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01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02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03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ㅤㅤ“花儿”是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的传统民歌艺术,由汉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藏族、土族、蒙古族、裕固族等多个民族使用汉语方言共同创作和传唱。其跨地域、跨民族和跨时空的分布展现了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文化包容性,是西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和纽带。
    ㅤㅤ“花儿”历史久远,有学者甚至指出1979年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出土的五人一组且动作整齐划一的舞蹈彩陶盆,展示的就是先民们在劳动休息之余手拉手唱着花儿跳舞的场景。据文献记载,明代万历年间地方官员高洪在其诗篇《古都行吟》中写道:“清柳垂丝夹野塘,农人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这首诗作中所提到的“花儿”一词即如今的花儿曲调;又如河湟花儿曲调中唱到“阿哥们游过十三省,人伙里挑下个你了”,其中所提到“十三省”即明代朱元璋定都后所划分的区域行政建制。因此可推断,“花儿”的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初年。
    ㅤㅤ“花儿”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由多个民族共同创造,却主要用汉语(具体说应是临夏方言)演唱的民歌。花儿类似于其他地区的赶庙会或踏青,演唱者以歌会友,或独唱,或一问一答,或互相对唱,不拘泥于形式,自由而“散漫”,所以又叫“漫花儿”。
    ㅤㅤ如果按照歌词格式、旋律特征和传唱习俗,“花儿”可以分为“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洮岷花儿”仅流传于甘肃康乐和岷县等部分地区,流传范围相对较窄,所以影响力相对较小。相对而言,“河湟花儿”流传地域最广且涉及民族最多,加上它的曲令丰富、歌词格律独特,所以影响力最大。而如果按照歌词表现内容,“花儿”大致又可以分为情歌类花儿、生活类花儿和本子类花儿。其中,情歌类花儿是用来展现男女爱恋之情的歌曲,曲调最丰富动人,常借助于拟人、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强调抒情性和叙事性,占到全部花儿的90%,因此,情歌既是“花儿”的主体,也最具代表性;生活类花儿是反映西北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类的歌曲,为满足日常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而歌唱的,实用性较强,在演唱中常采用起兴手法;而本子类花儿多是用来讲述神话故事、历史演绎或民间传说等大型题材的作品,此类花儿更强调表现花儿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当地人又将其称为“大传花儿”。
    ㅤㅤ在“花儿”盛行的地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花儿会”,一般在农历四至六月份,为期一周左右。
    ㅤㅤ花儿会期间,各族的青年男女会穿着盛装出行,有的还会背着干粮,他们以歌会友,场面比国际巨星到场还“攒劲”(西北方言,表示厉害)。
    ㅤㅤ“花儿”虽然是口头艺术,但它的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冠以“大西北之魂”的称号。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花儿”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取材于章之乐相关文章)
    材料二

    ㅤㅤ世代生活在西北高原的各族人民,都喜欢通过“花儿”的歌唱来尽情抒发情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渴望之情和传达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因此,“花儿”在传唱中也具有了多种功能意义。
    ㅤㅤ情歌是“花儿”的主体,从歌唱内容到情感抒发,其抒情功能均体现得淋漓尽致。此类“花儿”感情真挚浓烈、率直粗犷,既有表现男女青年对心仪之人相思爱恋的,也有表达对爱情誓死不渝的,还有感情遇阻时宣泄出的撕心裂肺的等等。例如土族花儿《土族令》,歌词中唱到“房檐上盘下鸽子窝,咕咕咕叫公鸽子偎母鸽。一晚上想你睡不着,门坎上坐,满天的星星数过。”作品以低沉委婉的旋律和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在没有爱人陪伴的寂静夜晚,寂寞无聊的男青年倚坐在门槛上,一遍一遍地数着漫天的星辰,以这样的方式向自己的心上人传达着他深深的爱恋之情,同时,也把平日里铁骨铮铮、耿直豪爽的西北汉子面对情人时那柔情似水、缠绵悱恻的动人一面展现出来。
    ㅤㅤ“花儿”的传唱分两种场合,一种是在平日劳作或在山野间赶路时,另外一种是在每年农历四、五、六月间举行盛大的“花儿会”中,而将“花儿”作为交友或传情的媒介这一传统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至今不衰。据统计,现如今流传于西北各地的“花儿会”多达上百处,“花儿会”规模不等,少则数千人,多达数万人。每逢这时,远近的花儿爱好者纷纷赶来,一起登山对歌。花儿会有众多地点,多选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古刹所在地,其中以每年六月初六甘肃莲花山和青海五峰山的花儿规模最大。对歌时,大家手持不同的道具,有的撑着伞、有的摇着扇,表演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或拦路对歌、或席地赛曲。
    ㅤㅤ在河州花儿中,有一类以编唱历史故事为主的本子歌,也被称为“整花”或“本事花”,这类作品内容丰富、故事连贯、具有较强的叙事性。按照讲述内容的不同,又分为纯本子类花儿和以本子起兴类花儿。纯本子花儿以编唱历史故事为主,多用古典文学名著作为编唱的剧本,代表作品如《三国演义》,这类花儿很像小说和戏剧的内容简介,只取其中某一章节的具体情节来作高度提炼,使听众一目了然。以本子起兴类花儿前半部分用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起兴,引出作品主题,而后半部分则让歌手即兴随意地抒情叙事,用以表达多方面的情感。作为纯本子类花儿的变体,它不仅能反映歌者是否具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同时也最能考验演唱者的歌唱技艺,代表作品如《杨家将》《薛仁贵征西》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类花儿的传唱使人们得以接受道德教化、传承历史文化。
    (取材于佟鑫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花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歌。
    B.使用汉语临夏方言进行传唱。
    C.形成的确切时间存在着争议。
    D.按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
    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藏族聚居的西藏地区是花儿的传唱区域。
    B.舞蹈彩陶盆佐证了花儿成型于明代初年。
    C.漫花儿源于其演唱形式灵活而自由散漫。
    D.花儿会是男女青年传唱情歌的交友舞台。
    3.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情歌彰显“花儿”感情真挚热烈的特点。
    B.《土族令》表现了西北汉子的丰富情感。
    C.登山对歌道具不同则表演形式也不同。
    D.纯本子类花儿既内容丰富又叙事性强。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不属于本子花儿的一项是 ______
    A.《道德经》
    B.《水浒传》
    C.《西游记》
    D.《杨家将》
    5. 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花儿”的价值。
    阅读《登泰山记》,完成问题。
    ㅤㅤ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ㅤㅤ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ㅤㅤ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
    ㅤㅤ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ㅤㅤ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
    ㅤㅤ桐城姚鼐记。
    6.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越长城之限
    限:门槛
    B.余始循以入
    循:顺着
    C.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
    D.僻不当道者
    僻:偏僻
    7.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其阴,济水东流
    当其南北分者
    B.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回视日观以西峰
    C.世皆谓之天门云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D.或曰,此东海也
    或得日或否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
    经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灯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鞠躬的样子
    D.其远古刻尽漫失
    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
    9.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②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10.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第一段是作者在登泰山之前,富有层次感地描摹泰山的概貌。
    B.第二段重点写登山之难和登上山顶后所见,是为突出泰山的高峻。
    C.作者记述游程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即以三条山谷为中心贯穿全篇。
    D.文章第五段描绘泰山严冬景观,多用两三字短句,用语简洁凝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晚次乐乡县注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注释:乐乡县: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本篇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

    1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孤征”是指独自在旅途。
    B.“旧国”语意不同于“故乡”。
    C.“边城”意思是“边远之城”。
    D.“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诗人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日暮相关何处是”的基调。
    B.“荒烟”和“古木”都从侧面烘托距离之远和夜色之浓,手法独到而且画面逼真。
    C.诗人采用一个抒情性的设问句收尾,将荡开的笔墨收拢,泻情入景,以景写情。
    D.诗人善用比兴手法,这首诗中的猿与白居易“杜鹃啼血猿哀鸣”有相同的寄托。
    13. 请结合诗句,对本诗结构严谨这一特点作简要分析。
    1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 曹操在《短歌行》的最后四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______ , ______ ”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希望人才都来归顺。
    (2)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用瑰丽的色彩描绘神仙世界:“ ______ , ______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3) 《登高》是杜甫在夔州时所写,其中颔联“ ______ , ______ ”写登高远视所见,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特征。
    (4) 《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抒写词人的感受和人生理念:“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______ , ______ 。”
    (5) 荀子在《劝学》中利用“吾尝终日而思矣, ______ ; ______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一句,强调空想不如学习。
    15.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下列有关《红楼梦》中谐音双关作用的举例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连接虚实纽带,如甄士隐和贾雨村谐音“真”和“假”,承担现实与虚幻的关联。
    B.暗含作者态度,如“四春”谐音“原应叹息”,暗合作者对家族由盛而衰的叹惋。
    C.暗示人物命运,如袭人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暗示遭摧残而寿夭的结局。
    D.影射重大事件,如霍启谐音“祸起”,暗示甄士隐家一系列悲剧皆因他而起。
    (2) 《红楼梦》第二回中,癞头僧人称甄士隐所抱之女为“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又念了四句言词:“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请写出癞头僧人评价对象的名字,并根据他的四句言词,写出其中暗示了有关评价对象的哪些情节。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问题。
    古典牵挂

    ㅤㅤ晚间闲来无事,便于灯下读信。在这些信札里,有一封是用毛笔写的,写在荣宝斋出品的六行笺里。雪白的纸底,鲜红的竖栏,加上清秀婉约的小行楷,一展开就让人心情舒畅。我已经收存不少时人信札,这封信自然也在此列。来信者无名气可言,腕下却如此自如和畅达,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了。再翻动其它信函,都无这般美妙,有几封还是电脑打出来的,字迹工整之至,只是没有神采;排列有如侍卫,只是活气尽消。我弄不清楚为什么不亲自援笔,给我一点亲切。
    ㅤㅤ我自然想起魏晋人来了。现在我们学他们韵味十足的书法,大都是当年往来的手札。那时没有电话,也没有电脑,但是文房四宝却家家都有。魏晋人似乎就是为翰墨而生的,他们各自有着古怪的脾性,有时聚在一起,或悟言一室之内,或放浪形骸之外;而各自为阵时,又往往做些今人看来可笑诙谐的事儿。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些人特别爱写信,即使鸡毛蒜皮的事也要研墨敷纸,乘兴一挥。现在看这些信的内容着实无太多意思,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函,内容是“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在我看来,魏晋人手札中多如欧阳修所言,是“致暌离,通讯问”,史料价值无多。不过魏晋人偏爱写信却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书法珍品,这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的。
    ㅤㅤ写信是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态的。古人有个很有意思的推理,以为官告不如私告,私告又不如简札。这主要是说心态的转换过程:写官告一本正经毕恭毕敬,写私告随和一些放松一些,而到写简札,则往往信笔草草,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写错了也无甚要紧,涂抹画圈,穿插增补,尽可随意。有时把玩六朝人的清雅笔墨,再想想他们拂塵清谈弦歌对酒,一千多年前的人物风采宛在眼前。在历史的秤盘上,一位书法家能占着多大的分量?这是大家都清楚的。然而千年之后,我们还是要通过这些遗留物,窥



    他们的内心世界。一件伟大的作品,究竟运用了怎么样的技巧,我想这是可以测量出来的,要测量出笔墨间的情感可就艰难多了。它们的神秘有一部分是时间赠予的,时日越久,越发有诱惑力。我们试图品味出这种神秘,去接近那些桀骜不驯的灵魂。
    ㅤㅤ现在,这样美妙的简札越来越少了。透过电脑打出来的方块字,我一目十行,清晰无误,可是我的心却毫无知觉,不能上升到审美这个层面上来。我全然看懂了文字内容,却无法透过文字内容去捕捉里边的心境。如果不是太忙的话,我也会研一盘墨,在墨香散发的空气里,连续写一晚上的信,我习惯了纵向延伸,小行草首尾相衔如璎珞连结。我想这种畅快的字势一定会把我的情绪带到远方,让我的朋友感知。当然,有时我也带着不愉快的心绪来回信,寥寥数笔中一定会沾惹上愁烦的丝丝缕缕,但愿友人收到我的信时,不要受到影响而闷闷不乐。我所自慰的是挥毫时,一点都没有掩饰或刻意,笔下流露的都是此时的真实,我希望我在读别人的信时,也能读到这种赤裸的情怀。
    ㅤㅤ希望归希望,用“凤眼法”或“拨镫法”执笔,心闲气定地在宣纸上按提顿转,写出铁划银钩的人毕竟少了。近代以来,以此作为文人遣



    的就不多,更不消说商业大潮席卷之际。我认识的一些人,对电脑熟



    之至并且入迷,就是没事也坐在屏幕前动弹手指。他们对文房四宝日益生分,将其尘封于角落。一种文化用具被搁置,不仅改变了手的用途,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们的观念和思维,包括书写过程中那种趣味,诸如笔墨中的格调、意境、性灵、睿智,真要说清还颇费口舌呢!好在人的趣好千差万别,也没有人来一统,便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度。我没有电脑,也没往这方面想,凡作文都用手写。我对一笔一画写字有着浓厚的兴趣,有时从早上写到深夜,看着一个个黑腾腾的汉字形态各异纵敛有度,真是如食防风粥,口角余香,妙不可言啊!如果打草稿,文思泉涌喜不自胜,我会用一条呼啸的弧线划过,点缀几个符号,就可代表一些气势奔腾的长句。至于文中的穿插就更多了,使得纸面如同立体交叉的网络,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我觉得我犯不着快,慢慢地琢磨和梳理,兴味无穷。把字打得一溜小跑似的人,未必能领略这种书写的乐趣。
    ㅤㅤ这总是会使我怀念那些笔墨飞扬的时代。就从书法家自觉创作的晋代算起,一千多年来,文人是与笔阵图、翰墨池不可分的。他们习惯借助这种形式抒情写意,使自己的情怀有所附丽。整个生存环境弥漫着墨香,浸润其中令人心醉。 。我到过不少朋友家中,家家都装修得如丽人居所,也有宽敞的书房,只是桌上没有摊开的毛毡,更不见笔墨踪影。我也有过怀疑,是否在追怀一种无望的梦及无望的承诺?朦胧中失手碰翻了笔洗,清水沿桌蔓延开,一直向对面扑去,我与古人似乎就这一水之隔。他们悄悄地走了,正如悄悄地来,感觉着羊毫在纸面上细微的摩擦,就会感觉着古文人的你来我往,生生不绝,共同存活在这个空间,参与我们的岁月、我们的生活。屏息静气地倾听,湿漉漉的笔墨里有着他们吞吐的气息。
    ㅤㅤ常常会由此展望唐书的庙堂气色,向往宋书的倜傥诙谐。随着庙堂的颓



    化为泥土,笔歌墨舞也偃旗息鼓。坦然面对这样的事实,历史永远不会再次回首。鲜活的生命律动,总是应和着这个现实世界的鼓点。不过,对于一些个体的人来说,在他们的居所,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这么一个空间,让飘逸着灵性和率意的古典翰墨,安然回归。
    (取材于朱以撒的同名散文)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窥视他们的内心世界
    窥视:暗中观察,偷看
    B.以此作为文人遣兴的就不多
    遣兴:抒发情怀,解闷散心
    C.对电脑熟稔之至并且入迷
    熟稔:十分熟悉
    D.随着庙堂的颓圮化为泥土
    颓圮:倒塌,堕落,败坏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在作者看来,电脑打印出来的信没有神采和活力,手写的信札更能带给人一种亲切感。
    B.作者认为魏晋文人所写信函没有价值,多是写些日常琐事,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函。
    C.简札行文流畅,情感真切,作者提倡亲朋好友之间用这样的自然不加修饰的交往方式。
    D.文房四宝逐渐被尘封角落,不仅带来书写方式改变,也带来了人们观念和思维的改变。
    18.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19.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七段所写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
    语言基础运用。
    ㅤㅤ①西南茶马古道的研究触及文献学、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文化遗产学等多个学科领域。②但迄今为止各学科方法在古道研究中的综合运用却屈指可数,这阻碍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③比学科壁垒更为严重的问题,则是古道研究的文献基础不足的问题。④目前一些相关研究还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层面,无论是对传世文献还是出土文献的挖掘都不深、不透,导致西南茶马古道研究虽然红红火火、热闹非凡,却缺乏基础性的文献支撑,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第①句中的“触及”应改为“涉及”。
    B.第③句中加点的“的问题”应该删掉。
    C.第④句中的“还是”应该改为“或是”。
    D.第②句和第④句加点的两个成语使用得当。
    21. 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文字的主旨。
    22.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张桂梅为云南华坪女高确定的校训。请你阐释一下这则校训体现了张桂梅对学生怎样的期望。要求:言之有理,观点明确。不超过150字。
    23. 你所在的班级要组织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推举你为主持人。请你为自己拟写一段开场白。要求:语言简练,有吸引力。不超过150字。
    24. 请以“青春的歌”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
    25.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生活,是很好玩的》里写道:“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汪老爱美食,酸甜苦辣均能品出滋味;汪老爱生活,爱恨情仇皆可感受美好。
    ㅤㅤ请以“爱的感想”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ㅤㅤ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26.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味蕾记忆,岁月远去,这味道,逐渐沉淀而历久弥新。回想一下,有哪些美食陪你度过了难忘的时光?
    ㅤㅤ请以“难忘的美食时光”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ㅤㅤ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A、C、C、A、
    【解析】(1)A.“‘花儿’是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的传统民歌艺术”,应是民歌艺术。
    故选:A。
    (2)A.“藏族聚居的西藏地区”错误,原文“由汉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藏族、土族、蒙古族、裕固族等多个民族使用汉语方言共同创作和传唱”。
    B.“舞蹈彩陶盆佐证了”错误,原文“有学者甚至指出1979年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出土的五人一组且动作整齐划一的舞蹈彩陶盆,展示的就是先民们在劳动休息之余手拉手唱着花儿跳舞的场景”,说明两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D.“传唱情歌的交友舞台”错误,原文“‘花儿’大致又可以分为情歌类花儿、生活类花儿和本子类花儿”“情歌既是‘花儿’的主体,也最具代表性”。
    故选:C。
    (3)C.“对歌道具不同则表演形式也不同”错误,原文“对歌时,大家手持不同的道具,有的撑着伞、有的摇着扇,表演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或拦路对歌、或席地赛曲”。
    故选:C。
    (4)A.原文“本子类花儿多是用来讲述神话故事、历史演绎或民间传说等大型题材的作品,此类花儿更强调表现花儿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有一类以编唱历史故事为主的本子歌,也被称为‘整花’或‘本事花’,这类作品内容丰富、故事连贯、具有较强的叙事性”“纯本子花儿以编唱历史故事为主,多用古典文学名著作为编唱的剧本”“以本子起兴类花儿前半部分用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起兴,引出作品主题,而后半部分则让歌手即兴随意地抒情叙事,用以表达多方面的情感”。《道德经》是老子的哲学著作。
    故选:A。
    (5)“其跨地域、跨民族和跨时空的分布展现了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文化包容性,是西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和纽带”可知,“花儿”沟通了西北地区各民族的交流。“‘花儿’虽然是口头艺术,但它的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冠以‘大西北之魂’的称号”可知,“花儿”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世代生活在西北高原的各族人民,都喜欢通过‘花儿’的歌唱来尽情抒发情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渴望之情和传达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可知,“花儿”便于人民表达情感。

    答案:
    (1)A
    (2)C
    (3)C
    (4)A
    (5)①“花儿”沟通了西北地区各民族的交流。②“花儿”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③“花儿”便于人民表达情感。
    (1)本题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4)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对应的内容。解答此题,重点找出相关信息,得出重要概念,比对选项,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6~10.【答案】D、C、B、C、
    【解析】(1)D.“限”,应译为“界限”。译文:越过长城的城墙。
    故选:D。
    (2)A.代词,代泰山;代词,指阳谷和阴谷。
    B.介词,在;助词,和某些方位词连用,表示方位。
    C.代词,代它;代词,代它。
    D.代词,有人;代词,有的山峰。
    故选:C。
    (3)B.理解有误,“苍山”解释为“青黑色的山”有误,应是“青山”;“灯光”有误,是“雪光”。正确的译文为: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故选:B。
    (4)①阳:山南水北谓之“阳”;阴:山北水南谓之“阴”;入:流入。译文: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②雪:需要补充为积雪(厚得);齐:平齐。译文: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5)C.“作者记述游程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即以三条山谷为中心贯穿全篇”分析有误,全文写景记游始终围绕作者的活动进行,三条山谷只是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故选:C。

    答案:
    (1)D
    (2)C
    (3)B
    (4)①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②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5)C

    参考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分析关键实词、虚词、词类的活用等知识点理解是否正确。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1~13.【答案】B、D、
    【解析】(1)B.“‘旧国’语意不同于‘故乡’”错误。“川原迷旧国”意思是“这里的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乡”。第三句中的“旧国”,即首句中的“故乡”。故乡看不到了,眼前所见河流、平原无不是陌生的景象,因而行之若迷。
    故选:B。
    (2)D.“诗人善用比兴手法”错误。这首诗没有用“比兴手法”,“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噭噭夜猿鸣”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入暮以后渐入静境,啼声必然清亮而凄婉,这就使诗意更为深长悠远,借猿声寄托了诗人无尽的乡思之愁。
    故选:D。
    (3)本首诗具有结构严谨的特点,注意从线索、顺序、照应等方面入手。
    从线索上看,纵观全诗结构,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连起来的。第二句“日暮且孤征”中,以“孤征”承“日暮”,日暮时诗人还在赶路,“日暮”,是时间的开始;诗人又放眼四围,以“烟断”“木平”写夜色的浓重。烟非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至末句“噭噭夜猿鸣”直接拈出“夜”字来结束全诗。
    从写作顺序上看,通篇又可以分成写景与抒情两个部分,前六句写景,末两句抒情。“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首联诗人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伤感情调。以上六句写景的句子中,诗人还一直没有明白说出自己的感情。紧接着用一个抒情性的设问句“如何此时恨”,诗人自问自答,将荡开的笔墨收拢,泻情入景,以景写情,写出了情景交融的末一句。入暮以后渐入静境,啼声必然清亮而凄婉,这就使诗意更为深长悠远,抒发了无尽的乡思之愁。诗人根据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诗,又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所以彼此衔接,自然密合。
    从照应上看,句中的“噭噭”“猿鸣”远应前一句的“深山古木”,深山林木才会有猿猴在夜色里的鸣叫。“夜”字关合篇首“日暮”,前后呼应。首联以“日暮”为全诗定下伤感情调,结尾处“夜猿鸣”的意境又与篇首的日暮乡情遥相呼应。这样句句沟通,字字关联,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答案:
    (1)B
    (2)D
    (3)①全诗以时间为线索结构全篇。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至“夜”结束全诗,结构严谨。
    ②通篇又可以分成写景与抒情两个部分,前六句写景,末两句抒情。诗人根据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诗,又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所以彼此衔接,自然密合。
    ③最后一句“噭噭夜猿鸣”中的“噭噭”“猿鸣”远应前一句的“深山古木”,“夜”字关合篇首“日暮”,“夜猿鸣”的意境又与篇首的日暮乡情遥相呼应。句句沟通,字字关联,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白话译文:
    故乡已经遥远的看不到边际,太阳西垂暮色来临时,我一个人在征途。
    这里的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乡,一个人走的道路终于进入边远的小城。
    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
    为何此时心中充满无限惆怅,只听见猿猴在夜色里的鸣叫。
    诗歌鉴赏:
      陈子昂诗多以思理深邃、质朴劲健见长,此诗却以情景交融、韵味悠长见胜,在陈诗中别具一格,值得重视,由此也可见陈子昂艺术才能的多面性。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首联诗人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抒写“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的伤感情调。首句中的“杳无际”,联系着回头望的动作,虽用赋体,却出于深情。次句以“孤征”承“日暮”,日暮时还在赶路,本已够凄苦的了,何况又是独自一人,更是倍觉凄凉。以下各联层层剥进,用淡笔写出极浓的乡愁。
      第三句承第一句,第四句承第二句,把异乡孤征的感觉写得更具体。三句中的“旧国”,即首句中的“故乡”。故乡看不到了,眼前所见河流、平原无不是陌生的景象,因而行之若迷。四句中的“边城”,意为边远之城。乐乡县在先秦时属楚,对中原说来是边远之地。“道路”即二句中的“孤征”之路,暮霭之中终于来到了乐乡城内。
      接着,诗人又放眼四围,以“烟断”“木平”写夜色的浓重,极为逼真。烟非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尤其是一个“平”字,用得出神入化。颈联这两句的精彩处还在于,在写景的同时,又将诗人的乡愁剥进了一层。“野戍荒烟”与“深山古木”,原是孤征道路上的一点可怜的安慰,这时就要全部被夜色所吞没,不用说,随着夜的降临,诗人的乡情也愈来愈浓重了。
      写完以上六句,诗人还一直没有明白说出自己的感情。但当他面对寂寥夜幕时,隐忍已久的感情再也无法控制。一个抒情性的设问句“如何此时恨”,便在感情波涛的推掀下,从满溢着的心湖中自然地汩汩流出。诗人觉得,最使他动情的,无过于深山密林中传来的一声又一声猿鸣的“噭噭”声了。诗人自问自答,将荡开的笔墨收拢,泻情入景,以景写情,写出了情景交融的末一句。入暮以后渐入静境,啼声必然清亮而凄婉,这就使诗意更为深长悠远,抒发了无尽的乡思之愁。
      从全诗艺术形象来看,前面六句诉诸视觉,最后这一句则诉诸听觉,在画面之外复又响起声音,从而使质朴的形象蕴有无穷的意味。前面说到,这首诗情韵悠长,正是表现在这寓情于景、以声音作结的末一句中。
      纵观全诗结构,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连起来的。第二句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间“烟断”“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至末句,直接拈出“夜”字结束全诗。通篇又可以分成写景与抒情两个部分,前六句写景,末两句抒情。诗人根据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诗,又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所以彼此衔接,自然密合。再次,第七句插入一个设问句式,使诗作结构获得了开合动荡之美,严谨之中又有流动变化之趣。最后,以答句作结,粗粗看来,只是近承上一问句,再加推敲,又可发现,句中的“噭噭”“猿鸣”远应前一句的“深山古木”,“夜”字关合篇首“日暮”,“夜猿鸣”的意境又与篇首的日暮乡情遥相呼应。句句沟通,字字关联,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以及艺术技巧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风格等进行分析概括。
    (3)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的能力。要结合诗句进行全面分析,不能只抓住一联来谈,要把全诗四联一一分析到。分析诗歌的结构严谨注意从线索、顺序、照应等方面入手。
    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14.【答案】【小题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小题2】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小题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小题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小题5】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
    【解析】故答案为:
    (1)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重点字:吐、哺)
    (2)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重点字:冥、耀)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滚)
    (4)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尊、酹)
    (5)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重点字:臾、跂)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劝学》名句辑录: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5.【答案】【小题1】C
    【小题2】
    【解析】(1)C.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暗示遭摧残而寿夭的结局,说的是晴雯,不是袭人。
    故选C。
    (2)第一问:针对甄士隐而言,甄士隐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英莲,故“惯养娇生”,“笑你痴”是对甄士隐的同情;第二句“菱花”点出英莲后改名香菱,“雪澌澌”道出英莲被呆霸王抢去做妾一事,且“澌”是“尽”的意思,与“空对”相连,暗示了香菱的悲惨遭遇;第三句点出英莲失踪的时间为元宵节。据此可知,所指人物是甄英莲。
    第二问:英莲是《红楼梦》第一位登场的女性,同其他人一样,英莲的一生也充满了悲剧性。答题时要紧扣“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这句话,梳理与英莲的悲剧命运有关的情节即可。

    答案:
    (1)C
    (2)第一问:甄英莲。
    第二问:有命无运:出身乡宦之家;年幼被拐;被薛蟠强占为妾;遭夏金桂欺凌。
    (1)本题考查学生对《红楼梦》中谐音双关作用举例和分析的辨析能力。解答时,要了解名著内容,明确谐音的作用,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了解名著内容,再结合题目要求分析作答。
    名著名篇复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16~19.【答案】A、B、、
    【解析】(1)A.“窥视”,文中义为“感知”。“窥视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文中的意思是通过书法感知古人的内心世界。
    故选A。
    (2)B.“作者认为魏晋文人所写信函没有价值”中的“没有价值”说法过于绝对。从第二段“在我看来,魏晋人手札中多如欧阳修所言,是‘致暌离,通讯问’,史料价值无多。不过魏晋人偏爱写信却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书法珍品,这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的”可知,作者认为魏晋文人所写信函史料价值不大,但却是书法珍品。
    故选B。
    (3)文中画线句“因为我们已经很难嗅到墨香,这种香味和书香一样,都属众香之首”,意思是现在的人们已经很少写毛笔字,很少练习书法了,书法艺术在民间的流传日渐式微。而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阅读一样,都属于最高一级的传统文化。
    在表达效果方面,句子中作者用墨香代指书法,以书香代指阅读,将书法与阅读相比较,指出其在生活中与阅读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同时,将其称为“众香之首”,指出其重要性要高于其他的传统文化,突出了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4)第七段是文章的结尾段落。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回顾了书法曾经的崇高地位,“常常会由此展望唐书的庙堂气色,向往宋书的倜傥诙谐”,也指出了书法在当今社会的艰难处境,“随着庙堂的颓圮化为泥土,笔歌墨舞也偃旗息鼓”,对这一变化,作者是坦然接受的。但作者指出,“对于一些个体的人来说,在他们的居所,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这么一个空间,让飘逸着灵性和率意的古典翰墨,安然回归”,作者此处指出书法对一个人心灵的濡养作用,从而突出了书法在当代对个人的重要性。
    在内容上这段文字总结了全文,指出了书法曾经的庙堂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同时指出其对于个人心灵濡养的作用。这一段文字既是总结,又提出希望。“在他们的居所,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这么一个空间,让飘逸着灵性和率意的古典翰墨,安然回归”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推崇,既丰富了文章的思想性,也深化了主题。

    答案:
    (1)A
    (2)B
    (3)含义:现在的人已经很少练习书法,已经失去了对中华重要传统文化之一的毛笔书写的传承。
    表达效果:作者用墨香代指书法,以书香代指阅读,将书法与阅读相比较,将其称为“众香之首”,突出了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4)第七段回顾了书法曾经的崇高地位,也指出了当今的艰难处境,作者知道书法可能再也不会回到过去那种的辉煌时刻,但仍然认为书法对一个人心灵的濡养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全文的结尾,第七段对全文内容作了总结,提出了希望,丰富了文章的思想性,也深化了主题。
    (1)本题考查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时,学生需要理解目标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适用的对象和语境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
    (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看如何写的,达到什么效果。
    (4)本题考查考生把握重点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20~21.【答案】C、
    【解析】(1)C.第④句中的“还是”不应该改为“或是”。“是……,还是……”是一组搭配使用的选择关系固定结构,“或是”是单独使用的选择关系关联词语。改完出现了语病,所以不能改。
    故选:C。
    (2)本段文字是说理性文字,①先说明“西南茶马古道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②指出存在的问题:各学科方法在古道研究中的综合运用不足。③指出更为严重的问题:古道研究的文献基础不足。④分析现实情况:缺乏基础性的文献支撑。综合各句主要内容,可概括为:西南茶马古道的研究存在综合方法运用和基础文献支撑不足问题。

    答案:
    (1)C
    (2)西南茶马古道的研究存在综合方法运用和基础文献支撑不足问题。
    (1)本题考查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指向,结合原文,仔细比对,做出正确选择。
    (2)本题考查文段主旨概括能力。答题时需要结合语境,分析各句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作答。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

    22.【答案】云南华坪女高确定的校训解读:“高山”“人杰”是对人生的定位,“高山”比喻崇高的德行,远大的理想,伟大的成就。“人杰”既是指英雄豪杰,也是指才智杰出之人。寄托着张校长殷切的希望:人生在世就应当自信、自立、自强!像高山一样沉稳坚韧,要树立比山高的理想,要成就巍峨的成就,站成一道让人仰望的风景!(145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要读懂题干设置的文体、内容或主题、修辞、字数等要求,合理拟写。本题要求读懂校训含义,解读要抓住关键词:自信,自立,自强。形象化的语言,富有气势和感召力的句式不是阐释的内容,要抓住精神内核进行解读。
    微写作的评价标准:
    1.思维敏捷,思路清晰,有新意。
    2.语言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3.针对的具体情境符合写作要求。
    4.鼓励写作风格多样化、个性化。

    23.【答案】主题班会主持人的开场白首先要问候搭建,要说明一些基本情况,如自己的身份,主题班会的主题。第二,要引入第一个活动环节,争取和大家由良好的互动,营造气氛。参考示例如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要读懂题干设置的文体、内容或主题、修辞、字数等要求,合理拟写。
    微写作的评价标准:
    1.思维敏捷,思路清晰,有新意。
    2.语言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3.针对的具体情境符合写作要求。
    4.鼓励写作风格多样化、个性化。

    24.【答案】青春的歌
    青春是一首歌
    一首动听高亢嘹亮的歌
    歌声中记载着以前的豪迈激情澎湃
    青春是一列永不回头的火车
    她载着我们一路前进却不能后退
    青春是一个美梦
    是少男少女心中恬美的梦
    青春是一本日记
    翻过那一夜页的记载
    那以前闪动着青春的乐符
    却不堪岁月的磨炼
    发黄的页面不见了鲜活的色彩
    珍惜青春吧朋友
    等你要挽留她时
    她却不留痕迹的悄然离去
    来的轰轰烈烈走的毅然决然
    因为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生命只有一次
    青春只有一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种抒情类微写作。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
    “青春的歌”审题时需要“青春”这两个字,“青春”是指青年时期或充满生机的时期,写作时要抓住生机来写,同时,注意运用抒情性的语言,情感真挚而饱满,可以运用对偶、拟人等修辞,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25.【答案】爱的感想     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将变成黑夜。”
      什么是爱?爱是人际关系和美丽之间的纽带。爱是世界和谐的支点。爱是发自内心的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尊重和保护。
      爱从何而来?爱生长在人类的善良和幸福中,爱生长在人类最真诚和纯洁的品质中。
      爱有很多种:仁慈的人的爱,父母的爱,爱人的爱.
      如果你问我哪种爱是最高尚的,我的回答是:爱没有优点或缺点。但是在所有的爱中,我认为仁慈的爱是最珍贵的。
      每当我看到医生不顾疲劳和安全,为抢救危重病人而与死神搏斗时,我不禁赞叹不已。每当我看到老师们不知疲倦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传播智慧和塑造灵魂而工作时,我不禁感叹不已。当我看到公安警察和消防队员时,当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他们在紧急情况下表现出勇气,在灾难中流血。他们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了他人的安宁,我不禁赞叹不已。
      仁慈者的爱是什么?它是为亿万人民的和平与幸福洒上千万滴血、为祖国的建设和人民的幸福与骄傲献出一生的光荣。
      父母的爱是世界上第二大爱。
      母亲十月怀胎,在普通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中生下了她最喜欢的儿子和女儿。当孩子出生时,即使是从不哭泣的父亲也会热泪盈眶。
      父亲爱山,母亲爱水。伟大父亲的爱就像一座雄伟的山。它是孩子背后永恒的支持,是孩子攀登人生巅峰的精神支柱。深沉而持久的母爱就像一条流淌的河流。是甘露滋润了灵魂,是火焰给了孩子光明和温暖。
      爱人的爱是世界上最庄严的承诺,也是人类不能放弃的蜂蜜。
      两情相悦就是爱,正如何其芳所说:“爱就像一片叶子。它在人们的忽视中是绿色的,在耐心中是萌芽的”。这种最容易被忽视的糖在你的嘴里会不知不觉变甜,只有在相互包容中,你的味蕾才会爆裂。这是多么甜蜜啊!
      世界上有数以千万计的美好爱情。在这个不充满爱的世界里,让千千的千万人时不时地给予一些爱。让这个世界上最甜蜜、最美丽、最眷恋的芬芳充满整个世界!
    “没有爱,太阳会死去。”这是雨果对爱最清晰的判断。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这类作文,首先要抓住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然后明确限制,确定选材范围,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最后,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题目要求以“爱的感想”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生活,是很好玩的》里写道:“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那么在写作时可以谈一谈你对“爱”的认识与思考?
    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满活力”四个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诠释一个中学生对“活力”的理解与界定。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如:《我想唱首歌》,题目虽规定了主题——褒扬、赞美生活,但没有限制赞美的对象、赞美的原因。如此,我们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唱首歌;既可以为个人,也可以为集体、为社会唱首歌;既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只要对生活有着欣赏与感激,对得失成败有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就能切中题意。又如:《充满活力的岁月》,虽要思考活力的表现,也要兼顾对“岁月”一词的理解,但对写作的主体——“谁充满活力”则完全没作限定。
    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26.【答案】难忘的美食时光      最让我怀念的味道是一道香喷喷的饭菜,总是令我想起那些珍贵的童年记忆。
      在我的记忆中,饭是香的,菜是辣的,生活是半苦半甜的,苦到哭出来,辣到辣出眼泪,但甜却总是默默地在你承受过这些后站出来。
      从小到大,吃的最多的,是妈妈做的粥,炒的土豆丝,最最简单的家常菜里头却让我尝到各种味道。
      天天把桌子放在外面,吃饭,乘凉也是最幸福的体会。
      晚上的我踢被子,白天醒来感冒了,一直咳,就去医院挂水,当时,手被绑的好好的,防止我的手乱动。我一直记得那天中午,我可口的饭没了味道。妈妈陪了我一上午的时间,中午让我呆在这儿,哪也别跑,再三警告我她一会就回来,我百般无聊的看着天花板,果真,一会就来了,嘿!我看到了香喷喷地饭菜,两眼冒出两颗小星星,口水差点没流到地上,我就要做冲过去的姿势时,妈妈立即来一个警告,我只好眼巴巴的盯着,像一只眼睛水汪汪的可爱小狗,问主人要肉骨头。
      妈妈端来放在手上,一口一口喂着,嗯,我想象着那甜丝丝的味道,一入口时,我怔住了,立即看了看饭盒,心想:不对啊,以前的那种甜味怎么没了,我的饭菜是不是糊了。我抬头问妈妈:“妈妈,你今天烧糊了吗?”我很疑惑。妈妈看了看又尝了尝说:“没有呀,和以前做的一样,没糊。”我再吃了一口,苦着脸说:“可是,为什么味道和以前不一样了呢?以前可好吃了,甜丝丝的,现在有股苦味儿在里边。”妈妈听后轻笑一声,说:“那是当然,你感冒了,吃的东西就会变苦,小样儿,下次看你还踢不踢被子。”我听后摆出一副苦瓜脸,唉,午饭我总不能不吃吧,看着那冒着热气却让我感觉不到甜丝丝的饭菜,我顿时失去了兴趣。
      这时,妈妈给了我一块糖:“先含一会儿这个吧,不能多吃,就只有一块哦!”嘿!甜丝丝的,那种味道回来了,下次,我可不想再生病了。
      在我的记忆中,那妈妈亲手做的菜就是甜甜的,无论做多辣的菜,无论我生病与否,心底总会升起一种忘不了的甜丝丝的感觉,埋藏在我的心底,那种味道,才是我最最怀念的味道。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这类作文,首先要抓住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然后明确限制,确定选材范围,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最后,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题目要求以“难忘的美食时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味蕾记忆,岁月远去,这味道,逐渐沉淀而历久弥新,在写作时,应该突出这道美食让你记忆深刻的原因。
    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满活力”四个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诠释一个中学生对“活力”的理解与界定。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如:《我想唱首歌》,题目虽规定了主题——褒扬、赞美生活,但没有限制赞美的对象、赞美的原因。如此,我们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唱首歌;既可以为个人,也可以为集体、为社会唱首歌;既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只要对生活有着欣赏与感激,对得失成败有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就能切中题意。又如:《充满活力的岁月》,虽要思考活力的表现,也要兼顾对“岁月”一词的理解,但对写作的主体——“谁充满活力”则完全没作限定。
    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里下河腹地独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在横线上填写原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怀柔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怀柔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3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