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语文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河北专用)突破09 说明文阅读(原卷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91117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语文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河北专用)突破09 说明文阅读(原卷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91117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语文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河北专用)突破09 说明文阅读(原卷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91117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语文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河北专用)突破09 说明文阅读(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9111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语文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河北专用)突破09 说明文阅读(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9111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语文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河北专用)突破09 说明文阅读(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9111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3语文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河北专用)
备战2023语文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河北专用)突破09 说明文阅读
展开这是一份备战2023语文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河北专用)突破09 说明文阅读,文件包含备战2023语文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河北专用突破09说明文阅读解析版docx、备战2023语文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河北专用突破09说明文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总结
考点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一种文章体裁。
考点二、说明文的分类
1.按说明对象
(1)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2)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的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敬畏自然》《大自然的语言》等。
2.按语言风格
(1)平实说明文:平实说明文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
(2)生动说明文: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或科学小品文、知识小品文)。
3.按说明特点。
(1)自然科学说明文。
(2)社会科学说明文。
考点三、说明文的三要素
1.内容的科学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洁,说明严密。
四、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1)总—分。
(2)总—分—总。
(3)分—总。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考点五、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2.空间顺序: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一一介绍说明。
六、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3.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作比较:把……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5.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6.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7.引用: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能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等。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能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七、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2.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3.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4.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5.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6.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7.趣味性。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
考点突破
1.(2021河北)①所谓转基因,是指把某种生物(比如植物甲)的基因中的一个或一组片段,转移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物(比如植物乙)的基因组合之中,由此创造出一个新的生物(比如植物丙)来。植物丙、可能与植物甲、也可能与植物乙外形相似,但三者的基因组都不相同。
②简单地说,转基因就是在某种基因中引入外来基因。而太空种子所发生的基因变异,却完全是在某个种子的单体内部完成的,当种子处于微重力、弱地磁、高真空、超低温、高洁净、多变化的太空环境中,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高能宇宙射线“轰击”时,其内部DNA上的基因,会发生断裂、扭曲、重组等各种变化。
③那时,种子的基因们只要没有被完全摧毁,就会仅仅发生变异而不是消亡,当种子回到地面,种入土壤,并发芽出苗、成长壮大时,它所表现的各种特征,就都是受到变异后的基因所控制的了。但是,在接受射线轰击、发生变异,再回到地面种入土壤的全过程中,每一个种子的基因变化都是“自主完成”的,没有任何一点外来基因的干涉和参与,就连跟这个种子挤在一起的其他同类种子的基因,也不可能跑过来跟它捣乱一下。
④所以,太空种子只是在“变基因”,而不是在“转基因”。小麦依然是小麦,只不过变得产量更高,或者更抗倒伏;青椒依然是青椒,只不过变得个头更大,口感更佳。总之,永远不会“小麦吃出青椒味,青椒用来做面包”。
(1)太空种子发生基因变异的条件有哪些?
(2)第三段中,加着重号的“捣乱”一词在选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3)“苹果与梨嫁接长出的苹果梨”是变基因水果还是转基因水果?请根据选文说明理由。
【答案】
(1)处于微重力、弱磁铁、高真空、超低压、高洁净、多变化的太空环境中;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高能宇宙射线“轰击”;种子的基因们没有被完全摧毁。
(2)干涉和参与
(3)转基因水果。因为苹果梨是苹果与梨的基因进行组合后创造出来的新品种。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二段中的“当种子处于微重力、弱地磁、高真空、超低温、高洁净、多变化的太空环境中,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高能宇宙射线“轰击”时”和第三段中的“种子的基因们只要没有被完全摧毁”可提炼作答。
(2)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在正确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句中义即可。捣乱的意思是存心跟人找麻烦,扰乱别人。根据具体的语境可知捣乱的句中义是干涉与参与。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根据第一段中的“所谓转基因,是指把某种生物(比如植物甲)的基因中的一个或一组片段,转移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物(比如植物乙)的基因组合之中,由此创造出一个新的生物(比如植物丙)来。”可知,苹果梨是一种新的品种,所以它是转基因水果。
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和严密,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作答此类题目时,先要明确态度,然后表述其表达效果,最后归结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即可。
2.(2021河北)
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的姓氏,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相互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感天而生”就是知母而不知父的意思。如传说中的商族祖先契,是其母简狄吞玄鸟之卵有孕而生;周族祖先后稷,是其母姜塬踩了天帝的脚印感孕而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系社会的婚姻状况。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如炎帝姜姓,黄帝姬姓,虞舜姚姓等。“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万居住和生活,每一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最初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除了保留原有的区别外,其功能又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得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这时的贵族都是男子,所以男子有氏。如果他的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他的氏也就跟着变化。如商鞅原为卫国公族,可称“卫鞋”;后来他被封于商,故又称“商鞅”。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至于女子,她们在家只能按孟、仲、叔、季等排行相称。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仲、叔、季等排行。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本国国名;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以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成语“秦晋之好’因此成为婚姻的代用词。这就是史书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大约在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这表明在进入封建的大一统社会以后,姓与氏已经没有区别了。
(1)“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这说明了什么?
(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秦晋之好”能够成为婚姻代用词的原因。
(3)选文是如何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姓氏的产生与发展”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
(1)示例一:中国的“姓”,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示例二:母系氏族社会,“姓”代表母系血统;
示例三:母系氏族社会,“姓”是按母系血缘来区分的。(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一: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性不婚”的制度,秦国姓嬴,晋国姓姬,秦晋两国可以世代通婚,因此成语“秦晋之好”成为婚姻的带用词。
示例二:秦国姓嬴,晋国姓姬,秦晋两国可以世代通婚,因此成语“秦晋之好”成为婚姻的带用词。(意思对即可)
(3)先介绍母系氏族社会姓氏的产生与区别;再介绍夏、商、周三代姓氏功能的新变化;最后介绍大约在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的情况。(答出一方面给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结合第一段内容,可知本段说明中心是“中国的姓氏,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2)本题考查的是说明内容的理解,找到相关段落是第二段,然后根据“成语‘秦晋之好’因此成为婚姻的代用词”可知原因去上文寻找,“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仲、叔、季等排行。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本国国名;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以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中提取相关关键信息,概括答案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说明顺序,理解说明内容,梳理层次关系,并结合内容加以分析即可。这篇文章首先介绍了母系氏族社会姓与氏最初的根本区别,然后介绍了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除了保留原有的区别外,其功能又有了新的变化,最后指出大约在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据此即可答案。
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答案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3.(2021•河北)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下列各题。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根据第①段文字,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2)选文第②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
(3)根据选文第④段,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
(4)依照下面示例,从“尘、畎、诽”中任选一个,说出这个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联想。示例:“悟”左面是“心”,右面是“吾”,合在一起就是“我经过思考而有所领会”。
【答案】
(1)
示例一:为什么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 发明”
示例二:世界上古文字相继成为历史陈迹,为什么唯独汉字独存?
示例三:“汉字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与“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文明”是否矛盾?
(所提出的问题有思考价值,即可得满分)
(2)说明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3)不适合;西方学者的主张是针对“单脑文字”提出来的,而汉字是“复脑文字”,已经具有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作用,所以不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
(4)示例:“尘”上面是“小”,下面是“土”,合在一起就是“细小的土”。
“吠”左面是“口”,右面是“犬”,合在一起就是“狗叫”。
“诽”左面是“言”,右面是“非”,合在一起就是“言非其实”。
【解析】(1)本题是对根据内容提问能力的考查。答案这题,必须注意两点:一、所提问题必须以第①段文字内容为载体,不能甩开原文随意提问;二、所提问题必须有思考价值,即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兴趣,有一定的独特性,如“为什么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 发明’?”不能人云亦云。
(2)本题是对说明方法作用理解能力的考查。答案这题,要了解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如第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表达效果即可,抓住“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方面来回答即可。
(3)本题是对说明内容理解能力的考查。答案这题,要认真读原文,明确作者所说明的主要内容,从原文内容来看,作者重点说明了“拼音文字”和“汉字”对生理机能的不同反应,由此可得出答案。
(4)本题是对测字解说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答案这题,先要将汉字拆开,然后指出其形旁和声旁,最后联合起来进行解说。解说时,不能脱离汉字的字义,要言之成理。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2021•河北)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下列各题。
植物的抗旱本领
①有人在亚里桑那的沙漠里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把一棵37公斤重的仙人球放在室内,一直不浇水。经过六年,它依然活着,而且还有26公斤重。植物的这种抗旱本领,真是令人称奇!植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和繁衍,不仅有着适应干旱环境的非凡能力,而且具有种种神奇的抗旱本领。
②减少水分蒸腾是植物抗旱的有效方式。为了节省水分,有的叶子退化成针状或棘刺,有的生有茸毛,有的体表披上一层角质或蜡质,有的叶子还会蜷曲、闭合。这样,就会减少水分蒸腾。生长在我国北方草原小野莴苣,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叶片不是以平面向着太阳,而是像刀刃似的向上,叶子与地面垂直。由于这类植物的叶片的背面,腹面几乎受到等量的光照,所以两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更为有趣的是,树姿奇特的光棍树终年不长叶子,只有光溜溜的树杈。这是因为该树的故乡在炎热的非洲干旱地区,那里常年无雨,异常缺水,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它们叶子逐渐变小,甚至消失,而树枝变成绿色,以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③有些植物的叶子不但退化成针状或棘刺状,以减少蒸腾,而且营养器官变得肥厚多汁,以便自身贮藏水分。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东部的热带草原里,成龄大树一般高约25米,而直径却达5米,有的甚至超过10米。远远望去,犹如巨大的酒瓶。在干旱的时候,树上不长叶子;到了雨季,才开始长叶、开花、结果。同时大量吸收水分,贮藏在肥胖的树干里,以备旱季之用。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像一座座巨大的烛台,通常有10﹣15米高,粗得一个人都难以合围,体内水分竟达95%以上。在它巨大的身躯里,能贮藏一吨以上的水。当旅行者缺水时,打开它的躯干,就可以饮到清澈的淡水。因此,它享有“沙漠里的甘泉”之美名。
④强大多样的根系是植物抗旱的保证。干旱的草原降水量极少,水分蒸发极快,雨水往往只能湿润土壤的表面,下层的土壤却很干燥。这些地方生长的根茅、隐子草和沙蒿,都长着入土不深、分枝极多、平铺在土表层的根系。沙拐枣的垂直根系较浅,水平根系则长达十几米,只要地面有一点点水分,它就能充分吸收。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有的植物地面部分大大缩小,地下部分却大大增加,主根扎得很深。一株不到半米高的白刺,主根长13米多,侧根长6米以上,根幅14米,相当于冠幅的30多倍!
⑤忍耐干旱的植物的抗旱生理物征。有了这样的生理特征,才使得有些植物在严酷的干旱面前,表现出异常顽强的生命力。
(1)选文第一段写“一项有趣的实验”,其用意是什么?
(2)根据文段内容,为第③段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3)选文运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根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对号,错误的打错号)
①为减少水分的散失,光棍树的叶子逐渐退化,用绿色的树枝进行光合作用。 √
②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身躯巨大、贮水丰富,被称为“沙漠里的甘泉”。 √
③沙拐枣能充分吸收地面水分,是因为它的垂直根系和水平根系都很发达。 × 。
【答案】
(1)引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示例:贮藏水分,以备不测,是植物抗旱的绝招
(3)举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植物种种神奇的抗旱本领。
(4)①√②√③×
【解析】(1)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说明对象,领起下文,说明文若在开头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还有是说明文更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2)本题考查的是补写相关语句,若是需要补写的句子在开头或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句,分析文段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句子概括性要强,原段中“些植物的叶子不但退化成针状或棘刺状,以减少蒸腾,而且营养器官变得肥厚多汁,以便自身贮藏水分。”可以作参考;而且因为第②段中心句是“减少水分蒸腾是植物抗旱的有效方式。”第④段中心句是“强大多样的根系是植物抗旱的保证。”第⑤段“忍耐干旱的植物的抗旱生理物征。”仿照这两个中心句的样式来补写即可。
(3)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结合具体内容来辨析方法及作用即可。每一段都举了具体的植物的例子,所以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格式是:举了××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的特点。
(4)第②段“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它们叶子逐渐变小,甚至消失,而树枝变成绿色,以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第一句的说法是正确的。
第③段“在它巨大的身躯里,能贮藏一吨以上的水。当旅行者缺水时,打开它的躯干,就可以饮到清澈的淡水。因此,它享有‘沙漠里的甘泉’之美名。”所以第二句说法是正确的。
第④段“沙拐枣的垂直根系较浅,水平根系则长达十几米”,所以第三句的说法是错误的。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①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的特点。②分类别:对事物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④打比方: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⑤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⑥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3语文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河北专用)突破12 作文,文件包含备战2023语文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河北专用突破12作文解析版docx、备战2023语文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河北专用突破12作文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语文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河北专用)突破07 古诗词阅读,文件包含备战2023语文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河北专用突破07古诗词阅读解析版docx、备战2023语文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河北专用突破07古诗词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语文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河北专用)突破06 名著阅读,文件包含备战2023语文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河北专用突破06名著阅读解析版docx、备战2023语文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河北专用突破06名著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