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9396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9396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9396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1.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正确的项数是( )
①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②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③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
④细胞学说认同细胞是一个绝对独立的单位
A. 一项B. 两项
C. 三项D. 四项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细胞学说未提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①错误;
②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②正确;
③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③正确;
④细胞学说认同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④错误。
故选B。
2. 下列为两种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蓝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发菜、颤蓝细菌、念珠蓝细菌、衣藻等都属于蓝细菌
C. 蓝细菌没有核糖体,水稻叶肉细胞有核糖体
D. 以上两种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1.原核生物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即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2.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而原核生物细胞内的DNA上不含蛋白质成分,所以说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真核细胞含有染色体。
3.原核细胞没有像真核细胞那样的细胞器。原核细胞只具有一种细胞器,就是核糖体。真核细胞含有多个细胞器。
4.原核生物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与真核植物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同。原核生物为肽聚糖、真核为纤维素和果胶。
【详解】A、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发菜、颤蓝细菌、念珠蓝细菌等都属于蓝细菌,而衣藻属于绿藻,B错误;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蓝细菌和水稻叶肉细胞均有核糖体,C错误;
D、图中两种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D。
3.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 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实质是放大细胞面积的倍数
B.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为了避免压碎载玻片应先提升镜筒
C.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 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低倍物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移动装片,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应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物像清晰。
2.显微镜下观察的物像是倒像,物像与标本的关系是上下倒、左右倒,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3.物像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和宽度,物像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反之亦然。
【详解】A、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实质是放大细胞长宽的倍数,A错误;
B、从低倍镜换高倍镜直接转动转换器,不应提升镜筒,B错误;
C、正确的顺序: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C错误;
D、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高,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放大倍数越高物镜距离载玻片越近,所以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②③⑤,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是一道实验操作题,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只有记清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4.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和纤维素
B. 脱氧核糖只分布在细胞核,核糖只分布在细胞质
C. 所有细胞中都含有蛋白质和磷脂
D. 动物细胞中的二糖有乳糖和糖原
【答案】C
【解析】
【详解】A、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淀粉,纤维素是结构物质,A错误;
B、脱氧核糖和核糖在细胞核和细胞质都有分布,B错误;
C、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都有蛋白质和磷脂,C正确;
D、动物细胞中的二糖有乳糖,糖原是多糖,D错误。
故选C。
5. 如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 若图中②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最可能是脂肪
C. 若图中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D. 若图中③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其彻底水解产物有四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①含有C、H、O、N元素,可能为氨基酸或蛋白质,②④含有C、H、O三种元素,可能为脂肪、糖类和固醇,③含有C、H、O、N、P元素,可能为核酸、磷脂。
【详解】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且①含有C、H、O、N元素,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A正确;
B、②含有C、H、O三种元素,且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可能是脂肪,B正确;
C、④含有C、H、O三种元素,且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C正确;
D、③含有C、H、O、N、P元素,且③为多聚体,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核酸(DNA或RNA),核酸的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四种含氮碱基,共6种,D错误。
故选D。
6.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有N条环状肽链,其完全水解共需M -N个水分子
B. 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
C. 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D. 糖原、脂肪、蛋白质和核糖都是生物体内大分子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1、 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
2、 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条数不同,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及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3、 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详解】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环状肽时, 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的个数,在水解时消耗的水分子数与脱水缩合失水数相等,即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有N条环状肽链,其完全水解共需M个水分子,A错误;
B、小麦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T是DNA特有碱基,U是RNA特有碱基,由A、C、G、T组成的核苷酸包括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A、C、G、T)和3种核糖核苷酸(A、C、G),共7种, B错误;
C、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决定的,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C正确;
D、糖原、核酸和蛋白质都是由单体脱水缩合而成,是细胞内的多聚体,生物内高分子化合物,而核糖、脂肪不属于生物高分子物质,D错误。
故选C。
7. 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动物细胞间没有胞间连丝
B.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C. 植物细胞在细胞膜外面还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
D. 动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都必须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
【详解】A、胞间连丝是植物之间的结构,动物细胞不存在,A正确;
B、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酵母菌也含有液泡),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增殖有关,B正确;
C、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起保护细胞的作用,而动物细胞没有,C正确;
D、有些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以不依赖细胞膜表面的受体,高等植物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
故选 D。
8.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叙述中有几项正确( )
①乳酸菌、青霉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②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 DNA
③T2 噬菌体中只有一种细胞器,即核糖体 ④细胞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⑤有些细菌只含有 RNA
A. 1 项B. 2 项C. 3 项D. 4 项
【答案】A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且遗传物质是DNA。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主要结构是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
【详解】①青霉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①错误;
②乳酸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两者都含有核糖体,且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②正确;
③T2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核糖体,③错误;
④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是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④错误;
⑤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⑤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病毒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识记一些常考的生物的类别;其次还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能准确判断各选项。
9. 某链状有机分子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下列3种氨基酸: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分子的水解产物比原有机分子多了6个氧
B. 该分子中存在3个谷氨酸
C. 该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氨基和4个游离的羧基
D. 该有机分子是六肽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每个氨基酸中只含有一个氨基(N原子),因此该多肽由6个氨基酸构成。假设每个氨基酸上一个羧基,则6个氨基酸中含12个氧原子,脱去5个水分子后,该肽链中还剩7个O原子,而分子式中含13个O原子,则说明多出的6个氧原子为三个羧基的,即本6肽化合物中含有3个谷氨酸,再通过对C原子个数的计算可知,含甘氨酸2个、丙氨酸1个。
【详解】AD、据图分析,这3种氨基酸都只有1个氨基,从该多肽分子式分析,有6个N,扣去一端1个游离氨基的1个N,其余5个N在肽键,故该多肽有5个肽键,该分子是六肽,水解时需要消耗5个水分子,则水解产物比原有机分子多了5个氧,A错误,D正确;
B、氨酸R基有1个羧基,其他氨基酸没有,该六肽有13个O,去掉5个肽键的5个O和一端一个游离羧基的2个O,剩下6个O在R基的羧基上,故有3个R基有羧基,则含有3个谷氨酸,B正确;
C、谷该六肽一端有1个游离氨基,另一端有1个游离羧基,加上3个R基的3个羧基,共4个游离羧基,C正确。
故选A。
10. 现有氨基酸a个,它们共有氨基b个,共有羧基c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共同合成的含有d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数目依次是( )
A. a−d,a+b+d,a+c+dB. a−d,a+d−b,a+d−c
C. a−d,b+1−a,c+1−aD. a−d,b+d−a,c+d−a
【答案】D
【解析】
【分析】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详解】因为有a个氨基酸,组成了d条肽链,所以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a-d;每条肽链至少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而R基上的氨基有b-a个,R基上的羧基有c-a个,所以游离的氨基有d+b-a,游离的羧基是d+c-a。
故选D。
11. 下列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人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其中非必需氨基酸有13种
B. 氨基酸R基上的氨基或羧基一般不参与肽键的形成,故处于游离状态
C. 氨基酸的性质不同是由于R基不同
D.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空间结构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A、在人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其中人体能合成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共有13种,A正确;
B、一般情况下,氨基酸R基上的氨基或羧基不参与肽键的形成,故处于游离状态,B正确;
C、不同氨基酸的R基不同,所以不同氨基酸的性质不同,C正确;
D、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骨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构成多聚体的每一个单体如葡萄糖、氨基酸等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B. 细胞骨架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持许多细胞器
C.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和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
D.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
【详解】A、构成多聚体的每一个单体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A正确;
B、细胞骨架有维持细胞形态、物质运输,锚定并支持许多细胞器等功能,B正确;
C、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网架结构,C错误;
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的尾部,外部是亲水的头部,D正确。
故选C。
13. 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 与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 乙图中d、e、f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 35S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大多数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各种蛋白质合成之后要分别运送到细胞中的不同部位,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的蛋白质要通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内,成为分泌蛋白;有的蛋白质则需穿过各种细胞器的膜,进入细胞器内,构成细胞器蛋白。
【详解】A、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核糖体中合成后,依次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最后分泌到细胞外面,放射性先后出现在核糖体(a)、内质网(b)和高尔基体(c),A正确;
B、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先在核糖体上形成多肽链,然后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并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其中核糖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故与之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B正确;
C、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以小泡联系,故膜面积变小的是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是先增加后减少,而细胞膜面积则增大,C错误;
D、35S标记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原料,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正确。
故选C。
14. 下图表示某细胞内部分细胞器的物质组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则念珠藻细胞与该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有I和III
B. 若细胞器Ⅱ存在于动物细胞中,则该细胞器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形成有关
C. 若细胞器I共存于动植物细胞中,则该细胞器为线粒体
D. 细胞器I可表示溶酶体,它可以合成和储有水解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细胞器Ⅰ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质,且含有微量核酸,可能是线粒体或叶绿体;细胞器Ⅲ中只有蛋白质和核酸,可确定其为核糖体;细胞器Ⅱ中含蛋白质和脂质,但不含核酸,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详解】A、念珠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只有细胞器Ⅲ核糖体一种细胞器,A错误;
B、细胞器Ⅱ中含蛋白质和脂质,但不含核酸,因此为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如溶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其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但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结构和分泌无关,B错误;
C、细胞器Ⅰ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质,且含有微量核酸,可能是线粒体或叶绿体,若共存于动植物细胞中,则该细胞器为线粒体,C正确;
D、细胞器I含有少量核酸,不能表示溶酶体。溶酶体不能合成水解酶,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通过细胞器的成分考查了细胞器的种类、功能以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等方面的知识,考生要能够通过是否含脂质确定其是否含有膜结构,再通过是否含核酸确定细胞器的种类;结合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对选项进行逐项分析。
15. 如图所示为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顺序排列为( )
A. 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B. 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C. 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 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和溶酶体,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此外细胞膜是单层膜,细胞核具有双层膜。
【详解】据图分析,①为光滑的双层膜,内膜不向内折叠,为叶绿体膜;②为单层膜,可以为液泡、溶酶体、高尔基体、内质网膜,细胞膜,③为双层膜,且内膜向内折叠,为线粒体膜;④有两层膜,不连续,即有核孔,因此该膜为核膜。
故选A。
16. 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 P1-P4表示沉淀物, S1-S4表示上清液。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量转换仅在P2和P3中发生B. DNA仅存在于P1、P2和P3中
C. S1、S2、S3和P4中均有膜结构的细胞器D. P2、P3、P4和S3均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各个部分中所含有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P1为细胞核、细胞壁碎片,S1为细胞器和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S2为除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P2为叶绿体;S3为除叶绿体、线粒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P3为线粒体;S4为除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溶胶,P4为核糖体;S1包括S2和P2;S2包括S3和P3;S3包括S4和P4。
【详解】A、ATP可以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产生,即在P2、P3 、S4中均可产生,A错误;
B、DNA可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即P1、S2、P2和P3中,B错误;
C、S1中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等含有膜结构的细胞器,S2为除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溶胶,含有线粒体等膜结构的细胞器,S3为除叶绿体、线粒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溶胶,其中含有内质网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P4为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C错误;
D、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核糖体,所以P2、P3、P4和S3均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17.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成分的结构的探索的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证明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磷脂
B. 科学家选择动物的神经细胞吸水涨破离心分离,从而提取纯的细胞膜
C. 利用荧光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做标记的实验结果,为建立生物膜模型提供了实验证据
D.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3)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详解】A、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提出脂溶性物质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脂质,但没有证明脂质的具体成分,A错误;
B、科学家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吸水涨破离心分离,从而提取纯的细胞膜,B错误;
C、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为建立生物膜模型提供了实验证据,C正确;
D、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D错误。
故选C。
18. 用丙酮从鸡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
A. S1=2S2B. S1>2S2
C. S1<2S2D. S2<S1<2S2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
【详解】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因此将细胞膜的磷脂分子铺成单层的面积恰好是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但由于鸡的红细胞中除了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磷脂双分子层也是这些膜结构的基本支架,因此当将鸡的红细胞中的脂质提取出来铺成单层的面积要大于细胞膜面积的2倍,故S1>2S2,B正确。
故选B。
19. 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等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B. 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
C. 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完全一致,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联系
D. 枯草杆菌也具有生物膜系统,否则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因此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等都属于生物膜系统,但小肠黏膜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上皮组织,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所以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B正确;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联系,C错误;枯草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因此不具有生物膜系统,D错误。
20.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人体中含A、C、T这3种碱基核苷酸共有5种
②只要把DNA单链中的T换成U就是RNA了
③老鼠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RNA
④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⑤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A. 只有①⑤B. ①②⑤C. ③④⑤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依题文可知,细胞中有2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病毒种只有1种核酸,以此相关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①人体中含A、C、T这3种碱基,由A构成的核苷酸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C构成的核苷酸分别是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由T构成的核苷酸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共有5种,①正确;
②DNA单链中的T换成U也不是RNA,因为二者五碳糖不同,②错误;
③老鼠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不是RNA,是DNA,③错误;
④一种病毒只能含有一种核酸,是DNA或者RNA,④错误;
⑤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⑤正确。
故选A。
二、多选题
21. 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膜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衰老、损伤的物质或结构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自噬体的膜由四层磷脂分子组成
B. 图中的水解酶是在自噬溶酶体中合成的
C. 图中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D. 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还可能被细胞再度利用
【答案】ACD
【解析】
【分析】1、溶酶体:“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排出细胞外。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详解】A、自噬体是双层膜,应该含4层磷脂分子,A正确;
B、水解酶大多是蛋白质,蛋白质类的酶在核糖体合成,B错误;
C、图中溶酶体膜与自噬体膜的相互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
D、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被细胞再度利用或者排除细胞外,D正确。
故选ACD。
【点睛】本题以细胞自噬为载体,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溶酶体在细胞中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分析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难度适中。
22. 如图所示,b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a构成的化合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m为胸腺嘧啶,则b肯定为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 在禽流感病毒、幽门螺杆菌体内b均为4种
C. 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完全彻底水解后,可形成b,a为脱氧核糖
D. 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6种
【答案】BC
【解析】
【分析】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两种。DNA和RNA个含有4种碱基,组成二者的碱基种类有所不同。
题图分析,m为碱基,a为五碳糖,b为核苷酸。
【详解】A、若m为胸腺嘧啶,则b一定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因为m是构成DNA的特有碱基,A正确;
B、幽门螺杆菌体内有两种核酸,因此b有四种脱氧核苷酸和四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而禽流感病毒只有一种核酸-RNA,因此其中有4种核苷酸,B错误;
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完全彻底水解后,可形成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C错误;
D、a为脱氧核糖,则b参与构成的核酸是DNA,其完全水解后得到4种碱基、脱氧核糖、磷酸共6种化合物,D正确。
故选BC。
23. 如图,野生型酵母菌能正常合成和分泌蛋白质,A、B两种突变体的某些细胞器异常。据图分析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A型突变体由于内质网异常,在其中积累大量具有活性的蛋白质
B. B型突变体由于高尔基体异常,导致蛋白质在高尔基体堆积
C. 野生型正常酵母菌的囊泡可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型突变体蛋白质进入内质网但不能形成囊泡,所以是内质网结构不正常导致分泌过程出现障碍;B型突变体蛋白质进入了高尔基体,说明内质网是正常的,所以是高尔基体结构不正常导致分泌过程出现障碍。
【详解】A、蛋白质需要经过高尔基体加工才能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所以A型突变体由于内质网异常,其中积累的蛋白质不具有活性,A错误;
B、根据图可知,B型突变体蛋白质进入了高尔基体,说明内质网是正常的,所以是高尔基体结构不正常导致分泌过程出现障碍,导致蛋白质在高尔基体堆积,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野生型酵母菌的囊泡来自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正确;
D、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发送至细胞膜,在发送到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BCD。
24. 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图所示: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上述实验能说明( )
A.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 细胞膜具有选择通过性
C. 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膜中分子的流动速率
D. 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答案】A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及题图: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是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的某种组成成分结合;某区域荧光斑点消失后能够恢复,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详解】A、据题意可知,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的荧光淬灭后会逐渐恢复,说明被荧光标记的某种化学成分在运动,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正确;
B、该实验过程中并没有发生物质的跨膜运输,所以不能体现细胞膜具有选择通过性,B错误;
C、从荧光消失到恢复的这段过程可以计算出荧光恢复的速率,同时也可以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C正确;
D、该实验过程中并没有发生物质的跨膜运输,所以从荧光恢复的速率无法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错误。
故选AC。
25. 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
B. 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m>n),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条肽链中的氨基数为m-n
C. 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
D. 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
【答案】ACD
【解析】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氨基酸分子式的通式可表示为C2H4O2N+R。
【详解】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不同是由于氨基酸的R基不同决定的,因此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不同引起,A正确;
B、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链中,一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又知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的R基中含有的氨基数目为m-n个,因此,这些氨基酸脱水缩合成的一条肽链中的氨基数为(m-n+1)个氨基,B错误;
C、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C2H4O2NR,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C正确;
D、“甜味肽”是由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的物质,又知该物质含有2个N原子,又知组成的氨基酸中至少含有一个N原子,因此甜味肽一定是二肽,D正确。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
26. 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
(1)形成该化合物的反应叫___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叫_________________肽。
(2)该化合物由______________种氨基酸构成。
(3)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这是因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以及肽链的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4)某肽链由51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1个五肽,3个六肽和4个七肽,则这些短肽所含氨基总数至少为______________,肽键总数是______________。
(5)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脱水缩合 ②. 六 ③. 5 ④. 种类 ⑤. 数量 ⑥. 排列序列 ⑦. 空间结构 ⑧. 8 ⑨. 43 ⑩. n + m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中含有肽键(-CO-NH-)5个,说明该多肽是由6个氨基酸组成的;该化合物中的6个R基中有2个R基都是-H,说明该化合物是由5种氨基酸组成的。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化合物是由6个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的六肽。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6个氨基酸中有2个R基是相同的,所以含有5种氨基酸。
(3)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4)由题意知该肽链水解形成的肽链数是1+3+4=8,因此则这些短肽中氨基总数的最小值8;肽键总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51-8=43。
(5)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脱去的水分子数是(n-m),因此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2n-(n-m)=n+m个氧原子。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肽键的数量计算图中含有的氨基酸数量,再根据R基的种类判断氨基酸的种类。
27. 下图是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①是____________,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对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2)②是细胞膜,主要由_______分子构成,其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它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性。不同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④是____________,对细胞有支撑的作用。若该细胞④中的溶液浓度小于外界环境溶液的浓度,则细胞将发生______________现象。西瓜果肉细胞的色素存在于此。
(4)⑫是______________,它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5)该细胞结构不同于动物细胞的有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答案】(1) ①. 细胞壁 ②. 纤维素、果胶
(2) ①. 蛋白质、脂质 ②. 磷脂双分子层 ③. 一定的流动性 ④. 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3) ①. 液泡 ②. 质壁分离
(4)细胞核 (5)①④⑭
【解析】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内质网,④是液泡,⑤是内质网,⑥是核糖体,⑦是细胞质基质,⑧是高尔基体,⑨核仁,⑩是染色质,⑪是核膜,⑫细胞核,⑬线粒体,⑭叶绿体。
【小问1详解】
①是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小问2详解】
②是细胞膜,主要由脂质(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它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同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小问3详解】
④是液泡,对细胞有支撑的作用;若该细胞④中的溶液浓度小于外界环境溶液的浓度,此时细胞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则细胞将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小问4详解】
⑫是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小问5详解】
该高等植物细胞在结构上不同于动物细胞的有④液泡、⑭叶绿体和①细胞壁。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6页。
【期中真题】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生物学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生物学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