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1. 下列与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猪阉割后有利于育肥
B. 给青鱼注射鲤鱼垂体的提取物能促进青鱼卵巢成熟
C. 两只公鸡相斗时,鸡毛会竖起
D. 雄鹿到一定年龄后,会长出发达的鹿角
2. 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的是( )
A. 组织液中的性激素运输至垂体
B. 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在细胞内被多种酶降解
C. 胃里面的蛋白质被胃蛋白酶降解
D. 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3. 如图表示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点:种群中不存在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
B. A→B:农药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C. A→C:种群中抗药性个体所占比例不断提高
D. C点:抗药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已经达到100%
4. 如图为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蛇的数量减少,狮子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B. 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C. 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三个营养级
D. 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5.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Na+外流使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
B.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C. 神经递质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D. 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
6. 植物根的向水性(即弯向水多的一侧生长)与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是以色氨酸为原料合成的一种蛋白质
B. 生长素会由水少的一侧向水多的一侧极性运输
C. 水多一侧的细胞纵向长度比水少一侧的细胞长
D. 根的向水性体现出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7. 为了探究植物激素对根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菊花幼苗,10天后统计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生长素浓度(10-6mol/L) | 0 | 50 | 100 | 150 | 200 |
主根长度(相对值) | 1 | 0.9 | 0.7 | 0.5 | 0.3 |
侧根数目(个) | 4 | 6 | 8 | 6 | 3 |
(1)生长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 _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浓度为150×10-6mol/L的生长素能够 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侧根,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生长素浓度 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主根伸长。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相互作用,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这种激素会 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2)若某同学由于操作疏忽,未对某浓度生长素溶液做标记,用该生长素溶液作用于菊花幼苗10天后,观察到侧根的数目是6条。请设计实验确定该生长素溶液的浓度:______(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及结论)。
8. 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乙烯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因此,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 ______ 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从根本上说是 ______ 的结果。
(2)赤霉素作用的发挥也同动物激素一样,需要受体。现有赤霉素突变矮生玉米品种,初步确定其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植株不能产生赤霉素(或赤霉素水平低),二是受体异常(不能与赤霉素结合发挥作用)。请设计实验来探究该突变矮生玉米品种产生的原因属于上述哪一种。材料:突变矮生玉米幼苗若干株、赤霉素溶液、根据需要的其他用品自选。
(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设计思路: ______ 。
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 ______ ,
② ______ 。
9. 辣椒素是红辣椒的活性成分,对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都有刺激性并可使皮肤产生灼烧感。辣椒素型瞬时受体电位蛋白(TRPV1)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激活后促进细胞外Ca2+、Na+内流,进而介导一些基本的生理功能,如神经递质释放、肌肉细胞收缩。TRPV1不仅对辣椒素有反应,高温同样能激活它。当处于温度在43℃以上的外界环境时,TRPV1就会打开,最终产生痛觉。回答下列问题。
(1)TRPV1通道蛋白被辣椒素刺激并引发钠离子内流,该通道蛋白位于反射弧中的 ______结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此时如果喝热饮会 ______(加重/减轻)疼痛。
(2)吃辣椒后,有些人面部发红是由于皮肤 ______造成的。人在吃辣椒时,排汗增多,这个过程的反射弧具体为 ______→皮肤汗腺(用具体名称和箭头表示)。
(3)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和图2所示。此种局部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果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
根据图1可知,γ-氨基丁酸属于 ______递质。分析图2信息可知:局部麻药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时,突触后膜上存在辣椒素受体,辣椒素与其受体之间的结合会 ______(促进/阻碍)Na+内流。由此判断:局部麻药与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是否相同?______(是/否)。简述它们的作用原理分别是 ______。
10. 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传染病,逆行的医生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穿着尿不湿,在三层帽子三层口罩两层眼镜的勒迫下工作,长时间的不进食不喝水,成为新时代可歌可泣的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进食而饥饿的医生,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引起下丘脑血糖感受器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______形式传导至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 ______,该激素通过促进 ______等方式使血糖上升,其作用与胰岛素相互 ______。
(2)医护人员长时间未饮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人体内的 ______激素分泌增多,促进 ______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这一过程的调节方式是 ______调节。
11. 迄今新型冠状病毒仍在肆虐全球,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和动态清零的防疫总方针。图中a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______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体内快速增殖(曲线①、②上升部分)。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T细胞接受刺激后会分泌 ______,该物质可促进大部分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此外,T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 ______过程。
(2)准确、快速判断个体是否被病毒感染是实现动态清零的前提。目前除了核酸检测还可以使用抗原检测法,因其方便快捷可作为补充检测手段,但抗原检测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据图a分析,抗原检测在 ______时间段内进行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判断的依据是此阶段 ______。
(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大幅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图b显示一些志愿受试者完成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对各种新冠病毒毒株中和作用的情况。据图分析,当前能为个体提供更有效保护作用的疫苗接种措施是 ______。从体液免疫的角度分析注射加强针的意义是 ______。注射了新冠疫苗是否就能够保证不会被新冠病毒感染,请作出判断并阐述理由是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阉割后雄性激素减少,争斗行为等减少,代谢强度降低,故有利于育肥,A错误;
B、垂体提取物应为促性腺激素,它能促进性腺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B错误;
C、两只公鸡相斗时,鸡毛会竖起是一种反射活动,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C正确;
D、雄鹿到一定年龄后,会长出发达的鹿角是受性激素的调节形成的第二性征,D错误。
故选:C。
1、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以及激发和维持.
2、垂体提取物应为促性腺激素,它能促进性腺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实例,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2.【答案】A
【解析】解:A、性激素属于调节类物质,是信息分子,可存在于内环境中,A正确;
B、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在细胞内被多种酶降解,不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
C、胃里面的蛋白质被胃蛋白酶降解发生在消化道中,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中进行的过程,C错误;
D、泪液不属于体液,其中溶菌酶分解细菌细胞壁的过程不属于内环境中进行的过程,D错误。
故选:A。
1、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看做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
2、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和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化反应,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3.【答案】C
【解析】解:A、变异在种群中本来就存在,故A点存在抗药性变异,A错误;
B、在使用农药前,害虫本身就存在多种变异类型,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图中AB段下降的原因是大部分害虫没有抗药性或抗药性弱,从而被淘汰,BC段上升的原因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农药选择下存活并大量繁殖,使种群中抗药性个体所占比例不断提高,C正确;
D、变异具有不定向性,C点种群中不一定都是具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D错误。
故选:C。
据图可知,在开始使用农药时,害虫通过生存斗争,具有抗药性的少部分个体存活下来,后来由于抗药性逐代增加积累,使害虫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由于狮子捕食野狗、斑马、羚羊及食蛇动物,故当蛇的数量减少时,狮子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A正确;
B、由分析可知,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止于最高营养级,故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B错误;
C、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第3、4、5三个营养级,C正确;
D、狮子捕食野狗,同时,狮子和野狗都能捕食斑马,故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正确。
故选:B。
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题图中的食物链包括:草→鼠→蛇→食蛇动物→狮子,草→斑马→野狗→狮子,草→斑马→狮子,草→羚羊→野狗→狮子,草→羚羊→狮子,共五条。
本题结合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等基础知识,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5.【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答】
A.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K+外流使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A错误;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从而引起兴奋的传导,B正确;
C.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错误;
D.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既可以作用于神经细胞,也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等,D错误。
故选.B。
6.【答案】D
【解析】解:A、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它是以色氨酸为原料合成的一种小分子有机物,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生长素会由水少的一侧向水多的一侧横向运输,B错误;
C、水多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细胞生长,所以细胞纵向长度比水少一侧的细胞短,C错误;
D、水多一侧根尖生长慢,生长素浓度高,起抑制作用,说明根的向水性体现出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D正确。
故选:D。
1、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它是以色氨酸为原料合成的一种小分子有机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3、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作用特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即可准确判断各选项。
7.【答案】调节 促进 抑制 抑制 实验思路:将生长素溶液适当稀释后作用于幼苗,10天后观察并测量侧根数目
结果及结论:若侧根数目大于6,则生长素浓度为150×10-6mol/L;若侧根数目小于6,则生长素浓度为50×10-6mol/L
【解析】解:(1)生长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一类化合物,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150×10−6mol/L 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侧根数量增加,表中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生长素浓度对主根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相互作用,结合分析可知,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因而这种激素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2)该未知浓度作用于插条后生根的数目是6,结合表中数据可知,此浓度可能是50×10-6mol/L或150×10-6mol/L。为确定该生长素的实际浓度,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特点可确定以下实验思路:即可将生长素溶液适当稀释后作用于幼苗, 10天后观察并测量侧根数目。
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生根数目大于6,则生长素浓度为l50×10-6mol/L;若生根数目小于6,则生长素浓度为50×10-6mol/L。
故答案为:
(1)调节 促进 抑制 抑制
(2)实验思路:将生长素溶液适当稀释后作用于幼苗,10天后观察并测量侧根数目
结果及结论:若侧根数目大于6,则生长素浓度为150×10-6mol/L;若侧根数目小于6,则生长素浓度为50×10-6mol/L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也植物>单子叶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表现为根>芽>茎。
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切段内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细胞的伸长,当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的伸长作用。
表格分析,对于侧根而言,生长素浓度为0×10-6mol/L时,生根数为4根;随着浓度增加到100×10-6mol/L左右时,生根数逐渐增加,到150×10-6mol/L时,生根数为6个。
熟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作用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表中信息进行合理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8.【答案】(正)反馈 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 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相似)的突变矮生玉米幼苗若干株平均分为两组,一组用(适量)赤霉素溶液处理,另一组不作处理(或用等量蒸馏水处理)作对照实验,在相同的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两组的植株平均高度(或生长情况,或长势) 若两组株高一致,则突变矮生玉米品种由受体异常引起 若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则突变矮生玉米品种由植株不能产生赤霉素引起
【解析】解:(1)乙烯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使得乙烯的浓度越来越大。因此,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激素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说是基因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2)探究该突变矮生玉米品种产生的原因,实验的自变量是赤霉素的有无,因变量是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设计思路: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突变矮生玉米幼苗若干株平均分为两组,一组用赤霉素处理,另一组不作处理作对照实验,在相同的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两组的植株平均高度。
预期结果和结论:①若两组株高一致,则突变矮生玉米品种由受体异常引起;
②若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则突变矮生玉米品种由植株不能产生赤霉素引起。
故答案为:(1)(正)反馈 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
(2)设计思路: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相似)的突变矮生玉米幼苗若干株平均分为两组,一组用(适量)赤霉素溶液处理,另一组不作处理(或用等量蒸馏水处理)作对照实验,在相同的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两组的植株平均高度(或生长情况,或长势)
①若两组株高一致,则突变矮生玉米品种由受体异常引起 ②若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则突变矮生玉米品种由植株不能产生赤霉素引起
1、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2、探究该突变矮生玉米品种产生的原因,实验的自变量是赤霉素的有无,因变量是玉米植株的生长情况。
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对实验进行评价、完善的能力。
9.【答案】感受器 加重 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 抑制性 阻碍 是 局部麻药可以抑制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γ-氨基丁酸可以使Cl-通道打开,引起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解析】解:(1)由题辣椒素可使皮肤产生灼烧感可知,TRPV1主要分布在皮肤表面。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人在吃辣椒时,TRPV1通道蛋白被辣椒素刺激并引发钠离子内流,该通道蛋白位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当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因为题干的信息TRPV1不仅对辣椒素有反应,高温同样能激活它,所以此时喝热饮,兴奋传导加快,会加重疼痛。
(2)吃辣椒后,有些人面部发红是因为机体为增加散热,在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作用下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人在吃辣椒时,排汗增多,这个调节的反射弧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汗腺。
(3)图1中γ-氨基丁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说明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递质,其作用是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图2中这种局部麻醉药与辣椒素同时注射,辣椒素能促进神经细胞膜上麻醉药通道打开麻醉药进入神经细胞后在膜内侧堵住膜上钠离子通道阻碍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阻碍神经兴奋传递。
故答案为:
(1)感受器 加重
(2)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
(3)抑制性 阻碍 是 局部麻药可以抑制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γ-氨基丁酸可以使Cl-通道打开,引起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0.【答案】电信号 胰高血糖素 促进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拮抗 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神经—体液
【解析】解:(1)不进食而饥饿的医生,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引起下丘脑血糖感受器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形式传导至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通过促进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等方式使血糖上升。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导致血糖降低,故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与胰岛素相互拮抗。
(2)医护人员长时间未饮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引发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使人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该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故答案为:
(1)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胰高血糖素 促进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拮抗
(2)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神经—体液
1、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可分泌胰岛素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升高。
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本题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为背景,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识记血糖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并理解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特异性 淋巴因子 细胞免疫 乙 含有病毒抗原,且病毒抗原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全程接种+加强针 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不能由于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且病毒变异性强
【解析】解:(1)病毒为胞内寄生物,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而在均属于特异性免疫,而在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特异性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体内快速增殖。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这是因为,T细胞接受刺激后会分泌淋巴因子,该物质可促进大部分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因而二者可表现为同步增长。此外,T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细胞免疫过程,即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会与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破裂,病毒暴露,进而被抗体识别,最终被消灭。
(2)准确、快速判断个体是否被病毒感染是实现动态清零的前提。目前除了核酸检测还可以使用抗原检测法,因其方便快捷可作为补充检测手段,但抗原检测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据图a分析,抗原检测在乙时间段内进行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因为此前阶段即使病毒侵染,也没有抗原再度合成,进而无法检测,而在乙时段,含有病毒抗原,且病毒抗原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因而可检测出来,帮助做出判断。
(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大幅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图b显示一些志愿受试者完成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对各种新冠病毒毒株中和作用的情况。图中显示,全程接种+加强针的保护作用更有效,因为实验结果显示,全程接种+加强针保护措施下产生的抗体中和各种病毒的能力更强。从体液免疫的角度分析注射加强针之所以能起到较好预防效果是因为加强针的使用相当于激发机体产生了二次免疫,因而场所了更强的免疫反应,进而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因而预防相效果更好。注射了新冠疫苗并不能够保证不会被新冠病毒感染,原因之一是体内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进而不能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另一方面,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为单链结构,因而病毒变异性强,这也会导致机体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不能起到相应的预防作用。
故答案为:
(1)特异性淋巴因子细胞免疫
(2)乙含有病毒抗原,且病毒抗原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3)全程接种+加强针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不能由于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且病毒变异性强
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再由辅助性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本题考查了免疫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解答。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1):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1),共13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3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