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1.(3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娉婷(pīn) 宽宥(yòu) 成吉思汗(hán)
B.旁骛(wù) 亵渎(dú) 豢养(juàn) 强聒不舍(guō)
C.恣雎(suī) 濡养(rú) 恪守(kè) 自惭形秽(huì)
D.箴言(zhēn) 遁词(dùn) 瑟索(sè) 孜孜不倦(zhī)
2.(3分)下列句子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如今,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漂逸。
B.走投无路并非绝境,除非你彻底丧失了奋斗激情。
C.我和母亲也多少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了闰土来。
D.这种模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已经不知不觉根深蒂固。
3.(3分)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阅读未必是私密的事,却也无须对外附庸风雅。林语堂称读书是“灵魂的壮游”,只有情投意合,才能心心相印。因此,我们对于底蕴深厚的书籍,应该多断章取义,反复品读。持之以恒地阅读,是丰盈我们精神的不二法门。
A.附庸风雅 B.断章取义 C.持之以恒 D.不二法门
4.(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成都图书馆开展沉浸式阅读推广活动,营造书香城市氛围,提升全民素质是显而易见的。
B.省博物馆推出了《回望东坡》为主题的特色展,有关东坡的诗、画和文物很受观众的喜爱。
C.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向我们展示了修复师们精湛的技艺,使文物焕发了勃勃的生机。
D.马斯克开启了人类太空飞行新纪元,他的团队研制出的载人飞船,造价高达数十亿美元。
二、文言文阅读
5.(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问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岛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忧谗畏讥
谗:被说坏话
B.沙鸥翔集
集:聚集
C.野芳发而幽香
发:开放
D.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有去国怀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醉能同其乐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朝而往,暮而归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微斯人,吾谁与归?
A.我们这种人微不足道,我同谁一道呢?
B.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C.我们这种人微不足道,我同谁一起归家呢?
D.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起归家呢?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段选文都“文中有画”。甲文有“洞庭阴晴图”、乙文有“山中游乐图”、丙文有“西湖雪夜图”。
B.三段选文都“寓情于景”。甲文洞庭的阴与晴对应着迁客骚人的悲与喜,乙文山间四时与朝暮美景中寄寓着醉翁纵情山水之乐,丙文西湖雪景中蕴含着张岱的“痴情”。
C.三段选文都“详略有致”。甲文详写湖,略写楼;乙文详写游人,略写太守;丙文详写亭,略写湖。
D.三段选文都“妙用虚词”。甲文中“其必曰”的“必”突出了古仁人内心的坚定,乙文中“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也”让作者的愉悦之情跃然纸上,丙文中“上下一白”的“一”写出水天一色的空阔。
三、默写
6.(6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2)请在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任选一首,先写出题目,再默写其首联和颔联。
四、现代文阅读
7.(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
①微博上曾有这样一个话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古诗词?”有网友这样回答:当看到美女时,我希望脱口而出的是“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而不是“肤白貌美大长腿”;当看到夕阳余晖时,希望脑海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哇塞,真是太好看了!”
②话糙理不糙,但读诗不只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有格调,更是让我们拥有美好的生命姿态,从而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③法国作家、哲学家加缪有一句话:“人重要的不是活得最好,而是活得最多”。所谓活得最多,就是让我们的生命更丰盈。在古诗词的意境里,我们可以徜徉于草木,流连在云水,望春花秋月,赏夕阳落霞……大自然的丰美意趣,我们可以尽情享受。我们还可以看见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内心世界,可以追寻李白与酒为伴的潇洒人生,会和杜甫相遇在落花时节的江南,会和李清照邂逅在“惊起一滋鸥鹭“的夜晚……当你走进去的那一刻,就走进了他们的浮沉起落,悲欢离合。“人如何认识自己和世界”,这是一直困惑着人类的问题,“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当我们读到这些深刻和有力的思考,就会领悟古人早已给出了智慧的答案。
④现代人常说自己“活得太累”,原因之一就是欲望膨胀又彼此冲突,大家急于争夺很多东西,到手以后又会觉得并不值得。人们发现自己其实并不那么美好,生活也是令人烦恼的“一地鸡毛”。但浸润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时光,会多少洗刷我们心灵中的污渍、减少我们的虚伪与卑琐,因为人们会意识到很多无趣无聊的东西,其实是可以抛弃的。当我们学会放弃,放弃不必要的争执、不必要的矛盾、琐碎的利益……放弃这些使人变得浮躁、功利、灰暗和渺小的东西,生命才能优美地自由舒展。
⑤电影《死亡诗社》里有这么一段话:“我们读诗不是因为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份子。”没错,医学、法律、工程、商业,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但诗和远方,生命的壮阔、浪漫与美丽,这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1)请根据全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①
②
③
④
(2)如果要为第④段补充论据,以下材料是否恰当?请简述理由。
中国古曲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在《叶嘉莹:把诗词送给孩子》一书中写道:“我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我一直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这与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关系。”
(3)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五、作文
8.(60分)“浩瀚星空里,你留下背影,记忆的泪滴划过心底,我想象能回到过去。风送来你的呼吸,月色倒映着惊喜。原来,我从不孤单;因为,你从未离去。”动画片《熊出没》的片尾曲曾感动过很多人,因为在每个人心中,总有些风景,总有些人,总有些成功与失败、泪水和欢乐、幸福与遗憾……这些原以为忘却的点点滴滴,其实会永远被我们铭记。
请以“你,其实从未离去”为题作文。
要求:
①有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与校名;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六、诗歌鉴赏
9.(4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告舞
唐珙
西风吹_____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1)诗中空白横线处填入下面哪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判断并简要分析。
A.皱
B.老
C.动
(2)此诗后两句和李白的《行路难》中“忽复乘舟梦日边”都写到“梦”,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请概括。
七、文言文阅读
10.(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河墅记
(清)戴名世
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奇伟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城枕山而起,其外林壑蔚然深内秀,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郭,循山之麓,而西北之间群山逶逦,溪水潆洄。其中有径焉,樵者之所往来。数折而入,行二三里,水之曲,山之奥,岩石之间,茂树之下,有屋数楹,是为潘氏之墅。余偃羊而入,清池伏其前,高台峙其左,古木环其宅。于是升高而望,苍烟一空,远山回合,风合松间,响起水上。噫!此羁穷之人,遁世远举之士,把酒临风,所以优游而神怡者也!而吾师木崖先生居之。
每夫科举之贵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上之人患之,于是博搜遍采以及山林布衣之士,而士又有他途,捷得者往往至大官。先生名满翠天下三十年,亦尝与诸生屡试于有司①。有司者,好恶与人殊,往往几得而复失。一旦弃去,专精深思,尽究百家之书,为文章诗歌以传于世,世莫不知有先生。间者求贤之令屡下,士之得者多矣;而先生犹匿于田夫野老,方欲乐而终身,此岂徒然也哉?
小子怀遁世之思久矣,方浮沉世俗之中,未克遂意,过先生之墅而有慕焉,乃为记之。
(选自《戴名世散文选集》,选文有删改)
【注】①有司:官吏,这里指主考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上之人患之
患:祸患
B.苍烟一空
一:全,都
C.好恶与人殊
殊:不同
D.未克遂意
意:心意,意图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县城枕山而起,其外林壑蔚然深秀,多有园林池沼之胜。
②而先生犹匿于田夫野老,方欲乐而终身,此岂徒然也哉?
(3)作者“过先生之墅而有慕焉”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作答。
八、名著及现代文阅读
11.(2分)同样都是“逼上梁山”,以下人物中与朱仝“上梁山“的原因相似的是 _____,请选择并简述理由。
A.卢俊义
B.林冲
C.武松
D.宋江
12.(2分)编者根据艾青诗歌的内容,选编了诗集《追光者》,你觉得下面哪一首诗不适合入选?请简述理由。
A.《鱼化石》
B.《当黎明穿上了外衣》
C.《那边》
13.(18分)现代文阅读。
看 菜
白金科
①老木匠是这一带有名的木匠,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喜欢找他做活儿。他的活儿做得扎实精致,尤其善雕刻,在家具上雕刻一些吉祥的图案,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鸟鱼虫,总能做到栩栩如生。
②老木匠现在在榆树沟一户娃殷的人家做活儿。殷家闺女叫梅,快要成亲了,需要做些家具。这天,老木匠收留了个十三四岁的小徒弟,便带来上工,安排做一些边边角角的活儿,顺便看看徒弟的天资。
③手艺人上门做活儿,主家要管两顿饭。通常的,上工第一天,给匠人的午饭和晚饭都会上四个菜,这叫开工饭。再往后,午饭就只有两个菜了,但晚饭会保持四个菜。这几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④有的菜是可看不可吃的,手艺人管这叫“看菜”,比如说这鱼。所有的主家会在晚饭时上一条成鱼,这条成鱼手艺人是不会动筷子的。如若保存得当,咸鱼好些日子也坏不了,让主家完整地撤下去,明晚再端上来,好凑齐四个菜。日子艰难,大家都懂。
⑤前些天都是老木匠一人一桌,今天有了徒弟,师徒俩一起块儿用饭。老木匠好酒,先呷上一口酒,微闭双目细细品着,等到睁开眼来,要去夹菜的时候,才发现徒弟已经破了鱼身了。老木匠赶紧制止,给徒弟说了一些饭桌上的规矩。徒弟羞愧难当,可是于事无补了。
⑥盘子里是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熟是好看。现在,朝上的这面的中间部位已经被徒弟夹走了一块鱼肉,有了一个不大的豁口,已经不是一条完整的鱼了。这样的话,这条鱼就成了剩菜,以后主家就不好意思再端上桌了。
⑦徒弟自然不敢再去动那鱼。
⑧吃完了饭,老木匠用筷子夹起那条鱼,翻个个儿,在盘子里摆好。
⑨师徒俩走后,殷家母女开始收拾碗筷。细心的母亲一眼就看出了那条鱼的端倪。母亲知道这是老木匠在体谅她们母女,告诉她这条鱼不需换,以后再端上桌就是。
⑩于是,这条鱼又被来来回回地端了十多天。
⑪殷家的活儿做完了。这天晚上,师徒俩在殷家吃收工饭。拿起筷子,老木匠对徒弟说,孩子,今天晚上,别的菜都别动,咱爷俩只吃鱼,把这条鱼吃完。离开的时候,殷家母女送至院门口。老木匠扔下一句话:一个小玩意儿,留着耍。
⑫母女俩面面相觑。等到去屋里收拾碗筷的时候,方才明白了老木匠的话——饭桌上四个菜原封未动,完完整整地摆在那儿。_____梅的眸子里也有光在闪烁。
⑬日月如梭。一转眼,梅的儿子长大了。梅要为儿子娶媳妇,要做家具。这时候老木匠已经做不动了,那个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叶的活儿。梅便请了一个新木匠。
⑭新木匠是个年轻的后生,自幼就去城里了,在城里学的徒,那是见过大世面,见过洋玩意的。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脸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许多早画好的新样子给梅看。梅就说,咱庄户人家,结实耐用就行。后生就有些郁闷。
⑮吃午饭了。这第一顿饭是开工饭,按规矩上了四个菜。一开吃,后生就看上那条成鱼了。盘子里摆着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喜人。后生可不懂“看菜”这一说,他的师父就没教过他。他一伸筷子便去夹那鱼。
⑯却是怎么也夹不动。
⑰梅的脸上露出许多尴尬来。
⑱后生明白了,这是一条木头鱼,是人工雕刻的。后生的脸腾地红了。
⑲自此,后生总记得那条木头鱼,懂了规矩,少了话语,活儿却是做得格外用心了。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为何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喜欢找老木匠做活儿?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2)下面的景物描写,哪个更适合放在文中划线的空白处?请选择并简述理由。
A.一轮圆月,透过窗户,在粗瓷盘上洒下柔和的光。
B.一弯残月,透过窗户,在粗瓷盘上洒下清冷的光。
(3)小说第⑮段对鱼的样子进行了与前文完全重复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自此,后生总记得那条木头鱼,少了话语,活儿却是做得格外用心了”结尾有何深意?请结合小说的主题简要分析。
九、语言运用
14.(12分)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明“礼”】
(1)下面材料是对中国文化中“礼”的介绍。请根据文段内容,概括“礼”的4个主要作用。注意语言简明准确,每点不超过6个字。
由今溯古,均可见“礼”之要位。《礼记》言:“男子二十,冠而字。”即指古时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在古代,“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且凡遇重要场合必须戴冠,否则就是违礼违制;不仅如此,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形制的“冠”,小小服饰之冠,却与等级次序相关。“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所以,“礼”也是社会中文明与野蛮的分界线。中国幅员辽阔,言语有别,风俗各异,但“礼”却能超越语言和习俗的差异,使得中华民族对自身的传统文化有共同认知。人内心会有各种欲望,但学“礼”可以让人“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学会“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发乎情,止乎礼”。
【拾“礼”】
(2)请将下面文段空缺处补充完整,注意语言连贯。
中国人的规矩,就是方方面面的分寸,① :入座不横肱,食时不叹气,这是礼;衣冠求整洁,言辞如春风,这也是礼;夫妻间相敬如宾,朋友间谦恭礼让,这是礼;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丧话,这也是礼……礼,② ,是对自己的修养要求;外化于行,③ 。个人素养的修炼之中有“礼”,亲朋好友的交往之中有“礼”,国家民族的交流之间有“礼”,所以,“礼”④ ,为中华气节之首。
【说“礼”】
(3)下面是关于“礼”的一首小诗,请根据前后内容,补写空缺的句子,注意语意连贯、句式一致、表达生动。
有人说
“礼”是沉重的枷锁
囚束天性,禁锢自我
是迂腐 是陈旧
黯淡了热情 熄灭了创造
我却说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1.(3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娉婷(pīn) 宽宥(yòu) 成吉思汗(hán)
B.旁骛(wù) 亵渎(dú) 豢养(juàn) 强聒不舍(guō)
C.恣雎(suī) 濡养(rú) 恪守(kè) 自惭形秽(huì)
D.箴言(zhēn) 遁词(dùn) 瑟索(sè) 孜孜不倦(zhī)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有误,“娉婷”的“娉”读“pīng”。
B.有误,“豢养”的“豢”读“huàn”。
C.正确;
D.有误,“孜孜不倦”的“孜”读“zī”。
故选:C。
2.(3分)下列句子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如今,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漂逸。
B.走投无路并非绝境,除非你彻底丧失了奋斗激情。
C.我和母亲也多少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了闰土来。
D.这种模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已经不知不觉根深蒂固。
【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根据词语的意思或平时的积累作答。
【解答】A.有误,“漂逸”的“漂”应为“飘”;
BCD.正确。
故选:A。
3.(3分)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阅读未必是私密的事,却也无须对外附庸风雅。林语堂称读书是“灵魂的壮游”,只有情投意合,才能心心相印。因此,我们对于底蕴深厚的书籍,应该多断章取义,反复品读。持之以恒地阅读,是丰盈我们精神的不二法门。
A.附庸风雅 B.断章取义 C.持之以恒 D.不二法门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根据语境分析判断。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断章取义”原指不顾原意而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现泛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只根据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语段突出的是对一本书读懂读透,成语与语境不符。
故选:B。
4.(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成都图书馆开展沉浸式阅读推广活动,营造书香城市氛围,提升全民素质是显而易见的。
B.省博物馆推出了《回望东坡》为主题的特色展,有关东坡的诗、画和文物很受观众的喜爱。
C.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向我们展示了修复师们精湛的技艺,使文物焕发了勃勃的生机。
D.马斯克开启了人类太空飞行新纪元,他的团队研制出的载人飞船,造价高达数十亿美元。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辨析。
【解答】A.有误,成分残缺,应在“素质”后加上“效果”;
B.有误;不合逻辑,“诗、画和文物”不能并列使用,应把“文物”去掉;
C.有误,成分残缺,应在“使”前加上主语“修复师们精湛的技艺”;
D.正确。
故选:D。
二、文言文阅读
5.(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问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岛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忧谗畏讥
谗:被说坏话
B.沙鸥翔集
集:聚集
C.野芳发而幽香
发:开放
D.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则有去国怀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醉能同其乐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朝而往,暮而归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A.我们这种人微不足道,我同谁一道呢?
B.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C.我们这种人微不足道,我同谁一起归家呢?
D.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起归家呢?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三段选文都“文中有画”。甲文有“洞庭阴晴图”、乙文有“山中游乐图”、丙文有“西湖雪夜图”。
B.三段选文都“寓情于景”。甲文洞庭的阴与晴对应着迁客骚人的悲与喜,乙文山间四时与朝暮美景中寄寓着醉翁纵情山水之乐,丙文西湖雪景中蕴含着张岱的“痴情”。
C.三段选文都“详略有致”。甲文详写湖,略写楼;乙文详写游人,略写太守;丙文详写亭,略写湖。
D.三段选文都“妙用虚词”。甲文中“其必曰”的“必”突出了古仁人内心的坚定,乙文中“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也”让作者的愉悦之情跃然纸上,丙文中“上下一白”的“一”写出水天一色的空阔。
【分析】译文:
【甲】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丙】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CD.正确;
B.有误,句意: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歇。
故选:B。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连词,就/连词,就;
B.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代词,他们/那,那么;
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
故选:A。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微,如果没有;斯,这种。句意: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故选:B。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ABD.正确;
C.有误,“丙文详写亭,略写湖”错误,作者详写湖上雪景和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
故选:C。
答案:
(1)B
(2)A
(3)B
(4)C
三、默写
6.(6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2)请在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任选一首,先写出题目,再默写其首联和颔联。
【分析】本题考查直接型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1)①沉舟侧畔千帆过(注意“畔”的书写)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蜡炬成灰泪始干(注意“炬”的书写)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咸阳城东楼》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四、现代文阅读
7.(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
①微博上曾有这样一个话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古诗词?”有网友这样回答:当看到美女时,我希望脱口而出的是“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而不是“肤白貌美大长腿”;当看到夕阳余晖时,希望脑海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哇塞,真是太好看了!”
②话糙理不糙,但读诗不只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有格调,更是让我们拥有美好的生命姿态,从而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③法国作家、哲学家加缪有一句话:“人重要的不是活得最好,而是活得最多”。所谓活得最多,就是让我们的生命更丰盈。在古诗词的意境里,我们可以徜徉于草木,流连在云水,望春花秋月,赏夕阳落霞……大自然的丰美意趣,我们可以尽情享受。我们还可以看见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内心世界,可以追寻李白与酒为伴的潇洒人生,会和杜甫相遇在落花时节的江南,会和李清照邂逅在“惊起一滋鸥鹭“的夜晚……当你走进去的那一刻,就走进了他们的浮沉起落,悲欢离合。“人如何认识自己和世界”,这是一直困惑着人类的问题,“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当我们读到这些深刻和有力的思考,就会领悟古人早已给出了智慧的答案。
④现代人常说自己“活得太累”,原因之一就是欲望膨胀又彼此冲突,大家急于争夺很多东西,到手以后又会觉得并不值得。人们发现自己其实并不那么美好,生活也是令人烦恼的“一地鸡毛”。但浸润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时光,会多少洗刷我们心灵中的污渍、减少我们的虚伪与卑琐,因为人们会意识到很多无趣无聊的东西,其实是可以抛弃的。当我们学会放弃,放弃不必要的争执、不必要的矛盾、琐碎的利益……放弃这些使人变得浮躁、功利、灰暗和渺小的东西,生命才能优美地自由舒展。
⑤电影《死亡诗社》里有这么一段话:“我们读诗不是因为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份子。”没错,医学、法律、工程、商业,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但诗和远方,生命的壮阔、浪漫与美丽,这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1)请根据全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① 为什么还要读古诗词
② 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③ 解开困惑着人类的问题
④ 让生命优美地自由舒展
(2)如果要为第④段补充论据,以下材料是否恰当?请简述理由。
中国古曲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在《叶嘉莹:把诗词送给孩子》一书中写道:“我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我一直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这与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关系。”
(3)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分析】本文首先提出论点:为什么还要读古诗词,接着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读诗,让我们活得更有意义。
【解答】(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结构。文章开头“微博上曾有这样一个话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古诗词’”提出论点:为什么还要读古诗词;接着,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读诗不只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有格调,更是让我们拥有美好的生命姿态,从而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论证“让我们拥有美好的生命姿态”方面,又从“所谓活得最多,就是让我们的生命更丰盈”和“当我们学会放弃,放弃不必要的争执、不必要的矛盾、琐碎的利益……放弃这些使人变得浮躁、功利、灰暗和渺小的东西,生命才能优美地自由舒展”上,即“让我们的生命更丰盈”“让生命优美地自由舒展”上分析;在“让我们的生命更丰盈”方面,又从“大自然的丰美意趣,我们可以尽情享受”“这是一直困惑着人类的问题”“就会领悟古人早已给出了智慧的答案”即“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解开困惑着人类的问题”上阐述,从而得出结论“但诗和远方,生命的壮阔、浪漫与美丽,这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即读诗,让我们活得更有意义。
(2)本题考查论证材料安排。第④段主要讲读诗的意义方面,论证了读诗可以让我们的生命优美地自由舒展,“中国古曲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在《叶嘉莹:把诗词送给孩子》一书中写道:‘我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我一直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这与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关系’”这则材料主要讲了读诗可以让人心情愉悦,保持乐观的态度,符合读诗可以让我们的生命优美地自由舒展的意义,所以该材料安排在第④段恰当。
(3)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第一段开门见山,引出话题:我们为什么读古诗;与题目“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相呼应;“有网友这样回答:当看到美女时,我希望脱口而出的是‘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而不是‘肤白貌美大长腿’”;当看到夕阳余晖时,希望脑海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哇塞,真是太好看了’”语言诙谐幽默,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答案:
(1)①为什么还要读古诗词;
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③解开困惑着人类的问题;
④让生命优美地自由舒展;
(2)第④段主要讲读诗的意义方面,论证了读诗可以让我们的生命优美地自由舒展,给出材料主要讲了读诗可以让人心情愉悦,保持乐观的态度,符合读诗可以让我们的生命优美地自由舒展的意义,所以该材料安排在第④段恰当。
(3)开门见山,引出话题;与题目相呼应;语言诙谐幽默,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五、作文
8.(60分)“浩瀚星空里,你留下背影,记忆的泪滴划过心底,我想象能回到过去。风送来你的呼吸,月色倒映着惊喜。原来,我从不孤单;因为,你从未离去。”动画片《熊出没》的片尾曲曾感动过很多人,因为在每个人心中,总有些风景,总有些人,总有些成功与失败、泪水和欢乐、幸福与遗憾……这些原以为忘却的点点滴滴,其实会永远被我们铭记。
请以“你,其实从未离去”为题作文。
要求:
①有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与校名;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标题“你,其实从未离去”的题眼是修饰语“从未”,就是“从来没有”的意思,这样就可从时空角度把文题理解为“某某事物从来没有离开”。文题中“离去”既指时间消逝的久远、空间距离的长短,也指心灵的隔阂或思想的偏离等。可选取某一个人(物)如何让“我”感觉从未走远,也可以写不同的人(物)令我感觉他们就在我身边的。文体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从提示语可知,“你”可以是某一人、某份情、某种理、某种风景……包含的范围很广。既可以抒写真情,又可以关注社会、思考生活,进而获得个性化的感悟。写作时要尽力写出其中的“变化”过程,即由起初的以为远去到感到就在身边的过程,是某物的触发,是某景的感染,是某人的启发……如具体写出自然就动人了。
【解答】
你,其实从未离去
很小很小的时候,走路学得很快的我,总喜欢这走一走,那走一走,跌跌撞撞,摇摇晃晃很执着地走向未知的世界,就算因为不平衡,跌倒在路上也不怕,因为总在我快要跌倒时,妈妈比我大好几倍的手会一把拉起我,捏住我的小手。
渐渐长大了,更喜欢霸占妈妈的手了,特别是在冬天,寒风凛冽地吹,衣角猎猎作响,寒冷之意,从心底散发出来,.这时,我更喜欢牵妈妈的手了,牵着她的手,好似握住了温暖的火炉,戴上了厚实的手套,温暖之意,源源不断在手心交汇着,赶走了寒冷,带来了无限的温暖。牵着妈妈的手,那只虽然纤细,却好似在哪里都会包容下我的手,我心里荡漾着。那只虽然纤细,却好似在哪里都会包容下我的手,我心里荡漾着,因为妈妈的爱像春天,而那时的我,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已经是少年的我了,慢慢开始独立了。但是,同时有一些东西我也失去了。有一次,与妈妈一同去服装批发市场去买衣服,拥挤的人流将我与妈妈分开了,我有些惊慌失措,原地转了一个又一个圈寻找妈妈的身影。就在这时,一只很熟悉但又有一些陌生的手牵住了我的手,抬头一看,看到了妈妈焦急的脸,看见互牵的两只手,我的手已经长大了,妈妈的手却粗糙了,但依旧让人感到那样安心。妈妈紧紧牵着我的手,穿过拥挤的人流。我嘻嘻笑着,更紧地回握着妈妈的手,原来妈妈的爱从未走远!
牵手时手心的温度,里面是妈妈温暖的母爱,年年岁岁,朝朝夕夕。牵手与母爱一起走过,就算短暂的分开,妈妈的爱也从未走远。
六、诗歌鉴赏
9.(4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告舞
唐珙
西风吹_____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1)诗中空白横线处填入下面哪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判断并简要分析。
A.皱
B.老
C.动
(2)此诗后两句和李白的《行路难》中“忽复乘舟梦日边”都写到“梦”,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请概括。
【分析】这是一首极富艺术个性的纪游诗。诗的前两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描绘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两句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结合后一句“一夜湘君白发多”的意思“一夜愁思,湘君也多了白发”,可知,此时萧瑟之秋景,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间愁成满头银发。所以用“吹老”比较切合诗意。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阅读。李白的《行路难》中“忽复乘舟梦日边”意思是: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姜尚和伊尹。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增加了信心,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本诗中“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意思是:醉卧扁舟,只见一片星光璀璨的世界,似幻似真、缥缈迷离。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还是我身处梦境呢?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而兼及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这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
答案:
(1)B
(2)李白的“忽复乘舟梦日边”中,诗人以“梦日”自比尹伊,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本诗中“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两句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
译文
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一夜愁思,湘君也多了白发。醉卧扁舟,只见一片星光璀璨的世界,似幻似真、缥缈迷离。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还是我身处梦境呢?
七、文言文阅读
10.(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河墅记
(清)戴名世
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奇伟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城枕山而起,其外林壑蔚然深内秀,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郭,循山之麓,而西北之间群山逶逦,溪水潆洄。其中有径焉,樵者之所往来。数折而入,行二三里,水之曲,山之奥,岩石之间,茂树之下,有屋数楹,是为潘氏之墅。余偃羊而入,清池伏其前,高台峙其左,古木环其宅。于是升高而望,苍烟一空,远山回合,风合松间,响起水上。噫!此羁穷之人,遁世远举之士,把酒临风,所以优游而神怡者也!而吾师木崖先生居之。
每夫科举之贵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上之人患之,于是博搜遍采以及山林布衣之士,而士又有他途,捷得者往往至大官。先生名满翠天下三十年,亦尝与诸生屡试于有司①。有司者,好恶与人殊,往往几得而复失。一旦弃去,专精深思,尽究百家之书,为文章诗歌以传于世,世莫不知有先生。间者求贤之令屡下,士之得者多矣;而先生犹匿于田夫野老,方欲乐而终身,此岂徒然也哉?
小子怀遁世之思久矣,方浮沉世俗之中,未克遂意,过先生之墅而有慕焉,乃为记之。
(选自《戴名世散文选集》,选文有删改)
【注】①有司:官吏,这里指主考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上之人患之
患:祸患
B.苍烟一空
一:全,都
C.好恶与人殊
殊:不同
D.未克遂意
意:心意,意图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县城枕山而起,其外林壑蔚然深秀,多有园林池沼之胜。
②而先生犹匿于田夫野老,方欲乐而终身,此岂徒然也哉?
(3)作者“过先生之墅而有慕焉”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作答。
【分析】译文:
长江下游以北的群山,蜿蜒起伏,磅礴雄伟,连绵横卧于皖、豫、鄂三省好几个州县的境内,其中雄奇魁伟秀丽和特别突出的区域,都在桐城县。县城依山而建,城外林壑幽深,有许多园林沼泽的胜境。出城沿山脚走过西北方向的间隙,群山连绵曲折,溪水曲折环绕,其中有条小道,是供打柴人往来的。转几个弯进山,步行二三里,在一条小河的拐弯处,在山峦高耸,岩石壁立的峡谷深处,茂密的林木下,有几排房屋,这就是潘木崖先生的别墅。我将长袍下摆提起走进去,一泓清流在庭前缓缓流淌,左边高台峙立,宅旁参天大树环绕。于是,登上高处远望,田野青碧,一望无际,远山重峦叠嶂,松涛阵阵,水起波澜。噫!这就是困顿不得志而避世隐居人士,所赖以优游而自得其乐的良宅,而我的老师木崖先生正是居住在这里。
科举考试被尊贵得很久了,天下读书人没有不为之追求艳羡的,早已深入于膏肓、肺腑之中,全都要求得从这里出身,可未必有适用于天下的地方。其中落第者,未必都不是人才;考中的人,未必都是人才。居于上位的人因此而忧患,于是广泛地搜索寻访,从而涉及到那此隐居于山林中的布衣之士;而士子中也有趁机通过其他途径走了捷径的人,常常可以获取大官的权位。潘先生名声传遍天下三十,也曾与诸生一道屡次参加有司主持的科考。主考官们的好恶与普通百姓不同,常常想着就要高中却又落第了。一旦放弃并远离科考,专下心来深入地思考,精心探究诸子百家之书,创作文章和诗歌而传播于世,世上没有不知道先生大名的。近来朝廷求贤的诏令屡屡颁下,士人获得功名利禄的途径多得很,可先生还是隐迹山泽的清贫之士,与田夫野老打成一片、和睦相处,并将以此种方式安度晚。难道此生只能空手而归吗?
在下怀有隐居的念头已经很久了,可是挣扎在世俗社会的沉浮之中,并不能马上顺遂如愿,经过先生的别墅而顿生羡慕之心,于是写下了这篇游记。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A.有误。患,以……为患。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①重点词:枕,依靠。壑,山谷。蔚然,树木茂盛的样子。深,幽深。秀,秀丽。胜,胜景。句意:县城依山而建,城外林壑幽深,有许多园林沼泽的胜境。
②重点词:而,可知。匿,隐迹。岂,难道。徒然,白白地。句意:可先生还是隐迹山泽的清贫之士,与田夫野老打成一片、和睦相处,并将以此种方式安度晚。难道此生只能空手而归吗?
(3)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
由“于是升高而望,苍烟一空,远山回合,风合松间,响起水上。噫!此羁穷之人,遁世远举之士,把酒临风,所以优游而神怡者也”句可知,此处风景优美。由“先生名满翠天下三十年,亦尝与诸生屡试于有司。有司者,好恶与人殊,往往几得而复失。一旦弃去,专精深思,尽究百家之书,为文章诗歌以传于世,世莫不知有先生。间者求贤之令屡下,士之得者多矣”句可知,这里有河墅主人潘木崖光明峻洁的人格和独立不群、不同世俗的高尚品质。所以,作者“过先生之墅而有慕焉”的原因:一是河墅风景优美,二是有隐居山林,高洁不污的河墅主人——他的老师潘木崖先生。
答案:
(1)A
(2)①县城依山而建,城外林壑幽深,有许多园林沼泽的胜境。
②可先生还是隐迹山泽的清贫之士,与田夫野老打成一片、和睦相处,并将以此种方式安度晚。难道此生只能空手而归吗?
(3)一是河墅风景优美,二是有隐居山林,高洁不污的河墅主人——他的老师潘木崖先生。
八、名著及现代文阅读
11.(2分)同样都是“逼上梁山”,以下人物中与朱仝“上梁山“的原因相似的是 _____,请选择并简述理由。
A.卢俊义
B.林冲
C.武松
D.宋江
【分析】《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联系《水浒传》相关内容可知:朱仝上梁山是被人设计,中计上梁山。小说中和朱仝一样中计上梁山的卢俊义。
故选:A。
答案:
A 都是被梁山人设计,中计上梁山。
12.(2分)编者根据艾青诗歌的内容,选编了诗集《追光者》,你觉得下面哪一首诗不适合入选?请简述理由。
A.《鱼化石》
B.《当黎明穿上了外衣》
C.《那边》
【分析】艾青的《鱼化石》是一首哲理诗。他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从亲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生感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且通过象征手法,用鲜明生动的意象、朴素平凡的语言,道出了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哲理。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这首诗,就充满了诗人对于光的崇敬。这首诗写于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当时诗人才22岁。
艾青在祖国危难之际归国,《那边》中通过对“黑暗”“灯光”的描绘,既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更有要为祖国战斗的呐喊和决心。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这三首诗,分别创作于不同的时代,《鱼化石》创作于七十年代,抒发了对于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创作于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就充满了诗人对于光的崇敬;《那边》创作于1932年艾青在归国途中,当时国家内忧外患,情况紧急,在这种情况下艾青写下这首诗,表现了艾青忧国忧民的思想。
故选:B。
13.(18分)现代文阅读。
看 菜
白金科
①老木匠是这一带有名的木匠,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喜欢找他做活儿。他的活儿做得扎实精致,尤其善雕刻,在家具上雕刻一些吉祥的图案,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鸟鱼虫,总能做到栩栩如生。
②老木匠现在在榆树沟一户娃殷的人家做活儿。殷家闺女叫梅,快要成亲了,需要做些家具。这天,老木匠收留了个十三四岁的小徒弟,便带来上工,安排做一些边边角角的活儿,顺便看看徒弟的天资。
③手艺人上门做活儿,主家要管两顿饭。通常的,上工第一天,给匠人的午饭和晚饭都会上四个菜,这叫开工饭。再往后,午饭就只有两个菜了,但晚饭会保持四个菜。这几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④有的菜是可看不可吃的,手艺人管这叫“看菜”,比如说这鱼。所有的主家会在晚饭时上一条成鱼,这条成鱼手艺人是不会动筷子的。如若保存得当,咸鱼好些日子也坏不了,让主家完整地撤下去,明晚再端上来,好凑齐四个菜。日子艰难,大家都懂。
⑤前些天都是老木匠一人一桌,今天有了徒弟,师徒俩一起块儿用饭。老木匠好酒,先呷上一口酒,微闭双目细细品着,等到睁开眼来,要去夹菜的时候,才发现徒弟已经破了鱼身了。老木匠赶紧制止,给徒弟说了一些饭桌上的规矩。徒弟羞愧难当,可是于事无补了。
⑥盘子里是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熟是好看。现在,朝上的这面的中间部位已经被徒弟夹走了一块鱼肉,有了一个不大的豁口,已经不是一条完整的鱼了。这样的话,这条鱼就成了剩菜,以后主家就不好意思再端上桌了。
⑦徒弟自然不敢再去动那鱼。
⑧吃完了饭,老木匠用筷子夹起那条鱼,翻个个儿,在盘子里摆好。
⑨师徒俩走后,殷家母女开始收拾碗筷。细心的母亲一眼就看出了那条鱼的端倪。母亲知道这是老木匠在体谅她们母女,告诉她这条鱼不需换,以后再端上桌就是。
⑩于是,这条鱼又被来来回回地端了十多天。
⑪殷家的活儿做完了。这天晚上,师徒俩在殷家吃收工饭。拿起筷子,老木匠对徒弟说,孩子,今天晚上,别的菜都别动,咱爷俩只吃鱼,把这条鱼吃完。离开的时候,殷家母女送至院门口。老木匠扔下一句话:一个小玩意儿,留着耍。
⑫母女俩面面相觑。等到去屋里收拾碗筷的时候,方才明白了老木匠的话——饭桌上四个菜原封未动,完完整整地摆在那儿。_____梅的眸子里也有光在闪烁。
⑬日月如梭。一转眼,梅的儿子长大了。梅要为儿子娶媳妇,要做家具。这时候老木匠已经做不动了,那个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叶的活儿。梅便请了一个新木匠。
⑭新木匠是个年轻的后生,自幼就去城里了,在城里学的徒,那是见过大世面,见过洋玩意的。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脸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许多早画好的新样子给梅看。梅就说,咱庄户人家,结实耐用就行。后生就有些郁闷。
⑮吃午饭了。这第一顿饭是开工饭,按规矩上了四个菜。一开吃,后生就看上那条成鱼了。盘子里摆着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喜人。后生可不懂“看菜”这一说,他的师父就没教过他。他一伸筷子便去夹那鱼。
⑯却是怎么也夹不动。
⑰梅的脸上露出许多尴尬来。
⑱后生明白了,这是一条木头鱼,是人工雕刻的。后生的脸腾地红了。
⑲自此,后生总记得那条木头鱼,懂了规矩,少了话语,活儿却是做得格外用心了。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为何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喜欢找老木匠做活儿?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2)下面的景物描写,哪个更适合放在文中划线的空白处?请选择并简述理由。
A.一轮圆月,透过窗户,在粗瓷盘上洒下柔和的光。
B.一弯残月,透过窗户,在粗瓷盘上洒下清冷的光。
(3)小说第⑮段对鱼的样子进行了与前文完全重复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自此,后生总记得那条木头鱼,少了话语,活儿却是做得格外用心了”结尾有何深意?请结合小说的主题简要分析。
【分析】小说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展开故事,直接灵活地展现了跨度较长的乡村生活。从收徒、送“木头鱼”等情节,写出了老木匠的善良、谦虚,小说没有激烈而集中的矛盾冲突,叙事云淡风轻,语言平淡自然,进入新时代,各方面条件好了,传统的工匠技艺却受到冷落,呼唤人们守护传统手艺,弘扬传统美德。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
结合“他的活儿做得扎实精致,尤其善雕刻,在家具上雕刻一些吉祥的图案,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鸟鱼虫,总能做到栩栩如生”句可知,老木匠的活儿扎实精致,雕刻栩栩如生,技艺高超。结合“吃完了饭,老木匠用筷子夹起那条鱼,翻个个儿,在盘子里摆好。细心的母亲一眼就看出了那条鱼的端倪。母亲知道这是老木匠在体谅她们母女,告诉她这条鱼不需换,以后再端上桌就是”句可知,老木匠善良、谦虚的特点。
(2)本题考查内容的衔接。
A句合适。
结合“拿起筷子,老木匠对徒弟说,孩子,今天晚上,别的菜都别动,咱爷俩只吃鱼,把这条鱼吃完。离开的时候,殷家母女送至院门口。老木匠扔下一句话:一个小玩意儿,留着耍。母女俩面面相觑。等到去屋里收拾碗筷的时候,方才明白了老木匠的话——饭桌上四个菜原封未动,完完整整地摆在那儿”内容分析,老木匠体谅母女俩的境况,在吃完鱼,离开之前给他们雕刻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鱼放在盘子里,因为按照当地“看菜”的习惯,最后一天上真的鱼就可以。这种行为让母女非常感动,A句中的“圆月”“柔和”能表现出人物的感动的情感,所以选择A句更合适。
(3)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
⑮段“盘子里摆着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喜人”句对鱼的描写和前文中老木匠吃的鱼的样子完全一样,只不过老木匠吃的是真鱼,而后生吃的确实老木匠雕刻的鱼,由此可以看出老木匠的技术的高超,结合“后生明白了,这是一条木头鱼,是人工雕刻的。后生的脸腾地红了”“自此,后生少了话语,活儿却是做得格外用心了”来看,体现出了小说呼唤人们守护传统手艺,弘扬传统美德。
(4)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从故事情节发展的角度来看,小说写新木匠把老木匠雕刻的鱼当成真的,“自此,后生少了话语,活儿却是做得格外用心了”与上文老木匠离开时给殷家母女留下雕刻的鱼的情节相呼应,使故事情节更具有完整性;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新木匠是个年轻的后生,自幼就去城里了,在城里学的徒,那是见过大世面,见过洋玩意的。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脸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许多早画好的新样子给梅看”和老木匠“扔下一句话:一个小玩意儿,留着耍”“母女俩面面相觑”“等到去师徒俩吃饭的屋里收拾碗筷的时候,方才明白了木匠的话一一饭桌上四个菜原封未动,完完整整地摆在那儿”形成对照,衬托了老木匠谦虚的形象特点和高超的技艺;从揭示主题的角度来看,从小说写新木匠“看了梅用的家具,脸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许多早画好的新样子给梅看”可知,进入新时代,各方面条件好了,传统的工匠技艺却受到冷落。而从后生可不懂“看菜”这一说,“后生明白了,这是一条木头鱼,是人工雕刻的。后生的脸腾地红了”“自此,后生少了话语,活儿却是做得格外用心了”来看,小说呼唤人们守护传统手艺,弘扬传统美德。
答案:
(1)老木匠的活儿扎实精致,雕刻栩栩如生,技艺高超。老木匠善良、谦虚的特点。
(2)A句合适。能表现出人物的感动的情感,所以选择A句更合适。
(3)可以看出老木匠的技术的高超,体现出了小说呼唤人们守护传统手艺,弘扬传统美德。
(4)①情节上:与上文老木匠离开时四个菜完整保留,母女俩面面相觑相呼应,情节更具有完整性。
②人物上:和老木匠形成对照,衬托了老木匠谦虚的形象特点和高超的技艺。
③主题上:进入新时代,各方面条件好了,传统的工匠技艺却受到冷落,呼唤人们守护传统手艺,弘扬传统美德。
九、语言运用
14.(12分)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明“礼”】
(1)下面材料是对中国文化中“礼”的介绍。请根据文段内容,概括“礼”的4个主要作用。注意语言简明准确,每点不超过6个字。
由今溯古,均可见“礼”之要位。《礼记》言:“男子二十,冠而字。”即指古时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在古代,“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且凡遇重要场合必须戴冠,否则就是违礼违制;不仅如此,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形制的“冠”,小小服饰之冠,却与等级次序相关。“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所以,“礼”也是社会中文明与野蛮的分界线。中国幅员辽阔,言语有别,风俗各异,但“礼”却能超越语言和习俗的差异,使得中华民族对自身的传统文化有共同认知。人内心会有各种欲望,但学“礼”可以让人“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学会“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发乎情,止乎礼”。
【拾“礼”】
(2)请将下面文段空缺处补充完整,注意语言连贯。
中国人的规矩,就是方方面面的分寸,① 比如 :入座不横肱,食时不叹气,这是礼;衣冠求整洁,言辞如春风,这也是礼;夫妻间相敬如宾,朋友间谦恭礼让,这是礼;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丧话,这也是礼……礼,② 是对行为的规范约束 ,是对自己的修养要求;外化于行,③ 内化于心 。个人素养的修炼之中有“礼”,亲朋好友的交往之中有“礼”,国家民族的交流之间有“礼”,所以,“礼”④ 无处不在 ,为中华气节之首。
【说“礼”】
(3)下面是关于“礼”的一首小诗,请根据前后内容,补写空缺的句子,注意语意连贯、句式一致、表达生动。
有人说
“礼”是沉重的枷锁
囚束天性,禁锢自我
是迂腐 是陈旧
黯淡了热情 熄灭了创造
我却说
“礼”是美丽的饰品
展现品性,凸显气质
是点缀 是衬托
彰显了风范 美化了个人
【分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且凡遇重要场合必须戴冠,否则就是违礼违制;不仅如此,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形制的‘冠’,小小服饰之冠,却与等级次序相关”可得:规定秩序制度;结合“‘礼’也是社会中文明与野蛮的分界线”可得:维护文化文明;结合“‘礼’却能超越语言和习俗的差异,使得中华民族对自身的传统文化有共同认知”可得:统一民族认知;结合“人内心会有各种欲望,但学‘礼’可以让人‘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可得:约束内心欲望。
(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补充。①结合“入座不横肱,食时不叹气,这是礼;衣冠求整洁,言辞如春风,这也是礼;夫妻间相敬如宾,朋友间谦恭礼让,这是礼;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丧话,这也是礼……”可知这是对“礼”的举例,所以第一空可填“比如”;②“是对自己的修养要求”是对“夫妻间相敬如宾,朋友间谦恭礼让,这是礼;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丧话,这也是礼”的总结;结合“入座不横肱,食时不叹气,这是礼;衣冠求整洁,言辞如春风,这也是礼”可知这里应填对“礼”的另一个总结,可得:是对行为的规范约束;③结合“外化于行”可得后一句是“内化于心”;④结合“个人素养的修炼之中有‘礼’,亲朋好友的交往之中有‘礼’,国家民族的交流之间有‘礼’”可得:无处不在。
(3)本题考查仿写诗句。结合“有人说”的内容可知这里写的是“礼”的消极影响,可知后面我们可以结合“礼”的积极作用进行仿写。语意连贯、句式一致、表达生动即可。
【解答】答案:
(1)规定秩序制度,维护文化文明,统一民族认知,约束内心欲望。
(2)①比如 ②是对行为的规范约束 ③内化于心 ④无处不在
(3)示例:“礼”是美丽的饰品
展现品性,凸显气质
是点缀 是衬托
彰显了风范 美化了个人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诗歌鉴赏,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与运用,默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诗歌鉴赏,名著及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