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10古诗三首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9225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10古诗三首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9225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10古诗三首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92255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10古诗三首
展开
这是一份(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10古诗三首,共7页。
(培优篇) 10古诗三首一.选择题(共3小题)1.下列关于“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写出了马真实的生活环境。 B.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苍茫辽阔的边疆的画面。2.下列诗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3.下面的诗句没有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一项是(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二.填空题(共5小题)4.选择合适的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大(漠 莫) 沙如雪,燕山月似(钓 钩) 。何当金络(gé luò) 脑,快走(踏 塌) 清秋。(2)千(锤 捶) 万凿(záo zuó) 出深山,烈火焚( fén lín) 烧若等闲。(3)千磨万击还坚劲(jìn jìng) ,任(你 尔) 东西南北风。5.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排比(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6.结合六年级下册课文《古诗三首》注释,理解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何当金络脑 何当: (2)粉骨碎身浑不怕 浑: (3)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 7.根据意思写出诗句。(1)石头经受了千万次的锤打,才被采出深山,烈火烧炼对它也好像是平常的事。 (2)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将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8.“竹”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挚友。在不同的人面前,竹有不同的风骨。请根据竹的本性,选填竹代表的精神或品格。(填序号)(1)竹笔直向上,可形容人 。(2)竹经历风雨又极耐寒,可形容人 。(3)竹中空,可形容人 。(4)竹全身都是宝,可形容人 。A.乐于奉献B.刚直C.虚心D.坚韧三.判断题(共2小题)9.《石灰吟》的作者是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燮。 (判断对错)10.《竹石》这首诗赞美了顽强而又坚韧的岩竹。 (判断对错)(培优篇) 10古诗三首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小题)1.下列关于“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写出了马真实的生活环境。 B.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苍茫辽阔的边疆的画面。【解答】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意思: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轮明月当空。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苍茫辽阔的边疆的画面。故选:B。2.下列诗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解答】根据句意及诗句的节奏特点理解,A.有误,应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BCD正确。故选:A。3.下面的诗句没有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一项是(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解答】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竹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墨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赠刘景文》,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中所托为秋天景物。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首诗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并没有用到托物言志的修辞手法。故选:D。二.填空题(共5小题)4.选择合适的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大(漠 莫) 漠 沙如雪,燕山月似(钓 钩) 钩 。何当金络(gé luò) luò 脑,快走(踏 塌) 踏 清秋。(2)千(锤 捶) 锤 万凿(záo zuó) záo 出深山,烈火焚( fén lín) fén 烧若等闲。(3)千磨万击还坚劲(jìn jìng) jìng ,任(你 尔) 尔 东西南北风。【解答】(1)漠:沙漠.莫:读[mò]时,指不要。钓:用钓饵诱鱼或其他水生动物上钩。钩:形状像钩子的。络:读luò]时,指网状的东西。踏:读[tà]时,指踩。读[tā]时,指〔踏实〕同“塌实”。塌:倒下;陷下。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择“漠”“钩”“luò”“踏”。(2)锤:锤子。捶:用拳头或棒槌敲打。凿:读“用拳头或棒槌敲打”。焚:读“fén”,是烧的意思。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择“锤”“záo”“fén”。(3)劲:读[jìn]时,指力气。读[jìng]时,指坚强有力。你:人称代词。尔:文言人称代词,指你。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择“jìng”“尔”。故答案为:(1)漠 钩 luò 踏;(2)锤 záo fén;(3)jìng 尔。5.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排比(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A 【解答】(1)把“大漠”比作“雪”,把“月”比作“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故选B。(2)把“竹”看作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故选A。故答案为:(1)B;(2)A。6.结合六年级下册课文《古诗三首》注释,理解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何当金络脑 何当: 什么时候。 (2)粉骨碎身浑不怕 浑: 全,都。 (3)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 原意是石灰原本的颜色,后将其引申为高尚的品格。 【解答】(1)句意: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何当:什么时候。(2)句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浑:全,都。(3)句意: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清白:原意是石灰原本的颜色,后将其引申为高尚的品格。故答案为:(1)什么时候。(2)全,都。(3)原意是石灰原本的颜色,后将其引申为高尚的品格。7.根据意思写出诗句。(1)石头经受了千万次的锤打,才被采出深山,烈火烧炼对它也好像是平常的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将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解答】(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翻译:石头经受了千万次的锤打,才被采出深山,烈火烧炼对它也好像是平常的事。(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翻译: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将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故答案为:(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8.“竹”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挚友。在不同的人面前,竹有不同的风骨。请根据竹的本性,选填竹代表的精神或品格。(填序号)(1)竹笔直向上,可形容人 B 。(2)竹经历风雨又极耐寒,可形容人 D 。(3)竹中空,可形容人 C 。(4)竹全身都是宝,可形容人 A 。A.乐于奉献B.刚直C.虚心D.坚韧【解答】A.乐于奉献:就是对某事甘心情愿、甘心愿意地献出。B.刚直:刚正。C.虚心: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意见。D.坚韧:坚固有韧性。(1)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序号B。(2)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序号D。(3)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序号C。(4)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序号A。故答案为:(1)B;(2)D;(3)C;(4)A。三.判断题(共2小题)9.《石灰吟》的作者是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燮。 × (判断对错)【解答】《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故答案为:×10.《竹石》这首诗赞美了顽强而又坚韧的岩竹。 √ (判断对错)【解答】《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故答案为:√
(培优篇) 10古诗三首一.选择题(共3小题)1.下列关于“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写出了马真实的生活环境。 B.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苍茫辽阔的边疆的画面。2.下列诗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3.下面的诗句没有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一项是(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二.填空题(共5小题)4.选择合适的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大(漠 莫) 沙如雪,燕山月似(钓 钩) 。何当金络(gé luò) 脑,快走(踏 塌) 清秋。(2)千(锤 捶) 万凿(záo zuó) 出深山,烈火焚( fén lín) 烧若等闲。(3)千磨万击还坚劲(jìn jìng) ,任(你 尔) 东西南北风。5.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排比(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6.结合六年级下册课文《古诗三首》注释,理解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何当金络脑 何当: (2)粉骨碎身浑不怕 浑: (3)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 7.根据意思写出诗句。(1)石头经受了千万次的锤打,才被采出深山,烈火烧炼对它也好像是平常的事。 (2)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将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8.“竹”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挚友。在不同的人面前,竹有不同的风骨。请根据竹的本性,选填竹代表的精神或品格。(填序号)(1)竹笔直向上,可形容人 。(2)竹经历风雨又极耐寒,可形容人 。(3)竹中空,可形容人 。(4)竹全身都是宝,可形容人 。A.乐于奉献B.刚直C.虚心D.坚韧三.判断题(共2小题)9.《石灰吟》的作者是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燮。 (判断对错)10.《竹石》这首诗赞美了顽强而又坚韧的岩竹。 (判断对错)(培优篇) 10古诗三首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小题)1.下列关于“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写出了马真实的生活环境。 B.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苍茫辽阔的边疆的画面。【解答】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意思: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轮明月当空。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苍茫辽阔的边疆的画面。故选:B。2.下列诗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解答】根据句意及诗句的节奏特点理解,A.有误,应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BCD正确。故选:A。3.下面的诗句没有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一项是(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解答】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竹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墨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赠刘景文》,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中所托为秋天景物。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首诗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并没有用到托物言志的修辞手法。故选:D。二.填空题(共5小题)4.选择合适的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大(漠 莫) 漠 沙如雪,燕山月似(钓 钩) 钩 。何当金络(gé luò) luò 脑,快走(踏 塌) 踏 清秋。(2)千(锤 捶) 锤 万凿(záo zuó) záo 出深山,烈火焚( fén lín) fén 烧若等闲。(3)千磨万击还坚劲(jìn jìng) jìng ,任(你 尔) 尔 东西南北风。【解答】(1)漠:沙漠.莫:读[mò]时,指不要。钓:用钓饵诱鱼或其他水生动物上钩。钩:形状像钩子的。络:读luò]时,指网状的东西。踏:读[tà]时,指踩。读[tā]时,指〔踏实〕同“塌实”。塌:倒下;陷下。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择“漠”“钩”“luò”“踏”。(2)锤:锤子。捶:用拳头或棒槌敲打。凿:读“用拳头或棒槌敲打”。焚:读“fén”,是烧的意思。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择“锤”“záo”“fén”。(3)劲:读[jìn]时,指力气。读[jìng]时,指坚强有力。你:人称代词。尔:文言人称代词,指你。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择“jìng”“尔”。故答案为:(1)漠 钩 luò 踏;(2)锤 záo fén;(3)jìng 尔。5.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排比(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A 【解答】(1)把“大漠”比作“雪”,把“月”比作“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故选B。(2)把“竹”看作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故选A。故答案为:(1)B;(2)A。6.结合六年级下册课文《古诗三首》注释,理解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何当金络脑 何当: 什么时候。 (2)粉骨碎身浑不怕 浑: 全,都。 (3)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 原意是石灰原本的颜色,后将其引申为高尚的品格。 【解答】(1)句意: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何当:什么时候。(2)句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浑:全,都。(3)句意: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清白:原意是石灰原本的颜色,后将其引申为高尚的品格。故答案为:(1)什么时候。(2)全,都。(3)原意是石灰原本的颜色,后将其引申为高尚的品格。7.根据意思写出诗句。(1)石头经受了千万次的锤打,才被采出深山,烈火烧炼对它也好像是平常的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将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解答】(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翻译:石头经受了千万次的锤打,才被采出深山,烈火烧炼对它也好像是平常的事。(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翻译: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将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故答案为:(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8.“竹”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挚友。在不同的人面前,竹有不同的风骨。请根据竹的本性,选填竹代表的精神或品格。(填序号)(1)竹笔直向上,可形容人 B 。(2)竹经历风雨又极耐寒,可形容人 D 。(3)竹中空,可形容人 C 。(4)竹全身都是宝,可形容人 A 。A.乐于奉献B.刚直C.虚心D.坚韧【解答】A.乐于奉献:就是对某事甘心情愿、甘心愿意地献出。B.刚直:刚正。C.虚心: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意见。D.坚韧:坚固有韧性。(1)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序号B。(2)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序号D。(3)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序号C。(4)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序号A。故答案为:(1)B;(2)D;(3)C;(4)A。三.判断题(共2小题)9.《石灰吟》的作者是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燮。 × (判断对错)【解答】《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故答案为:×10.《竹石》这首诗赞美了顽强而又坚韧的岩竹。 √ (判断对错)【解答】《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故答案为:√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