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试题汇编-选择题
展开山东省德州市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试题汇编-选择题
一、单选题
1.(2020·山东德州·统考二模)化学与中华古文化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粘土
B.《墨子·天志》中记载:“书于竹帛,镂于金石”。其中的“金”指的是金属
C.《天工开物》中记载:“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其中“丝、麻、裘”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D.《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黄芽为硫磺
2.(2020·山东德州·统考二模)在指定条件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滴加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Na+、Fe2+、C1-、NO
B.0.1mol·L-1FeC13溶液中:NH、Mg2+、SO、NO
C.0.1mol·L-1KI溶液中:Na+、K+、ClO-、OH-
D.由水电离的c(H+)=1.0×10-13mol·L-1的溶液中:K+、NH、C1-、HCO
3.(2020·山东德州·统考二模)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Z、W形成的一种离子常用于检验Fe3+,X、Y形成的化合物YX3常用作汽车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剂,W的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可与X、Z的最高价含氧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W>X
B.简单氢化物稳定性:Z>X
C.W形成的单质一定为原子晶体
D.ZO2和ZO3中Z的原子杂化方式相同
4.(2020·山东德州·统考二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4gCO、N2混合气体中共含有7NA个电子
B.常温下,0.1mol环氧乙烷()共有0.3NA个共价键
C.在含CO总数为NA的Na2CO3溶液中,Na+总数为2NA
D.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气体时,负极消耗的气体分子数目为2NA
5.(2020·山东德州·统考二模)应用下列实验装置或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装置制备少量氨气
B.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SO2
C.用图3所示装置检验是否有乙烯产生
D.用图4装置比较KMnO4、C12、S的氧化性强弱
6.(2020·山东德州·统考二模)以乙炔和乙醛为原料制备1,3-丁二烯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有机化合物中均含有手性碳原子
B.CH3CHO既可被氧化为CH3CH2OH,又可被还原为CH3COOH
C.丙(1,3-丁二烯)形成的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
D.合成路线中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有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
7.(2020·山东德州·统考二模)常温下,2NH3(g)+NaClO(aq)=NaCl(aq)+N2H4(aq)+H2O(l)能自发进行,可用于生产N2H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0,ΔS<0
B.每生成 1 mol N2H4 转移 2 mol 电子
C.室温下,向 0.1mol·L-1 NaClO 溶液中加水,溶液 pH 增大
D.N2H4、O2 和 KOH 溶液组成的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 N2H4-4e-=N2+4H+
8.(2020·山东德州·统考二模)一种3D打印机的柔性电池以碳纳米管作电极材料,以吸收ZnSO4溶液的有机高聚物为固态电解质,其电池总反应为:
,其电池结构如图1所示,图2是有机高聚物的结构片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含有锌膜的碳纳米管纤维作电池负极
B.有机高聚物中含有的化学键有:极性键、非极性键和氢键
C.合成有机高聚物的单体是
D.放电时,电极的正极反应为:MnO2+e-+H2O=MnOOH+OH-
9.(2020·山东德州·统考二模)用高分子吸附树脂提取卤水中的碘(主要以I-形式存在)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程中①和④所得溶液中,I-离子的浓度相等
B.流程中⑥的分离碘产品的操作方法是萃取
C.流程中④发生离子反应:2I2+SO+H2O=4I-+SO+2H+
D.制备10mol I2,理论上需KC1O3的质量约为408g
10.(2020·山东德州·统考二模)在2L恒容密闭容器分别投入2molCO和1molO2。进行反应:2CO(g)+O2(g)2CO2(g)。在相同的时间段(5min)下,测得C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平衡常数:K(b)<K(c)<K(d)
B.a点,vO2(正)=0.14mol·L-1·min-1
C.d点vCO(正)等于a点vCO(正)
D.5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60L·mol-1
11.(2020·山东德州·统考二模)4-羟基苯甲酸丁酯()是2020年3月3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提议高度关注加入SVHC清单的物质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性质稳定,不易变质
B.该物质能使氯化铁显色
C.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2molNaOH反应
D.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3molH2加成
12.(2020·山东德州·统考二模)稀土铈(Ce)元素主要存在于独居石中,金属铈化学性质十分活泼。近年来发现用铈(Ce)的氧化物可高效制取H2,制备原理如图所示,已知0<<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eO2是水分解的催化剂
B.T<1050℃时,CeO2比CeO2—δ稳定
C.工业上可用电解CeCl4溶液制备Ce
D.过程②的方程式为CeO2—δ+δH2OCeO2+δH2
13.(2021·山东德州·统考二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84消毒液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金属制品的消毒
B.浸泡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
C.聚乙烯塑料老化是因为发生加成反应
D.SO2漂白过的草编制品颜色不会保持太久
14.(2021·山东德州·统考二模)以下实验中,实验设计或所选装置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装置甲:关闭a,打开b,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装置乙:蒸发氯化镁溶液制备无水MgCl2
C.装置丙:用标准NaOH溶液测定盐酸浓度
D.装置丁:制备少量含NaClO的消毒液
15.(2021·山东德州·统考二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和3s23p5的两原子形成离子化合物
B.元素Se位于第4周期第ⅣA族,属于p区
C.非极性分子往往具有高度对称性,如BF3、CO2、PCl3、H2O2分子
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中一定含有极性共价键
16.(2021·山东德州·统考二模)绿原酸具有抗病毒、降血压、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利用乙醚、95%乙醇浸泡杜仲干叶,得到提取液,进一步提取绿原酸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提取液”获取“有机层”的操作为萃取、分液
B.绿原酸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防止温度过高绿原酸变质
D.绿原酸粗产品可通过重结晶的方法提纯
17.(2021·山东德州·统考二模)茚地那韦被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茚地那韦分子中含有羟基和酮羰基
B.lmol茚地那韦最多与ll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虚线框内的所有碳、氧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D.茚地那韦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与FeCl3溶液显色
18.(2021·山东德州·统考二模)工业上可用软锰矿(含少量铜化合物的MnO2)和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SiO2等)为主要原料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碳酸锰(MnCO3)。其工艺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研磨矿石、适当升高温度均可提高溶浸工序中原料的浸出率
B.溶浸工序产生的废渣成分为S;净化工序产生的废渣成分为CaF2
C.除铁工序中,试剂的加入顺序是先加软锰矿,再加石灰调节溶液pH
D.从沉锰工序中得到纯净MnCO3的操作方法是过滤、洗涤、干燥
19.(2021·山东德州·统考二模)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原子为元素周期表中半径最小的原子,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W位于第IB族,X、Y、Z、W形成的阳离子为狭长的八面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Y、Z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Z
B.两种配体分子中的键角:X2Z<YX3
C.由图可知该阳离子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6
D.加热时该离子首先失去的组分是X2Z
20.(2021·山东德州·统考二模)2020年,天津大学化学团队以CO2和辛胺为原料实现了甲酸和辛腈的高选择性合成,装置工作原理如图(隔膜a只允许OH-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In/In2O3-x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B.电解过程中,OH-由In/In2O3-x电极区向Ni2P电极区迁移
C.每消耗xmol的CO2理论上通过隔膜a的OH-也为xmol
D.Ni2P电极上发生的反应:CH3(CH2)7NH2+4OH--4e-=CH3(CH2)6CN+4H2O
21.(2021·山东德州·统考二模)为探究某些硫的含氧酸盐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①测得0.01mol·L-1NaHSO3溶液的pH约为5。
②向0.01mol·L-1NaHSO3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③向0.1mol·L-1Na2S2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出现淡黄色沉淀。
④在Ag+催化条件下,向0.1mol·L-1K2S2O8无色溶液中滴加MnSO4溶液,溶液变为紫红色。
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合理是
A.实验①说明:Ka1(H2SO3)·Ka2(H2SO3)
C.实验③中的淡黄色沉淀为S,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SO2
D.实验④说明:该条件下,S2O的氧化性强于MnO
22.(2021·山东德州·统考二模)我国科学家实现了在铜催化剂条件下将DMF[(CH3)2NCHO]转化为三甲胺[N(CH3)3]。计算机模拟单个DMF分子在铜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为1.19eV
B.该历程中最小能垒的化学方程式为(CH3)2NCH2OH*=(CH3)2NCH2 +OH*
C.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2NCHO(g)+2H2(g)=N(CH3)3(g)+H2O(g) △H=-1.02eV·mol-1
D.增大压强或增大H2的浓度均能加快反应速率,并增大DMF的平衡转化率
23.(2021·山东德州·统考二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变澄清
酸性:苯酚>碳酸
B
将NaOH的乙醇溶液加入溴乙烷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
证明有乙烯生成
C
向5mL0.1mol·L-1KI溶液中加入1mL0.1mol·L-1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萃取分液,向水层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I-与Fe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D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水浴加热,冷却后滴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淀粉未发生水解
A.A B.B C.C D.D
24.(2021·山东德州·统考二模)近年来,光催化剂的研究是材料领域的热点方向。一种Ru络合物(如图所示)复合光催化剂可将CO2转化为HCO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Ru络合物中第二周期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
B.如图结构的吡啶环()中C、N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sp2
C.吡啶()与水可形成氢键,故易溶于水
D.HCOOH的沸点比HCHO高,主要因为HCOOH相对分子质量大于HCHO
25.(2022·山东德州·统考二模)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这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火箭箭体采用的高强度新型钛合金结构属于金属材料
B.航天员航天服上的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二氧化硅是飞船搭载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核心材料
D.航天员手臂“延长器”——操纵棒中的碳纤维材料属于新型材料
26.(2022·山东德州·统考二模)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及其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FeS的还原性,处理废水中的Hg2+
B.利用MgCl2溶液的导电性,电解MgCl2溶液制Mg
C.利用非金属性C>Si,工业上用C与SiO2反应制备粗Si
D.利用H2O2的氧化性处理古画中变黑的颜料( PbS)恢复白色(PbSO4)
27.(2022·山东德州·统考二模)关于下列实验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可用来制备小苏打
B.图乙能保证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
C.图丙可实现蒸发Na2CO3溶液得到Na2CO3固体
D.图丁可以实现石油分馏
28.(2022·山东德州·统考二模)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24,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图所示),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中X、Y和W原子间均存在配位键
B.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C.离子半径:Z>Y>W
D.电负性顺序:X>Y>W
29.(2022·山东德州·统考二模)下列由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证明碳酸的pH比苯酚小
B.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混有Fe2+时,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证明含有Fe2+
C.向两支盛KI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和硝酸银溶液,前者变蓝,后者生成黄色沉淀,证明存在:I2+I-
D.向0.1mol/L ZnSO4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少量0.1mol/L 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证明Ksp(ZnS)<Ksp(CuS)
30.(2022·山东德州·统考二模)下列有关计算正确的是
A.Na2O2作供氧剂时,每生成5.6 L O2 (标况),转移电子数为0. 25NA
B.1.92 g Cu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C.利用铝热反应制备金属时,每得到1 mol Fe,一定消耗0.5 mol氧化剂
D.已知NH3的燃烧热为316.25 kJ/mol,则NH3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NH3(g)+5O2(g)=4NO(g)+6H2O(g) △H=-1265 kJ/mol
31.(2022·山东德州·统考二模)实验室制备苯胺的流程,反应②的实验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如图。已知:苯胺为无色油状液体,沸点184℃,易氧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后的混合液经水洗、碱洗、结晶,得到硝基苯
B.反应①和反应②均需水浴加热
C.装置中为除去反应生成的水,蒸馏前需关闭K并向三颈烧瓶中加入P2O5
D.为防止生成的苯胺被氧化,加热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H2
32.(2022·山东德州·统考二模)以镀镍行业产生的含铁、铜、锌等杂质的酸性硫酸镍废液为原料获得NiSO4·6H2O,其工艺流程如下:(已知:Ksp[Ni(OH)2]=2.0×10-15、Ksp[Cu(OH)2]=4.8×10-20,Ksp[Zn(OH)2]=2. 09×10-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KSCN溶液可以检验滤液中Fe3+是否除干净
B.萃取的目的是除去Cu2+和Zn2+,反萃取获得的有机物可循环使用
C.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的下口应倾斜向上
D.操作II的名称为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33.(2022·山东德州·统考二模)咪唑是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间位氮原子的五元芳杂环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用途。如:咪唑()和N-甲基咪唑()都是合成医药中间体的重要原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基态N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B.与中C、N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C.与中含σ键个数比为3:2
D.与中的N原子均采取sp2杂化
34.(2022·山东德州·统考二模)捕集利用二氧化碳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科学者利用电解法将CO2转化为甲醇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电极为阳极
B.阴极上发生电极反应式为CO2 +6+6e-=CH3OH+6+H2O
C.产生1 mol O2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质子的物质的量为4 mol
D.电解过程中左侧需补充H2O,右侧需补充KHCO3溶液
35.(2022·山东德州·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所选择的仪器和试剂准确完整的是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试剂
A
测定NaHCO3的浓度
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
待测NaHCO3溶液、标准盐酸溶液、甲基橙指示剂
B
检测稀硫酸作用后的淀粉是否水解
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
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C
对比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
试管、胶头滴管
5%H2O2溶液、0. 1 mol/L Fe2(SO4)3溶液、0.1 mol/L CuSO4溶液
D
除去粗盐中的、Ca2+、Mg2+杂质
试管、普通漏斗、胶头滴管
稀盐酸、BaCl2、Na2CO3溶液
A.A B.B C.C D.D
36.(2022·山东德州·统考二模)双环戊二烯解聚成环戊二烯反应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红外光谱或质谱鉴别双环戊二烯与环戊二烯
B.环戊二烯的二氯代物有10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双环戊二烯中有4个手性碳原子
D.环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分别与Br2进行1:1加成的产物均有两种
37.(2022·山东德州·统考二模)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2(g)+2NO(g)2H2O(g) +N2(g),N2的瞬时生成速率v=k·cm(H2)c2 (NO)。控制NO起始浓度为0.5 mol/L,N2的瞬时生成速率和H2起始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题可知,该反应的速率常数k为15
B.随着H2起始浓度增大,该反应平衡常数增大
C.达平衡后,H2和NO的浓度均增加一倍,则NO转化率减小
D.H2起始浓度0.2 mol/L,某时刻NO的浓度为0.4 mol/L,则N2的瞬时生成速率为0.24 mol/L
38.(2022·山东德州·统考二模)常温下,用0. l mol/LNaOH溶液滴定20 mL等浓度的H3A,得到pH与lgX[X=或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3A溶液中Kh1的数量级为10-2
B.当体系中溶液的pH=8时,=0.8
C.滴定过程中,既存在pH=7的点也存在水电离的c(H+ )=10-7的点
D.滴入20 mL NaOH溶液时:c(Na+ )>c(H2A- )>c(H+)>c(HA2- )>c(OH-)
二、多选题
39.(2020·山东德州·统考二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S2为含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B.MgO的熔点高于Na2O的熔点
C.基态C1原子核外有17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D.C、N、O、P四种元素电负性最大的是O
40.(2020·山东德州·统考二模)为探究SO2与Fe3+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加热仪器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和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的原因是低温下铜被钝化
B.试剂a为饱和NaHSO3溶液,其作用是观察气流速率
C.一段时间,向C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Fe3+氧化了SO2
D.一段时间,向C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SO2还原了Fe3+
41.(2020·山东德州·统考二模)常温下,用NaOH溶液滴定H2C2O4溶液,溶液中-1g[c(H+)/c(H2C2O4)]和-1gc(HC2O)或-1g[c(H+)/c(HC2O)]和-lgc(C2O)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M表示和的关系
B.滴定过程中,当pH=5时,c(Na+)-3c(HC2O)>0
C.随pH的升高而减小
D.在NaHC2O4溶液中c(Na+)>(HC2O)>c(C2O)>c(H2C2O4)
42.(2021·山东德州·统考二模)Y是合成药物查尔酮类抑制剂的中间体,可由X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加入K2CO3的作用是提高X的转化率
B.Y与Br2的加成产物中含手性碳原子
C.可以用Na2CO3溶液检验Y中是否存在X
D.等物质的量的X、Y分别与H2反应,最多消耗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43.(2021·山东德州·统考二模)在恒温条件下,向盛有足量NaCl(s)的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NO2、0.2molNO和0.1molCl2,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①2NO2(g)+NaCl(s)NaNO3(s)+ClNO(g) ΔH1<0 K1
②2NO(g)+Cl2(g)2ClNO(g) ΔH2<0 K2
10分钟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体系的压强减少20%,10分钟内用ClNO(g)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lNO)=7.5×10-3mol·L-1·min-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后c(NO)=2.5×10-2mol·L-1
B.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50%
C.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反应在绝热条件下进行,则平衡常数K2增大
D.反应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为
44.(2021·山东德州·统考二模)某温度下,分别向1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CuCl2和ZnCl2溶液中滴加0.1mol·L-1的Na2S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lgc(Cu2+)和-lgc(Zn2+)与Na2S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Ksp(ZnS)>Ksp(CuS), 1g3≈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ZnCl2溶液中:c(Cl-)<2[c(Zn2+)+c(H+)]
B.由图象可以计算得出该温度下Ksp(ZnS)=10-35.4
C.a—b—e为滴定CuCl2溶液的曲线
D.d点纵坐标约为33.9
45.(2022·山东德州·统考二模)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是我国科学家2021年发布的由CO2人工合成淀粉中的重要反应之一。CO2与H2制备甲醇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的反应机理和相对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TS为过渡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CO2与H2制备甲醇的反应v(正)比v(逆)增大的更快
B.催化剂可使反应历程中决速步骤活化能降低0.20eV
C.加压、降温对制备甲醇有利,因此应该在高压、低温下进行上述反应
D.CO2与H2制备甲醇反应往往伴随副反应,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提高甲醇反应的选择性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瓷器是利用黏土高温煅烧制得,故A正确;
B.《墨子·天志》中记载:“书于竹帛,镂于金石”意为把字写在竹简和帛上,雕刻在金属、石头上,故“金”指的是金属,故B正确;
C.麻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不是蛋白质,属于糖类,“丝、裘”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故C错误;
D.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汞属于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有毒物质,但常温下,能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气体,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黄,故D正确;
答案选C。
2.B
【详解】A.滴加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为酸性,Fe2+、NO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0.1mol·L-1FeC13溶液显酸性,NH、Mg2+、SO、NO之间不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
C.0.1mol·L-1KI溶液中碘离子具有还原性,ClO-具有氧化性,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由水电离的c(H+)=1.0×10-13mol·L-1的溶液为酸性或碱性,酸性或碱性条件下HCO均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点睛】B为易错点,清楚0.1mol·L-1FeC13溶液的性质很关键。
3.D
【分析】
X、Z、W形成的一种离子常用于检验Fe3+,是Fe3+与SCN- 反应生成Fe(SCN)3,则X、Z、W分别是S、C、N中的一种,再结合“W的单质加热条件下可与X、Z的最高价含氧酸反应”,可确定W是C;汽车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剂常用NaN3,由此可知X、Y、Z、W分别是N、Na、S、C。
【详解】
A.由4种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位置可判断Y(Na)的原子半径最大,同主族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原子半径逐渐减小,Na>S>C>N,即Y>Z>W>X,故A错误;
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N>S、 X>Z,故B错误;
C.C的单质可以是金刚石、石墨、碳60等,可能为原子晶体,如金刚石,碳60是分子晶体,石墨属于混合晶体,故C错误;
D.S的氧化物为SO2和SO3,价层电子对数都是3对,二氧化硫有一对孤对电子,三氧化硫没有,S原子的杂化方式都为sp2杂化,故D正确;
答案选D。
4.A
【详解】A.14gCO、N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一个CO或N2分子中电子数目为14个,0.5molCO、N2混合气体中共含有7NA个电子,故A正确;
B.一个分子中含有7个共价键,三个碳碳键,4个碳氢键,常温下,0.1mol环氧乙烷()共有0.7NA个共价键,故B错误;
C.在含CO总数为NA的Na2CO3溶液中,若CO不水解,Na+总数为2NA,但CO易水解成碳酸氢根,故Na+总数大于2NA,故C错误;
D.没有指明是否处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B项环氧乙烷的碳氢键容易遗漏,需要学生细心观察物质的结构。
5.D
【详解】A.用图1装置制备少量氨气,没有干燥装置,得到的氨气中含有水蒸气,应选用碱石灰干燥,用上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缺少除杂装置和收集装置,故A错误;
B.SO2的密度大于空气,导气管应该长进短出,故B错误;
C.挥发出的乙醇和产生的乙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需要加有水的装置除去乙醇,故C错误;
D.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硫化钠反应生成硫,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KMnO4>C12>S,用图4装置可以比较KMnO4、C12、S的氧化性强弱,故D正确;
答案选D。
6.B
【分析】乙醛和乙烯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甲,甲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乙,乙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丙(1,3-丁二烯)。
【详解】A.甲、乙两种有机化合物中次甲基上的碳原子连有四种不同的基团,故均含有手性碳原子,故A正确;
B.CH3CHO既可被氧化为CH3COOH,又可被还原为CH3CH2OH,故B错误;
C.丙(1,3-丁二烯)形成的高聚物时,双键断开,中间形成一对新的双键,形成的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故C正确;
D.甲到乙发生的是加成反应,乙到丙发生的是消去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B。
7.B
【详解】A.2NH3(g)+NaClO(aq)=NaCl(aq)+N2H4(aq)+H2O(1),△S<0,又△H-T△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0,故A错误;
B.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由-3升高到-2,则每生成1mol N2H4转移2mol电子,故B正确;
C.NaClO溶液由于次氯酸跟水解显碱性,则室温下,向0.1mol/L NaClO溶液中加水,溶液体积增大,碱性减弱,pH减小,故C错误;
D.N2H4、O2和KOH溶液组成的燃料电池中N2H4被氧气氧化为负极,在碱性溶液中失电子生成氮气和水,负极反应为N2H4-4e-+4OH-=N2+4H2O,故D错误;
故选:B。
8.B
【分析】电池放电时是原电池由总的电极反应可知,含有锌膜的碳纳米管纤维作电池负极,二氧化锰做正极,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正极为MnO2+e-+H2O=MnOOH+OH-,根据高聚物的分子结构进行判断。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放电时,含有锌膜的碳纳米管纤维作电池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根据图中信息,有机高聚物中含有的化学键有:碳氧、碳氮、氮氢等原子形成的极性键、碳碳原子之间形成的非极性键,氮氧原子形成的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故B错误;
C.图中可以看出合成有机高聚物的单体是,故C正确;
D.放电时,二氧化锰做正极,化合价降低,转变为MnOOH,电极的正极反应为:MnO2+e-+H2O=MnOOH+OH-,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氢键不是化学键,属于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
9.D
【分析】卤水中含碘离子,酸化后,通入氯气可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高分子吸附树脂吸附碘单质,然后碘与亚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I和硫酸钠,反应为I2+Na2SO3+H2O==2HI+Na2SO4,氧化时氯酸钾可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离子反应为6I-+ClO3-+6H+=3I2+Cl-+2H2O,升华可得到粗产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流程中①和④所得溶液中,碘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为碘富集过程,浓度增大,c(I−)后者大于前者,故A错误;
B.根据分析,对流程中⑥的分离碘产品进行升华操作进行分离,故B错误;
C.流程中④为碘与亚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I和硫酸钠,离子反应:I2+SO32-+H2O=2I-+SO42-+2H+,故C错误;
D.根据氧化时氯酸钾可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离子反应为6I-+ClO3-+6H+=3I2+Cl-+2H2O,制备10mol I2,理论上需KC1O3的物质的量为mol,质量约为= 122.5g/mol×mol≈408g,故D正确;
答案选D。
10.D
【分析】根据图示,b点时CO的转化率最大,则b点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反应逆向进行,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分析,2CO(g)+O2(g)2CO2(g)为放热反应,b、c、d点温度依次升高,温度升高,反应逆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则化学平衡常数:K(b)>K(c)>K(d),故A错误;
B.a点时,CO的转化率为0.7,则CO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2mol×0.7=1.4mol,则CO的平均反应速率==0.14 mol·L-1·min-1,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反应计量系数值比,vO2(正)=vCO(正)=0.14mol·L-1·min-1×=0.07 mol·L-1·min-1,即5min内,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7 mol·L-1·min-1,故B错误;
C.a、b两点的温度不同,a点的温度低,b点的温度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则两点vCO(正)不相等,b点vCO(正)大于a点vCO(正),故C错误;
D.50℃时,CO的转化率为0.8,列三段式: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60L·mol-1,故D正确;
答案选D。
11.A
【详解】A.4-羟基苯甲酸丁酯含有酚羟基,不稳定,易被氧化,A错误;
B.该物质含酚羟基,能使氯化铁显色,B正确;
C.1mol该物质含1个酚羟基,1个酯基,最多能与2molNaOH反应,C正确;
D.1mol该物质含有1个苯环,最多能与3molH2加成,D正确;
故选A。
12.C
【详解】A.CeO2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所以CeO2是水分解的催化剂,A正确;
B.T<1050℃时,CeO2﹣δ转化成CeO2,所以CeO2比CeO2﹣δ稳定,B正确;
C.Ce是活泼金属,应电解熔融的CeCl4制备Ce,C错误;
D.由上图可知,过程②是CeO2—δ和H2O反应生成CeO2和H2,所以方程式为CeO2-δ+δH2OCeO2+δH2,D正确;
故选C。
13.C
【详解】A.84消毒液中的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具有还原性的金属腐蚀,A项不符合题意;
B.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果挥发出来的乙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
C.聚乙烯中没有碳碳双键,不会发生加成反应,C项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是是暂时的不稳定的,所以颜色不会保持太久,D项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选项为C
14.D
【详解】A.装置甲中压强未发生改变,即使关闭a,打开b,也不能检验装置的气密性,A错误;
B.氯化镁溶液在蒸干的过程中会发生水解,生成的氯化氢易挥发,最后得到氢氧化镁,若制备无水MgCl2需在氯化氢氛围中抑制氯化镁水解,B错误;
C.装置丙为酸式滴定管,而NaOH标准溶液应选择碱式滴定管,C错误;
D.装置丁下端连电源正极为阳极,阳极上Cl-放电生成Cl2,阴极上生成H2和NaOH,而Cl2溶于NaOH得NaClO,D正确;
故选D。
15.D
【详解】A.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和3s23p5的两原子分别为Be和Cl,BeCl2为共价化合物,A错误;
B.元素Se位于第4周期第ⅥA族,B错误;
C.PCl3和H2O2分子属于极性分子,C错误;
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中一定含有极性共价键,D正确;
故选D。
16.B
【详解】A.利用乙醚,95%乙醇浸泡杜仲干叶得到“提取液”,再加入乙酸乙酯,可以获取有机层,说明乙酸乙酯是萃取剂,相关实验操作是萃取、分液,A项不符合题意;
B.在“浸膏”中加入温水,再进行相关处理,说明绿原酸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B项符合题意;
C.绿原酸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说明其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优先于人体与氧化性物质反应,减压蒸馏可以降低体系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绿原酸变质,C项不符合题意;
D.绿原酸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利用重结晶的方法进一步提纯,D项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选项为B
17.D
【详解】A.该分子中含有羟基(-OH),不含酮羰基,结构中的-NH-CO-是酰胺键,A项不符合题意;
B.分子中的可以与H2反应,1mol消耗3molH2,苯环可以与H2反应,也是1:3的关系,碳氧双键由于来源于酰胺键,不能和氢气加成,所以1mol该分子消耗9molH2,B项不符合题意;
C. 苯环中的6个碳原子在一个平面上,1号碳和2号碳是取代了苯环上原来的氢,也在苯环的平面上,1号或者2号碳是正四面体的中心,最多再有2个原子与其共面,可以选择苯环上的C和3号碳,1、2、3号碳原子共面,对于3号碳上的O则不在此平面上,C项不符合题意;
D.该结构中有羟基,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没有酚羟基,故不能使氯化铁溶液变色,D项符合题意;
故正确选项为D。
18.B
【分析】由流程可知(含少量铜化合物的MnO2)和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SiO2等)中加入稀硫酸酸浸,过滤得到的滤渣主要是SiO2和被MnO2氧化生成的S,向滤液中加入软锰矿发生反应:MnO2+2Fe2++4H+=2Fe3++ Mn2++2H2O,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Cu2+和Ca2+,加入硫化铵和氟化铵,除去Cu2+和Ca2+,在滤液加入氨水、碳酸氢铵溶液沉锰,生成碳酸锰沉淀,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含有MnCO3,通过洗涤、烘干得到MnCO3晶体。
【详解】A.提高浸取率的措施可以是搅拌、研磨矿石、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大酸的浓度等,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溶浸工序中产生的废渣主要是不与稀硫酸反应的SiO2和生成的S,净化工序后产生的废渣成分为CuS和CaF2,故B错误;
C.除铁工序中,先加软锰矿使溶液中的Fe2+在酸性环境中被氧化成Fe3+,然后加入石灰调节溶液pH使Fe3+生成Fe(OH)3沉淀,故C正确;
D.MnCO3不溶于水,故MnCO3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操作法是过滤、洗涤、干燥,故D正确;
本题答案B。
19.A
【分析】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 基态原子中,X为元素周期表中半径最小的原子,则X为H元素;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则Z核外电子排布是2、6,因此Z为O元素;W位于第IB族,则W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d104s1,故W为Cu元素;Y原子序数小于O,且与3个H原子结合,则Y为N元素,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H,Y是N,Z是O,W是Cu元素。
A.一般情况下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大。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由于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VA,原子核外电子处于其轨道的半充满的稳定状态,因此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一周期相邻的O元素,因此三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N元素,A错误;
B.X是H,Y是N,Z是O,X2Z是H2O,YX3是NH3。H2O、NH3分子中的中心原子O、N都是采用sp3杂化,由于H2O分子中的中心O原子上有2对孤电子对,而NH3分子中的中心N原子上只有1对孤电子对,则水分子的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更明显,导致键角:X2Z<YX3,B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中心Cu2+与4个NH3的N原子及2个H2O的O原子形成6个配位键,故Cu2+的配位数是6,C正确;
D.X2Z是H2O,加热时先脱水,即加热时该离子首先失去的组成是X2Z,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20.C
【分析】由图中In/In2O3-x电极上CO2→HCOO-可知,CO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In/In2O3-x电极为阴极,阴极反应为:CO2+2e-+H2O═HCOO-+OH-,则Ni2P电极为阳极,辛胺在阳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辛腈,电极反应为CH3(CH2)6CH2NH2+4OH--4e-=CH3(CH2)6CN+4H2O,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图可知,In/In2O3-x电极为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A正确;
B.由图可知,Ni2P电极为阳极,电解过程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则OH-由In/In2O3-x电极区向Ni2P电极区迁移,B正确;
C.阴极反应为CO2+2e-+H2O═HCOO-+OH-,则每消耗xmol的CO2理论上转移2x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通过隔膜a的OH-应为2xmol,C错误;
D.由图可知,Ni2P电极为阳极,CH3(CH2)7NH2→CH3 (CH2 )6CN,阳极反应为CH3(CH2)6CH2NH2+4OH--4e-=CH3(CH2)6CN+4H2O,D正确;
故选C。
21.A
【详解】A.实验①说明NaHSO3溶液显酸性,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而,即,,A项符合题意;
B.实验②为强酸性环境,根据价态变化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离子方程式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
C.实验③Na2S2O3中S元素化合价为+2价,Na2S2O3遇盐酸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S和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C项不符合题意;
D.实验④说明作氧化剂,生成氧化产物,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D项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选项为A
22.C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正向进行的3个反应中,其能垒分别为:、、,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为1.19eV,A正确;
B.从以上分析知,该历程中最小能垒为0.22,是由转化为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2NCH2OH*=(CH3)2NCH2 +OH*,B正确;
C.该反应的总反应是由转化为,但为单个反应时放出的热量,C错误;
D.增大压强或H2的浓度均能加快反应速率,均使平衡正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增大,D正确;
故选C。
23.C
【详解】A.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变澄清,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说明苯酚酸性强于碳酸氢根,本身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A错误;
B.将NaOH的乙醇溶液加入溴乙烷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可能是挥发出的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也可能是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得到的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的紫色褪色,B错误;
C.向5mL0.1mol·L-1KI溶液中加入1mL0.1mol·L-1FeCl3溶液,I-过量,碘离子和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和亚铁离子,充分反应后,萃取分液,向水层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说明溶液中还含有Fe3+,没有反应完,说明I-与Fe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C正确;
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水浴加热,冷却后未加过量碱直接滴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无砖红色沉淀产生也可能是过量的硫酸与氢氧化铜酸碱中和,不能确定是否淀粉发生水解,D错误;
故选C。
24.D
【详解】A.第二周期元素除Ne电负性从左往右逐渐增强,故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A正确;
B.如图结构的吡啶环()中C、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均为3,故杂化方式均为sp2,B正确;
C.吡啶()含电负性强的N元素,氮原子上的一对未共用电子能与水形成氢键,C正确;
D.HCOOH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且HCOOH分子间氢键作用较强,D错误;
故选D。
25.C
【详解】A.合金具有金属特性,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正确;
B.橡胶含有碳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几万到几千万,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正确;
C.单质硅是太阳能电池板的核心材料,故C错误;
D.碳纤维主要成分是碳,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正确;
选C。
26.D
【详解】A.利用沉淀的转化,使溶解度低的FeS与Hg2+反应,形成更难溶的HgS,故A项错误;
B.利用MgCl2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因此电解熔融的MgCl2制Mg,故B项错误;
C.非金属性是指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的能力,而工业上用C与SiO2反应制备粗Si中所表现出来的是碳失去电子的能力,故C项错误;
D.利用H2O2的氧化性,与古画中变黑的颜料(PbS)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的PbSO4,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27.A
【详解】A.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足量NH3,然后向其中再通入足量CO2,发生反应:NaCl+NH3+H2O+CO2=NaHCO3+NH4Cl,由于NaHCO3溶解度较小,反应消耗溶剂水,产生大量NaHCO3,因此装置甲中会有白色沉淀NaHCO3析出,A正确;
B.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应该深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故B错误;
C.蒸发溶液应该在蒸发皿中进行,而图中为坩埚,故C错误;
D.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的位置应该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D错误;
故选A。
28.B
【分析】一种由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组成的化合物,其结构如图所示,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24,结构中Z原子形成+1价阳离子,则Z为Na;Y形成3个共价键,其原子序数小于Na,则Y为N;W形成1个共价键,其原子序数小于N,则W为H;可知X的原子序数为24-1-7-11=5,故X为B,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结构分析可知,该化合物中,B元素和N元素形成配位键,但H元素未与B、N形成配位键,A错误;
B.Y为N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NO3,属于强酸,B正确;
C.Na+和N3-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Na>N,故离子半径N3->Na+,C错误;
D.X为B元素,Y为N元素,W为H元素,电负性:N>H>B,D错误;
答案选B。
29.C
【详解】A.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证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但不能证明二者的pH大小,A错误;
B.Fe2+和Cl-都具有还原性,二者都可以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混有Fe2+时,滴入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褪去,不能证明有Fe2+,B错误;
C.向两支盛KI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和硝酸银溶液,前者变蓝,说明体系中存在I2,后者生成黄色沉淀,说明体系中存在I-,故可体系中证明存在:I2+I-,C正确;
D.向0.1mol/L ZnSO4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至不再有白色ZnS沉淀生成,再滴加少量0.1mol/L CuSO4溶液,产生黑色CuS沉淀,证明Ksp(ZnS)>Ksp(CuS),D错误;
故选C。
30.B
【详解】A.Na2O2作供氧剂时,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由-1价降低为-2价,每生成5.6 L O2 (标况),转移电子数,故A错误;
B.1.92 g Cu与足量稀硝酸反应,发生反应 ,生成0.02molNO,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故B正确;
C.利用铝热反应制备金属铁时,铁的氧化物是氧化剂,若Fe3O4和铝反应,每得到1 mol Fe,消耗mol氧化剂,故C错误;
D.氨气燃烧热是1mol氨气燃烧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放出的能量,NH3的燃烧热为316.25 kJ/mol,则NH3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NH3(g)+3O2(g)=2N2(g)+6H2O(l) △H=-1265 kJ/mol,故D错误;
选B。
31.D
【详解】A.反应①后的混合液中含有硝基苯和未反应完的苯,经水洗、碱洗、分液后再蒸馏,得到硝基苯,选项A错误;
B.反应②的实验温度控制在140℃,大于100℃,不能用水浴加热,选项B错误;
C.苯胺还原性强,易被氧化,有碱性,与酸反应生成盐,而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苯胺能与浓硫酸反应,则不能选用浓硫酸,三颈烧瓶内的反应结束后,关闭K,先在三颈烧瓶中加入生石灰后蒸馏,选项C错误;
D.加热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 H2可将装置内空气排出,避免苯胺被氧化,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32.D
【分析】含镍酸性废水加入过氧化氢把Fe2+氧化为Fe3+、加石灰石调pH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除铁,滤液中加萃取剂除去Cu2+和Zn2+,分液后,水相为硫酸镍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NiSO4·6H2O。
【详解】A.Fe3+遇KSCN溶液变红,用KSCN溶液可以检验滤液中Fe3+是否除干净,故A正确;
B.根据流程图,含镍酸性废水加入过氧化氢、石灰石调pH的目的是除铁,萃取的目的是除去Cu2+和Zn2+,反萃取获得的有机物可在萃取时循环使用,故B正确;
C.萃取振荡时要通过下口放气,分液漏斗的下口应倾斜向上,故C正确;
D.为防止NiSO4·6H2O失去结晶水,操作II的名称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D错误;
选D。
33.C
【详解】A.N为7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则其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A正确;
B.咪唑是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间位氮原子的五元芳杂环化合物,这个五元环是一个平面环,故N-甲基咪唑分子和咪唑分子中的C、N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B正确;
C.N-甲基咪唑分子含有12个σ键,咪唑分子含有9个σ键,故二者含σ键的个数比为4:3,C错误;
D.N-甲基咪唑分子和咪唑分子中有大π键,平面结构,N采取sp2杂化,D正确;
故选C。
34.D
【详解】A.根据图示,a电极放出氧气,a为阳极,故A正确;
B.阴极上二氧化碳得电子生成甲醇,发生电极反应式为CO2 +6+6e-=CH3OH+6+H2O,故B正确;
C.阳极发生反应,产生1 mol O2时,电路中转移4mol电子,为平衡电荷,4mol氢离子通入质子交换膜由左向右移动,故C正确;
D.总反应为,电解过程中左侧需补充H2O,不需补充KHCO3,故D错误;
选D。
35.B
【详解】A. 测定NaHCO3的浓度时缺少碱式滴定管和胶头滴管,故A错误;
B. 淀粉在稀硫酸作用下发生水解,水解液显酸性,需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至溶液呈碱性,再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配制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滴加到呈碱性的水解液中,并加热,若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有葡萄糖生成,说明淀粉已发生水解,故B正确;
C. 对比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需要采用单一控制变量法,则Fe3+、Cu2+的浓度应一样,故C错误;
D. 除去粗盐中的、Ca2+、Mg2+杂质,还缺少氢氧化钠溶液以及烧杯、玻璃棒,不需要试管,故D错误;
故选B。
36.B
【详解】A.环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故可以用质谱图鉴别;两者的化学键不同,故可以用红外光谱鉴别,故A正确;
B.采用定一移一的原则,环戊二烯的二氯代物有 , , ,一共7种,故B错误;
C.根据手性碳的定义,则双环戊二烯中 ,标有“*”的碳为手性碳,一共有4个手性碳,故C正确;
D.双环戊二烯分别与Br2进行1:1加成的产物有两种,环戊二烯与Br2进行1:1可以发生1,2加成和1,4-加成,故加成的产物也有两种,故D正确;
故选B。
37.A
【详解】A. NO起始浓度为0.5 mol/L,由图象可知,N2的瞬时生成速率与H2起始浓度呈直线关系,则m=1,将数据(0.2,0.75)代入v=k·c(H2)c2 (NO),该反应的速率常数,A项正确;
B.反应一定,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B项错误;
C. 达平衡后,H2和NO的浓度均增加一倍,新平衡与原平衡相比,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则NO转化率增大,C项错误;
D.由2H2(g)+2NO(g)2H2O(g) +N2(g)可知,NO起始浓度为0.5 mol/L,某时刻NO的浓度为0.4 mol/L,变化量为0.1 mol/L,则时刻H2的浓度为0.2mol/L-0.1mol/L =0.1mol/L,N2的瞬时生成速率为,单位错误,D项错误;
答案选A。
38.B
【分析】加入NaOH过程中,pH增大,当lgX=0时,直线对应pH最大,曲线I表示pH与lg的变化关系,曲线Ⅱ表示pH与lg的变化关系,曲线Ⅲ表示pH与lg的变化关系。
【详解】A.曲线Ⅲ表示pH与lg的变化关系,lgX=1.64,则=101.64,K3==10-14×101.64=10-12.36,Na3A溶液中Kh1===10-1.64,数量级为10-2,选项A正确;
B.曲线Ⅱ表示pH与lg的变化关系,从图中看,根据点(10,2.8)可知pH=10时,lgX=2.8,则=102.8,K2==10-10×102.8=10-7.2,当pH=8时,即c(H+)=10-8,=,选项B错误;
C.在曲线Ⅱ到Ⅲ,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小于20 mL时的某一个值恰好使溶液显中性,过程中也存在电离与水解程度相同,所以过程中既存在pH=7的点也存在水电离的c(H+ )=10-7的点,选项C正确;
D.当加入20mL NaOH溶液时,溶质为NaH2A,从图中看溶液显酸性,则H2A-的电离程度大于H2A-的水解程度,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H2A−)>c(H+)>c(HA2−)>c(OH−),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39.BD
【详解】A.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分子中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能重合的是非极性分子,CS2为直线形分子,所以CS2为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A错误;
B.MgO、Na2O都是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高低的比较要看离子键的强弱,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而离子键的强弱要看离子半径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离子半径越小和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Mg2+,离子所带电荷:Mg2+>Na+,所以熔点由高到低的排序为MgO> Na2O,B正确;
C.基态C1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有5个能级,同一能级上电子能量相同,故有5种能量不同的电子,C错误;
D.同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大,同主族从下往上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大,故C、N、O、P四种元素电负性最大的是O,D正确;
故本题选BD。
40.BC
【详解】A.浓硫酸和铜须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常温下Cu与浓硫酸不反应,不属于钝化,A错误;
B.饱和NaHSO3溶液不与二氧化硫反应,可观察气流速率,B正确;
C.向C中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发生了反应:2Fe3+ + SO2 + 2H2O=2Fe2+ + + 4H+,Fe3+氧化了SO2生成硫酸根,C正确;
D.二氧化硫和亚铁离子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一段时间后,向C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Fe2+,不能说明SO2还原了Fe3+,故D错误;
故选BC。
41.BC
【分析】二元弱酸的电离常数Ka1>Ka2,斜线M表示表示和的乘积等于10-2,
斜线N表示表示和的乘积等于10-5。
【详解】A.H2C2O4为二元弱酸,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大于第二部电离平衡常数,故大于,即>,则>,即<,因此曲线M表示和的关系,A正确;
B.当pH=5时,溶液呈酸性,c(OH-)<c(H+),c(H+)=10-5mol/L,,则c(HC2O)=c(C2O),根据电荷守恒c(Na+)+c(H+)=c(HC2O)+2c(C2O)+c(OH-),则c(Na+)-3c(HC2O)=c(OH-)-c(H+)<0,B错误;
C.已知,,,则,与溶液的pH无关,C错误;
D.由上图可知,,则,同理Ka1=10-2,则草酸氢钠的水解平衡常数=Kw/Ka1=10-12,小于Ka1,说明以电离为主,溶液显酸性,则中c(Na+)>(HC2O)>c(C2O)>c(H2C2O4),D正确;
故选BC。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平衡常数,难度中等,明确反应后溶质的组成为解题关键,注意掌握物料守恒,电荷守恒,及盐的水解原理的含义及应用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的能力。
42.CD
【详解】A. 与反应除了生成Y,还会生成HBr,加入K2CO3,可以消耗HBr,有利于反应的正向进行,从而提高转换率,A正确;
B.Y与Br2的加成产物是,箭头指向处是手性碳原子,B正确;
C.X中有酚羟基,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酚钠和碳酸氢钠,有机物Y难溶于碳酸钠溶液,Y中有无X加入Na2CO3溶液都会出现分层,因此无法检验Y中是否存在X,C错误;
D.X中的苯环、醛基都可与H2反应,1molX消耗(3+1)molH2,Y中的苯环、醛基、碳碳双键均能反应,1molY消耗(3+1+1)molH2,故比例为4:5,D错误;
答案为CD。
43.BD
【详解】A.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容器内体系的压强减少20%,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2+0.2+0.1)mol×(1-20%)=0.4mol,10min内用ClNO(g)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lNO)=7.5×10-3mol·L-1·min-1,则平衡时n(ClNO)=7.5×10-3mol·L-1·min-1×10min×2L=0.15mol,设①中反应的NO2为xmol,②中反应的Cl2为ymol,则:
则0.5x+2y=0.15,(0.2-x+0.2-2y+0.1-y)+0.5x+2y=0.4,解得x=0.1、y=0.05,故平衡后c(NO)= =0.05mol·L-1,A错误;
B.由A项分析,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100%=50%,故B正确;
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反应在绝热条件下进行,反应②放热,使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2减小,故C错误;
D.①2NO2(g)+NaCl(s)NaNO3(s)+ClNO(g) ΔH1<0平衡常数K1;②2NO(g)+Cl2(g) 2ClNO(g) ΔH2<0平衡常数K2;由盖斯定律可知,由①×2-②可得反应4NO2(g)+2NaC1(s)2NaNO3(s)+2NO(g)+Cl2(g),则4NO2(g)+2NaC1(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故D正确;
故选BD。
44.AD
【分析】根据Ksp(ZnS)>Ksp(CuS),沉淀类型相同,硫化铜溶解度小,故向等体积等浓度两溶液中分别滴入等体积、等浓度硫化钠溶液,硫化铜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时,阳离子沉淀更彻底,剩余阳离子浓度小,则此时,-lg c(Cu2+)>-lg c(Zn2+),则可判断a-c-d点所在曲线为CuCl2溶液中阳离子变化曲线。从而判断各选项情况。
【详解】A.a 点,ZnCl2溶液显酸性,电荷守恒,c(Cl-)= 2c(Zn2+)+c(H+)-c(OH-)< 2[c(Zn2+)+c(H+),A正确;
B.已知:Ksp(ZnS)>Ksp(CuS),由图象可以计算得出该温度下Ksp(CuS)=10-35.4,B错误;
C.Ksp(ZnS) > Ksp(CuS),硫离子浓度相同时,-1gc(Cu2+)
故选AD。
【点睛】先根据曲线纵坐标含义,判断离子浓度与纵坐标值间的变化关系,再判断曲线对应溶液情况。
45.BD
【详解】A.由图象可知,反应CO2(g)+3H2(g)CH3OH(g)+H2O(g)为放热反应,故升高温度反应逆向进行,故v(逆)比v(正)增大的更快,故A错误;
B.多步反应中,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决定着总反应的速率,由图示可知该反应历程中决速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2H2(g)=H2CO*+OH*+3/2H2(g),该步骤无催化剂是的活化能为:(1.80-0.20)-1.60eV,有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0.4-(-1.00)]=1.40eV,故催化剂使该步骤的活化能降低1.60-1.40-0.20eV,故B正确;
C.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故应该选择适当的温度进行反应,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CO2与H2制备甲醇反应往往伴随副反应,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可提高甲醇反应的选择性,故D正确;
故选BD。
山东省德州市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2非选择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2非选择题,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结构与性质,原理综合题,工业流程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德州市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聊城市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试题汇编-选择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试题汇编-选择题,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