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某年7月1日12时30分52秒,广州市花地大道时间园里的九根铁柱瞬间失去黑影,出现“立杆无影”的奇观,引得现场的数百名广州市民啧啧称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景象发生时( )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C.此时公转速度由慢变快D.此时公转速度达到最快
    2.此景象在一年内会出现两次,另一次可能发生在( )
    A.4月18日前后B.6月13日前后C.8月11日前后D.10月6日前后
    【答案】1.A 2.B
    【解析】1.根据材料,时间是某年7月1日,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A正确,B错误;7月初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CD错误,所以选A。
    2.根据时间对称关系,7月1日距6月22日大约9天,6月13日前后距6月22日大约也是9天,这两天直射点直射的纬度大致相同,所以还会出现此景象,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A、B、C、D 四个不同的位置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
    A.A—春季B.B—秋季C.C—冬季D.D—夏季
    4.若图中回归线的度数增大,则( )
    ①北温带范围缩小 ②热带范围缩小 ③寒带范围增大 ④南温带范围扩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3.D 4.A
    【分析】3.读图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A时,直射点在赤道,且向北移动,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居中,并正在减少,因此南半球的季节为秋季,A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B时,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南半球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昼长最短,获得太阳辐射少,因此南半球的季节为冬季,B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C时,直射点在赤道,且向南移动,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居中,并正在增加,因此南半球的季节为春季,C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D时,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长最长、大部分地区正午高度最高,获得太阳辐射多,因此南半球的季节为夏季,D正确。故选D。
    4.回归线与极圈纬度数互余,若图中回归线的度数增大,则极圈度数减小,则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增大,即热带范围增大,②错误;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范围缩小,即南、北温带范围缩小,①正确、④错误;极圈以内的范围增大,即寒带范围增大,③正确。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其度数约是23.5。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度数相等,与极圈度数互余。黄赤交角增大,则热带和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缩小;黄赤交角缩小,则热带和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对于“在哪能看到中国第一缕阳光”这个问题,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最东端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抚远(48°N,134°E)!但是,浙江温岭(28°N,121°E)也自称是第一缕阳光的照射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一个地点是否能看到中国第一缕阳光的因素有( )
    ①纬度位置②经度位置③海拔④日期⑤距海远近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6.关于抚远和温岭描述正确的是( )
    A.抚远和温岭不会同时看到第一缕阳光B.抚远先看到第一缕阳光的日数比温岭少
    C.春分到秋分抚远比温岭先看到第一缕阳光D.抚远位于温岭的西北方向
    【答案】5.A 6.C
    【解析】5.一般来说,同一纬度,越靠东日出越早,因此判断最先迎来新一天曙光地点的依据之一是经度位置,1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日出越晚,因此判断最先迎来新一天曙光地点的依据还有纬度位置和日期,①②④正确。最先迎来新一天曙光地点的判断与距海远近关系不大,⑤错误。海拔较高的地区的日出时间会提前一些,③对。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抚远(48°N,,134°E) 和温岭(28°N,121°E)的经度差只有13°,距离较小,一年中很有可能两个城市同时位于同一个晨线上,有机会同时看到第一缕阳光的,A错误;与温岭(28°N, 121E) 相比,抚远(48°N,134°E)纬度位置高,位置又偏东,夏季抚远(48°N,134°E) 昼长比温岭(28°N, 121°E)长,所以抚远先看到第一缕阳光的日数比温岭多,B错误;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白昼越长,黑夜越短,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与温岭(28°N, 121°E) 相比,抚远(48°N, 134°E) 纬度位置高,位置又偏东,抚远比温岭先见到第一缕阳光, C正确;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方向,首先依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东经越向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向西度数越大,北纬向北度数增加,南纬向南度数增加。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根据就近原则判断东西方向,由此可以判断,抚远(48°N, 134'E)位于温岭(28°N, 121°E) 的东北方向,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在夏季是昼长夜短(3月21日前后——9月23日前后),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在冬季是昼短夜长(9月23日前后——3月21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各地昼最短;春分和秋分——昼夜平分。
    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a地岩石的形成时间早于( )
    A.b地岩石B.c地岩石C.d地岩石D.e地岩石
    8.f地岩石的主要特点最可能是( )
    A.常含有化石B.有流纹或气孔C.有片理构造D.矿物结晶颗粒大
    【答案】7.A 8.C
    【解析】7.岩浆岩要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可知a地岩浆岩所在岩层有e、c、d,故a地岩石要晚于e、c、d岩层,B、C、D错误;b地岩浆岩在喷出过程中,破坏了a地岩石,即b地岩石要晚于a地岩石,a地岩石形成时间要早于b地岩石,A正确。故选A。
    8.从图可知,岩石f紧挨岩浆岩可知其为变质岩。常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点,A错误;有流纹或气孔是喷出岩的特点,B错误;有片理构造是变质岩的特点,C正确;矿物结晶颗粒大是侵入型岩浆岩的特点,D错误。故选C。
    【点睛】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经高温、高压作用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一般而言,质地坚硬且有片理结构。
    读“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能正确表示宁夏平原形成过程的是( )
    A.地壳运动→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B.地壳运动→褶皱凹陷→流水侵蚀
    C.地壳运动→断裂陷落→流水沉积
    D.地壳运动→褶皱凹陷→流水沉积
    10.与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 )
    A.渭河平原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D.台湾山脉
    【答案】9.C 10.A
    【解析】9.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平原两侧地壳抬升,中间岩层断裂陷落,形成低地,在黄河及其支流影响下,受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形成过程为:地壳运动→断裂陷落→流水沉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平原地质构造为断层中的地堑,与其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A正确。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台湾山脉属于褶皱山脉,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垒是沿地堑构造发育的盆地。地堑是两个同性质断层间的下降断块,一般是倾向相同的高角度正断层(呈50~70°的倾角),也可为倾向相背的逆断层。地堑常与地垒(hrst)伴生。地堑发育于背斜与穹窿的顶部及地壳受区域应力拉伸区。其规模大小不等,大型的长度可达数百公里。地堑盆地沉积层厚可达数千米。中国山西晋中地堑盆地长达500余公里,最深处达3000余米。欧洲的莱茵地堑盆地闻名于世。地堑是断层所界限而中间断盘下掉的槽形断块构造。是一种长条形的断陷盆地,纵向延伸可达数百千米 ;仅在一侧为断层所限的断陷称半地堑。若同时发育着一系列走向大致平行但倾向依次相反的正(或逆)断层时,则地堑与地垒相间排列形成盆岭构造。地堑的形成与地壳的水平拉伸作用有关,在背斜的轴部也常发育地堑。地堑常与沉积矿产,尤其是煤和油气藏等密切相关。有名的地堑有欧洲的莱因地堑、中国的汾渭地堑等。
    如图为西藏察雅县瓦约村古河道演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地区河流地貌发育与图示河流地貌发育相似度最高的是( )
    A.内蒙古高原的乌拉盖河下游B.黄土高原的渭河上游
    C.横断山区的金沙江下游D.南岭山区的珠江上游
    12.在河流改道前,古河道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裁弯取直趋势逐渐减弱B.地峡距离逐渐增大
    C.牛轭湖的面积逐渐减小D.河流曲率逐渐增大
    【答案】11.A 12.D
    【解析】11.乌拉盖河流经地势平坦的内蒙古高原,在河流下游流速更加缓慢,河流侧蚀作用强,形成河曲,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促使河曲不断发育,丰水期或洪水期河流裁弯取直,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来的河曲被废弃,形成牛轭湖,与图中河流地貌发育相似度最高,A项正确;渭河上游、珠江上游和横断山区的金沙江下游流经地区均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下蚀作用强,难以形成牛轭湖,B、C、D项错误。故选A。
    12.由图可知,在河流发生改道前,河流凹岸侵蚀加剧,凸岸堆积加强,导致河曲进一步发育,河流曲率逐渐增大,裁弯取直趋势逐渐增强,地峡距离逐渐减小,A、B项错误,D项正确。河流改道前,牛轭湖还未形成,C项错误。故选D。
    【点睛】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
    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
    14.图中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
    A.先升后降B.先降后升C.持续上升D.持续下降
    【答案】13.C 14.A
    【分析】13.珊瑚环礁的形成过程:首先,在岛屿(尤其是火山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略微下沉,珊瑚则与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由于外缘海况条件好,珊瑚礁增长快于内侧,结果珊瑚礁与海岸分开,中间隔以澙湖,形成堡礁;第三阶段,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环绕澙湖的环礁。读图观察可看出②是海底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④是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浅海岸边沉积形成岸礁;①是海平面下降,继续接受沉积,形成堡礁;③继续接受沉积,珊瑚礁变厚。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4.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距海面25m以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应,反之,标志着海平面上升。图④首先是海平面上升,岛屿(地壳)下降,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海面以下25m以内的浅海岸边沉积;之后海平面下降,珊瑚礁出露海面,因此图中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先升后降。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23~27°C是造礁珊瑚生长发育的最佳水温,造礁珊瑚生长在盐度为27~40‰的海水中,最佳盐度范围是34~36‰。一般认为造礁珊瑚生长的水深范围是 0~50米,最佳水深为20米以浅。一般迎风浪一侧礁发育较好。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处的箭头表示风向,回答下列小题。
    15.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③⑥
    16.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5.C 16.D
    【解析】15.图中的①是西北季风,②是东北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故A错误。②是东北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⑤西南季风,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故B错误。⑤西南季风,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③是澳大利亚的西北部的西北季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形成的,故C正确。③是澳大利亚的西北部的西北季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形成的,⑥是澳大利亚西北部的东南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
    16.甲为高压中心,位于60°N附近,60°附近分布着副极地低气压带,故A错误;乙为低压中心,位于30°S附近,30°附近分布着副热带高气压带,故B错误;丙为低压中心,位于30°S附近,30°附近分布着副热带高气压带,故C错误;丁为高压中心,位于30°S附近,30°附近分布着副热带高气压带,故D正确。故选D。
    【点睛】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地方,气流下沉,干旱少雨。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为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18.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
    A.夏季风逐年增强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答案】17.C 18.D
    【分析】17.由材料可知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由图可知海陆热力差指数波动较大,有正有负,说明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无固定的周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由图可知海陆热力差指数波动较大,有正有负,说明夏季风强弱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且呈波动变化,AB错误;由图可知1980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很小,说明该年夏季风弱,则我国的锋面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地区江淮地区降水偏多,D正确;而1961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很大,说明该年夏季风强,则我国的锋面雨带强势向北推进。且长期滞留在北方地区,则华北地区降水偏多,C错误;故选D。
    【点睛】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较好地反映了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异常变化,强海陆热力差指数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多,长江,淮河流域明显干旱;弱海陆热力差指数年,长江,淮河流域降水又异常偏多;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的异常变化对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大气环流型具有较强的识别力,尤其是对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与强度的识别。
    读世界部分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9.图中斜线部分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20.图中温带地区, A、B、C三地的气候类型由西向东分别是( )
    A.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19.A 20.B
    【解析】19.图中斜线部分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A正确,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南部、东南部、东部地区;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CD错误。故选A。
    20.图中A地位于温带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位于温带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地位于温带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温带海洋性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最为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地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温带亚欧大陆的东岸地区。
    二、填空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某日地球光照状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表示昼半球。

    (1)该日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___,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
    (2)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昼长由长到短依次是___________ ;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
    (3)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该日丙地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板与地面的夹角为_____________。
    (4)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国际标准时间是_________;与北京在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的范围比是___________。
    (5)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的昼长为_________。
    【答案】 夏至日 (23°26′N, 180°) 丙甲乙 丙甲乙 23°26′ 8时 0时 二分之一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0小时
    【详解】(1)图中的S表示南极点,从图中可看出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出现了极夜,说明该日为北半球的节气夏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直射的经度是正午12点所在的经线,即图中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图中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是0°,而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与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正相对,故应是180°。由此得出直射的坐标是(23°26′N, 180°)。
    (2)图中丙是在赤道,甲、乙两地在南半球,南半球纬度此时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故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昼长由长到短依次是丙甲乙;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丙甲乙。
    (3)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即太阳光线与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板垂直,延长太阳光线到地表,可看出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板与地面的夹角刚好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如下图所示: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的纬度差|,则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板与地面的夹角即是求直射地与所求地的纬度差。由于该地为赤道,与直射地的纬度差是23°26′,故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该日丙地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板与地面的夹角为23°26′。
    (4)本题有多种计算方法,根据图中0°经线此时是0时经线,而北京时间是120°E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两地经度差120°,则时差8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此时北京时间是8:00;国际标准时间即0°经线所在的地方时,是0时;与北京在同一日期的范围即从0°经线向东到180°,占全球的范围比是二分之一 。
    (5)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甲所在纬线日出时间是7:00,日落时间是17:00,根据昼长计算公式:昼长=日落-日出,该日的昼长为10小时。
    三、综合题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揭河底”现象是黄河上独有的一种泥沙运动规律,主要发生在黄河小北干流的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其表现是当高含沙的洪峰通过时,短期内河床遭受剧烈的冲刷,将河底的成块、成片的淤积物像地毯一样卷起,然后被水流冲散带走。因为“揭河底”现象形成条件比较特殊,“揭河底”被称为黄河百年奇观。据统计,1950年以来,黄河小北干流共发生了12次揭河底现象。
    材料2: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1)结合材料,尝试推测黄河小北干流的河谷形态并简要说明推测依据。
    (2)尝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黄河“揭河底”现象的形成条件。
    (3)尝试推测揭河底现象给小北干流及下游河段造成的影响。
    【答案】(1)河谷呈宽浅的槽型。依据:材料1指出当高含沙量的洪峰通过时,将河底的淤积物成块的卷起,说明河流较浅;材料2显示小北干流河段为摆动河段,推测河流易改道,说明河流经过地区地形较平坦,河谷展宽且水浅。
    (2)黄河及其支流特殊水沙过程长时间形成不稳定的河床层理淤积结构;前期洪水冲刷河床表层松散沉积物导致下部层理状沉积层出露;含沙量高、高水位的洪水提供动力条件。
    (3)有利:易形成窄深河槽,有利于河道的泄洪排沙。不利:容易造成河道主槽摆动,增加对河道整治工程的威胁,甚至坍塌或者垮坝水流携带的粗泥沙,进入水库和下游河道,增加了其泥沙淤积
    【分析】本题以黄河小北干流段为背景,涉及河流形态分析、“揭河底”现象的形成条件、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分析和认证能力。
    【详解】(1)河谷为宽浅的槽型;依据:由材料“当高含沙的洪峰通过时,短期内河床遭受剧烈的冲刷,将河底的成块、成片的淤积物像地毯一样卷起,然后被水流冲散带走”可知,河谷淤积层较薄,河谷较浅;由材料“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可知,河流经过地区地形较平坦,河谷展宽且水浅,河流容易发生改道。
    (2)“揭河底”现象的形成条件:黄河及其支流带来的泥沙经过长时间沉积形成不稳定的层理淤积结构,厚度较薄;前期的洪水把表层松散的沉积物冲走,使下层的层理状沉积层出露,利于洪水的侵蚀;有含沙量高,高水位的洪水带来强劲的侵蚀,为“揭河底”提供动力。
    (3)有利:经过“揭河底”把河道的沉积物冲走,形成窄深的河道,有利于泄洪和排沙,减轻防洪压力;不利:造成河道(主槽)摆动,河堤坍塌,增大防洪压力;水流携带的粗泥沙进入水库和下游河道,增加泥沙淤积(泄洪能力下降,加剧洪涝灾害)。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梅雨异常会给我国江淮地区带来严重的旱涝灾害。研究发现,梅雨期雨带的位置与下图中A气压中心密切相关,而降水强度往往与B气压中心的发展有一定联系。A气压中心是一个永久性存在于太平洋之上且自下而上的深厚气压系统,范围一般采用588百帕等压线包围的区域为代表。B气压中心是从地面至6000米高空的一个暂时性冷气柱,在其活动期间,能够引起北方干冷空气南侵。下图为梅雨期B气压中心形成后部分区域的平均气压分布图和江淮地区平均雨量逐日演变图。
    (1)解释A气压中心形成原因。
    (2)描述B气压中心形成后江淮地区降水量的变化。
    (3)说明B气压中心活动影响江淮地区降水强度变化的过程。
    【答案】(1)A地所在纬度分布副热带高气压带;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陆地温度较海洋高,形成热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保留在海洋上,即A气压中心。
    (2)B气压中心形成后,当日和次日江淮地区降水量变化小(小幅增加),两天后降水量明显增多,随后降水量逐渐减少。
    (3)B气压中心形成后,利于北方干冷空气南侵,约两天后到达江淮地区;增强江淮地区(准静止锋北侧)冷气团强度,利于暖湿气团抬升,降水强度增大;随着B气压中心强度减弱,冷气团势力减弱,降水强度减弱。
    【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过程,重在考查地理过程的推演以及地理事物规律的阐述,难度较大,解题中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抓住B气压中心的特点,加强对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作答。
    【详解】(1)A为气压中心,且为高气压中心,结合图示纬度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A地所在纬度上分布有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气压应呈带状分布,但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陆地升温快,近地面气温较海洋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热低压,使得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热低压切断,高气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气压中心,即是图中的A气压中心。
    (2)注意对右图信息的解读。读图可知,B气压中心形成后,江淮地区当日和次日江淮地区降水量有小幅度的增加,但变化不是很大,但是两天后降水量明显增多,再之后降水逐渐减少。
    (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B气压中心是从地面至6000米高空的一个暂时性冷气柱,在其活动期间,能够引起北方干冷空气南侵。首先,该气压中心为暂时性冷气柱,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冷高压势力增强,推动北方冷空气南下,而B气压中心与江淮地区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冷空气到达江淮地区需要一定的时间,结合图示信息推断该时间大约2天左右,这期间江淮地区降水变化幅度不大。当冷空气到达江淮地区后,江淮准静止锋北侧冷气团势力强,有利于抬升南侧的暖湿空气,暖湿空气抬升,降水强度增大,所以江淮地区的降水明显增多。由于B气压中心为暂时性冷气柱,其持续时间不长,随着其势力减弱,冷气团的势力减弱,降水强度也逐渐减弱。
    【点睛】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9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尼泊尔进行了国事访问。双方同意构建全方位合作格局,重点加强贸易投资、灾后重建、能源、旅游四大领域合作。
    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海拔1370米。
    (1)据图Ⅱ概括加德满都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尼泊尔自然灾害多发。列举一种该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其成因。
    【答案】(1)气候特征:全年气候温和,降水季节变化大。原因:加德满都纬度比较低,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爽,加之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寒冷的冬季风,冬季气候温暖,因此全年气温变化小,全年气候温和。夏季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冬季干燥的东北风加之下沉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少,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2)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当地常见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干旱等,当地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地震: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质活动强烈。滑坡、泥石流:地震多发,岩层破碎;地处山区地形坡度大,夏季降水集中,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洪涝多发:地处夏季风迎风坡,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大,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山区河流河床较窄,水位上涨快。
    【分析】本题以尼泊尔地形图和加德满都气候统计图为载体,涉及气候类型特征及原因、自然灾害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据加德满都气候统计图可知,当地最热月气温为25℃左右,而最冷月气温为10℃左右,故可判断其气温特点为全年气候温和;而当地年降水量较大,且夏季降水集中,可判断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故可总结得出其气候特点:全年气候温和,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变化大。气候的成因要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因素综合分析,结合图Ⅰ及文字资料可判断:加德满都地处南亚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纬度较低,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河谷地区,据此即可得出当地气候的成因:纬度较低,夏季光照强,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夏季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较多;地处河谷,海拔相对较低,冬季相对温暖,地处东北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
    (2)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尼泊尔地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均较多。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天气和气候特点任选一个答题即可。尼泊尔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多发;地表岩层破碎,尼泊尔多山地,地处山区,地形坡度大,夏季降水集中,而且尼泊尔北部有高大山脉,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多滑坡、泥石流;尼泊尔北靠喜马拉雅山,地处夏季风迎风坡,由于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量大,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山区河流河床较窄,水位上涨快,洪涝多发。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恒大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恒大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图中甲自然带是, 日本核污水排放将导致的危害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