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19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至第六章背诵学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19人教版必修一迎年终考试第六单元背诵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2019人教版必修一迎年终考试第六单元背诵学案,共13页。
第六章
洪涝灾害
1. 洪涝灾害的定义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 洪涝灾害的分布
(1)世界:
从气候因素看,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
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2)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3)我国洪水灾害的类型
类型
时空分布
成因分析
暴雨洪水
4~9月,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台风、锋面等引起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类活动不合理
冰川、融雪洪水
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洪水。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
随着气温的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
冰凌洪水
初冬和初春,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
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塞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3. 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气象气候
⑴暴雨洪水:
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多暴雨、降水时间集中(如梅雨)、降水量大;
②台风登陆(过境),带来强降雨;
③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
⑵积雪洪水:冬季降雪量大,且冬季寒冷漫长,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融水量大
⑶冰雪洪水:夏季气温高,冰川积雪融化,融水量大,
⑷冰凌洪水: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冰凌形成冰坝,河水受阻塞,水位上涨
●水系水文:
⑴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汇水面积大,汇水量大
⑵河道弯曲(荆江河段),流水不畅
⑶河道淤积堵塞(泥沙淤积,滑坡、泥石流堵塞),河床抬高,排水速度慢
⑷缺少天然入海河道(淮河)/入海河道少,排水速度慢
⑸入海口,受潮水顶托作用,排水速度慢
●地形:
⑴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⑵地形陡峻,坡度大,汇水速度快
●土壤:土壤饱和,下渗少,汇水速度快
●人为原因:
⑴上游山区滥砍滥伐,蓄水滞水能力下降,导致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
⑵上游山区滥砍滥伐,加剧水土流失,下游河道淤积,河床坡度减小,抬高水位,排水速度减慢
⑶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调蓄能力减弱
⑷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了河道的排水速度
⑸占用分洪区,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
3.洪涝灾害的成因(从来水,容水,去水三方面)
●来水多/来水快
⑴暴雨洪水:
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多暴雨、降水时间集中(如梅雨)、降水量大
②台风登陆(过境),带来强降雨
③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
⑵积雪洪水:冬季降雪量大,且冬季寒冷漫长,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融水量大
⑶冰雪洪水:夏季气温高,冰川积雪融化,融水量大,
⑷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汇水面积大,汇水量大
⑸地形陡峻,坡度大,汇水速度快
⑹土壤饱和,下渗少,汇水速度快
⑺上游山区滥砍滥伐,蓄水滞水能力下降,导致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
●容水少:
⑴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调蓄能力减弱
⑵上游山区滥砍滥伐,蓄水滞水能力下降
●去水少
⑴冰凌洪水: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冰凌形成冰坝,河水受阻塞,水位上涨
⑵水系水文:
①河道弯曲(荆江河段),流水不畅
②河道淤积堵塞(泥沙淤积,滑坡、泥石流堵塞),河床抬高,排水速度慢
③缺少天然入海河道(淮河)/入海河道少,排水速度慢
④入海口,受潮水顶托作用,排水速度慢
⑶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⑷人为原因:
①上游山区滥砍滥伐,加剧水土流失,下游河道淤积,河床坡度减小,抬高水位,排水速度减慢
②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了河道的排水速度
③占用分洪区,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
4. 洪涝灾害的危害
①淹没农田、聚落等②破坏交通、通信、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③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④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⑤洪涝后还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5. 洪涝的防御措施
(1)工程措施
①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②中游:退田还湖;建分洪蓄洪区;修建水库;裁弯取直;疏通河道等。
③下游:加固大堤,疏通河道,开挖入海新河等。
(2)非工程措施
①利用气象卫星,加强洪涝灾害的监测和预报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③实施防洪保险等④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
(针对城市内涝:加强暴雨天气的监测预报,海绵城市建设,增加下渗;恢复城市湿地,疏通河道;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等)
6. 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 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夏季西南季风强盛,降水集中多暴雨;飓风活动频繁,带来强降雨
②恒河三角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 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孟加拉湾喇叭口轮廓,多发生风暴潮,潮水顶托,加剧洪涝;
人为原因:
①人口城市集中,受洪水威胁大②中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③防洪意识,防洪设施薄弱。
7.从地形角度看郑州暴雨及洪灾原因:
①郑州市的西部、西南部属于山地丘陵区
②偏东气流遇到太行山和伏牛山后,在山前出现辐合抬升,地形导致降雨范围集中,雨势更强
8. 从降水角度看郑州暴雨及洪灾原因:
①降水持续时间长②降水累计兩量大③强降水范围广④强降水时段集中⑤降水具有极端性
9. 伊犁河谷是新疆春季融雪型洪水的高发地,据统计近十年来,3月至4月,伊犁河谷发生降雪融雪或急速升温融雪型洪水就有19次,全部是中小河流发生的洪水。
分析伊犁河谷春季融雪型洪水频发的原因?
①河谷开口向西,西风气流带来的水汽受地形抬升,降雪量较大;
②河谷两侧山脉海拔高,气温低,冬季降雪不易融化,积雪量大;
③3-4月份气温回升很快,积雪融化,河流水位上涨;
④山区河流落差大,来水快;
⑤中小河流泄洪能力有限,极易暴发融雪洪水。
10. 分析武汉城市常发生内涝的原因?
①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②城市迅速扩展,河湖面积缩小,调蓄洪峰能力下降③植被减少,地面硬化,洪峰岀现加快④雨岛效应,城市降水强度及降水量增加⑤城市排水管道及管网设计标准较低⑥城市规划不合理,应急措施不得力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是洪水的主要来源,下垫面状况会影响洪峰的形成,夏季暴雨易引发洪灾。图1为我国局部地区单位面积50年一遇洪峰流量等值线图,图2为我国3个地区夏季暴雨出现概率随日期变化图。
(2)指出我国东部夏季暴雨高概率出现时间的规律。从降水角度说明乙地防洪难度大的原因。
(3)从地形影响角度,分析丙岛东部易发山洪的原因。
【答案】
(2)规律:自南向北推迟。
原因:降水集中,季节变化明显,年际变化较大;暴雨出现概率高
(3)中部有山脉,东部迎风坡降水量大;东部地形陡峭,河流短,汇流时间短。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淮河位于长江与黄河之间,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入海,淤塞了中下游河道,使其失去了入海口。图1为淮河流域图,图2为淮河干流剖面图。
材料二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
材料三 王家坝闸,全称为淮河濛洼蓄洪区王家坝进水闸,位于淮河上、中游分界处,2020年7月20日,王家坝开闸泄洪,以缓解上游洪水压力并保障下游安全。
从排水角度说明王家坝至蒋坝河段洪涝多发的原因。(4分)
①上游地形起伏大(落差大),汇水快,排洪压力大②王家坝至蒋坝河段落差小,流程长(比降小)③河道弯曲狭窄④泥沙淤积,排水不畅⑤洪泽湖水位高,对上游来水有顶托作用,抬高水位。
13. 材料:我国江淮流域梅雨监测区域分为江南区(I区)、长江中下游区(Ⅱ区)和江淮区(Ⅲ区)三部分。下图为我国江淮梅雨区划简图
从预警和监测角度,说明当地政府在此次期间需特别关注防范措施。
①对河流水情和汛情监测,提前预备防汛物质②加强水库的水文监测,调控水量水位③加强堤坝巡查,及时向公众发布水情信息④监测特殊天气,防范内涝、山洪等次生灾害。
14. (2020·上海高考真题)城市洪涝是城市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金奈是印度的第三大商业和工业中心,是印度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但是金奈平均海拔160米,中心城区海拔仅6.7米,基础设施落后,洪涝多发。
(1)自然地理角度,分析金奈洪涝多发原因。(6分)
(2)比较金奈1980-2010湿地和已开发面积变化,并分析其对洪涝影响。(6分)
(3)列举金奈在减轻洪涝方面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答案】
(1)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而且降水量大,且集中在10到11月;夏季容易受到热带风暴影响。
地形:海拔低,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排水不畅。
河流: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容易造成短时水量增加;沿海地区容易造成天文大潮,受海水顶托,排水不畅。(任答3点得6分)
(2)变化:湿地不断减少,已开发区域不断增加(2分)
影响:湿地减少,调洪蓄洪能力减弱,洪涝加剧(2分);开发区域增加,造成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是增加的,增加了洪涝发生的概率(2分)。
(3)运用气象卫星,加强对暴雨等异常天气的盐测;修建水利基础设施,加大城市的排涝能力;增加人工湿地和植物面积,增加调蓄洪水的能力,城市建设渗水路面,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控制城市开发规模进行合理城市规划。(任答2点得4分)
干旱灾害
1. 干旱灾害的定义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2. 干旱灾害的分布
世界: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非洲地区的干旱灾害最严重;
我国: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其中华北地区旱灾最严重。
3.干旱和旱灾
干旱
旱灾
概念
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
特点
(我国气象灾害之首)范围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
形成原因
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
在某些地区,即使降水丰富,但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 引起水分极度缺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就会酿成旱灾
影响或
发生地区
影响的地域非常广,有时会波及整个国家或部分大陆
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频率较高,尤其以非洲的旱灾最为严重
影响的
主要地区
副热带型(副热带高压控制)、温带型(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我国华北(春旱)、华南(夏秋旱为主)、西南(一年四季均有可能,春旱、伏旱)和江淮地区(伏旱)
4.干旱灾害的危害
①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②影响农牧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原退化和沙漠化;
③引发水资源缺乏,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④引发沙尘暴、虫灾、火灾等自然灾害。
⑤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5.干旱灾害的防治措施
(1)技术措施:人工增雨;循环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污水资源化。
(2)工程措施: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
(3)生物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培育耐旱品种,种植耐旱作物;营造农田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
(4)管理措施: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旱灾预报;完善防灾法律,减灾规划,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6.我国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简述原因?
①春季锋面雨未到达,降水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③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关键期,灌溉需水量大④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发达,用水多⑤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7.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严重,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夏、秋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②多晴天,气温高,蒸发旺盛③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发达,用水多
8.东北春旱比华北轻的原因
①纬度高,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弱②春季有积雪融水③地下有冻土,水分不下渗
9.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西南地区为季风区,冬春季节为旱季,降雨少;②地势起伏大,地表水难以保存;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易渗漏;地表土层较薄,难以保持水分;③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多发;⑤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人为原因:①水利设施缺乏、老化和损坏严重②滥砍乱伐,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③缺乏保护,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10.华南地区冬春旱的成因分析;
① (夏季风未到达);受单一的冬季风控制,降水少;② 冬春季节,越冬农作物仍处于生长期,需水量大;
11.西北内陆地区全年干旱的成因分析∶
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脉的阻挡作用,水汽难以达到,终年受大陆性气团的控制,全年降水少。
台风灾害
1. 台风灾害的定义
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涡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 台风灾害的分布
地区上: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世界上,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时间上:多发于夏秋季节。
3.产生条件
①有广阔的暧洋面(26OC以上)→海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
4.台风的结构及及各个结构对应的天气?
外围大风区:大风,从外向内增加;
旋涡风雨区:狂风、暴雨;
台风眼:无风、少云、干暖;
5.结合台风结构图,推测台风过境前、中、后期的天气变化过程。
(1)先大风,再狂风、暴雨;(2)台风眼控制时无风、少云、干暖;(3)再狂风、暴雨,大风
6. 台风灾害的危害
①狂风:吹到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②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
③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7.台风带来哪些好处
①带来降水,缓解旱情;②降温,缓解高温酷暑的天气;③还会带来大风,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且带来风能资源;
8.防御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建立预警系统,提高应急能力;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及时转移和安置广大民众;。
工程性措施:修建与加固沿海堤防,营建沿海防护林。
9.台风登陆后势力减弱的原因
①陆地上摩擦阻力增大 ②水汽补给减少 ③温度降低 ④流入中心的空气增加,中心气压升高
寒潮灾害
1. 寒潮灾害的定义
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摄氏度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摄氏度以下,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 寒潮灾害的分布
空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当寒潮较强时,也可能影响到低纬地区)
时间分布:深秋-冬季-初春,9月至次年5月
高峰期:3-4月(最强)和10-11月
3. 寒潮灾害的危害
①剧烈降温使得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②伴随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
③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4.寒潮的利:
大雪覆盖越冬作物,起到抗寒保温作用①大雪来年春季融化缓解春旱②寒潮带来的低温是天然的“杀虫剂”,减轻来年农业病虫害③大风是宝贵的动力资源④减轻大气污染,净化空气⑤雪水加速有机物释放,从而增加土壤肥力
5.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1)东西走向的山脉,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迎风坡)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背风坡)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2)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6.寒潮防御措施:
①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做好防寒准备;
②农业培育耐寒品种,提高抗冻能力;做好防冻措施(如浇冻水,人造烟雾)
③牧区做好牲畜防寒保温工作,加固栏舍,备好饲料,取暖设施
④交通部门做好道路融雪融冰准备,
⑤海上船只及时回港
7.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8分)
春季和秋季(4分)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减产。(4分)
地震
1. 地震的定义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2. 地震的震级
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注意:
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30倍)。
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C、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3.烈度:
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物等。
4.地震的分布
(1)世界地震:
分布: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成因:这些地区地处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2)我国地震:
特点:我国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
分布:地跨世界两大地震带,地震发生范围广主要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5. 地震的危害
①会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②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③破坏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严重损害灾区人民的身心健康。
6.我国多地震的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板块运动引发板块内部大大小小的断层活动
7.描述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8.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地震灾情为什么东重西轻?说明原因。
我国西部地区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地壳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虽然我国西部地区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对小得多;而东部地区城市密集,人口稠密,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所以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9.我国近年来地震死亡人口下降,经济损失却是上升的,分析其原因?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
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10.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于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或一日数震,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1)地震震级高,烈度大(2)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3)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4)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11.地震造成重大损失的原因分析
自然因素主要有:
①震级:震级大,破坏性大;②震中距:震中距短;
③震源深度:浅源地震;④是否有余震,震区地质构造是否稳定,诱发其他地质灾害;⑤发生的时间,逃生机率
人为因素主要有:
⑥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
⑦震区交通影响灾后救援;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大;
⑨民众防灾减灾意识,⑩政府灾后救援和应急预案机制等
12.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建设先进的地震监测台网,加强地震监测,提高准确预报的水平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加强国际合作等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岩土体改造加固工程,防止诱发次生灾害。
13.(2017·上海高考真题)青藏高原是我国地震频发地区。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分)
2016 年 1 月 21 日,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发生 6.4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 地震发生后,甲村的地震烈度大于乙村。该地区冬、夏季多为偏南风。
(1)引起该次地震的是哪两大板块?地震烈度甲村大于乙村的判断理由是什么? (4分)
(2)分析影响图示震区开展救灾工作的不利自然条件。(6分)
(3)该震区可以采取哪些抗震救灾措施? (4分)
(4)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有专家认为丙村不适合原址重建。说明丙村需要异地重建的依据。(6分)
【答案】
(1)青藏高原位于印度洋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2分),碰撞运动,地壳运动活跃。甲村震中距较小;甲村居民点较多,人口稠密(2分)。
(2)气候: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2分)。地形地势:地处洼地,地势落差较大,交通不便(2分);位于两条断裂带之间,地质结构不稳定(2分);土壤:地势落差大,地震易引发滑坡(2分)。任答3点得6分。
(3)预防类: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防灾减灾的安全意识;加强预报,及时预警;制定防震减灾的应急方案等(2分)。治理类:加固山体,防止滑坡;及时救援等(2分)。
(4)丙地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2分);该地冬夏季节的偏南风,将印度洋水汽输入,在丙处受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2分),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2分)。
滑坡和泥石流
1. 滑坡和泥石流的定义
滑坡: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还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 滑坡的形成条件
滑坡形成条件:岩体较为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地区,及工程建设比较频繁的地区。
3.滑坡多发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不稳定,地震多发区/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山区;
②地形:地势起伏大/崎岖;③岩性:破碎,风化碎屑物多,土质松散;
④降水(融水):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降水强度大;⑤植被:覆盖差。
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毁林开荒、过度樵采、开矿等);
②工程建设开挖边坡,改变了斜坡稳定性。
4.泥石流形成条件:
自然:
(1)有坡度较大的沟谷(便于集水、集物;沟谷坡度越大,所造成的动能也大,最有利于泥石流的发育);(2)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①构造破碎带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碎屑物质来源②岩石风化形成的大量碎屑物质③高山地区的厚层冰碛物也会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主要来源④强烈地震造成山崩滑坡,使土石体汇集于山谷,导致泥石流形成。);
(3)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暴雨、高山冰雪融化和水体(如堰塞湖)溃决)。
人为: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和过度放牧等都可使山体失去稳定,雨季时可能发生泥石流。
5.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
形成区,顾名思义,就是泥石流所需的松散颗粒物质的堆积区域,以及汇水集中区域。
流通区则一般是一段狭窄的沟谷。
堆积区则是沟谷出口位置,因为地形突然开阔,水体流速变缓,携带泥沙石块能力下降,最终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在此逐渐堆积起来
6. 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1)滑坡的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2)泥石流的危害:能够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3)滑坡与泥石流易壅塞河道,若量大,滑坡体会在河道中形成土石水坝,在上游形成小型湖泊既“堰塞湖”。若库容达到一定体量,会冲断水坝,对下游形成一次溃决洪水。
7.治理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加强滑坡泥石流的监测预警预报等;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应急预案等;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和灾中自救互救能力等防灾减灾能力。
工程性措施: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行岩土体改造、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山体;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撑物。
8.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靠近板块交界处,构造运动活跃,多地震,岩体破碎;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破坏植被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措施不到位;
⑤随着经济发展,建筑物、人、财产等趋于密集,易损性高。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下图),面积53.4km2。主沟发源于哈巴雪山西侧,汇入金沙江一级支流冲江河,长度12.8km。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该流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其中海拔4200m以上的峰脊区年降水量超过1100mm。2019年7月28日,峰脊区6小时降雨量达60.4mm,激发了特大规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
(1)指出海巴洛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四类固体物质来源。
(2)分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
(3)分析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对当地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原因。
18.(大约5分钟)【答案】(1)冰碛物(冰川搬运堆积物);崩滑体堆积物;风化碎屑物;断层破碎物。
(2)AB段:地形陡峻,易发生崩塌,且径流汇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和水动力条件;BC段:地形较和缓开阔,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积累提供场所;CD段:沟道狭窄顺直、坡度大,加快泥石流的通过时间。
(3)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和水源条件,导致泥石流易发;泥石流运动速度快,规模大,冲击力强;峰脊区降水量大,并叠加积雪融水,使得泥石流多发育在高海拔地区,下游不易察觉,隐蔽性强。
9.山区旅游时要注意防范泥石流
⑴在泥石流多发季节(比如夏季),尽量不要到泥石流多发山区旅游。
⑵出行前收听当地天气预报,在大雨天或在连续阴雨几天、当天仍有雨的情况下不要贸然进入山区沟谷旅游。
⑶最好聘请一位当地向导,从而可避开一些地质不稳定的地区。
⑷准备一些必要的食品、药品、饮用水以及救生用的器材。
⑸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⑹在沟谷内游玩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⑺碰上泥石流,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应选择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开阔的地方停留。
⑻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10.泥石流爆发征兆
⑴在山体附近坡面有不稳定因素的情况下易发生山崩和泥石流。
⑵在降雨达到最大时,上游的降水激烈,泥沙灾害显著,溪沟出现异常洪水。
⑶山地发生山崩或沟岸侵蚀时,山上树木发出沙沙的扰乱声,山体出现异常的山鸣。
⑷上游河道发生堵塞,溪沟内水位急剧减少。
⑸由于上游发生崩塌,溪沟的流水非常浑浊。
⑹在流水突然增大时,溪沟内发出明显不同于机车、风雨、雷电、爆破的声音,可能是泥石流携带的巨石撞击产生。
⑺上游发生山崩,有异常臭味出现。
⑻有树木的断裂声。
⑼在人还没有感觉出有异常现象时,动物已有异常的行动,例如,猫的大声嘶叫等.以上这些山洪、泥石流发生的前兆现象,大多是与降水强度有密切的关系。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西南地区是我国滑坡灾害的多发区,为减轻滑坡灾害对交通的影响,要在交通运输线通过的滑坡易发地段采用各种工程措施加以防护。下图是南昆铁路某段防滑坡工程剖面示意图。
请简述图示工程措施在南昆铁路滑坡防治中所发挥的作用。
答案:地面排水沟可将部分雨水排走,减少雨水的下渗量,防止滑坡体过重;排水隧洞通过顶部的泄水孔,排出滑动面附近的地下水,减轻了滑坡体的重量;锚索可以牵拉、固定铁路上方滑坡体,防止滑坡掩埋、冲毁铁路;锚索桩嵌入滑坡体底部的稳定基岩,阻止滑坡体滑动危及铁路地基。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山谷断裂带中的A城市,人口有80万。某日凌晨该城市发生7.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震中距2千米,此次地震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地震发生次日震区出现多次强降雨,引发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因城区受损过于严重,该城市决定在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选择一处另建新城。
(1)分析此次地震给当地造成严重生命财产损失的原因。
(2)指出本次地震可能诱发的两种严重次生地质灾害。
(3)请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选择一处最适合城市重建的区域,并说明理由。
答案:(1)震级高,震源浅,震中距小,建筑物受破坏严重;发生在凌晨,居民来不及逃生;当地人口多,受灾人数多。
(2)滑坡、泥石流。
(3)丁区域。丁区域没有位于断裂带上,且地震破坏程度和次生灾害发生频率最低,所以是最适合城市重建的区域。
(一)遥感的应用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资源评估
矿产
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大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生物
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环境监测与灾害预警
环境
监测
监测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灾害预警
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
工程建设
及规划
指导大型水利枢纽、港口、核电站、路网等工程建设和城市规划等
促使规划和建设更合理
其他
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
提供重要信息来源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被应用于大地测量、地面监测、交通导航等许多方面。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的规划、决策和管理等方面。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2018·江苏高考)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回答(1)~(2)题。
(1)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2)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
A.人类活动较多 B.位于沿海地区 C.森林覆盖率高 D.地处荒漠边缘
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下题。
3.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相关学案
2019人教版选必三迎期中考试第二章背诵学案:
这是一份2019人教版选必三迎期中考试第二章背诵学案
2019人教版必修一迎年终考试第一单元背诵学案:
这是一份2019人教版必修一迎年终考试第一单元背诵学案,共4页。
2019人教版必修一迎年终考试第五单元背诵学案:
这是一份2019人教版必修一迎年终考试第五单元背诵学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