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
生物
一、选择题
1. 药物阿昔洛韦是一种嘌呤类似物,能干扰DNA聚合酶的作用过程。阿昔洛韦可能对下列哪种病症最有效( )
A. 21三体综合征(染色体变异遗传病) B. 疱疹(DNA病毒感染)
C 新冠肺炎(RNA病毒感染) D. 镰状细胞贫血(单基因遗传病)
2. 可遗传变异是育种的基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不会产生新基因,没有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 DNA序列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即为基因突变
C. 长势弱小的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 多倍体植株种子个头大、营养多,有利于育种
3. 很多年以来,重庆地区没有红嘴鸥这一物种。去年冬季,有一群来自俄罗斯的红嘴鸥在重庆朝天门一片的长江流域过冬,引来无数市民观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红嘴鸥的到来,增大了该区域的物种丰富度
B. 红嘴鸥的到来,扩大了该区域鸟类的基因库
C. 红嘴鸥通过变异主动来适应重庆的生存环境
D. 基因型频率有无变化可判断该种群是否进化
4. 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常用药,该物质在人体内转化成NO,NO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后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导致该酶活性增强、催化产物cGMP增多,最终引起心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从而达到快速缓解病症的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NO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
B. 人体长期缺铁会降低硝酸甘油的药效
C. NO作用机理是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催化产物cGMP增多
D. NO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5. 水势是指水的化学势,是推动水移动的势能。在土壤—植物—大气这一水分运转过程中,水总是从水势较高处向水势较低处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内外可能出现渗透压不同但水势相等的情况
B.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细胞内的水势高于细胞外
C. 种子萌发,种子中的水势应低于土壤中的水势
D. 水势的影响因素包含溶液的浓度、器官的高度等
6. 分子伴侣是一种能利用ATP中的能量协助蛋白质折叠的一类蛋白质。下列有关分子伴侣推测错误的是( )
A. 分子伴侣发挥作用的场所主要为核糖体
B. 分子伴侣可能同时具有ATP水解酶活性
C. 分子伴侣的异常可能导致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堆积
D. 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堆积可能导致基因调控的细胞凋亡
7. 大麦克香蕉是染色体组成为AAA(字母代表染色体组)的栽培品种,易患黄叶病,在20世纪初几乎灭绝。野生香蕉染色体组成为BB,含有纯合的抗黄叶病基因。现已培育出染色体组成为AAB的抗黄叶病香蕉新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麦克香蕉AAA几乎灭绝与其只能进行无性繁殖有关
B. 染色体组成为AAB的香蕉几乎不能有性生殖
C. 将新品种香蕉进行自交,其配子染色体组成为AA:AB:A:B=1:2:2:1
D. 选用染色体组成为AAAA的香蕉比选用大麦克香蕉培育AAB的成功率更高
8. 已知化疗药物通过抑制DNA的合成来抑制癌细胞增殖;胎盘素可激活面部休眠的成体细胞,促进新生角质层细胞的增殖、加速死皮脱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癌变是受基因控制的自然生命历程
B. 新生角质层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其RNA、蛋白质的含量基本不变
C. 化疗药物通过缩短分裂期,使癌细胞细胞周期大大缩短
D. 胎盘素能使某些暂不增殖的细胞恢复细胞增殖
9. 某作物的F1自交形成自交胚的过程如图中途径1(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改造F1相关基因,获得N植株,该植株在形成配子时,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其卵细胞不能受精,直接发育成克隆胚,过程如图中途径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途径1相比,途径2形成精子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B. 途径1和途径2形成精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单体数最多分别为8、8
C. 若考虑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则理论上,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n
D. 克隆胚的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
10. Lepore和反Lepore均为血红蛋白异常病,其病因是:在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的δ基因和另一条染色体上的β基因发生了错误联会和不对等交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对等交换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B. 患者体内可能只含有Lepore蛋白或反Lepore血红蛋白
C. 患者体内可能同时含有Lepore蛋白和反Lepore血红蛋白
D. 若一条染色体上的δ基因和另一条染色体上的β基因整体互换,则属于基因重组
11. 源即代谢源,指制造有机物的场所;库即代谢库,指储存有机物的场所,现通过以下实验探究植物源与库之间的关系。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与本实验相关的正确叙述是( )
A. 14CO2进入叶绿体的类囊体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
B. 根是植物水和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既能作为源,也能作为库
C. 在植物发育的过程中,出现了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库转移
D. 在遮光70%条件下,生殖器官相较于营养器官而言是一个强库
12. 图Ⅰ表示某家系中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将家族中1、2、3、4号个体中与乙病基因有关的DNA片段用限制酶切割,然后进行DNA电泳分析,所得相关图谱如图Ⅱ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仅通过图Ⅰ可判断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B. 3号、4号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
C. 若对6号个体的乙病基因片段进行电泳分析其结果与1号相同
D. 若5号与甲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正常男士结婚,生育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是1/48
13. 为研究二氧化碳处理对蓝莓贮藏的影响,用高浓度的CO2处理蓝莓果实4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并设立相应的对照组进行实验。从采摘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见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对照组中蓝莓果实不需要使用高浓度的CO2处理
B. 第10天时,对照组和CO2处理组有氧呼吸强度相同
C. 第40天时,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D. 为抑制蓝莓贮藏时的无氧呼吸,贮藏前可用高浓度的CO2处理一定时间
14. 图为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属于短环反馈
B. 醛固酮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作用属于长环反馈
C. 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可有效抑制激素调节中的放大效应
D. 该图体现了体液调节中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对于维持机体稳态有重要意义
15. 图为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与皮质醇对血糖浓度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都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进行给药
B. 胰高血糖素有明显的负反馈调节,而皮质醇、肾上腺素没有负反馈调节
C. 三种激素有较为明显的协同作用,共同参与血糖平衡的维护
D. 下丘脑发出的传出神经直接支配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
16. 图为常见的三种神经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经元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器都分布在胞体部分
B. 假单极细胞中,周围突末梢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C. 在视网膜双极细胞中,神经递质可以由树突末梢或者轴突末梢释放
D. 在脊髓运动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可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进行
17. 科研人员将健康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天使用不同浓度的等剂量某药物对实验组进行吸入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将三组大鼠置于相同环境下,正常饲喂14天后开展迷宫实验。重复引导大鼠学习并记忆逃出迷宫的路径,并记录平均逃脱时间。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大鼠学习并记忆逃出迷宫的路径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B. 该过程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 在反复运用、强化后,大鼠对迷宫路径的记忆可能由第一级转入第二级
D. 实验说明持续吸入适量的该药物可以增强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18. 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经研究发现,决定椎实螺螺壳螺旋方向的是“母性效应”,即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支配。如图实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母性效应的遗传方式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
B. 该实验证明了表型由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
C. 两次实验的,F2代基因型和表型都相同
D. 在母性效应中,线粒体DNA有着决定性作用
19. 如图为甲基化对细菌DNA复制的调节,其中oriC为大肠杆菌的复制起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可发生在大肠杆菌的拟核区域
B. 半甲基化的DNA能够体现半保留复制的机制
C. Dam甲基化酶可能具有特异性识别GATC序列的能力
D. 染色体上的组蛋白甲基化可能会影响大肠杆菌基因的表达
20. 油菜的中间代谢产物PEP运输到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所示。科研人员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高油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5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A、基因B的作用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直接调控
B. 物质C的生成会促进②过程的进行,从而增加基因B的表达
C. 从转基因油菜中提取酶b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若结果为阴性,则培育成功
D. 在体外进行基因扩增时,过程③需要经历变性→延伸→复性
二、非选择题
21. 某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活动,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步骤一:通过抽动活塞的方式降低注射器内的气压,使得低压下有利于叶圆片中的气体释放出来,制备出不含气体的小圆叶片;
实验步骤二:按照下表组织实施实验:
实验组编号
实验组数目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3
——
1.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底部
2.量取50mL的1%的NaHCO3溶液
3.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3W、5W、10W的LED灯),每个光照强度下放置1个烧杯,统计相同时间内每个烧杯中的叶片上浮数量
B
3
——
1.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底部
2.量取50mL的0%、1%、2%的NaHCO3溶液
3.设置相同的光照强度(5W的LED灯),每个光照强度下放置1个烧杯,统计相同时间内每个烧杯中的叶片上浮数量
C
3
——
1.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底部
2.量取50mL的1%的NaHCO3溶液
3.设置不同光质的光照条件(5W的LED灯),每个光质条件下放置1个烧杯,统计相同时间内每个烧杯中的叶片上浮数量
实验步骤三:分析数据,绘制曲线(图所示)。
(1)该小组同学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一抽出叶圆片中的气体,目的是____________。如果编号A的某实验小组在实验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有的烧杯中的叶圆片始终没有上浮,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图示______(填“甲”“乙”或“丙”)呈现的实验结果对应实验组B,B组中若继续逐渐增大NaHCO3的浓度,则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
(4)A组同学“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方式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指标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用已经处于上浮状态的叶圆片继续实验,验证叶片有氧呼吸进行情况,则需将装置置于_________条件下,一段时间后,发现原来上浮的叶圆片出现下沉,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2. 变量实验又称彷徨试验,用于证明基因突变是自发的、与环境条件不对应性的经典实验之一。该实验过程大致如下:取快速增殖时期的大肠杆菌肉汤培养物,在甲、乙两试管中各装10mL,把甲管中的菌液分装在50支小试管中(每管0.2mL),保温24~36h,随即把各小管的菌液分别倒在50个预先涂满具有侵染能力的T2噬菌体平板上;乙管中的10mL菌液不经分装,整管保温24~36h,然后分成50份分别倒在同样涂满具有侵染能力的T2噬菌体平板上,相同条件下培养,再分别计算各皿上产生的抗噬菌体菌落数。结果发现,在来自甲管的50皿中,各皿出现的抗性菌落数相差极大(图A),而来自乙管的各皿上抗性菌落数基本相同(图B)。
(1)T2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模板是__________________,合成产物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两空都需要具体到生物种类)。
(2)当繁殖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最终将大肠杆菌裂解,从而使大肠杆菌菌落呈现____________,该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从进化角度分析,T2噬菌体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上述现象可以用进化论中的____________学说来解释。
23. 舌头味蕾和鼻黏膜分布着一些神经末梢,它们都能接受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信号,并在大脑皮层相同位置一起产生一个组合效应,从而形成相应味觉和嗅觉。
(1)某人吃了一口柚子,感觉其味酸甜,并分泌了大量唾液。请写出以上反射弧的效应器具体是:____________。
(2)当人的鼻腔通道堵塞时,其味觉敏感性通常会______。人在吃苹果时去闻橘子,会产生____________的味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舌头不同区域味蕾接受不同味道食物的刺激后,在大脑形成相应的味觉”。请参考以下实验材料,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材料:多张1cm²的滤纸片、糖水、柠檬汁、白醋、苦瓜汁及容器等。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
24. 很多动物的野生型毛色呈现深浅相间的环纹,这是由于它们的每一根毛上都带有一段黄色的区域,其余部分为黑色。
(1)黑色动物的毛上没有这种黄色条纹,每一根毛的所有区域都是纯黑色的,这种毛色称为非环纹,稳定遗传的环纹小鼠与非环纹小鼠杂交,F1皆为环纹,F2中环纹与非环纹之比为3:1,用A表示环纹基因,a表示非环纹基因,则F2中纯合的环纹小鼠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2)有一些小鼠的毛色呈黄棕色环纹,称为cinnammon。这种小鼠的每一根毛上原有的黑色区域变成了棕色。将之与野生型环纹小鼠杂交,F1皆为野生型,F2中野生型与cinnammon之比为3:1。用B表示野生型毛色上黑色基因,b表示棕色基因,该对基因在遗传时遵循______定律。将F2中野生型个体间自由交配,则F3野生型雄性个体中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只写有关B和b的基因型即可)。
(3)稳定遗传的cinnammon小鼠与稳定遗传的非环纹(黑色)小鼠杂交,F1都为野生型,则F1的基因型为______。F1自由交配,F2中除了上述三种毛色外,出现了一种新的毛色类型,呈现像巧克力一样的纯棕色,称为chocolate,该种小鼠基因型为______。
(4)白化鼠(白色毛)来源于等位基因C、c的纯合隐性突变,C、c与A、a和B、b基因分别独立遗传。现有4个不同的白化品系,分别与纯合野生型杂交,产生的F1相互交配,F2表型及数量如下表:
品系
后代表型及数量
野生型
非环纹(黑色)
cinnamon
chocolatc
白化
1
87
0
32
0
39
2
62
0
0
0
18
3
96
30
0
0
41
4
287
86
92
29
164
由此推测品系4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25. 科学家从大量木乃伊中获得少量木乃伊DNA,进行克隆,复制了2400年前的DNA。兴趣小组同学模拟了其中部分研究过程,设计了如下实验(MspⅠ、BamⅢ、MboⅠ、SmaⅠ为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们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解旋过程进行分析,PCR扩增木乃伊基因与体内DNA复制过程不相同的地方是_____(答出两点)。
(2)若将图乙中质粒和图甲中木乃伊基因通过同种限制酶处理后,构建重组质粒,应选用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_,选择理由是__________。
(3)经检测,部分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菌株中目的基因D不能正确表达,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据图丙分析,培养基除了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成分外,培养基A、B还应分别含有_____________。从检测筛选的结果分析,含有目的基因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
生物
一、选择题
1. 药物阿昔洛韦是一种嘌呤类似物,能干扰DNA聚合酶的作用过程。阿昔洛韦可能对下列哪种病症最有效( )
A. 21三体综合征(染色体变异遗传病) B. 疱疹(DNA病毒感染)
C. 新冠肺炎(RNA病毒感染) D. 镰状细胞贫血(单基因遗传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聚合酶,又称DNA依赖的DNA聚合酶,它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催化底物dNTP分子聚合形成子代DNA的一类酶。
【详解】A、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异常,与DNA聚合酶无关,A错误;
B、DNA病毒感染后会进行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若干扰DNA聚合酶的作用过程,则对DNA病毒感染的疱疹最有效,B正确;
C、新冠肺炎是RNA自我复制型病毒,RNA进行自我复制,需要RNA聚合酶,C错误;
D、镰状细胞贫血症是单基因遗传病,是基因突变导致的,突变后的基因表达出的血红蛋白异常,影响氧气运输,干扰DNA聚合酶与基因突变及基因表达关系不大,D错误。
故选B。
2. 可遗传变异是育种的基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不会产生新基因,没有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 DNA序列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即为基因突变
C. 长势弱小的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 多倍体植株的种子个头大、营养多,有利于育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基因突变产生的新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中出现多种多样可遗传的变异类型。
【详解】A、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使种群中出现多种多样可遗传的变异类型,A错误;
B、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如果发生在非基因片段不能称为基因突变,B错误;
C、长势弱小的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得到的植株,不但可育,而且一般为纯合子,可用于育种,C正确;
D、多倍体植株的种子个头大、营养多,但容易产生生殖隔离,可能不利于育种,D错误。
故选C。
3. 很多年以来,重庆地区没有红嘴鸥这一物种。去年冬季,有一群来自俄罗斯的红嘴鸥在重庆朝天门一片的长江流域过冬,引来无数市民观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红嘴鸥的到来,增大了该区域的物种丰富度
B. 红嘴鸥的到来,扩大了该区域鸟类的基因库
C. 红嘴鸥通过变异主动来适应重庆的生存环境
D. 基因型频率有无变化可判断该种群是否进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题中计划明显减少了物种的数量。而物种数目减少,将导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自动调节能力下降,其抵抗力稳定性也将下降。
【详解】A、红嘴鸥属于重庆地区原来没有的物种,它的到来增大了该区域的物种丰富度,A正确;
B、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红嘴鸥与其他的鸟类不是一个种群,不能增加该区域鸟类的基因库,B错误;
C、变异不是主动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基因型频率有无变化不可判断该种群是否进化,D错误。
故选A。
4. 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常用药,该物质在人体内转化成NO,NO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后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导致该酶活性增强、催化产物cGMP增多,最终引起心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从而达到快速缓解病症的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NO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
B. 人体长期缺铁会降低硝酸甘油的药效
C. NO作用机理是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催化产物cGMP增多
D. NO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也能作为体液因子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
【详解】A、NO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A正确;
B、硝酸甘油在人体内转化成一氧化氮,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达到快速缓解病症的目的,人体长期缺铁会降低硝酸甘油的药效,B正确;
C、NO(不是酶,只是信号分子)可以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导致该酶活性增强,从而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进而使催化产物cGMP增多,C错误;
D、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NO属于化学物质,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C。
5. 水势是指水的化学势,是推动水移动的势能。在土壤—植物—大气这一水分运转过程中,水总是从水势较高处向水势较低处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内外可能出现渗透压不同但水势相等的情况
B.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细胞内的水势高于细胞外
C. 种子萌发,种子中的水势应低于土壤中的水势
D. 水势的影响因素包含溶液的浓度、器官的高度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渗透吸水: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活动叫做渗透吸水。渗透吸水:渗透作用,即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渗透吸水:存在于活体生物细胞,死细胞的原生质层不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不能发生渗透作用,能进行渗透吸水的细胞一定是活细胞。
【详解】A、植物吸水达到饱和时,水分进出细胞平衡,细胞内外水势相同,但此时细胞内渗透压大于细胞外渗透压,A正确;
B、气孔关闭过程中,水分的流动方向为从保卫细胞外到细胞内,因此细胞内的水势应该低于细胞外的水势,B错误;
C、种子萌发过程中吸胀吸水,种子中的水势低于土壤中的水势,C正确;
D、溶液的浓度越大,水势越低;土壤水势高,根系水势低,一般器官越高(按土壤—植物—大气这一水分运转过程可知,器官越高含水更少),水势越低,D正确。
故选B。
6. 分子伴侣是一种能利用ATP中能量协助蛋白质折叠的一类蛋白质。下列有关分子伴侣推测错误的是( )
A. 分子伴侣发挥作用的场所主要为核糖体
B. 分子伴侣可能同时具有ATP水解酶活性
C. 分子伴侣的异常可能导致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堆积
D. 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堆积可能导致基因调控的细胞凋亡
【答案】A
【解析】
【分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而对于真核细胞而言,分泌蛋白的加工还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参与。
【详解】A、分子伴侣会协助蛋白质折叠,而蛋白质的折叠与加工发生在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处,A错误;
B、分子伴侣在行使功能时需要利用ATP中的能量,因此可能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B正确;
C、分子伴侣能够帮助蛋白质正确折叠,分子伴侣的异常会导致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增多,C正确;
D、错误折叠蛋白质的积累会导致细胞代谢异常,最后可能开始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A。
7. 大麦克香蕉是染色体组成为AAA(字母代表染色体组)的栽培品种,易患黄叶病,在20世纪初几乎灭绝。野生香蕉染色体组成为BB,含有纯合的抗黄叶病基因。现已培育出染色体组成为AAB的抗黄叶病香蕉新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麦克香蕉AAA几乎灭绝与其只能进行无性繁殖有关
B. 染色体组成为AAB的香蕉几乎不能有性生殖
C. 将新品种香蕉进行自交,其配子染色体组成为AA:AB:A:B=1:2:2:1
D. 选用染色体组成为AAAA的香蕉比选用大麦克香蕉培育AAB的成功率更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从染色体组成看大麦克香蕉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可能会发生联会紊乱,而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详解】A、大麦克香蕉AAA是三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联会紊乱,很难产生可育的配子,一般不能进行有性生殖,但只能进行无性繁殖说法过于绝对,大麦克香蕉还容易患黄叶病,与其灭绝也有关系,A错误;
B、染色体组成为AAB的香蕉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会发生联会紊乱,几乎不能有性生殖,B正确;
C、新品种染色体组成为AAB,将新品种香蕉进行自交,可产生配子染色体组成为,AA、B,AB、A其配子染色体组成为AA:AB:A:B=1:2:2:1,C正确;
D、染色体组成为AAAA的香蕉可育,而大麦克香蕉一般不可育,所以选用染色体组成为AAAA的香蕉比选用大麦克香蕉培育AAB的成功率更高,D正确。
故选A。
8. 已知化疗药物通过抑制DNA的合成来抑制癌细胞增殖;胎盘素可激活面部休眠的成体细胞,促进新生角质层细胞的增殖、加速死皮脱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癌变是受基因控制自然生命历程
B. 新生角质层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其RNA、蛋白质的含量基本不变
C. 化疗药物通过缩短分裂期,使癌细胞细胞周期大大缩短
D. 胎盘素能使某些暂不增殖的细胞恢复细胞增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A、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异常生命现象,A错误;
B、细胞增殖过程中会进行周期性的蛋白质合成,RNA 和蛋白质的含量会随之增加或减少,B错误;
C、化疗药物通过阻断DNA 的合成,妨碍分裂间期的进行,从而抑制癌细胞分裂,C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胎盘素的作用能够让暂时停止增殖的细胞重新恢复细胞周期,促进其增殖,D正确。
故选D。
9. 某作物的F1自交形成自交胚的过程如图中途径1(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改造F1相关基因,获得N植株,该植株在形成配子时,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其卵细胞不能受精,直接发育成克隆胚,过程如图中途径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途径1相比,途径2形成精子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B. 途径1和途径2形成精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单体数最多分别为8、8
C. 若考虑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则理论上,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n
D. 克隆胚的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重组发生在形成配子的时候,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A、据题干信息“改造 F1相关基因,获得N植株,该植株在形成配子时,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其卵细胞不能受精,直接发育成克隆胚”,可知途径2中涉及的为有丝分裂,而途径1产生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因此途径2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
B、从图中分析,途径1是F1直接进行减数分裂,染色单体最多时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共有8条染色单体:在途径2则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染色单体数最多也为8条,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该克隆属于无性繁殖, 不改变遗传物质,则理论上,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00%,C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克隆胚的形成过程属于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D正确。
故选C。
10. Lepore和反Lepore均为血红蛋白异常病,其病因是:在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的δ基因和另一条染色体上的β基因发生了错误联会和不对等交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对等交换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B. 患者体内可能只含有Lepore蛋白或反Lepore血红蛋白
C. 患者体内可能同时含有Lepore蛋白和反Lepore血红蛋白
D. 若一条染色体上的δ基因和另一条染色体上的β基因整体互换,则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染色体的不对等交换导致染色体结构发生了改变,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
B、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要分开,则产生的配子中可能只含有Lepore血红蛋白基因或反Lepore血红蛋白基因,则患者体内可能只含有Lepore血红蛋白或反Lepore血红蛋白,B正确;
C、若患者的双亲都是患者,则都产生了含有Lepore血红蛋白基因或反Lepore血红蛋白基因,则形成的受精卵可能同时含有Lepore蛋白和反Lepore血红蛋白,C正确;
D、若一条染色体上的δ基因和另一条染色体上的β基因整体互换,由于交换的片段不对等,则属于染色体变异,D错误。
故选D。
11. 源即代谢源,指制造有机物的场所;库即代谢库,指储存有机物的场所,现通过以下实验探究植物源与库之间的关系。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与本实验相关的正确叙述是( )
A. 14CO2进入叶绿体的类囊体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
B. 根是植物水和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既能作为源,也能作为库
C. 在植物发育的过程中,出现了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库转移
D. 在遮光70%条件下,生殖器官相较于营养器官而言是一个强库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有机物。
【详解】A、14CO2参与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暗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因此,14CO2在叶绿体基质中被转化为光合产物,A错误;
B、根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场所,是植物水和无机盐的主要来源,由于根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其只能作为库,而不能作为源,B错误;
C、在植物发育的过程中,前期进行的是营养生长,后期进行的是生殖生长,因此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了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库转移,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在1~2时段,营养器官作为库,在3~5时段,代谢库的地位逐渐向生殖器官转移,C正确;
D、在遮光70%条件下,在1·2时段营养器官是一个强库,而在3~5时段,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储存的有机物量基本相当,D错误。
故选C。
12. 图Ⅰ表示某家系中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将家族中1、2、3、4号个体中与乙病基因有关的DNA片段用限制酶切割,然后进行DNA电泳分析,所得相关图谱如图Ⅱ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仅通过图Ⅰ可判断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B. 3号、4号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
C. 若对6号个体的乙病基因片段进行电泳分析其结果与1号相同
D. 若5号与甲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正常男士结婚,生育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是1/48
【答案】D
【解析】
【分析】判断遗传方式时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父子病为伴X遗传病;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母女病为伴X遗传病。
【详解】A、分析图丨可知,1号和2号不患甲病,但3号患甲病,可以判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若2号患甲病,则肯定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但2号不患甲病,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但是乙病只能判断为隐性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未知,A错误;
B、由电泳条带可知,条带2是患病DNA序列,条带1是正常DNA序列,那么可推断1号为杂合体,2号为非患病正常纯合体,由此确定不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4号个体乙病的基因型为XbY,结合甲病基因型可知,4号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B错误;
C、因为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6号的乙病基因型为XBXB或XBXb,而1号的乙病基因型为XBXb,所以二者电泳结果不一定相同,C错误;
D、表现正常且携带甲病基因的男性为AaXBY,当5号为AaXBXb时才会生育两病兼患孩子,5号为AaXBXb的概率为2/3×1/2=1/3,所以生育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是1/3×1/4×1/4=1/48,D正确。
故选D。
13. 为研究二氧化碳处理对蓝莓贮藏的影响,用高浓度的CO2处理蓝莓果实4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并设立相应的对照组进行实验。从采摘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见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对照组中的蓝莓果实不需要使用高浓度的CO2处理
B. 第10天时,对照组和CO2处理组的有氧呼吸强度相同
C. 第40天时,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D. 为抑制蓝莓贮藏时的无氧呼吸,贮藏前可用高浓度的CO2处理一定时间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当储藏天数小于等于10天时,两组蓝莓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说明都只进行有氧呼吸;当储藏天数大于10天时,对照组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CO2处理组当储藏天数小于等于20天时,蓝莓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当储藏天数大于20天时,蓝莓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用高浓度的CO2处理蓝莓果实48h后,蓝莓果实呼吸速率的变化,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处理,因此,对照组中的蓝莓果实不需要使用高浓度的CO2处理,A正确;
B、第10天时,对照组和CO2处理组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只能说明此时两组蓝莓只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说明两组蓝莓的呼吸强度相同,B错误;
C、第40天,对照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2,设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则有关系式(6x+2y)÷6x=2,解得x∶y=1∶3,可见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C正确;
D、由曲线图知,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延长保鲜时间,D正确。
故选B。
14. 图为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属于短环反馈
B. 醛固酮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作用属于长环反馈
C. 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可有效抑制激素调节中的放大效应
D. 该图体现了体液调节中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对于维持机体稳态有重要意义
【答案】C
【解析】
【分析】1、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激素的作用: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详解】A、促激素对下丘脑的作用属于短环反馈,故促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属于短环反馈,A正确;
B、靶腺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作用属于长环反馈,故醛固酮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抑制作用属于长环反馈,B正确;
C、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调节的效应, C错误;
D、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激素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作用属于反馈调节,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对于维持机体稳态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选C。
15. 图为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与皮质醇对血糖浓度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都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进行给药
B. 胰高血糖素有明显的负反馈调节,而皮质醇、肾上腺素没有负反馈调节
C. 三种激素有较为明显的协同作用,共同参与血糖平衡的维护
D. 下丘脑发出的传出神经直接支配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血糖的调节以体液的调节为主,同时又受到神经的调节。当血糖含量升高的时候,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降低。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另一项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并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详解】A、胰高血糖素是蛋白质,不可以通过口服,会被消化道中的消化酶水解从而失去药效,A错误;
B、皮质醇、肾上腺素也有负反馈调节作用,即浓度上升为一定含量后对上一级的抑制作用增强,从而维持含量的稳定,B错误;
C、结合图示可知,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与皮质醇都参与血糖的调节,且比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激素升血糖效果都更好,因此有较为明显的协同作用,C正确;
D、下丘脑发出的传出神经不能直接支配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是通过分泌相应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相应的促激素,从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D错误。
故选C。
16. 图为常见的三种神经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经元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器都分布在胞体部分
B. 假单极细胞中,周围突末梢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C. 在视网膜双极细胞中,神经递质可以由树突末梢或者轴突末梢释放
D. 在脊髓运动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可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两部分,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中的传递方向通常是由树突→胞体→轴突进行传导。
【详解】A、神经元细胞的胞体是神经元的细胞核分布的部位,细胞器也主要分布在胞体部分,但轴突部位也有细胞器分布,如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在突触小体的部位有分布,A错误;
B、假单极细胞中,周围突末梢为树突末梢,其不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因为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存在的部位,突触前膜是释放神经递质的部位,也是发出信号的部位,B错误;
C、在视网膜双极细胞中,神经递质通常由轴突末梢释放,树突末梢中没有神经递质的存在,C错误;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双向进行,传导形式是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据此可推测,在脊髓运动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可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进行,D正确。
故选D。
17. 科研人员将健康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天使用不同浓度的等剂量某药物对实验组进行吸入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将三组大鼠置于相同环境下,正常饲喂14天后开展迷宫实验。重复引导大鼠学习并记忆逃出迷宫的路径,并记录平均逃脱时间。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大鼠学习并记忆逃出迷宫的路径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B. 该过程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 在反复运用、强化后,大鼠对迷宫路径的记忆可能由第一级转入第二级
D. 实验说明持续吸入适量的该药物可以增强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3)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详解】A、记忆与学习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属于条件反射的建立,该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正确;
B、小鼠对迷宫的记忆长达数天,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正确;
C、对于第一级记忆的内容加以注意,并经过反复运用、强化后,就很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记忆时间延长,C正确;
D、对比曲线图可知,实验证明药物的使用会让小鼠遗忘更快,记忆力衰退,因此降低了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D错误。
故选D。
18. 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经研究发现,决定椎实螺螺壳螺旋方向的是“母性效应”,即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支配。如图实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母性效应的遗传方式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
B. 该实验证明了表型由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
C. 两次实验的,F2代基因型和表型都相同
D. 在母性效应中,线粒体DNA有着决定性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实验一用左旋螺为母本、右旋螺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二用右旋螺为母本、左旋螺为父本进行杂交,所以实验一、实验二这两种杂交方式称为正交和反交。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母性效应”现象是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成对的等位基因会彼此分离,母本的基因型决定子代的表现型。
【详解】A、“母性效应”,即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支配。但母性效应在遗传的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A错误;
B、该实验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核基因型决定,该实验并未证明表型与环境的关系,B错误;
C、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1基因型都是Dd,F2的基因型都是1DD:2Dd:1dd,F2的表现型由F1雌性的基因型决定,F1雌性的基因型是Dd,故子代表现型都是右旋,C正确;
D、母性效应是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的,D错误;
故选C。
19. 如图为甲基化对细菌DNA复制的调节,其中oriC为大肠杆菌的复制起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可发生在大肠杆菌的拟核区域
B. 半甲基化的DNA能够体现半保留复制的机制
C. Dam甲基化酶可能具有特异性识别GATC序列的能力
D. 染色体上的组蛋白甲基化可能会影响大肠杆菌基因的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亲代DNA的两条链分别被甲基化,复制一次后得到两个子代DNA分子,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得到的两个DNA均只有一条链被甲基化。
【详解】A、该过程是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大肠杆菌的拟核区域也可发生DNA分子复制,A正确;
B、据图可知,亲代DNA全甲基化,但经复制后得到的两个DNA分子均为半甲基化,即只有一条链为甲基化,能够体现半保留复制的机制,B正确;
C、据图可知,Me甲基化只发生在GATC序列上,说明Dam甲基化酶可能具有特异性识别GATC序列的能力,C正确;
D、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细胞内不含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20. 油菜的中间代谢产物PEP运输到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所示。科研人员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高油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5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A、基因B的作用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直接调控
B. 物质C的生成会促进②过程的进行,从而增加基因B的表达
C. 从转基因油菜中提取酶b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若结果为阴性,则培育成功
D. 体外进行基因扩增时,过程③需要经历变性→延伸→复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依据图示,PEP运输到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一种转变为油脂,一种转变为蛋白质,其中PEP在酶 b作用下转化为蛋白质,酶b是自然转录的 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的。
【详解】A、基因A、基因B的作用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性状,A 错误;
B、物质C的生成影响了mRNA 的翻译过程,从而降低了基因 B的表达量,B错误;
C、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酶 b的表达,从而增加油脂的产量,所以提取酶b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其结果为阴性,则培育成功,C正确;
D、在体外进行基因扩增时,即过程③是利用PCR技术,需要经历变性→复性→延伸的过程,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1. 某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活动,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步骤一:通过抽动活塞的方式降低注射器内的气压,使得低压下有利于叶圆片中的气体释放出来,制备出不含气体的小圆叶片;
实验步骤二:按照下表组织实施实验:
实验组编号
实验组数目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3
——
1.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底部
2.量取50mL的1%的NaHCO3溶液
3.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3W、5W、10W的LED灯),每个光照强度下放置1个烧杯,统计相同时间内每个烧杯中的叶片上浮数量
B
3
——
1.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底部
2.量取50mL的0%、1%、2%的NaHCO3溶液
3.设置相同的光照强度(5W的LED灯),每个光照强度下放置1个烧杯,统计相同时间内每个烧杯中的叶片上浮数量
C
3
——
1.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底部
2.量取50mL的1%的NaHCO3溶液
3.设置不同光质的光照条件(5W的LED灯),每个光质条件下放置1个烧杯,统计相同时间内每个烧杯中的叶片上浮数量
实验步骤三:分析数据,绘制曲线(图所示)。
(1)该小组同学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一抽出叶圆片中的气体,目的是____________。如果编号A的某实验小组在实验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有的烧杯中的叶圆片始终没有上浮,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图示______(填“甲”“乙”或“丙”)呈现的实验结果对应实验组B,B组中若继续逐渐增大NaHCO3的浓度,则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
(4)A组同学“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方式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指标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用已经处于上浮状态的叶圆片继续实验,验证叶片有氧呼吸进行情况,则需将装置置于_________条件下,一段时间后,发现原来上浮的叶圆片出现下沉,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光质
(2) ①. 除去叶圆片叶肉细胞间隙的气体,使细胞间隙充满液体,沉入烧杯底部。(排除叶圆片中原有气体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②. 光照强度较小,光合作用速率小于或者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光照强度未超出光饱和点)。
(3) ①. 乙 ②. 继续增大或保持相对稳定
(4) ①. 使用相同瓦数的灯,在距离灯的不同距离放上烧杯 ②. 统计每个烧杯中叶片上浮相同数量所需的时间
(5) ①. 黑暗 ②. 叶圆片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细胞间隙的溶解氧,产生的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叶片细胞间隙中气体减少,叶片下沉。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呼吸作用一般指异化作用,异化作用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可用净光合速率来表示,具体指标可以是氧气释放量、CO,吸收量、有机物积累量等。光照下测得的速率即为净光合速率。
【小问1详解】
根据A、B、C三组的实验操作可知,实验的自变量分别是光合作用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光质,因变量为净光合作用速率。
【小问2详解】
实验步骤一抽出叶圆片中的气体,为了排除叶圆片中原有气体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除去叶圆片叶肉细胞间隙的气体,使细胞间隙充满液体,沉入烧杯底部。
叶圆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氧气,氧气溶解度小,积累在细胞间隙,会使叶片上浮。若光照强度较小,光合作用速率小于或者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则没有多余的氧气释放到叶片周围,无法使叶圆片上浮。
【小问3详解】
实验组B自变量为二氧化碳浓度,对应图乙呈现的结果。若继续增大NaHCO3的浓度,由于不确定是否达到二氧化碳饱和点,因此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情况可能为继续增大,也可能为保持稳定。
【小问4详解】
A组“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控制方式除了题中不同瓦数灯相同距离的烧杯,还可采用相同瓦数的灯,烧杯放置在不同距离。观测指标除了相同时间内上浮的叶圆片数,还可以用上浮相同叶圆片数所需时间来衡量。
【小问5详解】
要验证呼吸作用,需要将装置置于黑暗条件下,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叶圆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叶片细胞间隙的溶解氧,产生CO2易溶于水,叶片细胞间隙中气体减少,叶片下沉。
22. 变量实验又称彷徨试验,用于证明基因突变是自发的、与环境条件不对应性的经典实验之一。该实验过程大致如下:取快速增殖时期的大肠杆菌肉汤培养物,在甲、乙两试管中各装10mL,把甲管中的菌液分装在50支小试管中(每管0.2mL),保温24~36h,随即把各小管的菌液分别倒在50个预先涂满具有侵染能力的T2噬菌体平板上;乙管中的10mL菌液不经分装,整管保温24~36h,然后分成50份分别倒在同样涂满具有侵染能力的T2噬菌体平板上,相同条件下培养,再分别计算各皿上产生的抗噬菌体菌落数。结果发现,在来自甲管的50皿中,各皿出现的抗性菌落数相差极大(图A),而来自乙管的各皿上抗性菌落数基本相同(图B)。
(1)T2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模板是__________________,合成产物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两空都需要具体到生物种类)。
(2)当繁殖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最终将大肠杆菌裂解,从而使大肠杆菌菌落呈现____________,该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从进化角度分析,T2噬菌体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上述现象可以用进化论中的____________学说来解释。
【答案】(1) ①. T2噬菌体的DNA作为DNA复制的模板和转录的模板,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转录而来的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 ②. 大肠杆菌细胞内的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2) ①. 透明斑 ②. 大肠杆菌发生抗性基因突变的结果
(3) ①. 选择作用 ②. 自然选择
【解析】
【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
【小问1详解】
T2噬菌体在繁殖需要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则T2噬菌体的DNA作为DNA复制的模板和转录的模板,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转录而来的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合成产物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细胞内的脱氧核苷酸、核糖核酸和氨基酸。
【小问2详解】
当T2噬菌体繁殖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最终将大肠杆菌裂解,从而使大肠杆菌菌落呈现透明圈。不同的培养基中透明圈有差别,产生这样差别的原因是大肠杆菌发生抗性基因突变。
【小问3详解】
基因突变是自发产生的并且发生在T2噬菌体的侵染之前,所以T2噬菌体在此实验中起到选择作用;此现象可以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
23. 舌头味蕾和鼻黏膜分布着一些神经末梢,它们都能接受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信号,并在大脑皮层相同位置一起产生一个组合效应,从而形成相应味觉和嗅觉。
(1)某人吃了一口柚子,感觉其味酸甜,并分泌了大量唾液。请写出以上反射弧的效应器具体是:____________。
(2)当人的鼻腔通道堵塞时,其味觉敏感性通常会______。人在吃苹果时去闻橘子,会产生____________的味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舌头不同区域味蕾接受不同味道食物的刺激后,在大脑形成相应的味觉”。请参考以下实验材料,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材料:多张1cm²的滤纸片、糖水、柠檬汁、白醋、苦瓜汁及容器等。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
(2) ①. 降低 ②. 橘子和苹果混合 ③. 嗅觉和味觉同时工作,在吃苹果时去闻橘子会产生橘子和苹果混合的味道
(3)分别将糖水、柠檬汁、白醋、苦瓜汁涂抹在多个1cm²的滤纸片上,然后分别将涂有糖水、柠檬汁、白醋、苦瓜汁的1cm²的滤纸片,放在舌头的不同区域,记录产生各种味觉的部位。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的过程: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
【小问1详解】
某人吃了一口柚子,感觉其味酸甜,并分泌了大量唾液,则反射弧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
【小问2详解】
当人鼻腔通道堵塞时,嗅觉细胞接触不到食物的气味刺激,所以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不能形成正常的感觉,则味觉敏感性降低。由于嗅觉和味觉同时工作,在吃苹果时去闻橘子会产生橘子和苹果混合的味道。
【小问3详解】
若要探究“舌头不同区域味蕾接受不同味道食物的刺激后,在大脑形成相应的味觉”,则自变量为不同的刺激,因变量是味觉的形成。则在实验设计时应该分别用糖水、柠檬汁、白醋、苦瓜汁处理舌头不同区域,记录味觉的形成。则实验思路为:分别将糖水、柠檬汁、白醋、苦瓜汁涂抹在多个1cm²的滤纸片上,然后分别将涂有糖水、柠檬汁、白醋、苦瓜汁的1cm²的滤纸片,放在舌头的不同区域,记录产生各种味觉的部位。
24. 很多动物的野生型毛色呈现深浅相间的环纹,这是由于它们的每一根毛上都带有一段黄色的区域,其余部分为黑色。
(1)黑色动物的毛上没有这种黄色条纹,每一根毛的所有区域都是纯黑色的,这种毛色称为非环纹,稳定遗传的环纹小鼠与非环纹小鼠杂交,F1皆为环纹,F2中环纹与非环纹之比为3:1,用A表示环纹基因,a表示非环纹基因,则F2中纯合的环纹小鼠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2)有一些小鼠的毛色呈黄棕色环纹,称为cinnammon。这种小鼠的每一根毛上原有的黑色区域变成了棕色。将之与野生型环纹小鼠杂交,F1皆为野生型,F2中野生型与cinnammon之比为3:1。用B表示野生型毛色上黑色基因,b表示棕色基因,该对基因在遗传时遵循______定律。将F2中野生型个体间自由交配,则F3野生型雄性个体中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只写有关B和b的基因型即可)。
(3)稳定遗传的cinnammon小鼠与稳定遗传的非环纹(黑色)小鼠杂交,F1都为野生型,则F1的基因型为______。F1自由交配,F2中除了上述三种毛色外,出现了一种新的毛色类型,呈现像巧克力一样的纯棕色,称为chocolate,该种小鼠基因型为______。
(4)白化鼠(白色毛)来源于等位基因C、c的纯合隐性突变,C、c与A、a和B、b基因分别独立遗传。现有4个不同的白化品系,分别与纯合野生型杂交,产生的F1相互交配,F2表型及数量如下表:
品系
后代表型及数量
野生型
非环纹(黑色)
cinnamon
chocolatc
白化
1
87
0
32
0
39
2
62
0
0
0
18
3
96
30
0
0
41
4
287
86
92
29
164
由此推测品系4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4 (2) ①. 分离 ②. B:b=3∶1
(3) ①. AaBb ②. aabb
(4)aabbcc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亲本环纹小鼠与非环纹小鼠杂交,F1皆为环纹,F2中环纹与非环纹之比为3∶1,说明环纹为显性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可进一步推知亲本环纹小鼠基因型为AA,非环纹小鼠为aa,F1环纹基因型为Aa,F2中环纹基因型有AA、Aa,非环纹为aa,故F2中纯合的环纹小鼠所占的比例为1/4。
【小问2详解】
棕色小鼠与野生型小鼠杂交,F1皆为野生型,F2中野生型与cinnamon之比为3∶1,满足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分离比,因此,该对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F2中野生型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BB、2/3Bb,令其自由交配,配子类型及比例为2/3B、1/3b,F3中的个体包括4/9BB、4/9Bb、1/9bb,野生型中BB∶Bb=1∶1,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3∶1。
【小问3详解】
稳定遗传的cinnamon小鼠性状是黄棕色环纹,基因型为AAbb,与稳定遗传的非环纹(黑色)小鼠杂交,非环纹(黑色)小鼠基因型为aaBB,F1都为野生型AaBb,F1自由交配,F2中有AABB(野生型)、AABb(野生型)、AaBB(野生型) AaBb(野生型)、AAbb(黑色非环纹)、Aabb(黑色非环纹)、aaBb(黄棕色环纹)、aaBB(黄棕色环纹)、aabb(棕色非环纹)9种基因型,出现了一种新的毛色类型,呈现像巧克力一样的纯棕色,称为chocolate,该种小鼠基因型为aabb,则F1的基因型为AaBb。
【小问4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品系4与纯合野生型杂交后,F1自由交配,F2中野生型∶非环纹(黑色)∶cinnamon∶chocolate=9∶3∶3∶1,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基因型为AaBb,又因为F2中正常色∶白化=3∶1,推出F1为Cc,亲本为cc和CC,所以亲本基因型为AABBCC(野生型)和aabbcc,由此推测品系4的基因型为为aabbcc。
25. 科学家从大量木乃伊中获得少量木乃伊DNA,进行克隆,复制了2400年前的DNA。兴趣小组同学模拟了其中部分研究过程,设计了如下实验(MspⅠ、BamⅢ、MboⅠ、SmaⅠ为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们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解旋过程进行分析,PCR扩增木乃伊基因与体内DNA复制过程不相同的地方是_____(答出两点)。
(2)若将图乙中质粒和图甲中木乃伊基因通过同种限制酶处理后,构建重组质粒,应选用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_,选择理由是__________。
(3)经检测,部分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菌株中目的基因D不能正确表达,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据图丙分析,培养基除了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成分外,培养基A、B还应分别含有_____________。从检测筛选的结果分析,含有目的基因的是__________菌落中的细菌。
【答案】(1)PCR 扩增是完全解旋后进行复制,在高温条件下解旋,不需要解旋酶,而体内 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需要解旋酶解旋
(2) ①. BamⅢ ②. 用BamⅢ来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切割后能保留完整的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
(3)同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末端相同,部分日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
(4) ①. 青霉素、四环素 ②. 4和6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
PCR 扩增是完全解旋后进行复制,在高温条件下解旋,不需要解旋酶,而体内 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需要在温和条件下进行,所以需要解旋酶解旋。
【小问2详解】
能够获取目的基因并切开质粒的限制酶有识别序列为G↓GATCC的BamⅢ和识别序列为↓GATC的Mbo Ⅰ,若使用Mbo Ⅰ会同时破坏质粒中的抗青霉素抗性基因和抗四环素抗性基因,所以要用BamⅢ来切割自的基因和质粒,切制后保留了完整的抗青霉素抗性基因,便于饰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小问3详解】
因为目的基因和运载体是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的,同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末端相同,部分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同连接运载体上,导致基因D不能正确表达,可通过改造目的基因与质粒,使其两端形成不同的酶切位点,满足双酶切需要,构建表达载体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小问4详解】
用限制酶BamⅢ对质粒进行切割时,会破坏四环素抗性基因,但不会破坏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能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存,但不能在含有四环素培养基上生存,所以图丙培养基A和培养基 B 分别还含有青霉素、四环素。从检测筛选的结果分析,培养基A 中含有菌落4和6,培养基B中不含菌落4和6,故含目的基因的是4和6菌落中的细菌
2023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生物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生物试题 (解析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