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化学新中考二轮复习热点透析核心考点03我们周围的空气(原卷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9046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年化学新中考二轮复习热点透析核心考点03我们周围的空气(原卷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9046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年化学新中考二轮复习热点透析核心考点03我们周围的空气(原卷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90460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年化学新中考二轮复习热点透析 核心考点03我们周围的空气(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90460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年化学新中考二轮复习热点透析 核心考点03我们周围的空气(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90460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年化学新中考二轮复习热点透析 核心考点03我们周围的空气(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90460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3年化学新中考二轮复习热点透析
备战2023年化学新中考二轮复习热点透析 核心考点03我们周围的空气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化学新中考二轮复习热点透析 核心考点03我们周围的空气,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化学新中考二轮复习热点透析核心考点03我们周围的空气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化学新中考二轮复习热点透析核心考点03我们周围的空气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核心考点03 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考向分析在近三年的中考中,空气和氧气可能会与环境热点问题相结合,以选择、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难度比较小。氧气的相关知识是高频考查点,可能会结合人们当前关注的空气污染事件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空气的成分、污染及防治,也可能结合实验考查氧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在空气中的含量,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可以出现。另外,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与条件也可能考查,命题形式通常为选择,判断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描述是否准确。有关催化剂的考查可能会出现在氧气的制取相关试题中,主要考查催化剂的概念。二、考点详解一、空气1、空气的各成分划分是按照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2、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要过量,如果红磷量不足,会导致氧气不能被耗尽,导致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小。3、烟与雾的区分: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例如:红磷(白磷)燃烧生成白烟,而不是白雾。4、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是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物气体SO2、CO、NO2、臭氧等和可吸入颗粒物;5、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分:实验现象是能通过眼、耳、鼻、皮肤等感官直接感知的;实验结论则需要通过理性分析得出。如果在描述中出现生成物的名称,则该描述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例如: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实验现象),生成氧化镁(通过分析产物得出的实验结论)。6、氧气可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但是不具有可燃性,不可用作燃料。二、催化剂1、催化剂是指改变反应速率,包括加快反应速率和减慢反应速率,而不是说催化剂就是加快反应速率。2、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不能说反应过程中不变,不能说物理性质不变。3、催化剂仅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三、制取氧气1、制取氧气选药品时,必须含有氧元素。2、气体装置:读题时一定看清问的是装置(这时要选2部分,即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还是发生装置或收集装置。发生装置的选取依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取依据气体的密度和在水中的溶解性。3、排水法收集气体,刚开始有气泡时,容器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要等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4、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目的:便于排净空气)。5、氧气的检验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一定要与验满分开,验满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复燃。6、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该过程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不要误认为是化学变化。 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反应物在空气中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木炭保持红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硫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磷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镁带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铁不燃烧,持续加热发红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化学方程式木炭C+O2CO2硫S+O2SO2白磷或红磷4P+5O22P2O5镁带2Mg+O22MgO铁3Fe+2O2Fe3O4氢气2H2+O22H2O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是产物五氧化二磷以固体颗粒形式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而不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雾。②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无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4. 氧气的制法分类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方法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加热高锰酸钾分离液态空气反应原理2H2O22H2O+O2↑ 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反应装置 收集方法排水法优点:易于收集到较纯的气体;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缺点:装置较复杂向上排空气法优点:操作方便缺点:收集的气体可能不纯;较难判断是否集满操作步骤(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使之平铺在试管底部;③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加热;⑤收:收集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⑥离:把导气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 (1)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 (2)铁夹要在距离试管口1/3处。(3)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不利于气体导出。(4)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5)如果实验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随氧气进入导气管。(6)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连续且均匀从导管口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混有空气。制备出的氧气收集后,集气瓶应正立放置在桌面上。
(7)实验结束,应先移导气管,后移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三、真题再现一、单选题1.(2021•陕西)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2.(2021•淄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形象解读了“碳达峰”和“碳中和”。下列措施不符合上述发展理念的是( )A.优先选乘公共交通 B.随手关闭电 C.尽量用一次性餐具 D.使用节能灯泡3.(2021•泰州)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种CO2的“捕捉”和转化过程如下:在高压时将烟道气中CO2溶解于甲醇(CH3OH),得到二氧化碳的甲醇溶液;用“捕捉”到的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产甲醇,同时生成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整个过程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B.二氧化碳的甲醇溶液,溶剂是甲醇 C.转化过程中的“一定条件”可能需要合适的催化剂 D.转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CH3OH+H2O4.(2021•沈阳)有关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生成黑色固体 B.硫粉—产生蓝紫色火焰 C.红磷—产生白色烟雾 D.镁带—发出耀眼的白光5.(2021•南通)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C.如图所示实验可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D.实验室常采用加热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6.(2021•西宁)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7.(2021•雅安)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氮气8.(2021•滨州)按体积分数计算,约占空气总体积78%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9.(2021•仙桃)下列关于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叙述正确的是( )A.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古代书画作品能保存至今,是因为碳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D.一氧化碳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中毒,所以一氧化碳有百害而无一利10.(2021•柳州)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二、填空题11.(2021•张家界)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体现了我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碳的问题:(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请你写出一条从图中获取的信息 。(2)“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每年可从燃煤发电厂“捕捉”约1600万吨二氧化碳并对其进行压缩封存,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气体可压缩原因为 ;被封存的二氧化碳有许多用途,请写出其中的一条 。(3)为实现“碳中和”,达到“净零排放”,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B.开发氢能,更多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C.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禁止使用化石燃料(4)“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理念。请你写出一条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 。 12.(2021•鸡西)资、能、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1)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杀菌消毒,在此过程中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天然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甲烷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会生成两种常见的可燃性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金属钯属于稀有的贵重金属资,是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以及汽车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如图是钯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下同)。A.钯属于非金属元素B.钯原子核内有46个质子C.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gD.X=8(4)“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纸张双面使用B.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13.(2021•青海)按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填空:(1)A中的实验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2)B中的现象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装置中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由紫色变红色的原因是 。 14.(2021•荆州)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实现“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1)碳减排:使用氢能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物质X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B+6X2B(OH)3+3H2↑,则X的化学式为 ,B(OH)3中B的化合价为 。(2)碳“捕捉”与封存:碳“捕捉”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碳转化:一定条件下,可将二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某种有机清洁燃料,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2021•新疆)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中CO2的来有 化 (任写一点),大气中的CO2过多会引起 效应增强。(2)“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可达到消耗CO2的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重庆合川实验基地通过如图1技术将CO2压入地下实现CO2的封存。此封存技术可行的依据是 。(3)若CO2能合理利用,将会是一种重要的原料。①CO2与H2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X+H2O,X的化学式为 。②CO2可用于食品保鲜,实验测得气体中的CO2体积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2所示。a.气体中CO2体积分数增大时,造成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 的浓度增大(填化学式)。b.智能化食品包装通过颜色变化显示包装内CO2气体含量的变化。举出一种可通过颜色变化用于该智能化包装的物质 。 三、实验题16.(2021•聊城)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原理、操作规范、安全意识等知识,请结合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标号①的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一项操作是 。查阅资料:①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若混合使用,不但会失效,还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②氯气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儿,有毒,可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碱溶液发生反应。(4)若用84消毒液和块儿状洁厕灵反应制取并收集一瓶氯气,正确的接口顺序为 。A、acB、bdC、beD、bf(5)多余的气体可用下列试剂中的 吸收,防止污染空气。A、浓硫酸B、石灰水C、氢氧化钠溶液 17.(2021•贵阳)我国宣布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节能减排术语,“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其它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捕捉、碳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该技术是从大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将其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氢能研发推动中国走向“碳中和”,氢能将成为“碳中和”战略中的核心一环。阅读上述资料回答问题:(1)“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控制 。(2)为实现“碳中和”我们可以做到 。(3)“碳封存”后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变 。(4)氢能将成为“碳中和”战略中的核心一环,其优点有 。(5)利用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乙醇(C2H5OH)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 18.(2021•沈阳)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1)根据实验一中的现象可以得出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2)实验二中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 (填“变”或“不变”)红。要证明CO2能与水反应,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认识金属的性质如图是关于金属的几个实验。(1)实验一中能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现象是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而在纯氧中可以燃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二是先向试管中加入一小段打磨过的镁条,然后加入 ,待反应停止后再向试管中加入铜片,发现铜片表面没有变化,由此可证明活动性顺序是Mg>H>Cu。认识酸、碱、盐的性质如图表示的是几种常见酸、碱和盐的关系图,相邻的两种物质都能发生化学反应。(1)检验反应①中生成的气体时可以将 放在试管口。(2)反应②中没有明显现象,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 (填“能”或“不能”)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3)反应③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一种符合图中关系的物质X的化学式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化学新中考二轮复习热点透析核心考点10酸和碱,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化学新中考二轮复习热点透析核心考点10酸和碱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化学新中考二轮复习热点透析核心考点10酸和碱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化学新中考二轮复习热点透析 核心考点09溶液,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化学新中考二轮复习热点透析核心考点09溶液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化学新中考二轮复习热点透析核心考点09溶液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化学新中考二轮复习热点透析核心考点07燃料及其利用,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化学新中考二轮复习热点透析核心考点07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化学新中考二轮复习热点透析核心考点07燃料及其利用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