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寒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寒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寒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2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寒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寒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展开

    这是一份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寒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共8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寒假作业1.唐律以丧服礼中的五服作为量刑定罪的重要参考标准.将亲属关系由近及远分为五等。犯罪连坐,先亲后疏。亲属间犯罪,虽行为相同,面视其亲疏关系量刑大异。这说明唐律A.注重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B.总结了前代法律的实践经验C.深受儒家宗法伦理影响 D.体现了量刑定罪的公正原则2引经决狱又称春秋决狱,由董仲舒首倡并得到汉武帝肯定,是指在具体的案件审理过程中,用儒家经典(尤以《春秋》为多)中的内容作为断案、判案的理论依据。这体现了A.儒学成为判定是非公道的唯一标准 B.西汉法律的儒家化C.西汉时期的经学理论得到广泛推广 D.法家思想被现实摒弃31385年,明政府复位乡饮酒礼,明确要叙长幼、论贤良、别奸顽、异罪人,规定其座席间,年高有德者居于上,高年淳笃者并之。那些有过犯之年长者须坐于众宾席末,听讲律受戒论。明政府的做法A.加强了对基层民众的教化 B.激化了宗族内部的矛盾C.顺应了农村地区宴饮习俗 D.背离了儒家的纲常伦理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变化,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科道合一    礼法结合    台谏合一    律例合编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②③④① D④②①③5.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的子产铸刑书,此后,晋国也铸刑鼎。这些法都是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据此,关于上述中国古代法律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着重财产经济纠纷 B.法律成为贵族特权工具C.法律成为压制性的力量 D.权利是统治的基本观念6.汉代法律规定,幼者不得告发长辈犯罪,不得殴打长辈,否则以不孝罪论处。同时还规定,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隐瞒,不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依照法律规定也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汉代(   A.基层治理卓有成效 B.注重家族内部和谐C.法律的实用性增强 D.伦理观念植入律令7十恶"是古代最重的罪名,有十恶不敏之说。《唐律疏议》明确将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殴打、谋杀荐亲长辈)、不道(灭绝人道).大不敬、不来、不睦、不义、内乱"十罪列为篇前,作为从重从速处罚且绝不敌免的犯罪,并为后世沿袭。这表明十恶立法用意是A.维护统治秩序 B.保护贵族利益C.凸显皇权独尊 D.推行礼法结合8.《秦律十八种》是考古学者据云梦出土的秦简所整理出的当时的法律文献摘编。整理出的十八种单行法律以《田律》为首,其次是《厩苑律》《仓律》等;内容方面,《金布律》《司空律》中均有对市肆的明确规定。这说明秦朝A.法律对经济生活高度关注 B.农业稳定得到刑法的保障C.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控制 D.商品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9.曹魏时期修律,废除自商鞅变法时确立的以法律形式强制父子兄弟分家析产的规定,鼓励父子兄弟不分家而共享财产;又仿《周礼》,八议入律,即给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八种官僚以法律特权,有罪先请,议而从轻。这些法律规定(   A.彰显法律与伦理的根本对立 B.适应了门阀士族的发展壮大C.体现了量刑定罪的公正原则 D.维持了个体小农经济的稳定10.唐律规定,尊长杀伤卑幼,关系愈亲则量刑愈轻,关系愈疏定罪愈重:卑幼杀伤尊长,关系愈亲则量刑愈重:亲属相盗,关系愈亲则处分愈轻,关系愈远则科刑愈重,出五服者同凡人。这反映了,唐律(   A.维护封建伦理纲常 B.巩固特权等级制度C.以宗法为立法宗旨 D.彰显内儒外法特色111385年,明太祖将官民过犯典型案例辑录成帙,亲自写定刑典,以诰文的形式向全国发布。《大诰》与《大明律》相比,其量刑大为加重,扩大了酷刑的使用范围,《大诰》的颁布A.体恤民意健全了法律体系 B乱世重典维护了法律公正C.整顿吏治杜绝了贪腐滋生 D以诰破律折射了人治理念12.清朝规定:死刑复核经地方秋审和京师朝审,再报皇帝批准,原则是情有可原,即开生路,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君主随意杀人的现象。这表明,清朝A.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B.执法的人情因素增强C.用法治约束君主滥刑 D.对生死判决十分审慎13.《唐律疏议》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诸决罚不如法者,笞三十,以故致死者,徙一年。即杖麤(同)细长短不依法者,罪亦如之。据此可知,《唐律疏议》(     A.符合儒家民本思想的要求 B.规范了唐代法律审判程序C.约束司法官员用刑的权力 D.体现援法定罪的法制原则14.如表为中国战国时期《法经》和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内容和结构的比较。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标题主要内容《盗》是指窃取财货《贼》是指对人身的侵犯,也包括犯上作乱《网》断狱,是审断罪案的法律《捕》捕亡,是有关逮捕逃亡的法律《杂》是对轻狡、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侈、逾制等七种违法行为的惩罚《具》是根据犯罪情节和年龄情况,对判罪定刑加重或减轻的规定,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 标题主要内容第三表:执行有关判决执行的规定第四表:家长权有关家内身份的规定第五表:继承和监护有关遗产继承和债务继承及监护的规定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有关所有权的转移、占有、纠纷裁定等规定第七表:土地和房屋有关相邻关系的规定第八表:私犯有关伤害、盗窃、诈骗等规定第十表:宗教法有关丧葬方面的宗教仪式和习俗的规定第十二表:后五表的补充有关祭品和债权及占有的规定 A.两部法典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B.两部法典都体现了私法重于公法C.《十二铜表法》是贵族斗争的成果 D.《法经》处罚严厉且缺乏合理性15.某版本高中历史课本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A.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B.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C.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D.宗法对古代观念的影响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整理材料二  1902年清政府任命精通中国传统法律和西方法律的沈家本、伍廷芳为修订法律大臣,谕令“按照所陈各节”,“修改删并”,但“凡我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庶以维天理民彝不蔽。”在这次修订法律工作中,沈家本等秉承“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规定禁止刑讯、删减死罪条目,改革行刑旧制、禁革买卖人口、删除奴婢旧制、统一满汉刑律、变通秋审制度,还制定了《商律》、《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法院编制法》、《违警律》、《大清新刑律》、《国籍法》、《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大清民律草案》、《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大清现行刑律》等新律。以上十个新律虽代表了当时先进的法文化,如引入西方的陪审员制度和律师制度,但由于清政府的迅速垮台,其中大部分只是颁布而未及实施即告废止。——《清末修宪与沈家本》(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清末修律进行简要评价。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  广明元年(880 年),黄巢攻入长安,柳砒出逃成都,感到“门第衰落”之势,欲“荷祖先名教之训”,将“基构之重,属于后生”,开始纂修《柳氏家训》。他写道:“讲论家法,立身以孝梯为基,以恭默为本,以畏怯为务,以勤俭为法,以交结为末事,以气义为凶人。”他说:“余家世本以学识礼法称于士林间,比见诸家于吉凶礼制有疑文者,多取正焉。”这些吉凶礼仪既包括基本亲属关系的服纪制度,也包括冠、婚、丧﹑祭等礼的程序﹑器物等,细节琐细。他反反复复告诫子孙,“夫名门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俭以成立之,莫不由子孙顽率奢傲以覆坠之”,“大凡门第高者,一事坠先训,则异他人。虽生可以苟爵位,死不可见祖先地下”。——摘编自罗小红《唐代家礼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律疏议》量刑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律疏议》的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柳氏家训》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家训侧重以上内容的政治与文化背景。
    参考答案:1C2B3A4C5C6D7A8A9B10A11D12D13D14A15A16(1)礼法结合;对后世及世界影响深远。(2)简评:背景、目的:面对清末统治危机,清政府在法学领域的自救运动;影响:客观上有利于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但又因其保留纲常伦理,近代化色彩大打折扣;并由于清政府的垮台和政治动荡,未真正实施。 17(1)主要特点:礼法结合:尊卑分明。历史影响: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影响后世法律体系:维护了儒家伦理纲常。(答出两点即可)(2)主要内容:传递儒家家庭伦理;传达家族传统礼仪:告诫子孙需有忧患意识,修身保家。(答出两点即可)背景:唐末农民起义,社会动荡;士族的地位被削弱:儒家思想遭到佛道的冲击;唐政府重视家训,强化基层教化。(答出两点即可) 
     

    相关试卷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练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