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县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1.5分,共27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5分)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为无色透明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其蛋白质含量较低,不含红细胞,但含有少量淋巴细胞,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脑脊液中的无机盐浓度明显低于组织液
B.脑脊液能为脑细胞提供营养但不能为其运输代谢废物
C.脑脊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垂体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
D.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升高
2.(1.5分)人体的幽门黏膜G细胞能够合成并分泌促胃液素,促胃液素可促进胃黏膜壁细胞分泌胃液(含胃酸和胃蛋白酶)。当食物进入胃内时,胃酸分泌量迅速增加,如图为胃酸分泌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若切断通向胃部的传出神经,食物在胃内的刺激仍能引起胃酸分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胃酸的分泌可为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提供酸性环境
B.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的过程中交感神经占优势
C.图中乙酰胆碱、组胺、促胃液素属于信号分子
D.胃酸的分泌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
3.(1.5分)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非伤害性冷刺激会引起Aδ类神经 纤维兴奋,皮肤热觉感受器受到非伤害热刺激会引起无髓鞘C类神经纤维兴奋。兴奋传递至脊髓神经元并上行至下丘脑POA区,进而通过传出神经元调控相关效应器的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兴奋由两类神经纤维传至下丘脑POA区的形式是电信号
B.Aδ类神经纤维兴奋后,最终会在机体的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C.C 类神经纤维兴奋后,会导致汗腺分泌活动增强和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D.下丘脑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速度慢于POA区调节效应器活动的速度
4.(1.5分)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如下神经联系:当兴奋传入A神经元时,兴奋在神经元上消失而不能传出,工作原理如图。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均为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A神经元的兴奋受B神经元的抑制
C.GABA受体可能具有Cl﹣通道的功能
D.服用Glu和GABA可抑制兴奋促进睡眠
5.(1.5分)唾液分泌的基本中枢在延髓(位于脑干),以下是与唾液分泌有关的现象:
现象I:进食前,食物的形状、颜色和气味可引起明显的唾液分泌;
现象Ⅱ:进食时,食物对舌、口腔和咽部黏膜的刺激可引起唾液分泌;
现象Ⅲ:当人们闻到或吃到喜欢的食物时,唾液的分泌量比闻到或吃到不喜欢的食物时多。
关于以上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延髓是维持生物节律、呼吸、心跳等的基本活动中枢
B.现象Ⅰ和现象Ⅱ中唾液的分泌分别属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C.现象Ⅲ表明唾液的分泌还受到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的控制
D.唾液中的溶菌酶和抗体属于第二道防线,具有杀灭病原体的作用
6.(1.5分)当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一些疾病,损害人体的健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在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所发生的反应
B.HIV能够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引发机体的免疫缺陷
C.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D.进行自体皮肤移植的患者,通常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
7.(1.5分)瓶插鲜花(带叶)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当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会衰败。如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已知蔗糖能进入插花细胞,插花衰败过程中有脱落酸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B.第5天插花中脱落酸的含量最高的是清水组
C.第5天后细胞分裂素组曲线“下降”是细胞失水的结果
D.前3天蔗糖组的鲜重增加较慢,原因是蔗糖可影响插花吸水
8.(1.5分)某生物群落中的植物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生长着少量灌木,没有乔木。现有两种植食性动物A、B及肉食性动物C,C以A为食,它们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动物A、B和C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B.该群落属于草原生物群落,土壤含水量低不适合乔木的生长
C.A种群数量产生波动与C的捕食作用和B的竞争作用密切相关
D.B种群数量达到P点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9.(1.5分)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I和Ⅱ,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相对值如图所示,若流入I和Ⅱ的总能量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等强度干扰下,自然生态系统I的抵抗力稳定性小于Ⅱ
B.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分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C.自然条件下,I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可能大于Ⅱ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
D.两个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10.(1.5分)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原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1为该地草原兔种群数量的K值,K2为草原兔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B.a段快速增长的原因可能是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C.出现曲线c段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草原兔的天敌数量增加
D.若草原兔被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的草原兔数量会偏大
11.(1.5分)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各级消费者同化能量的总和
B.若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丙的数量在短期内也会减少
C.丁和丙之间、戊和丁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
D.该食物网包含5个营养级,多个生物种群,戊处于两个营养级
12.(1.5分)如图为寄生、捕食对某地区棉铃虫自然种群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影响,不考虑迁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棉铃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B.死亡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总死亡率大于50%时棉铃虫种群数量下降
C.影响一龄期和五龄期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捕食和寄生
D.具有捕食、寄生关系的生物,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13.(1.5分)边缘效应是指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同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沿着生态系统的边缘产生了有差异的环境条件,形成边缘效应带,此处群落结构复杂,各种生物由激烈竞争发展为各司其能,各得其所,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效率的物质、能量共生网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增强,导致自然生境片段化,增加了边缘效应带的数量
B.处于边缘效应带的鸟类可能比生活在森林深处的鸟类更警觉
C.研究边缘效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D.边缘效应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但不会影响其物种丰富度
14.(1.5分)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们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海龟的这种活动传递了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发生在不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
D.人们可以利用信息传递来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
15.(1.5分)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其余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如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类别
玉米地
荒地
湖泊Ⅰ
湖泊Ⅱ
太阳能利用率(初级生产量/入射太阳能)
1.6%
1.2%
0.4%
0.1%
呼吸消耗率(呼吸消耗量/初级生产量)
23.4%
15.1%
22.3%
21.0%
净初级生产效率(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
76.6%
84.9%
77.7%
79.0%
A.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
B.4个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进行的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C.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
D.两个湖泊中的鱼吃杂草,杂草同化能量中的10%~20%被摄入鱼体内
16.(1.5分)如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②中能量的一部分
B.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③/①×100%
C.⑧/③的数值较大时,不利于提高畜牧养殖的产量
D.④的能量是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17.(1.5分)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c是大气中的CO2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代表生产者,碳通过呼吸作用从c流向d
B.碳可以以有机物的形式从d流向a再流向b
C.a1、a2、a3的存在减慢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D.图中能把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的成分是b、d
18.(1.5分)党的二十大提出继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大熊猫的最有效措施
B.“无废弃农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遵循循环原理
C.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载力,是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可能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多选)19.(3分)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图中的I~Ⅲ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某人的海马脑区神经元受损,则会导致不能讲话
B.谷氨酸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C.Ca2+和钙调蛋白结合后能够使C酶处于激活状态
D.Na+经A受体的通道蛋白内流进入神经细胞,实现信号的转换
20.(3分)麻杏石甘汤(MXSGD)为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常用于防治流感,也是新冠疫情防控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方剂之一。为研究MXSGD防治流感的机制,科研人员以正常小鼠和感染了A型流感病毒的模型小鼠为材料,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结果如图所示(注:奥司他韦是一种治疗流感的西药,CCL5是机体内一种有趋化作 用的细胞因子,能促使炎症细胞向病灶部分聚集),关于相关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CL5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其含量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药物的种类,因变量是炎症反应程度
C.MXSGD与奥司他韦的作用效果接近,都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
D.组2在7天后炎症反应也明显降低,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多选)21.(3分)CONSTANS(缩写为CO)基因是监测日照长度,调控植物开花的重要基因,长日照条件下,某植物韧皮部细胞中的CO蛋白会结合在成花素基因靠近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的部位,从而激发该基因表达出成花素,并运输到茎顶端,促进植物开花。另外,光敏色素也是接受光信号的重要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蛋白与 DNA片段结合,调控基因的翻译过程
B.成花素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需要消耗能量
C.光敏色素在植物的衰老组织细胞中比较丰富
D.光敏色素发挥作用离不开相关基因的表达过程
(多选)22.(3分)底栖硅藻是河口泥滩潮间带中生活的一种光合自养型真核藻类,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调查分析某河口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相对数量占比>5%)的分布特征,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注:不同条纹代表不同优势种:空白代表除优势种外的其他底栖硅藻;不同条纹柱高代表每个优势种的相对数量占比)( )
A.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底栖硅藻同化的总能量
B.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是捕食和竞争
C.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D.如图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其主要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多选)23.(3分)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位于第五营养级的生物有鱼和青蛙
B.从个体水平分析,鲶鱼个体的同化量最少
C.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不同,但都有三个去向
D.信息传递在食物网中从被捕食者单向传递到捕食者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5道小题,共58分。
24.(11分)激素、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帮助生命体形成一个复杂的调节网络。图1是人 体内部分信息分子的作用示意图,字母A﹣D表示信息分子,①~③表示生理过程;图2为乙酰胆碱(Ach)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示意图。
(1)图1中信息分子A是指 ,①过程中减少散热的途径有 。
(2)图1中,②过程的具体途径有 。信息分子D是指 ,在 ③过程中,它发挥作用后能够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其作用原理是 。
(3)图2中ACh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后,引发 ,从而打开K+通道。此时膜内外电位为 ,从而降低心肌收缩频率。
25.(12分)研究发现,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 1)一旦结合,T 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癌细胞通过过量表达 PD﹣L1 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其逃逸机制如图1所示;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型靶向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DC),可以精准地对癌细胞起到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
(1)机体中具有呈递抗原作用的细胞有 ,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是利用了细胞膜的 功能。
(2)研究发现,某种药物X能有效的降低肿瘤细胞的“逃逸”,提高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试分析药物X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
(3)靶向药物对癌细胞的“精准定位”利用了 的原理。请结合图2分 析ADC杀死癌细胞的机制是 。
(4)科学家采用外源性导入T细胞的方法治疗癌症,有可能会造成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即“细胞因子风暴”而引起器官受损。由“细胞因子风暴”导致正常细胞的死亡属于 ,这是免疫系统 功能异常的体现。
26.(11分)我国2022年发射的问天实验舱搭载了拟南芥种子进行实验。拟南芥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模式植物。为研究生长素(IAA)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插条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图2为外施IBA、NAA两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拟南芥主根伸长影响的研究结果。
(1)图1所示实验结果说明 。
(2)图2所示实验的自变量是 ,外施两种生长素类似物后,对主根生长的作用是 。
(3)已知脱落酸(ABA)在植物抗冷胁迫的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进一步探讨抗冷害的调控机制时,发现ABA能够显著提高果实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从而减轻对细胞膜的伤害。H2O2能参与自由基的调控过程,延缓冷害的发生。为研究拟南芥植株中ABA是否通过H2O2的信号途径起作用,研究人员将拟南芥植株分为甲~丁4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均置于寒冷环境中培养,观察统计植株的冷害发生率。
①甲组未作处理,乙组施加ABA,丙组施加ABA和H2O2清除剂,则丁组需要施加 。(现有试剂:ABA、ABA合成抑制剂、H2O2、H2O2清除剂)
②若实验结果证明ABA通过H2O2的信号途径起作用,则乙、丙、丁组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 、 。
27.(13分)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因生态位重叠而产生竞争。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
(1)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 (至少写出两项)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虽然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因生态位重叠而产生竞争,但两个生态位重叠的物种在 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共存。
(2)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研究人员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这两种草履虫所遵循的原则是 。请简要描述该实验的实验思路并绘出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的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 ;实验结果:(绘出曲线模型) 。
(3)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也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不同部位的种子而共存,还可因 (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这种资源的分配方式,是 协同进化的结果,对群落发展的意义是 。
28.(11分)我国社会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正逐步提高。人们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
(1) 是盐碱化草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通过生态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提高。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说明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是 。
(2)治理和恢复过程中,栽种的虎尾草和羊草等草类都是当地的原有物种,其效果好于外地引进的草坪草。试分析其原因是 。
(3)研究表明铺枯草层也有治理盐碱地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 。
(4)研究小组在草原设置固定样地,研究了不同程度割草方式下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的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县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1.5分,共27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5分)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为无色透明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其蛋白质含量较低,不含红细胞,但含有少量淋巴细胞,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脑脊液中的无机盐浓度明显低于组织液
B.脑脊液能为脑细胞提供营养但不能为其运输代谢废物
C.脑脊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垂体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
D.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升高
【解答】解:A、脑脊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其渗透压和组织液相近,因此脑脊液中的无机盐浓度类似组织液,A错误;
B、脑脊液能为脑细胞提供营养,也能为其运输代谢废物,B错误;
C、脑脊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C错误;
D、脑脊液与血浆进行双向物质交换,化学组成大致与血浆相同,脑脊液是组织液,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升高,D正确。
故选:D。
2.(1.5分)人体的幽门黏膜G细胞能够合成并分泌促胃液素,促胃液素可促进胃黏膜壁细胞分泌胃液(含胃酸和胃蛋白酶)。当食物进入胃内时,胃酸分泌量迅速增加,如图为胃酸分泌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若切断通向胃部的传出神经,食物在胃内的刺激仍能引起胃酸分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胃酸的分泌可为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提供酸性环境
B.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的过程中交感神经占优势
C.图中乙酰胆碱、组胺、促胃液素属于信号分子
D.胃酸的分泌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
【解答】解:A、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5左右,胃酸的分泌可为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提供酸性环境,A正确;
B、副交感神经兴奋,消化腺分泌活动增强,有利于食物消化,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的过程中副感神经占优势,B错误;
C、图中乙酰胆碱、组胺、促胃液素属于信号分子,起调节作用,C正确;
D、由图可知,促胃液素作用于壁细胞使其分泌胃酸属于体液调节,乙酰胆碱作用于壁细胞使其分泌胃酸属于神经调节,D正确。
故选:B。
3.(1.5分)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非伤害性冷刺激会引起Aδ类神经 纤维兴奋,皮肤热觉感受器受到非伤害热刺激会引起无髓鞘C类神经纤维兴奋。兴奋传递至脊髓神经元并上行至下丘脑POA区,进而通过传出神经元调控相关效应器的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兴奋由两类神经纤维传至下丘脑POA区的形式是电信号
B.Aδ类神经纤维兴奋后,最终会在机体的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C.C 类神经纤维兴奋后,会导致汗腺分泌活动增强和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D.下丘脑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速度慢于POA区调节效应器活动的速度
【解答】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所以这两类神经纤维都先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突触处再转化为化学信号的形式将兴奋传递至下丘脑POA区,A错误;
B、由于产生感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而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非伤害性冷刺激会引起Aδ类神经纤维兴奋,其兴奋最终会在机体的大脑皮层产生冷觉,B正确;
C、皮肤热觉感受器受到非伤害热刺激会引起无髓鞘C类神经纤维兴奋,其兴奋后会导致汗腺分泌活动增强和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C正确;
D、下丘脑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为体液调节,POA区调节效应器活动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速度慢于神经调节,D正确。
故选:A。
4.(1.5分)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如下神经联系:当兴奋传入A神经元时,兴奋在神经元上消失而不能传出,工作原理如图。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均为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A神经元的兴奋受B神经元的抑制
C.GABA受体可能具有Cl﹣通道的功能
D.服用Glu和GABA可抑制兴奋促进睡眠
【解答】解:A、兴奋部位可产生动作电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双向传导,A正确;
B、结合题图分析可知,B神经元兴奋时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抑制A神经元的兴奋,B正确;
C、GABA为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与GABA受体结合后引起Cl﹣内流或K+外流,因此GABA受体可能是Cl﹣或K+通道,C错误;
D、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对脑部具有安定作用,因此服用它们可抑制兴奋促进睡眠,D正确。
故选:C。
5.(1.5分)唾液分泌的基本中枢在延髓(位于脑干),以下是与唾液分泌有关的现象:
现象I:进食前,食物的形状、颜色和气味可引起明显的唾液分泌;
现象Ⅱ:进食时,食物对舌、口腔和咽部黏膜的刺激可引起唾液分泌;
现象Ⅲ:当人们闻到或吃到喜欢的食物时,唾液的分泌量比闻到或吃到不喜欢的食物时多。
关于以上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延髓是维持生物节律、呼吸、心跳等的基本活动中枢
B.现象Ⅰ和现象Ⅱ中唾液的分泌分别属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C.现象Ⅲ表明唾液的分泌还受到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的控制
D.唾液中的溶菌酶和抗体属于第二道防线,具有杀灭病原体的作用
【解答】解:A、下丘脑维持生物节律,A错误;
B、现象I属于条件反射,现象Ⅱ属于非条件反射,B错误;
C、现象Ⅲ与取食经验有关,会受到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的控制,C正确;
D、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D错误。
故选:C。
6.(1.5分)当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一些疾病,损害人体的健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在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所发生的反应
B.HIV能够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引发机体的免疫缺陷
C.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D.进行自体皮肤移植的患者,通常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
【解答】解:A、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在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所发生的反应,A正确;
B、HIV能够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引发机体的免疫缺陷,B正确;
C、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常见的自身免疫病,C正确;
D、进行自体皮肤移植的患者,不会发生自身免疫,不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D错误。
故选:D。
7.(1.5分)瓶插鲜花(带叶)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当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会衰败。如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已知蔗糖能进入插花细胞,插花衰败过程中有脱落酸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B.第5天插花中脱落酸的含量最高的是清水组
C.第5天后细胞分裂素组曲线“下降”是细胞失水的结果
D.前3天蔗糖组的鲜重增加较慢,原因是蔗糖可影响插花吸水
【解答】解:A、由四条曲线对比可知,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A正确;
B、脱落酸促进叶片的衰老和脱落,第5天时清水组的瓶插鲜花鲜重累积增加率最低,说明该组瓶插鲜花衰败最严重,进而可推测该组瓶插鲜花的脱落酸含量最高,B正确;
C、第5天后细胞分裂素组曲线“下降”表示鲜重累积量增加减少,但重量还在增加,没有失水,C错误;
D、前3天蔗糖组的鲜重增加较慢,原因是蔗糖可影响插花吸,D正确。
故选:C。
8.(1.5分)某生物群落中的植物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生长着少量灌木,没有乔木。现有两种植食性动物A、B及肉食性动物C,C以A为食,它们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动物A、B和C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B.该群落属于草原生物群落,土壤含水量低不适合乔木的生长
C.A种群数量产生波动与C的捕食作用和B的竞争作用密切相关
D.B种群数量达到P点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解答】解:A、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包括种间关系、空间结构、演替等,动物A、B和C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正确;
B、由“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生长着少量灌木,没有乔木”可知,该群落属于草原生物群落,土壤含水量低不适合乔木的生长,B正确;
C、由图可知,A与B为竞争关系,A与C是捕食关系,A是被捕食者,故A种群数量产生波动与C的捕食作用和B的竞争作用密切相关,C正确;
D、环境达到平衡时种群数量会围绕K值上下波动,图中P点属于B种群的K值,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增长速率为0,D错误。
故选:D。
9.(1.5分)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I和Ⅱ,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相对值如图所示,若流入I和Ⅱ的总能量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等强度干扰下,自然生态系统I的抵抗力稳定性小于Ⅱ
B.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分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C.自然条件下,I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可能大于Ⅱ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
D.两个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解答】解:A、据图无法判断Ⅰ和Ⅱ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因此无法判断Ⅰ和Ⅱ抗外界干扰能力的大小关系,A错误;
B、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分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和呼吸消耗的能量,B错误;
C、由分析可知,自然条件下,Ⅰ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Ⅱ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C正确;
D、各营养级的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够成生物群落,两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错误。
故选:C。
10.(1.5分)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原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1为该地草原兔种群数量的K值,K2为草原兔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B.a段快速增长的原因可能是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C.出现曲线c段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草原兔的天敌数量增加
D.若草原兔被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的草原兔数量会偏大
【解答】解:A、由于种群数量稳定后在K值上下波动,因此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K1,K2为草原兔种群数量的最大值,A正确;
B、a段种群数量持续上升,类似于J型曲线,其原因可能是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B正确;
C、曲线c段,数量迅速下降,甚至灭绝,可能是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等,天敌数量增加不会导致某生物灭绝,C错误;
D、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为N=M×n/m,若草原兔被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m更小,则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的草原兔数量会偏大,D正确。
故选:C。
11.(1.5分)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各级消费者同化能量的总和
B.若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丙的数量在短期内也会减少
C.丁和丙之间、戊和丁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
D.该食物网包含5个营养级,多个生物种群,戊处于两个营养级
【解答】解: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故生态系统中输入生产者的能量必然大于输入各级消费者的能量之和,A正确;
B、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丁和戊对丙的捕食增多,丙的数量在短期内大量减少,B正确;
C、图中丁和丙只有捕食关系没有竞争关系,戊和丁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C错误;
D,该食物网包含多个生物种群,5个营养级,戊处于第四、五营养级,处于两个营养级,D正确。
故选:C。
12.(1.5分)如图为寄生、捕食对某地区棉铃虫自然种群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影响,不考虑迁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棉铃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B.死亡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总死亡率大于50%时棉铃虫种群数量下降
C.影响一龄期和五龄期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捕食和寄生
D.具有捕食、寄生关系的生物,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解答】解:A、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当不考虑迁移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就是影响棉铃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A正确;
B、由图中曲线不能确定,总死亡率大于50%时,二代棉铃虫种群数量是否一定下降,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影响一龄期和五龄期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捕食和寄生,C正确;
D、具有捕食、寄生关系的生物,两者数量始终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因此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B。
13.(1.5分)边缘效应是指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同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沿着生态系统的边缘产生了有差异的环境条件,形成边缘效应带,此处群落结构复杂,各种生物由激烈竞争发展为各司其能,各得其所,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效率的物质、能量共生网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增强,导致自然生境片段化,增加了边缘效应带的数量
B.处于边缘效应带的鸟类可能比生活在森林深处的鸟类更警觉
C.研究边缘效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D.边缘效应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但不会影响其物种丰富度
【解答】解:A、人类活动增强,导致自然生境片段化,增加了边缘效应带的数量,A正确;
B、根据题意,处于边缘效应带的生物竞争激烈,可能比生活在森林深处的鸟类更警觉,B正确;
C、研究边缘效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C正确;
D、由题干信息边缘效应“群落结构复杂”,可知物种丰富度会增大,D错误。
故选:D。
14.(1.5分)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们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海龟的这种活动传递了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发生在不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
D.人们可以利用信息传递来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
【解答】解:A、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
B、海龟舌尖的红色突起是物理信息,海龟舌头的来回摆动是行为信息,B正确;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不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C错误;
D、人们可以利用信息传递来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D正确。
故选:C。
15.(1.5分)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其余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如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类别
玉米地
荒地
湖泊Ⅰ
湖泊Ⅱ
太阳能利用率(初级生产量/入射太阳能)
1.6%
1.2%
0.4%
0.1%
呼吸消耗率(呼吸消耗量/初级生产量)
23.4%
15.1%
22.3%
21.0%
净初级生产效率(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
76.6%
84.9%
77.7%
79.0%
A.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
B.4个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进行的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C.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
D.两个湖泊中的鱼吃杂草,杂草同化能量中的10%~20%被摄入鱼体内
【解答】解:A、两个湖泊中有很多的水生植物,而这些植物接受的太阳能需要穿过水层,据此可推知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A正确;
B、4个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进行的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B正确;
C、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因为玉米地的太阳能利用率最高,C正确;
D、能量传递效率是两营养级同化量之比,第一营养级不止有杂草,第二营养级也不止有鱼,故不能说杂草同化能量中的10%~20%被摄入鱼体内,D错误。
故选:D。
16.(1.5分)如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②中能量的一部分
B.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③/①×100%
C.⑧/③的数值较大时,不利于提高畜牧养殖的产量
D.④的能量是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解答】解:A、消费者的摄入量=消费者的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②中能量的一部分,A正确;
B、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生产者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总能量不知道,故无法计算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⑧植食性动物呼吸消耗量与③植食性动物同化量的比值越大,说明呼吸消耗的能量更多,不利于提高畜牧养殖的产量,C正确;
D、④的能量是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正确。
故选:B。
17.(1.5分)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c是大气中的CO2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代表生产者,碳通过呼吸作用从c流向d
B.碳可以以有机物的形式从d流向a再流向b
C.a1、a2、a3的存在减慢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D.图中能把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的成分是b、d
【解答】解:A、根据分析可知,d是生产者,c是大气中的CO2库,碳通过光合作用从c流向d,A错误;
B、d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a1﹣a3是各级消费者,碳可以沿着食物链以有机物的形式从d生产者流向a消费者,再被分解者分解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B正确;
C、a1、a2、a3都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错误;
D、图中的生产(d)、消费者(a)、分解者(b)都能把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变为无机物,D错误。
故选:B。
18.(1.5分)党的二十大提出继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大熊猫的最有效措施
B.“无废弃农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遵循循环原理
C.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载力,是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解答】解:A、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及国家公园等,是保护野生大熊猫最有效的方式,A正确;
B、“无废弃农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遵循循环原理,B正确;
C、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
D、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故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已经超出环境的承受力,D正确。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可能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多选)19.(3分)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图中的I~Ⅲ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某人的海马脑区神经元受损,则会导致不能讲话
B.谷氨酸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C.Ca2+和钙调蛋白结合后能够使C酶处于激活状态
D.Na+经A受体的通道蛋白内流进入神经细胞,实现信号的转换
【解答】解:A、根据题意,海马脑区是H区,若某人的海马脑区神经元受损,则会导致听不懂,A错误;
B、由图可知,谷氨酸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B正确;
C、由图可知,Ca2+和钙调蛋白结合后能够使C酶处于激活状态,C正确;
D、在神经递质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激活的A受体的通道蛋白开放,Na+内流进入神经细胞,实现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D错误。
故选:BC。
20.(3分)麻杏石甘汤(MXSGD)为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常用于防治流感,也是新冠疫情防控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方剂之一。为研究MXSGD防治流感的机制,科研人员以正常小鼠和感染了A型流感病毒的模型小鼠为材料,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结果如图所示(注:奥司他韦是一种治疗流感的西药,CCL5是机体内一种有趋化作 用的细胞因子,能促使炎症细胞向病灶部分聚集),关于相关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CL5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其含量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药物的种类,因变量是炎症反应程度
C.MXSGD与奥司他韦的作用效果接近,都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
D.组2在7天后炎症反应也明显降低,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解答】解:A、CCL5是细胞因子,所以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由图可知,其含量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A正确;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药物的种类及处理时间,因变量是CCL5的含量,B错误;
C、由图可知,与模型组相比,MXSGD治疗后,小鼠体内的趋化因子CCL5的水平显著降低,与奥司他韦组相近,都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C正确;
D、组2在7天后炎症反应也明显降低,免疫系统对外界病原体进行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D正确。
故选:B。
(多选)21.(3分)CONSTANS(缩写为CO)基因是监测日照长度,调控植物开花的重要基因,长日照条件下,某植物韧皮部细胞中的CO蛋白会结合在成花素基因靠近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的部位,从而激发该基因表达出成花素,并运输到茎顶端,促进植物开花。另外,光敏色素也是接受光信号的重要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蛋白与 DNA片段结合,调控基因的翻译过程
B.成花素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需要消耗能量
C.光敏色素在植物的衰老组织细胞中比较丰富
D.光敏色素发挥作用离不开相关基因的表达过程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CO蛋白会结合在成花素基因靠近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的部位,从而激发该基因表达”,CO蛋白与 DNA片段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过程,A错误;
B、成花素是基因表达产物,是一种蛋白质(多肽),大分子运输需要消耗ATP,故成花素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光敏色素在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中比较丰富,C错误;
D、由于光敏色素的存在,光照可调节植物体内有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BD。
(多选)22.(3分)底栖硅藻是河口泥滩潮间带中生活的一种光合自养型真核藻类,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调查分析某河口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相对数量占比>5%)的分布特征,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注:不同条纹代表不同优势种:空白代表除优势种外的其他底栖硅藻;不同条纹柱高代表每个优势种的相对数量占比)( )
A.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底栖硅藻同化的总能量
B.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是捕食和竞争
C.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D.如图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其主要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解答】解:A、该生态系统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中不仅只包括底栖硅藻,还有其它的生产者,A错误;
B、从3月到9月优势种①数量发生变化,其生物因素可能包含捕食和竞争,B正确;
C、从图中可知,不同的月份,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故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C正确;
D、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3月和9月)较高,而6月的物种丰富度较低,说明可能是温度和光照变化影响的结果,D错误。
故选:AD。
(多选)23.(3分)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位于第五营养级的生物有鱼和青蛙
B.从个体水平分析,鲶鱼个体的同化量最少
C.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不同,但都有三个去向
D.信息传递在食物网中从被捕食者单向传递到捕食者
【解答】解:A、该食物网有9条食物链,分别是藻类→轮虫→水蚤→鲶鱼、藻类→轮虫→水蚤→划蝽→鲶鱼、藻类→轮虫→水蚤→划蝽→青蛙、藻类→蚊子幼虫→划蝽→鲶鱼、藻类→蚊子幼虫→划蝽→青蛙、藻类→水蚤→鲶鱼、藻类→水蚤→划蝽→鲶鱼、藻类→水蚤→划蝽→青蛙、藻类→鲶鱼,位于第五营养级的生物有鱼和青蛙,A正确;
B、鲶鱼营养级高,其所在营养级同化量少,但个体同化量多,B错误;
C、第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其他各营养级来自于上一营养级,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最高营养级是两个 ):①该生物自身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C正确;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物之间一般是双向的,但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因为第一营养级一般不能接受捕食者的信息,是单向的,D错误。
故选:BD。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5道小题,共58分。
24.(11分)激素、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帮助生命体形成一个复杂的调节网络。图1是人 体内部分信息分子的作用示意图,字母A﹣D表示信息分子,①~③表示生理过程;图2为乙酰胆碱(Ach)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示意图。
(1)图1中信息分子A是指 神经递质 ,①过程中减少散热的途径有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弱 。
(2)图1中,②过程的具体途径有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信息分子D是指 抗利尿激素 ,在 ③过程中,它发挥作用后能够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其作用原理是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
(3)图2中ACh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后,引发 G蛋白与受体分离;α与βγ亚基活化;α与βγ亚基分离;βγ亚基与通道蛋白结合 ,从而打开K+通道。此时膜内外电位为 外正内负 ,从而降低心肌收缩频率。
【解答】解:(1)由图可知,信息分子A是指神经递质,减少散热的途径有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弱。
(2)图1中,②过程具体途径: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等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信息分子D能够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所以信息分子D是抗利尿激素,因为肾小管细胞上有接受该激素的相应受体,所以它才能作用肾小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3)图2中ACh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后,引发G蛋白与受体分离;α与βγ亚基活化;α与βγ亚基分离;βγ亚基与通道蛋白结合,K+通道开放,此时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只是静息电位的值变得更大,变得不容易兴奋,进而降低心肌收缩频率,降低血压。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弱
(2)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3)G蛋白与受体分离;α与βγ亚基活化;α与βγ亚基分离;βγ亚基与通道蛋白结合;外正内负
25.(12分)研究发现,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 1)一旦结合,T 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癌细胞通过过量表达 PD﹣L1 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其逃逸机制如图1所示;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型靶向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DC),可以精准地对癌细胞起到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
(1)机体中具有呈递抗原作用的细胞有 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是利用了细胞膜的 进行信息交流 功能。
(2)研究发现,某种药物X能有效的降低肿瘤细胞的“逃逸”,提高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试分析药物X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和癌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使T细胞活性增强,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
(3)靶向药物对癌细胞的“精准定位”利用了 抗原和抗体能够发生特异免疫反应 的原理。请结合图2分 析ADC杀死癌细胞的机制是 肿瘤细胞会将ADC分子内吞(ADC被肿瘤细胞内吞),之后ADC药物会在溶酶体中分解释放出毒性药物,破坏DNA或阻止肿瘤细胞分裂 。
(4)科学家采用外源性导入T细胞的方法治疗癌症,有可能会造成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即“细胞因子风暴”而引起器官受损。由“细胞因子风暴”导致正常细胞的死亡属于 细胞坏死 ,这是免疫系统 监控和清除 功能异常的体现。
【解答】解:(1)机体中具有呈递抗原作用的细胞有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T淋巴细胞和癌细胞表面PD﹣1/PD﹣L1结合使得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
(2)药物X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和癌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使T细胞活性增强,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3)靶向药物对癌细胞的“精准定位”利用了根据抗原和抗体能够发生特异免疫反应。图2所示可知,ADC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肿瘤细胞会将ADC分子内吞(ADC被肿瘤细胞内吞),之后ADC药物会在溶酶体中分解释放出毒性药物,破坏DNA或阻止肿瘤细胞分裂。
(4)采用外源性导入T细胞的方法治疗癌症会诱发机体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即“细胞因子风暴”,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引起器官受损,由“细胞因子风暴”导致正常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这是免疫系统监控和清功能异常的体现。
故答案为:
(1)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进行信息交流
(2)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和癌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使T细胞活性增强,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3)抗原和抗体能够发生特异免疫反应;肿瘤细胞会将ADC分子内吞(ADC被肿瘤细胞内吞),之后ADC药物会在溶酶体中分解释放出毒性药物,破坏DNA或阻止肿瘤细胞分裂
(4)细胞坏死;监控和清除
26.(11分)我国2022年发射的问天实验舱搭载了拟南芥种子进行实验。拟南芥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模式植物。为研究生长素(IAA)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插条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图2为外施IBA、NAA两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拟南芥主根伸长影响的研究结果。
(1)图1所示实验结果说明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促进植物生根 。
(2)图2所示实验的自变量是 生长素类似物的种类和浓度 ,外施两种生长素类似物后,对主根生长的作用是 抑制 。
(3)已知脱落酸(ABA)在植物抗冷胁迫的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进一步探讨抗冷害的调控机制时,发现ABA能够显著提高果实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从而减轻对细胞膜的伤害。H2O2能参与自由基的调控过程,延缓冷害的发生。为研究拟南芥植株中ABA是否通过H2O2的信号途径起作用,研究人员将拟南芥植株分为甲~丁4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均置于寒冷环境中培养,观察统计植株的冷害发生率。
①甲组未作处理,乙组施加ABA,丙组施加ABA和H2O2清除剂,则丁组需要施加 ABA合成抑制剂、H2O2 。(现有试剂:ABA、ABA合成抑制剂、H2O2、H2O2清除剂)
②若实验结果证明ABA通过H2O2的信号途径起作用,则乙、丙、丁组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冷害发生率低于甲组 、 冷害发生率高于乙组 、 冷害发生率低于甲组 。
【解答】解:(1)分析图1可知,其他浓度下生根数均高于浓度为0的对照组,因此实验结果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促进植物生根。
(2)由图可知,图2所示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种类和浓度,外施IBA、NAA两种生长素类似物与对照组相比,主根长度均低于对照组,因此外施两种生长素类似物后,对主根生长的作用是抑制。
( 3 )根据题干信息“H2O2能参与自由基的调控过程,延缓冷害的发生。据此提出假说:ABA通过H2O2的信号途径起作用”,此实验的目的是要为“H2O2能参与自由基的调控过程,延缓冷害的发生,ABA是否通过H2O22的信号途径起作用”提供新的证据,再根据提干的选项和表格分析,甲组与乙组对照,说明ABA能降低冷害发生率;乙组与丙组对照,应该要说明ABA能否通过H2O2的信号途径降低冷害发生率,所以第三组加ABA+H2O2清除剂,如果丙组的冷害发生率高于乙组,就可以说明H2O2能参与自由基的调控过程,延缓冷害的发生;乙组与丁组对照,应该要说明没有ABA,有H2O2的存在,也可以降低冷害发生率,所以应该加ABA合成抑制剂+H2O2,加了ABA合成抑制剂钠,可以抑制ABA的作用,单独来看H2O2的作用,如果丁组的冷害发生率与乙组的相似,就可以说明H2O2能参与自由基的调控过程,延缓冷害的发生。综合乙、丙、丁组的实验,就可以为“H2O2能参与自由基的调控过程,延缓冷害的发生,并且ABA通过H2O2的信号途径起作用”提供新的证据。
故答案为:
(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促进植物生根
(2)生长素类似物的种类和浓度;抑制
(3)ABA合成抑制剂、H2O2;冷害发生率低于甲组;冷害发生率高于乙组;冷害发生率低于甲组
27.(13分)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因生态位重叠而产生竞争。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
(1)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 出现频率、种群密度 (至少写出两项)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虽然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因生态位重叠而产生竞争,但两个生态位重叠的物种在 资源丰富 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共存。
(2)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研究人员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这两种草履虫所遵循的原则是 两种动物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 。请简要描述该实验的实验思路并绘出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的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 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使它们之间因争夺资源而进行斗争 ;实验结果:(绘出曲线模型) 。
(3)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也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不同部位的种子而共存,还可因 取食的时间 (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这种资源的分配方式,是 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 协同进化的结果,对群落发展的意义是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
【解答】解:(1)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物株高等特征。群落中的种间竞争出现在生态位比较近的种群之间,生态位较近的种群对资源和空间的需求相同点更多,若共同资源丰富,则两个物种可以实现共存。
(2)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不同种动物应遵循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的原则,所以可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使它们之间因争夺资源而进行斗争,当实验出现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大草履虫处于劣势甚至消亡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实验结果:
(3)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或因取食的时间不同或因取食的位置不同,使竞争排斥减弱而共存。这种资源的分配方式,是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对群落发展的意义是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故答案为:
(1)出现频率、种群密度;资源丰富
(2)两种动物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使它们之间因争夺资源而进行斗争
(3)取食的时间或因取食的位置;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28.(11分)我国社会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正逐步提高。人们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
(1) 负反馈 是盐碱化草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通过生态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提高。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说明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是 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
(2)治理和恢复过程中,栽种的虎尾草和羊草等草类都是当地的原有物种,其效果好于外地引进的草坪草。试分析其原因是 能有效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同时也可以防止外地物种不一定适合在该区域种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
(3)研究表明铺枯草层也有治理盐碱地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 枯草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质不断归还土壤,使土壤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
(4)研究小组在草原设置固定样地,研究了不同程度割草方式下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的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 在割草草地中,高度割草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低度割草有利于禾本科植物的生长 。
【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可见,反馈调节是盐碱化草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通过生态恢复,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得到提高。如果不改造盐碱化,草地将不再适合植物生长,以后逐渐荒废可能荒漠化,而改造盐碱化草地后使植被丰富,肯定不会荒漠化,因此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竟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所以,生态治理和恢复过程中,栽种的虎尾草和羊草等草类都是当地的原有物种,其效果好于外地引进的草坪草,其原因是:能有效避兔外来物种的入侵,同时也可以防止外地物种不一定适合在该区域种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枯草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质不断归还土壤,使土壤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铺枯草层也能有效的治理盐碱地。
(4)由图可知,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而图中植物种类随割草强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因此说明高度割草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低度割草有利于禾本科植物的生长。
故答案为:
(1)负反馈 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能有效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同时也可以防止外地物种不一定适合在该区域种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枯草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质不断归还土壤,使土壤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4)在割草草地中,高度割草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低度割草有利于禾本科植物的生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杭州八区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反应,3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