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练(含解析)
2023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练(12)
展开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练(12),共14页。
专项练(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坚①锐意欲取江东,下诏大举入寇。阳平公苻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坚不听。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援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勃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谢安得驿书,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
[注]①坚,苻坚,前秦国君。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B.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C.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D.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东,一般指地区名。秦代以后习惯上称长江芜湖、南京段以下南岸的地区为“江东”。
B.围棋,中国传统棋种。终局时,将占有的空位与子数相加计算,或单计空位,多者为胜。
C.庙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文中指朝廷,又如《岳阳楼记》中的“居庙堂之高”。
D.左衽,衽,衣襟。我国古代中原一带民众的服装向左开,异于某些少数民族服装的右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秦入侵东晋,大军压境,人们恐惧,谢安也对战局没有信心,他用下棋、漫游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紧张心情,桓冲对谢安的行为感到不安。
B.东晋刘牢之率军击败前秦军队。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加之草木皆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已经显露败象。
C.东晋军队在淝水遇阻,谢玄请求前秦让东晋军队渡河,双方一决雌雄。苻坚对此胸有成竹,没想到前秦军队溃散,一发不可收拾,被东晋击败。
D.文末写谢安获得战报,得知战果,这时他正好与客人在下围棋,但他故作冷静,若无其事,但一个细节描写却反映出谢安内心是非常兴奋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2)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
5.文中苻融说“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他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上柱国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子良出,昭常入见。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立認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
B.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
C.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
D.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
7.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薨,形声字,古代指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B.“爱地不送死父”与墨子《兼爱》中“弟自爱,不爱兄”中的“爱”含义一样。
C.万乘,可指天子、帝位,也可指国家;一车四马为一乘,万乘也指一万辆兵车。
D.五尺,长度单位,这里指尚未成年的儿童,例如《陈情表》“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王乘人之危,逼迫楚襄王割让东地五百里;为了顺利归国奔丧,襄王不得已答应了齐王这一不合理要求。
B.子良、昭常和景鲤三人同仇敌气,配合默契,或假意授地,或坚决拒绝,或搬取援兵,都是爱国忠君的大臣。
C.面对慎子的“王皆用之”的主张,楚王面露不快,后经慎子的陈说,认同了他的观点,并且依其策而行。
D.子良从君王信誉和国家利益出发,主张先答应割让土地,后军事进攻,与昭常、景鲤的“不可与”的目的完全矛盾。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身受敝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
(2)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
10.为什么慎子建议三策并用?结果如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十六年春,王正月,及齐平。公有疾,使季文子会齐侯于阳谷。请盟,齐侯不肯,曰:“请俟君闲。”夏五月,公四不视朔,疾也。公使襄仲纳赂于齐侯,故盟于郪丘。
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訾枝庸人帅群蛮以叛楚庸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楚人谋徙于阪高。蒍贾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夫麇与百濮,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乃出师。旬有五日,百濮乃罢。自庐以往,振廪同食。次于句澨。使庐戢黎侵庸,及庸方城。庸人逐之,囚子扬窗。三宿而逸,曰:“庸师众,群蛮聚焉,不如复大师,且起王卒,合而后进。”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庸人曰:“楚不足与战矣。”遂不设备。楚子乘驲,会师于临品,分为二队,子越自石溪,子贝自仞,以伐庸,遂灭之。
宋公子鲍礼于国人,宋饥,竭其粟而贷之。年自七十以上,无不馈诒也,时加羞珍异。国之才人,无不事也。亲自桓以下,无不恤也。昭公无道,国人奉公子鲍。初,司城公孙荡卒,公孙寿辞司城,请使荡意诸为之。既而告人曰:“君无道,吾官近,惧及焉。”既,夫人将使公田孟诸而杀之。公知之,尽以宝行。荡意诸曰:“盍适诸侯?”公曰:“不能其大夫及国人,诸侯谁纳我?且既为人君,而又为人臣,不如死。”尽以其宝赐左右以使行。夫人使谓荡意诸去公,对曰:“臣之而逃其难,若后君何?”冬十一月甲寅,宋昭公将田孟诸。未至,夫人王姬使帅向攻而杀之,荡意诸死之,书曰:“宋人弑其君杵臼。”君无道也。
(节选自《左传·文公十六年》)
1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訾枝庸/人帅群蛮以叛楚
B.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訾枝/庸人帅群蛮以叛楚
C.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皆枝/庸人帅群蛮以叛楚
D.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訾枝庸/人帅群蛮以叛楚
1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农历每月的初一。文中说鲁文公应该在朔日上朝听政,因为疾病多次耽误。
B.驲,读rì,也叫传(zhuàn)车,古代驿站用来送信的车,后来也用来代指驿马。
C.田,同“畋”,打猎。文中提到的孟诸,就是宋昭公不止一次去打猎的一个地方。
D.甲寅,干支之一,癸丑之后,乙卯之前,可用来纪年月日。文中是指文公十六年。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文公十六年正月,鲁国想跟齐国议和,齐国开始没有答应。
B.庸国人率领众多少数民族准备伐楚,对楚国形成了巨大威胁。
C.庸楚两国争战,因为盟友离散,庸国失去支援,终被楚消灭。
D.宋昭公得知襄公夫人想加害他,就带上他的全部珍宝出逃了。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庸师众,群蛮聚焉,不如复大师,且起王卒,合而后进。
(2)未至,夫人王姬使帅甸攻而杀之,荡意诸死之。
15.公子鲍深受宋国人的拥戴,有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也。少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通达其旨,同学者皆师之。更始立,兴为长史,奉迎迁都。更始诸将皆山东人,咸劝留洛阳。兴说更始曰:“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①而思高祖之旧德也 今久不抚之,臣恐百姓离心,盗贼复起矣。今议者欲先定赤眉而后入关,是不识其本而争其末。恐国家之守转在函谷,虽卧洛阳,庸得安枕乎?”更始曰:“朕西决矣。”拜兴为谏议大夫。会天水有反者,攻杀郡守,兴坐免。时赤眉入关,东道不通,兴乃西归隗嚣。嚣虚心礼请。而兴耻为之屈,称疾不起。嚣矜己自饰,常以为西伯复作,乃与诸将议自立为王。兴闻而谓嚣曰:“《春秋传》云‘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嚣②,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间者诸将集会,无乃不道忠信之言;大将军之听,无乃阿而不祭乎?昔文王承积德之绪,加之以睿圣,尚服事殷。高祖征伐累年,犹以沛公行师。今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惟将军察之。”嚣竟不称王。嚣后遂广置职位,以自尊高。兴复止之曰:“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孔子曰:‘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不可以假人者,亦不可以假于人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侍御史杜林荐之曰:“窃见河南郑兴,执义坚固,宜侍帷幄,典职机密。”乃征为太中大夫。兴好古学,尤明《左氏》《周官》。世言《左氏》者多祖于兴。
(节选自《后汉书•郑兴传》)
[注]①王氏:王莽,这里指王莽暴政。②嚣:奸诈。
16.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而思高祖之旧德也/
B.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而思高祖之旧德也/
C.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而思高祖之旧德也/
D.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而思高祖之旧德也/
17.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羊春秋》,《公羊传》的别称,是一部专门解释《春秋》的典籍,着重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
B.赤眉,指新莽末年兴起于今天山东东部的、以樊崇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因以赤色涂眉为标志,故称。
C.五声,指古代音乐中的五种音阶,即宫、商、角、徵、羽;也指五声听狱,求民情。在文中指前者。
D.侍御史,秦朝置,在御史大夫之下,受命御史中丞,接受公卿奏事,举劾非法,可以直接弹劾各级朝官。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兴喜好古学,造诣高深。他研读《公羊春秋》,精通《左氏》《周官》等典籍,人们说起《左氏》时大多采用他的说法。
B.郑兴特立独行,敢于直谏。在众将领都不愿迁都的情况下,他指出先平定赤眉然后迁都是本末倒置,并劝说更始帝认清形势,安抚百姓,西进入关,稳定政权,皇帝没采纳他的意见。
C.郑兴引经据典,针砭时弊。郑兴引用《春秋传》的名句影射隗嚣的将领不够忠信,引用孔子的话来批评隗嚣大量设官来抬高地位。
D.郑兴坚持道义,保守机密。侍御史杜林认为郑兴执义坚固,适宜侍奉皇帝,掌管机密,于是向皇帝举荐了郑兴。皇帝采纳其意见,任命郑兴为太中大夫。
1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嚣矜己自饰,常以为西伯复作,乃与诸将议自立为王。
(2)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
20.郑兴劝说隗嚣“不称王”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句意:秦兵大败,自相踩踏而死的士兵,躺满原野塞满河川。那些逃跑的士兵听到风吹的声音和鹤叫声,都以为晋兵就要追来,昼夜不敢停,在草丛里行军在野外住宿,再加上又冷又饿,死的人十分之七、八。“晋兵且至”是“以为”的宾语,不可断,排除AD。“重以饥冻”是“再加上又冷又饿”的意思,根据句意不可断,故选B。
2.答案:D
解析:华夏崇尚右,习惯上衣襟右掩,称为右衽;而北方异族崇尚左,衣襟左掩,是为左衽。
3.答案:A
解析:A.“谢安也对战局没有信心”错,文中“安夷然”,谢安神色平静。
4.答案:(1)谢安的棋术一向比谢玄差,这一天谢玄由于内心恐惧,致使两人旗鼓相当,无法取胜。
(2)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开赴洛涧,梁成扼守山涧部署兵阵以等待刘牢之。
参考译文:
秦王苻坚专注于要夺取江东,下诏大举入侵。阳平公符融对符坚说:“鲜卑、羌虏,我们的仇家,常渴望战乱兵变以实现他的心愿,所陈述的策略谋划,怎么可以听从?清白人家的子弟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不熟悉军队事务,随便用阿谀奉承的话,来迎合您的意愿。我恐怕既不能够成功,更有后患呀!”符坚不听。这时前秦军队强盛,京城建康震动恐惧。谢玄入室向谢安询问计策,安坦然无事,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回答说:“已经另有命令。”谢安接着命令预备车马出游城外的别墅,亲戚朋友全都聚集,与谢玄把别墅作为赛棋的赌注。谢安的棋术通常劣于谢玄,这日谢玄畏惧,谢玄和谢安成了不相上下的敌手。谢安接着登山游玩,到了夜里才回来。桓冲深深地为京城建康感到担忧,派遣精锐军队三千人进入京师守卫;谢安坚决不接受,说:“朝廷安排已确定,将士没有缺少,荆州适合留下来作为防守。”桓冲对僚属叹气道:“谢安石有庙堂的才干,不熟悉军事谋略。如今大敌就要到来,正游玩清谈不停,派遣没有领兵作战经验的年轻人抵挡他们,军队又少弱,天下事可以知道了,我们将要穿外族的服装了!”谢玄派遣广陵相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前往洛涧,梁成以涧为阻列阵以等待他。刘牢之向前渡水,攻击成功,大破对方。于是谢石等各路军队,水路继续前进。秦王符坚与阳平公符融等上寿阳城眺望他们,发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都以为是晋兵,回头看符融说:“这也是强敌,怎么说弱小呢?”惆怅失意开始有恐惧的神色。前秦军队紧靠肥水而摆开阵势,晋军不能渡河。谢玄派遣使臣对平阳公苻融说:“如果移动阵势稍微后退一点儿,让晋国军队得以渡河,以此来决定胜负,不也很好吗?”苻坚说:“只是率领军队稍微后退,让他们渡过一半,我们以精锐骑兵逼迫上去杀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苻融也认为可以这样,于是指挥军队让他们撤退。前秦军队就撤退,不能再制止。谢玄等人率领军队渡过淝水进击前秦军。符融骑马在阵地上飞跑巡视,想统帅约束那些退却的士兵,战马倒了,被晋兵所杀,前秦军队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己互相践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败逃的秦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即将赶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军,露水中睡觉,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人十之七八。谢安得到战报,知道秦兵已经战败,当时正与客人下围棋,把驿书收叠起来放在床上,毫无欣喜之色,照旧下棋。客人问他,他慢慢地回答说:“孩子们已经打败了敌军。”结束后,返回屋内,过门槛时,木屐底上的齿被门槛碰断也没觉察到。
5.答案:仇敌所献的谋划不可靠;良家子弟不熟悉军事事务,只是迎合皇帝的心愿。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你们阻挡楚太子,不让他走,这是不仁道的。又想抢夺楚国东地五百里,这是不正义的。你们如果收兵则罢,不然,我们等着决战一场。”齐王听了害怕,就请求子良去南方告诉楚国,又派人向西出使秦国,从而解除了齐国的战祸。“隘楚太子弗出”,是后面“不仁”的主语,“隘楚太子弗出”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BD;“西”作“使秦”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C。故选A。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B.“含义一样”错误。“爱”:吝惜、吝啬。句意:因吝惜土地而不为父亲送葬。/“爱”:爱惜、敬爱。句意:弟弟爱惜自己而不敬爱兄长。可见,两句中的“爱”含义不一样。故选B。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与昭常、景鲤的‘不可与’的目的完全矛盾”错误。三人策略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全国家利益。故选D。
9.答案:(1)我是受了敝国(楚国)大王之命来进献东地的,昭常守卫东地,这是他假托王命。大王可以去进攻他。
(2)(当齐国大军)还未到达东地边界时,秦国已经派了五十万大军进逼齐国的西境。
解析:文言文参考译文:
楚襄王做太子时,在齐国做人质。楚怀王死了,太子便向齐王告辞要回楚国去。齐王阻止他说:“你要割让东地五百里给我,才放你回去;你不给我,就不能回去。”太子说:“我有个师傅,请让我找他问一问。”太子的师傅慎子说:“献给他的土地是用来保全自身的。因吝惜土地而不为父亲送葬,是不道义的。所以我说献地对你有利。”太子入宫,答复齐王说:“我敬献出东地五百里。”太子回到楚国,即位为王。齐国派了使车五十辆,来楚国索取东地五百里。楚王告诉慎子说:“齐国派使臣来索取东地,该怎么办呢?”慎子说:“大王明天召见群臣,让大家献出他们的计策吧。”
上柱国子良来拜见楚王。子良说:“大王不能不给。您说话金口玉言,亲口答应了万乘的强齐却又不肯割地,这是没有信用。将来您很难和诸侯各国谈判结盟。应该先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然后再出兵攻打齐国。割地,是守信用;攻齐,是不示弱。所以我觉得应该割地。”子良出去后,昭常拜见楚王,说:“不能给。所谓万乘大国,是因为土地的广博才成为万乘大国的。如果要割让东地五百里,这是割让了东国的一半啊!这样楚国虽有万乘之名,却无千乘之实了。不能给。所以我说不能给,我愿坚守东地。”昭常出去后,景鲤拜见楚王,说:“不能给。即使这样,楚国不能单独守住东地,我愿向西求教于秦国。”景鲤出去后,太子的师傅慎子进去。楚王把三个大夫出的主意都告诉了慎子,说:“对于这三位先生的主意,我该采用谁的呢?”填子回答说:“大王都采用!”楚王怒容满面地说:“这是什么意思?”慎子说:“请让我说出我的道理,大王将会知道确实如此。大王您先派遣上柱国子良带上兵车五十辆,到齐国去进献东地五百里;在派遣子良的第二天,又任命昭常为大司马,要他去守卫东地;在派遣昭常的第二天,又派景鲤带领战车五十辆,往西去秦国求救。”楚王说:“好。”于是派子良到齐国去献地,在派子良的第二天,又立昭常为大司马,他去守卫东地;还派遣景鲤去秦国求救。
子良到了齐国,齐国派武装来接受东地。昭常回答齐国使臣说:“我是主管东地的大司马,要与东地共有亡。我已动员了从小孩到六十岁的老人全部入伍,共三十多万人,虽然我们的铠甲破旧,武器鲁钝,但愿意奉陪到底。”齐王对子良说:“您来献地,昭常却守卫东地,这是怎么回事呢?”子良说:“我是受了散国(楚国)大王之命来进献东地的,昭常守卫东地,这是他假托王命。大王可以去进攻他。”齐王于是大举进攻东地,讨伐昭常。(当齐国大军)还未到达东地边界时,秦国已经派了五十万大军进逼齐国的西境,说:“你们阻挡楚太子,不让他走,这是不仁道的。又想抢夺楚国东地五百里,这是不正义的。你们如果收兵则罢,不然,我们等着决战一场。”齐王听了害怕,就请求子良去南方告诉楚国,又派人向西出使秦国,从而解除了齐国的战祸。楚国不用一兵一卒,竟确保了东地的安全。
10.答案:原因:利用外交手段,表面答应,避免道义上的指责,赢得诸侯的支持;采取军事行动,与秦国援军共同形成武力威胁,迫使齐国放弃东地。结果:三管齐下,迫使齐国放弃了东地(或答为:采纳三策,保全东地)。
解析:
11.答案:B
解析:句意:楚国发生大饥荒,戎人攻打它的西南部,到达阜山,军队驻扎在大林。又进攻它的东南部,到达阳丘,以进攻訾枝。庸国人率领蛮人们背叛楚国。“伐”的宾语为“其西南”,所以应在“南”后面断开,排除AC;“阜山”是一个词,作“于”的宾语,所以不能在“山”后面断开,排除D。故选B。
12.答案:D
解析:D.“文中是指文公十六年”错误。文中“甲寅”是用来纪日,指二十二日。
13.答案:C
解析:C.“因为盟友离散,庸国失去支援”错误。由原文“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庸人日:‘楚不足与战矣。’遂不设备。楚子乘驲,会师于临品,分为二队,子越自石溪,子贝自仞,以伐庸,遂灭之”可知,庸国被楚国消灭是因为轻敌。故选C。
14.答案:(1)庸国的军队人数众多,多个蛮夷部族聚在那里,不如再发大军,同时出动国君的部队,合兵以后再进攻。
(2)(宋昭公)没有到达,襄公夫人王姬派遣帅甸进攻并杀死了他,荡意诸也死在了这件事情上。
解析:参考译文:
十六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鲁国与齐国议和。文公生病,派季文子和齐懿公在阳穀会见。季文子请求盟誓,齐懿公不肯,说:“请等贵国国君病好了再说吧。”夏季,五月,文公四次没有在朔日听政,因为他生了重病。鲁文公派襄仲向齐懿公馈送财礼,所以就在郪丘结盟。
楚国发生大饥荒,戎人攻打它的西南部,到达阜山,军队驻扎在大林。又进攻它的东南部,到达阳丘,以进攻訾枝。庸国人率领蛮人们背叛楚国。庸国人率领百濮在选地聚集,准备攻打楚国。楚国人商量迁到阪高去。蒍贾说:“不行。我们能去,敌人也能去,不如攻打庸国。庸国和百濮,认为我们遭受饥荒而不能出兵,所以攻打我们。如果我们出兵,他们必然害怕而回去。百濮散居各处,将会各回各的地方,谁还有空来打别人的主意?”于是楚国就出兵,过了十五天,百濮就罢兵回去了。楚军从庐地出发以后,每到一地就打开仓库让将士一起食用。军队驻扎在句澨。派庐戢梨进攻庸国,到达庸国的方城。庸国人赶走楚军,囚禁了子扬窗。过了三个晚上,子扬窗逃跑回来,说:“庸国的军队人数众多,多个蛮夷部族聚在那里,不如再发大军,同时出动国君的部队,合兵以后再进攻。”楚军又和他们交战,七次交战都失败了。庸国人说:“楚国不足以一战了。”就不再设防。楚庄王乘坐驿站的传车,在临品和前方部队会师,把军队分做两支队伍:子越从石溪出发,子贝从仞地出发,进攻庸国。秦军、巴军跟随着楚军,蛮人们服从楚王,和他结盟,就把庸国灭亡了。
宋国的公子鲍对国人加以优礼,宋国发生饥荒,把粮食全部拿出来施舍。对年纪在七十岁以上的,没有不送东西的,还按时令加送珍贵食品。对国内有才能的人,没有不加事奉的,对亲属中从桓公以下的子孙,没有不加周济的。宋昭公无道,国内的人们都拥护公子鲍。当初,司城公孙荡死了,公孙寿辞掉司城的官职,请求让荡意诸担任。后来告诉别人说:“国君无道,我的官位接近国君,很怕祸患引到身上。”不久以后,襄公夫人准备趁宋昭公去孟诸打猎乘机杀死他。宋昭公知道以后,带上了全部珍宝而出行。荡意诸说:“何不到诸侯那里去?”宋昭公说:“得不到自己的大夫以及人们的信任,诸侯谁肯接纳我?而且已经做了别人的君主,再做别人的臣子,不如死了好。”昭公把他的珍宝全部赐给左右随行人员,让他们离去。襄公夫人派人告诉荡意诸离开宋昭公,荡意诸回答说:“做他的臣下,而又逃避他的祸难,怎么侍奉以后的国君呢?”冬季,十一月二十二日,宋昭公准备去孟诸打猎,(宋昭公)没有到达,襄公夫人王姬派遣帅甸进攻并杀死了他,荡意诸也死在了这件事情上。《春秋》记载说“宋人弑其君杵臼”,这是由于国君无道。
15.答案:①赈济饥民;②优抚老人;③尊重人才;④体恤亲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宋国的公子鲍对国人加以优礼,宋饥,竭其粟而贷之”可知,宋国的公子鲍对国人加以优礼,宋国发生饥荒,把粮食全部拿出来施舍。由此可概括为:赈济饥民。由原文“年自七十以上,无不馈诒也,时加羞珍异”可知,对年纪在七十岁以上的,没有不送东西的,还按时令加送珍贵食品。由此可概括为:优抚老人。由原文“国之才人,无不事也”可知,对国内有才能的人,没有不加事奉的。由此可概括为:尊重人才。由原文“亲自桓以下,无不恤也”可知,对亲属中从桓公以下的子孙,没有不加周济的。由此可概括为:体恤亲属。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陛下从荆楚起兵,权力政令还没有施行,只是刚刚建立朝号,山以西地区的豪杰就争着诛杀王莽,打开关门在城郊迎接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天下人都受王莽暴政的苦,而思念高祖旧日的恩德。“起自荆楚”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王莽”作“诛”的宾语,而“开关郊迎”的主语是“山西雄杰”,故在“王莽”后断开,排除D。故选B。
1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可以直接弹劾各级朝官”错误,侍御史只能弹劾低级官员。故选D。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皇帝没采纳他的意见”表述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更始曰:‘朕西决矣。’拜兴为谏议大夫”可知,皇帝的想法和他的意见一致,因此“皇帝没采纳他的意见”错误。故选B。
19.答案:(1)隗嚣喜欢夸耀自己,常常把自己看成是周文王再世,于是与手下将领商议自立为王。
(2)您虽然威势大振,还没有建立像高祖那样的功业,却要做那不可做的事情,显然会招致祸患,这恐怕不行吧?
参考译文:
郑兴字少赣,是河南开封人。少年时学习《公羊春秋》。晚年精通《左氏传》,并通晓它的意旨,与他一起学习的人都以他为师。更始皇帝登基,郑兴担任长史,奉命迎接皇帝迁都。更始皇帝的众将领全是崂山以东的人,都劝说皇帝留在洛阳。郑兴劝说更始皇帝说:“陛下从荆楚起兵,权力政令还没有施行,只是刚刚建立朝号,崂山以西地区的豪杰就争着诛杀王莽,打开关门在城郊迎接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天下人都受王莽暴政的苦,而思念高祖旧日的恩德。现在老百姓很久没有得到安抚了,我担心百姓会离心离德,盗贼又重新起来闹事,现在反对的人想先平定赤眉军,然后才入关,这是不懂得把握根本而执着于细枝末节。我担心这样做国家的防守就会转移到函谷关,那么,我们虽然睡在洛阳,又怎能睡得安稳呢?”更始帝说:“我向西进发的心意已定了。”便任命郑兴为谏议大夫。恰巧遇上天水地区有人造反,攻入郡城,杀掉郡守,郑兴受牵连被免职。当时赤眉军入关,东面的道路不通,郑兴只好向西归附隗黑。院黑非常虚心,以礼相请。而郑兴认为屈身于他是耻辱的,就称病不起。隗黑喜欢夸耀自己,常常把自己看成是周文王再世,于是与手下将领商议自立为王,郑兴听后对隗黑说:“《春秋传》说‘口中不说忠信的话是奸诈,耳朵不听五音的和声是聋子’。空闲时众将领案在一起,恐怕也不说忠信的话吧;将军的耳朵恐怕连阿谀逢迎的话也察觉不出来吧?过去周文王继承积德的遗风,加上聪慧圣明,尚且还侍奉股王朝。汉高祖连年征战,还用沛公的名义号令军队。现在您美好的品德虽然突出,但世代都没有像周文王那样得到朝廷的恩赐;您虽然威势大振,但还没有建立像高祖那样的功业,却要做那不可做的事情,显然会招致祸患,这恐怕不行吧?希望将军明察。”魂黑最终没有称王。后来院熙便大量地设置官职来提高自己的地位。郑兴又劝阻他说:“中邮将、太中大夫、使持节等官职都是由皇上设置的,不是人臣可以设置的。孔子说:‘车服和爵号是不能借给别人的。”不能借给别人的东西,也不可以向别人借。您这样做,对实际没有好处,又有损于名声,这不是您的本意啊。”隗黑感到不妥就不再广设官职了。侍御史杜林向皇上举荐郑兴,说:“我看河南郑兴,坚持道义,适宜侍奉皇上,掌管机密,”于是皇上任命郑兴为太中大夫。郑兴喜欢古文经学,尤其精通《左氏传》、《周官》。人们说起《左氏传》,大多采用郑兴的说法。
20.答案:①没能洞察身边将领的不忠信。②虽有美好品德,却没能像周文王和汉高祖那样低调行事。③没有高祖那样的功业,却觊觎太多,会招致杀身之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明确答案区间在第二段,根据“《春秋传》云“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嚣,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间者诸将集会,无乃不道忠信之言;大将军之听,无乃阿而不祭乎?”可概括第一点答案;根据“昔文王承积德之绪,加之以睿圣,尚服事殷。高祖征伐累年,犹以沛公行师。今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可概括第二点答案;根据“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惟将军察之”可概括第三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