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新高考)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状元桥】(55讲)一轮专题复习课件PPT+练习
第1编第4章第12讲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1编第4章第12讲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1编第4章第12讲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1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达标(十二)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2022·湖北部分学校月考)2021年3月23日,一艘长约400米、宽约59米、重达22万吨的巨轮在苏伊士运河打横搁浅,如下图所示,卡住了双向航道。2021年3月29日(农历十七),经多艘拖轮和挖掘机等多日救援和“神秘力量”的帮助,在未卸货减轻自重的情况下,该船成功重新上浮摆正船身,“开创了世界先例”。据此完成1—2题。1.导致此次轮船打横搁浅的自然原因最可能是( )A.流速快 B.机械故障C.河道狭窄 D.强风沙尘暴2.据《纽约时报》报道, 3月28日晚上,该巨型货轮得到了“神秘力量”帮助,进而使得船体慢慢恢复了浮力。此“神秘力量”最可能是( )A.跨流域调水 B.引潮力C.大型拖轮 D.突下暴雨答案 1. D 2. B解析 第1题,流速快不会使得轮船搁浅;机械故障不属于自然原因;河道狭窄是船舶能够打横搁浅的原因,但不是自然原因;强风沙尘暴使得船舶打横,发生搁浅,D项正确。第2题,受天体引力影响,苏伊士运河在潮汐作用下,水位短时间内上涨明显,给救援工作带来有利条件,B项正确。跨流域调水工程巨大,耗时长,并且不切实际。运河连接红海与地中海,暴雨带来的降水对运河水位影响较小。(2021·辽宁辽阳期末)下图示意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和水量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3.图中南半球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与水量平衡的关系是( )A.负相关 B.先负相关,后正相关C.正相关 D.先正相关,后负相关4.影响图中A纬度表层海水盐度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 B.蒸发量C.河川径流 D.洋流性质答案 3. A 4. C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在南半球,海水表层盐度升高时,水量平衡降低,海水表层盐度下降时,水量平衡上升,二者呈负相关,A项正确。第4题,图中A纬度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较大,河川径流量较大,河川径流流入海洋,稀释了该纬度海区的海水盐度,而同纬度的南半球地区几乎没有陆地分布,河川径流很少,C项正确。(2022·福建三明月考)冲浪是以海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海浪的高度要在1米左右,不低于30厘米。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域月平均风速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该海域海上冲浪最刺激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6.下列关于海浪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浪的主要形式有风浪、海啸、风暴潮、潮汐B.海浪最常见的形式是海啸C.海底地震会引起风暴潮D.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答案 5.D 6. D解析 第5题,图中显示,在12月到次年1月,该海域风速最大,海浪也应最高,故该海域海上冲浪最刺激的季节是冬季,D项正确。第6题,海浪的主要形式有风浪、海啸、风暴潮等,潮汐不属于海浪。海浪最常见的形式是风浪。海底地震会引起海啸。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D项正确。(2022·山东日照开学考)长江河口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水与较为清澈的海水相遇,并伴有水色差异,形成泾渭分明的“河口锋”。下图示意长江6月份“河口锋”的位置。据此完成7—8题。7.影响“河口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密度 B.温度 C.深度 D.盐度8.长江河口处“河口锋”( )A.锋面垂直于洋面 B.锋线附近盐度差异小C.涨潮时色差最大 D.锋线位置季节变化大答案 7.A 8. D解析 第7题,淡水的密度较小,较轻,而海水因含盐量高而密度较大,较重,所以海水与河水之间泾渭分明,从而形成“河口锋”,故影响“河口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水与河水的密度,A项正确。温度和盐度主要通过影响密度,从而影响“河口锋”形成,因此密度才是主要因素。第8题,“河口锋”是由河水和海水相遇造成,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河流流量大,锋线距离河口远,冬季河流水量小,锋线距离河口近,故锋线位置季节变化大,D项正确。因河水密度较小,海水密度较大,所以会出现河水在海水之上的情况,锋面有坡度,不可能垂直于洋面;锋线附近为河水与海水的分界处,盐度差异大;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河流洪水期含沙量最大,色差最大。(2021·河北衡水十四中月考)每年随着气温的回升,有大约400座冰山完成从格陵兰岛始发的漫长行程,最终漂入纽芬兰岛附近的温暖水域,威胁着航道上的船只安全。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完成9—11题。9.纽芬兰岛附近出现冰山数量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10.北大西洋60°N附近,甲海域平均水温线比乙海域密集,主要是因为( )A.盛行风来源不同 B.洋流性质不同C.距大陆的远近不同 D.人类活动的密度不同11.为了防范漂浮冰山对过往船只造成威胁,我们可以( )A.炸毁冰山B.把冰山牵引至安全海域C.人工融化冰山D.加强预报,及时发布冰山漂移位置答案 9.A 10.B 11. D解析 第9题,纽芬兰岛附近的冰山来自极地地区,受东格陵兰寒流和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极地的冰山被带至该海域。春季时,气温升高,格陵兰岛的冰川融化,部分冰体分离,易被带到纽芬兰岛附近海域,A项正确。夏季水温高,冰山南下过程中易融化。秋冬季格陵兰岛冰川面积扩大,可被洋流带走的冰山不多。第10题,读图可知,甲海域受寒流影响,水温低于同纬度其他海域,水温南北差异较大,等温线密集;乙海域受暖流影响,水温高于同纬度其他海域,水温南北差异较小,等温线稀疏,B项正确。第11题,加强预报,及时发布冰山漂移位置,可使过往船只避开冰山,减少冰山对船只的威胁,D项正确。炸毁冰山、把冰山牵引至安全海域、人工融化冰山不切合实际,且负面影响较大。(2022·湖北腾云联盟联考)九州岛是日本第三大岛屿,是日本暖流的必经之地,但日本暖流流经该岛后,分为东西岸两支海流,其中,东岸上升流显著,西岸上升流较弱。日本为了改善九州岛西部海域捕鱼环境,在九州岛西部海域海底竖立了许多用煤渣做成的高墩,每个高墩高达十几米不等。下图为九州岛海底地形图。据此完成12—14题。12.导致九州岛西部海域上升流较弱的主要原因是( )A.海底地形平坦 B.海底水温较低C.海面降水较多 D.海面风速较小13.日本在九州岛西部沿海海底竖立许多煤渣高墩的主要目的是( )A.抵御海浪侵袭沿海港口B.改变海底海流流动方向C.防止船舶干扰鱼类洄游D.建立海洋自然环境保护区14.日本在九州岛西部沿海海底竖立许多煤渣高墩可以( )A.改善海水水质 B.降低海水盐度C.提高渔业产量 D.增加海气热交换答案 12.A 13.B 14. C解析 第12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暖流由南向北从九州岛东西部海域经过,东部海域海底地形坡度较大,易形成上升流,而西部海域海底坡度较小,地形平坦,不利于上升流的形成,A项正确。第13题,读图可知,九州岛西部沿海海底竖立许多煤渣高墩可以改变海流的流向,使得日本暖流遇到煤渣高墩后改为上升,形成上升流,进而将海底营养盐类物质带到海面,吸引鱼类洄游,B项正确。第14题,九州岛西部沿海海底竖立许多煤渣高墩,改变了海流的流向,使得海底营养盐类上升到海面,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吸引鱼群洄游,将会提高渔业产量,C项正确。受海底煤渣高墩的阻挡,海底水流减速,导致南北海气热交换减缓。竖立煤渣高墩不能改善海水水质,不能降低海水盐度。二、非选择题15.(2022·浙江名校联考)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海水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海水密度一般在1.02—1.07 g/cm3,它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材料二 甲、乙两图分别是“钱塘江口海水平均密度偏差(与全球海洋平均密度差异,单位:%)水平分布图”和“钱塘江口海水平均盐度(单位:‰)水平分布图”。(1)钱塘江口海水密度的水平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金山是上海石化企业所在地,化学工业占工业GDP比重很大。研究发现,甲图中的海水密度偏差极大值处(偏差100%)与金山石化工业有关,请说明理由。(3)有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文献研究得知:钱塘江海水盐度等值线的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图乙)与长江入海淡水有关。请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距河口越远钱塘江口海水平均密度偏差越小,因此可以判断钱塘江口由河口向外海海水的密度逐渐增大。第(2)题,甲图中的海水密度偏差极大值(偏差100%)所在地靠近金山,说明其海水密度与全球海洋平均密度差异最大;其原因最大可能是位于金山石化附近,石化工业的污水排放量大,污水中溶解固体含量小,使该区域的海水密度明显下降,海水密度偏差最大。第(3)题,在钱塘江枯水季节,钱塘江口的来水量明显比长江口的水量小,因此来自北方的长江口注入海洋的淡水沿海岸向南流动,对钱塘江口北侧的海水稀释作用明显,造成钱塘江口北岸的海水盐度比其他水域更低,使得盐度等值线呈东北—西南走向。答案 (1)由河口向外海海水的密度逐渐增大(2)该处海水密度与全球海洋平均密度差异最大。该极大值区域靠近金山,最大可能是金山石化工业的污水排放,造成该区域的海水密度偏差最大。(3)在钱塘江枯水季节,来自北方的长江口注入海洋的淡水沿海岸向南流动,造成钱塘江北岸的海水盐度比其他水域低,使得盐度等值线呈东北—西南走向。16.(2022·河北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罗臼位于北海道东北部的知床半岛东岸,以渔业和观光业为主。整个半岛几乎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森林中遍布珍稀的动植物。罗臼也是同纬度地区唯一有流冰(冰花或冰块在风、浪、洋流作用下产生的流动现象,流冰可以分为河流冰和海流冰)接岸的地方,每年巨大浮冰到来时,将知床半岛团团围绕,是难得一见的奇景,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下图示意北海道知床半岛地理位置。(1)指出知床半岛附近海域形成渔场的有利自然条件。(2)罗臼沿岸每年2—3月多发生流冰现象,分析该地2—3月发生流冰现象的原因。解析 第(1)题,由材料“整个半岛几乎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森林中遍布珍稀的动植物”可知,知床半岛自然环境优良,工业污染极少,附近海域水质优良。图中渔场分布位置靠近海岸,面积较广,推测渔场应位于浅海大陆架,海水深度较浅,光照充足。图示渔场地处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附近,海水扰动大,底层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及藻类丰富,饵料充足。第(2)题,注意材料信息“冰花或冰块在风、浪、洋流作用下产生的流动现象,流冰可以分为河流冰和海流冰”以及题干的时间信息“2—3月”。需要思考该海域附近流冰的来源和动力。冬季,北冰洋封冻,2—3月,北冰洋海水温度回升,海冰融化,形成冰块(物质来源),融化的冰块随千岛寒流南下(动力条件),受岛屿和半岛的阻挡,在罗臼沿岸大量堆积(堆积条件);同时,冬季,海岸附近海水受陆地的影响较强,可能有结冰现象,形成浮冰(本地来源),2—3月,随着水温回升,加之北上的日本暖流的影响,沿岸海水增温,浮冰融化,形成流冰。答案 (1)半岛自然环境优良,海域水质好;位于大陆架,海水较浅,光照充足;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鱼类饵料丰富。(2)2—3月气温开始回升,北冰洋海冰融化;融化的海冰随洋流(千岛寒流)南下;受岛屿和半岛的阻挡在罗臼沿岸大量堆积;北上的日本暖流使沿岸海水增温,海冰融化覆盖整个半岛附近海域,形成流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12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海水的理化性质,影响盐度的因素,海水的运动,太阳SUN,3密度流,按性质分类,海雾分类及成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编第6章第18讲 植被和土壤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1编第6章第18讲植被和土壤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18植被和土壤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编第3章第7讲 大气运动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1编第3章第7讲大气运动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7大气运动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