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6 课内文言文及对比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江苏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6 课内文言文及对比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江苏专用)01
    专题06 课内文言文及对比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江苏专用)02
    专题06 课内文言文及对比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江苏专用)03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6 课内文言文及对比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江苏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 课内文言文及对比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江苏专用),共33页。

    06 课内文言文及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链接】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自《战国策·齐策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因往晓之_________    (2)亡处亡气__________    (3)蛇固无足__________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断句。(标两处)
    晓 之 者 亦 舍 然 大 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奈何忧崩坠乎?

    (2)子安能为之足?

    4.选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链接材料讲述了哪一个成语的故事?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书》①曰:“满招损,谦受益。”丁丑在京,与冯开之②同处,见其虚己敛容,大变其幼年之习。李霁岩,直谅③益友,时④面责其非,开之闻而不愠。予告之曰:“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兄今年决第⑤矣。”已而果然。壬辰岁,子入觐⑥,晤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归而告友人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及开榜,果中式。
    (节选自袁黄《了凡四训》,有删节)
    【注释】①《尚书》。②姓冯,字开之。③诚信。④时常。⑤考科举被录取。⑥朝见天子。
    5.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限两处。
    凡 天 将 发 斯 人 也 未 发 其 福 先 发 其 慧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 )    (2)非学无以广才( )
    (3)建所温良若此( )      (4)及开榜(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时面责其非,开之闻而不愠。

    8.两文都是诫子家训,请结合原文分别简述他们对求学中的儿子有怎样的期待。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③烬,遗火④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⑤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旅⑥小吏如此,所以成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选自《智囊》)
    [注]①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②府治:府衙。③悉:全,都。④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⑤亟: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 )    (2)意与日去( )
    (3)非学无以广才( )    (4)罪止罚俸( )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初吏自知当死
    11.翻译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12.【甲】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君子之行,应该怎样?(用原文回答)【乙】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


    阅读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1)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2)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为该玄②言,政③空送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太平广记》)
    【注释】①世祚(zuò):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1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险躁则不能治性( )       (2)遂成枯落( )
    (3)以《易》为宗( )       (4)向梦见伏羲(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5.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从哪个方面来“诫子”的?

    16.甲文中能体现乙文“蒙呓诵文”之精神的是哪几句话?


    阅读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节选自蒲松龄《狼》)
    [乙]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①嵌空②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③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
    17.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顾野有麦场   左顾右盼
    B.屠自后断其股   悬梁刺股
    C.努力强入   外强中干
    D.当止不止   适可而止
    18.某同学朗读甲文,把文中一句话错读为“其一犬/坐于前”。请帮助他改正,并指出他读错的原因。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

    20.人是怎样凭借“智慧”战胜野兽的?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
    【乙】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①逾②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释】①杼(zhù):织布用的梭子。②逾:越过。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________                 
    (2)国人道之 ________                     
    (3)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________  
    (4)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________
    22.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一处。
    其 母 惧 投 杼 逾 墙 而 走。
    23.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人又告之曰
    A.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列子·杞人忧天》)
    B.有闻而传之者(《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
    C.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言语》)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龄《狼》)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其母尚织自若也。
    25.两文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共同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 ”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③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④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文中“赐”是子贡自称,相当于“我”。③终业:完成学业。④奚:为什么,怎么。
    2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
    ③简子不说( )           ④善哉,子贡之言也(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终业而去
    A.学而不思则罔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    D.切问而近思
    27.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停两次)
    赐 譬 渴 者 之 饮 江 海
    28.翻译下列句子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9.甲、乙两文中都以水为喻,孔子借“(川)河流”、子贡借“江海”分别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或情感?请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颜渊、季路①侍。子曰:“盍②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③,与朋友共,敝④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⑤善,无施⑥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选自《论语·公冶长》)
    [注]①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②盍(hé):何不。③衣轻裘:泛指衣服。④敝:破旧,这里是使动用法。⑤伐:夸耀。⑥施:夸大。
    3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博学而笃志(坚定) B.盍各言尔志(你的)
    C.不舍昼夜 (停止) D.愿无伐善(好的地方)
    31.下列句中的“而”与“敝之而无憾”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曲肱而枕之 B.博学而笃志 C.人不知而不愠 D.不义而富且贵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3.【乙】文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体现了志向对人的重要性,正如【甲】文所说:“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①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②,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③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④故旧耶?
    朱熹《与长子受之》(有删选)
    【注】:①汩(gǔ):搅乱,扰乱。②闻见:这里指相互探讨,增长见识。③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④乡党:乡里、家乡的人。
    34.请用“/”给下列句子各划出一处停顿。
    ①夫学须静也
    ②不然则徒劳费
    35.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A.意与日去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B.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
    C.能奋然勇为                 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D.将复何及       及其家穿井(《穿井得一人》)
    3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

    37.古汉语中“故”有多种解释:A.旧的,原来的;B.事故,变故;C.老朋友;D.所以,因此。
    ①“故令汝一行”一句中“故”的意思是_________(填选项)。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然今遣汝”的原因除了“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外,还有哪两个?(请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
    38.【甲】【乙】两文中的父亲都要求儿子好好学习,两位父亲提出的学习要求有哪些是一样的?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①,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②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选自《欧阳修诲学》)
    【注释】 ①常德:指固有的特点、本性。常,固定。②害:妨碍,影响。
    3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
    (2)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
    (3)虽不琢以为器_____________
    (4)则舍君子而为小人_____________
    40.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而犹不害为玉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
    C.温故而知新(《论语》) D.博学而笃志(《论语》)
    41.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人之性,因物则迁。

    42.分析【甲】【乙】两文内容和修辞手法的相同点。

    答案及解析
    1.     告知,开导     同“无”,没有     本来    
    2.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1)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2)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4.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或无根据的的事情而忧愁。画蛇添足。
    【解析】
    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开导;
    (2)句意为: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亡:同“无”,没有;
    (3)句意为:蛇本来没有脚。固:本来。
    2.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晓之者”是句子的主语,第一处应在“者”后断开,“亦舍然”是开导他的人的表现,和“大喜”是并列关系,因此第二处应在“然”后断开,故停顿为: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奈何,为什么;忧,担忧;崩坠,崩塌,坠落;
    (2)句重点词语:子,对人的尊称,您;你;安能,怎能,哪能;为,给,替;足,画脚。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成语的识记理解。
    第一问,《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联系文章内容可知,主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第二问,联系文章内容可知,文中舍人本来画好了蛇,可以喝到酒,却因为给蛇画脚,多此一举,导致最后没能喝到酒。“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意思是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画蛇添足”这句成语,比喻有的人自作聪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办糟了。
    【参考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陷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链接材料】:
    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还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然后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5.凡 天 将 发 斯 人 也/未 发 其 福/先 发 其 慧。    
    6.     振奋     增长     像     等到   
    7.(1)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2)(李霁岩)时常当面指责他的缺点,冯开之听后却没有生气。    
    8.诸葛亮希望儿子宁静专一,淡泊名利,立定志向,珍惜时间,增长才干,对社会有贡献。(答到1点即可)
    袁黄希望儿子能谦虚待人,温和包容,并考取功名。(答到1点即可)
    有甲乙的原文即可。
    【解析】
    5.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句意为:凡是上天将要使这个人发达,在降福给他之前,(会)先开启他的智慧。“也”是句末语气词,其后应断开;“未发其福”和“先发其慧”是两个并列短语,其间应断开。故断为: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
    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励:振奋。
    ②句意:不刻苦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
    ③句意:夏建所像这样温和良善。若:像。
    ④句意:等到放榜的时候。及:等到。
    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与,随着;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意志;去,消失。
    ②时,时常;面,当面;闻,听说;愠,生气,恼怒。补出主语“李霁岩”。
    8.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甲文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强调了“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即诸葛亮希望自己的儿子具备宁静专一、淡泊名利的品质;
    结合“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以看出,诸葛亮劝诫儿子要明确志向,增长才干;
    “年与时驰……多不接世”是从反面告诫儿子不要虚度光阴,不能对社会毫无贡献。
    乙文中,作者引用《尚书》中的名言“满招损,谦受益”,阐述冯开之和夏建所两人的品行(“虚己敛容”“气虚意下,谦光逼人”)以及他们的学习成果(“决第”“中式”),意在告诫儿子要谦虚待人,温和包容,希望他考取功名。
    【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依靠内心宁静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作风来培养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不能实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刻苦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屋舍,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乙】《尚书》说:“自满使人受到损害,谦虚使人得到益处。”丁丑年(我)在京城,与冯开之住在一起,看到他虚怀若谷,面容和顺,完全改变了他少年时的习气。李霁岩是他正直诚信的诤友,时常当面指责他的过错,冯开之听后却不生气。我告诉他说:“福有福的根源,祸有祸的先兆。内心如果(真的)谦卑,上天必定会相助。兄台今年一定会考中。”后来(冯开之)果然(考中了)。壬辰年,我进(京城)朝见天子,与夏建所相遇,见此人虚心待人,谦虚之光逼人。(我)回去后告诉朋友说:“凡是上天将要使这个人发达,在降福给他之前,(会)先开启他的智慧。这智慧一经启发,那么浮躁的人自然变得沉稳,放肆的人自然变得收敛。夏建所像这样温和良善,(一定是)上天启发了他。”等到放榜的时候,(夏建所)果然考中了。
    9. 达到     丧失     增长     只,仅。    
    10.初/吏/自知当死    
    11.(1)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1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
    【解析】
    9.(1)句意为: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2)句意为: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去:丧失,消逝。
    (3)句意为: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
    (4)句意为:论罪只是被罚没俸禄。止:只,仅。
    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文意分析判断。
    本句大意为:开始,小官员自己知道将要承担死罪。故断句为:初/吏/自知当死。
    1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
    (1)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险:轻薄;躁:浮躁;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2)此,这;固,本来;何,怎么;足,可以,能够;当,承担;哉,助词,呢。
    12.本题考查文意理解。
    第一问,根据甲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得出答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第二问: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对人物的刻画及叙写的事件来分析。
    结合内容,从“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中可知,况钟勇于担当;从“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中可知,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上时,自己被论罪被罚没俸禄,承担了全部责任。这正是“品”的具体体现。据此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况钟做太守时,府衙被火烧,文件书卷都烧成了灰烬,失职造成火灾的人是个小官员。火熄灭后,况钟出门坐在碎石场上,叫人狠狠杖打小官员百下,大声叫喊让他回到房舍中,况钟赶快亲自草拟奏折,尽全力把罪责归聚到自己身上,却不用罪责连累小官员,开始小官员自己知道将要承担死罪,况钟感叹说:“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况钟(将事情)上奏给皇上,论罪被罚没俸禄。况钟对待手下小官都如此(有担当),这就是他行事有威严却不遭人怨恨的原因。假如让如今的人处于这件事中,即使是自己的罪过还想要推脱给手下的人,更何况愿意代替别人承担过错呢?况公的人品非普通人所能及啊!
    13.     陶冶性情     于是     主要的     刚才(意对即可)    
    14.(1)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2)一会儿突然醒了过来,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意对即可)    
    15.惜时(答“持之以恒”“意志坚定”也算对。意对即可)    
    16.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写出其中任意两句即可)
    【解析】
    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治性:陶冶性情。
    (2)句意:最终枯败零落。遂:于是。
    (3)句意:以《易经》为主。宗:主要的。
    (4)句意:我刚才梦到了伏羲。向:刚才。
    1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2)俄而,一会儿;皆,都。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句意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据此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根据“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可知吕蒙梦呓诵文是因为对《易经》学习得非常认真,遇到不懂的地方在用背诵进行思考体会,可见其学习认真,极其用心。甲文“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告诉我们: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吕蒙诵经一事正好印证了甲文的这几句话。
    【参考译文】:
    【甲】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
    吕蒙为吴国效力后,吴国的主公孙权劝他学习。吕蒙于是以《易经》为主,看了很多的书籍。有一次他在孙策家里喝酒喝多睡着了,忽然在梦中将《周易》背诵了一遍,然后突然醒了过来。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吕蒙说:“我刚才梦到了伏羲、文王、周公和我谈论国运兴衰的事情,日月运行的道理,都非常的精妙,我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只有背诵这篇文章罢了。”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做梦的时候在朗诵。
    17.C    
    18.其一/犬坐于前。错音是主谓划分不准确。    
    19.于是(砍柴人)就用力搬来几块石头,堵住老虎的退路,在两个洞口架柴堆来烧老虎。    
    20.人善于抓住时机,凭借自己的果断和勇敢战胜了野兽。
    【解析】
    1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看,视”的意思;
    B.都是“大腿”的意思;
    C.勉强,强行/强大;
    D.都是“停止”的意思;
    故选C。
    18.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进行分析。句意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其一”是主语,意思是“另外一只狼”,“犬坐于前”是谓语,“犬”意思是像狗似的,名词作状语,修饰谓语中心词“坐”。故断为:其一/犬坐于前。
    1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乃,于是;力,用力;窒,堵住;以,来;焚,焚烧;之,指老虎。
    20.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甲】文中,在“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的情况下,屠户没有轻信,而是抓住有利时机,“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接着“转视积薪后”,又“自后断其股”以根除祸患。根据屠户的表现,可知屠户凭借果断和勇敢,拯救了自己。
    结合【乙】文中“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可知,樵夫善于机变,面对凶恶的老虎,用自己的智慧,杀死了老虎。据此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甲】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个砍柴的人,在山里走着走着遇到了一只老虎,(他)就躲到一个石洞里,老虎也跟着他进了洞。石洞本来幽深而曲折,(砍柴人)辗转向里走,洞渐渐地容不下老虎了,可是老虎一心想吃了砍柴的人,就拼力强行向里走。
    砍柴人十分为难,(他)看到旁边一个小洞,仅能容下一人,就像蛇一样爬了进去。没想到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到光亮,最终,(他)竟然走出山洞。于是(砍柴人)就用力搬来几块石头,堵住老虎的退路,在两个洞口架柴堆来烧老虎,老虎被烟火重烧,怒吼声震动山谷,不到一顿饭工夫,就死了。
    这件事足以让那些应该停止却不停止的人引以为戒了。
    21.     待,等到     讲述     和     相信,信任    
    22.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23.B    
    24.他的母亲还是可以泰然自若地织布。    
    25.两文都告诉我们听到传言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弄清真相;不可轻信流言。甲文中的传言者把丁氏(挖井以后)得到一个人的劳力(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传成了从井里挖到一个人,听到的人也不加辨别人云亦云,闹出以讹传讹,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的笑话。乙文的曾母一开始是信任儿子的,但在多次听到“曾子杀人”的传言后,没有调查清楚传言中的“曾子”只是与儿子同名的人,就以为儿子杀了人害怕被牵连获罪而扔下织布机翻墙逃跑了。
    【分析】
    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及:待,等到。
    (2)句意:全国都的人都讲述着这件事。道:讲述。
    (3)句意:费地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与:和。
    (4)句意:凭着曾参的贤德,和他母亲对他的信任。信:相信,信任。
    2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
    句意为:曾参的母亲便惊恐万状,扔掉梭子,翻过垣墙,逃跑了。“其母惧”写曾母的心理,“投杼逾墙而走”写曾母的行动,故断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2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一人又告之曰”的“之”,是代词,指曾母。
    A.之:助词,的;
    B.之:代词,指这件事;
    C.之:人名用字;
    D.之:语气词,无实义;
    故选B。
    2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其,他的;尚,还;自若,和原先一样。
    25.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甲文中丁氏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言,后来宋君派人前去求证才明白是打井省出了一个劳动力。可见,听到的不一定是事实,耳听为虚,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乙文主要叙述了费地有一个与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人了,人们不了解真相事实就去告诉曾子母亲,曾母在听到一个人说自己的儿子杀人了,她不信,听到第二个人说自己的儿子杀人了,依然不信,“尚织自若”,当听到第三个人说儿子杀人了以后,“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由此分析,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需特别谨慎地对待。
    两文都告诉我们:不要轻信流言,对道听途说的话一定要经过调查研究,确认其是否真实。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都的人都讲述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从前曾参在费地,费地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她仍然照样织布。过了一会儿,一个人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仍然织布。又过了一会,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便惊恐万状,扔掉梭子,翻过垣墙,逃跑了。凭着曾参的贤德,和他母亲对他的信任,有三个人怀疑他,就连慈爱的母亲都不相信他了。

    26.     喜爱,爱好     学习     同“悦”,愉快     好     C    
    27.赐/譬/渴者之饮江海    
    28.(1)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不可以改变。
    (2)先生您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    
    29.孔子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子贡把孔子比成江海,突出孔子学识渊博、思想的深邃,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解析】
    26.(1)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好:喜爱,爱好。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从:学习。           
    ③简子不说:赵简子不高兴。说:同“悦”,愉快。           
    ④善哉,子贡之言也:子贡的话说得很好。善:好。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知道这些词语有几个解释,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⑤终业而去:完成学业才离开他。而:表承接;
    A.学而不思则罔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表转折;
    B.人不知而不愠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而:表转折;
    C.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而:表承接;
    D.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并且多思考当前的事情。而:表并列;
    故选C。
    27.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赐譬渴者之饮江海”意思是: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
    根据注释可知,“赐”为主语,“譬”理解为“像”为谓语;本句应在主语、谓语后各断一处;
    据此断句为:赐/譬/渴者之饮江海。
    2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1)三军:军队;夺:夺去;帅:主帅;匹夫:男子汉(有志气的人);不可:不可以;志:志气。
    (2)夫子:先生;事:服侍,侍奉,这里指学习;数十年:几十年;终业:完成学业;去:离开。
    29.此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甲文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孔子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
    乙文中“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意思是: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罢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呢?子贡把孔子比成江海,突出孔子学识渊博、思想的深邃,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加以改正。”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不可以改变。”
    【乙】
    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做人怎么样?”子贡回答:“我不能了解他。”赵简子不高兴地说:“先生您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我问你,你(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罢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呢?”赵简子说:“子贡的话说得很好!”

    30.B    
    31.C    
    32.孔子说:“让老人安享晚年;让朋友互相信任;让少年的孩子得到关怀。”    
    33.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析】
    3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B.句意: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尔:你们的;
    故选B。
    3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用法。
    “敝之而无憾”句意:用坏了但也不抱怨,“而”,连词,表转折,但是。
    A.连词,表修饰;
    B.连词,表并列;
    C.连词,表转折;
    D.连词,表修饰;
    故选C。
    3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重点字词:
    安:安享晚年;信:互相信任;怀:关怀。
    3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甲】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为: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这句话体现出志向对人的重要性,可据此作答。
    【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34.①夫/学须静也②不然/则徒劳费    
    35.C    
    36.①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   
     37.     D     不欲昼夜督责;无朋友闻见。    
    38.甲乙两文都是从宁静专一、热爱学习,勤奋刻苦等角度来提出学习的要求的。
    【解析】
    34.本题考查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①句意: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夫”是句首发语词,引起议论,在“夫”后面停顿,即:夫/学须静也。
    ②句意: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根据句意,在“不然”表语意的转折,之后停顿,即:不然/则徒劳费。
    3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来推断词语意思。
    A.不同,意志/意图。
    B.不同,像/你。
    C.相同,……的样子。
    D.不同,来得及/等到。
    故选C。
    36.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中重点词语有:以,用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
    (2)中重点词语有:然,但是;遣,让;汝,你;恐,担心;专,专心。
    37.①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句意: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故:所以。故选D。
    ②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可知,“然今遣汝”的原因除了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外,还有“不欲昼夜督责”“无朋友闻见”两点原因。
    3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甲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淫慢则不能励精”“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和乙文“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等语句可知,甲乙两文都是从宁静专一、热爱学习,勤奋刻苦等角度来提出学习的要求的。
    【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
    39. 达到     轻薄     即使     舍弃、失去    
    40.A    
    41.(1)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2)人的本性,由于受外界影响而改变。    
    42.内容:都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养身性。《诫子书》用正反对比,论证以俭养德,以静求学。《欧阳修诲学》把玉的特性固定不变和人的本性容易受环境影响而改变,进行对比,强调人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修养。

    【分析】
    3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1)句意为: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2)句意为:轻薄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险:轻薄;
    (3)句意为: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虽:即使;
    (4)句意为: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舍:舍弃、失去;
    40.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而犹不害为玉也”中的“而”:表转折关系;
    A.“而”:表转折关系;
    B.“而”:表承接关系;
    C.“而”:表承接关系;
    D.“而”:表顺承关系;
    故选A。
    41.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
    (2)重点字词:性,本性;因,由于;迁,改变。
    4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甲文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乙文劝勉儿子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据此得出内容上的相同点:都劝勉儿子勤学励志,经受磨练;修辞手法上,甲文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乙文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据此得出相同点:都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
    【参考译文】:
    (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轻薄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由于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相关试卷

    专题06:课内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湖北武汉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6:课内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湖北武汉专用),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0文言文对比阅读-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10文言文对比阅读-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江苏专用),文件包含10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江苏专用docx、10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江苏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江苏专用),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6 课内文言文及对比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江苏专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