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艺术类考生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PPT
展开一、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
三、应试指导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本课时内容是地理学科知识点的极大的拓展和延伸,并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图表文结合应该是一种理想的选择。简单的图表文可立刻使各种复杂的关系一目了然,特别是因果关系。在复习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一个区域中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的发生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因此,不能把上述问题孤立起来讲述,应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的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对策。2.分析该区域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危害。3.针对该区域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卓有成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课堂导学】四、要点精讲要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思维拓展】 另一种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指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大量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地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这是荒漠化的另一种迹象,也是人为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所带来的后果。土地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如我国的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次生盐渍化问题。如下图所示:
【思维拓展】 (1)北方沙尘暴多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①西北部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人口素质较低,这是根本原因;②过度放牧,无度开发、开垦,滥挖药材,草场遭到破坏,荒漠化不断加重和扩大是造成沙尘暴的地表原因;③气候异常,北方持续干旱,气温又普遍偏高,是造成沙尘暴的天气原因。
(2)沙尘暴天气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大气污染。因此,加快全国范围内的荒漠化治理,尤其是西北部荒漠化的防治,已十分紧迫和重要。①加强法制,完善机制,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牧区生产方式和牧场生态状况,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改善农牧民生活是根本途径;②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关键;③进一步营造“三北”防护林,扩大防护林面积,提高防护林质量,使“绿色长城”更加坚固耐用。在荒漠化地区,要坚决地退耕还草、还林,只有多种林草,才能固住泥土,挡住风沙,改善生态环境才是根本出路。
【典题展示1】 (2020·新课标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左下图所示。右下图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左上图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答案】 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 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解析】 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既不误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陷入人定胜天论,试题采用开放题型引导学生对支撑结论的前提条件进行反思(还可以补充哪些有用的研究资料),以及对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反思(还可以采用哪些可行的研究方法相互验证),彰显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图。第(1)题,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从图中可以看出,Ⅰ阶段湖沼沉积增多,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沉积先减少后增加,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沉积急剧减少,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波动较大但呈增强的趋势,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答案】 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解析】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该地水资源不足,降水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 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解析】 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1995~2013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自然条件应有利于湖沼面积增加,但湖沼面积却减小,应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主要是人口增多,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造成湖沼面积减小。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解析】 第(4)题,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赞同和反对两方面进行说明,但需要说明理由;从图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大于4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植被成活率提高,植被覆盖率上升,沙地景观最终消失,故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材料中可知,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植被覆盖率提高,过度绿化,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故毛乌素沙地不会消失。
要点二 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后引起跑土、跑肥、跑水,使土层变薄、变贫瘠的现象,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具体成因、危害、治理措施如下表所示:
【方法技巧】 水土流失危害的整体性分析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如下图所示:
【典题展示2】 (2020·新课标卷Ⅰ)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如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 C【解析】 第(1)题,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生活宜居适度,故选C。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
【答案】 B【解析】 第(2)题,由图可知,通过支渠排水灌溉、沟道覆土造地、调整农业结构,从而使生产集约高效,故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方便田间耕作,故选B。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C【解析】 第(3)题,从图中模式可知,该地易地移民搬迁,可以推测该地生态环境脆弱;该地为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可以推测坡耕地比例大,故选C。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如下: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存在的区域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如下表所示:
要点三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森林的生态效益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2.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脆弱性(1)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对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热带雨林的生态脆弱性热带雨林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水分、植被等条件的影响,使这一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一旦破坏,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其特征的形成如下所示:
【特别提醒】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毁灭,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①影响全球水循环和全球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干旱,甚至出现旱涝失调的局面。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③热带雨林的破坏,还会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不断减少。
3.雨林被毁的原因及雨林的保护(1)雨林被毁的原因
【思维拓展】 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模式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模式对亚马孙雨林开发性保护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样的模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效益。解决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典题展示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答案】 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解析】 第(1)题,描述大熊猫栖息地的变化应从其分布面积的变化、是否集中连片及缩小或扩展的方向等方面分析。
(2)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答案】 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解析】 第(2)题,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应从道路选址、在建设中注意预留野生动物过路通道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等方面分析。
五、能力摸底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答案】 C【解析】 第1题,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周围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并逐渐向漏斗中心流动,从而导致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地带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故选C。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 D【解析】 第2题,当该地“生态裂谷”出现后,即出现了土地的荒漠化,为了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既有利于绿洲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故D正确;荒漠区水资源不足,不宜植树造林,A错误;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而应该做好生态恢复工作,B错误;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禁止开采不符合实际,C错误。
(2021·南昌二模)雨水冲刷能力和土壤抗侵蚀能力共同影响土壤侵蚀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两个地区土壤侵蚀差异。据此完成3~4题。
3.内蒙古东部雨水冲刷能力弱,原因是( )A.降水量少B.坡度大C.植被丰富D.土层深厚
【答案】 A【解析】 第3题,雨水冲刷能力与降水量大小及降水强度有关,内蒙古东部与辽宁东部相比,受夏季风影响更小,降水量少,雨水冲刷能力弱,A正确。坡度大小、植被丰富程度、土层厚度不是导致雨水冲刷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4.辽宁东部比内蒙古东部土壤抗侵蚀能力强弱与原因分别是( )A.强 植物枝叶对雨水的截留作用强B.强 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固结作用强C.弱 植物枝叶对雨水的截留作用弱D.弱 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固结作用弱
【答案】 B【解析】 第4题,辽宁东部比内蒙古东部土壤侵蚀程度弱,抗侵蚀能力强,C、D错误。由图可知,辽宁东部雨水冲刷能力强,而抗侵蚀能力也强,与根系对土壤的固结作用强有关,辽宁东部地区气候较湿润,多高大乔木分布,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固结作用强,内蒙古东部深居内陆,气候较干旱,多草原分布,植被较稀疏,根系对土壤的固结作用弱,A错误,B正确。故选B。
六、课堂评价(2019·江苏卷)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答案】 C【解析】 第1题,10时以后,城区地面温度上升,热岛效应明显,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的热力环流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故选C。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公开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公开课ppt课件,共60页。
地理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说课课件ppt,共55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优质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态脆弱区,●我国的生态脆弱区,自然原因,多大风,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土地退化,②人为原因,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