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1. 下列各物质和结构中,不含N元素的是( )
A. 核糖 B. 淀粉酶 C. 核酸 D. 氨基酸
2.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组成
B. DNA和RNA的相同成分是含氮碱基A、G、C和磷酸
C. 真核生物的DNA分子和RNA分子都可以作遗传物质
D. A、G、C、T四种碱基在真核细胞可以构成七种核苷酸
3. 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A. 都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 B. 都是生物体的能源物质
C. 都能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沉淀 D. 都能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4. 不同温度下胆固醇对人工膜(人工合成的脂质膜)流动性的影响如图,其中微粘度的大小与膜流动性的高低呈负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人工膜相比,动物细胞膜的成分还有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
B. 由图可知在温度较高时,胆固醇可以提高人工膜的流动性
C. 由图可知胆固醇使膜的流动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D. 脂质膜具有流动性,主要表现为构成脂质膜的分子大多可以运动
5. 将有关生物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黑藻叶肉细胞内叶绿体不断流动
B. 内质网上附着有颗粒状的核糖体
C. 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
D. 0.3g/mL的蔗糖溶液使紫色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6. 细胞器是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器官,下列不属于细胞器的是( )
A. 叶绿体 B. 核糖体 C. 中心体 D. 染色体
7. 用32P标记磷脂中的磷,在下列哪组细胞器中不能检测到32P的存在( )
A. 线粒体和叶绿体 B.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 液泡和高尔基体 D. 核糖体和中心体
8. 人体肌肉细胞中,既含有DNA,又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A. 溶酶体 B. 线粒体 C. 高尔基体 D. 内质网
9. 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②与③的膜成分相似
B. ④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 ⑤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 ⑥实现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10. 维生素D属于脂质的一种,人体组织细胞吸收维生素D的量主要取决于( )
A. 环境温度和氧气的含量
B. 细胞膜上维生素D含量及其载体数量
C. 细胞膜上维生素D载体的数量
D. 细胞外溶液与细胞质中维生素D的浓度差
11. 下列对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同
C. 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发生改变
D. 高温可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12. 现有甲、乙、丙三支试管,先向各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 甲、丙试管对照,说明酶活性受温度影响
C. 3支试管中,只有甲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D. 若实验结束后向丙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不会变紫色
13. 萤火虫体内为其发光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
A. 油脂 B. ATP C. 蛋白质 D. 葡萄糖
14.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B. 都需要酶催化
C. 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D. 都产生ATP
15.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是否产生CO2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B. 用差速离心法可以分离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
C. 将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D.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最好选用H2O2酶催化H2O2分解的实验
16. 下列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叶绿体中C5含量升高的是( )
A. 光照强度增强 B. CO2浓度增加 C. 水含量减少 D. 叶绿素含量减少
17. 溴甲酚紫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5.2(黄色)-6.8(紫色)。现利用溴甲酚紫检测金鱼藻生活环境中气体含量变化,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第2步黑暗处理的目的是使金鱼藻不进行光合作用
B. 第3步观察到溴甲酚紫指示剂变为黄色是因为溶液pH减小
C. 图中实验操作第3、4和5步能证明光合作用吸收CO2
D. 该实验可证明呼吸作用释放CO2光合作用释放O2
18. 通常情况下,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
A. 核膜、核仁消失 B. 形成纺锤体
C. 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 D. 着丝粒分裂
19. 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92,则该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分别为( )
A. 92、92、92 B. 23、92、92 C. 46、92、92 D. 184、46、46
20.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 B.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 已分化的细胞没有全能性 D. 细胞分化利于提高细胞生理功能效率
21. 细胞学说揭示了( )
A.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 认识细胞的曲折过程
C. 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的细胞 D.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2. 细菌被归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 )
A. 没有核膜 B. 没有DNA C. 单细胞 D. 细胞体积小
23. 下列生理过程或化学反应一定不在细胞器中发生的是( )
A. 细胞中ADP转化形成ATP B. 染色体中DNA的复制
C. 蓝藻细胞中肽键的形成 D. 载体蛋白质的加工
24.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狗尾巴草幼茎皮层细胞,观察不到的结构是( )
A. 叶绿体 B. 线粒体 C. 内质网 D. 中心体
25. 下列生物中不属于蓝细菌的是( )
A. 念珠蓝细菌 B. 硝化细菌 C. 颤蓝细菌 D. 发菜
26. 植物液泡膜上的水通道蛋白(TIPs)是运输水分子的通道,可使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跨膜运输。研究发现TIPs在植物细胞内只分布在液泡膜上,可作为标记物用于识别不同植物或组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IPs只能输送水分子,不能输送其他物质
B. TIPs 输送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C. 液泡膜上的TIPs具有运输、识别和催化作用
D. 用荧光染料标记TIPs可实现对液泡位置的定位
27.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一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
B. 不同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体相同细胞的速率可能不同
C.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均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 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和胞吐及主动运输
28. 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
A. 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B. 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 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 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29. 一分子ATP中,含有的特殊化学键和磷酸基团的数目分别是( )
A. 2和3 B. 1和3 C. 2和2 D. 4和6
30. 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处理伤口选用透气的创可贴 B. 定期给花盆中的土壤松土
C. 真空包装食品以延长保质期 D. 采用快速短跑进行有氧运动
31. 光合作用产生的O2的来源是( )
A. 水的光解 B. CO2的固定 C. C3的还原 D. 光能的吸收和转换
32. 将蚕豆根尖(细胞含6对染色体)制成装片后,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
A. 复制后形成的24个DNA分子 B. 位于细胞中央的赤道板
C. 染成深色的12条染色体 D. 细胞膜的中部向内凹陷
33. 如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3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含量相同
B. 因为各细胞核中的基因种类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C. 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都是蛋白质
D. 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有所不同,但细胞膜的结构相同
34. 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
A. 细胞内有些酶活性降低 B. 细胞内色素减少
C. 细胞内水分减少 D. 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
35. 鸡在胚胎发育早期趾间有蹼状结构,随着胚胎的发育,蹼逐渐消失的原因是( )
A. 细胞增殖 B. 细胞衰老 C. 细胞坏死 D. 细胞凋亡
36. 如图表示人肺泡壁部分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肺泡壁的上皮细胞有两种类型,Ⅰ型细胞呈扁平状,构成了大部分肺泡壁;Ⅱ型细胞分散在Ⅰ型细胞间,可分泌含脂质和蛋白质的表面活性物质,以防止肺泡塌缩。
(1)图中细胞A为 ______(填“Ⅰ”或“Ⅱ”)型细胞,更利于肺泡的气体交换。O2等气体分子以 ______的方式进出细胞。
(2)细胞B中有较发达的 ______等细胞器,与这类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表面活性物质以胞吐方式排出细胞,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具有 ______性。
(3)若病毒侵入肺泡壁上皮细胞,细胞中会形成大量的自噬体,与 ______结合后被其中所含的多种水解酶分解。
(4)钠离子是肺泡上皮细胞清除肺泡内液体的主要驱动力,这是因为钠离子进入细胞导致 ______。
A.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
B.细胞内水分含量降低
C.细胞内浓度低于细胞外
D.细胞外水分含量增加
(5)感染病毒后受损的肺泡,Ⅱ型细胞可增殖、______为Ⅰ型细胞,以修复损伤。
37. 如图为人体细胞呼吸代谢途径示意图。
(1)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 ______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释放的能量在人体内转移和利用,其中大部分能量以[______]______形式散失([]中填写图中字母)。
(2)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许多吸能反应与 ______(a/b)过程相联系。能量通过[______]______分子在吸能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括号中填写图中字母)。
(3)某科学研究小组为了研究有氧呼吸的场所及过程,进行了如下实验,待充分反应后,分别用澄清石灰水和斐林试剂对反应产物进行检测。
组别
实验处理
结果鉴定
澄清石灰水
斐林试剂
1
线粒体+葡萄糖溶液+a
不浑浊
+++
2
细胞质基质+b+氧气
不浑浊
++
3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葡萄糖溶液+氧气
浑浊
+
注:“+”的多少表示颜色的深浅
①根据实验目的,将实验中所加的物质补充完整a ______,b ______。
②为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每组葡萄糖溶液的浓度和 ______等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
③比较第1和2组结果,可推测葡萄糖首先在 ______发生分解,判断依据是 ______。
④比较第2和3组结果,可推测葡萄糖分解的产物可继续分解产生 ______。
38. 地宝兰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极危植物,为制定更合理有效的保护机制,研究人员通过人工遮荫的方法设置了不同光照条件(8%、20%,45%和100%自然光),测定地宝兰叶肉细胞中的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1和图2。
(1)地宝兰叶肉细胞叶绿体类囊体的 ______上有捕获光能的色素,捕获的光能在水稻叶绿体中能量变化过程为:光能→______。
(2)测定地宝兰叶片中色素含量时需先用 ______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测定其含量。据图1分析,该植物可通过 ______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3)图2结果显示,8:00-11:00时不同光照强度下地宝兰净光合速率不断增加,其原因是 ______,此时叶肉细胞的类囊体上可以产生更多的 ______供叶绿体基质中的 ______反应合成有机物。 ______光照条件下,地宝兰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4)分析图2结果发现,限制地宝兰光合速率的因素除光照强度外还有温度、CO2等,此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5)请依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对于珍稀极危植物地宝兰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
39. 福橘是我国的传统名果,科研人员以航天搭载的福橘茎尖为材料,进行了研究。
(1)福橘茎尖经组织培养后可形成完整的植株,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 ______性。
(2)为探索航天搭载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科研人员对组织培养的福橘茎尖细胞进行显微观察。
①制作茎尖临时装片需要经过 ______,漂洗、染色和制片等步骤。显微镜下观察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的根尖 ______细胞,通过在高倍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 ______的存在状态,判断这些细胞处于哪个时期。
②观察时拍摄的两幅显微照片如图。照片a和b中的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 ______期和 ______期。正常情况下,染色体会先移至细胞中央赤道板附近,之后着丝点分裂,______分开,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两极。
③图中箭头所指位置出现了落后的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 ______的牵引下运动,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落后染色体的出现很可能是该结构异常导致的。
(3)研究人员发现,变异后的细胞常会出现染色质凝集等现象,最终自动死亡,这种现象称为细胞 ______。因此,若要保留更多的变异类型,还需进一步探索适当的方法。
40.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自 1972年Singer和Nicolson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来,生物膜的研究有了飞速的发展,许多科学家投身这一领域的研究,推动了膜生物学的迅速进展。
1997年,科学家提出脂筏结构模型。研究者发现生物膜上有许多胆固醇聚集的微结构区,外层主要含鞘磷脂、胆固醇和锚定蛋白,内层主要含有酰基化的蛋白质和胆固醇,在一定条件下,内、外两层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这些微结构区就像水面上漂浮的竹筏一样,由此命名为“脂筏”。脂筏就像蛋白质停泊的平台,一些膜蛋白与脂筏表面的化学基团结合,构成了生物膜上分子排列紧密、结构相对稳定的特定区域。脂筏区的胆固醇具有饱和的碳氢链,趋向于形成紧密的液态有序相,而非脂筏区则具有更高的流动性,称为液态无序相。
脂筏独特的结构赋予它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在信号转导时,脂筏可作为特定信号分子的聚集平台,把底物受体和相关因子等募集起来,这些分子严格定位到脂筏,可促进信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静息状态下,信号转导通路上的各信号分子分散在不同的脂筏中。接受激素或生长因子等信号调控后,多个脂筏迅速融合,促进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级联激活反应。
脂筏可以参与蛋白质和胆固醇在细胞中的运转,在胞吞和胞吐等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用适当药物打破富含固醇的微囊区域,就能抑制痢疾的致病微生物通过胞吞过程侵入宿主细胞。用细菌鞭毛蛋白处理拟南芥悬浮细胞 5~15min后,对生物膜的蛋白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脂筏区的特异性识别蛋白富集最多。另外,植物根尖或花粉管的极性生长也需要脂筏中特异性蛋白进行调控。2018年,我国科研人员利用超分辨显微镜对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分布和组装进行了研究。发现GLUTI在细胞膜上形成了平均直径约为250纳米的聚集体,通过对同一细胞的脂筏标记蛋白进行荧光标记,将GLUTI定位于脂筏。研究证实,脂筏区域可以使GLUT1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相对稳定。
此外,脂筏还可以参与细胞骨架构建、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随着人们对脂筏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会不断深入和发展。
(1)脂筏参与的生理活动体现了细胞膜的 ______功能。
(2)请完成脂筏中锚定蛋白合成、加工和运输的生物学途径 ______。
(3)对文中“脂筏”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______。
A.脂筏中脂质分子之间作用力强,内外层之间可转化
B.脂筏区外层的酰基化程度低于内层
C.信号转导中,脂筏融合可启动级联激活反应
D.脂筏可能影响某些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
(4)GLUT1存在于人体细胞膜表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葡萄糖分子,这种运输方式属于 ______。我国科研人员对同一细胞膜上的脂筏蛋白和GLUT1蛋白进行了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结果显示 ______,证明GLUT1是定位在脂筏区域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核糖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N,A正确;
B、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一定含有N元素,B错误;
C、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C错误;
D、氨基酸的组成元素一定有N元素,D错误。
故选:A。
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构成细胞的元素,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几种重要化合物以及这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答案】C
【解析】解:A、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组成,A正确;
B、DNA和RNA的相同成分是含氮碱基A、G、C和磷酸,B正确;
C、真核生物的DNA分子是遗传物质,RNA分子不是,C错误;
D、在真核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由A、G、C构成的核苷酸各有2种;由T构成的核苷酸只有1种,故A、G、C、T四种碱基在真核细胞可以构成七种核苷酸,D正确。
故选:C。
核酸分为两种,即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其中组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有四种,即A、C、G、T,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有四种,即A、C、G、U。
本题考查DNA和RNA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DNA和RNA的化学组成,能对两者进行比较。
3.【答案】A
【解析】解:A、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A正确;
B、蛋白质的功能有催化、免疫、运输等,一般不做能源物质,B错误;
C、蛋白质中含有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形成紫色络合物,C错误;
D、蛋白质类激素可以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其他蛋白质如血红蛋白有运输作用,不是调节作用,D错误,
故选:A。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根据R基不同共有21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有: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酶;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④免疫作用,如抗体;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题,要求学生掌握。
4.【答案】B
【解析】解:A、人工膜主要含有磷脂,与人工膜相比,动物细胞细胞膜的成分还有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A正确;
B、由图可知,在温度较高时,含有胆固醇的人工膜微粘度高于不含胆固醇的人工膜,由于膜的微粘度与其流动性呈负相关,即说明温度较高时,含有胆固醇的人工膜流动性较低,即胆固醇可以降低膜的流动性,B错误;
C、根据题图可知,胆固醇对膜流动性的作用是在温度较高时,胆固醇可以降低膜的流动性;在温度较低时,又可以提高膜的流动性;胆固醇使膜的流动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确;
D、脂质膜具有流动性,主要表现为构成脂质膜的分子(磷脂和蛋白质)大多可以运动,D正确。
故选:B。
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不同温度下胆固醇对人工膜微粘度影响,自变量是不同温度和人工膜的类型(是否含胆固醇),因变量为人工膜微粘度;膜的微粘度与其流动性呈负相关。
本题结合坐标曲线图考查生物膜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学生要具备分析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要掌握细胞膜的成分、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等基础。
5.【答案】B
【解析】解:A、黑藻小叶由单层细胞构成,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其叶肉细胞内叶绿体不断流动,A错误;
B、内质网上附着有颗粒状的核糖体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B正确;
C、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C错误;
D、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0.3g/mL的蔗糖溶液使紫色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D错误。
故选:B。
题干中的光学显微镜是本题解题的切入点。生物实验观察中,很多都需要染色后才能在显微镜中观察到,如:线粒体、染色体、DNA和RNA等;也有一些是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的,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本题考查了教材中有关观察类实验,意在考查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6.【答案】D
【解析】解:ABC、叶绿体、核糖体、中心体都属于细胞器,ABC错误;
D、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不属于细胞器,B正确。
故选:D。
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器官,包括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本题考查了细胞器的概念和分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
7.【答案】D
【解析】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双膜结构,含有磷脂,A错误;
B、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都具有单层膜,含有磷脂,B错误;
C、液泡和高尔基体具有单层膜,含有磷脂,C正确;
D、核糖体是椭球形粒状小体,中心体由垂直两个中心粒构成,都无膜结构,不含磷脂,D正确。
故选:D。
1、细胞器中不能检测到32P,说明不含磷脂的细胞器。
2、双层膜:线粒体、叶绿体;
单层膜: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溶酶体;
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本题考查无膜的细胞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8.【答案】B
【解析】解:A、溶酶体不含DNA,且是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A错误;
B、线粒体含有DNA,且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正确;
C、高尔基体不含DNA,且是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C错误;
D、内质网不含DNA,且是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D错误。
故选:B。
细胞器的分类:
①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
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和细胞膜。
③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④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
⑤与碱基互补配对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
⑥含有 DNA 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⑦含有 RNA 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
⑧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
本题考就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对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9.【答案】C
【解析】解:A、②内质网与③核膜的膜成分接近,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正确;
B、④为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正确;
C、⑤为核仁,而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C错误;
D、⑥为核孔,其是大分子物质(蛋白质、RNA等)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实现了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C。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核糖体,②为内质网,③为核膜,④为染色质,⑤为核仁,⑥为核孔。
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的结构组成,掌握各组成结构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答案】D
【解析】解:A、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维生素D属于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与氧气的含量无关,A错误;
B、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B错误;
C、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C错误;
D、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维生素D属于自由扩散,自由扩散的量主要取决于浓度差,D正确。
故选:D。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本题着重考查了自由扩散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简单题。
11.【答案】D
【解析】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A错误;
B、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B错误;
C、酶在催化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
D、高温可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活性,且不可恢复,D正确。
故选:D。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化学本质,识记酶的特性,识记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2.【答案】D
【解析】解:A、甲试管与乙试管对照,其单一变量是酶的种类不同,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
B、甲试管与丙试管对照,单一变量是温度不同,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B正确;
C、甲试管是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时在水浴加热能看到砖红色沉淀,乙试管的胃蛋白酶不会水解淀粉,试管中不会产生还原糖,丙试管保持100℃,唾液淀粉酶失活,试管中的淀粉不会被水解,乙丙两支试管中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C正确;
D、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酶在酶促反应中作为催化剂不会被消耗,故三支试管中都会出现紫色,D错误。
故选:D。
分析题图和题干信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不同和温度不同,实验的因变量是加入斐林试剂后呈现的颜色反应,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的专一性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检测蛋白质实验、检测还原糖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3.【答案】B
【解析】解:萤火虫体内为其发光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TP。
故选:B。
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特殊的化学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特殊的化学键。
本题考查ATP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简单题。
14.【答案】A
【解析】解:A、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不能生成无机物,A错误;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需要酶催化,B正确;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C正确;
D、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能产生ATP,前者能产生少量的ATP,后者能产生大量的ATP,D正确。
故选:A。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必需条件
氧和酶
不需要氧,但必需有酶的催化
场所
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
线粒体(第二和第三阶段)
细胞质基质
物质变化
C6H12O6+6O2+6H2O6CO2+12H2O
①C6H12O6(葡萄糖)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②C6H12O6(葡萄糖)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能量释放
产生大量能量
产生少量能量
特点
有机物彻底分解,能量完全释放
有机物氧化没有彻底分解,能量没有完全释放
联系
①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②实质相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5.【答案】B
【解析】解:A、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所以不能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A错误;
B、由于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密度不一,所以分离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可以采用差速离心法,B正确;
C、质壁分离复原后的植物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增殖,所以不能用来观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变化,C错误;
D、过氧化氢自身的分解易受温度影响,因此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用H2O2酶催化H2O2分解的实验,D错误。
故选:B。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采用了对比实验法,实验装置图为
2、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植物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增殖,不能用来观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一般选择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
3、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
本题考查了生物学中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16.【答案】A
【解析】解:A、光照强度增强,光反应增强,[H]和ATP增加,C3的还原增强,C5含量升高,A正确;
B、CO2浓度增加,二氧化碳的固定增强,C5含量降低,B错误;
C、水含量增加对C5含量影响不大,C错误;
D、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反应减弱,[H]和ATP减少,C3的还原减弱,C5含量降低,D错误;
故选:A。
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
本题考查的本质是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光合作用的模式图进行相关生理过程的分析。
17.【答案】D
【解析】解:A、暗处理的目的是使金鱼藻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溶于水后pH降低,A正确;
B、图中二氧化碳溶于水后pH降低,溴甲酚紫指示剂变为黄色,B正确;
C、实验操作3~5能证明光合作用吸收CO2,C正确;
D、实验可证明呼吸作用释放CO2,光合作用吸收CO2,D错误。
故选:D。
据图分析:金鱼藻生活环境中的呼吸作用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其溶于水后pH降低,与溴甲酚紫指示剂反应可以使溶液由紫色转变为黄色。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18.【答案】C
【解析】解: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都消失,A错误;
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都形成纺锤体,B错误;
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心粒周围出现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高等植物细胞通过细胞两极发生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正确;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D错误。
故选:C。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高等植物有丝分裂
动物有丝分裂
相同点
①分裂过程基本相同;
②染色体的行为、形态、数目的变化规律相同;
③分裂间期都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
④分裂期实现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⑤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需要核糖体合成蛋白质,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不
同
点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
细胞分裂方式不同
由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9.【答案】C
【解析】解: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体细胞的2倍,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
(1)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即46条;
(2)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该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目为92条;
(3)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该时期核DNA分子数目为92个。
故选:C。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中数据做出准确的判断。
20.【答案】C
【解析】解:A、分化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具有持久性,A正确;
B、细胞分化的最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C、已分化的细胞还包含该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全部基因,所以具有全能性,C错误;
D、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提高细胞的生理功能效率,D正确。
故选:C。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持久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学说的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1、建立者:施旺和施莱登。
2、主要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3、意义: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解答】
AD、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没有说明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A错误,D正确;
B、细胞学说并没有说明人类认识细胞过程,B错误;
C、细胞学说没有说明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的细胞,C错误。
故选D。
22.【答案】A
【解析】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细菌被归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其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
B、原核细胞拟核中含有DNA,B错误;
C、原核细胞是单细胞生物,但是单细胞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细胞,C错误;
D、原核细胞体积一般比真核细胞小,但不是原核细胞的原因,D错误。
故选:A。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因此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据此答题。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23.【答案】B
【解析】解:A、细胞中ADP转化形成ATP的途径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故细胞中的ADP转化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或叶绿体,不符合题意,A错误;
B、染色体只存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细胞中染色体DNA的复制只发生在细胞核,所以一定不在细胞器中发生,符合题意,B正确;
C、蓝藻细胞中肽键的形成发生在核糖体,不符合题意,C错误;
D、载体蛋白质的加工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B。
1、产生ATP的途径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2、细胞中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3、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场所是核糖体。
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再结合ATP的形成、DNA分子复制等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4.【答案】D
【解析】解: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狗尾巴草属于高等植物细胞,其含有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但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中心体,中心体分布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故选:D。
各细胞器的作用:
(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称为“动力车间”。
(2)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被称为“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
(3)内质网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脂质合成的车间。
(4)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5)高尔基体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蛋白质的加工厂,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合成有关。
(6)液泡是植物细胞之中的泡状结构,液泡内有细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保持一定渗透压。
(7)中心体与低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8)溶酶体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
本题考查细胞观察和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属于基础题。
25.【答案】B
【解析】解:A、念珠蓝细菌属于蓝细菌,A错误;
B、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的生物,不属于蓝细菌,B正确;
B、颤蓝细菌属于蓝细菌,C错误;
D、发菜属于蓝细菌,D错误。
故选:B。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细菌(如颤蓝细菌、发菜)、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本题考查细胞种类,对于此类试题,考查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生物所属的类别,特别是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难度不大。
2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学生提取题干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根据题干信息,“液泡膜上的水通道蛋白(TIPs)是运输水分子的通道,可使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跨膜运输”,说明水分子的运输方式可以是协助扩散;“TIPs在植物细胞内只分布在液泡膜上,可作为标记物用于识别不同植物或组织”,说明用荧光染料标记TIPs可实现对液泡位置的定位。
【解答】
A、“水通道蛋白(TIPs)是运输水分子的通道”,不能输送其他物质,A正确;
B、“水通道蛋白(TIPs)是运输水分子的通道,可使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跨膜运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
C、“水通道蛋白(TIPs)是运输水分子的通道,可使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跨膜运输,”说明TIPs具有运输、识别作用,不具有催化功能,C错误;
D、“TIPs在植物细胞内只分布在液泡膜上,可作为标记物用于识别不同植物或组织”,说明用荧光染料标记TIPs可实现对液泡位置的定位,D正确。
27.【答案】D
【解析】A、同一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进入人的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人的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A正确;
B、不同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体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速率可能不同,B正确;
C、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均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
D、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D。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属于中档题。
28.【答案】C
【解析】解: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
故选:C.
酶在人体内的作用是生物催化剂,在人体内促进各种食物的消化,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消化酶催化作用效率极高,催化作用受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专一性.酶与底物结合时,底物诱导酶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使酶分子能更好地与底物结合,从而发生催化作用.
本题的知识点是酶作用的高效性是机理,对于酶的作用机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9.【答案】A
【解析】ATP的结构式是:A-P~P~P。一分子ATP中,含有2个特殊化学键,3个磷酸基团。
故选:A。
ATP又叫腺苷三磷酸,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特殊化学键。
本题考查ATP的化学组成,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简单题。
30.【答案】D
【解析】解:A、处理伤口选用透气的创可贴,目的是抑制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的繁殖,A正确;
B、定期给花盆中的土壤松土,目的是促进根部细胞呼吸,利于根细胞主动吸收矿质离子,B正确;
C、真空包装属于低氧环境,这样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细胞呼吸,以延长食品保质期,C正确;
D、快速短跑属于剧烈运动,D错误。
故选:D。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及产物等基础知识,掌握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环境因素,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1.【答案】A
【解析】解:水的光解产生[H]与O2,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正确。
故选:A。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
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32.【答案】C
【解析】解:A、在光学显微镜中观察不到DNA分子,A错误;
B、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因此无法观察到,B错误;
C、该生物含有6对染色体,因此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可以观察到染成深色的12条染色体,C正确;
D、蚕豆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并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最终将细胞一分为二,而不是细胞膜的中部向内凹陷,D错误.
故选:C.
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周期的扇形图,根据箭头方向可知,b→a表示分裂间期;a→b表示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据此答题.
本题结合细胞周期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同时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3.【答案】D
【解析】解:A、虽然来自同一人体,但各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含量不同,A错误;
B、由于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核中的基因种类相同,B错误;
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都是水,C错误;
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有所不同,但细胞膜的结构相同,都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D正确。
故选:D。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中分化特征和机制,充分理解其变化的机制、不同特征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记忆。
34.【答案】B
【解析】解:A、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A错误;
B、衰老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不会出现细胞内色素减少,B正确;
C、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C错误;
D、衰老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D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衰老细胞的特征。
衰老细胞的特征: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④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⑤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细胞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等同于个体衰老。多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不等同于个体衰老。
35.【答案】D
【解析】解: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鸡爪胚胎发育时期蹼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
故选:D。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本题考查细胞凋亡的概念和实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简单题。
36.【答案】Ⅰ 自由扩散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流动性 溶酶体 A 分化
【解析】解:(1)由图示可知,A细胞呈扁平状,属于Ⅰ型细胞。O2等气体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
(2)细胞B属于Ⅱ型细胞,可分泌含脂质和蛋白质的表面活性物质,因此具有发达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表面活性物质以胞吐方式排出细胞,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3)若病毒侵入肺泡壁上皮细胞,细胞中会形成大量的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后会被溶酶体中所含的多种水解酶分解。
(4)A、钠离子进入细胞,细胞内细胞液浓度上升,渗透压升高于细胞外,A正确;
B、钠离子进入细胞,细胞内渗透压升高,使细胞吸水,细胞内水分含量升高,B错误;
C、钠离子进入细胞,细胞内细胞液浓度上升,渗透压升高于细胞外,C错误;
D、钠离子进入细胞,细胞内渗透压升高,使细胞吸水,细胞外水分含量降低,D错误。
故选:A。
(5)感染病毒后受损的肺泡,Ⅱ型细胞可增殖、分化为Ⅰ型细胞,以修复损伤。
故答案为:
(1)Ⅰ自由扩散
(2)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流动性
(3)溶酶体
(4)A
(5)分化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转运蛋白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本题考查细胞内的物质转运和细胞器协同运作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综合所学知识,从多方面分析题干给出的信息进行探讨,要全面思考在某一条件发生变化时,细胞各结构中可能受到的影响。
37.【答案】线粒体 B 热能 b C ATP 氧气 葡萄糖溶液 体积 细胞质基质 第2组与第1组相比,葡萄糖减少 二氧化碳
【解析】解:(1)据图可知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释放的能量在人体内转移和利用,其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B)的形式散失。
(2)a是合成ATP,b是ATP的水解;许多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能量通过ATP(C)分子在吸能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
(3)①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是为了探究有氧呼吸的场所及过程,第1组与第2组对照可知,a是氧气,b是葡萄糖溶液。
②根据表格分析可知,葡萄糖溶液属于无关变量,因此其浓度和体积应该保持相同。
③葡萄糖属于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根据表格可知,第2组与第1组相比,葡萄糖减少了,说明葡萄糖是首先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的。
④比较第2、3组发现,第3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葡萄糖分解的产物移动到线粒体继续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线粒体 B 热能
(2)b C ATP
(3)①氧气 葡萄糖溶液
②体积
③细胞质基质 第2组与第1组相比,葡萄糖减少
④二氧化碳
1、据图分析可知,A是转运葡萄糖的载体,B是热能,C是ATP。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本题考查细胞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8.【答案】薄膜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无水乙醇 增加叶绿素含量 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加 ATP和NADPH 暗 自然 在中午时刻,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地宝兰均出现净光合速率下降的现象
【解析】解:(1)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捕获的光能在水稻叶绿体中能量变化过程为: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叶绿体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图甲中遮光程度越大,叶片中的色素含量越多,据此推测,该植物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3)8:00-11:00时不同光照强度下地宝兰净光合速率不断增加,推测其原因是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加,光反应加强,此时叶肉细胞的类囊体上可以产生更多的ATP和NADPH,推动暗反应的增强,使得光合速率不断增加。据图2可知,自然光照条件下,17:00时净光合速率小于0,说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4)在中午时刻,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地宝兰均出现净光合速率下降的现象,说明此时的影响因素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温度过高,造成植物气孔大量关闭,以减弱蒸腾作用,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
(5)对于珍稀极危植物的保护,一是加强人工对地宝兰的繁育,二是在地宝兰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
(1)薄膜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无水乙醇 增加叶绿素含量
(3)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加 ATP和NADPH 暗 自然
(4)在中午时刻,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地宝兰均出现净光合速率下降的现象
(5)加强对地宝兰的繁育;在地宝兰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
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二氧化碳被五碳化合物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9.【答案】全能 解离 分生区 染色体 中 后 姐妹染色单体 纺锤丝 凋亡
【解析】解:(1)福橘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了福橘完整植株,说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①制作福橘茎尖临时装片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几个步骤制成。在利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的根尖分生区细胞,通过在高倍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判断这些细胞处于哪个时期。
②照片a和b中的福橘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和后期。正常情况下,染色体会先移至细胞中央赤道板附近,之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
③图a中箭头所指位置出现了落后的染色体,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运动,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落后染色体的出现很可能是纺锤丝异常导致的。
(3)研究人员发现,变异后的细胞常会出现染色质凝集等现象,最终自动死亡,这种现象称为细胞凋亡。
故答案为:
(1)全能
(2)①解离 分生区 染色体
②中 后姐妹染色单体
③纺锤丝
(3)凋亡
据图分析:a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了解细胞的生命历程,掌握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0.【答案】控制物质进出、信息交流 (游离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D 协助扩散 二者的分布定位相同
【解析】解:(1)细胞膜的功能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由题意可知,脂筏可作为信号分子的聚集平台,说明其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还可参与蛋白质和胆固醇的转运,说明其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脂筏中锚定蛋白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多肽链,然后进入内质网初步加工,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进而在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然后运输到细胞膜上,过程为:(游离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3)根据文中对“脂筏“结构和功能的描述,对脂筏”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是脂筏区内层的酰基化程度高于外层;脂筏外层主要含鞘磷脂、胆固醇和锚定蛋白,内层主要含有酰基化的蛋白质和胆固醇,在一定条件下,脂筏的内外层成分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在信号转导中,接受激素或生长因子等信号调控后,多个脂筏迅速融合,启动级联激活反应;由题意不能推测脂筏是否影响膜上蛋白质的分布。故选:D。
(4)GLUT1存在于人体细胞膜表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葡萄糖分子,这种需要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能量的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我国科研人员对同一细胞的脂筏标记蛋白进行了荧光标记,并与GLUT1的荧光标记膜分布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分布的定位相同,由此证明GLUT1是结合于脂筏的。
故答案为:
(1)控制物质进出、信息交流
(2)(游离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3)D
(4)协助扩散;二者的分布定位相同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本题是材料题,建立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础上,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幽门螺旋杆菌, 如图是某单基因, 研究者在家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细胞学说揭示了, 细菌被归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无变化, 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 生长在低寒地带, 在线粒体中不会发生的过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