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开学闯关)2023年春季开学生物各年级的开学考试试卷
【开学闯关】2023年春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二)
展开
这是一份【开学闯关】2023年春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二),文件包含开学闯关2023年春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二解析版doc、开学闯关2023年春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二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开学测试卷二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
1.(2分)关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都永远适应生存的环境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2.(2分)观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观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观察首先要制订观察目标
B.观察时要全面、仔细,并作好观察记录
C.观察时特点是比较直接,所以一般不需要很长时间
D.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3.(2分)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下列体现生物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的一项是( )
A.朵朵葵花向太阳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鱼儿离不开水 D.大树底下好乘凉
4.(2分)某同学吃的馒头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最终得到的消化终产物是( )
A.脂肪酸 B.麦芽糖 C.氨基酸 D.葡萄糖
5.(2分)植物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如图所示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2分)人和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和谐相处,“人”和“花草树木”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 )
A.消费者、生产者 B.生产者、非生物因素
C.分解者、消费者 D.消费者、非生物因素
7.(2分)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主要是水稻种子结构中的( )
A.胚芽 B.胚根 C.子叶 D.胚乳
8.(2分)分析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④和⑦能给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
B.②不可能发育成⑧
C.①发育成⑥
D.胚的结构包括①②③
9.(2分)用糖拌西红柿,一段时间后,盘中会出现一些液体,主要原因是西红柿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
A.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B.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C.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D.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10.(2分)小华将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水稻幼苗,分别用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在同一环境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生长正常,乙组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此实验说明( )
A.水稻生长需要无机盐 B.水稻生长需要微生物
C.水稻生长需要有机物 D.水稻生长需要水
11.(2分)绝大部分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能促进肠道的蠕动,促进食物残渣通过肠道,使肠道内有害物质迅速排出,下列食材中含有丰富纤维素的是( )
A.芹菜 B.馒头 C.豆腐 D.番茄
12.(2分)小明刷牙时,经常牙龈出血,应该建议他多吃( )
A.动物肝脏 B.豆制品
C.糙米 D.新鲜水果和蔬菜
13.(2分)下面四个实验装置中,哪一个用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 )
A. B.
C. D.
14.(2分)如图为根尖四部分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成熟区细胞的是( )
A. B.
C. D.
15.(2分)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下图①~④部分实验装置来探究“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不是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这个实验中,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16.(2分)米饭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
A.蛋白质 B.水 C.糖类 D.脂肪
17.(2分)遇高温就会凝固成白色固态的物质是( )
A.无机盐 B.淀粉 C.脂肪 D.蛋白质
18.(2分)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 )
A.猫头鹰→狐狸→兔子 B.青蛙→蛇→猫头鹰
C.草→兔子→狐狸→狼 D.植物遗体→真菌动物
19.(2分)雾霾中PM2.5颗粒物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在雾霾天气频发的情况下,用鼻呼吸尤为重要,原因是 ( )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
④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分)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
A.水土流失 B.气候改变
C.生物多样性受损 D.以上都可能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21.(10分)水蜜桃是大家喜爱的一种水果,请据图回答: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属于 。
(2)图甲中③④⑤组成的结构名称叫 。
(3)图乙中⑧是由图甲中 发育而来的。(填写序号)
(4)水和无机盐对桃树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 (选填“导管”或“筛管”)向上输送的。
(5)如果在小枝条基部作一个环形切割树皮,如图丙,则这个小枝条上的桃子将会 。
A.更大
B.没有变化
C.坏死脱落
D.无法判断
22.(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将三组基本相似的同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透明玻璃钟罩中,密封,经一昼夜暗处理后,置于室外相同环境下,其中甲做遮光处理,乙、丙不遮光(如图)(注:丙钟罩内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甲和乙可以作为一组 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
(2)经过一昼夜暗处理的目的是 。
(3)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丙中的叶片分别经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处理后发现,甲中的叶片不变蓝,乙中的叶片变蓝,这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丙由于缺少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片不变蓝。
23.(18分)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 两部分组成。
(2)消化道中呈囊状、最膨大的部分是 (填序号),它能对 进行初步消化。
(3)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 (填序号),其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 (填序号)内,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的是 。
(4)图中7是大肠,长约1.5米,它能够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和 。
(5)小旺的妈妈为小旺准备的午餐时:红烧肉(肥肉)、清炒菠菜、米饭,从合理营养的角度看,你认为还需增加富含 的食物。
(6)为保证食品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做些什么?(答出一个要点即可) 。
24.(10分)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缺少分解者和 。
(2)图中与鼠有直接关系的食物链有 条。
(3)若此生态系统的土壤遭到有毒物质的污染,草和狐相比较,体内有毒物质较多的是 。
(4)该食物网中,兔体内的物质和能量可以向 传递,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和食物网传递的。
25.(12分)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填充。
(1)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成分是 和 。
(2)该食物网中共含有 条食物链,找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3)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
(填“增多”或“减少”)。
(4)如该生态系统受到某种有害物质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有害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
开学测试卷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
1.(2分)关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都永远适应生存的环境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但并不是生物能适应所有的环境,当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的适应能力,生物就会灭绝。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解答】解:A、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环境在不断改变,虽然生物也在不断进化,但是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有些生物就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因此生物适应环境,不是永远适应环境,A错误;
B、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而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可以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与北极寒冷的环境相适应,生物度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B正确;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有些生物就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如鱼生活在池塘里,与水生环境相适应;当严重干旱,池塘的水消失了,鱼就不能适应环境了,C正确;
D、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适应环境的就生存下来,不适应的就被淘汰,即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2.(2分)观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观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观察首先要制订观察目标
B.观察时要全面、仔细,并作好观察记录
C.观察时特点是比较直接,所以一般不需要很长时间
D.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分析】此题考查对观察的理解和应用。
【解答】解: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使观察更加全面和典型。在观察中要注意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来审视观察对象,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不能以主观代替客观事实,还要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并不是观察时特点是比较直接,而一般不需要很长时间。选C
故选:C。
【点评】问题来源于观察,科学探究通常开始于观察。
3.(2分)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下列体现生物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的一项是( )
A.朵朵葵花向太阳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鱼儿离不开水 D.大树底下好乘凉
【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A不符合题意;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鱼儿离不开水体现生物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C符合题意;
D、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4.(2分)某同学吃的馒头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最终得到的消化终产物是( )
A.脂肪酸 B.麦芽糖 C.氨基酸 D.葡萄糖
【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解答】解: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故选:D。
【点评】掌握淀粉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5.(2分)植物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如图所示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④根冠、③分生区、②伸长区和①成熟区,解答即可。
【解答】解:A、①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符合题意;
B、②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B不符合题意;
C、③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C不符合题意;
D、④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根尖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6.(2分)人和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和谐相处,“人”和“花草树木”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 )
A.消费者、生产者 B.生产者、非生物因素
C.分解者、消费者 D.消费者、非生物因素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花草树木属于生产者;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因此人属于消费者。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7.(2分)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主要是水稻种子结构中的( )
A.胚芽 B.胚根 C.子叶 D.胚乳
【分析】此题考查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单子叶种子的结构特点。
【解答】解析:水稻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包括种皮(种皮外紧贴着果皮)、胚和胚乳,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水稻加工成大米的过程中将种皮和果皮及胚都破坏掉了除去了。只剩下了胚乳。综上所述;A、B、C选项错误,只有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单子叶种子的结构特点,属中档题难度中。
8.(2分)分析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④和⑦能给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
B.②不可能发育成⑧
C.①发育成⑥
D.胚的结构包括①②③
【分析】如图所示: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叶、⑦子叶、⑧根,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④和⑦能给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正确;
B、②不可能发育成⑧,正确;
C、①胚芽发育成茎和⑥叶,正确;
D、胚的结构包括①②③④,错误;
故选:D。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的萌发条件包括外界条件和内部条件。实验题中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应注意把握。
9.(2分)用糖拌西红柿,一段时间后,盘中会出现一些液体,主要原因是西红柿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
A.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B.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C.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D.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知识,据此作答。
【解答】解: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用糖拌西红柿,则细胞外的糖分多,液体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则西红柿细胞就会失水。因此一段时间后,盘中会出现一些液体。
故选:D。
【点评】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分析糖拌番茄片时番茄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大小关系,即可正确答题。
10.(2分)小华将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水稻幼苗,分别用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在同一环境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生长正常,乙组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此实验说明( )
A.水稻生长需要无机盐 B.水稻生长需要微生物
C.水稻生长需要有机物 D.水稻生长需要水
【分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由于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所以植物可以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进行。配制营养液时要注意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据此解答。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生长良好,而蒸馏水中不含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因此幼苗生长不好。所以此实验说明水稻生长需要无机盐。
故选:A。
【点评】关键点: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意义。
11.(2分)绝大部分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能促进肠道的蠕动,促进食物残渣通过肠道,使肠道内有害物质迅速排出,下列食材中含有丰富纤维素的是( )
A.芹菜 B.馒头 C.豆腐 D.番茄
【分析】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类: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不同的。
【解答】解:人类膳食中还有一种被称为纤维素的物质,它主要含于蔬菜和粗加工的谷类中,虽然不能被消化吸收,但有促进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等功能,因而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芹菜属于蔬菜,含有丰富纤维素;其它各项含有的纤维素较少。
故选:A。
【点评】膳食纤维的作用及存在一哪类食物中要明确。
12.(2分)小明刷牙时,经常牙龈出血,应该建议他多吃( )
A.动物肝脏 B.豆制品
C.糙米 D.新鲜水果和蔬菜
【分析】维生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如果缺乏,会有相应的缺乏症,如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牙龈出血等;维生素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量丰富.
【解答】解:小明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表明小明体内缺乏维生素C,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因此可以建议他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缺乏维生素C时牙龈经常出血.
13.(2分)下面四个实验装置中,哪一个用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 )
A. B.
C. D.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除“光”不同外其他条件如水分、温度等都应该相同且适宜。
A、都在明亮的环境中而且唯一的变量是水分;
B、都在阴暗的环境中而且唯一变量是水分;
C、都在潮湿的环境中而且唯一的变量是光;
D、唯一的变量是光,但是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都在干土中会影响鼠妇的活动。
所以,用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的一组是“C”。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
14.(2分)如图为根尖四部分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成熟区细胞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解答即即可。
【解答】解:A、A是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正确;
B、B是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B错误;
C、C是根冠,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C错误;
D、D是分生区,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5.(2分)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下图①~④部分实验装置来探究“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不是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这个实验中,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分析】要“验证绿色植物产生氧气需要光”,作为探究性对照实验来说,实验中应有唯一的变量﹣﹣光,其它条件都要相同且能满足光合作用需要。对照组是满足光合作用需要,光合作用顺利进行的,应为②,那么与②有唯一的变量﹣﹣光的实验组为③.所以应选用的实验组合②和③。
【解答】解:A、①②唯一的变量是绿色植物,可以探究在光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产生;
B、②③有两个变量光照和绿色植物,变量不唯一,因此不能构成对照实验;
C、②④唯一的变量是光,可以探究绿色植物产生氧气是否需要光;
D、③④唯一的变量是绿色植物,但是都无光,都不能释放氧气,因此不能构成对照实验。
所以探究“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不是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应选用的实验组合是①②。
故选:A。
【点评】实验设计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
16.(2分)米饭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
A.蛋白质 B.水 C.糖类 D.脂肪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解:淀粉、蛋白质、脂肪、水都是米饭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但米饭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糖类。
故选:C。
【点评】淀粉是馒头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
17.(2分)遇高温就会凝固成白色固态的物质是( )
A.无机盐 B.淀粉 C.脂肪 D.蛋白质
【分析】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的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导致蛋白质变性的物理因素有: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超声波等;化学因素有: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等。
【解答】解:根据蛋白质的变性特点可知,遇高温就会凝固成白色固态的物质是蛋白质。如鸡蛋的蛋清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经过加热后会变性而凝固成白色固态。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蛋白质变性特点。
18.(2分)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 )
A.猫头鹰→狐狸→兔子 B.青蛙→蛇→猫头鹰
C.草→兔子→狐狸→狼 D.植物遗体→真菌动物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A、猫头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并且箭头指向捕食者,A错误;
B、青蛙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B错误;
C、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C正确;
D、植物遗体,不属于生物,真菌属于分解者,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19.(2分)雾霾中PM2.5颗粒物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在雾霾天气频发的情况下,用鼻呼吸尤为重要,原因是 ( )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
④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分析】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呼吸道能够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的清洁、温暖、湿润。
【解答】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
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
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腔呼吸好。
故选:D。
【点评】掌握呼吸道的结构及功能。
20.(2分)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
A.水土流失 B.气候改变
C.生物多样性受损 D.以上都可能
【分析】人类活动对对生物圈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滥砍乱伐,滥捕乱杀,草原上过度放牧,外来物种入侵,大气污染,使用大量农药造成化肥污染等。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会造成水土流失、气候改变、生物多样性受损等。
【解答】解:森林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森林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降低温度。如森林上空的空气湿度比无林区高达10﹣25%左右,比农田高5﹣10%.据测定,夏天绿地中地温一般要比广场中白地低10﹣17度。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答案D是最正确的。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森林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气候改变、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的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21.(10分)水蜜桃是大家喜爱的一种水果,请据图回答: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属于 器官 。
(2)图甲中③④⑤组成的结构名称叫 雄蕊 。
(3)图乙中⑧是由图甲中 ⑥ 发育而来的。(填写序号)
(4)水和无机盐对桃树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 导管 (选填“导管”或“筛管”)向上输送的。
(5)如果在小枝条基部作一个环形切割树皮,如图丙,则这个小枝条上的桃子将会 A 。
A.更大
B.没有变化
C.坏死脱落
D.无法判断
【分析】观图可知:①花药、②花丝、③柱头、④花柱、⑤子房、⑥胚珠、⑦果皮、⑧种子,解答即可。
【解答】解:(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
(2)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和花丝,雌蕊包括③柱头、④花柱和⑤子房;
(3)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⑥胚珠发育成⑧种子;
(4)水和无机盐对桃树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向上输送的;
(5)若在枝条基部环形切割树皮,则枝条的筛管被阻断,该枝条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输送,只能运输到枝条上正在发育的桃子,故这个桃子会更大,故选A。
故答案为:
(1)器官;
(2)雌蕊;
(3)⑥;
(4)导管;
(5)A。
【点评】掌握花的结构、传粉与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22.(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将三组基本相似的同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透明玻璃钟罩中,密封,经一昼夜暗处理后,置于室外相同环境下,其中甲做遮光处理,乙、丙不遮光(如图)(注:丙钟罩内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甲和乙可以作为一组 对照 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光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吗?(或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吗?) 。
(2)经过一昼夜暗处理的目的是 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
(3)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丙中的叶片分别经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处理后发现,甲中的叶片不变蓝,乙中的叶片变蓝,这说明 淀粉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丙由于缺少 二氧化碳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片不变蓝。
【分析】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其公式如下: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能量)+氧气
【解答】解:(1)甲组装置与乙组装置的区别是甲遮光,乙不遮光,其余条件相同,因此甲和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光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吗?或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吗?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为了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淀粉,必须先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才能验证叶片内的淀粉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制造的。
(3)甲组装置遮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乙组装置具备光合作用的条件,丙组装置里面是氢氧化钠溶液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将甲、乙、丙中的叶片分别经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处理后发现:甲中的叶片不变蓝,乙中的叶片变蓝,这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丙由于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片不变蓝。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清水没有此功能。
故答案为:(1)对照;光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吗?(或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吗?);
(2)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3)淀粉;二氧化碳。
【点评】熟练掌握植物的生理活动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3.(18分)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 消化腺 两部分组成。
(2)消化道中呈囊状、最膨大的部分是 5 (填序号),它能对 蛋白质 进行初步消化。
(3)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 1 (填序号),其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 3 (填序号)内,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的是 胆汁 。
(4)图中7是大肠,长约1.5米,它能够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和 维生素 。
(5)小旺的妈妈为小旺准备的午餐时:红烧肉(肥肉)、清炒菠菜、米饭,从合理营养的角度看,你认为还需增加富含 蛋白质 的食物。
(6)为保证食品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做些什么?(答出一个要点即可) 不吃过期食品 。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此图为人体的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中各结构为:1肝脏;2胆囊;3十二指肠;4小肠;5胃;6胰腺;7大肠。
【解答】解:(1)人体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2)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是5胃,能够暂时储存食物,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
(3)1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通过导管流入3十二指肠,乳化脂肪。
(4)大肠能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5)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类,红烧肉主要提供脂肪,菠菜主要提供无机盐和维生素类,此食谱中无蛋白质类,因此应再添加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
(6)为保证食品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不吃过期食品;不买无生产厂家的食品;举报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等。
故答案为:(1)消化腺;
(2)5;蛋白质;
(3)1、3 胆汁;
(4)维生素;
(5)蛋白质;
(6)不吃过期食品。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三种物质的消化过程。
24.(10分)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缺少分解者和 非生物部分 。
(2)图中与鼠有直接关系的食物链有 3 条。
(3)若此生态系统的土壤遭到有毒物质的污染,草和狐相比较,体内有毒物质较多的是 狐 。
(4)该食物网中,兔体内的物质和能量可以向 狐和猫头鹰 传递,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食物链 和食物网传递的。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据此解答。
【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示为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在生态系统中,鼠以草为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逐一计数,共有9条食物链:①草→兔→猫头鹰,②草→鼠→猫头鹰,③草→鼠→蛇→猫头鹰,④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⑤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⑥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⑦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⑧草→兔→狐⑨草→鼠→狐;其中与鼠有直接关系的食物链有3条: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狐。
(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若此生态系统的土壤遭到有毒物质的污染,草和狐相比较,体内有毒物质较多的是狐。
(4)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并且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所以该生态系统中,该食物网中,兔体内的物质和能量可以向狐和猫头鹰传递。
故答案为:(1)非生物部分;
(2)3;
(3)狐;
(4)狐和猫头鹰;食物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5.(12分)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填充。
(1)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成分是 非生物部分 和 分解者 。
(2)该食物网中共含有 5 条食物链,找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草→鼠→蛇→鹰 。
(3)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
增多 (填“增多”或“减少”)。
(4)如该生态系统受到某种有害物质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有害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鹰 。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4)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解:(1)物质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在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
(2)食物链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动植物之间就是借助食物链相互联系起来的。图中所示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5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3)大量猎狐后,鼠、兔由于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由于鹰和狐都以兔和鼠为食,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因食物增加而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会增加。
(4)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鹰位于该食物链的最顶端,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故答案为:
(1)非生物部分;分解者
(2)5; 草→鼠→蛇→鹰
(3)增多
(4)鹰
【点评】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的知识以及生物富集等知识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2/4 17:15:13;用户:初中账号6;邮箱:3560915887@xyh.com;学号:3988871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开学闯关】2023年春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文件包含开学闯关2023年春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解析版doc、开学闯关2023年春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开学闯关】2023年春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二),文件包含开学闯关2023年春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二解析版doc、开学闯关2023年春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二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开学闯关】2023年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文件包含开学闯关2023年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解析版doc、开学闯关2023年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