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松原市联合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则A地时间为( )
A.9时B.6时C.18时D.10时
2.若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太阳直射60°E,则温州(121°E)的地方时是( )
A.7时56分B.9时42分C.15时30分D.16时04分
【答案】1.A 2.D
【解析】1.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则晨昏线中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是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时,图中两条相邻的经线夹角为45°,时间相差3小时,计算出A地的时间是9时,A正确,BCD 错误。故选A。
2.太阳直射60°E,则60°E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60°E与121°E相差61°,依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的规律,可知,121°E比60°E早4小时04分,可计算出温州(121°E)的地方时是12时+4小时04分=16时04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晨昏线指地球上迎着太阳的昼半球与背着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也称晨昏圈。晨昏圈把它所通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可表示该纬线圈昼夜长短的状况。
夜晚凌晨的天空中,你还在睡觉的时候,有的人已经坐上了神州大巴出差去了,就在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许(北京时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成功点火起飞。这次乘坐神舟十三号的人员共有三名航天员,将进入核心舱一起工作生活。和神舟十二号相比,神舟十三号在轨停留的时间将翻倍,停留六个月后进行返航。
3.旧金山(西八区)的华侨观看此次发射实况的时间是( )
A.10月15日8:23B.10月15日16:23
C.10月16日7:23D.10月16日23:23
4.三位宇航员在空间站工作期间( )
A.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南半球且向北运动B.酒泉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
C.常州昼先变小再变大D.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先变快再变慢
【答案】3.A 4.C
【解析】3.北京时间是东8区,旧金山是西8区,两地相差16小时;长征二号发射时是北京时间10月16日0:23,旧金山比北京时间晚16小时,发射时旧金山(西八区)的当地时间是10月16日0时23分-16时=10月15日8:23,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三位宇航员在空间站工作期间是从2021年10月16日到次年的4月16日附近,在轨停留六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先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到12月22日附近(北半球的冬至日)后向北移,到次年3月21日附近(北半球的春分日)直射赤道后接着向北移且移到北半球,A错误;对于酒泉来说,太阳直射点先是远离再靠近,所以酒泉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再变大,B错误;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再向北移,所以常州的昼先变小再变大,C正确;各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基本固定不变,D错误。故选C。
【点睛】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1、找两地的经度差:(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一经度小的度数;(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是东经或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和;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或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
读下图某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区域发生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
A.火山喷发→断裂作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B.断裂作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火山喷发
C.沉积作用→断裂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火山喷发
D.沉积作用→侵蚀作用→火山喷发→沉积作用→断裂作用
6.下列关于甲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含有化石B.有片理结构C.多气孔D.主要成分是石英、云母、长石
【答案】5.C 6.C
【解析】5.图示区域中玄武岩切穿了所有岩层,所以火山喷发最晚发生,断层切穿了灰岩层、页岩层、粉砂岩层,说明断层在灰岩层、页岩层、粉砂岩层形成之后,灰岩层、页岩层、粉砂岩层都是沉积岩,所以最先是沉积作用形成各类沉积岩,然后是断裂作用,在粉砂岩上方有个侵蚀面,说明断裂之后有侵蚀作用,再沉积形成砂砾石层,最后是火山喷发形成玄武岩。故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应为沉积作用→断裂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火山喷发, C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C。
6.甲处岩石是玄武岩,是喷出岩,表面常有气孔,C选项正确。化石在沉积岩中,并不在岩浆岩中,A选项错误。片理结构是变质岩的构造,B选项错误。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云母、长石,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在没有发生地层倒转的前提下,岩层的形成顺序,一般遵循以下规则:①下老上新(沉积岩):下面的岩层老,上面的岩层新;②先形成后侵入:侵入岩会切断原有的岩层,原有岩层老,侵入岩新;③先形成后断裂:断裂会切断原有的岩层,原有岩层老,断层新。
年轻人爱情告白经常说:“海枯石烂心不变。”其实在自然界海可以“枯”,石头也可以“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导致“海枯”的作用力是( )
A.内力作用B.外力作用C.岩浆活动D.变质作用
8.引起材料中“石烂”发生的作用是( )
A.地壳运动B.冰川侵蚀C.风化作用D.搬运作用
【答案】7.A 8.C
【解析】7.“海枯""即海水干涸,海陆变迁、宏观地形的塑造是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导致的,故选A,BCD错误。
8.“石烂"即石头破碎,应由风化作用导致,风化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因此“石烂"主要是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作用导致的,故选C,ABD均非导致岩石破碎的原因。
【点睛】注意区分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风力侵蚀是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简称风蚀。风化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其作用对象为岩石,具体表现为使石头在原地崩解破碎。
广西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利用校园气象站在某月17~22日期间进行了气象观测。下图是观测结果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20日,影响当地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B.低压C.暖锋D.高压
10.18日气温日较差较大,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白天地面辐射弱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D.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答案】9.A 10.C
【解析】9.由图中某月17~22日期间气象观测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下降,日平均气压上升,故为冷锋过境,A正确。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不符合题意,C错误。低压控制该地区时气压先高后低再高,高压控制该地区时气压先低后高再低,BD错误。故选A。
10.18日天气为晴天,白天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较多,地面辐射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及大气保温作用弱,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冷锋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温暖晴朗;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以冷、暖、干、湿等特征来街量。图为世界某地月均温和月降水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
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12.该地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东北信风带影响B.盛行西风带影响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答案】11.C 12.B
【解析】11.读图可知该地一年中,每个月的降水量在50mm~100mm之间,总体上而言,降水量比较的均匀,同时结合12月的气温会发现,该地一年中最低气温在4度左右。结合7月气温可得,该地一年中最高气温在20度左右,全年温差较小,由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可知该地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多雨,C正确。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干旱,冬季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ABD错误。故选C。
12.结合上题可知,此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全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湿润,降水较多。故选B。
【点睛】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多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在此气候的控制下,当地农业发展多为畜牧业。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回答小题。
13.有关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因素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另一个原因
C.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D.我国主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14.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③⑥
【答案】13.A 14.C
【解析】1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如东亚的季风,故A正确;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例如南亚季风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改为向右偏转而成的,故B错误;季风环流属于大气环流,故C错误;我国夏季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西南地区有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D错误。故选A。
14.图中的①是西北季风,②是东北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A错误,B错误;⑤是西南季风,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③是澳大利亚的西北部的西北季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形成的,故C正确;⑥是澳大利亚西北部的东南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
【点睛】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
下图示为某半球甲地位置及该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5.甲地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6.甲地的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受季风影响B.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C.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D.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答案】15.D 16.C
【解析】15.阅读地图,甲地位于纬度30°-40°之间,且纬度向南增大,为南半球。且位于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由降水的柱状分布可知,其降水最多为6、7、8三月,即为南半球的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南半球)气压带北移,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南半球)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炎热干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中海气候由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二、综合题
17.读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ACB线是____(晨、昏)线,其上各点正在经历____(日出/日落)。
(2)B、C、E三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角速度大小关系是____。
(3)图中E点的地方时为____,C点的地方时为____。
(4)该日的节气为____,日期为____左右。D点的昼长是____小时,日落时间____点。
(5)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为____。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
(6)该日与北京相同日期的范围占全球的____。
(7)当地球上的昼夜状况如图中所示时,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A,B,C,D,E五地黑夜由长至短排列顺序是____。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____。
【答案】(1) 晨 日出
(2) C 相等(B=C=D)
(3) 12点 6点
(4) 夏至 6.22日 14小时 19时。
(5) 23°26′N 73°26′
(6)7/12
(7) D>C>A>B B>E>C>D>A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分析】本题以太阳光照图为载体,主要涉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详解】(1)顺着自转方向越过ACB,由夜进入昼,为晨线,晨线上正值日出。
(2)除南北极点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都相等,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点没有线速度。C位于赤道,B、C、E三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C。
(3)图中光照图为标准的侧视图,每等分为30°,C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E点为C点以东90°,地方时为12点。
(4)根据图中信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D点所在纬线与晨线的交点大致为5点,为日出时间,根据昼长=(12-日出时间)×2,可知D点的昼长为14小时,根据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可知日落时间为19点。
(5)根据前面分析,此光照图为北半球夏至日,所以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为23°26′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即H=90°-(40°-23°26′),可得73°26′。
(6)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此时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为30°W,30°W向东到180°为新的一天,与北京为同一日期,范围为210°,占全球的7/12。
(7)根据前面分析,此光照图为北半球夏至日,所以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为23°26′N,D为直射点所以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B点为极夜,正午太阳高度为0°,C点在赤道上,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D>C>A>B;这一天,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A,B,C,D,E五地黑夜由长至短排列顺序是B>E>C>D>A,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图甲为某条自西向东流的河流示意图,图乙中的三幅小图为该河流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河床剖面示意图。
(1)图乙中能正确反映图甲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_(填①或②或③)。该河段主要的侵蚀作用是_________。
(2)该河流位于_______半球,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3)分别描述①②两处河谷的成因。
(4)若在该河干流建水电站,比较合理的位置是_______(填①或②或③)处。试从地质构造的角度分别说明三处合适或不合适的原因_______。
(5)③处沉积物较厚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 ① 溯源侵蚀、下蚀。
(2) 北 河流南岸(右岸)侵蚀较深,北岸(左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地转偏向力向右偏。
(3)①处位于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地下水出露形成河谷;②处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河流下切侵蚀成谷地。
(4) ② ①处有断层,地质结构不稳定,不宜建大坝;②处为背斜构造,背斜为拱形,结构稳定,不易渗水,适合建水电站;③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势落差小,不适合建大坝。
(5)沉积物较厚的原因:③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挟带大量泥沙,且河流流速变缓,以堆积作用为主,因此沉积物较厚。
【分析】本题以河流示意图和河床剖面示意图设置试题,涉及地貌构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图乙中能正确反映图甲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①,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落差大,水流急,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溯源侵蚀和下蚀。
(2)河流自西向东流,由材料可知,河流的北岸侵蚀较少,南岸受到侵蚀较多,坡陡,所以推测河流受到了向右的地转偏向力,此处为北半球。
(3)读图可知,①处有断层出现,岩石容易崩裂,导致岩石破碎,暴露出地表后,容易被风化侵蚀,地下水出露,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河谷;②处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为背斜构造,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产生裂缝,受到外力作用,岩石破碎,流水下切侵蚀形成谷地。
(4)水电站等大型水利工程适合建在背斜构造处,因为背斜为拱形,结构稳定,不易渗水。①处有断层,地质结构不稳定,不宜建大坝;②处为背斜构造,地质较为稳定,适合建大坝;③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势落差小,大坝要有一定的落差用于储水、航运或进行水力发电,所以此处不适合建大坝。
(5)③处沉积物较厚说明沉积物多,河流泥沙沉积是因为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③处位于河流下游,落差较小,河流流速降低,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随着河流流速降低,堆积形成大量沉积物,沉积物巨厚。
19.读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列小题。
(1)该图所示区域为_________半球(南或北)。
(2)图中甲、丙两地天气状况分别为:甲_________;丙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
(3)图中①、②、③三地中,风向正确的可能是_________地。
(4)图中a、b、c.d四地中,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两地。
(5)如果12小时后,丙天气系统中心移至B地东部,简析在此期间B地的气压和气温会发生哪些变化?
【答案】(1)北
(2) 晴朗 阴雨 理由: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乙地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
(3)①
(4)bd
(5)气压变化:B地气压先降低后升高。气温变化:(B地经历了从位于暖锋锋前到位于冷锋锋后的变化)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分析】本题以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为材料,涉及天气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丙附近气旋的锋面移动方向判断,气旋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推测所示区域为北半球。
(2)甲附近为反气旋控制,多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丙受气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多阴雨天气。
(3)近地面的风向受到水平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①正确。②和③均为与等压线垂直,不符合。
(4)a、b、c、d四个地点在锋面附近,冷锋的锋后和暖锋的锋前是降水集中的地点,所以bd降水集中。
(5)随着锋面气旋向东移动,B地先经历暖锋过境,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此时B在气旋的东部,暖锋过境后是暖气团控制;锋面气旋继续向东移动,冷锋再次过境,B地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3页。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蒙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蒙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松原市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