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4 古诗词赏析-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江苏专用)01
    专题04 古诗词赏析-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江苏专用)02
    专题04 古诗词赏析-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江苏专用)03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4 古诗词赏析-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江苏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4 古诗词赏析-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江苏专用),共29页。

    04 古诗词赏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菊
    郑思肖①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①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国诗人、画家。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后。
    1.诗歌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哪种手法?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山行
    姚鼐①
    布谷飞飞劝早耕,
    舂锄②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遥行路,
    一带山田放水声。
    【注释】①姚鼐:清代散文家。②舂(chōng)锄:鸟名,即白鹭。
    3.请你说说“飞飞”“扑扑”两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请发挥想象,描写诗歌最后一句“一带山田放水声”所展示的画面。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早梅
    【南陈】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5.诗歌第一句中,“____________”二字交代了梅花早开的原因
    6.结合全诗,说说第三句“畏”字的妙用。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春望
    【唐】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7.用生动的语言描摹“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展现的画面。

    8.沈德潜认为本诗“夷犹绰约,风致天然”,“一语百情”,展现细微的心理情态。说说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复杂的心理?


    9.诗歌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有什么作用?


    (2)赏析诗歌的第三、四句。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0.首句“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

    11.“夜阑卧听风吹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2.古诗阅读。
    寒夜
    宋·杜来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围成的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诗句“竹炉汤沸火初红”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夜的“寒”?从中你感到诗人的心情怎样?

    (2)因为有“梅花”,窗前月也就不同寻常了。那么,诗中的“梅花”还喻指什么呢?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3.这首诗的开头使用“杨花、子规”两个意象,既点明了季节是______,同时渲染了______的气氛。
    14.请简要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5.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6.诗歌讲究炼字,简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妙处。


    古诗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
    南宋·陆游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声。
    溪柴①火软蛮毡②暖,我与狸奴③不出门。
    【注释】①溪柴: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②蛮毡:中国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出产的毛毡,宋时已有生产。 ③狸奴:指生活中被人们驯化而来的猫的昵称。
    17.诗歌一、二句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8.联系写作背景,结合诗三、四句,说一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作背景:陆游自被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 岁,虽然年迈,但爱国热情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



    19.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 (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①,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注释】①碧砌:青石台阶。
    (1)这首诗末句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是 _____。
    (2)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写“乱烟”,既形容黑夜里雾气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惶恐不安。
    B.次句中“飞月”一词,既表明时间推移,也暗示诗人的聚散匆匆之感。
    C.第三句“寂寞离亭掩”,表现朋友离开后周围环境冷清及诗人内心孤寂。
    D.这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有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离别之情。

    20.古诗阅读。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首句的“_____”字将烟、水、月、沙和谐地融为一体,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_____图。
    (2)诗歌结尾一句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2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2.这两首诗都是由写景开始,李白的诗通过“杨花”“子规”等意象营造_________的氛围,刘禹锡的诗开篇则状写了九曲黄河_________的特点。
    23.对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白的诗中“过五溪”写出了“左迁”路途险远,体现出对友人的关切与同情。
    B.李白的诗中后两句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C.刘禹锡的诗中“如今直上”有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D.两首诗都由眼前的实景转入想象,借“明月”“银河”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思想。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4.请简要赏析“洪波涌起”一句中“涌”字的妙处。

    25.清代张玉榖在《古诗赏析》中评价《观沧海》:“此志在容纳,……写沧海,正自写也。”请结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谈谈曹操是如何“自写”的。

    2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早寒有怀①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②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③,平海夕漫漫。
    【注】 ①当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国。③迷津:迷失方向,找不到渡口,喻找不到出路。语出《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孔子是积极想从政的人,孔子命子路向隐者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
    (1)诗题为“早寒有怀”,首联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来表现“早寒”这一特点?

    (2)本诗颈联、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请任选一联赏析。

    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②,翛然③尚闭关。
    [注]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翛(xiāo)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27.颈联中有一个词运用了课文中的典故,请回忆课文内容简述。

    28.德舆评价本诗颔联时说“全诗之妙,全在上句‘隔牖’五字”,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
    刘方平(唐)
    更①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②南斗斜。
    今夜偏知③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①更: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②阑干:横斜。③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29.描绘出前两句诗展现的画面。

    3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1.阅读徐元杰(宋)的《湖上》,完成小题。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妙?找出来并简析其妙处。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见梅
    何应龙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32.“忽惊空谷有佳人”中,“佳人”指的是_____,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此句流露了诗人___________之情。
    33.品析“天寒日暮吹香去”中“香”的含意。

    【古诗阅读】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34.对两首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秋词》一反常态,运用对比手法,有力否定了自古悲秋的论调。
    B.《秋词》尾句间接抒写感受,抒发了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
    C.《秋风引》未正面描写秋风,而是通过木叶、大雁等秋景交代出秋风已至。
    D.秋风惟“孤客最先”听到,可以看出他对时序更替有特殊的敏感。
    35.同样是写秋,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6.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归 雁
    (唐) 杜  甫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1)首句“万里客”是作者对自己________(限4字以内)生活经历的概括,大雁北飞,交代了此时正是____(季节)。
    (2)“肠断”,即伤感、忧愁,结合全诗来看,作者有哪些伤感忧愁呢?

    答案及解析
    1.菊花盛开于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它静静的昂然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却仍觉意趣无穷。    
    2.示例一: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诗人借菊花的独立疏篱,抱香不凋,抒发了诗人的坚强不屈,热爱国家的坚贞气节(或: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坚贞不移,爱国之情等,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菊花在寒风中依旧顽强挺立,宁愿在枝头死亡也不愿被吹落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坚强不屈,热爱国家的坚贞气节(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考查诗中画面,开放类试题,尊重诗歌原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即可。
    如: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秋风起处,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
    2.考查赏析写作手法。
    本诗后两句意为:菊花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最后两句诗的重点是托物言志,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作者坚强不屈与爱国热情。
    3.①“飞飞”“扑扑”这两个词为叠词,诗歌前两句用叠词增强了韵律感。②写出了布谷鸟和白鹭凌空飞翔的忙碌或美好的姿态。③渲染了春耕忙碌的气氛。    
    4.在阳光的反射下,带子似的一道道水田正传来汩汩的放水声,农人们已经开始播种稻谷,布谷、白鹭在田野上飞翔。
    【解析】
    3.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词语的表达效果。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用形象而整饬的对仗句式刻画两种鸟儿的活动,为写春耕营造一种正当其时的氛围。布谷鸟在南方春天耕种季节鸣叫,它“布谷布谷”的叫声听上去就像在催人种谷一样,所以叫布谷鸟。舂锄即白鹭,它也是江南常见的一种鸟类,全身雪白,两腿细长,喜欢在水田与河边活动。这种鸟在水中起飞,很远就能听到翅膀打水的“扑扑”的声音。布谷鸟“飞飞”、舂锄鸟“扑扑”,这两个叠词的运用,使得它们飞行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富有韵律感。“飞飞”的布谷鸟在忙碌地“劝”人们耕种“扑扑”的舂锄鸟在水田上空飞翔,一派生机与活力,描绘出了鸟儿美好的姿态和忙碌的情景,将春天的山乡点染得生机勃勃,又为下文写人们的繁忙春耕营造了浓浓的氛围。
    4.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
    “一带山田放水声”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写的是山乡农民放水播谷的繁忙景象。此时诗人已经来到了山上。低头俯瞰,只见山下斜坡上面层层如梯的水田平整如镜,在阳光的反射下,带子似的一道道绕在山间,从梯田方向正传来汨汩的放水声。由放水声可以想见农民们巳开始播种稻谷,繁忙的春耕就此拉开序幕。至此,首句布谷鸟的劝耕得到了呼应,全诗的主旨得到了凸显,诗人山行之始就带有的欣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描写诗歌最后一句“一带山田放水声”所展示的画面,要发挥想象,把诗人所见所闻、农人与飞鸟和谐相处的情景描写出来。如:放眼望去,只见山下斜坡上面层层如梯的水田平整如镜,在阳光的反射下,宛如一条条带子似的绕在山间,汩汩的流水声悦耳动听。布谷鸟在空中欢唱,白鹭在水田飞翔,勤劳的农人正在播种稻谷。
    5.迎春   
     6.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梅领先众花开放的勇毅与不甘落后,表达作者对早梅的敬意,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
    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迎春”二字,回答了“早发”的原因。
    6.本题考查炼字。炼字题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畏”,害怕的意思。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畏”这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早梅的赞美之情。同时,唯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放出了芳香,巧妙地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7.东风吹着那细细春雨洒过青山,回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    
    8.①遭遇世难,对国事的忧虑;②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③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伤;④客居异乡、念亲思归的孤寂与惆怅。(答出2点即可。)
    【解析】
    7.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题目要求描绘“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的画面,要抓住“东风吹雨“、“青山”、“草色”等意象进行描述。
    示例:东风吹拂着那春雨洒落在青山之上,远远望去,那长安城的房屋层层叠叠,青草悠悠,生意盎然。
    8.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根据诗句找情感。尾联的意思: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其中“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衰鬓”体现了自己人生已老及年华易逝;“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的惆怅。
    9.(1)首句从视觉与听觉来描写,交代了暮春时节落花纷飞,子规悲啼的景象,渲染了悲凉氛围,抒发诗人愁苦、哀愁的心情。
    (2)运用拟人修辞,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生动形象地描写诗人希望明月能将自己的思念与牵挂之心,带给远方的友人,使得诗味绵长。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描写角度的赏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杨花落尽”是视觉描写,“子规啼”是听觉描写。本诗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杨花”“子规”,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暗喻友人前途命运未卜;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表达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深深的关切之情,切合当时情事,因而融情入景,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人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从修辞角度分析,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作者不能陪伴朋友,就让明月陪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以及对远行友人的思念和关切之情。
    10.“僵”与“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写出了风雨夜老人凄凉的处境。    11.“风吹雨”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现实生活中的风雨,又象征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这里诗人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了爱国之情。
    【解析】
    10.考查对诗歌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意思是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11.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思是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作者在荒凉孤村的夜晚,听北风萧萧,淫雨洒落,铁马冰河只能在梦中相见,空有一腔抱负而不能施展,如此以来,家国之愁又多了一层,无法收复旧山河的惆怅又增添了几分,风雨飘摇中的南宋王朝似乎更加岌岌可危。“风吹雨”一语双关,既指现实生活中的风雨,又象征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作者现实的理想就这样借助厮杀的梦境去实现,就连自身的病痛,大自然的凄风苦雨,也在老而不衰的爱国激情中,在铁马冰河的梦想中,成为一种似有若无的陪衬。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了爱国之情。
    12.(1)“汤沸”“火初红”等词语写出了夜的“寒”,可以感觉到诗人因客人的到来而十分欣喜、激动。
    (2)梅花是高雅的象征,诗中还喻指友人和自己是志同道合、具有高雅志趣的人。
    【解析】
    (1)考查诗句赏析。这一诗句意为: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正是因为天气寒冷,所以才会燃起火炉,煮沸茶水,用以待客。所以从“汤沸”“火初红”等词语写出了夜的“寒”。联系前句可知,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却有客人来访,与自己一起畅谈,于是作者赶紧把炉火烧热,煮沸茶水。可以感知到作者因友人到来而产生的激动、喜悦之情。
    (2)考查赏析诗中意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梅花”是高雅的象征。作者在后两句诗中说,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只是因为有了梅花,月色变有了不同。联系前文友人来访可知,“梅”在本诗中还喻指自己和友人都是具有梅花品格的人,志同道合,所以友人才会深夜来访,作者才会欣喜煮茶。
    13.     暮春     愁苦、凄凉   
     14.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知心的信使,会带着愁心与友人共赴那遥远的夜郎,抒发了对友人的同情、牵挂与思念)或情景交融,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抒发了对友人的同情、牵挂与思念。
    【解析】
    1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杨花即柳絮。“杨花落尽”点明季节是暮春。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择取“杨花”“子规”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据此填空即可。
    1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两句采用了拟人手法,借物抒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借明月以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担忧之情。
    15.对比;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热情赞美秋天,有力否定自古以来的那种悲秋论调。    
    16.“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解析】
    15.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意思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本句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人对秋天的态度和作者对秋天的态度作对比。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诗人激越向上的诗情和高扬精神以及开阔胸襟。
    16.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晴空一鹤排云上”意思是: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排”在这里是“推开,冲破”的意思。黄鹤一飞冲天的非凡气势,也是“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解。作者与古人大不一样,对于秋天的感受是积极的、乐观的。诗人正是通过“排”学表达自己的豪情和乐观情怀以及昂扬的斗志。
    17.以夸张写出大雨瓢泼时声响巨大,生动地描绘出黑天大风大雨之境,也借风雨声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波涛汹涌。    
    18.“我与狸奴不出门”是因为屋内很温暖,也是因为屋外之冷,更是因为现实很残酷。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屋内的温暖正好衬托出诗人此时内心报国无门的悲凉。
    【解析】
    17.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意思是:天空黑暗,大风卷着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哗哗大雨像巨浪翻滚之声。一句中“卷”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写风之狂;二句,把雨声比作巨浪翻滚之声,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大雨瓢泼,声响巨大。联系写作背景“当时诗人已经68 岁,虽然年迈,但爱国热情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分析人物感情可知,作者借自然环境的风大雨急,烘托了自己内心的思绪起伏。
    18.本题考查诗文寄寓的作者情感。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意思是:溪柴烧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这两句由波涛汹涌之声转写近处,描写其所处之境,写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思出门,其妙处是把作者的主观之感和猫结合一起写。结合写作背景“陆游自被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虽然年迈,但爱国热情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可知,这首诗也道出了作者处境悲凉。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就像巨浪翻滚的雨声一样,但是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屋内的温暖与诗人此时内心的悲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乐景与哀情,更烘托了作者内心之苦。
    19.(1)寒
    (2)A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诗歌大意: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
    由诗的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多年好友,心中一片愁苦,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却跃然纸上,“寒”字为本诗的诗眼。因心情悲苦,所以就觉得夜晚寒冷,并不是肌肤之寒,而是心情之寒。
    (2)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
    A.“也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惶恐不安”有误,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
    故选A。
    20.(1)     笼     秦淮烟月。
    (2)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思是“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面以及江边的沙岸”,“笼”的意思是“笼罩”,极其巧妙地将“烟”“水”“月”“沙”四种意象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描写了朦胧的水色夜景,绘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秦淮烟月图,渲染了凄清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后庭花”是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作者引用这个典故,借古讽今,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表现了诗人对不以国事为重的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21.(1)网,网罗的意思,丝丝小雨被编成了网,想要网住春天,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或想象的写作手法),生动、新奇地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
    (2)①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②世态炎凉的感叹。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详解】
    (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鉴赏。“小雨丝丝欲网春”意思是:小雨如丝一般,似乎是要将春天网住。写眼前的春景,时当晚春,细雨廉纤,像织就了一张丝网,想要网住春光。“网”有网罗之意。小雨丝丝,描绘小雨飘飘洒洒,绵密轻飏,是一层意思;由雨丝的状貌,想到了真正的蚕丝,又是一层意思;由雨丝交织的状况,想到由丝织成的细网,是一层意思;由暮春时令及网,想到眼前的雨似乎想把春网住,即把春留住,又是一层意思。这样写,层层递进,设想及比喻都十分新颖。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一个“网”字就把诗人眷恋春光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理解。本题作答,首先,根据注释了解作者是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的。再结合诗歌中的具体的意象“小雨”“落花”“黄昏”“车尘”“宿鸟”等,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作答。
    诗歌的前两句“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意思是:小雨如丝一般,似乎是要将春天网住;落花满地,残叶堆积,时间已近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的凄冷景色,烘托出诗人因在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惆怅的情怀;
    诗的后两句“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的意思是:车马尘嚣不会进入这门可罗雀之处;在鸟雀的叽喳声中我独自将门掩上”。首先用翟公罢官后门可罗雀的典故,说自己罢官后门前冷落的情况;然后写自己在归巢的鸟儿的鸣叫声中,关上了家门。上句感叹世情冷暖,下句写寂寞无聊的哀伤。以鸟声衬托前句门前的冷落,“自掩门”的“自”字,充满了落魄的感叹。既然门可罗雀,没人来访,门自然用不着开,可他的门居然开了一天,到这时候,暮色沉沉中,他才去关门。这举动等于告诉人们,他是多么希望有人来,黄昏关门是何等无可奈何,他关的不单单是一扇门,又关闭了一整天的等待与期望。写诗人家门前冷落凄清的,暗示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无限感慨之情。
    22.     凄凉、萧瑟     恢弘、壮阔    
    23.D
    【分析】
    22. ①写“杨花”且“落尽”点明了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凄凉、萧瑟、惆怅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意思是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从天边而来。从“万里沙”“自天涯”,可知写出了九曲黄河的恢弘、壮阔。
    23.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明月”,表达了作者对被贬友人的关切和同情;《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借“银河”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所以“借‘明月’‘银河’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思想”分析不恰当;
    故选D。
    24.“涌”是“汹涌、翻涌”的意思,生动地描写了秋风呼啸,大海掀起惊涛巨浪的动态景色,表现了大海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作者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以及豪迈的情感。    
    25.这句诗运用想象,想象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诗人将自己比作大海,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分析】
    24.本题考查炼字。在理解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义分析。“涌”的本义是“汹涌、翻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诗人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看到的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抒发的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以及豪迈的情感。
    25.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诗句的赏析。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作者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的雄伟壮阔,似乎大海孕育了日月星河,缔造了世间万物,借此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胸襟的雄心和气魄,从而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大海的“吞吐宇宙气象”的特点正是诗人的“自写”。
    26.(1)“落叶(木)、鸿雁(或南度的雁)、北风、长江(或寒江)”(答2个即可)
    (2)示例1: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或想象,对应分析下句也可)的手法,上句实写作者旅途中思乡思亲落泪,下句作者想象亲人在家乡襄水之滨望着天边驶来的船帆,盼望自己归来的情景。实虚结合,真切表达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示例2:尾联用典,“迷津欲有问”,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含蓄表达了自己在隐居与从政有所作为间,难以抉择矛盾迷茫的心理。示例3:尾联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象,完全烘托出作者的迷茫和愁苦的心情。
    【分析】
    (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把握与内容的理解。
    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意思是: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木落”“雁”“寒”等都是深秋的典型景象,也是诗人表达“早寒”的典型意象。木叶渐落,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2)本题考查诗歌词句赏析。
    颈联:“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意思是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乡泪客中尽”是实写,直接写自己的乡愁。“归帆天际看”是虚写,写故乡的亲人远望江天相连处,希望能够看到诗人自己的归帆。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尾联:尾联用典,“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意思是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
    尾联:“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可理解为:风烟迷失了去渡口的道路,茫茫的江水在夕阳下荡漾。尾联以此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故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诗人迷茫与惆怅之情。
    27.侄子谢朗应声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所以“洒空”即指下雪。(能写出《世说新语》,“撒盐空中差可拟”)。    
    28.“隔牖风惊竹”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作者隔窗听见竹子发出的声响,以为是风吹竹林的声音,实则是夜来大雪纷纷,雪打竹叶,簌簌作响。 “风惊竹”三字,未直接从视觉的角度写雪,却己从听觉角度侧面将大雪纷纷的景象描摹出来。
    【解析】
    2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颈联“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的意思是: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句中“洒空”二字摹写动态,描绘雪花纷纷扬扬、漫空飞舞之态;“积素”二字写静,表现给地面上已积起厚厚的一层白雪。《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在下雪时把子侄们聚在一起,问他们雪下得和什么东西相似,侄子谢朗应声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由此可判断,“洒空”指下雪,运用了典故。
    28.本题考查诗句鉴赏。
    颔联“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意思是: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诗人先从听觉着笔,写他夜里隔着窗子听见风吹动竹子的声响;接着写视觉所见:清晨开门一看,才发觉皑皑白雪已铺满了山头。因此可判断,“隔牖风惊竹”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作者从听觉的角度写雪之大,“风听竹”有声,“雪满山”有色,境界空阔,又紧扣着诗人隔窗“听”和开门“看”的动作神态,一惊一叹的内心感受,这就使人如临其境。
    29.夜静更深,月色朦胧,清辉点点,映照着千家万户。夜空中,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    
    30.诗人感知春意来临的喜悦之情;对乡村静谧夜景的赞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分析】
    29.本题考查诗文描绘的画面。诗文画面是对诗文内容深刻理解,应在理解诗文情感的基础上,根据诗文描绘的意象意境用诗化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可多用形容词来描绘。句意:夜色深沉,月光斜照半边庭院。北斗南斗,不知不觉已经横斜。
    画面示例:夜深人静,月色朗照千家万户的庭院,夜空中那明亮的北斗星和南斗星都不知不觉的横斜了。
    30.本题考查诗文中寄寓的作者情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意思是:今夜十分意外,感觉初春暖意,一声清脆的虫鸣透入绿色窗纱。“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诗人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出乎意料的欣喜,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由虫声而知春暖春意春至春景,让人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表现了诗人对静谧乡村夜景的喜爱与赞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诗文中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
    31.(1)“乱”,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繁花密林中传出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林间枝头的动感。(意思相近,答到其中一点即可)
    (2)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愉快(高兴、愉悦等)。
    【解析】
    (1)本题考查炼字。
    根据题干“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妙”的提示,从第一句中找出用得最妙的字,并进行分析。
    “乱”字用得很好,“乱”本意是没有秩序和条理。这里用于形容“莺啼”,结合“花开红树”的理解,可知:它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黄鹂的啼叫声此起彼伏,还表现出黄莺在树枝间上下翻飞,往来穿梭的动感;一动一静给春景又平添了几分魅力。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和感情理解。
    “风日晴和人意好”一句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人意好”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了游湖赏春之人的愉快心境。结合前两句“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那红树、黄莺、青草、白鹭,那一叶扁舟、一湖绿水,无处不荡漾着春意,更有那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自然使“人意好”。“人意好”由诗人在船上所见景色引发,是游春之人闲情逸致的陈白,所以是贯穿于诗中的总线,因而是主要表现手法。
    32.     梅花(梅)     比喻     惊喜    
    33.既指梅花的香气,也指梅花不畏严寒、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对即可)
    【解析】
    3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诗歌的理解。诗人闻说梅花盛开,冒着严寒去赏花,惊奇地发现满山的梅花盛开,诗人在空旷寂寥的环境中发现梅花时很惊喜,把它看作从天而降的美人,“佳人”指的是梅花,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盛开的惊喜之情。
    33.本题考查诗歌中字词赏析的能力。本诗主要写梅花,这里的“香”可指梅花的香气,作者写梅花,必然有托物言志之意,因此这里傲然挺立的梅花所散发的香气,也与诗人的气质与精神有关,这里的“香”也指指梅花不畏严寒、不屈不挠的精神,还可指作者的才华抱负,流露出诗人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心境。
    34.B    
    35.《秋词》通过描写一鹤凌云的明丽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或赞美)之情和愈挫愈勇的豪情壮志(乐观豪迈、锐意进取、激荡澎湃,高扬的精神、开阔的胸襟,豪迈的情怀);《秋风引》则是通过描写萧瑟秋景,表达了在外漂泊的思乡之情(孤独)。
    【分析】34.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
    B.“便引诗情到碧霄”,意思是: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这是直接抒发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激荡澎湃的诗情。本项中“《秋词》尾句间接抒写感受”是错误的;
    故选B。
    35.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
    在回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读懂诗歌。要善于抓住诗歌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或是抓住诗歌重点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秋词》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接着第二句用“我言”直抒胸臆,热情赞美秋天。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通读全诗,可知诗人并没有像平常的人一样伤春悲秋,而是觉得秋天还要胜过春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在这样的一个秋天里,诗人诗情大发,从而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心境和乐观豪迈的气概。
    《秋风引》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作者借秋景抒发自己的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特别是“孤客最先闻”最能体会作者的这种思乡之情。
    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36.(1)     漂泊流离/颠沛流离/四处流浪/居无定所;     春天。
    (2)对故乡、家人的思念;四处漂泊,不能回家的忧愁与急切;一人在外的孤独;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年华老去的忧伤;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解析】
    (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把握。“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点明了时间和客居情况,表达急切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安史之乱以后,八年来,杜甫带着一家老小背井离乡,从长安、洛阳、秦州辗转流离到四川成都。“万里客”三字,饱含着经年奔波的凄楚况味和浓烈的乡思之情。“万里客”是作者对自己经年奔波、居无定所生活经历的概括。大雁北飞,点明了季节是春天。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的意思是:最让我伤心的是,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正当诗人为乡情所苦、愁思百结的时候,一队队大雁正从滨临锦江的成都上空,高高地向北归飞。“高高”有自由自在、畅通无阻之意。大雁北飞之地就是中原地带,它既是作者故乡的所在地,也是唐王朝中央政权的所在地。诗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不禁愁思缕缕。据此分析,有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有忧国忧民的情感,有此时不能马上回家的忧愁。



    相关试卷

    专题10 古诗词赏析-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通用版): 这是一份专题10 古诗词赏析-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通用版),共16页。

    专题05:古诗词赏析-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5:古诗词赏析-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5古诗词赏析-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05古诗词赏析-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作文-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作文-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江苏专用),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作文,写作,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4 古诗词赏析-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江苏专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