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贵州省高二上学期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9042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贵州省高二上学期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9042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贵州省高二上学期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9042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贵州省高二上学期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贵州省高二上学期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下列表示过滤装置是, 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下列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2021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必修模块卷和选修模块卷,必修模块卷为全体考生必做。选修模块卷含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由考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其中一个模块作答。本试卷共8页,47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考生条形码区”。
3.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使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K-39 Cu-64
必修模块卷(必修《化学1》、必修《化学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题3分,共计78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碘的升华 B. 胆矾研磨 C. 钢铁生锈 D. 氯气液化
【1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碘的升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胆矾研磨过程中,胆矾由块状变成粉末状,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钢铁生锈过程中,铁、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以三氧化二铁为主要物质的铁锈,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
D.氯气液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故选C。
2. 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 CaO B. CO2 C. KOH D. Na2SO4
【2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CaO属于金属氧化物,A错误;
B.CO2属于氧化物,B错误;
C.KOH属于碱,C正确;
D.Na2SO4属于盐,D错误;
答案选C。
3. 下列仪器为冷凝管的是
A. B. C. D.
【3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示仪器为(直形)冷凝管,A符合题意;
B.图示仪器为分液漏斗,B不符合题意;
C.图示仪器为锥形瓶,C不符合题意;
D.图示仪器为蒸馏烧瓶,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下列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 甲烷 B. 食盐 C. 乙烯 D. 苯
【4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甲烷、乙烯、苯均为常见的有机物,NaCl为常见的无机物,不属于有机物,故答案为:B。
5.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可观察到一条光亮“通路”的是
A. NaOH溶液 B. Na2SO4溶液 C. HNO3溶液 D. 稀豆浆
【5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光束通过分散系胶体时,可观察到一条光亮“通路”,稀豆浆有胶体的成分,而NaOH溶液、Na2SO4溶液、HNO3溶液均属于溶液,不是胶体,故答案为:D。
6. 下列表示过滤装置是
A. B. C. D.
【6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示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属于过滤装置,A符合题意;
B.图示为蒸发装置,B不符合题意;
C.图示为分液装置,C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为蒸馏装置,D不符和题意;
故选A。
7. 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CaCO3CaO+CO2↑ B. Mg+2HCl=MgCl2+H2↑
C. C+O2CO2 D. NaOH+HCl=NaCl+H2O
【7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详解】A.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A错误;
B.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B错误;
C.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C正确;
D.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D错误;
故选C。
8. 二氧化氯(ClO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其中Cl的化合价为
A. -1 B. 0 C. +4 D. +5
【8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已知二氧化氯(ClO2)中O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学式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其中Cl的化合价为+4价,故答案为:C。
9. 运输酒精的罐车上,应张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A. B. C. D.
【9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酒精属于易燃液体,没有腐蚀性、放射性以及爆炸性;
故选A。
10. 下列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 H2O B. NaCl C. HCl D. CH4
【10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存在共价键,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以及铵盐中存在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详解】A.H2O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间只存在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故A不选;
B.NaCl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故B选;
C.HCl中氢原子和氯原子间存在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故C不选;
D.CH4中碳原子和氢原子间只存在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故D不选;
答案选B。
11. 在化学反应Fe+CuSO4=Cu+FeSO4中,作氧化剂的是
A. FeSO4 B. Cu C. CuSO4 D. Fe
【11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化学反应Fe+CuSO4=Cu+FeSO4中,CuSO4中Cu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0价的Cu,被还原,作氧化剂,故答案为:C。
12. Se的一种核素为Se,其中“78”表示
A. 质子数 B. 质量数 C. 中子数 D. 电子数
【12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原子构成,其中A代表质量数,Z代表质子数,中子数=A-Z,据此分析;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78代表Se的质量数,故B符合题意;
答案为B。
13. 下列物质能用于除去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的是
A. 乙醇 B. 醋酸 C. 甲烷 D. 苯
【13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已知乙醇、甲烷、苯均不能与CaCO3反应,只有乙酸能与CaCO3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 (CH3COO)2Ca可用于出水垢,反应原理为: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故答案为:B。
14. 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Cu2+、Fe3+、SO B. Al3+、NO、OH-
C. Na+、Cl-、K+ D. H+、Cl-、CO
【14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Cu2+是蓝色的,Fe3+是黄色的,溶液有颜色,A不符合题意;
B.Al3+与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共存,B不符合题意;
C.溶液没有颜色,且各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共存,C符合题意;
D.H+与CO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下列物质灼烧时,火焰颜色呈黄色的是
A. NaOH B. CuSO4 C. FeCl3 D. KNO3
【15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进行焰色试验时,若火焰呈黄色,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Na元素,故答案为:A。
16. 常温常压下,下列物质为无色气体的是
A. 二氧化氮 B. 氯气 C. 碘 D. 二氧化碳
【16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A错误;
B.氯气为黄绿色气体,B错误;
C.碘为紫黑色固体,C错误;
D.二氧化碳为无色气体,D正确;
答案选D。
17. 如图所示的球棍模型能表示的物质为
A. CH2=CH2 B. CH3CH2CH3 C. CH3COOH D. CH3CH3
【17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干图示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可知,白球代表H,灰球代表C,黑球代表O,故该球棍模型代表的物质是乙酸即CH3COOH,故答案为:C。
18. 下列物质为光纤制品主要成分的是
A. 金刚石 B. 大理石 C. 铝合金 D. 二氧化硅
【18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效应,所以光纤制品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故选D。
1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手直接拿着试管加热 B. 用过滤装置分离汽油和水
C. 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D. 用托盘天平称量5.8gKCl固体
【19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应该用试管夹套取试管加热,A错误;
B.过滤装置是用于固液分离,分离汽油和水应采用萃取,B错误;
C.不应该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易引起火灾,应该熄灭酒精灯再添加酒精,C错误;
D.托盘天平的分度值为0.1g,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5.8gKCl固体,D正确;
答案选D。
20. 已知乙烯能够使溴水褪色,发生的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该反应属于
A. 加成反应
B. 取代反应
C. 酯化反应
D. 水解反应
【20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中乙烯能够使溴水褪色可知,本题考查乙烯化学性质,运用乙烯可以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分析。
【详解】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中,乙烯分子中的不饱和的碳碳双键断裂,反应后生成了饱和的碳碳单键,该变化符合加成反应概念,所以该反应为加成反应,
答案选A。
21.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1L0.5mol/LCu(NO3)2溶液中含NO的数目是
A. 2NA B. NA C. 0.1NA D. 0.05NA
【21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硝酸铜的物质的量为1L×0.5mol/L=0.5mol,含有NO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即含有NO的数目是NA,故选项B正确;
答案为B。
22.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B. 氢气的燃烧
C. 氧化钙和水反应 D. Ba(OH)2•8H2O与NH4Cl固体反应
【22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
B.物质的燃烧是放热反应,故氢气的燃烧是放热反应,B错误;
C.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故氧化钙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C错误;
D.Ba(OH)2•8H2O与NH4Cl固体反应属于吸热反应,D正确;
故选D。
23. K2SO4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K2SO4=K++SO B. K2SO4=2K++SO
C. K2SO4=K++2SO D. K2SO4=K2++SO
【23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硫酸钾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出K+和SO ,电离方程式为K2SO4=2K++ SO;
故选B。
24. 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蔗糖 B. KNO3 C. NaOH D. HNO3
【24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蔗糖为有机物,溶于水后以分子形式存在,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A符合题意;
B.KNO3属于盐,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属于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NaOH属于碱,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属于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HNO3属于酸,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属于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 向下列四种溶液中分别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的是
A. FeCl3溶液 B. AlCl3溶液 C. CuSO4溶液 D. NaCl溶液
【25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Fe3+与SCN-反应生成Fe(SCN)3,显红色;SCN-与AlCl3、CuSO4、NaCl都不显示红色;
故选A。
26. 如图为某学习小组制取并验证Cl2性质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B. 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
C. b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D. NaOH溶液的主要作用是吸收Cl2,防止污染环境
【26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该实验为制取并验证Cl2性质的实验,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氯气,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氯气中混有HCl和水蒸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混有的HCl,用浓硫酸除去Cl2中的水蒸气,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因氯气有毒,所以要用碱液吸收。
【详解】A.由仪器构造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A正确;
B.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混有的HCl,用浓硫酸除去Cl2中的水蒸气,故B错误;
C.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所以b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故C正确;
D.Cl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故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防止污染环境,故D正确;
答案选B。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题4分,共计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2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活性炭用于杀菌消毒 B. 二氧化硫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 四氧化三铁是红色固体 D. 过氧化钠用于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27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活性炭可吸附色素、气味等,但不能用于杀菌消毒,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错误;
C.四氧化三铁俗称磁性氧化铁,是具有磁性的黑色固体,故C错误;
D.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水反应放出氧气,可用于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故D正确;
答案选D。
28. 下列属于原电池装置并能产生电流的是
A. B. C. D.
【28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没有形成闭合电路,不能产生电流,A错误;
B.虽然形成闭合电路,但是点个电极相同,不能形成原电池,B错误;
C.有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有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的回路,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C正确;
D.酒精不是电解质不能产生电流,D错误;
答案选C。
29. 标准状况下,64gSO2的体积约为
A. 11.2L B. 22.4L C. 33.6L D. 44.8L
【29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64gSO2的物质的量为=1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mol×22.4L/mol=22.4L,故B正确;
答案为B。
30. 已知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下列措施能加快该反应速率的是
A. 减小盐酸的浓度 B. 适当升高温度
C. 适当降低温度 D. 将碳酸钙研成粉末
【30题答案】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减小盐酸的浓度,减小了氢离子的浓度,减慢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
B.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B正确;
C.适当降低温度,减慢化学反应速率,C错误;
D.将碳酸钙研成粉末,增大碳酸钙与盐酸接触的表面积,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正确;
故选BD。
31. 向稀硝酸酸化的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A. Na+ B. Cl- C. Mg2+ D. NH
【31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向稀硝酸酸化的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反应原理为:Ag++Cl-=AgCl↓,AgCl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故答案为:B。
32. 下列各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甲烷和乙烷 B. 乙醇和乙酸 C. 正丁烷和异丁烷 D. 苯和乙烯
【32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化合物,它们互称为同分异构体,据此分析;
【详解】A.甲烷的分子式为CH4,乙烷的分子式为C2H6,它们的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均属于烷烃,互为同系物,故A不符合题意;
B.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它们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不符合题意;
C.正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3,异丁烷的结构简式为,分子式均为C4H10,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符合题意;
D.苯的分子式为C6H6,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它们分子式不同,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3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稀硫酸与镁条反应:Mg+2H+=Mg2++H2↑
B. 稀盐酸与氧化铜反应:CuO+2H+=Cu2++H2O
C. 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CO+2H+=CO2↑+H2O
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BaSO4↓
【33题答案】
【答案】AB
【解析】
【详解】A.稀硫酸与镁条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Mg+2H+=Mg2++H2↑,故A正确;
B.稀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铜是氧化物,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CuO+2H+=Cu2++H2O,故B正确;
C.碳酸钙难溶,应写化学式,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故C错误;
D.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BaSO4↓+2H2O,故D错误;
答案选AB。
34. 如图为部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
Si
S
A. 原子半径:SiS
C. Si是一种金属元素 D. S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
【34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原子半径:Si>C>N,故A错误;
B.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Si0,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能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 减小压强 B. 降低温度 C. 移走CO D. 加入催化剂
【51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干已知C(s)+H2O(g)CO(g)+H2(g) △H>0正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结合勒夏特列原理解题即可:
A.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不合题意;
B.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符合题意;
C.移走CO即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不合题意;
D.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平衡发生移动,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2. 己知N2H4(l)+O2(g)=N2(g)+2H2O(l) ΔH=-622kJ/mol为肼(N2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则0.5molN2H4(l)在该条件下完全燃烧时
A. 放出311kJ热量 B. 吸收311kJ热量 C. 放出1244kJ热量 D. 吸收1244kJ热量
【52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热反应方程式可知,ΔH<0,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0.5mol液态肼燃烧放出的热量为0.5mol×622kJ/mol=311kJ,故A正确;
答案为A。
53. 下列物质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 BaCl2 B. KNO3 C. Na2SO4 D. NH4Cl
【53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盐类水解遵循“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规律。
【详解】A.BaCl2为强酸强碱盐,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A不符合题意;
B.KNO3为强酸强碱盐,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B不符合题意;
C.Na2SO4为强酸强碱盐,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C不符合题意;
D.NH4Cl为强酸弱碱盐,水溶液中铵根离子会发生水解生成弱电解质一水合氨和氢离子,D符合题意;
故选D。
54. 一定条件下,在1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N2和6molH2,发生反应:N2+3H22NH3,2min末测得N2的物质的量是1mol。则在2min内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 v(N2)=0.5mol/(L•min) B. v(H2)=1.0mol/(L•min)
C. v(NH3)=1.5mol/(L•min) D. v(NH3)=2.0mol/(L•min)
【54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1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N2和6molH2,发生反应:N2+3H22NH3,2min末测得N2的物质的量是1mol,则转化的N2的物质的量为2mol-1mol=1mol,根据速率公式可知,在2min内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N2)=0.5mol/(L•min),据此结合速率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分析。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v(N2) = 0.5mol/(L•min),A正确;
B.v(H2)= 3v(N2)=1.5 mol/(L•min),B错误;
C.v(NH3)=2v(N2)=1.0 mol/(L•min),C错误;
D.v(NH3)= 2v(N2)=1.0 mol/(L•min),D错误;
故选A。
55. 常温下,pH=12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为
A. 1.0×10-2mol/L B. 1.0×10-12mol/L C. 1.0×102mol/L D. 1.0×1012mol/L
【55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常温下,Kw=1×10-14,即c(H+)·c(OH-)=1×10-14,pH为12的NaOH溶液中,c(H+)=1×10-12mol·L-1,因为溶液中的氢离子是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故水电离出的c(H+)为1.0×10-12mol/L;
故选B。
56. 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g)+nB(g)pC(g),C的百分含量在不同压强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P1>P2;m+nP2;m+n>p
C. P1p D. P1 S,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电解装置可知,a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故A正确;
B.b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初期电极反应为Cu2++2e-=Cu,电解后期电极反应为2H++2e-=H2↑,没有O2逸出,故B错误;
C.b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
D.电解池中阴离子移向阳极,则溶液中的SO向a电极移动,故D正确;
答案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夏季山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有机推断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省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化学试题(PDF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6页,验证淀粉水解的实验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