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河北省献县求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10份)
河北省献县求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六)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献县求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六),文件包含参考答案docx、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六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历史纲要上 期末测试模拟试卷六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未命名 一、单选题1.下列是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数量的柱状图。对宋明时期解释合理的是( )A.战乱频繁的影响 B.程朱理学的强化C.市民阶层的壮大 D.女性个性的增强2.安史之乱后,地方军政长官经常以任意名目摊派赋税,造成杂税林立。780年,唐朝的粮税分配,中央提成额为215.7万贯,而地方留成额为1400万贯。这表明唐中后期( )A.基层治理混乱 B.中央集权弱化C.赋税改革失败 D.政府财政困难3.据下图分析,西汉至北宋南北方户口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南方政局的稳定 B.北民大量的南迁C.中央集权的加强 D.经济重心的南移4.占卜是一种起源非常古老的宗教仪式,目前发现最早的卜骨见于辽河上游北岸的富河文化。商人则特别喜用龟甲,龟甲是南方筮法的工具。晚商至西周,卜甲之上出现了筮法的易卦,北方占卜与南方筮法这两个不同的系统进一步整合起来了。这反映了( )A.区域文明交流发展 B.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C.国家统一民族交融 D.宗教信仰受政治影响5.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尤其注重重工业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反映出我国“一五”计划( )A.最初从模仿国外经验开始 B.开始就注重工农业均衡发展C.奠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 D.确保了社会生产力高速增长6.元朝实行行省制,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赋予行省。这说明元代A.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B.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C.注重君主权力的加强D.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7.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接连实现高原冻土、膨胀土、沙漠等特殊地质的铁路、公路建设技术的突破,在特大桥隧建造技术、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以及大型机场工程建设方面跻身世界领先地位。这说明当今我国( )A.已经建成世界工业强国 B.交通运输已实现智能化C.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 D.交通领域投入大幅增长8.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9.下图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单位:亿元)。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A.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得到贯彻 B.边疆民族地区是西部开发的重点C.民族地区发展依赖固定资产投资 D.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快速上升10.1934年,国民政府提出对产业和外贸“厉行统制及保护政策”的主张;1935年特设了“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1938年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规定:“于私人企业者,由私人出资举办,于国家的整个计划之下,受政府的指导及奖励。”材料表明(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B.国民政府对根据地实施经济封锁C.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官僚资本利用金融手段搜刮民财11.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据此可知,科举制( )A.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使社会的阶层流动性增强 D.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12.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古代科技成果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②郭守敬《授时历》③李时珍《本草纲目》 ④裴秀《禹贡地域图》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①④②③13.如图为1995—2015年中国分摊联合国会费比例的变化图,由此可以推断( )A.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B.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C.联合国会费支出越来越多 D.国际政治新秩序基本建立14.墨子曾经主张利用宗教来治理国家,将“天志”(天的愿望)作为治理国家的“法仪”。董仲舒希望利用天的权威来制约君权,他说∶“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这表明( )A.儒墨两家思想相互交融 B.神化君权成为社会共识C.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D.有序社会成为共同追求15.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形成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发展于宋元,完备于明清,是大一统国家形成后确立的一项政治制度,对维护中央政令畅通、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下列项中属于该项制度的特征的是( )①监察机构完全独立②监察官位高权重③监察方式多样化④充当皇帝耳目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6.示意图有助于呈现历史发展的概貌。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可以看出该时期( )A.社会高度繁荣 B.藩镇割据严重 C.江南经济开发 D.政权更迭频繁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但到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期的四石升至东汉时期的约六石。据考古资料显示,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广大农民辛勤耕作、农业劳动力资源增加、汉越民族交融和共同开发、相对较好的自然条件以及铁农具广泛使用,成为此时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水平仍远低于北方,但还是为后来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作了一定的准备。——摘编自夏时华《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若干原因探述》材料二北宋立国后,太祖、太宗及其继承者通过强化地方官员劝农督导职责、推广优良品种废除苛捐杂税等措施重点发展东南经济,这促使当地农业飞速发展。随着麦、粟等旱地作物在南方的推广,东南“专种粳稻”的种植制度得以改变,农作物种植范围得到扩大。东南地区农民利用平原、丘陵山区的各种不同地理条件,开辟出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区域。因东南地区民田十之八九种稻,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水稻的总产量超过了粟、麦而跃居全国首位。——摘编自叶依能《宋代东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农业政策》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拼地可改种棉花、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将扎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径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东汉相比,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据材料三归纳明朝中后期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材料二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据程扬《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与国家、民族联系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朝和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和英国两种防疫观产生的社会背景并简析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晚清卫生观念的传播对近代化的积极作用。19.抗日战争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处于抗日前线的东北广大人民和一部分爱国军队,冲破国民政府的禁令,首先展开了英勇的斗争。辽宁沈阳、抚顺等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反抗日本侵略军。广大农民组织大刀会、红枪会等各种组织,手执自制武器进行抗日斗争。9月26日,上海各界市民举行抗日救国大会,通过了对日宣战、武装民众、惩办失职失地官吏等决议案。10月18日,北平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通过迅速组织义勇军、实行对日不合作及积极募集爱国捐款等决议。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领导了一二九运动,使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摘编自王秀鑫、郭德宏《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材料二 然而,这场战争是以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为对手的战争,不是以蒋介石政府为对手的战争,因此,即使汪精卫投降,即使蒋介石本身也动摇,但中华民族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日德战争都是以政府为对手的战争,因此,打败了敌军,就挫伤了敌方政府的战争意志,变成日本的胜利。但在以民族为对手的战争,即使在个别的战斗中战胜几百次,只要挫伤不了民族抗战的意志,就不能取得战争全局的胜利。——【日】井上清著《日本历史》材料三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时救亡运动所起到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比较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的不同之处。以抗战史实举例论证材料二的最后一句话。(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转折点”的原因。 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共中央驻地变迁一览表始驻期离驻期驻地1921年7月1922年10月上海1922年10月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北京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中共三大前夕上海中共三大前夕1923年9月广州1923年9月1927年4月上海1927年4月1927年9月底10月初武汉1927年9月底10月初1933年春上海1933年春1934年10月长征开始瑞金1935年12月1936年7月瓦窑堡1936年7月1937年1月保安1937年1月1947年3月延安1947年3月1949年3月西柏坡1949年3月至今北平(北京)——摘编自刘绍汉、冯全主编《光辉的历程》等根据上述材料围绕“中共中央驻地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献县求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文件包含参考答案docx、高一历史纲要上期末测试模拟试卷一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献县求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四),文件包含参考答案docx、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四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献县求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三),文件包含参考答案docx、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三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