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梁家湾九年制学校活页教案
序号 | 第 课时 | 日期: 签章: | |||||
课 题 | 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技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
教学重点 | 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 ||||||
教学难点 | 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 ||||||
课 型 | 新授 | 教学方法 | 讲解 | ||||
教学准备 |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 | ||||||
教 学 过 程 | 教 学 设 计 | ||||||
教 师 活 动 | 学生活动 | ||||||
一、导入 赏析诗词,引入新课: 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 (雨声、蛙声,这是初夏雨夜特有的音响和气氛,而且在闲敲棋子伴着灯花坠落的孤独中,更加衬托出友人因雨阻隔未能践约,“闲敲”句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诗人深夜寂寞和失望的情怀。) 二、新授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通过图片、录像片来展示蛙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在学生观看录像片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 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 风光。 ) 2. 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 3. 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青蛙、蟾蜍和大鲵等动物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被称为两栖动物。以免学生误认为两栖动物就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将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混淆。 4.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这种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归纳: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常见的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三、巩固练习 1.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C )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D.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蝌蚪不仅用鳃呼吸,还用肺呼吸,因此称为两栖类动物 B.青蛙在生殖季节,雌雄抱对,进行体内受精 C.青蛙的发育经历受精卵、蝌蚪、成蛙三个时期 D.两栖动物是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环境变迁对青蛙生殖发育的影响。重点要掌握的是青蛙的生殖过程中的体外受精和变态发育过程,并且要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五、作业布置 课堂点睛相关习题
|
激情、质疑 激发兴趣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认真观察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得出结论 阐述观点 说明道理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得出结论 进一步明确 巩固新知 | ||||||
板书 设计 | 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两栖动物 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鸣叫:鸣囊——雄性;作用——招引雌蛙2.生殖 有性生殖 体外受精: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 3.发育 卵 精子 受精卵→小蝌蚪(有尾、头,无四肢)→青蛙(有尾、头,有四肢) 三、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 四、保护青蛙,爱护环境 |
| |||||
教学 反思 |
| ||||||
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动动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