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9234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9234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92347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上海市七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苏轼的《格物粗谈》中记有:“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推测文中的“气”是指
A.甲烷 B.乙烯 C.乙炔 D.苯
【答案】B
【详解】篮中的木瓜释放出气体,与红柿接触后,未熟的红柿成熟,不再有涩味,说明木瓜产生的气体促进了红柿的成熟,是果实的催熟剂,所以此气体应为乙烯;
答案选B。
2.酸碱中和滴定是用来测定
A.溶液酸碱性 B.溶液pH C.酸或碱的浓度 D.电解质电离程度
【答案】C
【详解】酸碱中和滴定是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滴定未知浓度、已知体积的待测液,通过实验现象判断滴定终点,确定标准的体积,根据c(待测)V(待测)=c(标准)V(标准),计算待测液的浓度,答案为C。
3.下列煤化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的干馏 B.煤的液化 C.煤的气化 D.煤焦油制苯
【答案】D
【详解】A.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煤的液化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煤的气化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煤焦油含有苯等,蒸馏可获得苯,属于物理变化,D正确;
故选D。
4.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石油化工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分馏塔的顶部获得重馏分
B.石油分馏时获得各种馏分均为纯净物
C.石油裂化主要是为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
D.石油裂解的原理是将长链烃断裂成短链的烷烃
【答案】C
【详解】A.石油分馏塔的顶部获得石油气,选项A错误;
B.石油及石油分馏产品均为混合物,不是纯净物,选项B错误;
C.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选项C正确;
D.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丁烯、乙炔等,所以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断链不饱和气态烃,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5.下列可证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而非平面结构的是
A.键的键长均相同 B.键的键能均相同
C.键的键角均相同 D.只有一种结构
【答案】D
【详解】若甲烷分子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其二氯代物CH2Cl2有两种结构:相邻或者对角线上的氢被Cl取代;若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则其二氯代物CH2Cl2只有一种结构;无论甲烷分子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还是正四面体结构,其C−H 键的键长、键能、键角均相同;由此可知,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6.硫酸铵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A. B. C. D.
【答案】A
【详解】硫酸铵溶液中溶质为,铵根离子水解,但水解的程度总是很弱的,离子浓度最大的是,故选A。
7.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下易生锈 B.氯化铵溶液加入镁粉有气泡产生
C.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硫化钠浓溶液有臭味
【答案】A
【详解】A.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发生电化学腐蚀,与盐类的水解无关,A符合题意;
B.氯化铵溶液因水解呈酸性,当加入镁粉,与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与水解有关,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铁溶液呈黄色,铁离子水解为吸热反应,加热会促进水解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颜色加深,与水解有关,C不符合题意;
D.硫化钠溶液中硫离子分步水解生成少量硫化氢气体,硫化氢具有臭味,和水解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下列关于溴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式为 B.密度比水小
C.发生取代反应时键一定会断裂 D.发生消去反应时键一定会断裂
【答案】D
【详解】A.电子式为,A错误;
B.溴乙烷密度比水大,B错误;
C.发生取代反应时可能断裂,C错误;
D.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时键一定会断裂,D正确;
故选D。
9.加热纯水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变小、呈酸性 B.不变、呈中性
C.变大、呈中性 D.变小、呈碱性
【答案】C
【详解】A.加热纯水时,水的电离程度变大,但是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为中性,A错误;
B.水的电离程度变大,氢离子浓度变大,pH减小,B错误;
C.水的电离程度变大,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大,则变大,为中性,C正确;
D.由C分析可知,D错误;
故选C。
10.下列分子式一定表示纯净物的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A.C3H6可能为丙烯,也可能为环丙烷,A不符合题意;
B.C3H8只能为丙烷,一定表示纯净物,B符合题意;
C.C3H7Cl可以表示CH3CH2CH2Cl,也可以表示(CH3)2CHCl,C不符合题意;
D.可能为醇也可能为醚,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异辛烷( )含量是汽油抗爆性能的重要指标,下列关于异辛烷说法正确的是
A.系统名称为2,4,4-三甲基戊烷 B.一氯代物有5种
C.可由2种烯烃催化加氢制取 D.可由2种炔烃催化加氢制取
【答案】C
【详解】A.系统名称应为2,2,4-三甲基戊烷,A错误;
B. 存在4种氢原子,故一氯代物有4种,B错误;
C.可由 加氢获得,C正确;
D.不可由炔烃催化加氢制取,D错误;
故选C。
12.科学家合成出全碳环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原子均达8电子稳定结构 B.属于炔烃
C.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D.加热条件下能与浓硫酸反应
【答案】B
【详解】A.环中每个C原子均形成四个共价键,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A正确;
B.该全碳环是只含碳碳三键的烃,但是不含氢原子,属于单质,B错误;
C.该全碳环和金刚石都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单质,C正确;
D.加入条件下能与浓硫酸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D正确;
故选B。
13.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 2-乙基丁烷 B. 2-甲基丁烯
C. 1,2,4-三甲苯 D. 1-甲基溴丙烷
【答案】C
【详解】A.最长碳链含5个碳,第3个碳上有一个甲基,系统命名为3-甲基戊烷,选项A错误;
B.含碳碳双键且最长碳链为4个碳,碳碳双键在第2、3个碳之间,第2个碳上有一个甲基,系统命名为2-甲基-2-丁烯,选项B错误;
C.苯环上第1、2、4位置上各有一个甲基,系统命名为1,2,4-三甲苯,选项C正确;
D.含溴原子且碳链最长的碳为4个碳,溴原子在第2个碳上,系统命名为2-溴丁烷,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4.现代医学证明“痛风”的病因与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钠晶体有关,尤其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主要原理为:
①(尿酸)(尿酸离子)
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尿酸的电离方程式
B.由于②的,因此热敷能减轻关节疼痛
C.饮食中摄入过多食盐,容易诱发痛风
D.“痛风”患者应控制摄入产生较多尿酸的食物
【答案】D
【详解】A.尿酸为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则(尿酸)(尿酸离子)为尿酸的电离方程式,选项A正确;
B.由于②的,因此热敷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尿酸减少,能减轻关节疼痛,选项B正确;
C.饮食中摄入过多食盐,会增大 Na+的浓度,使得平衡正向移动,人体中 NaUr含量增多,病情加重,选项C正确;
D.若患痛风病的人应多吃能代谢产生更多尿酸的食物,会增大尿酸的浓度,使得平衡正向 移动,人体中NaUr含量增多,病情加重,故患痛风病的人应少吃能代谢产生更多尿酸的食 物,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15.铅蓄电池构造如图所示,放电时正极和负极均会生成。当导线中有电子通过时,则理论上两极共生成
A. B. C. D.
【答案】B
【详解】铅蓄电池总反应为:,电子转移情况为,则当导线中有电子通过时,则理论上两极共生成1.0mol;
故选B。
16.乙烯与溴单质反应机理分为以下两步:
①
②
将乙烯通入含、、的水溶液中充分反应,则产物不含
A. B.
C. D.
【答案】A
【详解】由反应机理可知,①生成,结合溶液中阴离子生成产物,而、、的水溶液中阴离子含有Cl-、I-、Br-,故可以生成、、,不会生成;
故选A。
17.下列物质中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除杂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A.:酸性溶液,洗气
B.己烷(己烯):溴水,分液
C.硝基苯:溶液,分液
D.:溶液,蒸馏
【答案】C
【详解】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杂质气体,A错误;
B.己烯和溴加成的生成物和己烷互溶,不能分液分离,B错误;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盐溶液,盐溶液与硝基苯互不相溶,可以分液分离,C正确;
D.和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会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醇,D错误;
故选C。
18.常温下,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稀盐酸时,溶液随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用蓝色手柄滴定管量取稀盐酸 B.一般选用甲基橙试液作终点指示剂
C.稀盐酸的浓度为 D.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
【答案】D
【详解】A.蓝色手柄滴定管用于盛放碱性物质,盐酸为酸性,A错误;
B.甲基橙变色范围为酸性,氢氧化钠和盐酸生成中性氯化钠,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指示剂选酚酞,B错误;
C.由图可知,起点pH=1,氢离子浓度为0.1mol/L,盐酸为强酸,则稀盐酸的浓度为,C错误;
D.HCl和反应关系为,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D正确;
故选D。
19.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将转化为汽油,具体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技术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B.a与异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C.反应②形成碳氢键和碳碳键 D.汽油主要是的烃类混合物
【答案】B
【详解】A.该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能充分利于二氧化碳,利于碳中和,A正确;
B.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a与异戊烷是同一种物质,B错误;
C.由图可知,反应②由CO和氢气生成(CH2)n,故反应中形成碳氢键和碳碳键,C正确;
D.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叫作烃;由图可知,生成的汽油主要是的烃类混合物,D正确;
故选B。
20.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单烯烃组成的混合物共,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12.5倍,该混合气体通过溴水时,溴水的质量增加,则该混合气体可能是( )
A.甲烷、乙烯 B.丙烷、乙烯 C.乙烷、丙烯 D.甲烷、丙烯
【答案】A
【详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由此可确定混合气体中的烷烃必定为(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5的烃类只有甲烷);设单烯烃为,由题意知混合物中该烯烃的质量为8.4g,则,又有,解得该烯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其为,故答案为A。
21.化工生产中常用作为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比的小
B.该反应达平衡时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D.若平衡后再加入少量,则变小
【答案】C
【详解】A.化学式组成比例相同,溶度积大的可以转化为溶度积小的,所以的比的大,A错误;
B.达到平衡时,所以,B错误;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C正确;
D.若平衡后再加入少量,则变大,D错误;
故选C。
22.如图所示,甲烷和氯气按体积比为混合,将该装置放置在光亮处一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左侧管内有白烟产生 B.反应后左侧管壁的油状物为
C.反应后右侧玻璃管内的水柱上升 D.反应后,饱和食盐水中降低
【答案】D
【分析】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物会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烷、氯化氢;
【详解】A.生成物中没有固体颗粒,没有白烟产生,A错误;
B.反应后生成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烷均为油状物,B错误;
C.反应后左侧的气体减小,压强减小,液面上升,则导致右侧玻璃管内的水柱下降,C错误;
D.反应后,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氯化氢,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会导致氯化钠溶解度减小而析出,故饱和食盐水中降低,D正确;
故选D。
23.如图所示,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使用的阳离子交换膜法只允许通过,其中箭头方向表示的移动方向。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极a为电源负极 B.电极B可使用铁棒
C.2为氢气 D.5为饱和食盐水
【答案】B
【分析】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由钠离子移动方向可知,A为阴极、B为阳极;
【详解】A.A为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则电极a为电源负极,A正确;
B.电极B为阳极,需要选择惰性电极,不可使用铁棒,B错误;
C.A为阴极,水放电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故2为氢气,C正确;
D.B为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故5为饱和食盐水,D正确;
故选B。
24.右图是可逆反应A+2B 2C + 3D 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变化的情况,由此推断错误的是
A.A、B一定是气体
B.C可能是气体
C.D一定不是气体
D.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B
【详解】根据速率时间图,达到平衡后加压,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说明反应物、生成物中均有气体,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目减小的反应;根据化学反应左右两边的系数,若D为气体,该反应正向不会是气体分子数目减小的反应,故D一定不是气体、C一定是气体;由于C是气体,故A、B必须同时是气体才能满足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目减小的反应;达到平衡后降温,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正向是放热反应;故ACD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答案选B。
25.工业上由G生产苯乙烯的原理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G的结构简式中,表示乙基
B.苯乙烯与丙烯互为同系物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鉴别G和苯乙烯
D.G和苯乙烯分子中共平面的原子数最多均为16
【答案】A
【详解】A.根据原理方程式可知,G比苯乙烯多2个H,所以G的结构简式中,表示乙基,A正确;
B.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苯乙烯分子式是C8H8,丙烯分子式C3H6,两者相差C5H2,因此苯乙烯与丙烯不是互为同系物,B错误;
C.G(乙苯)和苯乙烯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而使溶液褪色,不能鉴别两者,可以用溴水鉴别,C错误;
D.G(乙苯) 分子中共平面的原子数最多均为14,苯乙烯分子中共平面的原子数最多为16,D错误;
故答案为:A。
26.利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b中现象不能证明a中对应气体产物的是
选项
a中试剂
检验气体
b中试剂及现象
A
浓
淀粉溶液变蓝
B
氨水
酚酞溶液变红
C
与浓
品红溶液褪色
D
2-溴丙烷和醇溶液
丙烯
溴水褪色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挥发的硝酸,分解产生的氧气等也会使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不能证明产生二氧化氮气体,A错误;
B.加热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正确;
C.铜和浓硫酸加热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正确;
D.2-溴丙烷和醇溶液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挥发的乙醇不和溴水反应不能使溴水褪色,D正确;
故选A。
27.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取溴苯,并提纯和检验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液漏斗中是苯和溴水的混合物
B.实验结束后打开A下端活塞后,锥形瓶底部只有油状液体
C.C中盛放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溴蒸气和苯蒸气
D.D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一定能证明苯发生了取代反应
【答案】D
【详解】A.分液漏斗中是苯和液溴的混合物,A错误;
B.制取溴苯过程中,Fe和Br2反应生成FeBr3,打开A下端活塞后,随液体一起进入装有NaOH溶液的锥形瓶,FeBr3与NaOH反应生成Fe(OH)3沉淀,因此锥形瓶底部除了油状液体,还有Fe(OH)3沉淀,B错误;
C.苯对后续实验没有影响,所以C中盛放的主要作用是除去HBr气体中的溴蒸气,C错误;
D.若苯跟溴单质发生了取代反应,则生成溴化氢,若为加成反应,则没有溴化氢生成,溴化氢易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和溴离子,D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说明有AgBr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溴离子,则可证明苯跟溴单质发生了取代反应,D正确;
故选D。
28.甲苯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主要产物是
B.反应②说明甲基使苯环上的氢原子易被取代
C.反应③的两种物质刚混合时分层,上层呈紫红色
D.反应④的产物的一氯取代物有4种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①的反应条件为光照下进行取代,氯原子应在甲基上发生取代反应,A错误;
B.反应②中甲苯的邻位和对位同时被取代,说明甲基使苯环上的氢原子易被取代,B正确;
C.甲苯的密度小于水,高锰酸钾水层在下方,刚混合时分层,下层呈紫红色,C错误;
D.由图可知,反应④的产物为甲基环己烷,含有5种等效氢,即一氯取代物有5种,D错误;
故选B。
29.向溶液中不断滴入等浓度的溶液,反应后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点:
B.b点:
C.e点:
D.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d>b
【答案】D
【分析】向溶液中不断滴入等浓度的溶液,发生反应,恰好反应时溶质为;a点时为醋酸溶液,,呈酸性;b点时加入10mL溶液,醋酸消耗一半,溶质为和,且浓度相等,呈酸性;c点时,加入溶液体积为20mL,恰好反应,溶质为,呈碱性;d点时NaOH过量,溶质为和;
【详解】A.a点时未加NaOH溶液,溶质为,存在弱电离,,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为,故A正确;
B.b点时加入10mL溶液,醋酸消耗一半,溶质为和,且浓度相等,呈酸性,,根据据电荷守恒,所以;物料守恒为,即,综上所述,,故B正确;
C.e点加入40mL等浓度NaOH溶液,醋酸完全反应,溶质为和,且浓度相等,根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可得质子守恒,故C正确;
D.综上所述,c点时溶质为,只存在的水解,水的电离程度最大;b点时溶质为和,且浓度相等,其中的浓度为,d点时溶质为和,其中的浓度为,因为为弱酸,溶液溶液中,对水的抑制能力弱,NaOH为强碱,,对水的抑制能力大于,综上所述,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故D错误;
故选D。
30.在体积均为的恒容密闭容器甲、乙中,起始投料量如下表,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的平衡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
甲
0.1
0.3
0
乙
0.2
0.5
0
A.曲线Ⅰ对应的是甲容器
B.a、b两点所处状态的压强大小关系:
C.c点:的体积分数小于
D.时,若起始向乙中加入、、C各,则v(正)>v(逆)
【答案】B
【详解】A.固体物质不影响平衡移动,乙投入0.2molCO2,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浓度应大于甲,所以曲线Ⅰ对应的是乙容器,A错误;
B.甲容器b点处起始0.1molCO2,又平衡时CO浓度0.16mol/L,所以转化的二氧化碳浓度为0.08mol/L,即平衡时二氧化碳浓度为0.02 mol/L;乙容器a处起始投入0.2molCO2 ,平衡时一氧化碳浓度为0.16 mol/L,所以消耗二氧化碳浓度为0.08 mol/L,即平衡时二氧化碳浓度为0.12 mol/L ,若a、b两点温度相同,又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 ,由于b点温度更高,所以两点压强关系9Pa<14Pb,B正确;
C.a点一氧化碳体积分数为,c点相当于减压平衡正移,一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大,故平衡时一氧化碳体积分数大于,C错误;
D.a点平衡时1100K平衡常数为,降低温度平衡常熟一定减小,900K时平衡常数一定小于0.213,若起始向乙容器中加入、、C各,则,反应逆向进行,即V(正)
二、原理综合题
31.环戊二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一定条件下,存在以下转化:
反应①:
反应②:
反应③:
(1)反应①的_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
(3)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当反应②达到化学平衡时,则下列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
a.气体分子数不变 b.
c. d.断裂键的同时断裂键
(4)恒温恒容时,和(g)发生反应③,测得平衡时容器内压强变为起始的1.2倍,则环戊烯的转化率为_______。
(5)欲提高反应③的正反应速率,且K值不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选填编号)。
a.通入 b.升高温度
c.提高环戊烯浓度 d.分离出
(6)已知两分子环戊二烯易发生加成反应形成二聚体。不同温度下在容器中环戊二烯物质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推测_______(选填=、<或>);时,用二聚体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
【答案】(1)100.3
(2)
(3)ad
(4)40%
(5)c
(6) <
【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③-②,则;
(2)反应③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3)a.该反应属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则达到化学平衡时气体分子数不变,a正确;
b.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错误;
c.由于起始投料量未知,则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
d.断裂键代表正反应速率,断裂键代表逆反应速率,则当断裂键的同时断裂键,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故选ad。
(4)设变化xmol,根据题意列三段式有
恒温恒容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解得x=0.2,环戊烯的转化率为;
(5)a.若是在恒温恒容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各组分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不变,若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增大容器体积,各组分浓度均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a不符合题意;
b.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K值增大,b不符合题意;
c.提高环戊烯浓度,即增大反应物浓度,加入反应物这一瞬间,正反应速率突然增大,后逐渐减小,总的结果正反应速率增大,温度不变,K值不变,c符合题意;
d.分离出,即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减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环戊二烯容易发生聚合生成二聚体,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同温度下2L溶液中环戊二烯物质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b点时,0-1小时内环戊二烯的浓度变化为:,环戊二烯的二聚体的浓度为环戊二烯浓度变化的,则b点时二聚体的浓度为,二聚体的生成速率v=;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根据图示可知,在温度T2(虚线)的反应速率较大,则T1<T2。
三、有机推断题
32.1,2-环己二醇是合成环氧树脂的重要原料,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1)反应②所需的试剂和条件为_______。
(2)上述路线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选填反应序号)
(3)C发生加聚反应的产物结构简式为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E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画出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结构简式_______。
a.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b.有两种化学环境氢原子
(6)不能用A通过卤代反应直接制备D的原因是_______。
(7)工业上将C转化为1,2-环己二醇时,最常用的合成路线为:
从绿色化学角度,分析本方法的优点(列举两点)_______。
【答案】(1)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
(2)①④
(3)
(4)+2NaOH+2NaBr
(5)
(6)烃A中存在多个氢,在发生取代反应时会得到多种取代物,导致最终得到的产品不纯净
(7)不需要加热节约能源、反应不需要腐蚀性的卤素单质对环境友好
【分析】A最终生成1,2-环己二醇,结合A化学式可知,A为,A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物B;B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生成碳碳双键得到C;C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D发生取代反应引入羟基生成1,2-环己二醇;
【详解】(1)由分析可知,反应②所需的试剂和条件为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
(2)由分析可知,属于取代反应的有①④;
(3)C含有碳碳,能发生加聚反应得到;
(4)D发生取代反应引入羟基生成1,2-环己二醇,反应为:+2NaOH+2NaBr;
(5)D为,不饱和度为1;E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
a.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会含有碳碳双键;
b.有两种化学环境氢原子,结构对称性好;
故可以为;
(6)烃A中存在多个氢,在发生取代反应时会得到多种取代物,导致最终得到的产品不纯净,故不能用A通过卤代反应直接制备D;
(7)由图可知,本方法优点有不需要加热节约能源,且反应的不产生无机盐等副产品,反应不需要腐蚀性的卤素单质对环境友好。
四、实验题
33.亚硝酸钠常作食品添加剂。利用如图装置制备并探究其性质。
Ⅰ.制取(夹持装置略)
已知: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已知为弱酸。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并结合离子方程式进行解释_______。
(3)反应前需通入,其作用是_______。
(4)A中反应后溶液经蒸发浓缩、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等,制得晶体。
(5)等浓度的和的混合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编号)。
a. b.
c. d.
Ⅱ.性质探究
配制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已知:与反应,可生成白色沉淀或无色络合离子。
(6)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是否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有关。
(7)仅用上述实验中的试剂,设计不同实验方案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
(2)是强碱弱酸盐,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平衡:,的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3)把装置内的空气全部排出
(4) 冷却结晶 过滤
(5)bd
(6)络合离子
(7)在试管中加入2mL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试管,可观察到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
【分析】NO能与O2反应,通入混合气体前,需要先通N2把装置内的空气排出,根据已知中的反应,要控制好与的比例,减小或避免副反应的发生,反应后剩余气体含有氮的氧化物,能污染空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用装置B进行吸收处理。
【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是强碱弱酸盐,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平衡:,的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3)NO能与O2反应生成NO2,影响的制取,因此必须把装置内的空气全部排出,故反应前需要通入N2。
(4)从溶液中分离出晶体通常要进行以下操作: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5)a.等浓度的和的混合溶液中,由于发生水解,因此,a错误;
b.根据N元素守恒得,b正确;
c.根据Na元素和N元素守恒得或,c错误;
d.根据电荷守恒得:,结合,得,d正确;
故选bd
(6)已知:与反应,可生成白色沉淀或无色络合离子,当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时,相对过量,此时与反应生成无色络合离子,继续滴加溶液至一定程度后,络合离子变得不稳定,与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根据实验现象,是否生成沉淀与络合离子有关。
(7)为验证上述结论,可先在试管中加入2mL溶液,再向其中缓慢滴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试管,可观察到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测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测试化学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硫酸的工业生产,水溶液中的平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合格考化学试题含详解: 这是一份上海市七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合格考化学试题含详解,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徐汇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徐汇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