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图示意某时刻地球局部光照图,其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日甲点日落的地方时为(   A14 B15 C16 D172.图示当日(   A.之后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C.北京正午日影为一年中最长 D.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3.图示时刻(   A.上海市处于黑夜 B.辽宁省处于正午C.开罗处于清晨 D.纽约处于傍晚 【答案】1B    2D    3A 【解析】1.甲地昼弧所跨经度是90°,甲地昼长=90°-15°/h=6小时,甲地日落地方时=12+6小时/2=15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2.由60°W顺时针到30°E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即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该图是南极点俯视图,图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是北半球的夏至;之后地球逐渐接近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7月初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A错误;622日前后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B错误;北半球夏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正午日影为一年中最短,C错误;622日前后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D正确。故选D3.由第二题可知,乙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2时,乙点位于15°W,乙点为所在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表明乙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正午12时,同理夜晚0点所在经线为165°E。依据时区时间计算公式:未知时间=已知时间加减时区差可知。辽宁省经度为118°E左右,上海市经度为121°E,两地与165°E,差3个小时左右,上海市、辽宁省位于165°E西侧,大概为21点左右,应处于夜晚,A正确,B错误;开罗纬度为31°E,依据15°W此时为12点可知,开罗大概15点左右,正值下午,纽约纬度为74° W,同理可知纽约上午8点,故CD错误。故选A【点睛】在光照图上判断时间,需要结合图示找到一个已知地方时的地点,再结合经度差和地方时差的关系,准确推算时间。时区时间计算公式:未知时间=已知时间加减时区差下图为某区域季风风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示ab两风向中(   Aa为夏季风,炎热干燥 Ba为冬季风,寒冷干燥Cb为夏季风,暖热湿润 Db为夏季风,阴冷湿润5b季风的形成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大气受热膨胀上升C.赤道与极地的温差大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答案】4C    5D 【解析】4.图中a风向为南亚冬季风东北季风,炎热干燥;b风向为夏季风西南季风,暖热湿润,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57月直射点北移,风带气压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偏,形成西南季风,故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的。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点睛】南亚季风是指亚洲南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以及中国西南等地区)的季风。以印度半岛最为典型,故命名为南亚季风。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同时也有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河曲是水流作用形成的地貌。山区和平原都有河曲发育,平原上发育的河曲更典型。下图为我国某河流“老牛湾”河曲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平原地区河曲景观更典型是因为(   A.河道受限小 B.水流速度慢 C.地转偏向力更强 D.水流贯性大7.河曲形成的主要力量是(   A.凹岸堆积 B.凸岸堆积 C.凸岸侵蚀 D.凹岸侵蚀8.平原地区河曲发育形成牛轭湖,牛轭湖消亡成为平原的一部分。牛轭湖的消亡条件是(   泥沙淤积    农业垦荒    河道摆动    湖岸崩塌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答案】6A    7D    8B 【解析】6.平原地区的河曲不受地形限制,凹岸不断侵蚀推进,河床可以自由游荡,形成自由河曲,A正确;水流速度慢与曲流关系小,B错误;地转偏向力与此无关,C错误;平原地区水流贯性小,D错误。故选A7.受物体运动惯性的影响,河流弯曲处凹岸侵蚀严重,凸岸堆积,河曲处的河道摆动幅度大与凹岸侵蚀有关,凹岸侵蚀掘进,凸岸随后跟着沉积,河曲形态不断变化,D正确,排除ABC。故选D8.河曲退化为牛辄湖,牛轭湖与原河流仍有一定联系,洪水期原河流的河水可能进入牛辄湖,带来泥沙在湖内淤积,正确;加上两岸沉积物崩塌,湖内植物不断生长,使牛轭湖走向消亡,正确;农业垦荒对牛轭湖影响小,使其消亡可能性小,错误;河道摆动是牛轭湖形成的条件,不是消亡的条件,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河流向陆地凸出的那岸是凹岸,由陆地向河流凸出的那岸是凸岸。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天然河流总是弯弯曲曲,形成一系列河湾。因环流作用,一岸冲刷,使岸线凹进;另一岸淤积,使岸线凸出。故凹岸水较深,是深泓位置;凸岸水浅,形成边滩。下图为世界某岛屿河流水系及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岛屿位于(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10.该岛河流水文特征是(   A.含沙量小,流速快 B.径流量大,汛期较短C.无结冰期,含沙量大 D.有结冰期,汛期出现在冬季11.图中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A.积雪融水 B.湖泊水 C.大气降水 D.地下水 【答案】9C    10A    11C 【解析】9.读图可知,该岛屿在东经144度左右,北纬13度左右,位于我国的东南边,该岛屿在太平洋,C正确,故选C10.根据位置可知该岛屿为海洋性热带气候,降水多流量大流速快,植被茂盛,保持水土能力强,含沙量小,A正确,C错误。受海洋性明显,雨季长汛期长,B错误。热带地区冬季温度大于零度,无结冰期,D错误。故选A11.该岛纬度低为热带气候,受海洋性影响显著降水多,故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C正确。热带无降雪,A错误。图示未有湖泊,B错误。地下水为主要补给一般在内陆地区,D错误。故选C【点睛】该岛为关岛,关岛呈长条形,腰部狭窄。地势南高北低,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2627℃,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海湾平静,少有台风。关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一年分为干季(11月~5月)与雨季(6月~10月)。下图为亚洲四个国家轮廓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四国中位于西亚的国家为(   A B C D13国(   A.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B.气候具有典型的大陆性特征C.气温全年温和少变 D.冬季西部沿海降水多于东部14国最大半岛东、西两侧沿海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为(   A.灌溉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水稻种植业 D.商品谷物农业 【答案】12C    13D    14C 【解析】12.根据图中国家轮廓,国为缅甸,位于东南亚,国为日本,位于东亚,国为伊朗,位于西亚,国为印度,位于南亚,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国为日本,为季风气候,A错误;日本的气候带有明显的海洋性,B错误;夏季高温,冬季温和,C错误;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的增温增湿,并受地形抬升,在西部带来丰富的降水,东部处在背风地带降水少,D正确。故选D14国为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半岛东、西两侧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适合水稻种植,C正确。灌溉农业是在干旱时以大水灌溉的方式保证农业生产的模式;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气候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社会对南北两极的研究从探索时代跨入科学考察时代,罗斯海成了南极考察和国际治理的热点区域。罗斯海临近罗斯冰架,浮冰密集,有超过一万种海洋生物在这里栖息。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选择在罗斯海岸建设,这里盛行西风,会将春天融化后的海冰吹离海岸,形成一条宽阔的水道。下图示意我国罗斯海新站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罗斯海域成为研究热点的直接原因是(   A.科研价值较大 B.环境复杂 C.距南极点较近 D.对环境变化敏感16.与昆仑站相比,罗斯海新站(   纬度较低,气候相对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濒临海洋,运输方便天文观测条件好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15A    16D 【解析】15.根据材料,罗斯海临近罗斯冰架,浮冰密集,有超过一万种海洋生物在这里栖息。说明罗斯海域科研价值较大,A正确;距南极点较近,环境复杂,对环境变化敏感是成为研究热点的原因但不是直接原因,BCD错误。所以选A16.根据图中信息,罗斯海新站比昆仑站,纬度较低,气候相对优越,正确;根据材料,罗斯海临近罗斯冰架,浮冰密集,有超过一万种海洋生物在这里栖息。生物多样性丰富,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罗斯海新站濒临海洋,运输方便,正确;昆仑站海拔更高,大气能见度更高,天文观测条件好,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区,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20182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 二、综合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类型众多。洼地是喀斯特地貌区所特有的地貌类型,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起始。云贵高原有连片的喀斯特山地分布,较集中的地区为滇、黔、桂毗邻地带,总面积约17万平方千米。图示意我国云贵高原某流域一喀斯特地貌区的地质剖面,该区域曾在地壳抬升后保持长期稳定,其喀斯特地貌经历了石芽、峰丛洼地→边缘型峰林、坡立谷→残丘、孤峰洼地三个阶段。(1)指出甲区域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依据。(2)根据材料,比较甲、乙、丙三个区域由早到晚形成的时间顺序,并说明各自阶段的地貌特征。(3)由于峰丛区坡面降水的外流,最早的峰林出现在峰丛区的边缘地区,试推测该区域峰丛地貌发育为峰林地貌的形成过程.【答案】(1)地质构造类型:背斜。依据:该区域岩层两翼较新,中间较老,且岩层形态上拱。(2)顺序:丙>>甲。特征:甲区域处于喀斯特地貌的幼年期(早期/初期),峰丛成簇突起,中下部相连;乙区域处于喀斯特地貌的中年期(中期),边坡较陡,峰林基部微相连,各峰体相对峰丛更分开,高度更参差不齐;丙区域处于喀斯特地貌的老年期(成熟期/后期),孤峰或残丘数量相对较少,分布在坡立谷或溶蚀平原上。 (3)当地壳相对稳定时,受长期强降雨作用的影响,峰丛洼地持续发育,峰丛边坡不断后退收缩,洼地面积不断扩张,构成峰丛的石峰之间距离逐渐变大;当峰丛地貌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石峰与石峰之间的基座被全部溶蚀,石峰个体之间完全独立,此时的喀斯特峰丛地貌就转变成了峰林地貌。  【分析】本题以我国云贵高原某流域一喀斯特地貌区的地质剖面图为材料;涉及地质构造类型、地质构造形成的时间顺序、峰丛地貌发育为峰林地貌的形成过程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喀斯特地貌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详解】(1)由图可知甲区域的岩层两翼较新,中间较老,且岩层形态为上拱,为典型的背斜构造。2)甲、乙、丙三个区域由早到晚形成的时间顺序:从岩层分布来看丙位于最下层形成最早,甲最晚,故丙>>甲。甲区域处于喀斯特地貌的幼年期,以峰丛为主,峰丛成簇突起,受侵蚀较乙丙小,中下部基座相连;乙区域处于喀斯特地貌的中年期,边坡较陡,峰林基部受到侵蚀但微相连,各峰体相对峰丛更分开,高度更参差不齐,受侵蚀较甲严重;丙区域处于喀斯特地貌的老年期孤峰,侵蚀最严重,残丘数量相对较少,峰林基部受到严重侵蚀,多孤峰,残丘,分布在坡立谷或溶蚀平原上。3)峰丛地貌发育为峰林地貌的形成过程:当地壳相对稳定时,受长期强降雨作用的影响,峰丛洼地持续发育,不断受到流水侵蚀,峰丛边坡不断后退收缩,洼地面积不断扩张,构成峰丛的石峰之间距离逐渐变大,侵蚀严重;当峰丛地貌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流水将石峰与石峰之间的基座全部溶蚀,石峰个体之间互不相连,此时的喀斯特峰丛地貌就转变成了峰林地貌。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什叶林广布,20世纪90年代商业性天然林采伐进入鼎最盛时期。21世纪初,多数林场关停,林区道路废弃。某生态研究团队研究废弃林区道路的不同改造方式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在自然条件相似的区城进行对照试脸,对照区域分别采用似关用通路、再叠加客土移植、再叠加种植黑云杉、再登加增施有机肥四种生态修复方案(如图),通过红外摄像监测驯鹿等野生动物出现的须率。监测表明,方案一、方案二的野生动物出现频率相差不大,方案三频率大增,方案四与方案三差异不大。(1)分析利用红外摄像进行野生动物监测的优势。(2)简述伐木道路对针叶林内动物生存的威胁。(3)从方案二到方案三,野生动物出现的频率大幅增加,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答案】(1)减轻工作人员现场监测对野生动物的干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降低人员成本,可实时、连续监测;保障工作人员安全,免受野生动物攻击。(2)割裂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造成生存空间碎片化;道路附近植被条件较差,生态系统脆弱,食物不足。(3)方案二仅恢复土壤条件,但缺乏森林生态系统的支撑,野生动物缺乏隐蔽的生存空间、充足的食物来源;恢复黑云杉后,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导致野生动物出现的频率大幅增加。 【分析】本题以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针叶林为材料;涉及红外摄像进行野生动物监测的优势、伐木道路对针叶林内动物生存的威胁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加拿大生物多样性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详解】(1)红外摄像进行野生动物监测的优势:利用红外摄像,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现场监测对野生动物的干扰,不用人工监测,降低人员成本,可实时、连续监测;红外摄像准确率高,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人员不用进入林区可以保障工作人员安全,免受野生动物攻击。2)伐木道路对针叶林内动物生存的威胁:伐木道路割裂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造成生存空间碎片化,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道路附近植被破坏,生态系统脆弱,食物不足,不利于野生动物的生长。3)从方案二到方案三,野生动物出现的频率大幅增加原因在于,方案二仅恢复土壤条件,不植树造林,缺乏森林生态系统的支撑,野生动物缺乏隐蔽的生存空间、充足的食物来源;恢复黑云杉后,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恢复,黑云杉为导致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空间,导致野生动物出现的频率大幅增加。19.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S山脉纵贯南美洲西部,指出S山脉对南美洲西海岸降水量的影响。(2)P地区具有全球意义的自然资源是____,简述该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对环境的影响____(3)M市所在国首都原在沿海城市,后来迁往M市,试说明其将首都迁到M市的好处。【答案】(1)南美洲西海岸30°S以北地区降水量减少,30°S以南地区降水量增多。(2)     热带雨林     影响:造成当地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3)与沿海城市相比,M市气候凉爽,更适宜居住;首都建在内地,利于促进内地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利于加强对内陆地区的管理。 【分析】本大题以南美洲地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资源的分布、迁都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学生综合思维核心素养。【详解】(1)由图可知,S山脉为安第斯山脉,结合所学知识,30°S以北地区盛行东南信风,从大西洋吹向南美洲,受S山脉阻挡,S山脉西部位于背风坡,降水量偏少。30°S以南地盛行西北风,风从太平洋吹向南美洲,受S山脉阻挡,S山脉西部位于迎风坡,降水量偏多。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P地区为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该地生长有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但该地的热带雨林正遭受掠夺式的开发。森林植被的减少造成当地固沙固土的能力下降,表层土壤已被侵蚀,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森林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森林减少,动植物栖息地遭受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3)与沿海城市相比,M市属热带草原气候,地处巴西高原,地势高,气候凉爽,更适宜居住。M市地处内陆,内陆地区经济落后,地价较低,土地开阔,首都建在内地,利于促进内地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M市地处内陆,首都建在内地,利于加强对内陆地区的管理。【点睛】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地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此时甲地盛行, 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推进,甲地, 图示城镇化现象最易产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地理试题,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