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
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人体组织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B.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剧烈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答案】D
【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
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
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
【详解】A、肝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因此其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A正确;
B、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进入组织液,并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正确;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
D、剧烈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各组成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下图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X代表血糖,在a→b时段血糖浓度的升高主要原因是肝糖原分解,则b→c的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上升有关
B.如果X代表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大
C.如果X代表CO2,c→d时段,呼吸强度增加
D.如果X代表甲状腺激素,则分级调节过程可表示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答案】A
【分析】图示为某种营养物质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若该物质是血糖时,ab段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可能是食物的消化吸收;bc段血糖浓度降低的原因是合成了糖原、血糖的氧化分解等;cd段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可能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糖原分解。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详解】如果X是血糖,在a→b时段血糖浓度的升高主要是食物的消化吸收。b→c时段血糖含量下降主要是胰岛素发挥作用降血糖的结果,A错误;如果X是抗利尿激素,c→d时段表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正确;如果X是CO2,c→d段时,CO2浓度增大,呼吸作用增强,CO2作为化学物质参与调节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最终使呼吸作用增强,C正确;如果X代表甲状腺激素,则分级调节过程可表示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D正确。
故选A。
3.某同学以玉米胚芽鞘为实验材料探究了α-萘乙酸(N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所得实验数据见表:
培养皿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NAA溶液浓度(mol/L) | 0(蒸馏水) | 10-12 | 10-10 | 10-8 | 10-6 | 10-4 |
胚芽鞘增长度(mm/d) | +2.6 | +3.2 | +3.9 | +5.1 | +3.1 | +1.8 |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说明N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浓度为10-4 mol/L的NAA溶液也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C.1号培养皿为对照组,其余培养皿为实验组
D.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NAA浓度在10-8 mol/L左右
【答案】B
【分析】分析表格数据:1号作为对照组;当NAA溶液浓度小于10-8mol/L时,随着NAA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当NAA溶液浓度为10-8mol/L时,幼叶鞘增长相对长度最长,此时促进作用最强;当NAA溶液浓度大于10-8mol/L时,随着NAA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甚至抑制生长,这也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详解】A、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A溶液浓度,因变量是胚芽鞘增长度。与对照组相比,随着NAA溶液浓度的增加,胚芽鞘增长度先增加后降低,且最终小于对照组,说明NAA对胚芽鞘增长度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根据以上分析已知,NAA对胚芽鞘增长度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
B、表格中第6号培养皿的胚芽鞘增长度小于对照组,说明浓度为10-4 mol/L的NAA溶液抑制了胚芽鞘的生长,B错误;
C、表格中1号培养皿为蒸馏水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培养皿为实验组,C正确;
D、表格中第4号培养皿的胚芽鞘增长度最大,说明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NAA浓度在10-8 mol/L左右,D正确。
故选B。
4.下列关于种群的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进行酵母菌计数,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滴培养液于盖玻片边缘
B.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小
C.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长期稳定在K值附近
D.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答案】A
【分析】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使用血球计数板时,应先放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详解】A、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A正确;
B、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重捕数中的标记数偏小,最终计算出的结果偏大,B错误;
C、密闭培养瓶中活酵母菌的数量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S型增长,但是由于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最终会逐渐减少而灭亡,C错误;
D、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种群密度都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D错误。
故选A。
5.下列有关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一致的
C.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则种群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D.隔离是指自然条件下,种群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答案】D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A错误;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
C、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内部个体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则种群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C错误;
D、隔离是指自然条件下,种群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D。
【点睛】易错点:要注意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缺水时,人体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
C.长期缺少食物蛋白,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D.在进行剧烈运动时,部分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会导致血浆中的pH值明显下降
【答案】C
【分析】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CO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当机体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导致尿量减少;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进而引起组织水肿;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由于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血浆中pH基本不变。
【详解】A、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CO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
B、缺水时,人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来维持机体的水盐平衡,B错误;
C、长期缺少食物蛋白,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
D、在进行剧烈运动时,部分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导致血浆中的pH值变化,但不会明显下降,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从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实质,解题关键是了解抗利尿激素的功能,理解组织水肿的原因,了解内环境中PH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
二、综合题
7.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都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在其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下图甲表示神经调节中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图乙是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的反射弧中,表示感受器的是_______(填图中标号),感受器的作用是________。
(2)研究发现,某镇痛药是通过作用于图甲中的突触而起作用的,从兴奋传递的角度分析,该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属于未兴奋部位的是_________。图乙中B、C之间能够产生局部电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图甲中的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利用电流表测定其受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如下图)。若在b点右侧刺激,则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情况依次是④→________→④。
【答案】 ① 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抑制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或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A、C B、C之间存在电位差,电荷会发生定向移动 ③→④→①
【分析】识图分析可知,甲图中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突触。反射弧中感受器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将兴奋由传入神经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做出分析与综合,经过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效应器做出应答反应。③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发生改变,进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兴奋在突触传递时为单向传递。
乙图: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图中B区域处于兴奋状态,钠离子内流,膜电位表现为动作电位,即外负内正,而A、C区域处于静息状态,钾离子外流,膜电位为静息电位,即外正内负。在神经纤维上兴奋可以双向传导,即兴奋可以由B向A传导,也可以由B向C传导。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①为感受器,感受器的作用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2)根据以上对兴奋传递的分析可知,兴奋在突触传递时涉及到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作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由于某镇痛药是通过作用于图甲中的突触而起作用的,则镇痛药可能抑制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或者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从而阻断兴奋的传递。
(3)根据以上对图乙的分析可知,图乙中A、C处于未兴奋状态,B处于兴奋状态,因此B、C之间存在电位差,导致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
(4)当刺激还未传至b点时,a点和b点都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情况为图④;当刺激由右向左传导时,b点首先出现动作电位,a点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情况为图③;紧接着b点恢复为静息电位,两电极处电位相同,此时为图④所示;神经冲动继续向左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导到a点,a点出现动作电位,b点为静息电位,则为图①所示;之后a点恢复静息电位,两电极处电位相同,则为图④所示,所以整个过程的变化是④→③→④→①→④。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且能够识图判断反射弧的各部分组成;把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和特点,理解局部电流的形成原因,能够结合图示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以及膜电位变化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关系,这是突破第(4)问的关键。
8.群落演替按照演替的方向不同可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进展演替指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结构和种类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等;逆行演替正好相反。某风景名胜区因人类的过度开垦活动,近年来常受旱涝天气影响,导致较大规模植被退化。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风景名胜区进行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__(填“进展”或“逆行”)演替,人类的过度开垦活动对其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对该地区采取了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来促进自然生态修复。修复过程中不同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
(单位:株/100米)
树种 | 2003年 | 2008年 | 2013年 | 2018年 |
刺槐 | 24 | 12 | 7 | 10 |
朴树 | 5 | 10 | 17 | 51 |
黄连木 | 8 | 8 | 11 | 14 |
苦楝 | 0 | 0 | 0 | 1 |
棠梨 | 0 | 0 | 1 | 3 |
臭椿 | 0 | 1 | 3 | 3 |
①与2003年相比,2018年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修复过程中,该地区的演替速度比初生演替更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随着部分植物种群数量的增加,该风景名胜区土壤和气候条件也逐渐得到改善,逐步恢复旅游观赏产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价值。
【答案】 逆行 改变了自然演替的速度 增强 2018年该地区生物组分更多,能形成更复杂的营养结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人工造林等人类活动加快了演替的速度;该地区保留了土壤条件以及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 间接和直接
【分析】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抵抗能力,就属于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次生演替是指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分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由其他地方进入或残存的根系、种子等重新生长而发生的。
【详解】(1)据题干信息可知,该风景区有大规模植被退化,则物种种类成分由复杂到简单,属于逆行演替;因本地区受旱涝天气影响,故种群朝着逆行演替的方向发展,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垦活动,使此进展加快,故人类活动改变了自然演替的速度;
(2)①分析表格可知:2018年该地区生物组分更多,能形成更复杂的营养结构,故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②因人工造林等人类活动加快了演替的速度;该地区保留了土壤条件以及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等原因,故该地区的演替速度比初生演替更快;
③随着部分植物种群数量的增加,该风景名胜区土壤和气候条件也逐渐得到改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价值。
【点睛】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9.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对各种刺激(如寒冷、声音、病毒或病菌入侵等)做出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全身突然遭冰水浇湿,躯干和四肢的骨骼肌产生战栗,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该同学因此感冒而发烧就诊后,医生给他注射了一定剂量的药物M,几天后未见明显好转,于是选择另一诊所再次就医,医生先给他注射了少剂量的药物M后,该同学很快就出现了呼吸困难等症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些内分泌腺可作为反射弧中的效应器,其传出神经源于下丘脑。经研究表明赛场上球迷们的呐喊、欢呼声会导致参赛运动员体内肾上腺素迅速上升,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冠病毒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与健康,研制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
①一般情况下,新冠病毒侵染机体时首先要突破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具有的免疫特点是__________。
②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寒假及春节即将到来请你为自己身边的人就如何做好新冠疫情防控提出两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医疗科研所成功研制出某种新冠病毒疫苗,但不知道该疫苗的免疫效应如何。请选择健康小鼠(若干只)为研究对象设计甲、乙两组实验来探究该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效应。(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下丘脑 药物M中含有过敏原,再次注射进入人体时会发生过敏反应 呐喊、欢呼声等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大脑皮层传递给下丘脑,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迅速增多 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减少聚会、控制聚会人数;尽量不去人流密集区域,外出佩或好口罩;勤洗于、室内常通风;就地过节、尽量不去中高风险地区等 实验思路:将若干只健康小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注射适量的某种新冠病疫苗,乙组注射等量的不含疫苗的接种物,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的新冠病毒抗体浓度(或者一段时间后两组小鼠再分别接种一定量的新冠病毒,观察两组鼠的发病率、死亡率)
【分析】1、体温调节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的,并在突触处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2、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
【详解】(1)体温调节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根据题意,第一次注射药物M没有反应,而第二次注射时出现了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药物M中含有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时发生过敏反应。
(2)呐喊、欢呼声等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大脑皮层传递给下丘脑,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迅速增多,故赛场上球迷们的呐喊、欢呼声会导致参赛运动员体内肾上腺素迅速上升。
(3)①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被称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的特点是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②新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应做到以下几点:减少聚会、控制聚会人数;尽量不去人流密集区域,外出佩或好口罩;勤洗于、室内常通风;就地过节、尽量不去中高风险地区等。
③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疫苗的有无,因变量为小鼠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
将若干只健康小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注射适量的某种新冠病疫苗,乙组注射等量的不含疫苗的接种物;(控制单一变量)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无关变量一致)
检测两组小鼠的新冠病毒抗体浓度(或者一段时间后两组小鼠再分别接种一定量的新冠病毒,观察两组鼠的发病率、死亡率)。
【点睛】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神经调节、激素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熟记相关知识并能运用术语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
10.Ⅰ.果蝇种群中翅型有3种:长翅、小翅和残翅,该性状由A与a、H与h两对基因共同决定:基因A、H同时存在个体表现为长翅,基因A、H均不存在则表现为残翅,其余均为小翅。H( h)在X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分析回答:
果蝇种群中,长翅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果蝇的一个基因组中含有_______条染色体;现选择基因型为AaXHXh的长翅雌性个体和基因型为AaXhY的小翅雄性个体杂交,其后代中残翅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
Ⅱ.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发现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现有一野生型青蒿种群,请分析回答:
(1)青蒿种群中花的白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但白花植株抗病性弱易死亡且青蒿素含量低,因此经过多代培养,逐步淘汰白花植株,则该种群已经发生了进化,判断其发生了进化的依据为_______。
(2)可用低温或_______处理野生型青蒿(二倍体)获得四倍体植株,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物种,原因是_______。
【答案】 6 5 1/8 控制花色的基因频率已经发生改变 秋水仙素 不是 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为三倍体,不可育
【分析】由题意可知,果蝇种群中翅型由A与a、H与h两对基因共同决定,且独立遗传,其中H( h)在X染色体上,则A(a)在常染色体上。
【详解】Ⅰ. 基因A、H同时存在个体表现为长翅,故长翅个体的基因型有6种,分别是AAXHXH、AAXHXh、AaXHXH、AaXHXh、AAXHY、AaXHY。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其体细胞内含有4对共8条染色体,故一个基因组中含有3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共5条染色体。基因型为AaXHXh的果蝇和基因型为AaXhY的果蝇杂交,基因A、H均不存在则表现为残翅,故后代中残翅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1/4=1/16aaXhXh、1/4×1/4=1/16aaXhY,残翅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16+1/16=1/8。
Ⅱ.(1)经过多代培养,白花植株逐步淘汰,控制花色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种群已经发生了进化。
(2)可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野生型青蒿(二倍体)获得四倍体植株,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的杂交后代为三倍体青蒿。三倍体青蒿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发生紊乱,无法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不育,故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不是同一物种。
【点睛】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及物种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题
11.激动素(KT)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探究激动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幼苗随机分为三组,编号①②③,实验处理及统计的侧芽长度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状态下,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________。这一现象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________性。
(2)仅根据③组实验结果能否证明激动素对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如果能,请说明判断理由;如果不能,还应该增加什么实验处理组与③组相互对照 ,并写出预期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生长是植物体内各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___________的结果。
【答案】 顶端优势 两重 不能还应增加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的一组实验,预期的实验结果是该组侧芽生长量小于③组的生长量 程序性表达
【分析】分析表格:①组和②组的单一变量为是否用激动素处理,②组和③组的单一变量为是否保留顶芽。
【详解】(1)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顶端优势。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较多,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这种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仅根据③组实验结果,因为缺乏对照,不能证明激动素对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为了验证激动素对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对照组,即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由于激动素对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因此预测的实验结果是:该组侧芽生长量小于③组的生长量。
(3)植物的生长发育,从根本上是其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特性,掌握顶端优势的原理及相关应用,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