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3.《鸿门宴》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3.《鸿门宴》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1
    3.《鸿门宴》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2
    3.《鸿门宴》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3* 鸿门宴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3* 鸿门宴随堂练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课《鸿门宴》 测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甲)!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乙)?”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丙)!”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令将军与臣有郤( )    (2)其意常在沛公也( )
    (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4)臣死且不避( )
    2.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最恰当的语气词是(   )
    A.也  哉  焉 B.也  乎  耳 C.矣  乎  也 D.矣  欤  哉
    3.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字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鼠群行有堕瓮者 B.贵人宝之
    C.范增数目项王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5.项羽与刘邦争霸,最后兵败,自刎乌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请根据选文内容,从项羽性格的角度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鸿门宴》)
    (二)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节选自苏轼《范增论》)
    【注】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攻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项羽矫诏杀之。
    6.下列选项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随。
    ②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③若入前为寿                            寿:敬酒,祝人长寿
    ④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翅膀
    ⑤稍夺其权                   夺:剥夺
    ⑥人臣之分也                 分:区别
    A.②④⑥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①③④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B.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C.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D.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北,是指黄河以北地区,在古代“河”一般是指黄河,“江”一般就是长江。
    B.东向,古代座次尊卑有别,东向为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者座。从座位安排可看出双方实力悬殊,项羽自高自大。
    C.擢,和拔、陟、升、迁等都是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
    D.弑,古时称臣杀君、下杀上、子杀父母。与之相似的“戕”特指他国之臣杀害本国君主。
    9.下列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好大喜功。刘邦卑词谢罪,项羽为表示自己雅量脱口说出告密人,说明他先前的怒气已烟消云散,剑拔弩张的形势稍有缓和。
    B.范增老谋深算。他深知刘邦的志向,想要利用宴会杀刘邦,暗示项羽,而项羽不回应,无奈之下他又命项庄舞剑,意在刺杀刘邦。
    C.苏轼认为范增应该及早脱离项羽,并认为他错失了最好的机会。苏轼认为范增应在鸿门宴后,或在宋义被杀后就及时离开才好。
    D.苏轼认为义帝是天下的贤君。义帝派遣刘邦入关而没有派遣项羽,提拔卿子冠军做上将军,这些做法都体现了义帝的贤明之处。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项伯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文本二:
    明日,沛公从百余骑至鸿门谢羽。自陈:“封秦府库,还军霸上以待大王,闭关以备他盗,不敢背德。”羽意既解,范增欲害沛公,赖张良、樊哙得免。
    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秦民失望。于是韩生说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韩生曰:“人谓楚人沐猴而冠,果然。”羽闻之,斩韩生。
    出自《汉书·项籍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
    B.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
    C.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
    D.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父,指叔父;中国古代兄弟排行次序常用“伯仲叔季”表示,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B.《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汉书》《后汉书》与之体例相同。
    C.距关,“距”同“拒”,为“据守”之意;“关”指函谷关,楚怀王曾经“与诸将约,先入关者王之”。
    D.婚姻,在文中指亲家,“约为婚姻”指结为有婚姻关系的亲戚,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因先前与张良有交情,特别是张良曾经对他有救命之恩,因此为了救张良,将消息泄露了出去,从其主观上看与曹无伤的告密是不完全相同的。
    B.刘邦对项伯以兄长之礼相待,敬酒祝寿,还与项伯约为婚姻,主要是从政治角度和自身解困的需要考虑。
    C.从文本二中看,鸿门宴上,刘邦得以脱身的原因很多,其中谋臣张良和武将樊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D.因为进入咸阳后屠城、烧宫室、抢掠财宝与妇女,使得受暴秦统治的秦民对项羽很失望,所以项羽不顾韩生的劝阻,选择东归。

    鸿门宴
    (节选)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接纳
    B.瞋目视项王     瞋,瞪大眼睛
    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细说,详细地说明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15.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王按剑而跽曰    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自主的震动、惊恐、警戒泄露出来,寥寥几个字,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勾勒出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
    C.樊哙闯宴后,形势一触即发,但项羽不怒,稍有缓和。刘邦趁缓和之机,托词离席,显示了其机敏。
    D.樊哙指斥项羽,锋芒毕露,使得“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这一软一硬形成了对比,也显示了项羽“为人不忍”的性格。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戳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鸿门宴》)
    【乙】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节选自苏轼《范增论》)
    【注】①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攻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项羽矫诏杀之。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
    B.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
    C.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
    D.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
    18.下列各项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北”“河南”,指的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与现在的河北省、河南省不完全一样。
    B.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此为前堂的规定。在室内的座次则以坐西向东为最尊,文中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C.赐骸骨,意为请求致仕即告老还乡,与致仕、休致、乞身、归老、下车等意思基本一致。
    D.关,文中指函谷关,“沛公欲王关中”,关中指的就是函谷关以西,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
    19.下列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好大喜功。刘邦卑辞谢罪,项羽为表示自己的雅量脱口说出告密人,说明他先前的怒气已烟消云散,剑拔弩张的形势稍有缓和。
    B.范增老谋深算。他深知刘邦的志向,想要利用宴会杀刘邦,暗示项羽,而项羽不回应,无奈之下他又命项庄舞剑,意在刺杀刘邦。
    C.苏轼认为范增应该及早脱离项羽,并认为他错失了最好的机会。苏轼认为范增应在鸿门宴后,或在宋义被杀后就及时离开才好。
    D.苏轼认为义帝是天下的贤君。义帝派遣刘邦入关而没有派遣项羽,提拔卿子冠军做上将军,这些做法都体现了义帝的贤明之处。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
    21.乙文末句,苏轼为什么说项羽在杀义帝时就怀疑范增了?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二)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B.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C.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D.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2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梁怒之               对…发怒
    B.皆已惮籍矣                 畏惧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合力
    D.若入前为寿                 假如
    2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狱掾,秦汉县级行政机构的属吏,辅佐县令主管刑法,位在狱史上。
    B.河南,古代所指地域不同,文中指与河北相对的黄河以南广大地区。
    C.亚父,意思是仅次于父亲,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他坐在最尊席位。
    D.为寿,古代祝颂辞,意为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祈祝他健康长寿。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少有大志,不屑小事。青少年时代他不愿认真学习识字和剑术;在他看来识字只能记姓名,剑术只能胜一人,他要学习万人敌。
    B.项羽豪气纵横,以勇自恃。秦始皇巡游浙江时,他渡过浙江准备袭击秦始皇并取而代之;凭借这份勇力与才气,让吴中子弟敬畏。
    C.项羽豪爽率直,胸无城府。面对沛公拜见时的一番拉拢和试探,他很直率地说出曹无伤是告密者,并且还盛情挽留沛公与自己饮酒。
    D.项羽自信自负,坚持己见。范增暗示杀掉沛公以绝后患,他不认同范增;他凭借自己的判断行事,没有意识到沛公是他未来的敌手。
    2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2)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27.下列两组句子中的“请”字和“举”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请以剑舞                       ②臣请入,与之同命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28.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王按剑而跽曰                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2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头发上指 B.此亡秦之续耳 C.拔剑撞而破之 D.沛公今事有急
    3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项羽谢罪,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
    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
    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鸿门宴》)
    (二)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节选自苏轼《范增论》)
    【注】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攻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项羽矫诏杀之。
    3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随
    ②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同“隙”,隔阂,嫌怨。
    ③若入前为寿                            寿:敬酒献物,祝人长寿
    ④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翅膀
    ⑤稍夺其权                    夺:剥夺
    ⑥人臣之分也                   分:区别
    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④
    3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B.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C.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D.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33.下列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好大喜功,刘邦卑辞谢罪,项羽为表示自己的雅量脱口说出告密人,说出他先前的怒气已烟消云散,剑拔弩张的形势稍有缓和。
    B.范增老谋深算。他深知刘邦的志向,想要利用宴会杀死刘邦,暗示项羽,而项羽不回应,无奈之下他又命项庄舞剑,意在刺杀刘邦。
    C.苏轼认为范增应该及早脱离项羽,并认为他错失了最好的机会。同时,苏轼还认为范增应该在鸿门宴后就及时离开。
    D.苏轼认为义帝是天下的贤君。义帝派遣刘邦入关而没有派遣项羽,提拔卿子冠军做上将军,这些做法都体现了义帝的贤明之处。
    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
    35.第二段选文末句,苏轼为什么说项羽在杀义帝时就怀疑范增了?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 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6.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使进入
    B.沛公起如厕           如:到,往
    C.道芷阳间行           间:小径
    D.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
    3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日之事何如      欲诛有功之人
    B.与之同命        则与一生彘肩
    C.樊哙侧其盾以撞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劳苦而功高如此     拔剑切而啖之
    38.下列对语段内容的分析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出场说的两句话虽起势平淡,但却显现出樊哙的“勇”,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智勇双全”的性格展示铺垫了基础。
    B.“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泄露出项羽内心的惊慌、恐惧,同时也有力地反衬、烘托了樊哙的威猛。
    C.这段作者笔法虽简尤繁。从正面,也从侧面;写言行,描神态;示其忠,叙其勇,状其威,言其壮。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D.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
    3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土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史记·项羽本纪》)
    4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B.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D.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4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门,指军营的门,清代开始成为对提督的尊称。
    B.西向,即面向西,其面对的是朝着东坐着的东道主。
    C.跽,是古代坐姿的一种,两膝着地,以臀部放在脚跟上。与“跪”接近。
    D.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
    4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自主的震动、惊恐、警戒的心态泄露出来,寥寥几个字,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勾勒出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
    C.樊哙闯宴后,形势一触即发,但项羽不怒,稍有缓和。刘邦趁缓和之机,托词离席,显示了其机敏。
    D.樊哙指斥项羽,锋芒毕露,使得“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这一软一硬形成了对比,也显示了项羽“为人不忍”的性格。
    4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交戟之卫土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4.根据本段文字,概括樊哙的人物形象特点。
    二、选择题
    4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范增数目项王 B.常以身翼蔽项王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籍吏民
    46.句中加点词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的“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 B.范增数目项王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籍吏民,封府库
    47.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我国古代的官职名,战国时期“司马”为武职,专门纠察军队队列秩序。
    B.我国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C.“参乘”又写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古代四匹马拉的车。
    D.“再拜”是古代一种相对隆重的礼节,在表示郑重呈献某物或接待某人时,行多次的叩拜礼。
    48.“沛公安在”一句体现的特殊句式是(    )
    A.定语后置句 B.介词结构后置句 C.主谓倒装句 D.宾语前置句
    49.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吾得兄事之”的“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 B.范增数目项王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籍吏民,封府库
    50.下列用“/”给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B.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参考答案

    1.     嫌怨、矛盾、隔阂     心思、意愿、心意、意图     让……进入     尚且    
    2.C    3.A    
    4.(1)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2)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5.(1)项羽自矜功伐。入关后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立即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等待他来处理,便放弃了进攻打算;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甚至对樊哙采取了格外宽容的态度。自矜功伐而又“为人不忍”,终不免于失败。(2)项羽优柔寡断毫无主见,不辨忠奸,既易冲动又易受骗。写项羽在鸿门宴上既不顾范增再三催促杀刘邦的暗示,又不制止项庄意在杀刘邦的舞剑,还把樊哙的愤激当作豪壮,处处表现他的优柔寡断。
    6.C    7.A    8.C    9.C    
    10.(1)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2)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
    11.C    12.B    13.D 14.C    15.D    16.D 17.A    18.C    19.C    
    20.(1)范增多次向项王递眼色,多次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没有反应。
    (2)范增离开是好事,如果不离开,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    
    21.①义帝当初是范增劝说项梁拥立的;
    ②项羽中途谋杀义帝;
    ③范增劝阻忠告却没有被项羽接受。
    22.D    23.D    24.C    25.B    
    26.(1)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灭族的!”项梁因此而认为项籍很不一般(奇特、与众不同)。
    (2)趁机刺击沛公,把他杀死在座位上。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刘邦)俘虏。”
    27.C    28.D    29.A    30.B 31.A    32.B    33.C    
    34.(1)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2)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    
    35.(1)义帝当初是范增劝说项梁拥立的;(2)项羽中途谋杀义帝;(3)范增劝阻忠告却没有被项羽接受。
    36.C    37.A    38.B    
    39.(1)现在人家就像是切肉用的刀和板,我们就像是鱼和肉。还辞谢什么呢?
    (2)我死都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人都反抗他。
    40.C    41.C    42.D    
    43.(1)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
    (2)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4.鸿门宴上,范增等人欲置刘邦于死地,这是一个巨大的矛盾冲突,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生死“拥盾闯帐”,表现其勇猛忠诚的一面;又通过樊哙入帐后面对项羽种种有礼有节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他粗中有细、言辞得当的一面。
    45.B 46.C 47.D 48.D 49.C 50.C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3* 鸿门宴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1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3* 鸿门宴课时作业</a>,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综合运用,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3* 鸿门宴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1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3* 鸿门宴同步练习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作文,文言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3* 鸿门宴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3* 鸿门宴精品课时训练,共5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