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真题合集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东七中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东七中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 水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东七中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1. SARS病毒、蓝细菌、酵母菌的结构及功能有很大区别,但是它们( )
A. 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 B. 都没有核膜和染色体
C. 都有细胞壁,只是细胞壁的成分各不相同 D. 都是营腐生或寄生的异养生物
2. 下列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 )
A. 糖原、水 B. 油脂、无机盐 C. 纤维素、核糖 D. 蛋白质、核酸
3. 水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条件。下列关于水在生物体中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水能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B. 水是许多物质的良好溶剂
C. 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 D. 水是细胞内某些代谢的反应物
4. 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由小到大的排列依次是( )
①氨基酸
②C、H、O、N 等元素
③氨基酸脱水缩合
④一条或几条肽链连接在一起
⑤多肽
⑥蛋白质.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⑥① C. ②③④⑤①⑥ D. ②①③⑤④⑥
5.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元素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血液中Ca2+含量太低,会出现肌肉抽搐等症状
B. N、P、K是植物需要的大量元素,缺少P植物仍能正常生长
C. Mg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元素,属于微量元素
D. 大量出汗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后,应喝碳酸饮料
6. 催产素、血管舒张素都是含有9个氨基酸的多肽,但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原因可能是两种多肽的( )
①氨基酸种类不同②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③氨基酸结合方式不同
④在细胞内合成的场所不同⑤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⑤
7. 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B. 若m为鸟嘌呤,则b构成的核酸只可能是DNA
C. 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D. 若a为核糖,则由b组成的核酸可在某些原核生物中作为遗传物质
8. 生物学研究常用到光学显微镜,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在视野中,观察到一只草履虫朝视野的左上角运动,其实际朝右下角运动
B. 转换为高倍镜时,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图象清晰
C. 使用光学显微镜时,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无法观察到细菌中的细胞核结构
D. 视野的亮度可通过反光镜和光圈来调节,有时让视野偏暗才有更清晰的物像
9. 如表为四种不同细胞或生物的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细胞或生物
细胞壁
叶绿体
染色质
核酸种类
A
蓝细菌
有
有
无
2
B
洋葱根尖细胞
有
无
有
2
C
蛙的红细胞
无
无
无
0
D
HIV
无
无
无
2
A. A B. B C. C D. D
10. 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 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 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11. 生命科学常用图示表示微观物质的结构,图1~3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有机物,则图1~3可分别表示( )
A. 多肽、RNA、淀粉 B. DNA、RNA、纤维素
C. DNA、蛋白质、糖原 D. 蛋白质、核酸、糖原
12. 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
编号
化合物
实验检测
组成单位
主要功能
检测试剂
颜色反应
①
油脂
苏丹Ⅲ染液
紫色
脂肪酸、甘油
储存能量
②
糖原
斐林试剂
砖红色
葡萄糖
储存能量
③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氨基酸
承担生命活动
④
淀粉
碘液
绿色
麦芽糖
携带遗传信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 如图能正确反映流动镶嵌模型中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分布情况的是( )
A. B.
C. D.
14. 如图中X代表某一生物学概念,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四部分。下列与此概念图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若X是葡萄糖,①~④代表麦芽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则此图可以表示为葡萄糖是它们的基本单位
B. 若X表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则①~④代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 若X为参与合成并分泌消化酶的细胞器,则①~④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 若X为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则①~④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15.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0~1h内液泡中细胞液的浓度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浓度
B. 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D. 2~3h内物质A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
16. 下列有关酶的特性及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pH过高或过低以及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使酶变性失活
B. 在研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实验中,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试验结果
C. 在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中,不适宜选择过氧化氢酶作为研究对象
D.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提高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明显,因而酶催化效率更高
17. 图1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m)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在作以下改变时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 pH=a时,e点不变,d点右移 B. pH=c时,e点为0
C. 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D. H2O2量增加时,e点上移,d点右移
18. ATP被喻为生物体的能量“货币”,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如图是ATP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④是特殊化学键 B. ①表示腺苷
C. ②表示脱氧核糖 D. ③断裂后释放的能量最多
19. 如图4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圆圈中“A”所对应的名称相符合的是( )
①表示腺苷
②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③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④表示腺嘌呤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0. 如图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某些物质的变化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乳酸菌细胞中,能进行过程①②④
B. 过程①④都需要O2的参与才能正常进行
C. 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①②③的酶均位于细胞质基质中
D. 叶肉细胞中过程④产生的ATP可用于过程⑤中C3的还原
21. 如图为苹果叶肉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B. 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无光条件下能持续正常进行
C. 过程③产生的ATP不可用于过程②合成糖类
D. 过程③会产生CO2,且可被光合作用利用
22.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酒精发酵都分解葡萄糖,如果两种呼吸作用产生等量的CO2,则两种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
A. 1:6 B. 1:2 C. 1:4 D. 1:3
23. 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研磨叶片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B. 提取色素时,无水乙醇可以用蒸馏水代替
C. 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的色素扩散速度越快
D. 若菜叶剪碎不够充分,则提取的色素量将减少
24. 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甲、乙两种细胞器及在这两种细胞器中所进行的生理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只有甲、乙可产生ATP
B. 该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C. 乙产生的CO2被甲利用至少要经过8层磷脂双分子层
D. 改变光照强度一定会改变甲细胞器中生理活动的强度
25.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暗反应在无光条件下才能进行
B. 光反应产生的NADPH可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并提供能量
C. 温度与CO2浓度只会影响暗反应速率,对光反应没有影响
D. 光合作用的产物均需要经过暗反应阶段才能最终生成
26. 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关于如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内质网膜上能发生① B. 高尔基体膜上能发生②
C. 叶绿体类囊体能发生③ D. 线粒体外膜发生④
27. 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看到的分生区细胞大多月有完整的细胞核
B. 视野内可以看到某个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
C. 看到的根尖细胞都正在分裂
D. 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28. 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B. 进入分裂期后中心粒倍增,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 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内DNA分子数分别是8、8、8
D. 丙图时期细胞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
29. 下列为某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变化图解,下列关于该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细胞是人体正常体细胞(46条染色体),则在CD段的核DNA数为92个
B. BC段进行DNA复制,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 若该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则中心体复制的时期为BC段
D. 在AC合成蛋白质时,需要高尔基参与
30. 蝗虫染色体数为24条,在显微镜下观察蝗虫精巢细胞分裂的固定装片时,看到某细胞有12条染色体位于赤道板上,说明该细胞处于( )
A.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有丝分裂中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D.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31. 图一是细胞膜的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运输方式。图二表示物质通过膜的运输速率(纵坐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有关问题。
(1)一般来说,细胞在吸收培养液中的离子主要是主动运输,这些主要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______的功能。
(2)图一中①~④过程中能表示甘油运输过程的是 ______(填1、2、3、4)。表示主动运输的过程是 ______(填1、2、3、4)
(3)图二与图一中的 ______(填1、2、3、4)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一致。
(4)图一中细胞膜的模型名称是 ______,属于 ______模型。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______。
32. 如图表示真核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
(1)据图分析,①、②和③分别是 ______、______和 ______,其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 ______(填①、②、③),水参与第 ______(汉字)阶段,反应能量释放最多的是第 ______(汉字)阶段
(2)图中的甲代表 ______。
33. 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只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回答:
(1)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 ______,甲细胞名称是 ______。
(2)甲、乙、丙细胞中含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甲细胞含核DNA ______条。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分析】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
2、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μm)
较大(1~100μ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解答】
A、这三种生物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A正确;
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含有核膜和染色体,B错误;
C、SARS病毒不含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壁,C错误;
D、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D错误。
故选:A。
2.【答案】D
【解析】解:A、糖原是多糖,属于生物大分子,水属于小分子物质,A错误;
B、油脂和无机盐属于生物小分子,B错误;
C、纤维素属于多糖,多糖属于生物大分子物质;核糖是单糖,是小分子物质,C错误;
D、蛋白质、核酸都属于多聚体,属于生物大分子物质,D正确。
故选:D。
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其中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糖类、蛋白质、核酸、脂质,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大分子物质有核酸、蛋白质和多糖等。
本题考查生物大分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3.【答案】A
【解析】解:A、无机盐能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水不可以,A错误;
B、自由水是许多物质的良好溶剂,B正确;
C、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C正确;
D、水是细胞内某些代谢的反应物,如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A。
1、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功能:(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
本题的知识点是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对于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②C、H、O、N 等元素构成①氨基酸,①氨基酸通过③脱水缩合形成⑤多肽,④一条或几条肽链连接在一起多肽在经过盘区折叠形成⑥蛋白质。
故选:D。
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越小的越简单,最简单的就是元素,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在构成多肽,最后形成蛋白质.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层次,属于识记内容,较为简单.记住相关的知识点就可以.
5.【答案】A
【解析】解:A、人体血液中Ca2+浓度太低,会出现肌肉抽搐等症状,A正确;
B、N、P、K是植物需要的大量元素,缺少P植物生命活动受到阻碍,B错误;
B、Mg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元素,属于大量元素,C错误;
D、大量出汗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后,应喝淡盐水,D错误。
故选:A。
1、无机盐的功能: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盐,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含量及作用;识记组成无机盐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答案】D
【解析】解:①氨基酸的种类大约有20种,催产素、血管舒张素都是含有9个氨基酸的多肽,可能是因为氨基酸种类不同,①正确;
②组成催产素和血管舒张素的氨基酸数目虽然相同,但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②正确;
③氨基酸都是通过脱水缩合结合的,③错误;
④在细胞内合成的场所都是核糖体,④错误。
⑤组成催产素和血管舒张素的氨基酸数目虽然相同,但形成的肽链空间结构不同,⑤正确。
故选:D。
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1)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2)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条数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本题考查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
7.【答案】A
【解析】解:A、尿嘧啶是RNA中特有的碱基,若m为尿嘧啶,则b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在DNA中肯定不含该种化合物,A正确;
B、若m为鸟嘌呤,则b为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构成DNA)或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构成RNA),B错误;
C、若a为脱氧核糖,则b为脱氧核苷酸,其构成的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C错误;
D、若a为核糖,则b为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A。
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4、分析题图:题图是核苷酸的结构简图,分析可知a是五碳糖,b是核苷酸,m是含氮碱基。
本题结合核苷酸的结构简图,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中核酸的构成、种类、分布,明确DNA和RNA两种核酸在构成上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显微镜下观察到是放大的虚像,因此在视野中,观察到一只草履虫朝视野的左上角运动,其实际朝右下角运动,A正确;
B、转换为高倍镜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B错误;
C、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并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因此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正确;
D、视野的亮度可通过反光镜和光圈来调节,有时让视野偏暗才有更清晰的物像,D正确。
故选:B。
1、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象;实象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象。
2、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本题属于简单题,也是易错题,考查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掌握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9.【答案】B
【解析】解:A、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其中不含叶绿体,A错误;
B、洋葱根尖细胞含有细胞壁和染色质,也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不含叶绿体,B正确;
C、蛙的红细胞不含细胞壁和叶绿体,但含有染色质,也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C错误;
D、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含RNA一种核酸,D错误。
故选:B。
1、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题中涉及生物的类别,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答案】B
【解析】解: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并且元素组成均为C、H、O,A错误;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B正确;
C、蔗糖不属于还原糖,因此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错误;
D、淀粉水解能够产生麦芽糖,不能产生蔗糖,D错误。
故选:B。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
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脱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
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C12H22O11
动物细胞
多
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本题考查了糖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糖类的种类以及元素组成,明确高中阶段所学的淀粉、糖原、纤维素这三种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同时识记还原糖的种类,掌握还原糖鉴定的原理和方法等。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中的三类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分布情况,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干和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
图中每个小单位可认为是单体,然后由单体聚合形成多聚体,即图中三种物质都属于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题干中“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有机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植物特有的多糖为淀粉和纤维素。
图1中,单体具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这些不同的单体只能表示20种氨基酸,因此图1可能表示蛋白质或者是多肽;
图2中,有圆形、方形、六边形、三角形四种不同的单体,并且该有机物是单链的,因此它可以表示RNA分子的四种核糖核苷酸或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图3中,只有圆形一种单体,最可能表示的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而植物细胞中的多糖只有淀粉和纤维素。
综合三幅图,图1~3可分别表示蛋白质或多肽、RNA或DNA、淀粉或纤维素。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解:A、①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A错误;
B、②糖原不属于还原糖,利用斐林试剂鉴定不会产生颜色反应,B错误;
C、③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C正确;
D、④淀粉遇碘液变蓝,淀粉水解初步水解的产物是麦芽糖,淀粉是储能物质,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D错误。
故选:C。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3.【答案】B
【解析】解:A、磷脂呈双层分布,而且是亲水一端在外侧,A错误;
B、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磷脂双分子层亲水一端在外侧,蛋白质不均等分布在磷脂双分子两侧,B正确;
C、蛋白质不均等分布在磷脂双分子两侧,C错误;
D、磷脂双分子层亲水一端在外侧,D错误。
故选:B。
生物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呈双分子层排列.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
本题着重考查了生物膜的结构特征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14.【答案】A
【解析】解:A、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A错误;
B、若X表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则①~④代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正确;
C、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C正确;
D、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都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D正确。
故选:A。
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大多数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各种蛋白质合成之后要分别运送到细胞中的不同部位,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的蛋白质要通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内,成为分泌蛋白;有的蛋白质则需穿过各种细胞器的膜,进入细胞器内,构成细胞器蛋白。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器的结构、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5.【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分析可知,中0~1h内外界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细胞渗透压,细胞表现为失水,此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先经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质基质中,因此细胞液的浓度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浓度,A错误;
B、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因此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量大于细胞体积的变化量,B错误;
C、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表明外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A被细胞吸收,使得在实验过程的后期细胞液浓度开始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C错误;
D、2~3h内细胞吸水,可判定物质A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D正确;
故选:D。
水分子的运输是一种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运输,主要取决于渗透压,由于图示中0~1h内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减少,表明此时细胞失水,外界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细胞渗透压,后期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增大,表明细胞吸水,外界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渗透压。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曲线图,并能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答题。
16.【答案】C
【解析】解:A、高温、过酸或过碱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而失活,但是低温可以降低酶的活性,酶的空间结构不变,不会失活,A错误;
B、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不能用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
C、过氧化氢在高温条件下也会分解,在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中,不适宜选择过氧化氢酶作为研究对象,C正确;
D、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的作用更明显,因而酶催化效率更高,D错误。
故选:C。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掌握温度、pH等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题干信息“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分析曲线图,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1、H2O2在常温下分解非常缓慢,在生物体内H2O2酶能将其快速分解。
2、分析曲线图:图1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pH=b时,该酶的活性最强;pH=c时,H2O2酶变性失活。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d点表示到达平衡点所需的时间,能代表化学反应的速率。
【解答】
A、图2表示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pH=a时,酶的活性减弱,酶促反应速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A正确;
B、pH=c时,酶变性失活,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所以e点不为0,e点不变,d点右移,B错误;
C、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C正确;
D、底物(H2O2量)增加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延长,即e点上移,d点右移,D正确。
18.【答案】A
【解析】解:A、④是特殊的化学键,断裂时释放大量能量,A正确;
B、①表示腺嘌呤,B错误;
C、②表示核糖,C错误;
D、③是普通磷酸键,断裂后释放的能量较少,D错误。
故选:A。
图中①表示腺嘌呤,②表示核糖,③是普通磷酸键,④是高能磷酸键。
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9.【答案】C
【解析】解:①因为ATP是由腺苷和3个磷酸分子构成的,腺苷是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构成,所以①图中圈出的是ATP中的一分子腺苷,①正确;
②图代表DNA,构成DNA的含有A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②错误;
③图代表的是RNA,构成RNA的单位之一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③错误;
④图指的是核苷酸,一分子的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的五碳糖、一分子的含氮碱基组成,所以④图指的是腺嘌呤,④正确。
故选:C。
DNA与RNA的区别之一就是DNA含T不含U,RNA含U不含T;ATP是由是由腺苷和3个磷酸分子构成的,腺苷是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构成,一分子腺苷和一分子磷酸构成一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本题是把同类型的字母放在一起比较,实际上这类题反应的是生物体内讲究节能实用的原则,是最合理的,例如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就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分析过程中要用这个思想去理解。
20.【答案】C
【解析】解:A、乳酸菌是厌氧菌,其细胞中只能进行①②过程,A错误;
B、过程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无氧都能正常进行,④为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需要氧气,所以过程④需要氧气的参与才能正常进行,B错误;
C、由于过程①②③为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因此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①②③的酶都位于细胞质基质中,C正确;
D、叶肉细胞⑤过程中C3的还原所需要的[H]和ATP都只能来自光反应,D错误。
故选:C。
分析题图: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为产物是乳酸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为产物是酒精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⑤是光合作用。
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和[H]不能用于光合作用,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的ATP和[H]只能是光反应产生的。
21.【答案】B
【解析】解:A、过程①表示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光能会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正确;
B、过程②表示暗反应,暗反应需要光反应为其提供NADPH和ATP,故无光条件下暗反应不能能持续正常进行,B错误;
C、过程②合成糖类所需的ATP来自于光反应,过程③产生的ATP不可用于过程②合成糖类,C正确;
D、过程③呼吸作用会产生CO2,且可被光合作用利用合成有机物,D正确。
故选:B。
分析题图,①将光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表示光反应;②合成有机物,表示暗反应;③表示呼吸作用,④表示ATP的水解。
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ATP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充分理解相关作用过程以及其中的物质、能量变化,在准确分析题干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22.【答案】D
【解析】解: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公式:
有氧呼吸:C6H12O6+6O26CO2+6H2O+能量;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如果它在这两种呼吸过程中产生了等量的CO2,假设产生6molCO2,则有氧呼吸需要消耗1mol葡萄糖,而无氧呼吸需要消耗3mol葡萄糖,因此它分别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
故选:D。
根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公式计算即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可以用以下两个反应式来表示:
有氧呼吸: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本题考查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公式.
23.【答案】B
【解析】解:A、研磨叶片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A正确;
B、光合色素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因此提取色素时,无水乙醇不可以用蒸馏水代替,B错误;
C、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的色素扩散速度越快,C正确;
D、若菜叶剪碎不够充分,则色素释放不够彻底,因此提取的色素量将减少,D正确。
故选:B。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4.【答案】B
【解析】解:A、细胞中有甲叶绿体、乙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可产生ATP,A错误;
B、细胞器甲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于细胞器乙释放的二氧化碳,因此细胞器甲内进行的生理活动强度大于细胞器乙内生理活动强度,即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正确;
C、由于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所以乙产生的CO2被甲利用至少要经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
D、当光照强度达到饱和后,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不会改变,D错误。
故选:B。
分析题图:细胞器甲是叶绿体,细胞器乙是线粒体,叶绿体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来自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外界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本题考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知识点间的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5.【答案】B
【解析】解:A、光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暗反应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A错误;
B、光反应产生的NADPH可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并提供能量,B正确;
C、CO2浓度主要会影响暗反应速率,但由于光反应和暗反应都需要多种酶的参与,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因此温度既会影响光反应,也会影响暗反应,C错误;
D、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和有机物,其中氧气在光反应阶段就已经生成,D错误。
故选:B。
1、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①曲线分析:图1中A点表示CO2补偿点,即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时的CO2浓度,图2中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最低浓度.B和B′点都表示CO2饱和点.
②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等增大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2、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①曲线分析:温度是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
②应用:冬天,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天,温室栽培可适当降低温度;增大昼夜温差获得高产.
3、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尤其是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过程,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6.【答案】D
【解析】解:A、分析图①可知,该膜的功能是使肽链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因此该膜是内质网膜,A正确;
B、分析图②可知,该膜的功能是葡萄糖聚合成纤维素,纤维素是细胞壁的成分,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B正确;
C、分析图③可知,该膜进行光反应阶段,其场所是真核细胞的叶绿体类囊体膜,C正确;
D、分析图④可知,生物膜上进行的反应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D错误。
故选:D。
分析题图可知,①生物膜上对肽链进行加工,因此①可能是内质网;②生物膜上将葡萄糖形成纤维素,可能是高尔基体膜;③生物膜上,水分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是光反应;④生物膜上进行的反应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7.【答案】A
【解析】解:A、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很长,所以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大多数处于分裂间期,可以看到完整的细胞核,A正确;
B、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细胞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B错误;
C、看到的根尖细胞中只有处于分生区的细胞正在分裂,C错误;
D、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错误。
故选:A。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1)解离: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本题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8.【答案】D
【解析】解:A、该细胞没有细胞壁,含有中心体,只能是动物细胞,A错误;
B、中心体的倍增发生在分裂间期,B错误;
C、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内DNA分子数分别是8、0、8,C错误;
D、丙图时期细胞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规则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是观察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D正确。
故选:D。
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9.【答案】A
【解析】解:A、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中、后三个时期,若该细胞是人体正常体细胞(46条染色体),则这三个时期细胞中核DNA数均为92个,A正确;
B、BC段进行DNA复制,导致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
C、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C错误;
D、蛋白质合成需要核糖体参与,不需要高尔基体参与,D错误。
故选:A。
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变化规律,AB段表示G1期,进行蛋白质的合成,为S期做物质准备;BC段表示S期,进行DNA的复制;CD段表示前期、中期和后期;E段表示末期。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重点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所处的时期,掌握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把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还需要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的相关知识。
30.【答案】D
【解析】解: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征可知,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时期有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由题干已知蝗虫染色体数为2n=24,则其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赤道板上染色体数目是24,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是12,所以看到12条染色体排列于赤道板上,说明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故选:D。
1、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①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数目的一半。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2、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有丝分裂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有丝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有丝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本题结合染色体数目变化和行为特点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染色体行为特征及数目变化判断细胞所处时期。
31.【答案】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① ④ ④ 流动镶嵌模型 物理 磷脂双分子层
【解析】解:(1)细胞在吸收培养液中的离子主要是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2)甘油运输过程属于自由扩散,与图一中①相符;表示主动运输的过程是④。
(3)由分析可知,图二表示主动运输,与图一中的④相符。
(4)图一中细胞膜的模型为流动镶嵌模型,属于物理模型,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故答案为:
(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①;④
(3)④
(4)流动镶嵌模型;物理;磷脂双分子层
1、分析图一,①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②、③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协助扩散;④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2、分析图二,AB段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增加;BC段由于载体的数量有限,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不再增加;说明该种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32.【答案】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③ 二 三 丙酮酸
【解析】解:(1)由图示分析可知,①、②和③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其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③线粒体内膜上。水参与第二阶段,反应能量释放最多的是第三阶段。
(2)图中的甲为葡萄糖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
故答案为: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③二 三
(2)丙酮酸
题图分析:图示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即细胞质基质;②表示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即线粒体基质;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即线粒体内膜。甲表示丙酮酸;乙表示[H]。
本题结合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图解,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场所和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作答。
33.【答案】乙 初级精母细胞 4 8 4 8
【解析】解:(1)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只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依据染色体的行为特点,甲和丙表示减数分裂,乙表示有丝分裂,甲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2)由图可知,依据着丝粒的数目可以判断,甲、乙、丙细胞中含染色体数目分别是4、8、4,甲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且每一条染色体都有两条染色单体,所以甲细胞含核DNA 8个。
故答案为:
(1)乙 初级精母细胞
(2)4 8 4 8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能够促使蛋白酶水解的酶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