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各地区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按题型汇编
广东省梅州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梅州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共16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
1. (2021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或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正极
B.放电时,电子由锂电极经过外电路流向多孔碳材料电极
C.充电时,Li+向锂电极区迁移
D.充电时,总反应为
2. (2021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燃料气(CO、H2)是有机化工中的常见原料,工业上制取方法之一为高温下甲醇分解,反应原理为CH3OH(g)CO(g)+2H2(g) ∆H,能量变化情况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为-91 kJ·mol-1 B.I:正反应的活化能为419 kJ·mol-1
C.II:催化剂增加了活化分子数 D.其他条件相同时I比II先达到平衡
3. (2021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以电石渣[主要成分Ca(OH)2,含少量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纳米碳酸钙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浸渍”时,为提高Ca2+浸取率可不断提高浸取温度
B.滤渣I中主要成分为SiO2
C.滤液II浓缩后可以循环利用
D.“碳化”时,一般采用低温工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2021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
出现白色沉淀
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B
1-溴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后,滴加硝酸银溶液
未出现淡黄色沉淀
1-溴丙烷未水解
C
向苯酚钠的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溶液变浑浊
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生成了溶解度较小的苯酚
D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
未产生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
A.A B.B C.C D.D
5. (2021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常温下,几种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化合物
CuCl
CuBr
Cu2S
Cu(OH)2
Fe(OH)2
CuS
Ksp
A.常温下,溶解度:CuCl>CuBr
B.向含同浓度的CuCl2和FeCl2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Cu2+先沉淀
C.向Cu(OH)2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无明显现象
D.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反应几乎不进行
6. (2022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经成功落下帷幕,它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种科技力量的支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速滑竞赛服采用的聚氨酯材料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B.被称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采用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二氧化碳是极性分子
C.冬奥会用紫外杀菌技术对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进行消毒,是利用紫外线使蛋白质变性
D.核酸检测是确认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有效手段,核苷酸缩合聚合可以得到核酸
7. (2022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企炉饼是梅县区松口镇的特产之一,也是老一辈客家人关于下南洋的回忆,其制作原料主要有面粉、橙糖、白芝麻、白砂糖、黑芝麻、油脂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面粉的主要成分为淀粉 B.糖类都能水解
C.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烘烤企炉饼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8. (2022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又称为异戊烷 B.乙酸的结构简式:
C.葡萄糖的实验式: D.苯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9. (2022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云”中的小黑点描述的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
B.某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则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ⅢA族
C.表示3p能级有2个轨道
D.焰色试验是与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有关的物理现象
10. (2022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下列晶体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分子晶体
共价晶体
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
A
普通玻璃
金刚石
Cu
B
S
Si
Hg
C
Ar
Fe
D
Ag
A.A B.B C.C D.D
11. (2022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征,可以用“杯酚”和甲苯、氯仿等分离和
B.某元素气态基态原子的逐级电离能()分别为738、1451、7733、10540、13630、17995、21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
C.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固定熔点
D.的分子立体构型为,由此可知为极性分子
12. (2022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配合物种类繁多,在分析化学、工业生产以及生物学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配合物的化学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配体是和,配位数是9
B.该配合物中提供孤电子对的是中心离子
C.该配合物中存在离子键、配位键和极性键
D.向其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所有都能转化为沉淀
13. (2022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A.微粒半径: B.碳碳键键长: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三键
C.硬度:金刚石<碳化硅<硅 D.键角:
14. (2022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并接收乙酸乙酯
B.检验1-溴丁烷的消去产物
C.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D.鉴别乙醇和乙醚
A.A B.B C.C D.D
15. (2022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Y是合成一种治疗帕金森症药品的反应中间体,合成Y的反应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X最多能与反应
B.用溴水能鉴别X和Y
C.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D.Y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16. (2022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将2.3g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和,测得其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核磁共振氢谱中3组吸收锋面积之比为1: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
B.该有机物可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
C.1mol该有机物含有的键数目为
D.该有机物的同系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
17. (2022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以及所得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苯环使得甲基活化
B
在溴乙烷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再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有不溶于水的沉淀析出
溴乙烷在碱性条件下能水解
C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溶液,浊液变澄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的酸性
D
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至170℃,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乙醇发生了消去反应
A.A B.B C.C D.D
18. (2022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制备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I的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可用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甲醛和2-环己烯酮
C.中间体I的一氯代物有10种
D.中间体I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19. (2022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有时会产生错误,下列类推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离子晶体中一定有离子键,分子晶体中也一定有共价键
B.是直线形分子,则也是直线形分子
C.极易溶于水,也极易溶于水
D.中的N原子是杂化,中的B原子也是杂化
20. (2022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下列两组命题中,M组命题能用N组命题加以解释的是
选项
M组
N组
A
酸性强弱:三氟乙酸>三氯乙酸
F的电负性大于Cl的电负性,导致三氟乙酸羧基中的羟基的极性更大
B
的沸点高于
因为分子间范德华力更大
C
的稳定性大于
的分子间作用力更大
D
HI的沸点比HCl的高
H-I键的键能大于H-Cl键的键能
A.A B.B C.C D.D
21. (2022春·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下图为几种物质晶体或晶胞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冰晶体中可含有2mol氢键
B.碘晶体属于分子晶体,每个碘晶胞中实际占有4个碘原子
C.金刚石、MgO、碘单质熔点:金刚石>MgO>碘单质
D.MeO晶胞中b坐标参数为(1,1,0),则c坐标参数为
参考答案:
1. D
【分析】由图可知,可充电锂—空气电池放电时,锂电极为电池的负极,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锂离子,电极反应式为Li—e—=Li+,多孔碳材料电极为正极,氧气在锂离子作用下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Li2O2—x,电极反应式为(1—)O2+2Li++2e—=Li2O2—x,充电时,锂电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做阴极,碳材料电极与正极相连做阳极。
【详解】A.由分析可知,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电池的正极,故A正确;
B.放电时,电子由负极锂电极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多孔碳材料电极,故B正确;
C.充电时,Li+离子向阴极区移动,由分析可知,充电时,锂电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做阴极,则Li+离子向锂电极区迁移,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故D错误;
故选D。
2. C
【详解】A.∆H的计算应该是初态-末态,∆H=510 kJ·mol-1-419 kJ·mol-1= +91 kJ·mol-1,A项错误;
B.活化能是从基态到活化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因此Ⅰ中正反应活化能为510 kJ·mol-1,B项错误;
C.催化剂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活化分子数增多,C项正确;
D.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所以II比I先达到平衡,D项错误;
答案选C。
3. A
【详解】A.温度升高导致氨挥发,促进反应平衡向右移动,从而提高Ca2+的浸取率,A错误;
B.NH4Cl溶液呈酸性,不溶杂质含有SiO2,B正确;
C.滤液II含有氯化铵,浓缩后可以循环利用,C正确;
D.跟据元素,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答案选A。
4. C
【详解】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轻金属盐,可以使蛋白质发生盐析,加入重金属盐,蛋白质会发生变性。NaCl是轻金属盐,所以蛋白质发生了盐析,选项A错误;
B.1-溴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后,应加硝酸至酸性再检验溴离子,否则碱溶液中生成AgOH干扰溴离子检验,选项B错误;
C.往苯酚钠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苯酚钠和碳酸反应生成溶解度较小的苯酚,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性质知,能说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生成了溶解度较小的苯酚,选项C正确;
D.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后,溶液呈酸性,应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5. C
【详解】A.同类型的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越大,溶解度越大,由表格数据可知,氯化亚铜的溶度积大于溴化亚铜,则氯化亚铜的溶解度大于溴化亚铜,故A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知,氢氧化铜的溶度积小于小于氢氧化亚铁,则向含同浓度的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混合溶液中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铜离子优先反应,溶度积小的氢氧化铜先生成沉淀,故B正确;
C.由表格数据可知,硫化铜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小于氢氧化铜溶液中的铜离子浓度,则向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Cu(OH)2+S2—=CuS+2OH—,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会转化为黑色沉淀,故C错误;
D.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8×10—37,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反应几乎不进行,故D正确;
故选C。
6. B
【详解】A.聚氨酯材料是一种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A正确;
B.二氧化碳分子呈直线形、正负电荷中心重叠、是非极性分子,B不正确;
C.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故可用紫外杀菌技术对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进行消毒,C正确;
D.核酸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由核苷酸缩合聚合得到, D正确;
答案选B。
7. A
【详解】A.面粉是一种由小麦磨成的粉末,主要成分为淀粉,A正确;
B.糖类中的单糖,如葡萄糖不能水解,B错误;
C.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
D.烘烤企炉饼过程,饼干变熟,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错误;
故选A。
8. B
【详解】A.2-甲基丁烷主链4个碳原子、2号位有1个甲基,又称为异戊烷,A正确;
B.乙酸的分子式为、结构简式即实验式:,B不正确;
C.葡萄糖的分子式为、实验式:,C正确;
D.苯分子为正六边形平面结构,空间填充模型:,D正确;
答案选B。
9. C
【详解】A.用小黑点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称为“电子云”,A项正确;
B.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则该元素有4个电子层,且最外层电子数为3,则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ⅢA族,B项正确;
C.表示3p能级轨道中有2个电子,C项错误;
D.焰色试验主要利用原子发射光谱,是与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有关的物理现象,D项正确;
故答案选C。
10. D
【详解】A.玻璃是混合物,属于非晶体,不是分子晶体,A项错误;
B.是分子晶体,不属于离子晶体,B项错误;
C.稀有气体Ar是分子晶体,不属于共价晶体,C项错误;
D.、、Ag、分别属于分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D项正确;
故答案选D。
11. C
【详解】A. 利用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征,可以用“杯酚”和甲苯、氯仿等分离和,具体为:将C60和C70的混合物,加入一种空腔大小适合C60的杯酚中,杯酚像个碗似的、把C60装起来,不能装下C70,加入甲苯溶剂,甲苯将未装入碗里的C70溶解了,过滤后分离C70,再向不容物中加入氯仿,氯仿溶解杯酚而将不溶解的C60释放出来并沉淀,A正确;
B.该元素第三电离能猛增,说明最外层有2个电子,为第ⅡA族的元素,与氯气反应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X2+离子,B正确;
C.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整块固体内微粒是否有序排列、表现在性质上: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无固定熔点,C不正确;
D. 由的分子立体构型可知其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叠,由此可知为极性分子,D正确;
答案选C。
12. C
【详解】A.根据配合物化学式可知,配体是和,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A项错误;
B.该配合物中提供孤电子对的是配体,是和,中心离子提供空轨道,B项错误;
C.阳离子与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在阳离子中的中心离子与配体和以配位键结合,在配体中存在H-O极性共价键,因此该配合物中存在离子键、配位键和极性键,C项正确;
D.向该配合物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只有外界都能转化为沉淀,而配离子中的与中心离子结合牢固,不能转化为沉淀,D项错误;
故答案选:C。
13. D
【详解】A.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微粒半径:,A项错误;
B.碳碳键键长: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三键,B项错误;
C.金刚石、碳化硅、硅均为共价晶体,且硅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半径,即键长C-C键硅,即硬度:金刚石>碳化硅>硅,C项错误;
D.由于甲烷分子没有孤电子对,氨气分子中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水分子中含有2个孤电子对,孤电子对的排斥作用更大,导致键角逐渐减小,则键角:,D项正确;
故答案选D。
14. C
【详解】A.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醇、乙酸共热发生酯化反应制备乙酸乙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收集乙酸乙酯,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
B.1-溴丁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丁烯,1-丁烯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使溶液褪色,而挥发出的乙醇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反应,能检验1-溴丁烷的消去产物,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
C.电石和食盐水反应生成乙炔气体,含有硫化氢等杂质,硫化氢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而褪色,无法判断是否为乙炔与高锰酸钾反应,C符合题意;
D.乙醇含有羟基,可以和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会看到无色气泡,而乙醚所含醚键和钠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以通过和钠反应观察气泡鉴别乙醇和乙醚,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5. D
【详解】A.苯环和醛基都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molX最多能和4mol氢气反应,故A错误;
B.X中有醛基,能被溴水氧化,Y中有碳碳双键,能和溴加成,X和Y都能使溴水褪色,故B错误;
C.苯环是平面结构,醛基的碳氧双键也是平面结构,碳碳单键可以旋转,所以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C错误;
D.Y中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能和溴等发生加成反应,含有溴原子,具有卤代烃的性质,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6. C
【分析】2.3 g该有机物中,n(C)=n(CO2)=0.1 mol,含有的碳原子的质量为m(C)=0.1 mol×12 g•mol-1=1.2 g,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n(H)=0.15mol×2=0.3 mol,氢原子的质量为m(H)=0.3 mol×1 g•mol-1=0.3 g,该有机物中m(O)=2.3 g-1.2 g-0.3 g=0.8 g,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n(O)==0.05 mol,则n(C):n(H):n(O)=0.1 mol:0.3 mol:0.05 mol=2:6:1,所以该有机物的实验式是:C2H6O,有两种可能的结构:CH3OCH3或CH3CH2OH;若为前者,则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应只有1个峰;若为后者,则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应有3个峰,而且3个峰的面积之比是1:2:3,显然CH3CH2OH符合题意,所以A为乙醇,结构式为CH3CH2OH。
【详解】A.在A的质谱图中,最大质荷比为46,所以其相对分子质量也是46,选项A错误;
B.乙醇能与水任意比互溶,不能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选项B错误;
C.CH3CH2OH中只存在单键,1mol该有机物含有的键数目为,选项C正确;
D.该有机物的同系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减小,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7. A
【详解】A.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甲苯被氧化为苯甲酸,苯环使甲基活化, A正确;
B.在溴乙烷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一段时间,需要加硝酸中和氢氧化钠,最后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有不溶于水的沉淀析出,证明溴乙烷在碱性条件下能水解, B错误;
C.向苯酚浊液中滴加 Na2CO3 溶液,浊液变清,是由于溶解度较小的苯酚转化成了溶于水的苯酚钠,同时生成NaHCO3,没有生成碳酸,该反应能说明苯酚的酸性强于,不能说明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C错误;
D.加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乙醇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醇易挥发,通入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气体除了生成的乙烯,还有挥发的乙醇蒸气,乙烯和乙醇都能将高锰酸钾还原使其褪色,所以不能证明产生的气体为乙烯,D错误;
答案选A。
18. D
【详解】A.对比苯甲醛、2-环己烯酮与有机合成中间体I的结构简式,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A项错误;
B.苯甲醛中含醛基,2-环己烯酮中含碳碳双键,苯甲醛和2-环己烯酮均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苯甲醛和2-环己烯酮,B项错误;
C.中间体I的等效氢有9种,一氯代物有9种,C项错误;
D.图中“*”所示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即中间体I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D项正确;
答案选D。
19. B
【详解】A.部分分子晶体例如Ar的晶体中没有共价键,离子晶体中一定有离子键,A错误;
B.CO2与分子中,中心原子C上的孤电子对数为(4-22)=0,σ键电子对数为2,价层电子对数为0+2=2,VSEPR模型为直线形,故 与均为直线形分子,B正确;
C. 极易溶于水是因为氨分子与水分子间形成了氢键,分子与水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但PH3是极性分子、水是极性溶剂,故PH3比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得多,C错误;
D.NCl3中中心原子N上的孤电子对数为(5-31)=1,σ键电子对数为3,价层电子对数为1+3=4,NCl3中N为sp3杂化,BCl3中中心原子B上的孤电子对数为(3-31)=0,σ键电子对数为3,价层电子对数为0+3=3,BCl3中B为sp2杂化,D错误;
答案选B。
20. A
【详解】A.由于F的电负性大于Cl的电负性,所以三氟乙酸羧基中的羟基的极性更大,即三氟乙酸的酸性强于三氯乙酸,A项正确;
B.易形成分子间氢键,熔沸点较高,易形成分子内氢键,熔沸点降低,所以的沸点高于,B项错误;
C.由于O的非金属性强于S,所以的稳定性大于,C项错误;
D.HI和HCl均为分子晶体,且HI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作用力更强,所以HI的沸点比HCl的高,D项错误;
故答案选A。
21. B
【详解】A.每个水分子周围都有4个水分子和它形成氢键,每个氢键被2个水分子共有,所以1mol冰晶体中可含有2mol氢键,故A正确;
B.碘晶体的构成粒子是碘分子,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属于分子晶体,在碘晶胞中,碘分子位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每个碘晶胞中实际占有4个碘分子,8个碘原子,故B错误;
C.金刚石是共价晶体,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成网状,熔点很高;MgO是离子晶体,阴阳离子间以离子键结合,熔点也很高,但没有金刚石高;碘单质属于分子晶体,熔点相对来说很低,则三者熔点:金刚石>MgO>碘单质,故C正确;
D.MgO晶胞中b的坐标参数为(1,1,0),则a的坐标参数为 (0,0,0),c位于立方晶胞的后侧面正方形的上边的中心,则c坐标参数为 (,1,1),故D正确;
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梅州市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共16页。
这是一份云南丽江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共11页。
这是一份江苏淮安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H2SO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