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六语下(RJ) PPT课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9 那个星期天备课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9 那个星期天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9那个星期天精华版配教案pptx、9那个星期天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9 那个星期天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砖、蚁”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蚁穴、念叨、原谅、惊惶、依偎”等词语。
2.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体会作者将情感融入细致描写中的表达方法。
3.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点
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回顾所学,质疑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文章,哪位同学可以来带领我们回顾一下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写了小女孩盼望下雨穿上新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的心路历程。)
2.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望”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板书课题:那个星期天)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针对课题《那个星期天》,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1: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预设2: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题目呢?)
4.“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5.作者简介。
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21岁时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我与地坛》、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1998年首届鲁迅文学奖。
二、朗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语句。
2.齐读生字词。(课件出示)
bàn dān zhàn chóu chàng kēng huáng
绊倒 耽搁 绽开 惆怅 一声不吭 惊惶
wēi wěn jù cuō piāo miǎo
依偎 亲吻 急遽 搓衣服 缥缈
(1)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急遽(jù) 惆怅(chóu chàng) 缥缈(piāo miǎo)
(2)指导书写“耽、揉、吻、偎”,提醒学生注意笔顺(课件出示:“耽、揉、吻、偎”字的笔顺分解图)
(3)出示重点词语解释。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
(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却一直没等到,伤心、失望之时得到母亲安慰的经历。)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交流汇报,理清脉络。
(时间顺序,早晨——上午——下午——黄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讲了“我”从兴奋期待到疑惑暗生,但依然在焦急无奈的心情中耐心等候,最终彻底失望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讲了“我”最后失望委屈以致伤心到哭泣,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3.教师追问:与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还有什么?
(“我”的心情。)
4.本文主要写了“我”在这一天里等候母亲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那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对比句子:
(1)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 我从早等到晚。
(2)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 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第(2)句通过罗列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四、重点研读,体会心情
1.自读课文,圈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将“我”心情的变化与这一天里的时间的推移结合体会:
时间 | “我”的心情 |
早晨 |
|
上午 |
|
下午 |
|
黄昏 |
|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总结:本文写了“我”等待的过程,在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是:(板书:心情变化:兴奋、急切——焦急、无奈——惆怅、迫切——失望、委屈)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
1.试着结合下面的时间轴,梳理“我”的心情变化。
早晨 上午 下午 黄昏
二、深入学文,体会心情
1.默读课文,画出能够表现“我”心情的句子,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我”的心理,在旁边做好批注。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
3.小组汇报。课件出示:
(1)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兴奋期待的心理。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的耐心等待。
(3)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的焦急无奈。
(4)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学生自主交流:这段话写出了什么的变化?
引导学生总结: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表现“我”的怅然失落。
(5)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交流:为什么这里要写母亲的反应?侧面描写表现出“我”当时的失望委屈。
(6)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写“我”的动作(“蹲”“依偎”“闭上眼睛”)和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内心的绝望无奈和极度委屈。
4.读一读,找出本段的中心句。课件出示: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从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的?
教师点拨:作者用“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画报”四个事例来表现“这段时光不好挨”,作者将焦急又兴奋的心情融入这些具体事例的叙述中。
三、总结写法,主题归纳
1.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预设1: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同时也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预设2: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实。
2.教师小结:借助具体的事例表达情感;借助内心独白来表现心理活动;借助环境描写来表现心理活动。习作时,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自然地表达情感。
3.主题归纳:这篇文章通过追忆“我”在某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自己出去玩的经历,表现了人生第一次盼望留给“我”的深刻印象,同时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切缅怀。
四、比较阅读,方法提炼
1.《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这两篇文章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后第三题)
课题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都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情感
| 表达内容 | 表达方式 | 描写手法 |
匆匆 | 写了时光匆匆的特点,表达了“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侧重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
| 全文以内心独白贯穿始终
| |
那个星期天 | 写了“我”第一次的盼望,然而盼望最终落空,表现了“我”从盼望到失望的内心变化
| 侧重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中
| 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进行了描写,同时用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烘托 |
2.学生快速默读这两篇课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行讨论。
五、鼓励阅读,拓展延伸
1.推荐阅读。
作者史铁生的写作风格深沉凝重,优美隽永,引人深思,给人带来启迪。他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健全而丰满的思想。《那个星期天》选自他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他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课后可以找来阅读,了解一个全新的史铁生。
2.课外作业:
(1)搜集积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
(2)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我与地坛》。
板书设计:
那个星期天
(兴奋、急切) (焦急、无奈) (惆怅、迫切) (失望、委屈)
早晨 上午 下午 黄昏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一天之中情感的变化以及他是如何写出这些情感的变化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画出关键词句、写下读书感受、交流学习所得的方式围绕关键问题展开教学,既给了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又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此外,本课最大的亮点在于板书设计由师生共同完成。我初步绘制了时间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给时间轴填充内容。通过这些可移动的板贴的插入、变换,文章的脉络、笔法都渐渐清晰起来。在这样的设计下,我恰当放手、适时后退,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绘制时间轴理清思路的阅读方法。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语文园地一课件ppt、语文园地一教案doc、执牛耳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回忆往事课前预习ppt课件,文件包含回忆往事精华版配教案pptx、板块一回忆往事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依依惜别课文配套课件ppt,文件包含依依惜别精华版配教案pptx、板块二依依惜别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