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处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我们整日感觉所学东西不够用。最典型的状态就是,打开一本书,却总是读了一半放在那里,然后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另一本;面对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我们突然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把注意力放在哪里;想要和时间赛跑,却又力不从心……
    知识焦虑的实质是信息焦虑。面对海量信息时,人们往往目不暇接,难以全部吸收或只能浅层次地吸收,从而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恐慌。面对大量且复杂的信息,人们可能会为了获得所需信息而盲目索取和接收,结果成了被动的信息接受者,陷入盲目跟风的状态。另外,任何一种知识和学问都有其成熟的内在体系,当前市场上提供的“干货”虽简化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步骤和痛苦,但是如果人们想要掌握知识,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认知学习。很可能短时间内知识量爆棚,但只是假象,并且还会加剧知识焦虑。
    求知欲使人类渴望把更多非我的东西转变成自我的东西,这符合人类进步的需要。但现代社会非我的知识无限浩大,仅仅依靠个人的记忆和能力,很难全部遍及。因此,对知识的渴求和有限的时间精力就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从而催生出一些不时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负面情绪。当我们的求知欲越来越强,但身边的媒体或其他手段难以让我们触及所需时,焦虑情绪就会出现。特别是现在的新中产阶级,他们普遍存在工作超载、职业倦怠和发展困惑等问题,总担心自己缺乏竞争力,于是对知识的焦虑情绪愈发严重。
    逐渐增多的求知欲只是知识焦虑产生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当下信息环境的复杂多样。当前,信息生产的主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消费者。在人人都参与信息生产的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正日益受到挑战,我们无法保证每个人的信息都是真实准确的。此外,网络上的一些二次生产和传播也会影响一手信息的真实性,使得整个信息环境真假混杂。在此环境中,我们要想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就需要耗费比之前更多的精力。
    知识焦虑会使我们非理性地索取信息,并且浅层化地吸收。为了克服信息不足造成的恐慌和焦虑,人们可能会人云亦云,成为失去思考能力的追随者。此外,知识焦虑也会影响我们对知识的深层次吸收,导致一些人只是一味地寻找了解,但对每条信息都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更掌握不了知识的精髓。在茫茫的知识大海里,我们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应该学什么,一旦有专门性的、分类化的、带有总论性质的知识服务产品出现,我们就有可能为之付费。
    (摘编自匡文波《“知识焦虑”缘何而生》)
    材料二:
    费孝通先生认为,面临快速的环境变迁或社会转型,人们会产生“更为迫切的心态秩序的危机”。知识焦虑或许就是这种危机的最直观显露:既有的信息知识获取秩序受到新媒体的挑战,新秩序又远未建立,信息自由状况远超人们的预见与把控,陌生感使得生活于其间的个人或群体变得无所适从。但西方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种种产生于适应新形势的“现实性焦虑",虽是人类对某种外部危险本能的知觉反应,但人们也能够进行积极战斗或逃避危险。这一成果让我们感到:一方面,面对网络信息泛化、知识爆棚这样一些无法预料、不可控制的情境,知识焦虑固然是一种令人不快的心理必然;但另一方面,变迁也为变化提供了可能,焦虑对个体生存未必都是消极的,它也会激发一些有益的自我保护行为。
    作为一种科技进化的产物,网络社会的知识焦虑绝不代表必然的被动回避,相反,它很可能会带动社会整体认知的提升。不论是选择或提升,都是具有进化意义的人类适应性行为。发现问题、消除危险,首要的是拨开附着于其上的过度功利性诉求和个体永无穷尽的攀比心态,靠近知识焦虑的最初体验,而后才能深刻洞察信息化对于成长的新要求,还原出知识焦虑对于数字化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
    知识焦虑亦可激发我们对精确知识的兴趣,进一步培养我们如剑如炬般的锐利眼光。当信息如潮水一般袭来,哪些是真知,哪些更有价值,就需要我们不断调动过往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理性认识和科学方法审慎地展开分析,从而将发掘、判断、理解的能力推向新的高度,打造更智慧、更强大的自己。
    信息碎片化引起的知识焦虑,也有助于激活我们资源开放共享、协同学习的团队活力。目前,维基百科、知乎问答、百度云盘等花样迭出的动态共享数据库,正在日益推进人工智能与智力的匹配,正趋向完善地服务于我们的知识诉求和个性化需求。以点对点对话、知识转述、视听文学等为样态的知识付费,也有待于打破狭隘的市场交易思维局限,真正解决碎片化知识积累和效益等问题,提高知识拥有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分享速率,加快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开放性转化,实现人类知识生产与使用的深度创新。
    (摘编自孟威《知识焦虑如何转化为学习动力》)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环境中的知识焦虑,有个人分析、处理信息能力不足的原因,也与环境因素相关。
    B. 现在的新中产阶级因其较高的求知欲以及竞争力的不足,对知识的焦虑情绪愈发严重。
    C. 在当下复杂多样的信息环境中,人们找寻真实准确且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变得更困难。
    D. 把知识焦虑变为动力,需拨开附着于其上的过度功利性诉求和个体永无穷尽的攀比心。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容易盲目跟风,轻信网络上的知识速成品,致使知识量爆棚却加剧了焦虑。
    B. 费孝通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可以从社会和心理角度对知识焦虑做出深层解释,并提供积极建议。
    C. 从长远来看,只要人们不被动回避问题,网络社会的知识焦虑就能带动社会整体认知的提升。
    D. 动态共享数据库以及多样态的知识付费,都是当下人们创新知识生产与使用的有效探索行为。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知识焦虑”表现的一项是( )
    A. 在各类APP信息接收与解读过程中,人们很难专注于某一条信息,持续分心并且害怕错过。
    B. 一位网络工程师在某一流大学学有所成之后,因不断涌现的“新知识”而成为“考证狂人”。
    C. 四川绵阳七十岁的李启君奶奶坚持五年,圆梦大学,她表示若身体允许,还想当作家写小说。
    D. 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比如用锅,昨天有专家说铁锅好,今日又有专家说铝锅好,人们无所适从。
    4. 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证严密,请简要说明两则材料的论证结构有何不同。
    5. 武汉一位大学生,大学期间在付费知识产品上的花费过万,但“买课如山倒,学习如抽丝”,这些课程都没有坚持上到最后。请结合材料剖析其中的原因并给出建议。
    【答案】1. B 2. D 3. C
    4. ①材料一为层进式论证结构。先举“知识焦虑”的现象,进而分析其实质是“信息焦虑”,再进一步分析“知识焦虑”产生的两个原因,最后分析“知识焦虑”可能导致的问题,由浅人深,层层深入。②材料二为总分式论证结构。由费孝通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分析提出中心论点:焦虑未必都是消极的,也会激发有益的自我保护行为。接下来从(对社会整体认知的提升、激发对精确知识的兴趣、激活资源开放共享和协同学习的团队活动)三个方面阐述,条分缕析,层次井然。
    5. 剖析原因:这是一种知识焦虑现象。面对海量信息,这位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应该学什么,为了获得所需信息而盲目地索取和接收,成了被动的信息接受者,非理性地索取信息,并且浅层化地吸收信息。建议:①要认识知识焦虑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正视现实的压力,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上来,专注于资源能量的最优部署。②要培养自己锐利的眼光,对时代和社会有自主的观察和判断,通过理性认识和科学方法审慎地展开分析,选择有效的信息。③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了解,正确定位自己。学会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有目的、有思考的阅读和研究。④要减少过度功利性诉求和个体攀比心态。⑤对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泥鳅
    聂鑫森
    潭州木工厂加工的产品:家具、包装箱、枪托、纤维板、木屑板。所使用的原材料:杉、松、柏、樟、桐、柳、楠……湘江在工厂这里拐出一个大湾,岸上也没什么人家,十分幽静。白天人喧车吼,很是热闹。但到了晚上,就只剩下一个守排人,冷森森的。
    守排的活计虽很轻松,但责任重,且孤苦不堪。当年贮木场领导让大家主动报名时,都低头不应。结婚四年并有了两个孩子的刘泥鳅蓦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去!”
    刘泥鳅自小就住在湘江边,身体壮,水性好,很喜欢喝烈酒,但很少有醉的时候。别看他爱喝酒又没读过多少书,他很喜欢厂宣传科有一年给他家的对联:“笑陪一江风浪,独守几块木排。”
    “独”不假,“笑”亦真。天一黑,他腰系一个盛酒的葫芦,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木排上。木排上有一个“人”字形的杉皮木棚,刮风落雨下雪时可供他坐或卧;天气好时星月交辉,他喜欢坐在木棚外,不时地喝口酒,其喜洋洋矣。刘泥鳅困了时,就到木棚里的地铺上眯一眯眼,天热是赤膊、短裤,天冷盖着被子也是短裤、赤膊。他头一落枕,鼾声便起,但只要木排上有细小的声响,他立刻就会醒。
    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木排上积雪很厚,反射出一片朦胧的雪光。刘泥鳅喝过几口酒后,钻进被子里酣睡。到凌晨三点钟时,他听见木棚外有细碎的脚步声,从木棚一头一尾两个方向包抄而来。他马上意识到,这是六个人,肯定是歹徒,企图在不声不响中,把他摁倒、上绑、口里塞上棉花,然后好偷窃贵重木材。他悄悄地灌下几口烈酒,短裤、赤膊蹿出被窝,再飞快地跳出木棚,大喊:“抓贼啊!抓贼啊!”
    那几个人早已“踩点”,知道这是个僻静处,依旧向刘泥鳅逼近。刘泥鳅快速地退到木排边,警告说:“今夜有雪光,我已看清你们的面目了!有本事的跟我来!”说完,他一个鲤鱼翻身跳入冰冷的江水中,游到两丈开外,再停下来,原地踩水让身子向上昂出一截,一边大笑,一边大喊:“抓贼啊!抓盗木贼啊!”
    歹徒先是愣住,接着是惊慌。为首的一个大汉一挥手,他们便急急地逃离木排,上岸去了。
    还有一年的一个秋夜,皓月当空。一个看似文静的小伙子拿着钓竿,到木排上垂钓。
    他坐在临江的木排边,远离木棚,旁若无人的样子。刘泥鳅知道,这个季节钓的是鳜鱼,春鳜肥秋鳜也肥。小伙子还从帆布袋里拿出一瓶“茅台”酒,不时地小啜一口。
    酒香随风飘过来,刘泥鳅的喉结立马上下蠕动,心里说:“好酒!”他坐在木棚前,一直盯着那个小伙子,觉得是个有趣的人。到子夜时,小伙子还一无所获。他收拾好钓竿,拿着酒瓶站起来,叹了口气,说:“今夜鱼不处的,应嫌我是生人,且把酒倒入江中以做订交,明夜我再来。”他真的把酒瓶中所剩的酒倒入江水里,再把瓶子朝江中一扔。
    刘泥鳅觉得这“把酒酹滔滔”的场景很动人,何不邀这小伙子一谈?木棚里有酒,还有佐酒的炒花生米!他快步上前说明来意,小伙子先是推辞,然后才勉强应允。他们在木棚外相对而坐,摆上两个酒杯、一碟花生米。
    小伙子说:“这才叫萍水相逢哩,明晚我带酒菜来以做答谢。”
    刘泥鳅说:“你客气了,干!”
    “好,干!”
    彼此不问姓名和来历,只说闲话只喝酒。
    葫芦里可盛两斤酒,喝得快完时,小伙子有些醉意了,刘泥鳅却依旧清醒如常。
    天边现出淡微的曙色。
    小伙子说:“我该走了。”
    刘泥鳅说:“且慢!我有句话要说,你的酒量不错,可我胜你一筹,不,是胜几筹,望以后好自为之。”
    小伙子跌跌撞撞地走了。
    这些事,刘泥鳅从不对领导和同事们说,也不对家人说,怕老婆和孩子担惊受怕。反正,他当守排人期间,没发生过偷盗木材的事故,大家都认为是社会治安好,更是刘泥鳅运气好的缘故。年年评劳模、评先进工作者,没有人会想起刘泥鳅!
    刘泥鳅年满六十岁,高高兴兴地退休了,又有新人接替了他的职位。
    两个孩子早已结婚生子。妻子比他小两岁,已在五十五岁时退休在家。日子过得平淡如水,安逸舒闲。只是天一落黑,无论阴、晴、雨、雪,刘泥鳅依旧腰系酒葫芦,准时出门。
    妻子问:“又到枫溪湾去?”,
    “对,我到木排上去转一转,和现在的守排人聊聊天,喝几口酒,再回来安安心心睡觉,做一个好梦。”
    (节选自《小说月刊》)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守排的活计虽然责任重大而且孤苦不堪但很轻松,所以当年贮木场领导让大家主动报名时,结婚四年并且有了两个孩子的刘泥鳅立刻报了名。
    B. 歹徒先是愣住,接着是“惊慌”。是因为没想到刘泥鳅会跳进冰冷的江水中躲过绑架,再加上之前听他说“今夜有雪光,我已看清你们的面目了”。
    C. 刘泥鳅与小伙子喝酒,是为了开解小伙子,让他不要因为没有钓到鱼而伤心。也为第二天的两人相约喝酒做好情节上的铺垫。
    D. 刘泥鳅经历的“这些事”从不对领导和同事说,也不对家人说,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是会治安好,更是刘泥鳅运气好的缘故。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
    A. 小说开篇通过对贮木场周围环境的描写,突出了守排点的冷清偏僻,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B. 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典型细节,将一位普通的守排人形象到刻画得丰满而生动。
    C. 小说的主人公是刘泥鳅,但对歹徒小伙子、妻子的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有力地反衬了主人公形象。
    D. 小说结尾部分写刘泥鳅和妻子的对话,寥寥几笔,意味深长,为丰富人物思想情感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8.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酒”的作用。
    9. 假如刘泥鳅当选为“劳动模范”,请结合文本简述他当选的理由。
    【答案】6. B 7. C
    8. ① 推动情节发展。交代了刘泥鳅水性好酒量大的特点,为后文两件事的情节做铺垫。
    ② 丰富人物形象。酒中有勇、酒中有谋的特点。
    9. ①勇担重任。在大家都不愿做这份工作时,主动报名。
    ②忠于职守。在他当守排人期间,没发生过偷盗木材的事故。
    ③机智勇敢。与各路盗贼周旋斗争,智退盗贼。
    ④不慕名利。有功劳不张扬,不被评优不抱怨,退休之后还关心木场安全。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I(6分)
    阅读《劝学》(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智慧B. 而闻者彰 彰:清楚
    C 而绝江河 绝:横渡D. 君子生非异也 生:习惯
    1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青,取之于蓝 ②而寒于水
    B. ①?使之然也 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 ①故木受绳则直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①登高而招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答案】10. D 11. C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斧锯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二)文言文阅读II(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B.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C.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D.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兼通数经:1.指儒经,即儒家经典著作。2.指道经,即道教经典著作。3.指佛经。文中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
    B. 沛相陈珪举孝廉: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C. 病亦行差:“差”在文中不是“差错”的意思,而是通假字,“差”通“瘥”,“病愈”的意思。
    D. 考验首服:即“首伏”,坦白服罪。首伏,从表象上看,首,头也;伏,低下;意味着头低下认罪。
    1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华佗不爱做官。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后悔之情。
    B. 华佗医术高超。懂养生之道,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 华佗善用方法。他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就离开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 华佗医者仁心。华佗在狱中遭受拷打,临死前还是交出救人的方法,只不过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将书烧掉,曹操却不得而知。
    15.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2)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16. 曹操最后为什么要杀华佗?请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12. C 13. B 14. A
    15. (1)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
    (2)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
    16. ①华佗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欺骗了曹操,后被逮捕押送回来,最后华佗服罪。②荀彧向曹操求情,曹操认为不用担忧,天下并不缺乏有这种医术的人,最终将他拷问致死。③曹操认为华佗不根治自己的病,是想使自己显得重要,即使不杀他,他也不会断掉他的病根。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俞穴),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封建社会医生被视为“贱业”)。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生病很沉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曹冲的字)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关河道中
    韦 庄
    槐陌蝉声柳市风,驿楼高倚夕阳东。往来千里路常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似弓。平生志业匡尧舜,又拟沧浪①学钓翁。
    注)①沧浪:古水名,湖北省武当县西北汉水中有沧浪洲,屈原曾经长期生活在这里。
    1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蝉声阵阵,柳条轻摆,清风徐拂,夕阳西沉,首联选取驿站高楼前的多种意象,营造了哀伤、凄婉的氛围。
    B. 几千里的路依然默默在那里,当年故人却都不在身边,颔联运用对比手法写出诗人与故友分别的痛惜之感。
    C. “时光流似箭”“天道曲似弓”,颔联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岂知”语意一转,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之情
    D. “拟”即“揣度,想”,“沧浪学钓翁”用典,含蓄地表达诗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心境。
    18. 本诗的情感比较复杂,请简要概述。
    【答案】17. B 18. ①诗人感叹朋友聚散的伤感以及对旧人故事都已远去的遗憾;②诗人对光阴似箭,时光飞速流逝、无法把握的无奈;③表达自己想辅佐贤明圣德君主的志向以及想要效仿沧浪水边的渔夫,过着独善自我的逍遥生活的情趣。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和“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以雪为喻描摹汹涌澎湃的波涛,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答案】 ①. 霓为衣兮风为马 ②. 虎鼓瑟兮鸾回车 ③. 万里悲秋常作客 ④. 百年多病独登台 ⑤. 惊涛拍岸 ⑥. 卷起千堆雪(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⑦. 明明如月 ⑧. 何时可掇 ⑨. 羁鸟恋旧林 ⑩. 池鱼思故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长达半年的太空“出差”有太多“名场面”让人 ① 。人们还记得,三名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失重环境里创下首次在太空中吃包含我们中国传统美食饺子的年夜饭的记录。还有,三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两次出舱活动,生动开启两次“天宫课堂”,中国空间站首次举办天宫画展。无论新春写春联还是元宵弹古筝,都让三名航天员在太空拥有别样的体验,也让身处地球家园的我们 ② 、倍感新鲜。中国航天事业一次次迈上新台阶,彰显了中国航天人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决心。星空浩瀚无垠,探索 ③ 。我国今年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天舟四号、五号货运飞船和问天、梦天实验舱将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我国航天事业怎样才能迎来新的荣光?精心准备,确保发射万无一失;精心组织,确保发射圆满成功;精心实施,确保发射百下百全。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20. 记忆犹新 大开眼界 永无止境
    21. 三名宇航员创下记录,(他们)首次在太空中吃年夜饭,年夜饭包含我们中国传统美食饺子,这一记录是在太空中的失重环境里创下的。
    22. ①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怎样才能”的问题并进行回答。一问一答,引起读者的思考;顿生波澜,避免平铺直叙。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由三个“精心”、三个“确保”形成排比,突出了我国航天事业迎来新荣光的具体做法;结构相似,句式整齐,使句子富有气势。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古老、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虽然其覆盖面积不到海底的千分之二,却为近30%的海洋物种提供了栖息环境。渔业、油气资源、潜水旅游等经济活动也与之息息相关。近20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污染、过度采挖等,① 。为了保护珊瑚、恢复海洋生态,我国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在海底种珊瑚,重建海洋天堂。
    种珊瑚也被喻为海底“植树造林”。不论在陆地还是海洋,“造林”对调节气候变化、维系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要意义。珊瑚种植技术主要包括无性繁育、有性繁殖、人工礁技术等,与陆地上的植树造林类似的是,都需要先培育“幼苗”,再移植到种植区,所以难度很大,但② 。一方面,海洋环境复杂,为实际作业带来不少困难;另一方面,不同海域受环境影响的因素、人为干扰程度以及现有生态系统健康程度不尽相同,这就需要科研团队在种珊瑚的时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海底“植树造林”,③ 。海南海域有大片珊瑚礁分布,是海底“植树造林”大省,科研团队在反复实践中不断完善修复技术。例如,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团队通过船舶“边走边种”的珊瑚苗种“飞播法”、将不锈钢珊瑚苗床运用在珊瑚苗的种植上等方式,提高了种植效率。
    2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飞播法”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对于许多人常常“将老师比作蜡烛”,钟南山认为这话只对了一半。
    B. 书画同源的造型观使大写意在“形似”的层面摆脱了具象刻画的束缚。
    C. 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捧成了“传世经典”。
    D. “川藏第一隧”——二郎山隧道,将我们通行天二郎山的时间缩短了。
    24.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3. D 24. ①珊瑚礁不断退化 ②海洋“造林”难度更大 ③有赖于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

    相关试卷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