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小放牛》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1006/1393459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 第8课 第二课时《唱民歌,赏名曲》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第9课 第一课时《前奏,间奏,尾奏》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第9课 第二课时《唱支山歌给党听》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第10课 第一课时《魔王》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第10课 第二课时《野玫瑰》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花城版六年级下册欣赏 京剧传统剧目《小放牛》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花城版六年级下册欣赏 京剧传统剧目《小放牛》优秀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欣赏河北民歌《小放牛》,欣赏京剧折子戏《小放牛》,演唱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1课《小放牛》教学设计课题 《小放牛》单元 学科音乐年级六年级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河北民歌。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京剧折子戏的魅力所在。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乐于主动学习、认识、探索小调。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的能力逐渐增强,但是对学习兴趣不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吸引学生,使他们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重点学唱京剧折子戏《小放牛》的第二乐段,并能自信地演唱或表演这一唱腔。难点青春期的学生勇于大胆表现自己:如:对白的模仿,个体展示、学演折子戏等,另外体会京剧的韵味以及一字多音、八分休止符的正确演唱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和多媒体法。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小放牛》,让学生体验与感受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可用图形谱手势边欣赏边感受体验。听后,让学生谈感受,体验乐曲的主旋律。学生聆听音乐,边体验边谈感受。 通过播放歌曲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从而导入课题。讲授新课一、欣赏河北民歌《小放牛》。1、聆听歌曲,让学生初步体验民歌。2、了解背景与流传范围。 二、欣赏京剧折子戏《小放牛》。1、欣赏歌曲。2、了解国粹京剧。3、听辨河北民歌《小放牛》和京剧传统折纸戏《小放牛》,思考问题。它们的区别在哪里?4、认识八分音符,切分节奏。什么是八分音符?(是一种音符时值。将全音符八等分的话就可以得到八分音符。分得越多时值越短,8分音符的时值是全音符的1/8,由于全音符为四拍,所以八分音符为半拍。)音,已经认识了,如果我们再加上节奏就能唱出歌谱的旋律了。首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音乐符号“7”是什么?(八分休止符)它有什么作用?(休止半拍)这种前后都是八分音符,中间四分音符的节奏叫做切分节奏,中间一个音唱强一些叫切分音,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歌谱,八分音符处我们打个响舌,听!(师范唱、生学)5、介绍折子戏。三、演唱展示。1、学唱京剧折子戏《小放牛》第二乐段2、对白模仿。3、个人展示。1、同学们演一遍京剧折子戏《小放牛》。2、根据《小放牛》的旋律即兴填词,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生欣赏河北民歌。了解其背景与流传范围。 学生欣赏京剧折子戏《小放牛》,并思考与河北民歌之间的区别。 学生了解音符知识。 学生模仿并表演。感受河北民间的小调的魅力。 感受京剧兼收并蓄的魅力,体验京剧的韵味。并了解河北民间小调以及京剧传统折子戏之间的区别。 对歌曲有更深的感受。 通过模仿并学演一段折子戏,巩固了本课内容的同时,也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课堂小结在我国的民歌宝库中,还有许多像《小放牛》这样优美动听的歌曲,希望今后还有机会能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板书《小放牛》总结 清晰、直观的展现本节课的知识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接力版二年级上册(演唱)小放牛公开课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新课教学,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唱歌 歌唱二小放牛郎获奖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人音版三年级下册小放牛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新课教学,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