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3年松江区高考化学一模卷
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C919大型客机制造研制成功,下列哪种材料一般不会在C919上使用的是
A. 碳纤维复合材料 B. 第三代铝锂合金
C. 高密度不锈钢 D. 钛合金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既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性特征,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能,是新一代增强纤维。可用于大型客机制造,A不符合题意;
B.锂是世界上最轻的金属元素。把锂作为合金元素加到金属铝中,就形成了铝锂合金。加入锂之后,可以降低合金的比重,增加刚度,同时仍然保持较高的强度、较好的抗腐蚀性和抗疲劳性以及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适用于大型客机制造,B不符合题意;
C.高密度不锈钢不适用于大型客机制造,C符合题意;
D.钛是一种强度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的结构金属。80年代以来,耐蚀钛合金和高强钛合金得到进一步发展。钛合金可用于制作飞机发动机压气机部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2. 下列所加物质的作用与其还原性有关的是
A. 腌咸菜加氯化钠 B. 红酒中添加
C 食用盐中加碘酸钾 D. 泡打粉加碳酸氢钠
【答案】B
【解析】
【详解】A.腌咸菜加氯化钠是为了调味,也可以起到防腐作用,与还原性无关,A不选;
B.二氧化硫有还原性,加入红酒中可以除去其中溶解的氧气,防止其中的营养被氧化,同时起到杀菌保鲜作用,选B;
C.食用盐中加碘酸钾目的是补充碘元素,与物质还原性无关,C不选;
D.泡打粉加碳酸氢钠目的是与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D不选;
故本题选B。
3. 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酸性:HClO4 > H2SO3 B. 碱性:NaOH > Mg(OH)2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 > H2S D. Cl2从NaBr溶液中置换出Br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所以酸性HClO4 > H2SO4 ,H2SO3不是硫元素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 B. 钠的金属性强于镁,所以碱性NaOH > Mg(OH)2,B可以;C. 氧的非金属性强于硫,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 > H2S,C可以;D. 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所以Cl2从NaBr溶液中置换出Br2,D可以。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本题选A。
4. 为ⅠA族元素,可用于癌症治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质量数为137 B. 核外电子数为54
C. 原子半径: D. 碱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左上角的数字为质量数,则质量数为137,故A正确;
B.Cs元素为55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数为55,则核外电子数为54,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故C正确;
D.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则碱性:,故D错误;
故选D。
5.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碳中和”,“碳”即,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是碳酸的酸酐 B. 只含极性共价键
C. 是非极性分子 D. 是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酸酐是指某含氧酸脱去一分子水或几分子水所剩下的部分,CO2是碳酸的酸酐,A正确;
B.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般是极性共价键,CO2结构式为O=C=O,只含极性共价键,B正确;
C.CO2结构式为O=C=O,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C正确;O=C=O
D.CO2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
故答案为:D。
6. 下列分子结构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的是
A. 四氯化碳 B. 1,2-二氯乙烯 C. 二氯甲烷 D. 氨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四氯化碳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中心原子上无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A正确;
B.1,2-二氯乙烯中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空间构型不是正四面体,B错误;
C.二氯甲烷空间构型是四面体结构,C—H和C-Cl的键长不同,二氯甲烷空间构型不是正四面体,C错误;
D.氨气分子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中心原子上孤电子对数为1,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不是正四面体,D错误;
故答案选A。
7. 将4份等量的铝片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量最快的是
A. 溶液 B. 溶液
C 溶液 D. 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铝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不会放出氢气,铝和醋酸、硫酸、盐酸反应实质是和氢离子反应,氢离子浓度越大放出氢气越快,硫酸是二元强酸,盐酸是一元强酸,醋酸是一元弱酸,相同浓度的三种酸开始时氢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硫酸>盐酸>醋酸,所以铝和相同浓度的醋酸、硫酸、盐酸,放出氢气最快的是硫酸,答案选C。
8. 工业生产中,主要反应原理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海水提溴 B. 纯碱工业 C. 硫酸工业 D. 合成氨工业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海水提溴,溴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Br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
B.纯碱工业涉及的方程式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符合;
C.接触法制硫酸,S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
D.合成氨,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N、H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
故选B。
9. 如图是制取和收集某气体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可用于
A. 用浓硫酸和氯化钠制取 B. 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取
C. 用浓硝酸与铜制取 D.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
【答案】D
【解析】
【分析】从反应装置分析知,该装置属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型装置,所以只能制取固液混合不加热得到的气体;从收集装置分析知,该气体不溶于水,和水不反应。
【详解】A.用浓硫酸和氯化钠制取不需要加热,但是HCl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误;
B.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取氨气不需加热,但氨气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
C.NO2能与水反应生成NO,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
D.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不需加热,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该实验装置制取氧气,故D正确;
故选D。
10. 丁苯橡胶的化学组成为,其单体一定有( )
A. 2﹣丁炔 B. 1,3﹣丁二烯 C. 乙苯 D. 乙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丁苯橡胶的结构可知,其主链上全是碳原子,故其一定是由单体发生加聚反应得到的,由于其分子式中有双键,一定是发生聚合反应新生成的,将链节分断,可以发生其单体是苯乙烯和1,3﹣丁二烯,答案选B。
11. 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是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途径。下列数据的利用正确的是
A. 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B. 利用元素最高化合价判断物质氧化性的强弱
C. 利用沸点数据设计互溶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D. 利用物质的摩尔质量判断相同状态下物质密度的大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平衡常数的大小体现一个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A错误;
B.元素越易得电子,氧化性越强,B错误;
C.沸点差别,可以选用蒸馏的方法分离,C正确;
D.需要考虑物质的状态,气体和液体没有可比性,D错误。
故答案为:C。
12. 除杂和配制试剂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实验。对实验方法描述正确的是
A. 通过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洗涤除去中少量的
B. 用加入溶液并分液的方法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
C. 称取,配制的溶液
D. 在10%的溶液中滴入3滴2%的溶液,配制检验醛基的试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以用冷却结晶除去硝酸钾,但得到的氯化钠溶液需蒸发结晶,洗涤干燥,故A错误;
B.Na2CO3溶液可以中和乙酸,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再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出乙酸乙酯,故B正确;
C.托盘天平的精确值为0.1g,不能称量9.360gNaCl,配制80mL2.0mol/L的NaCl溶液,需选择100mL的容量瓶,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为=11.7g,故C错误;
D.加入氢氧化钠较少,检验醛基的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3. 有机物W在工业上常用作溶剂和香料,其合成方法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W的分子式为
B 三者均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C. M的一氯代物有3种
D. N、W组成上相差一个原子团,所以互为同系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合成流程可知,M发生氧化反应生成N,N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W,结合三者的结构分析解答。
【详解】A.由 W的结构简式可知W分子中共有C原子8个,H原子8个,O原子2个,故W的分子式为,故A错误;
B.M、N、W三者均含有苯环,均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在催化剂条件下苯环上的H可以被取代,故B正确;
C.M中有4种氢原子,所以其一氯代物有4种,故C错误;
D.N中含有羧基,W中含有酯基,二者官能团不同,结构不同,不属于同系物,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4.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把前者逐滴滴入后者与把后者逐滴滴入前者,边滴边振荡,所产生的现象相同的是
A. 和 B. 和
C. 氨水和 D. 和
【答案】D
【解析】
【详解】A.把前者滴入后者,开始没沉淀,后有沉淀;把后者滴入前者,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后沉淀溶解,故A不符合;
B.把前者滴入后者,开始有气泡产生;把后者滴入前者,开始不出现气体,后有气体产生,故B不符合;
C.把前者滴入后者,开始没沉淀,后有沉淀;把后者滴入前者,开始有沉淀,后沉淀溶解,故C不符合;
D.无论怎么滴加,都会立刻出现白色沉淀,故D符合;
故选D。
15.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选项
甲
乙
A
B
C
溶液
D
溶液
稀盐酸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与少量氧气反应生成S单质,S单质与氧气反应生成SO2,H2S与SO2反应生成S单质,故A正确;
B.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醛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与乙酸不能反应生成乙醛,故B错误;
C.与少量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C正确;
D.与少量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钾,碳酸氢钾与盐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钾,故D正确;
故选B。
16. 有一澄清透明的溶液,只可能含有大量的、、、、、、七种离子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逐滴滴入溶液一定体积后才产生沉淀。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溶液中可能含有 B. 溶液中可能含有
C. 溶液中一定不含 D. 溶液中一定含有
【答案】D
【解析】
【详解】澄清透明的溶液,只可能含有大量的、、、、、、七种离子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逐滴滴入溶液一定体积后才产生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和、不能大量共存,则一定没有、,溶液中必有阴离子,则一定有,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和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一定不存在,加入氢氧化钠一定体积后才有沉淀生成,则、至少含一种,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而至少含一种。所以答案选D。
17. 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铁在海水中的电化学防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铁的腐蚀
B. 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海水降低
C. 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可减缓铁的腐蚀
D. 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碳棒上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若开关K置于M处时,形成原电池;若开关K置于N处时,形成电解池。
【详解】A.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形成原电池,铁得电子做正极被保护,A正确;
B.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形成原电池,总方程式为2Zn+O2+2H2O=2Zn(OH)2↓,海水pH几乎不变,B错误;
C.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形成电解池,铁作阴极,被保护,可减缓铁的腐蚀,C正确;
D.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形成电解池,碳棒做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D正确;
故答案为:B。
18. 室温下,取溶液,逐滴加入溶液。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有
B. 当滴加至中性时,用去溶液的体积小于
C. 当用去溶液时,此时溶液中有
D. 当用去溶液时,此时溶液中有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有c(H+)=c(OH−)+2c(A2−)+ c(HA−),则c(H+)-c(OH−)-c(A2−)= c(A2−)+c(HA−),故A错误;
B.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2c(A2−)+c(HA−),至中性时c(H+)=c(OH−),则c(Na+)=2c(A2−)+ c(HA−),若用去10mLNaOH,反应得到NaHA溶液,溶液显酸性,因而滴加至中性时,用去溶液的体积大于,故B错误;
C.当用去溶液时,得到NaHA溶液,根据质子守恒有c(H+)-c(A2−)=c(OH−),则,故C正确;
D.当用去溶液时,得到Na2A溶液,根据物料守恒有c(Na+)=2c(HA-)+2c(A2−),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9. 在高温高压的水溶液中,与发生反应沉积出磁铁矿(主要成分)和金矿(含单质),且硫元素全部转化为气体放出。对于该反应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反应后溶液的降低 B. 每生成气体,转移电子数为
C.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可知,AuS-和Fe2+反应生成磁铁矿和Au,并伴有H2S生成,反应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反应生成氢离子,反应后溶液的pH降低,A正确;
B.未知气体所处的状态,无法确定2.24L气体的物质的量,B错误;
C.该反应中AuS-中Au化合价降低只做氧化剂,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AuS-中Au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Fe2+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有3mol二价铁参与反应,生成1molFe3O4,四氧化三铁可看作Fe2O3•FeO,所以只有2mol二价铁作为还原剂,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2∶2=1∶1,D错误;
故答案选A。
20. 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已知其它条件不变时,温度对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平衡常数 B. 反应速率:
C. 所含总能量: D. 经过相同时间后得到乙烯的量:X>Y
【答案】B
【解析】
【详解】A.升高温度,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故,故B正确;
C.升高温度,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说明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则,故C错误;
D.若经过的时间较长,反应达到平衡,X点转化率较大,则得到的乙烯的量X>Y,若经过的时间较短,未达到平衡,,则得到的乙烯的量X<Y,故D错误;
故选B。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21. 新工艺采用金属氧化物催化尿素与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副产物氨气回收重新生成尿素,有关的方程式如下:
反应①:+2CH3OH(g)+2NH3(g)
反应②:2NH3(g)+CO2(g)+H2O(l)
完成下列填空:
(1)C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有______个,比较、N、O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__________。
(2)下列事实能说明氮的非金属性比碳强的是______(选填编号)。
a.酸性: b.最高正价:氮>碳
c.沸点: d.吸引电子能力强弱:氮>碳
(3)达到平衡时,反应①碳酸二甲酯的产率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______(选填“>”或“<”)。
(4)某一恒温恒容装置内,与发生反应②,后,气体的密度减少,则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
(5)传统合成DMC的方法是以光气(,有剧毒)和甲醇为原料,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6)新工艺合成DMC的方法和传统方法相比,优点有__________(任写两点)。
【答案】(1) ①. 2 ②.
(2)ad (3) ①. 吸热 ②. <
(4)
(5)+2HCl
(6)减少了原料毒性和副产盐酸对设备腐蚀性的限制,降低了碳排放,副产物氨气可回收利用,且没有有害物质对外排放,符合绿色化学工艺
【解析】
【小问1详解】
C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能级的能量高低:2p>2s>1s,则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有2个,、N、O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半径大小为。
【小问2详解】
a.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故酸性:,能说明氮的非金属性比碳强,故a正确;
b.最高正价态不能说明氮非金属性比碳强,故b错误;
c.沸点高低不能说明氮的非金属性比碳强,故c错误;
d.吸引电子能力越强,说明非金属性越强,故吸引电子能力强弱:氮>碳,能说明氮的非金属性比碳强,故d正确;
故选ad。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随温度升高,转化率增大,说明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则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①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故<。
【小问4详解】
某一恒温恒容装置内,与发生反应②,后,气体的密度减少,质量减少´5L=19.5g,则氨气减少的质量为,消耗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则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小问5详解】
传统合成DMC的方法是以光气(,有剧毒)和甲醇为原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
【小问6详解】
新工艺合成DMC的方法和传统方法相比,优点有减少了原料毒性和副产盐酸对设备腐蚀性的限制,降低了碳排放,副产物氨气可回收利用,且没有有害物质对外排放,符合绿色化学工艺。
22. 氰化提金工艺在黄金生产领域仍占主导地位,但会产生大量含氰废水,含氰低于废水才可排放,研究发现可以用亚硫酸盐——空气法等处理含氰废水。
完成下列填空:
(1)室温下,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关系为__________,向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使溶液显中性,则溶液中__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的溶液呈碱性,原因是__________。
(2)含氰废水中加入足量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理论上处理含氰废水(含100gCN-),需要消耗__________(保留2位小数)。按照理论值投放,含氰废水处理效果并不理想,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多种含氯氧化剂均可以处理含氰废水,比如漂粉精、二氧化氯等。
(3)漂粉精的有效成分为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4)请配平下列方程式:CN-+ClO-+H2O→CO2+N2+Cl-+OH-_______________。若上述反应恰好完全,写出检验反应后溶液中Cl-的方法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③. 的电离程度小于的水解程度
(2) ①. 484.62 ②. 的还原性较强,易首先被氧气为,的总量减少
(3)
(4) ①. ②. 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加稀硝酸至溶液显酸性,再滴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待测液体中含有
【解析】
【小问1详解】
室温下,溶液呈碱性,说明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导致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关系为;向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使溶液显中性,,则溶液中;物质的量之比为的溶液呈碱性,原因是的电离程度小于的水解程度;
【小问2详解】
理论上处理含氰废水(含100gCN-),为,需要消耗,质量为。空气中氧气具有氧化性,且的还原性较强,易首先被氧气为,的总量减少,故按照理论值投放,含氰废水处理效果并不理想;
【小问3详解】
漂粉精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
【小问4详解】
反应中评碳元素化合价由+2变为+4,氮元素化合价由-3变为0,氯元素化合价由+1变为-1,根据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配平可知,;氯离子能和银离子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检验方法为: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加稀硝酸至溶液显酸性,再滴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待测液体中含有。
23. 某实验小组把氯气与铁反应后的固体快速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少许植物油(反应过程中不振荡),充分反应后,进行如下实验:。
(1)试剂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有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淡黄色溶液中含有,你认为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2)加入少许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在加入新制氯水后,并未得到深红色溶液,请帮助他们分析原因,__________,并设计实验对所分析的原因进行验证,简要写出实验方案__________。为分析某补血剂(主要成分为亚铁盐)中铁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用酸性标准溶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
(3)实验前,首先要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500mL,配制时需要用的仪器除电子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______。配制时要用硫酸酸化KMnO4,不能用盐酸酸化的原因是_____。
(4)称取12.0g补血剂在容量瓶中配成200mL溶液,量取25.00mL试样溶液,用0.100mol/LKMnO4标准溶液滴定,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00mL,则所测补血剂中铁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是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 ①. KSCN ②. 合理
(2) ①. 隔绝空气,防止被氧化 ②. 新制氯水将氧化或破坏 ③. 取少许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几滴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原因分析成立
(3) ①. 容量瓶 ②. 酸性条件下,能氧化生成,所以不能用盐酸酸化
(4) ①. 加入最后一滴溶液,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内溶液颜色不褪去,说明滴定到达终点 ②. 37.3%
【解析】
【分析】实验流程图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溶解固体,植物油目的是隔绝空气,防止Fe2+被氧化,加入试剂X后,溶液变红,证明加入的试剂是KSCN溶液,之后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颜色变深,说明是新制氯水氧化Fe2+,使Fe3+颜色变深。
【小问1详解】
淡黄色溶液中含有Fe3+,加入试剂X后,溶液变为红色,所以试剂X为KSCN溶液;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深红色,说明Fe3+浓度增大,则淡黄色溶液中含有,分析合理;
【小问2详解】
植物油可以隔绝空气,防止被氧化;加入新制氯水后,并未得到深红色溶液,可能是因为新制氯水具有强氧化性,氧化或破坏了SCN-;为验证该分析,设计简单实验方案:取少许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几滴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原因分析成立;
【小问3详解】
配制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需要用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容量瓶;在酸性条件下,能氧化生成,所以不能用盐酸酸化KMnO4;
【小问4详解】
补血剂主要成分为亚铁盐,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补血剂,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加入最后一滴溶液,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内溶液颜色不褪去,说明滴定到达终点;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00mL,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为,根据KMnO45Fe2+得,,所配200mL溶液中含有Fe2+的质量为,则所测补血剂中铁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是。
24. 有机化合物E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D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反应④所需要的试剂与条件为________。
(2)①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②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反应⑤可能产生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副产物,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任写一种)。
(5)A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且有三种氢的分子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由合成的路线___________(乙酸及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1) ①. ②. 羟基 ③. 浓硫酸,加热
(2) ①. 氧化反应 ②. 取代反应
(3)
(4)(或) (5)
(6)
【解析】
【分析】A在铜的催化下加热反应生成B,B在乙酸溶液中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可逆推出B为,A为;在氢氧化钠的乙酸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B,B为;D转化为丙烯,根据D的分子式可推知D为1-丙醇或2-丙醇,与丙烯发生反应生成。
【小问1详解】
A的结构简式为,D为1-丙醇或2-丙醇,含氧官能团名称为羟基;反应④为醇的消去反应生成烯烃,所需要的试剂与条件为浓硫酸,加热;
【小问2详解】
①是在铜的催化下加热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②是在乙酸溶液中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反应类型消去反应;
【小问3详解】
反应③是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反应⑤可能产生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副产物,丙烯与发生加成反应时的甲基上的位置上不同,出现的同分异构体不同,可能的结构简式为(或);
【小问5详解】
A()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且有三种氢的分子含有醛基且高度对称,符合的结构简式为;
【小问6详解】
参照上述合成路线,由与溴取代反应生成,发生水解生成,氧化生成,继续氧化生成,合成路线为:。
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松江区2023届高三二模测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上海市松江区2023届高三二模测试化学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原理综合题,有机推断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松江区2023届高三二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上海市松江区2023届高三二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原理综合题,有机推断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