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7 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
展开第三章 圆
*7 切线长定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切线长的概念,并经历探索切线长定理的过程. 2.能运用切线长定理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切线长定理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综合运用切线长定理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的切线,知道过⊙O上任一点A都可以作一条切线,并且只有一条. 已知⊙O外一点P,过点P作⊙O的切线,这样的切线可以作几条?你有几种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尝试作图,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多数小组完成后,选个别小组展示交流作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过圆外一点只能画2条切线. 设计意图:由学生作图,体验过圆外一点画圆的切线的方法和可作的切线条数,为下面的学习做好经验和事实铺垫. 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由此来引出本节要研究的课题. 探究新知 一、预习新知 多媒体展示图片 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是切点. 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生: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点P,O所在的直线. 师:在这个图形中你能找到相等的线段吗? 生:能,因为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根据其性质“对应线段相等”就可以得出PA=PB. 教师点评:图中PA,PB是圆的切线,点P与A,B之间的线段长就叫做切线长. 师生总结: 切线长概念:过圆外一点画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设计意图:通过切线长概念的探究过程,不但了解了切线长的概念,而且通过对相等线段的判断,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切线长定理的证明方法,为下面定理的证明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强调: 切线与切线长的区别: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切线是直线,不能度量;切线长是线段的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圆外一点和切点,可以度量. 提出问题:除了刚才我们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证明切线长相等的方法外,你还有其他的方法证明PA=PB吗? 教师分析:根据“见切点连半径”的思路,可以构造出两个直角三角形,再根据切线的性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得出PA=PB. 教师要求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最后小组代表板演展示.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解答过程,供学生参考,规范他们的解题步骤. 已知:如图,PA,PB分别是⊙O的切线,A,B是切点. 求证:PA=PB. 证明:连接OA,OB. ∵ PA,PB分别是⊙O的切线, ∴ ∠PAO=∠PBO=90°. 在Rt△AOP和Rt△BOP中, ∵ OA=OB,OP=OP, ∴ Rt△AOP≌Rt△BOP. ∴ PA=PB. 至此,我们得到了切线长定理.(教师板书) 教师强调:切线长定理为说明线段相等提供了新的方法. 教师追问:由Rt△AOP≌Rt△BOP我们还能得到哪些结论? 让学生观察图形直接回答. 拓展: 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设计意图:通过对切线长定理的证明,不但加深了对切线长定理的印象,还进一步掌握了切线的辅助线的作法,一举两得. 二、合作探究 想一想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都与☉O相切,图中的线段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出示下面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找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后,找学生回答. 生:∵四边形ABCD为圆外切四边形,根据切线长定理可得:AH=AE,BE=BF,CF=CG,DG=DH. 师:但是原图中并没有E,F,G,H四个点,显然题目的原意并不是要得出上面的四组线段相等,你还能得出线段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对感觉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正.每组代表把得到的结论写在黑板上,统一学生的答案,教师找学生说明理由. 师生共同总结: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之和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使学生对切线长定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切线长定理的拓展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典型例题 【例】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C=10,BC=24,☉O是△ABC的内切圆,切点分别为D,E,F,求☉O的半径. 【问题探索】由AC,BC的值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AB的长度,根据“见切点连半径”作出辅助线,利用切线长定理或是三角形面积进行求解.
【解法1】如上图,连接OD,OE,OF,则OD=OE=OF,设OD=r. 在Rt△ABC中,AC=10,BC=24, ∴AB===26. ∵⊙O分别与AB,BC,AC相切于点D,E,F, ∴OD⊥AB,OE⊥BC,OF⊥AC,BD=BE,AD=AF,CE=CF. 又∵∠C=90°,∴四边形OECF为正方形. ∴CE=CF=r,∴BE=24-r, AF=10-r, ∴AB=BD+AD=BE+AF=24-r+10-r=34-2r, 而AB=26,∴34-2r=26, ∴r=4,即⊙O的半径为4. 【解法2】如图,连接OA,OB,OC,OD,OE,OF, 在Rt△ABC中,AC=10,BC=24, ∴AB===26. ∵⊙O分别与AB,BC,AC相切于点D,E,F, ∴OD⊥AB,OE⊥BC,OF⊥AC. 设⊙O的半径为r, ∵S△ABC=S△AOB+S△BOC+S△AOC, ∴AC·BC=AB·r+BC·r+AC·r, ∴r=4,即⊙O的半径为4. 【总结】本节课的例题设计紧扣这堂课的知识点,通过对例题的解答,既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切线长定理的能力.
课堂练习 1.如图,PA切⊙O于点A,PB切⊙O于点B,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APO =∠BPO B.PA = PB C.AB ⊥OP D.PA = PO
2.如图,PA,PB,CD分别与⊙O相切于点A,B,E,若PA=7,则△PCD的周长为( ) A.7 B.14 C.10.5 D.10 3.如图,AD,DC,BC都与⊙O相切,且AD∥BC,则∠DOC=°. 4.如图,AB,AC,BD是⊙O的切线,P,C,D为切点,AB=5,AC=3,求BD的长.
参考答案 1.D 2.B 3.90 4.解:∵AC,AP为⊙O的切线, ∴AC=AP. ∵BP,BD为⊙O的切线, ∴BP=BD, ∴BD=PB=AB-AP=5-3=2.[来源:学|科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切线长的概念. 2.切线长定理.
板书设计 第三章 圆 *7 切线长定理 1.切线长的概念:过圆外一点画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画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3.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之和相等. |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7 切线长定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a href="/sx/tb_c10270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7 切线长定理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引入新课,观察思考,猜想验证,例题讲解,尝试成功,学以致用,探究创新,例题示范,讲练结合,巩固提升 展示自我,总结概括,整理知识,达标测试,反馈纠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7 切线长定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a href="/sx/tb_c10270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7 切线长定理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下册7 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7 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