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测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0.小石潭记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5分)
1.(本题5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仅高度概括了潭周围的氛围,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B.文章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欣赏景物的愉悦心情。
C.“全石以为底”一句既写出了小石潭极为罕见,又从侧面反映出水的清澈。
D.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用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反衬出潭水的清澈透明。
2.(本题5分)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雨中上韬光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释】①韬光:指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时踞石而坐 学而不思则罔
B.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其岸势犬牙差互其真不知马也
3.(本题5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俶尔(chù) 佁然(yǐ) 奉壹(yī) 幽邃(suì)
B.篁竹(huáng)清冽(liè) 翕忽(xī) 为屿(yǔ)
C.为坻(chí) 为嵁(kān) 寂寥(liáo)披拂(fú)
D.翠蔓(wàn) 龚古(gōng)差互(cī) 珮环(pèi)
4.(本题5分)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
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B.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5.(本题5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翕忽:静止不动的样子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拂:随风飘拂
D.近岸,卷石底以出 近:靠近
二、综合性学习(共30分)
6.(本题30分)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见:①下见小潭
②明灭可见
(3)清:①水尤清冽
②以其境过清
(4)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明灭可见
三、课内阅读(共22分)
(本题22分)阅读《小石潭记》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已,曰奉壹。
7.(7分)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B.向小石源的西南方看去,北斗星排列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蜿蜒排列,像蛇那样在曲折前行,时隐时现。
8.(7分)下列对选文写景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描述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移步换景,逐一显现。
B.描写小石潭以及周围的景物——由远及近,定点观察。
C.描写露出小石潭水面的石头——抓住特征,细致描绘。
D.描述小石潭环境的清冷幽寂——景中传情,情景交融。
9.(8分)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明写了游鱼活泼,暗写潭水清澈,这些都给作者带来了暂时的快乐。
B.“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既状写了青树翠蔓的奇特之美,也突出其生机盎然。
C.“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出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也随之而去。
D.选文句式灵活多样,有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富有韵味。
四、对比阅读(共23分)
(本题23分)【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厓④有巨人迹⑤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⑥弄珠璧。到家二皷⑦,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⑧,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注释】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殆:大概,恐怕。③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上石头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④厓:岸边。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⑥掬(jū):双手捧取。⑦皷:古同“鼓”。⑧余甘:水果名。
10.(6分)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日光下澈
(2)凄神寒骨
(3)折处辄为潭
(4)书以付过
11.(5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12.(6分)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使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小溪岸势高高低低,凹凸不平,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悄怆幽邃”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一来到小石潭,心情就凄苦忧伤。他游山玩水,是为了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
C.“掬弄珠璧”写出了江月倒映水中,父子二人捧水弄影的幽雅情趣。
D.“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13.(6分)甲乙两文都写了水,结合画线句子,分析写法上有何不同,写出水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
1.B
2.B
3.D
4.B
5.B
6.(1)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②隶而从者(跟随,跟从)
(2)见:①下见小潭(现出) ②明灭可见(看见)
(3)清:①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4)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明灭可见(能够,可以)
7.A 8.B 9.C
10.(1)澈:穿透 (2)凄:使……感到凄凉(3)辄:就(4)书:写 11.(1)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
(2)(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惊又喜。 12.B 13.甲文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侧面描写,看似描写谭中的游鱼,实则为了衬托水的清澈。
乙文画线的句子使用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了水之深,让人印象深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精品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的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小石潭记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课内阅读,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0.小石潭记暑假复习课课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对比阅读,课内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