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七、【2017届中考山东临沂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①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②,夕贬潮阳③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④,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⑤边。
【注释】①左迁:贬官。唐宪宗元和14年(819)正月,宪宗命人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供奉,诗人视为刑部侍郎,上书极言其弊,触怒宪宗,被贬潮州刺史。此诗是在被贬途中所作。蓝关:现在陕西蓝田东南。湘: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②九重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③潮阳:潮州下辖的一个县。④云横秦岭家何在:回顾长安,云横而不见家。⑤瘴江:泛指岭南河流,旧时说岭南多瘴气,人碰上就要生病,潮州在岭南,所以作者这样说。
14.这首诗在叙事上借助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使人深切的感受到诗人的一腔悲愤。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答案】这首诗在时间上,先回顾当初,“朝奏”,“夕贬”;再写当下,立马蓝关;最后设想局,死于他乡,侄孙“好收吾骨”。可谓时时生悲,满腔悲愤。在空间上,作者立马蓝关,回望长安,家已不在,前瞻潮阳,前路艰危。真实处处见悲,一路悲愤。
【解析】
14.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思想感情的理解,解题时注意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经历来理解。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谏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诗人为国事献计献策,却“朝奏”而“夕贬”,怨愤之情溢于言表。但诗人只想替皇帝“除弊”,毫不吝惜残余的生命,表现了老而弥坚的耿耿忠心。第三联“家何在”,“马不前”将思家念国的忠贞和英雄失路的悲怨交织在一起。尾联“收骨瘴江”,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全诗感情沉郁,动人肺腑。
八、【2014年中考广东省佛山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宋元丰五年(1802),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春天。
15.词中描写了哪两个情景?
16.这首词景、理、情水乳交融,历来为词评家所称道。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5.一是风雨中吟啸徐行;二是风雨后斜阳相迎
16.作者在词中描绘了淡然面对风雨斜阳的情景,在叙事绘景中含蓄表明了面对人生高低起伏的际遇应泰然处之的人生道理,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随遇而安的坦荡胸怀。
【解析】
15.上阕:首句写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声响,次句词人不在意风雨,他在雨中吟哦着诗句,甚至脚步比从前还慢了些,这是一个情景:风雨中吟啸徐行。下阕:“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三句,雨停风起,始感微凉,而山头夕阳又给词人送来些许暖意,好象特意迎接他似的,由此出现了第二个情景:风雨后斜阳相迎。
16.这道题对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虽然题干中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但如果没有对苏轼遭贬谪的心境有所了解的话,也不好答全面,这样就要联系课内学习的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来考虑,这而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第四年的作品,从中考生了解苏轼的复杂心境,因此对本词所体现的苏轼旷达的心境和随遇而安的胸怀就有了较为清晰地理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10:九年级课外诵读诗词(学生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7:九上诗词三首(教师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词,完成小题,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古诗赏析,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6:八年级课外诵读诗词(学生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