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19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32分,每小题2分)
1.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誉满全球,其中的“碱”指纯碱,也就是下列中的( )
A.氢氧化钠 B.碳酸氢钠 C.碳酸钠 D.氯化钠
2.适合贴在装有浓硫酸的药品柜上的警示标志是( )
A. B.
C. D.
3.下列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 )
①家用保鲜袋 ②不锈钢 ③淀粉 ④尼龙绳 ⑤汽车轮胎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只有①⑤
4.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洁净空气、氧化镁、液态氧
B.氮气、过氧化氢、氯酸钾
C.稀有气体、高锰酸钾、天然气
D.金刚石、冰水共存物、石油
5.化肥的合理使用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肥料中属于氮肥的是( )
A.尿素 B.氯化钾 C.磷矿粉 D.碳酸钾
6.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B.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发生火灾吋,用湿涅毛巾抵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水结成冰一一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一一分子的体积变大
C.湖面上柳絮飘扬一一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一一分子间有间隙
8.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生活中若水的硬度较大,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硬度
B.聚乙烯塑料包装袋可以用加热挤压的方法封口
C.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上方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9.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变成Mg2+
B.铝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
C.三种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镁、铝、硅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10.门捷列夫说:“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用石墨做导电性实验灯泡会亮,改用6B铅笔芯做实验灯泡不亮
B.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木炭还原氧化铜,试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D.铁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
11.化学实验不仅有色彩的绚烂,还有声音的美丽.下列实验中听到声音后的处理方式,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验纯氢气,听见清脆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不可以点燃
B.收集氧气,听见水槽的水面有“咕咚咕咚”气泡声,说明氧气已满,可以移出导管
C.点燃纯氧中的铁丝,听见“咔嚓咔嚓”的火星四射声,继续慢慢伸下去,观察进一步的现象
D.蒸发盐水,一直等到听见“噼噼啪啪”盐粒蹦跳的声音再停止加热和搅拌
12.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
C.生成C和D的微粒个数比1:1
D.该化学反应中共有2种氧化物
13.“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交警常用“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饮酒,其检测原理是让司机呼出气体中的酒精与检测仪中的物质发生化变反应: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xCO2↑+9H2O,其中x的值和三氧化铬(CrO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
A.2,+3价 B.4,+3价 C.4,+3价 D.2,+6价
14.现有Na2CO3、Fe、Ca(OH)2、H2SO4这四种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有几组( )
A.2组 B.3组 C.4组 D.5组
15.硝酸制备中会发生反应4NH3+5O2=4X+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消耗氧与生成水中氧的质量比为5:3
B.X的化学式为NO2
C.该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
D.NH3中氮的质量分数为25%
16.小明同学取部分变质的烧碱固体13.3g,将其加入150g质量分数7.3%的稀盐酸中,反应中产生气泡,反应后得到中性溶液,则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
A.6.6g B.3.3g C.4.4g D.2.2g
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20分)
17.(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镁 ;
(2)2个氮气分子 ;
(3)2个氢原子 ;
(4)+6价的硫元素 ;
(5)氢氧化铁 ;
(6)缺少 元素会得佝偻病;
(7)2个二氧化碳分子 ;
(8)5个硫酸根离子 ;
(9)4个铵根离子 ;
(10)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
18.(4分)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如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
②E粒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则该粒子符号表示为
19.(5分)分析处理图表信息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是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6.0
36.6
37.3
38.4
KNO3
31.6
63.9
110
169
Ca(OH)2
0.16
0.14
0.12
0.095
请仔细阅读图表后回答下列问题:
(1)A曲线表示的是 的溶解度曲线。
(2)除去A中少量的B,步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3)20℃时,将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10g分别加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测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4)现有一杯饱和溶液,是A、B、C三种饱和溶液中的一种,将其加热时出现浑浊现象,则这杯饱和溶液的溶质是 。
20.(7分)化学反应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不能用铁质容器存放硫酸铜溶液,因为铁与硫酸铜溶液会发生化学反应,此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 变为 .
(2)人的胃液里含有胃酸,若胃酸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可缓解病痛.则该药用于治疗的化学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
①尿素由 种元素组成,属于 (填“氮”、“磷”或“钾”)肥.
②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 .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5分)
21.(5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下列实验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锥形瓶
(2)根据下面2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①实验Ⅰ两支试管中出现现象的不同之处是 ,通过实验可认识到:虽然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不同的酸溶于水时电离出的 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
②变量控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例如我们在实验室做检验CO2的溶解性实验时需控制两个因素:一是两个塑料容器的容积相同,二是容器中加入的水量相同,则实验Ⅱ中控制的两个因素分别是 、 .
(3)某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析出,且产生少量的气体,于是,他重新配制硫酸铜溶液,再次实验,又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②由实验可以得出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4)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炼铁,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质量是多少?
22.CO2能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若用如图装置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不是水,也不是二氧化碳。有以下操作,应采取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其中①②③可重复使用)
①从b端通N2
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广口瓶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CO2
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广口瓶中
23.(7分)无水氯化钙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以石灰石矿粉(含有SiO2、Fe2O3、MgSO4等杂质)为原料,生产无水氯化钙的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流程图中推知:Si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加入BaCl2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
(3)滤渣3中除有Ca(OH)2外、还有 (填化学式)。
(4)产品中的杂质除极少量H2O外,最有可能含的是 (填化学式)。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3分)
24.(6分)氮化镁是一种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无机化合物,它可用于制备高硬度、高热导、抗腐蚀、抗磨损和耐高温的其它元素的氮化物,制备特殊的陶瓷材料等.某兴趣小组用镁与氮气反应制备氮化镁(Mg3N2),并用实验方法测定氮化镁的纯度.
资料一:氮化镁是浅黄色粉末,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氨气;
资料二:(NH4)2SO4+2NaNO22N2↑+Na2SO4+4H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资料三:饱和硫酸亚铁溶液能吸收部分氧气;
资料四:在常温下或温度不高的条件下镁几乎与水不反应.
【制备氮化镁】制备氮化镁的装备示意图如图1:
(1)仪器a的名称是 ,b的名称是 ;
(2)D装置的作用是 ,G装置的作用是 ;能否将C、D装置对调 (填“能”或“否”);
(3)写出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5)进行实验时先进行 (选择“A”或“E”)处加热,理由是 ;
(6)A处加热片刻后,应移去酒精灯,理由是 .
【测定氮化镁的含量】
(7)定性测定:
步骤一、取少量氮化镁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试管口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步骤二、弃去上层清液,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沉淀全溶且冒气泡.
①检验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方法是 ;
②写步骤二中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定量测定:按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
①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 ;
②取氮化镁样品16克进行实验,I装置增重3.4克,求该样品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
③导致该样品中氮化镁含量测定结果偏低的可能原因是 .
25.(7分)某小组同学利用pH传感器对碳酸氢钠、碳酸钠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探究。
25℃时,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用pH传感器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将图1与图2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回答下列问题:
(1)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均呈碱性,两种溶液碱性较强的是 。
(2)a点的溶质为 ,b点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依据实验获取的信息,请将鉴别Na2CO3和 NaHCO3固体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分别取两种固体加入适量水溶解,逐滴缓缓加入稀盐酸, 。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2分)
26.(4分)硼氢化钠【化学式(NaBH4)】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硼氢化钠与水等物质发生较缓慢的反应释放氢气),请回答:
(1)NaB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硼氢化钠中Na、B、H元素的质量比为
(3)已知硼氢化钠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硼元素的化合价为 ,若硼元素没有可变化合价,则硼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4)NaBH4中硼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5)计算:38gNaBH4中含有多少克硼元素?(写出计算过程)
27.(8分)某公司生产的新型融雪剂的成分是无水CaCl2和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融雪剂中氯化钙的含量,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该样品12g,加水充分溶解,得到溶液50g,然后取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100g平均分五次加入,充分振荡,实验数据见表。请你分析数据并进行有关计算。
次 数
1
2
3
4
5
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5
x
7.5
10
10
(1)上表中x的数值为 。第 次加入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
(2)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019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32分,每小题2分)
1.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誉满全球,其中的“碱”指纯碱,也就是下列中的( )
A.氢氧化钠 B.碳酸氢钠 C.碳酸钠 D.氯化钠
【分析】依据侯德榜制碱原理分析判断,候氏制碱法是向氨化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析出晶体,得到晶体受热分解得到碳酸钠。
【解答】解:候氏制碱法是向氨化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析出晶体,得到晶体受热分解得到碳酸钠;所以“侯氏制碱法”中的碱实质是盐,该盐为碳酸钠(Na2CO3),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侯德榜制碱的原理应用,产物判断,明确制碱法法中涉及的反应即可解答,题目较简。
2.适合贴在装有浓硫酸的药品柜上的警示标志是( )
A. B.
C. D.
【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浓硫酸药品柜上应贴腐蚀品标志。
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正确。
B、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浓硫酸的性质、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下列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 )
①家用保鲜袋 ②不锈钢 ③淀粉 ④尼龙绳 ⑤汽车轮胎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只有①⑤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
①家用保鲜袋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②不锈钢是铁的合金,钢属于金属材料。
③淀粉属于天然材料。
④尼龙绳是用尼龙制成的,尼龙属于合成材料。
⑤汽车轮胎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故①④⑤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合成材料,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4.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洁净空气、氧化镁、液态氧
B.氮气、过氧化氢、氯酸钾
C.稀有气体、高锰酸钾、天然气
D.金刚石、冰水共存物、石油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单质、化合物及混合物的概念;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解:A、洁净空气属于混合物,氧化镁属于化合物,液态氧属于单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氮气属于单质,过氧化氢、氯酸钾都属于化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属于化合物,天然气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属于单质、冰水共存物属于化合物,石油属于混合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5.化肥的合理使用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肥料中属于氮肥的是( )
A.尿素 B.氯化钾 C.磷矿粉 D.碳酸钾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正确。
B、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
C、磷矿粉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错。
D、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6.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B.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发生火灾吋,用湿涅毛巾抵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分析】A.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可燃物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解答;
C.根据火场逃生的正确做法来分析;
D.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要谨慎处理。
【解答】解:A.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 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酒精燃烧起火,可立即用湿抹布盖灭,使酒精与空气隔绝并降低了环境温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发生火灾时,有害气体和烟尘往上走,因此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故选项说法正确;
D.天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等易发生爆炸,天然气泄漏,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防止爆炸的措施、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水结成冰一一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一一分子的体积变大
C.湖面上柳絮飘扬一一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一一分子间有间隙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结成冰,水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湖面上柳絮飘扬,柳絮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D、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生活中若水的硬度较大,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硬度
B.聚乙烯塑料包装袋可以用加热挤压的方法封口
C.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上方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A、根据煮沸的方法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降低水的硬度进行解答;
B、根据塑料袋的可塑性考虑;
C、根据天然气的密度考虑;
D、根据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考虑.
【解答】解:A、煮沸的方法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降低水的硬度,故A说法正确;
B、聚乙烯塑料属于可塑性,加热后能熔化,所以可以用加热挤压的方法封口,故B说法正确;
C、由于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上方,故C说法正确;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塑料袋的可塑性,天然气的密度,了解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
9.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变成Mg2+
B.铝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
C.三种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镁、铝、硅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2,表示原子序数为1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12;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铝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3,表示原子序数为1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铝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三种元素中硅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镁、铝、硅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0.门捷列夫说:“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用石墨做导电性实验灯泡会亮,改用6B铅笔芯做实验灯泡不亮
B.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木炭还原氧化铜,试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D.铁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以及反应时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用石墨做导电性实验灯泡会亮,6B铅笔中含有石墨,故改用6B铅笔芯做实验灯泡任然会亮,故A错误;
B、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不是雾,故B错误;
C、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试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故C正确;
D、铁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的结论,不是实验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以及有关的实验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化学实验不仅有色彩的绚烂,还有声音的美丽.下列实验中听到声音后的处理方式,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验纯氢气,听见清脆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不可以点燃
B.收集氧气,听见水槽的水面有“咕咚咕咚”气泡声,说明氧气已满,可以移出导管
C.点燃纯氧中的铁丝,听见“咔嚓咔嚓”的火星四射声,继续慢慢伸下去,观察进一步的现象
D.蒸发盐水,一直等到听见“噼噼啪啪”盐粒蹦跳的声音再停止加热和搅拌
【分析】A、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不可以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B、收集氧气,听见水槽的水面有“咕咚咕咚”气泡声,说明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说明氧气已满,可以移出导管,故选项说法正确。
C、点燃纯氧中的铁丝,听见“咔嚓咔嚓”的火星四射声,继续慢慢伸下去,观察进一步的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D、蒸发盐水,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不能等到听见“噼噼啪啪”盐粒蹦跳的声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2.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
C.生成C和D的微粒个数比1:1
D.该化学反应中共有2种氧化物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H2OCO+3H2。
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B、物质B是水,相对分子质量是18,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生成C和D的微粒个数比1:3,故C错误;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化学反应中共有H2O、CO两种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13.“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交警常用“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饮酒,其检测原理是让司机呼出气体中的酒精与检测仪中的物质发生化变反应: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xCO2↑+9H2O,其中x的值和三氧化铬(CrO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
A.2,+3价 B.4,+3价 C.4,+3价 D.2,+6价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x的数值;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rO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xCO2↑+9H2O,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物中C原子个数为2,生成物中C原子个数为x,反应前后C原子相等,则x=2;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显﹣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为x,可知CrO3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x+(﹣2)×3=0,则x=+6。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14.现有Na2CO3、Fe、Ca(OH)2、H2SO4这四种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有几组( )
A.2组 B.3组 C.4组 D.5组
【分析】根据碳酸钠、硫酸、铁、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氢氧化钙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故这四种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有4组。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正确酸碱盐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硝酸制备中会发生反应4NH3+5O2=4X+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消耗氧与生成水中氧的质量比为5:3
B.X的化学式为NO2
C.该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
D.NH3中氮的质量分数为25%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由4NH3+5O2=4X+6H2O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12个,反应前氮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4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10个,反应后应该是10个,其中4个包含在4X中,X的化学式NO;
A、反应消耗氧与生成水中氧的质量比为:160:96=5:3,该选项说法正确;
B、X的化学式为NO,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前氮元素化合价是﹣3,反应后氮元素化合价是+2,反应前氧元素化合价是0,反应后化合价是﹣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氨气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100%=82.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6.小明同学取部分变质的烧碱固体13.3g,将其加入150g质量分数7.3%的稀盐酸中,反应中产生气泡,反应后得到中性溶液,则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
A.6.6g B.3.3g C.4.4g D.2.2g
【分析】根据HCl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钠的质量以及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答】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NaOH+HCl═NaCl+H2O
40 36.5
13.3g﹣x
+=150g×7.3%
x=5.3g
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3g=2.2g
故选:D。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20分)
17.(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镁 Mg ;
(2)2个氮气分子 2N2 ;
(3)2个氢原子 2H ;
(4)+6价的硫元素 ;
(5)氢氧化铁 Fe(OH)3 ;
(6)缺少 Ca 元素会得佝偻病;
(7)2个二氧化碳分子 2CO2 ;
(8)5个硫酸根离子 5SO42﹣ ;
(9)4个铵根离子 4NH4+ ;
(10)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H2O 。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镁的化学式为Mg,故填:Mg;
(2)2个氮气分子就是在氮气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N2;
(3)2个氢原子就是在氢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H;
(4)+6价的硫元素就是在硫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加上+6,故填:;
(5)氢氧化铁中铁元素为+3价,氢氧根为﹣1价,其化学式为Fe(OH)3,故填:Fe(OH)3;
(6)缺少Ca元素会得佝偻病,故填:Ca;
(7)2个二氧化碳分子就是在二氧化碳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CO2;
(8)5个硫酸根离子就是在硫酸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5,故填:5SO42﹣;
(9)4个铵根离子就是在铵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4,故填:4NH4+;
(10)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故填: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8.(4分)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如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 3 种元素。
②E粒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则该粒子符号表示为 Al3+
【分析】①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解答。
②E粒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是E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则E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3,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B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3种元素。
②E粒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是E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则E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3,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3+。
故答案为:
①3;
②Al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5分)分析处理图表信息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是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6.0
36.6
37.3
38.4
KNO3
31.6
63.9
110
169
Ca(OH)2
0.16
0.14
0.12
0.095
请仔细阅读图表后回答下列问题:
(1)A曲线表示的是 硝酸钾 的溶解度曲线。
(2)除去A中少量的B,步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过滤,洗涤,干燥。
(3)20℃时,将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10g分别加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测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b%>c% 。
(4)现有一杯饱和溶液,是A、B、C三种饱和溶液中的一种,将其加热时出现浑浊现象,则这杯饱和溶液的溶质是 氢氧化钙 。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A曲线表示的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2)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除去A中少量的B,步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3)20℃时,将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10g分别加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测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a%=b%>c%;
(4)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现有一杯饱和溶液,是A、B、C三种饱和溶液中的一种,将其加热时出现浑浊现象,则这杯饱和溶液的溶质是氢氧化钙。
故答案为:(1)硝酸钾;
(2)降温结晶;
(3)a%=b%>c%;
(4)氢氧化钙。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7分)化学反应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不能用铁质容器存放硫酸铜溶液,因为铁与硫酸铜溶液会发生化学反应,此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 +2 变为 0 .
(2)人的胃液里含有胃酸,若胃酸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可缓解病痛.则该药用于治疗的化学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Al(OH)3+3HCl=AlCl3+3H2O .
(3)
①尿素由 四 种元素组成,属于 氮 (填“氮”、“磷”或“钾”)肥.
②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 17:22 .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及单质元素化合价为零分析;
(2)利用酸碱中和写出化学方程式;
(3)根据图示中相关的物质的结构判断其化学式并书写出相关的方程式进行解答.
【解答】解:(1)反应前硫酸铜中的硫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所以铜离子为+2价;反应后生成的是单质铜,而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故铜为0价;故答案为:+2;0;
(2)胃酸是盐酸,胃舒平的成分是氢氧化铝,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故答案为:Al(OH)3+3HCl=AlCl3+3H2O;
(3)①由尿素[CO(NH2)2]可知,尿素由碳、氧、氮、氢元素组成,属于氮肥;故填:四;氮;
②图示中相关的物质的结构判断可知A为氨气(NH3)、B为二氧化碳(CO2)、C为尿素[CO(NH2)2]、D为水(H2O),其相关的方程式为2NH3+CO2CO(NH2)2+H2O,所以A与B的质量比为34:44=17:22.故填:17:22.
【点评】本题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考查酸碱盐的性质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使学生对酸碱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5分)
21.(5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下列实验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锥形瓶
(2)根据下面2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①实验Ⅰ两支试管中出现现象的不同之处是 B中产生白色沉淀 ,通过实验可认识到:虽然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不同的酸溶于水时电离出的 酸根离子 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
②变量控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例如我们在实验室做检验CO2的溶解性实验时需控制两个因素:一是两个塑料容器的容积相同,二是容器中加入的水量相同,则实验Ⅱ中控制的两个因素分别是 温度 、 与氧气接触 .
(3)某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析出,且产生少量的气体,于是,他重新配制硫酸铜溶液,再次实验,又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氢气 ;②由实验可以得出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铁>铜 .
(4)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炼铁,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质量是多少?
【分析】根据已有的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根据酸的特性解答;根据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中的控制变量解答;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以及化学式的计算解答即可.
【解答】解:(1)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于反应容器,故填:C;
(2)①实验Ⅰ,A中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B中硫酸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主要是由于不同的酸溶于水时电离出的酸根离子不同的缘故,故填:B中产生白色沉淀;酸根离子.
②实验Ⅱ探究的是燃烧的条件,实验中控制的两个因素分别是温度和与氧气接触,故填:温度,与氧气接触.
(3)①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硫酸铜和水,加入铁产生气体,故可能是氢气,故填:氢气;
②铁能将铜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故填:铁>铜;
(4)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炼铁,设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质量是x
Fe2O3﹣﹣﹣﹣2Fe
160 112
1000t×80% 96%x
x≈583.3t
答: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质量是583.3t.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以及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2.CO2能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原因是 CO2+H2O═H2C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若用如图装置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不是水,也不是二氧化碳。有以下操作,应采取的操作顺序是 ④①③①②③ (填序号,其中①②③可重复使用)
①从b端通N2
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广口瓶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CO2
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广口瓶中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答。
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不是水,也不是二氧化碳,可先证明水、二氧化碳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再证明生成的碳酸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解答】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若用如图装置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装置的广口瓶中;①从b端通N2
;③从a端通CO2(前三步证明变红不是二氧化碳的缘故);①从b端通N2;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广口瓶中滴加适量水(赶走二氧化碳加入水,证明变红与水无关);③从从a端通CO2(证明变红是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
CO2+H2O═H2CO3;④①③①②③。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7分)无水氯化钙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以石灰石矿粉(含有SiO2、Fe2O3、MgSO4等杂质)为原料,生产无水氯化钙的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流程图中推知:Si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不能与盐酸反应 。
(2)加入BaCl2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除掉滤液中的硫酸根离子 。
(3)滤渣3中除有Ca(OH)2外、还有 Mg(OH)2、Fe(OH)3 (填化学式)。
(4)产品中的杂质除极少量H2O外,最有可能含的是 BaCl2 (填化学式)。
【分析】依据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结合反应中沉淀形成的有关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解:(1)石灰石矿粉加入盐酸后过滤能够得到二氧化硅的固体,则能够推知二氧化硅不能够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性质;
(2)滤液1中加入氯化钡的溶液,依据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可知能与之反应的是硫酸镁,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滤渣应该是该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从而去除了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
(3)石灰乳中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够和加盐酸后生成的氯化铁、加氯化钡后生成的氯化镁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镁沉淀,所以滤渣3中除有Ca(OH)2外、还有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铁(Mg(OH)2、Fe(OH)3);
(4)从整个过程看如果加入氯化钡量较多,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并没有能够对它进行去除,所以产品中还可能含有氯化钡(BaCl2);
故答案为:(1)不能与盐酸反应。
(2)除掉滤液中的硫酸根离子。
(3)Mg(OH)2、Fe(OH)3。
(4)BaCl2。
【点评】此题是对物质制备题的考查,能够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较好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3分)
24.(6分)氮化镁是一种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无机化合物,它可用于制备高硬度、高热导、抗腐蚀、抗磨损和耐高温的其它元素的氮化物,制备特殊的陶瓷材料等.某兴趣小组用镁与氮气反应制备氮化镁(Mg3N2),并用实验方法测定氮化镁的纯度.
资料一:氮化镁是浅黄色粉末,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氨气;
资料二:(NH4)2SO4+2NaNO22N2↑+Na2SO4+4H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资料三:饱和硫酸亚铁溶液能吸收部分氧气;
资料四:在常温下或温度不高的条件下镁几乎与水不反应.
【制备氮化镁】制备氮化镁的装备示意图如图1:
(1)仪器a的名称是 分液漏斗 ,b的名称是 圆底烧瓶 ;
(2)D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水蒸气(干燥氮气) ,G装置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E装置 ;能否将C、D装置对调 否 (填“能”或“否”);
(3)写出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Mg+N2Mg3N2 ;
(4)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用酒精灯微热烧瓶,若G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冷却后G处长导管内产生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
(5)进行实验时先进行 A (选择“A”或“E”)处加热,理由是 排尽空气 ;
(6)A处加热片刻后,应移去酒精灯,理由是 该反应放出大量热(节约能源) .
【测定氮化镁的含量】
(7)定性测定:
步骤一、取少量氮化镁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试管口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步骤二、弃去上层清液,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沉淀全溶且冒气泡.
①检验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方法是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为氨气 ;
②写步骤二中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
(8)定量测定:按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
①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 充分反应,防倒吸 ;
②取氮化镁样品16克进行实验,I装置增重3.4克,求该样品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 62.5%
③导致该样品中氮化镁含量测定结果偏低的可能原因是 产生的氨气未能全部被吸收 .
【分析】(1)由图中仪器结构可知,a为分液漏斗、b为圆底烧瓶解答;
(2)装置内含有氧气、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氮的氧化物,装置C除去氧气(及氮氧化物)、D干燥氮气,防止对E装置反应的影响;
C、D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
(3)装置E中氮气与镁反应生成二氮化三镁;
(4)利用装置内气体热胀冷缩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5)根据进行实验时先进行A处加热,为了排尽空气解答;
(6)根据该反应放出大量热(节约能源)解答;
(7)根据氮化镁水解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与氨气,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据此设计证明有氮化镁生成;若Mg有剩余,将上述反应后的上清液去掉,加入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有Mg剩余解答;
(8)
①根据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充分反应,防倒吸解答;
②根据I装置增重3.4克为氨气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分析解答;
③根据致该样品中氮化镁含量测定结果偏低的可能原因是产生的氨气未能全部被吸收解答.
【解答】解:(1)由图中仪器结构可知,a为分液漏斗、b为圆底烧瓶;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水蒸气(干燥氮气);G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E装置;D干燥氮气,除去水蒸气,防止对E装置反应的影响;C、D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故C、D不能对调,
(3)装置E中氮气与镁反应生成二氮化三镁,反应方程式为:3Mg+N2Mg3N2;
(4)利用装置内气体热胀冷缩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微热b,这时G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G中插在溶液里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5)进行实验时先进行A加热,理由是排尽空气;
(6)该反应放出大量热(节约能源);
(7)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氨味(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
弃去上清液,加入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反应的方程式:Mg+2HCl═MgCl2+H2↑
(8)
①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充分反应,防倒吸;
②设样品中氮化镁的质量为x
Mg3N2+6H2O═3Mg(OH)2+2NH3↑
100 34
x 3.4g
x=10g
该样品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100%=62.5%;
③致该样品中氮化镁含量测定结果偏低的可能原因是产生的氨气未能全部被吸收.
答案:
(1)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2)吸收水蒸气(干燥氮气); 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E装置; 否;
(3)3Mg+N2Mg3N2
(4)用酒精灯微热烧瓶,若G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冷却后G处长导管内产生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5)A; 排尽空气;
(6)该反应放出大量热(节约能源);
(7)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为氨气;
②Mg+2HCl═MgCl2+H2↑;
(8)①充分反应,防倒吸;
②62.5%;
③产生的氨气未能全部被吸收.
【点评】本题以氮化镁的制备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实验装置的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等,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基本扎实的基础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7分)某小组同学利用pH传感器对碳酸氢钠、碳酸钠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探究。
25℃时,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用pH传感器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将图1与图2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回答下列问题:
(1)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均呈碱性,两种溶液碱性较强的是 Na2CO3 。
(2)a点的溶质为 NaCl、HCl ,b点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H2O+CO2↑ 。
(3)依据实验获取的信息,请将鉴别Na2CO3和 NaHCO3固体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分别取两种固体加入适量水溶解,逐滴缓缓加入稀盐酸, 若立即产生气泡则为碳酸氢钠,若开始无气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则为碳酸钠 。
【分析】(1)根据显酸性溶液pH小于7,显中性溶液pH等于7,显碱性溶液pH大于7,显碱性溶液pH越高,碱性越强进行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导致pH变化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后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解答】解:(1)实显碱性溶液pH大于7,显碱性溶液pH越高,碱性越强,因此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
(2)实验中,a点的溶质有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盐酸中的氯化氢;b点后,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3)依据实验3获取的信息可知,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后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的实验方案为:取两种固体加水配成溶液,分别逐滴加入盐酸,若立即产生气泡则为碳酸氢钠,若开始无气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则为碳酸钠。
故答案为:
(1)Na2CO3;
(2)NaCl、HCl;NaHCO3+HCl=NaCl+H2O+CO2↑;
(3)若立即产生气泡则为碳酸氢钠,若开始无气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则为碳酸钠。
【点评】本题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2分)
26.(4分)硼氢化钠【化学式(NaBH4)】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硼氢化钠与水等物质发生较缓慢的反应释放氢气),请回答:
(1)NaB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8
(2)硼氢化钠中Na、B、H元素的质量比为 23:11:4
(3)已知硼氢化钠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硼元素的化合价为 +3 ,若硼元素没有可变化合价,则硼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B2O3
(4)NaBH4中硼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8.9% (保留一位小数)
(5)计算:38gNaBH4中含有多少克硼元素?(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分析;
(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NaB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11+1×4=38;故填:38;
(2)硼氢化钠中Na、B、H的质量比为(23×1):(11×1):(1×4)=23:11:4,故填:23:11:4;
(3)硼氢化钠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硼元素的化合价为x,(+1)+x+(﹣1)×4=0,解得:x=+3;若硼元素没有可变化合价,则硼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B2O3;故填:+3;B2O3;
(4)NaBH4中硼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8.9%;
(5)38g硼氢化钠中硼元素的质量为38g××100%=11g,故填:11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7.(8分)某公司生产的新型融雪剂的成分是无水CaCl2和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融雪剂中氯化钙的含量,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该样品12g,加水充分溶解,得到溶液50g,然后取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100g平均分五次加入,充分振荡,实验数据见表。请你分析数据并进行有关计算。
次 数
1
2
3
4
5
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5
x
7.5
10
10
(1)上表中x的数值为 5 。第 4 次加入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
(2)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第一次和第三次以及第四次都是增加了2.5g,所以第二次也是增加2.5g,可知x为5,且第四次为恰好完全反应。据此结合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对应的物质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
第一次和第三次以及第四次都是增加了2.5g,所以第二次也是增加2.5g,可知x为5,且第四次为恰好完全反应
设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CaCl2═CaCO3↓+2NaCl
111 100 117
x 10 g y
==
x=11.1g
y=11.7 g
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00%=92.5%
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5%
答:(1)上表中x的数值为 5.第 4次加入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
(2)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92.5%。
(3)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5%。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门捷列夫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g氢氧化钠固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宁夏仁存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宁夏仁存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下列做法对人体无害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