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战2023新中考二轮物理专题导练 专题25 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展开
考点精讲
1、定滑轮、动滑轮及其特点
(1)定滑轮
①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
②定滑轮的特点: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
③定滑轮的原理: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等于滑轮半径,根杠杆平衡条件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的结论。
(2)动滑轮
①动滑轮使用时,滑轮随重物一起移动。
②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
③动滑轮的原理: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升高的距离,即费距离。
2、滑轮组及其特点
(1)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叫做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要费距离。
(2)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动力F=,
若忽略滑轮重,则有F=,其中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
(3)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虽然省力,但是费距离,滑轮组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就是重物升高距离的几倍。设物体升高的距离为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n h(n表示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
3、机械效率的计算
(1)用W总表示总功,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用η表示机械效率,即η=。
(2)由于额外功不可避免,有用功只是总功的一部分,因此机械效率总小于1。
(3)计算方法:
杠杆 | 滑轮或滑轮组 | 斜面 | |
提升重物 | 水平匀速拉动物体 | ||
η== 其中G为提升重物重力;h为重物上升高度;F为动力;s为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 ①η=== ②不计绳重及摩擦 η== 其中G为物重;G动为动滑轮的重力;h为重物上升高度;s为绳自由端移动距离;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 η=== 其中F摩为物体与水平面的摩擦力; F为拉力;s物为物体移动的距离; S绳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n为承担摩擦力的绳子的段数。 | ①η== ②η= 其中G为物重;h为斜面高度;L为斜面长度;F为拉力;F摩为摩擦力 |
真题解析
1.(2021•盐城中考)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升旗时旗手向下拉绳子,国旗冉冉升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旗手对绳的拉力一定等于国旗重力
B.旗手对绳的拉力等于国旗重力的一半
C.国旗上升的距离等于被旗手拉下的绳端移动距离
D.国旗上升的距离等于被旗手拉下的绳端移动距离的一半
解:AB、旗杆顶端装有的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使用时,不省力也不费力。不计绳重和摩擦且国旗匀速上升时,旗手对绳的拉力一定等于国旗重力,若计绳重和摩擦,旗手对绳的拉力大于国旗重力,故AB错误;
CD、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使用时,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则国旗上升的距离等于被旗手拉下的绳端移动距离,故C正确、D错误。
答案:C。
2.(2020•绍兴中考)如图,甲、乙实验可以得出“定滑轮不能省力”这一结论。小敏想通过一次实验既得出结论,又能直接显示出钩码的重力大小,于是在左侧加上一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重力不能忽略、绳和滑轮之间摩擦不计)。下列四套装置中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解:
(1)在AC两图中,钩码挂在拉环上(即左边测力计倒置使用),因为弹簧测力计本身有重力,所以此时测力计显示的示数等于测力计自身的重力与钩码重力之和,则不能直接显示出钩码的重力大小,故AC错误;
(2)在BD两图中,钩码挂在挂钩上(即左边测力计正常使用),所以能直接显示出钩码的重力大小;
①B图中,右边的测力计倒置使用,此时右边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左边测力计的重力与钩码重力之和,而左边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的重力,所以两边测力计的示数不相等,不能得出正确结论,故B错误;
②设两测力计的重力均为G,由于定滑轮上的左边都是钩码和一个测力计在拉绳子,则绳子的拉力为F=G1+G;
D图中,左边测力计的示数为:F左=G1;
手拉右边测力计的挂钩,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右边测力计的示数(即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F右=F﹣G=G1+G﹣G=G1;
所以,F左=F右=G1,能得出正确结论,故D装置中能实现所有的要求;
答案:D。
3.(2021•青岛中考)如图所示,建筑工人使用滑轮组匀速向楼上运送石料,下列不能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 )
A.换用轻质的动滑轮
B.滑轮转轴处加润滑油
C.增大匀速提升的速度
D.增大单次运送石料的重力
解:A、换用轻质的动滑轮,减少了动滑轮的重力,可以减小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额外功,在有用功相同的情况下,总功减小,由η=可知,能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A不符合题意;
B、在轴上加润滑油,可以减小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在有用功相同的情况下,总功减小,由η=可知,能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η====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故C符合题意;
D、增大所提升物体的重力,在提升高度不变时,有用功增大;在额外功不变的情况下,有用功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能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4.(2021•淄博中考)现有史籍中最早讨论滑轮的是《墨经》。书中将向上提举重物的力称为“挈”,将自由往下降落称为“收”,将整个滑轮称为“绳制”(图1)。现分别用甲、乙两个力替代“收”(图2),使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上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这个滑轮能省力
B.甲拉力大小等于乙拉力大小
C.甲拉力做的功大于乙拉力做的功
D.甲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小于乙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解:A、由图可知,图中的滑轮是定滑轮,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故A错误;
B、定滑轮是等臂杠杆,由于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即甲、乙拉力的力臂相等,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甲拉力大小等于乙拉力的大小,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重物上升的距离相同;在使用定滑轮中,绳子移到的距离等于重物上升的距离;由于甲、乙拉力大小相等,根据W=Fs可知甲、乙拉力做功的大小相等,故C错误;
D、由题意可知,重物在相同时间内上升的距离相同,即重物上升的速度相同;在使用定滑轮中,绳子移动的距离等于重物上升的距离,绳子移动的时间和重物上升的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甲、乙拉力移动的速度都等于重物上升的速度,故D错误。
答案:B。
5.(2021•永州中考)如图所示,用F=10N的拉力使重物匀速上升0.1m,已知物体的重力为27N(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及绳子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是0.2m
B.拉力做的功是2.7J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90%
D.动滑轮的重力是1N
解:
A、由图知n=3,则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3h=3×0.1m=0.3m,故A错误;
B、拉力做的总功:W总=Fs=10N×0.3m=3J,故B错误;
C、有用功为:W有用=Gh=27N×0.1m=2.7J;
机械效率为:η===90%,故C正确;
D、拉力做的额外功:W额=W总﹣W有用=3J﹣2.7J=0.3J;
不计绳重和滑轮的摩擦,由W额=G动h可得,动滑轮的重力:G动===3N,故D错误。
答案:C。
突破提升
一、单选题
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已知物重800N,5s内物体被匀速提升了1m,人对绳自由端的拉力F为450N,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450J
B.动滑轮的重力为350N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8.9%
D.拉力F的功率为90W
2.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组装成甲、乙滑轮组,分别将同一重物在相等的时间内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
A.甲、乙的拉力之比是3:2 B.甲、乙绳的自由端速度之比是 1:1
C.甲、乙拉力的功率之比是 3:2 D.甲、乙的机械效率之比是1:1
二、填空题
3.如图所示,用滑轮A、B匀速提升重100牛的物体,则力F1=________牛,使用B滑轮的优点是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物体被B滑轮匀速提高了2米,则F2做功为__________焦。
4.如图是同学们常用的燕尾夹,AB=BC,当用力摁住C点打开该夹子时,此时夹子可近似看作_____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滑轮重、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手的拉力F甲=___________N,F乙=___________N。
5.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8N的物体,动滑轮重2N,物体被提升了0.5m,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___N,拉这次重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
三、作图题
6.如下图所示,请画出用该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线方法将汽车拖出泥潭。
7.(1)如图所示,一只鸡蛋静止在盐水中,画出此时鸡蛋受力的示意图________。
(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________。
四、计算题
8.如图所示,小明把重物放在垫板上(垫板重忽略不计),垫板放在水平面上,通过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搬动重物。已知动滑轮重100N,小明重500N,双脚着地面积为500cm2,小明把重为1000N的重物移动了0.2m,所用的拉力为300N,不计绳重和机械摩擦。
(1)小明对地的压强;
(2)小明做的有用功;
(3)通过查资料知道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成正比,小明利用这个装置最多可以搬多重的重物?
9.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为G=1800N的金属块打捞出水面,不计绳重、摩擦和水对金属块的阻力,作用在绳自由端拉力的功率始终保持1680W,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被匀速提起的速度为v1=0.8m/s,金属块的密度为8×103kg/m3,g取10N/kg。求:
(1)金属块未露出水面以前的机械效率η;
(2)金属块被提出水面后匀速上升的速度v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0.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物体与动滑轮用绳子连接)匀速拉动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物体,物体的质量为100kg,动滑轮的重力为40N,用80N的拉力F,10秒内把物体拉动的距离为2m,(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
(1)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2)拉绳的速度。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克服物重所做的有用功为
W有=Gh=800N×1m=800J
故A错误;
B.滑轮组绳子的有效段数为2,人对绳自由端的拉力F为450N,不计绳重和摩擦,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为
动滑轮的重力为
故B错误;
C.不计绳重和摩擦,克服物重和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为总功,则拉力做的总功
W总=(G+G动)h=(800N+100N)×1m=9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故C正确;
D.拉力F的功率
故D错误。
故选C。
2.D
【解析】
【详解】
A.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
由图知道,n甲=3,n乙=2,所以绳端的拉力分别为
则甲乙拉力之比
故A错误;
D.不计绳重及摩擦,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由W额=G轮h、W有用=G物h知道,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则拉力做的总功相同,由知道,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即甲、乙的机械效率之比
η甲:η乙=1:1
故D正确;
B.将同一重物在相等的时间内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提升物体的速度相同,由于n甲=3,n乙=2,所以,甲、乙绳的自由端速度分别为
v甲=3v
v乙=2v
所以,甲、乙绳的自由端速度之比
故B错误;
C.由于F甲∶F乙=3∶2,由知道,甲、乙拉力的功率之比
故C错误。
故选D。
3. 50 改变用力的方向 200
【解析】
【详解】
[1]根据动滑轮的特点,相当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所以滑轮A提升重物时所需要的拉力为
[2]B滑轮为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省力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若物体被B匀速提高了2米,根据定滑轮的特点,此时的拉力为
则F2做功为
4. 等臂 100 50
【解析】
【详解】
[1]当用力摁住C点打开该夹子时,AC是围绕B点转动的,故B为支点;由于AB=BC,故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为等臂杠杆。
[2]由图甲可知,甲滑轮是定滑轮,绳重和摩擦不计,使用该滑轮不省力,所以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拉力
F甲=G=100N
[3]由图乙可知:乙滑轮是动滑轮,滑轮重、绳重和摩擦力不计,使用该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即拉力等于物体重力的一半,所以拉力
5. 5 80%
【解析】
【详解】
[1]当滑轮匀速上升时,因不计绳重与摩擦,所以阻碍装置上升的力为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有两段绳子与动滑轮接触,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6.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匹配组成滑轮组,共有两种绕线方法。一种承担汽车阻力绳子段数为2,另一种承担汽车阻力绳子段数为3,要想最省力,应选承担汽车阻力绳子段数为3的绕法,即从动滑轮开始缠绕,如图所示
7.
【解析】
【详解】
(1)[1]鸡蛋静止在盐水中,说明受力平衡,受盐水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和地球对它竖直向下的重力。如图所示:
(2)[2]对只有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的滑轮组,最省力的绕法是从动滑轮的挂钩开始画起,保证绳子股数为3。如图所示:
8.(1)4000Pa;(2)100J;(3)1800N
【解析】
【详解】
解:(1)小明拉绳子时,受到重力、水平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和绳子对他的拉力的共同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小明受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为
由力相互作用可知,小明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即
小明对地面的压强为
(2)由图可知,提升动滑轮绳子段数为
则小明拉绳移动的距离为
小明做的总功为
不计绳重和机械摩擦,克服动滑轮重做的功为额外功,大小为
小明做的有用功为
W有=W总﹣W额=120J﹣20J=100J
(3)由题意可知,克服重物受到的摩擦力做的功为有用功,则1000N的重物受到摩擦力为
小明利用这个装置对绳子施加的最大拉力等于小明的重力,不计绳重和机械摩擦时,由
可得,重物与垫板之间的最大摩擦力为
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且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成正比,由此可得最大物重为
答:(1)小明对地的压强为4000Pa;
(2)小明做的有用功为100J;
(3)小明利用这个装置最多可以搬1800N的重物。
9.(1)75%;(2)0.72m/s
【解析】
【详解】
解:(1)由图可知,连接动滑轮绳子的段数为3,绳自由端移动速度为物体上升速度的三倍,绳自由端移动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三倍。由公式P=Fv可得,绳自由端拉力
由于该金属块重1800N,故该物体的质量为
该金属块密度为8×103kg/m3,则该金属块的体积为
则该金属块未露出水面受到的浮力为
则金属块未露出水面以前的机械效率为
(2)已知金属块未露出水面时,绳自由端拉力、金属块重力、金属块受到的浮力、连接动滑轮绳子段数,则可求得动滑轮重为
金属块离开水面后绳自由端拉力为
由公式P=Fv可得,金属块离开水面后绳自由端的移动速度为
则物体被提出水面后的上升速度为
答:(1)金属块未露出水面以前的机械效率为75%;
(2)金属块被提出水面后匀速上升的速度为0.72m/s。
10.(1)200N;(2)0.6m/s
【解析】
【详解】
解:(1)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段数
n=3
设绳子作用在滑轮组动滑轮上的竖直向下的拉力为T,因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
故
T=3F-G动 =3×80N-40N=200N
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动滑轮对绳子的拉力也为200N。固定在地面上的滑轮为定滑轮,因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使用定滑轮不省力,故绳子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拉力
F拉=200N
由于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绳子对物体的水平拉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f=F拉=200N
(2)10秒内把物体拉动的距离为2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s=nh=3×2m=6m
拉绳的速度为
答:(1)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00N;
(2)拉绳的速度为0.6m/s。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讲解与必刷题型专题25 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讲解与必刷题型专题25 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含解析),共22页。
专题25 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易)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中考专项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25 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易)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中考专项复习,文件包含专题25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易原卷版docx、专题25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易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新中考二轮物理专题导练 专题33 电热器及其档位问题: 这是一份备战2023新中考二轮物理专题导练 专题33 电热器及其档位问题,文件包含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专题导练专题33电热器及其档位问题解析版docx、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专题导练专题33电热器及其档位问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