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各地区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按题型汇编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1-选择题①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1-选择题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1-选择题①
1.(2020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的电子式: B.的结构示意图:
C.纯碱的化学式: D.的结构式:
2.(2020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能量通常包括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下列有关能量转化关系的判断错误的是
A.甲烷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二次电池放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风力发电:风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2020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1940年科学家用a粒子轰击Bi发现了元素At,其反应为Bi +He→At+2n,则At的中子数为( )
A.85 B.126 C.127 D.211
4.(2020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反应中符合图中所示能量转化关系的是
A.
B.
C.
D.
5.(2020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油裂解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石油的分馏、催化裂化都是化学变化
C.裂化汽油不能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 D.煤油馏分的沸点范围低于重油馏分的沸点范围
6.(2020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Ⅰ族和Ⅶ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均含离子键
B.在反应中,断裂—、—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键释放的能量
C.乙烯、苯乙烯均能发生加聚反应,二者互为同系物
D.从海带中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或将氧化成
7.(2020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中所含共用电子对数为
B.甲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
C.与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分子的数目为
D.由、、足量溶液形成的原电池中,当正极增重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
8.(2020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向少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滴加植物油,振荡
检验植物油中含碳碳不饱和键
B
以镁、铝为电极,插入烧碱溶液中构成原电池
证明镁比铝活泼
C
向乙酸乙酯粗产品中加入溶液,分液
提纯乙酸乙酯
D
常温下,在浓硫酸、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铝片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9.(2020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唐代张九龄诗句“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涉及淀粉、麦芽糖、葡萄糖、乙醇等化学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乙醇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B.蔗糖和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都互为同分异构体
C.麦芽糖、葡萄糖都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
D.淀粉、麦芽糖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
10.(2020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图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其中E元素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D>A>B
B.由A、B、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C>E
D.D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11.(2020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相同温度下,将下列四组试剂混合后生成氢气速率最大的是
A.锌片、盐酸 B.锌粉(另含铜片)、盐酸
C.锌粉、盐酸 D.镁粉、硝酸
12.(2020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有机物()、()、()的分子式均为C10H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c两种物质均不属于烷烃
B.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1 mol b、c分别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时,都是最多消耗3 mol H2
D.a、b、c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13.(2020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的单质与冷水反应缓慢,与沸水反应迅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简单氢化物稳定性: B.最高正价:
C.可分别与、、形成二元离子化合物 D.单质沸点:
14.(2020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以石墨、镁为电极材料,以、的混合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将化学反应设计成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是负极
C.正极反应式为 D.消耗镁理论上有电子通过外电路
15.(2020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用、为原料可制备丙烯(),反应为。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测得与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0
2
1.4
1
0.8
0.8
0
0.6
1
1.2
1.2
A.时,该反应达到平衡
B.时,0~10内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C.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
D.平衡时与起始时气体的压强之比是
16.(2020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如图是某种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球棍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其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所得的混合物可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B.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之一是一种常用的医用消毒剂,其纯净物消毒效果最佳
C.充分燃烧,消耗氧气
D.蒸气与乙烯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氧的质量分数为,则氢的质量分数为
17.(2022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使用了大量新材料。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硫化镉发电玻璃
B.二氧化碳制冷剂
C.石墨烯发热服
D.聚氨酯短道速滑服
A.A B.B C.C D.D
18.(2022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现象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且最快的是
A.加工馒头时添加膨松剂 B.进入公共场合需要佩戴口罩
C.黑火药爆炸 D.溶洞形成
19.(2022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HBrO的结构式为H-Br-O B.氮气的电子式为
C.异丁烷的球根模型为 D.聚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20.(2022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有关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的性质稳定,可用于制 B.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可用作制冷剂
C.易分解,农业上用作化肥 D.极易溶于水,工业上用于制硝酸
21.(2022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有关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A.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氧化反应
B.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聚乙烯:聚合反应
C.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取代反应
D.油脂的皂化反应:加成反应
22.(2022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23.(2022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工业上制备甲烷的反应为。一定温度下,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下列叙述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mol,同时消耗2mol
24.(2022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过程对应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选项
过程
方程式
A
向溶液中通入过量,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B
将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C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有白色沉淀生成
D
为防止浓硝酸见光分解,一般将其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A.A B.B C.C D.D
25.(2022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我国科学家实现了到淀粉的全合成,其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L氨气中含分子的数目为
B.、HCHO的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为
C.过程①中每生成1mol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D.将1molX与足量乙酸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消耗乙酸分子的数目为
26.(2022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金属X和Z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石油的分馏
C.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D.喷泉实验
A.A B.B C.C D.D
27.(2022春·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有机物X()是合成原料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物X与乙酸互为同系物
B.有机物X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C.有机物X可使酸性溶液褪色
D.标准状况下,1mol有机物X与适量碳酸钠反应最多放出33.6L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
1.D
【详解】A.KCl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A错误;
B.的结构示意图为:,B错误;
C.纯碱为正盐,化学式为Na2CO3,碳酸氢钠为酸式盐,C错误;
D.为共价化合物,其结构式为:,D正确。
答案选D。
2.C
【详解】A.甲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中除了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外,还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故A正确;
B.光合作用是植物把接收到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故B正确;
C.二次电池放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风力发电主要是将风能转化为风轮的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
选C。
3.B
【详解】Bi的中子数为209-83=126,He的中子数为4-2=2,反应前后中子数不变,At的中子数为126+2-2×1=126,答案选B。
4.B
【分析】根据图示,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属于吸热反应。
【详解】A.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放热,故不选A;
B.,碳还原水蒸气,为吸热反应,故选B;
C.为乙烯的燃烧反应,燃烧放热,故不选C;
D.为铝热反应,铝热反应放热,故不选D;
选B。
5.B
【详解】A.石油裂解气中混有烯烃,烯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正确;
B.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而石油催化裂化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裂化汽油中混有烯烃,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则不能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故C正确;
D.石油分馏时,首先分馏出的是汽油,其次是煤油,再次是柴油、重油,则煤油馏分的沸点范围低于重油馏分的沸点范围,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6.D
【详解】A. 第Ⅰ族和Ⅶ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含离子键,如氯化氢只含共价键,故A错误;
B. 在反应中,断裂1mol—、1mol—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2mol—键释放的能量,故B错误;
C. 乙烯、苯乙烯结构不相似,分子组成上也不相差若干个“CH2”,二者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
D. 或能把氧化成,从海带中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或将氧化成,故D正确;
选D。
7.D
【详解】A.标准状况下,H2O为液体,则标准状况下22.4LH2O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A错误;
B.苯环中无碳碳双键,故B错误;
C.N2和H2生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则0.1molN2与0.4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NH3分子的数目小于0.2NA,故C错误;
D.在Zn、Ag和足量AgNO3组成的原电池中,正极上析出Ag,2.16gAg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则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0.02NA,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A
【详解】A.向少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滴加植物油,振荡,溶液褪色,可以检验植物油中含碳碳不饱和键,故A符合;
B.以镁、铝为电极,插入烧碱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只有铝能与烧碱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镁不反应,不能用来比较两者的活泼性,故B不符;
C.向乙酸乙酯粗产品中加入溶液,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较大,会使产品的产率降低,故C不符;
D.常温下,在浓硫酸、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铝片,铝在浓硫酸中钝化,稀硫酸与铝正常反应,实验设计不合理,故D不符;
故选A。
9.B
【详解】A.淀粉、乙醇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所含元素种类相同,故A正确;
B.蔗糖和麦芽糖分子式都是C12H22O11,属于同分异构体;淀粉和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麦芽糖、葡萄糖都含有醛基,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故C正确;
D.淀粉是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麦芽糖是二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故D正确;
选B。
10.A
【分析】根据五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A、B、C位于第二周期,D、E位于第三周期,E元素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则E为Cl元素,所以A为N元素,B为O元素,C为F元素,D为Si元素。
【详解】A.D位于第三周期,所以D原子半径大于A、B,A和B位于同一周期,但A的原子序数更小,所以原子半径A>B,所以原子半径D>A>B,故A正确;
B.N、O、H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NH4NO3,故B错误;
C.C为F元素,没有最高价氧化物,故C错误;
D.D为Si元素,其氧化物为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1.B
【详解】盐酸的浓度相同,锌粉比锌片与盐酸的接触面积更大,所以A的反应速率小于B、C;B中锌、铜与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所以B的反应速率大于C,金属与硝酸反应时不产生氢气,综上所述生成氢气速率最快的是B。
12.C
【详解】A.化合物b中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c中含有苯环,都没有达到结合H原子的最大数目,因此不属于烷烃,A正确;
B.化合物b中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正确;
C.化合物b分子中含有2个不饱和碳碳双键,所以1 mol b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时,最多消耗2 mol H2,C 错误;
D.化合物a、b、c分子中都含有饱和C原子,具有甲烷的四面体结构,因此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3.B
【分析】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小于8,且X、Y、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可知Y、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应为7,分别是F和Cl元素,而X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6,应为O元素;Z的单质与冷水反应缓慢,与沸水反应迅速,则Z为Mg元素。
【详解】由分析知:X为O元素、Y为F元素、Z为Mg元素、W为Cl元素;
A.F的非金属性比Cl强,则HF比HCl稳定,故A正确;
B.O、F非金属性强,F无正价态,O无最高正价,故B错误;
C.Mg分别与O、F、Cl组成MgO、MgF2、MgCl2,MgO、MgF2、MgCl2均为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
D.Mg常温下为固体,Cl2常温下为气体,则Mg的沸点大于Cl2,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4.C
【分析】在中Mg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构成的原电池中Mg为负极,石墨为正极。
【详解】A.石墨为正极,则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
B.Mg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是原电池的负极,故B正确;
C.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lO-+2e-+H2O=Cl-+2OH-,故C错误;
D.12gMg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则消耗12g镁理论上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5.D
【详解】A.~时刻,气体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该反应达到平衡,故A正确;
B.时,0~10内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故B正确;
C.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气体物质的量增大,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变量,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故C正确;
D.
同温、同体积,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平衡时与起始时气体的压强之比是(1.8+0.8+1.2+1.2+1.2):(3+2)=,故D错误;
选D。
16.D
【详解】A.根据的球棍模型,是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A错误;
B.是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乙酸钠和乙醇,乙醇可以消毒,75%的乙醇消毒效果最佳,故B错误;
C.乙酸乙酯充分燃烧,消耗5mol氧气,非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一定是,故C错误;
D.乙酸乙酯蒸气与乙烯组成的混合气体中,C:H的物质的量比为1:2,氧的质量分数为,则氢的质量分数为=,故D正确;
选D。
17.D
【详解】A.CdS为半导体材料,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
B.CO2为无机氧化物,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
C.石墨烯是无机非金属材料,C错误;
D.聚氨酯为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故选D。
18.C
【详解】A. 加工馒头时添加膨松剂,是为了让馒头更加松软可口,与调控化学反应速率无关,故A错误;
B. 进入公共场合需要佩戴口罩可防止病菌的传播,与调控化学反应速率无关,故B错误;
C. 黑火药爆炸能在瞬间完成,反应速率很快,故C符合;
D. 溶洞形成需要几十万年,反应速率很慢,故D不符合;
故选C。
19.D
【详解】A. HBrO中H、Br分别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O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故结构式为H-O-Br,故A错误;
B. 氮气中N原子周围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 异丁烷的球根模型为,故C错误;
D. 氯乙烯CH2=CHCl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结构简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20.B
【详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与制氨气无关,A错误;
B.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可用作制冷剂,B正确;
C.NH4HCO3 易分解与农业上用作化肥并无关联,C错误;
D.NH3 极易溶于水是物理性质,与制硝酸无关联,D错误;
故选B。
21.D
【详解】A.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故A正确;
B. 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聚乙烯,由小分子合成高分子,为聚合反应,故B正确;
C.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HCl,为取代反应,故C正确;
D.油脂的皂化反应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不是加成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22.B
【详解】A. 硫单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A错误;
B. 煅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故B正确;
C. 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故C错误;
D. 为稀硝酸,与铁反应生成NO,故D错误;
故选B。
23.B
【详解】A. 容器容积不变,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逐渐减小,故压强逐渐减小,则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
B.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符合;
C. 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不符合;
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mol,同时消耗2mol,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不符合;
故选B。
24.D
【详解】A.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生成碳酸氢根,同时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溴原子加在形成双键的两个碳原子上:,B错误;
C.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钙,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浓硝酸见光易分解,生成NO2、H2O和O2,化学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D。
25.C
【详解】A. 未指明状态,不能计算氨气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 每个H2O2、HCHO分子中均含有2个氢原子,故、HCHO的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为2,故B错误;
C. 由转化关系图可知,过程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3H2=H2O+ ,故生成1 mol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故C正确;
D. 一个X中含有2个羟基,1 molX与2 mol乙酸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消耗乙酸的物质的量小于2 mol,故D项错误;
故选C。
26.D
【详解】A.图示装置为原电池装置,若X活泼性比Zn强,X溶解,Zn表面有气泡;若Zn比X活泼,现象相反,可比较X与Zn的金属活动性,A不符合题意;
B.石油的分馏在不同温度下可得到不同的馏分,该装置可实现,B不符合题意;
C.液-液加热制备乙酸乙酯,用饱和碳酸钠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杂质,该装置可实现,C不符合题意;
D.NO难溶于水,不能形成喷泉实验,D符合题意;
故选D。
27.C
【详解】A.X中官能团为羟基和羧基,而乙酸中只含羧基,两者不是同系物,A错误;
B.X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错误;
C.X中与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氢原子,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C正确;
D.1molX中含1mol羧基,与适量碳酸钠溶液反应最多产生0.5molCO2,标况下体积为11.2L,D错误;
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淮安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1-选择题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1-选择题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3-非选择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2,66,344,94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