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
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组织液、淋巴和血浆之间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血浆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中,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详解】A、血浆中的物质可以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也可以进入血浆中,组织液还可以进入淋巴,淋巴可以进入血浆,该图少了组织液指向血浆,多了淋巴指向组织液,A错误;
B、该图少了由组织液指向血浆的箭头,多了血浆指向淋巴,B错误;
C、血浆中的物质可以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也可以进入血浆中,组织液还可以进入淋巴,淋巴可以进入血浆,C正确;
D、淋巴不能直接形成组织液,因此该图多了由淋巴指向组织液的箭头,D错误。
故选C。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红细胞、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尿素、CO2和氨基酸 ④激素、血红蛋白和抗体 ⑤胃中的牛奶 ⑥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和蔬菜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A.②③⑦ B.②④⑥ C.①②③⑦ D.③⑤⑦
【答案】A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组成。
【详解】①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红细胞是细胞成分,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正确;
③尿素、CO2和氨基酸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正确;
④血红蛋白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
⑤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胃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
⑥口服抗菌药物以及摄入的蔬菜进入的是消化道,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⑦正确。
综上所述,②③⑦正确,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其重要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代谢活动发生在内环境中,内环境必须保持各物质含量的相对稳定
B.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C.正常的血糖水平和氧气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A
【分析】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
【详解】A、细胞代谢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A错误;
B、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B正确;
C、正常的血糖水平和氧气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A。
4.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C.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
D.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答案】D
【分析】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其中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A错误;
B、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B错误;
C、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和脑神经的传出神经的一部分,C错误;
D、当人体处于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神经系统的组成,考生要识记和掌握相应的知识,结合各个选项的信息进行准确判断。
5.一个小孩在摘野果时,不小心手被刺扎了一下他迅速把手缩回。但他很想吃这个野果,第二次伸手忍痛摘下野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孩不小心手被刺扎后缩回不是非条件反射
B.缩手反射动作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指挥下完成的
C.小孩忍痛摘下野果是条件反射
D.小孩忍痛摘下野果的动作与小脑无关
【答案】C
【分析】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详解】A、小孩不小心被扎后缩手不是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反射,A错误;
B、缩手动作是非条件反射,不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B错误;
C、小孩忍着疼第二次摘野果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C正确;
D、小孩完成摘果子的动作与小脑有关,D错误。
故选C。
6.神经纤维某部位受到刺激时,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
A.①→④ B.②→③ C.④→① D.③→②
【答案】C
【分析】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且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详解】根据分析,当神经元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是外正内负的电位,当受到刺激后,Na+内流,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即由④→①。
故选C。
7.完成呼吸、排尿、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
A.脊髓、小脑、大脑 B.脑干、脊髓、大脑
C.大脑、脊髓、小脑 D.脑干、脊髓、小脑
【答案】D
【分析】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和语言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是调节下肢躯体运动和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呼吸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阅读反射属于人类的语言功能,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
【详解】人体完成呼吸、排尿、维持身体平衡神经中枢依次位于脑干、脊髓、小脑;
故选D。
8.人脑具有很多高级的功能,帮助人主动适应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脑左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如音乐、绘画、空间识别等
B.当左半球语言中枢的V区病变时,病人看不懂文字
C.感觉性记忆持续时间很短,只有数秒至数分钟
D.第二级记忆持续时间为永久
【答案】B
【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详解】A、大多数人的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如音乐、绘画、空间识别等,左半球主要负责逻辑思维,A错误;
B、大脑皮层左半球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说话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某一语言中枢受损会出现相应的症状,V区病变时,病人看不懂文字,B正确;
C、感觉性记忆是转瞬即逝的,有效时间往往不超过1秒,所以所记信息并不构成真正的记忆,C错误;
D、人的记忆分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其中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第二级记忆为短期记忆,D错误。
故选B。
9.不同激素的化学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些共同的特点。下列不属于动物激素调节特点的是( )
A.微量、高效
B.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C.为细胞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通过体液运输
【答案】C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或腺体合成分泌的,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详解】激素是由动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分泌物弥散到体液中,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且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激素不能为细胞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
故选C。
1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能影响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反应迅速,作用准确
D.神经调节反应缓慢,作用范围广
【答案】B
【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体内不少内分泌腺是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两种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动物体才能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并且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详解】A、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A错误;
B、体液调节能影响神经调节,比如甲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B正确;
C、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作用准确,C错误;
D、体液调节反应缓慢,作用范围广,D错误。
故选B。
11.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B.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C.血浆渗透压升高
D.产生渴感
【答案】B
【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接受刺激,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尿液减少,同时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引起渴感,使机体主动饮水。
【详解】A、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人体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含量会增多,尿液从而减少,A正确;
B、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B错误;
C、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水减少,渗透压将升高,C正确;
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引起渴感,D正确。
故选B。
12.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的部位分别位于( )
A.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C.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答案】B
【分析】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觉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浓度的变化;下丘脑还是血糖调节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能调节血糖平衡和体温恒定,但渴感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详解】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即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和血糖平衡平衡调节中枢都位于下丘脑,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寒冷的冬天,当人们由温暖的室内走到室外,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D
【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①寒冷时,机体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①错误。
②寒冷时,机体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耗氧量增加,②错误;
③寒冷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量,③正确;
④寒冷时,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兴奋性增强,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维持体温相对恒定,④正确;
⑤寒冷时,机体产生的甲状腺激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⑤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
14.下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判断其中的①-⑤分别是什么结构或体液,并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迅速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B.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12层磷脂分子层
C.②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⑤处
D.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
【答案】ACD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穿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进而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不同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不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题图分析,①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②表示红细胞,③表示血浆,④表示细胞内液,⑤表示组织液。
【详解】A、肌肉细胞缺氧时,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③血浆的pH不会迅速降低,因为乳酸会与血浆中的NaHCO3反应产生碳酸和乳酸钠,而碳酸会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因而③血浆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A错误;
B、②红细胞中的氧气到达④组织细胞需要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氧气在线粒体中被利用,线粒体有两层膜,共6层膜,12层磷脂分子层,B正确;
C、氧气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此时红细胞中的氧气浓度较高,②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④组织细胞中的氧气浓度最低,即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C错误;
D、③为血浆,⑤组织液,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比⑤中含有蛋白质高,D错误。
故选ACD。
15.如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其中a和b为电压计。皮肤受到适宜刺激后, 电压计a和b有电位波动,且肌肉收缩。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兴奋在A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快
B.刺激b电压计右侧引起肌肉收缩,该过程属于反射
C.刺激b电压计右侧引起肌肉收缩,a电压计无电位波动
D.皮肤受到适宜刺激后,A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化
【答案】ABD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A结构为突触。
【详解】A、兴奋在A突触处需要进行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存在突触延搁,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A错误;
B、反射的发生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刺激b电压计右侧引起肌肉收缩,该过程不属于反射,B错误;
C、刺激b电压计右侧引起肌肉收缩,由于兴奋在突触A处的传递是单向的,故a电压计无电位波动,C正确;
D、皮肤受到适宜刺激后,A处为突触,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错误。
故选ABD。
16.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的
B.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
D.神经递质一旦释放,就会引起突触后膜内外电位逆转
【答案】BC
【分析】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下一个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兴奋后突触后膜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抑制后突触后膜仍旧为外负内正,但电位差可能进一步加大。
【详解】A、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的,A错误;
B、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得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B正确;
C、神经递质发挥可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有利于神经调节精确完成,C正确;
D、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后,经过突触间隙的扩散,传递到突触后膜后,才会引起突触后膜内外电位逆转,D错误。
故选BC。
17.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平衡的调节与肝糖原有关,与肌糖原无关
B.血糖调节既有激素调节,又有神经调节
C.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升血糖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中起拮抗作用
【答案】BCD
【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故血糖平衡的调节与肝糖原有关,与肌糖原也有关,A错误;
B、血糖平衡的调节除激素发挥调节作用外,还受神经系统的控制,间接发挥作用,B正确;
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进而升高血糖,肾上腺素能促进糖原分解,促进血糖升高,C正确;
D、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水平,故在调节血糖中起拮抗作用,D正确。
故选BCD。
18.“春寒料嵴,冻杀年少”。早春时节气温变化大,人体免疫力下降,感冒病毒容易乘虚而入,使人患上感冒,甚至“发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下丘脑可以产生冷觉,提醒人多添衣物
B.感冒“发烧”持续38.5℃不退的原因是产热量高于散热量
C.“退烧”时,机体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舒张、出汗增多来增加散热
D.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人体从感冒发烧恢复到身体健康
【答案】ABD
【分析】感觉在脑皮层形成;温度稳定时,产热等于散热,温度上升时,产热大于散热,温度下降时,产热小于散热。
【详解】A、冷觉在大脑皮层形成,A错误;
B、温度稳定在38.5℃,此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
C、“退烧”时,散热增加,机体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舒张、出汗增多来增加散热,C正确;
D、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使人体从感冒发烧恢复到身体健康,D错误。
故选ABD。
三、综合题
19.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中填字母,“_____”上填文字)
(1)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a与d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d中含有较多的____;d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的含量有关。
(2)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血浆中的pH值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____]内存在着_____物质。
(3)目前普遍认为,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1) 1/3 蛋白质 无机盐、蛋白质
(2) d 缓冲
(3)神经-体液-免疫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a为毛细淋巴管,其中流动的液体是淋巴;b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具体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c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具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为血浆;e为血细胞;f表示组织液;g表示细胞膜。图中①~④分别表示合成肝糖原、肝糖原分解、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
【详解】(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2/3 ,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的1/3;a、d、e、f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红细胞、组织液;a(淋巴液)与d(血浆)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2)由于血浆d中存在着缓冲物质,故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d(血浆)中pH的明显下降。
(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0.下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请据图答题。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2)图甲中反射弧通常由①、②、③、④______和⑤______组成。当针刺手指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只能是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
(3)在未受刺激时,②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处于_____状态,表现为______。
【答案】(1)神经元
(2)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单向
(3) 静息 外正内负
【分析】该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由于②结构中有神经节,所以是传入神经,因此①是感受器、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详解】(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该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由于②结构中有神经节,所以是传入神经,因此①是感受器、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反射弧通常由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组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3)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
21.图A表示突触结构的模式图,图B表示图A的部分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
(1)突触是由图中结构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共同构成。
(2)结构②中含有的神经递质可通过_____方式释放到结构④中。
(3)图B中含有可以特异性识别递质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_____。当受体接受兴奋型神经递质刺激后,对_____(填“Na+”或“K+”)通透性增加,使膜内电位变为________。
(4)兴奋在图A中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③④⑤
(2)胞吐
(3) 蛋白质(糖蛋白) Na+ 正电位
(4)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分析】分析图解:图A中,①是轴突,②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间隙,⑤是突触后膜,突触包括③④⑤。
【详解】(1)图A中,①是轴突,②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间隙,⑤是突触后膜,突触是由图中结构③突触前膜、④突触间隙、⑤突触后膜共同构成。
(2)结构②是突触小泡,其中含有的神经递质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结构④中。
(3)图B是细胞膜,细胞膜上含有可以特异性识别递质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当受体接受兴奋型神经递质刺激后,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对Na+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大量进行细胞膜内,使膜内电位变为正电位。
(4)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故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22.下图是人体内某激素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请据图回答:
(1)甲、乙、丙所代表的腺体名称是_____、_____和_____。
(2)激素A为_____,激素B为______。
(3)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后,激素A、B的含量将_____
【答案】(1)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2)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3)下降
【分析】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详解】(1)图示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甲、乙、丙所代表的腺体名称是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
(2)激素A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3)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后,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故激素A、B的含量将降低,此种调节为负反馈调节。
23.如图是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前后体内由下丘脑参与的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血糖来源于______,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体内激素a分泌会增多,该激素是由_____细胞分泌的;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与激素a互为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_____。
(2)由于比赛过程中大量出汗使运动员尿量减少,这是下丘脑通过激素b调节的结果,则激素b是______,尿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
(3)比赛结束后进入吹着冷气的休息室,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分泌激素d作用于_______、骨骼肌等主要器官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平衡。
【答案】(1)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胰岛A 胰岛素
(2) 抗利尿激素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肝脏
【分析】1、(1)胰岛素的作用:①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②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④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⑤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⑥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失水过多时,图中的下丘脑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由垂体释放,作用于 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详解】(1)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a胰高血糖素会增多,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促进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与激素a互为拮抗作用的激素是胰岛素。
(2)比赛过程中大量出汗使运动员尿量减少,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b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
(3)寒冷时,下丘脑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A分泌甲状腺激素d增多,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肝脏和骨骼肌,使其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平衡。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下图表示反射弧结构,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之分,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