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六下语3《古诗三首》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9276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课标】六下语3《古诗三首》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9276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课标】六下语3《古诗三首》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92760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课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名小必考题型课课练(含答案)
【新课标】六下语3《古诗三首》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含答案)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新课标】六下语3《古诗三首》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含答案),共8页。
原创连载,转载出版必究【新课标】六下语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含答案)3.古诗三首一、单元阅读主题:民风民俗。二、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三、本课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在古诗词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自信。语言运用: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思维能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审美创造: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重点: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四、本课新课标学习任务单。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一 (基础性学习单)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完成学习单。一、根据拼音写生字。
热泪yíng眶 yā雀无声 qì不成声 顺理成zhāng
二.看拼音写词语。hàn gōng hóu mén sù shǒu yíng yíng yī shuǐ piān zhāng qī xī yā què hán qíng mò mò 三、用√选择正确读音。 脉搏 (mài mò) 皎皎(jiāo jiǎo ) 擢素手(zhuó zuó) 札札(zhā zā zhá) 机杼(zhù zù ) 含情脉脉(mò mài ) 五侯( hòu hóu ) 栖息(qī xī) 千里迢迢(zāo tiáo )四、(易错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脉(mài)脉不得语 B.纤(xiān)纤擢(zhuó)素手
C.中庭地白树栖(xī)鸦 D.札(zhā)札弄机杼(shù)
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 B.纤纤擢素手(洗涤)
C.今夜月明人尽望(全、都) D.泣涕零如雨(落下)
3.给诗句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春城无处不飞花( ) A.昆明。B.城市名称。C.春天的京城。
终日不成章( ) A.标志。B.文章。C.花纹。
泣涕零如雨( ) A.落下。B.细碎的。C.没有,无。
今夜月明人尽望( ) A.尽头。B.都。C.结束。
终日不成章( ) A.文章 B.章节 C.一小块布 D.花纹
4.字义理解。(1)给下面词语中的“章”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出口成章( )约法三章( )杂乱无章( )
(2)“章”在古诗文中还有特别的含义,“终日不成章”中“章”的意思是 。
5.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C.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6.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是( )A.日暮/汉宫/传蜡烛。 B.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C.冷露/无声湿/桂花。 D.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7.下列诗句中与我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8.下面四个诗句,与春景无关的一句是(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中的“地白”写出了中秋节之夜月色的皎洁、明亮。
B.“迢迢”“皎皎”“纤纤”等叠词的使用,展示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乐之美。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织女内心思念的痛苦。D.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是吃冷食和放烟火。10.下列诗句描写了哪些传统习俗呢?选一选将序号填在括号里。(可多选)
A.放爆竹 B.贴春联 C.赏花灯 D.守岁 E.登高 F.赛龙舟 G.插茱萸(1)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
(2)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4)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二 (拓展性学习单) 五、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一)诗句想象的画面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二)题目节日表达的情感《寒食》 《迢迢牵牛星》 《十五夜望月》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语文要素:分清主次,详略得当)。1.《寒食》的作者是 代的韩翃,这首诗是咏写 节的作品,这个节日的传统习俗是 和 。“ , ”描绘出了寒食节京城美好的春景。“ , ”流露出诗人对王侯贵族具有特权的腐败现象的不满。
2.《迢追牵牛星》一诗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 , 。”写出织女因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 。”3.《迢迢牵牛星》借传说中《 》的民间故事,抒发了相思离别之苦,读了这首诗我会联想到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诗中“ , 。 ,. ”四句诗表达出作者对牛郎、织女虽只隔一水却只能相视无言的感慨。4.《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的 。诗中描绘的是 夜晚的景象,诗中表达游子思亲之情的诗句是:“ , 。”我读过的古诗词中,也有类似的诗句:“ , 。”5.《十五夜望月》一诗中描写月光皎洁的诗句是“ , 。”,与李白《静夜思》中的“ , 。
七、综合性学习。
学了本课以后,为了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六(1)班组织了以“古诗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一起完成练习。
1.下面的节日中,哪些属于传统节日?( )(多选,填序号)
①元宵节 ②植树节 ③端午节 ④劳动节 ⑤中秋节
2.读诗词,写出诗词中包含的传统习俗。(1)前村后村燎火明,东家西家爆竹声。习俗: .
(2)桃符频换句难新,休对春风诉旧贫。习俗: .
(3)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习俗: .
(4)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习俗: .
3.按时间顺序补充中国的传统节日,并写出相应的诗句和传统节日习俗。
元宵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吃元宵、赏灯)
清明节: , 。( )
中秋节: , 。( )
重阳节: , 。( )
4.写出一个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故事的名称。 ( )。
第三部分 课外类文阅读与鉴赏(拓展性学习单)八、课内阅读: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一)寒 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五夜望月
.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不知秋思落谁家。1.将古诗补充完整
2.本诗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我们可以从“ ”“ ”等处看出来
3.诗的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但是我们可以从“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
明皎洁,这两句诗写出了景物 的特点。
4.你认为哪句诗与“不知秋思落谁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 )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结合古诗,解释下列字词。迢迢: 。 素: 。
盈盈: 。 脉脉: 。
2.本诗中包含了中华传统节日 ,又可称为 。
3.诗中描写织女饱受相思之苦的诗句是: , 。
4.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去”在这里的意思是“距离”,它形象地写出了两位主人公隔河相望的情景。
B.“清且浅”说明“河汉”并不深广,体现了诗人对两位主人公不能相遇充满了疑问。C.“复”在这里的意思是“又”,它写出了诗人对两位主人公不得相见的慨叹。D.这两句诗表面上写故事,其实也在诉说离别的愁苦。5.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运用大量叠词,既能增强节奏,又能使人物形象生动。
B.诗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有眼前所见,又有作者的想象。
C.诗歌着眼于织女,表现她美丽勤劳又饱含离愁的形象特点
D.本诗选自《古诗十九首》,出自宋代萧统所编的《文选》。
6.诗中说织女“终日”织布,为何却“不成章”?. 。
九、课外阅读: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鹊桥仙①[宋]秦观纤云弄巧②,飞星③传恨,银汉④迢迢⑤暗度⑥。金风玉露⑦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⑧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⑨。【注释】①鹊桥仙:词牌名。②纤云弄巧: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③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④银汉:银河。⑤迢迢:遥远的样子。⑥暗度:悄悄渡过。⑦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⑧忍顾:怎忍回视。⑨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银汉迢迢暗度。( )A.愚昧,糊涂。 B.悄悄地。 C.不亮,没有光。(2)便胜却、人间无数。( )A.能承受。 B.战胜,打败。 C.超过。(3)忍顾鹊桥归路?( )A.回头看。 B.照管,注意。 C.拜访。(4)两情若是久长时。( )A.如,像。 B.此,如此。 C.如果,假如。2.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的正误。(1)飞星/传恨。( ) (2)银汉/迢迢暗度。( )(3)忍/顾鹊桥/归路。( ) (4)两情/若是/久长时。( )3.这首词借______________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 。4.说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盈 鸦 泣 章
二、汉宫 侯门 素手 盈盈一水 篇章 栖息 雅雀 含情脉脉三、mài jiǎo zhuó zhā zhù mò hóu qī tiáo 四、1.B 2.B 3.CCABD 4.(1)①③② (2)花纹 5.D 6.C 7.D 8.A 9.D10.(1)F(2)D (3)A (4)B (5)C (6)EG五、(一)诗句想象的画面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天的京城里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枝。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织布,织机发出札札的响声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庭院中的地面被月光照得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二)题目节日表达的情感《寒食》寒食节借古讽今《迢迢牵牛星》七夕表达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或是一种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十五夜望月》中秋节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六、1.唐 韩翃 寒食 吃冷食 禁火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3.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4.唐 王建 中秋节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5.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七、1.①③⑤2.(1)放鞭炮 (2)贴春联 (3)登高、插戴茱萸 (4)守岁
3.。
元宵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吃元宵、赏灯)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祭扫)
中秋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赏菊)
4.示例:《嫦娥奔月》八、(一)1.白昼 夜晚 日暮 2.不可以。因为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可想而知了,深刻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 3.“传”字用得妙。它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 4.【示例】禁火,只吃冷食,祭扫等。(二)1.中庭地白树栖鸦 今夜月明人尽望 2.秋天 桂花 秋思 3.地白 清冷寂静
4.B(三)1.迢迢:形容遥远 。 素:白皙
盈盈:清澈的样子。 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
2.七夕节 乞巧节。
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4.B5.D
6.织女虽“终日”织布,但内心饱受相思之苦,无心织布之事,因此‘“不成章。
九、1.(1)B (2)C (3)A (4)C 2.(1)√ (2)× (3)× (4)√ 3.牛郎织女 坚贞、诚挚的感情 4.感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