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标题作用及含义-四年级语文记叙文知识点精讲精练+例文赏析+习题演练(部编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9423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1 标题作用及含义-四年级语文记叙文知识点精讲精练+例文赏析+习题演练(部编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9423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1 标题作用及含义-四年级语文记叙文知识点精讲精练+例文赏析+习题演练(部编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94237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四年级语文记叙文知识点精讲精练+例文赏析+习题演练(部编版)
专题01 标题作用及含义-四年级语文记叙文知识点精讲精练+例文赏析+习题演练(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1 标题作用及含义-四年级语文记叙文知识点精讲精练+例文赏析+习题演练(部编版),共22页。
专题01 标题的作用及含义
一、 知识点回顾
标题含义及作用
【典型题型】
(一)含义类:
(1)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2)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
(二)作用类:
(1)为什么以此为题?
(2)试分析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
标题含义
【一般讲法】
(1)联系表层含义:内容(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深层含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文章内容相关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
【学生痛点】
1、能够找到表层含义,但深层含义的分析欠缺。
2、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曲解。
3、答案要点不全。
4、语言组织不规范。
【核心需求点】
1、 能够迅速正确找到标题的引申义。
2、 要点全面。
3、 语言组织不丢分。
标题作用
【一般技巧】
1、线索。
2、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
3、作者感情的触发点。
4、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
5、概括文章内容。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学生痛点】
1、 标题作用记不全,容易混淆。
2、 死记硬背标题作用,不能够灵活应用。
3、 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分析,出现一股脑写出标题所有作用的情况,造成相关的失分。
【核心需求点】
1、 快速准确记忆标题作用。
2、 看到标题,能够准确找到相关作用。
3、 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特色教法】
(一) 快速记忆标题作用口诀:吸读线象,概括心情。
其中吸读是指吸引读者,线是线索,象是象征,概括即概括内容,心指文章中心,情是指作者情感。
(二) 具体分析
(1)叙事类的题目,一般是概括文章内容。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2)标题含有哲理和议论的成分,一般是揭示文章的中心。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3)标题含有人物或者事物,一般是指文章的线索,表达作者的感情或者具有象征义。
(4) 标题中出现矛盾现象,一般是悬念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 标题中出现修辞手法,主要是揭示文章的中心,有时候也是文章的线索。
二、例题分析
(2022·河南新乡·四年级期末)课外真题拓展阅读。
童年的小月亮农作物
小时候,家里很穷,平时没什么吃的,只有在过中秋时母亲才会弄一些好吃的记得那时白天我们把玉米摘完,用镰刀割出一条小路,把玉米捡拾到地排车上。那夜,月亮着了素白色衣服,周围闪着光芒,照亮了我和母亲回家的路。“娘,该是中秋了吧?”我询问。她伸伸腰,抬头望着月亮:“是呀,回家给我们君超煮豆子、玉米吃。”我兴奋地点点头我又问母亲:“娘,能多加点儿糖吗?”她回头冲我笑笑,干脆地说:“能”。
紧挨着玉米地的是豆地,农村人种它主要是为了换些钱或煮了放入罐子里做成菜吃,配着萝卜居多,这个时节的豆子饱满,一碰如调皮的孩子蹦蹦跳跳地出来,到处都是小东西的影子。我们停了车,来到豆地里,母亲轻轻地握住豆柄,迅速地用镰刀把它割下,递给我放在包袱里。接着,母亲叮嘱我弯腰去捡落在地上的豆子。她说,这是小月亮。中秋节夜里,我就这样拥有了繁多的小月亮。
1.题目“童年的小月亮”中的“小月亮”指的是_______,这里的“小月亮”寄托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豆子 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和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文章的最后两句“接着,母亲叮嘱我弯腰去捡落在地上的豆子。她说,这是小月亮。中秋节夜里,我就这样拥有了繁多的小月亮。”知道题目“童年的小月亮”中的“小月亮”指的是豆子,这里的“小月亮”通过“豆子”联系到“过中秋时母亲弄一些好吃的”的事情,寄托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三、习题演练
(2022·全国·四年级单元测试)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难忘的时刻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时刻吧。
上学期,京剧版《红楼十二钗》电视剧摄制组到嘉定秋霞圃拍摄几组镜头,临时需要一名小演员扮演贾母的贴身丫环鸳鸯,导演到我们学校来挑选演员。真是幸运极了,我被导演选中了。当老师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以为是在梦里呢。
就这样,我揣着一颗又激动又紧张的心来到了摄制组。摄制组的叔叔阿姨见来了个小演员,都热情地围住我,并不时地(鼓励 鼓动)我。我直对自己说:“别怕,别怕。”但越是这样,心跳得越厉害。
在导演的帮助下,我很快进入了角色,顺利地完成了导演规定的戏。
最让我难忘的是拍摄最后一组镜头那天。那天,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俞振飞爷爷来到摄制组,接见了全体演员。俞爷爷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为了祖国的戏曲事业,他依然(辛勤 辛劳)地工作,一股(敬重 敬仰)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在这难的时刻,我多么想对俞爷爷说一句,“俞爷爷,您好!”多么想奔到爷爷跟前,向他献上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在导演的陪同下,俞爷爷一边(观看 观赏)着园林的景色,一边同演员们谈着话,还不时地打着手势。那神采类的样子,很难让人相信他已经是八旬老人。最后,俞爷爷同演员们合影留念。我站在人群中,紧贴着俞爷爷,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这个普通的小学生有缘结识了昆大师俞爷爷,并拍下了那张(珍贵 宝贵)的照片,这难忘的时刻将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
1.用“\”画去括号内错误的词语。
2.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心情,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当老师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以为是在梦里呢。( )
(2)我直对自己说:“别怕,别怕。“但越是这样,心跳得越厉害。( )
(3)多么想奔到俞爷爷跟前,向他献上一条鲜艳的红领巾。 ( )
3.题目“难忘的时刻”具体指的是什么时刻?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时刻很难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全国·四年级课时练习)(课内精华)阅读课内精彩文段,完成练习。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呢,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4.用“——”画出描写鹅追赶“我”的动词。
5.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很怕鹅。
6.本段描写鹅时主要运用了( )描写。
A.动作 B.神态 C.语言 D.外貌
7.画线句子是对“我”( )的描写。
A.动作 B.语言 C.心理 D.外貌
8.“我”看见鹅,第一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我”十分惧怕鹅。
9.读画“——”的部分,从中可以看出,鹅对“我”的态度是( ) (A.充满仇恨B.不放在眼里)的,这是通过对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来的。
10.下面不适合概括鹅的形象的词语是( )
A.神气十足 B.胆大妄为 C.张狂凶猛 D.乖巧温顺
11.课文题目是“牛和鹅”,为什么重点写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除了上面的问题,你还有哪些体会、疑惑或启发?请从不同的角度在空白处作批注。
(2022·全国·四年级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有关问题。
我是中国人
抗日爱国将领吉鸿昌刚到美国,就发生了一件使他气愤的事情。
那天,吉鸿昌要往国内寄东西。他在包裹上用中文和英文清清楚楚地写上收件人的地址和姓名,然后把包裹递给邮局职员。那个职员却把包裹推给吉鸿昌,阴阳怪气地说:“对不起,先生,中国在哪里,我不知道,无法投寄!”吉鸿昌顿时火冒三丈,大声说:“中国!中国的国土比你们美利坚合众国的还要大,你竟说不知道!”
同吉鸿昌一起来的人把他拉到一边,悄悄地说:“日本人也有往中国寄东西的,你可以换个窗口寄,只要说‘我是日本人’,就什么事都好办了!”吉鸿昌听后,义正词严地拒绝了:“我,吉鸿昌,决不这样做!我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回到旅馆,吉鸿昌立刻动手做了一块小木牌,在上面端端正正地写了五个字:“我是中国人。”
从此,他( )出席宴会,参观工厂,( )参加招待会,( )把这块木牌戴在胸前。
13.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阴阳怪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冒三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正词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的邮局职员为什么拒绝为吉鸿昌投寄包裹?( )
A.因为当时中国贫弱,中国人受人歧视。
B.因为职员不知道中国在哪里。
C.因为邮局规定不能向中国投寄包裹。
D.因为职员看不懂中文。
16.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吉鸿昌是一个怎样的人?和他同行的人又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的题目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讲了吉鸿昌在美国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
(2022·全国·四年级单元测试)阅读短文。
鸵鸟先生,请等一等
鸵鸟是陈松的外号,他终日穿着灰色的衬衫,走路低着头。这哪像他名字中的“松”啊,分明是一只鸵鸟。这个学期,倒霉的我成了鸵鸟先生的同桌。
同桌第一天,就出了麻烦。他把所有的书都堆在桌子正中间,这样,我们之间呈现了一个“天堑”。我在心中小小鄙视了他一下。课间,我想和他说话,结果他把头一扭,扔下一句:“别叫我。”我的目光越过那堆书,看到他趴在桌上,在一张纸上涂涂画画。
那天上完体育课后,我口渴得要命,偏偏自己水杯里没水了,正好陈松桌上有水,我拿起来就准备往嘴里灌。“谁让你喝的!”一声厉喝,水还没进嘴里,心先跳到嗓子眼儿了。陈松夺过水杯,重重地放在桌子上。我尴尬地回道:“不就是一口水吗,你凶什么凶?”
周六下午,我在操场打完球回教室拿书包的时候,教室里面已经空无一人,碰巧我的数学课本又找不到了。我把自己的抽屉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也许在陈松的抽屉里呢?我在他的抽屉里翻找,却翻出了一个大16开的牛皮封面笔记本,里面夹有很多画,白纸素笔,线条流畅,画中的少年都有着俊朗的容颜和明亮的笑容。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我翻开他塞在最底层的一本日记本,在日记里,我知道了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走出学校,我直接去了新华书店。在书架前站了一个小时,读完了一本《乙肝防治》。我终于明白陈松那种种看起来不合情理的举动了,他把书垒起来,和我保持距离,阻止我喝他的水,都是怕把乙肝病毒传染给我。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张稿费单,是我们当地的日报寄来的。好不容易等到最后一节课结束,我正想喊陈松,他已经拎着书包走出了教室。我慌里慌张地跟出去。“鸵鸟先生,请等一等!”我大喊一声,引来无数注目。陈松回过头,脸上带着一贯的冷淡。我走上前去,说:“喂,给你。”我给陈松的是那张稿费单,上面写着“60元,陈松”。我在一个月前的那个周末,把陈松的画寄给了报社,被报社采用了。陈松没有问我稿费的来历,他如此聪明敏锐,怎会猜不到呢?
后来,陈松的画接二连三在杂志上出现,稿费单上的数字也“芝麻开花——节节高”。再后来,陈松要请我吃饭,用他的稿费。那天,在饭店,陈松特意让服务员多添一双筷子和碟子。我的喉咙一下子有点紧,为了掩饰,我端起饮料,大大咧咧地说:“鸵鸟,祝贺你——”却想不起下文了,只好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喝个精光。
我在心中说,鸵鸟先生,请坐直身子,扬起头,像一个真正的绅士那样微笑吧,不必慌张,或者逃避,你只需要等一等,等待更多的宽容和理解,积聚更多的力量和勇气,就好像鸵鸟一样,把头深埋在沙漠中,不是沉坠,而是等待,等待奔赴绿洲的那一天。
18.陈松被称为“鸵鸟先生”是因为( )
A.陈松长得像鸵鸟
B.陈松的打扮、行为像鸵鸟
C.陈松性格像鸵鸟
D.大家喜欢鸵鸟,也喜欢陈松
19.文中的“天堑”指的是( )
A.陈松不想理“我”
B.“我”和陈松之间很远的距离
C.陈松在桌子中间堆起的书
D.“我”和陈松不想成为对方的同桌
20.下列选项中不是陈松“不合情理的举动”的是( )
A.把书都堆在桌子正中间
B.扭头拒绝和“我”说话
C.阻止“我”喝他的水
D.趴在桌上画画
21.文章题目“鸵鸟先生,请等一等”中的“等一等”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喜欢陈松吗?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天津市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四年级期末)课外阅读。
真情的回报
①9岁那年,我不得不为家里挣钱。我去找邻居米卡里先生帮忙。米卡里先生在一家报社专管分发报纸,他告诉我,如果我有一辆自行车,他就分给我一条送报线路。早先,爸爸给我买过一辆自行车,但是,爸爸还没有教会我骑车,就因肺病住进了医院。我把自行车推到米卡里先生面前,于是,得到了一份送报纸的工作。
②开始,我把装满报纸的大口袋挂在自行车车把上,推车送报。渐渐地,我熟识了每一户订户,他们对我都非常客气。送了8个月的报纸,我这条送报线上的订户就从36家增加到59家,这都是老订户推荐的结果。
③爸爸出院了。因为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家里的账单积压下来。爸爸无力偿还债务,不得不卖了我的自行车。于是,我只能肩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送报了。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我每送一份报挣一分钱,星期日的报纸每送一份挣五分钱。每星期四晚上,我去收报费,订户们总是多给我五分或者一角钱。这样,交了报费后,我总能得到一笔和送报费相当的小费。圣诞节前夕,正好是星期四。晚上我照常去收报费。我按响第一家的门铃,没人开门,走到第二家,也没有人……走了一家又一家,每一家都没有人应门。我急得快哭出来了。明天就是星期五,我必须交上报费。难道他们都在圣诞节前夜逛街去了不成?最后,我来到基尔恩先生家门口,按响了门铃。门忽然大开,我几乎是被基尔恩先生一下子拉了进去。
④只见满满的一屋人,我的59个订户无一缺席。屋子中央,是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淡红色的喷漆锃亮发光,车头上装着一只充电车灯和一个亮闪闪的车铃,一个鼓鼓的邮袋里装满了五颜六色的信封。
⑤“这是给你的圣诞礼物。”基尔恩先生把我拉到车前说,“我们大家凑钱买的。”信封里是圣诞卡,还有一个星期的报费。我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位大妈对我说:“你是我们遇到过的最好的送报人。”
⑥骑上这辆崭新的自行车送报快多了。当然,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就把报纸扔到客户门口的“绝活”,依旧下车把报纸放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然把报纸放进门里。因为我永远记住了: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23.“我”不得不帮家里挣钱的原因是( )
A.爸爸想锻炼“我”。 B.爸爸住院了。
C.“我”想有一辆自行车。 D.妈妈生病了。
24.语段⑤中没有使用的描写方法是 (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 D.神态描写
25.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我”每送一份报挣一分钱。
B.客户们在大年夜不肯开门,“我”感到非常气愤,所以快哭了。
C.“我”不会骑自行车,所以把车卖了,只能用肩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送报了。
D.“下雨下雪天,依然把报纸放进门里”是“我”诚实的劳动表现。
26.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读文章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随时都可以作批注。请你在文中任选一个自然段,选择一个角度,作批注。写在下边横线上。(先写段号,再写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文章题目“真情的回报”不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广东广州·四年级期末)读短文,按要求完成练习。
螳螂( táng láng )
螳螂真是一种很能干的动物,很有建筑オ能的动物。产卵时,尾部的小机器会排泄(xiè)出用于保护的泡沫,制造出柔软得像糖一样的包被物。同时,它还能制作出一种遮盖用的薄片,以及通行用的小道。而在进行这一切工作的时候,螳螂都只是在巢的根脚处站立着,一动也不动,用不着移动身体,就在它背后建筑起一座了不起的建筑物,而它自己对这个建筑物连看都不看一眼。它那粗壮而有力的大腿,在这件事的整个过程中,竟然没有用武之地,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一点儿事都没有做什么。这所有一切的繁杂工作,完全都是这部小机器自己完成的。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有改动)
28.文段中画“ ”的句子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
A.承上启下 B.中心句,概括段意 C.总结概括上文
29.读完文段,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文段中带点的词语可以删除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全国·四年级单元测试)阅读短文,回答小题。
掏鸟
①小时候看电影常看见人家上树掏鸟,可我小时候除去看见过喜鹊在大树梢上搭窝,从未见过有什么小的鸟巢。那时大院里有几根大烟囱,耸入云霄,每年春夏之间就可以看见喜鹊在辛劳地搭窝。我爹和我讲过他在战争年代掏喜鹊窝的经历,我每每看见烟囱上的喜鹊窝就会浮想联翩。
②掏鸟窝就成了我儿时的梦想。可惜我小时候住的军队大院,多楼房、少平房,即便是平房也是锅炉房,房高屋大,一层顶两层。一次我发现一个超高的大梯子架在锅炉房上,就趁中午无人之际,拉上一个小伙伴偷偷去了锅炉房。
③初夏的中午蝉鸣鼓噪,大人都午休去了。我让小伙伴在下面扶住长梯,一个人胆大心细地爬了上去。我小时候登高就本着胆大心细的原则,走一步稳住一步,加之我从小就不恐高,别人恐高我还讥笑他,所以登高是我的拿手好戏。
④等爬上顶端时,就可以清晰地听见小鸟的叫声,大麻雀慌成一团地在头上翻飞狂叫。那时真有点儿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态势,沿声音寻去,最终找到房檐屋瓦下的鸟窝。右手用力掀起瓦来,左手伸出一摸,满满一窝暖暖的肉肉的小麻雀在吱吱的叫声中被我俘虏,装入口袋中。
⑤那次下梯子后我极为兴奋,找来小盒子和废弃的棉絮破布,将小雏鸟放入中间,然后手忙脚乱地为它们找食找水,试图将它们养大。我记得我还征得父亲的同意,将煮熟的鸡蛋黄和玉米面和好,做成绿豆大的小丸喂雏鸟,看见它们张着大嘴嗷嗷待哺的样子,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但年幼时的确无知:不知大麻雀内心有多么痛苦,也不知小雏鸟永远喂不活,必定成为双方的悲剧。这个道理不长大成人一定不会懂得。
31.“我”掏鸟成功的条件有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至少写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讥笑”的近义词是“嘲笑”,反义词是“赞赏”。( )
(2)“初生牛犊不怕虎”说明“我”当时做事情没有顾虑,敢想敢做。( )
(3)文章标题“掏鸟”可以改为“捕鸟”,意思和表达效果都一样。( )
33.品读文章,体会人物的想法。
第④自然段中“满满一窝暖暖的肉肉的小麻雀在吱吱的叫声中被我俘虏装入口袋中”,此时的“我”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请你细细品读下面的句子,并作批注。
那次下梯子后我极为兴奋,找来小盒子和废弃的棉絮破布,将小雏鸟放入中间,然后手忙脚乱地为它们找食找水,试图将它们养大。
我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文中的“我”认为自己“年幼时的确无知”。联系文章及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河北保定·四年级期末)阅读课外短文,回答后面问题。
宋庆龄十五岁时,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有一天,班里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一位美国学生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紧锁着双眉,耐心地听完了这位同学的发言。
轮到宋庆龄发言了。她有些激动,但仍然温文尔雅地站起来,声调柔和地说:“历史确实在不断变化着,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她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她绝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有多少仁人志士正在为她的振兴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啊!有一天,东方睡狮的吼声必将震惊全世界!因为她有广阔的土地,有勤劳的人民,有悠久的历史……”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还有一次,有一位同学问她:“我们年纪轻轻的,应该尽情享乐,你为什么总是想着祖国啊、大众啊?你不觉得这是自寻烦恼吗?”
宋庆龄抿着嘴笑了笑,说:“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一个人,如果真的忘记了祖国,那人生该是多么没有趣味呀!”
36.读文中画线句子,填空。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从“摇了摇头”一词中,可以看出宋庆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紧锁双眉”一词中,可以看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耐心”一词又体现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短文共写了两件事,请你分别概括出来。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文中最后一段表达了宋庆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请你为文章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标题( )
A.宋庆龄趣事 B.宋庆龄在美国 C.我不能忘记祖国
40.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全国·四年级阶段练习)生命的一部分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入厕,入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能看书。
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最可惜的是带出来的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出差时也同在家里一样,躺到床上后必然要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睡。但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屋中书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权且当作一本书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了那一摞台历。那是一份《中外历史知识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就此免去了空虚和寂寞,我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在旅途中,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是要读书。
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榻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行书呢?
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作为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虚有其名,粗读可矣。
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无妨翻翻,发现某本书不怎么样、“疯得很”“瞎胡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构成状况与人生面临抉择态势的道理。有的社会上普遍认为是坏的书,出于好奇心,我们总想拿来读读,其实只要不让逆反心理把我们的思绪推向混乱与偏颇,在好奇心驱使下把那样的书拿来翻翻也无大碍,绝大多数读过一定数量好书的人自然而然地排拒那坏书的影响。
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41.标题“生命的一部分”在文中指( )
A.旅游 B.钱财 C.书籍 D.灵魂
42.文中开篇、结尾起到首尾照应作用的两句话是( )
A.我每天都离不开书。
B.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C.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D.不可一日无书。
43.作者是如何有选择地阅读书籍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作者认为,读书人应读的书是( )
A.时下热门的书。
B.经过几代读者考验的书。
C.能构成我们生命中重要部分的书。
D.宣扬真理,传播知识,陶冶性灵,赏心悦目的书。
45.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运用了举例子、设问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遇到那么多书的烦恼。( )
(2)“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这里写的是读书的好处。( )
(3)“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无妨翻翻,发现某本书不怎么样、“疯得很”“瞎胡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意思是读这样的书也会跟着疯一次,学会骗的技术。( )
(2021·湖北·十堰市郧阳区教学研究室四年级期中)课外阅读。
沙漠里的船
骆驼生活在沙漠里,它们的身体已经完全适应了沙漠地区的生活。骆驼的身体很高,脖子很长,能够望到很远的地方。沙漠里有水的地方很少,骆驼的嗅觉十分灵敏,能够帮助人们找到水源。每当沙漠里刮起卷着沙尘的旋风时,骆驼的鼻孔就会紧紧地闭起来,沙子就进不去了。骆驼的脚掌很大,脚趾是分开的,中间连着厚厚的肉垫,这样就不会陷到松软的沙子里去,走起路来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骆驼的背上有驼峰,在水草多的地方,骆驼就吃得饱饱的,喝得足足的,把水分和一部分养料变成脂肪,储藏在驼峰里。等到食物缺乏的时候,它就靠自己驼峰里积蓄的养料来维持生命。
沙漠十分广阔,没有边际,到处是高高低低的沙丘,旅行的人很难辨认方向。骆驼却能在沙漠里给人们带路。
骆驼虽然走得不快,可是能够驮很多东西。它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它叫作“沙漠里的船”。
46.认真阅读短文,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用四字词语替换短文中画横线的内容,写在括号里。
(1)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 ( )
(2)十分广阔,没有边际。( )
48.“它们的身体已经完全适应了沙漠地区的生活”,请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出骆驼身体各部分的特点。
(1)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脚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驼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第一自然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把这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短文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把骆驼叫做“沙漠里的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你了解其它动物具有适应环境的独特能力吗?请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鼓动 辛劳 敬重 观看 宝贵 2. 激动兴奋、难以置信 紧张 无比激动 3.“难忘的时刻”具体是指俞振飞爷爷到剧组接见全体演员的时刻。因为作者能够得到俞振飞爷爷的亲自接见,内心无比激动,所以感到这一时刻很难忘。
4.跑 赶 张开 咬住 拉住 5. 惊呼 逃跑 6.A 7.C 8.吓得脚也软了 9. B 动作 10.D 11.因为作者从怕鹅到不怕鹅的经历体会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12.对鹅的动作描写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遇到危险时,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面对。
13.无论 还是 都 14. 说话语气乖僻,跟一般不同。文中指邮局职员看不起中国的说话语气。 形容怒气特别大。文中指吉鸿昌特别生气。 道理正当,措辞严肃。文中指吉鸿昌严肃地拒绝了同行人的提议。 15.A 16.吉鸿昌是个有民族气节、勇敢的人。和他同行的人是一个胆小、没有原则、见风使舵的人。 17.向国内寄包裹被拒绝,却不愿冒充日本人,并最终用一块胸牌强调自己是中国人
18.B 19.C 20.D 21.指等待更多的宽容和理解,积聚更多的力量和勇气,奔赴美好生活。 22.喜欢,因为他有自己的特长,擅长画画。他很善良,害怕把乙肝病毒传染给同学,自觉和同学保持距离,能为同学着想。
23.B 24.C 25.D 26.④自然段。“满满的”、“无一缺席”这两个词语以反复的形式出现起强调作用,在文章中有增强感染力的作用。 27. 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28.B 29. 螳螂尾部的小机器到底是什么? 文段第二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0.不可以,“竟然”表示出乎意料,文中指作者对螳螂完成了不起的建筑时没有用到强而有力的大腿而感到惊讶,表达了作者对螳螂的赞美。如果去掉,就失去了以上效果。
31.没有大人看管;有长梯子;有小伙伴帮忙扶梯子;“我”不恐高;“我”胆大心细。(至少写出三个) 32. √ √ × 33.终于掏到鸟窝了,我要把这一窝小麻雀带回去养大 34.示例:“极为兴奋”写出了“我”当时的心情很高兴。这句话写出了“我”细心地照顾小麻雀,想将它们养大。 35.年幼的时候,很多道理都不懂,只想着掏了鸟窝,把小雏鸟带回家去养,却想不到由此造成大麻雀痛苦、小雏鸟死亡的悲剧。时间给人带来成长,经历教给人道理。
36. 动作 神态 不赞成美国学生的说法 在认真思考 很有礼貌 37. 在美国留学时,用激昂的话语,反驳课堂上一位美国学生认为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的发言 别人问她为什么总想着祖国,她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希望!” 38.表达了宋庆龄热爱祖国,对祖国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39.C 40.我感受到了宋庆龄深深的爱国情怀。我们不管在哪里,都应该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的尊严。
41.C 42.AC 43.重点读成为名著、经典的书。翻阅时下热门的书,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我们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虚有其名,粗读可矣。偶然遭逢的书,随意翻翻。 44.D 45. √ √ ×
46. 作者以“沙漠里的船”为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 骆驼是如何在沙漠中辨别方向的呢? 47. 悄然无声 无边无际 48. 嗅觉十分灵敏,鼻孔可以随时闭合。 脚掌很大,脚趾分开,中间连着厚厚的肉垫。 储藏着可以提供水分和养料的脂肪。 49.骆驼生活在沙漠里,它们的身体已经完全适应了沙漠地区的生活。 50.短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为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它叫作“沙漠里的船”。 51.大熊猫最早是食肉的动物,由于自然环境变化,为了适应环境,大熊猫逐渐以吃竹子为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8 思想情感分析-四年级语文记叙文知识点精讲精练+例文赏析+习题演练(部编版),共33页。
这是一份专题04 赏析描写或修辞手法-四年级语文记叙文知识点精讲精练+例文赏析+习题演练(部编版),共42页。
这是一份专题02 分析字词句段作用及含义-四年级语文记叙文知识点精讲精练+例文赏析+习题演练(部编版),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