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1. 支气管、肺部疾病的患者,由于体内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导致患者血浆pH下降,严重的甚至引起酸中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pH过低将影响细胞正常代谢
B.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可以保证pH不变
C. 血浆pH的维持,与其中的HCO3-、H2CO3等物质有关
D. 借助呼吸机辅助通气、使用碱性药物等可以缓解酸中毒症状
2. 内耳中的毛细胞是听觉感受细胞。声波通过鼓膜的振动传递至内耳,引起毛细胞相对位移,通过“末梢连接”开启K⁺通道,K⁺内流。通过一系列反应使毛细胞释放谷氨酸,最终使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将信号传递至脑形成听觉,机理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毛细胞将声波的机械振动转化为可传导的电信号
B. 毛细胞去极化使Ca2⁺内流引起胞吐释放谷氨酸
C. 谷氨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D. 螺旋神经节神经元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兴奋
3. 小鼠在受到电击刺激时心率、呼吸频率均会升高,有典型的躲避、逃逸行为。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唾液分泌以及消化功能减弱。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下丘脑通过垂体分级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动员应急反应
B. 小鼠的躲避行为需要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的共同调控
C. 呼吸、心跳、唾液分泌、消化等活动是可受意识支配的
D. 同一内脏器官仅由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之一支配
4. 如图示人类记忆的四个阶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记忆过程均要经过以上四个阶段 B. 感觉性记忆的信息大部分迅速消退
C. 第一级记忆的形成需要加以“注意” D. 重复和运用是长久记住信息的有效途径
5. 生长激素(GH)的合成和分泌受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和其它多重因素的调控。部分调控途径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分泌的GHRH和SS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
B. GH含量升高促进SS神经元分泌SS,属于正反馈调节
C.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身高的增长
D. GHRH和SS对GH的双向调节能更精准地调控生长
6. 夏天的持续高温引发多地森林火灾。在高强度的灭火战斗中,救援人员身体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以减少产热
B. 皮下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以增加散热
C. 肝糖原水解速度加快,以保证细胞能量供应
D. 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以减少水分散失
7. 下列关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液调节就是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进行调节 B. 神经调节作用范围更广、反应速度更快
C.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不同 D.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各自独立起作用
8.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能有效激发T细胞免疫应答,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
B. 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
C. T细胞接受抗原呈递后即可裂解被侵染的靶细胞
D. 图中所示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9. 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清除破伤风毒素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1~细胞5都能够特异性识别破伤风毒素
B. 过程③中细胞2与细胞3结合并分泌细胞因子
C. 细胞4分泌的物质a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
D. 细胞5再次接触破伤风毒素会迅速增殖分化
10.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是源自骨髓造血干细胞的T细胞和B细胞等发育异常所致的疾病。患儿伴有严重感染和生长发育障碍,往往在出生1~2年内死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缺陷病是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引起的疾病
B. SCID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严重缺陷
C. 由于免疫缺陷,患儿一般死于其他病原体感染
D. 骨髓移植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要辅助免疫增强剂
11. 科研人员研究了大蒜试管苗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如图)。据图可知( )
A. 大蒜试管苗发育的过程中不需要脱落酸的调节
B.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促进试管苗发育且作用相同
C. 外施生长素类似物可进一步加快试管苗的发育
D. 试管苗的正常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12. 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积累等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研究者利用某种植物的两不同品系(H1、H2)研究不同光质对可溶性糖和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处理及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短波光质可以明显提高可溶性糖含量
B. 红光提高花色素苷含量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
C. 红光对于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合成的调节机制相同
D. 蓝紫光照两品系花色素苷含量差异大可能与其自身基因不同有关
13. 研究人员对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放牧强度下长芒草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所有样方某一龄级数量的平均值作为该龄级数量的估计值
B. 龄级构成是以各龄级个体数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计算获得
C. 随着轮牧时间延长,重牧强度下长芒草种群逐渐趋向衰退
D. 由图可知,任何放牧强度都不利于长芒草种群数量的增长
14. 蚂蚁将棉蚜卵放置于花椒嫩叶上并定期巡逻,赶走瓢虫等棉蚜的天敌。待棉蚜若虫取食花椒叶片一段时间后,蚂蚁会拍打棉蚜腹部,促使其排出新鲜蜜露供蚂蚁食用。当棉蚜种群数量急剧上升时,蚂蚁会选择性地保护部分健壮蚜虫,令其继续提供蜜露,并将多余的棉蚜转移到其他花椒叶片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蚂蚁与棉蚜的种间关系为原始合作 B. 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棉蚜的种群数量
C. 采取诱捕蚂蚁的措施可提高花椒树产量 D. 蚂蚁与棉蚜的关系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15. 深海热泉喷出的海水富含硫化氢,此处硫化细菌非常丰富,还生活着与细菌共生的巨型管栖动物、罗希盲虾、多毛雪蟹等奇特的生物。当“热泉”停止喷发消失时,这些生物也随之彻底消失。当新“热泉”产生时,这些生物又再次出现。叙述错误的是( )
A. 热泉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热泉群落 B. 热泉群落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
C. 新的热泉群落的重建属于次生演替 D. 分布在海底的热泉群落也有垂直结构
16. 动物可以通过嗅觉感知外界环境,进行觅食、求偶、躲避危险等。嗅觉灵敏的动物为什么可以感知和分辨数十万种不同的气味。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1)果蝇紧张时(如被置于试管中摇晃),会释放一种能够驱动同伴产生躲避行为的气味。这种气味分子属于 ______分子。
(2)研究发现果蝇紧张时释放的气体中CO2浓度显著升高。推测CO2是果蝇紧张时释放的气味的重要成分。研究者设计了图1所示的T型迷宫。正常状态的果蝇从C臂进入迷宫中央选择点,可在短时间内作出选择。统计进入A臂果蝇的比例,计算出果蝇的回避率,结果如图2。实验结果支持该推测,作出此判断的依据为 ______。
(3)每个嗅觉受体神经元(ORN)表达一种气味受体。研究表明,一种表达气味受体Gr21a的ORN专一性感知CO2。为确定Gr21aORN兴奋是触发该回避现象的充分条件。研究者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光敏通道蛋白ChR2的基因转入果蝇并在Gr21aORN中表达。接受蓝光照射后,ChR2蛋白 ______改变,引起阳离子内流,使Gr21aORN产生 ______电位。请在下列选项选出实验组的实验设计与预期 ______。
A.转入ChR2基因的果蝇
B.未转ChR2基因的果蝇
C.通入CO2且用蓝光照射
D.通入新鲜空气且用蓝光照射
E.果蝇出现明显回避现象
F.果蝇无明显回避现象
(4)研究发现,雌果蝇通过另外一种表达Or67d的ORN,专一感受雄果蝇产生的性激素,从而高效完成识别和交配。但果蝇只有50种不同ORN,却能识别数千种不同气味。综合本文信息,结合不同气味分子与ORN的关系,尝试阐述嗅觉识别机制如何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______。
17. 疫苗接种是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有效手段。减毒无荚膜肺炎链球菌(SPY1)作为减毒活疫苗经鼻腔滴入使小鼠免疫,对成年鼠的保护效果较好,但对幼鼠的保护效果有限。
(1)经鼻腔滴入的SPY1减毒活疫苗入侵机体的第一步,是突破作为人体第 ______道防线的鼻黏膜。随后抗原呈递细胞对其进行 ______并呈递抗原,引起机体发生 ______免疫反应。
(2)使用佐剂(免疫应答的辅助物质)是提高疫苗效果的有效手段。经典佐剂CT毒性较强,不适于婴幼儿疫苗。科研人员以幼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以C48/80为佐剂的SPY1疫苗的免疫效果,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
组别
滴鼻免疫幼鼠
免疫保护检测
第1组
?
免疫后2周,每组随机取6只幼鼠,在鼻腔内滴入等量的D39肺炎链球菌。3天后,统计气管处D39的数目
第2组
CT
第3组
C48/80
第4组
SPY1
第5组
C48/80+SPY1
第6组
CT+SPY2
注:佐剂CT等需溶解至磷酸盐缓冲液(PBS)中
第1组的操作是 ______。实验结果表明 ______。
(3)科研人员进一步将同等菌量的D39和SPY1对幼鼠滴鼻并记录幼鼠存活情况,结果如图2。并检测了CT和C48/80滴鼻对幼鼠肺组织的影响,组织切片结果如图3。上述两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4)综合以上研究,研究者认为佐剂C48/80和SPY1联合制备的肺炎疫苗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请说明理由 ______。
18. 红麻生长快、纤维产量高、耐盐碱,是改善和修复盐碱地的理想材料。活性氧是细胞代谢产物,通常含量较低。逆境下植物细胞内积累大量活性氧,引起膜质过氧化、DNA损伤等。水杨酸(SA)是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体内的激素,对于提高植物抗逆性有重要作用。
(1)植物激素是一类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 ______作用的物质。温带地区的植物冬季会通过落叶来降低代谢,以度过低温逆境,参与此过程的植物激素主要有 ______。
(2)科研人员选择籽粒饱满的两种红麻种子若干,进行相关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
不同处理
A品种
B品种
发芽率
总根长/cm
根系活力/mg•g-1•h-1
发芽率
总根长/cm
根系活力/mg•g-1•h-1
未处理(N0)
82%
780
0.53
71%
880
0.6
SA处理(S0)
88%
840
0.58
96%
1063
0.73
未处理+盐胁迫(N1)
534
0.14
625
0.45
SA处理+盐胁迫(S1)
621
0.39
725
0.48
注:SA处理是用0.2mmol•L-1SA浸种处理;盐胁迫是用150mmol•L-1 NaCl的营养液处理萌发后的幼苗
①据结果推测,B品种的耐盐性比A品种强。做出此推测的依据是 ______。
②据结果可以得出,SA可以 ______种子的萌发,在红麻种子萌发过程中与赤霉素表现出 ______作用。此外,盐胁迫条件下SA还可以 ______,从而提高植物耐盐性。
(3)为探究SA在提高植物耐盐性方面的机制。研究者在分子水平进行了相关检测。
①检测发现活性氧降解酶SOD的活性,N1组 ______(填“大于”“小于”)S1组,说明SA通过提高盐胁迫下红麻抗氧化能力,从而缓解过量活性氧对幼苗的伤害。
②检测还发现,S1组ACC脱氨酶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N1组,影响乙烯的合成。而盐胁迫下植物根系IAA浓度的升高也会影响乙烯的合成。乙烯代谢与生长素的关系如图。
据图,当乙烯含量上升时,会引起生长素向根部伸长区运输而积累,进而促进乙烯的合成,此为 ______调节机制。由图2推测,SA提高幼苗抗盐性的机制还可能是 ______。
19. 梨小食心虫以蛀食梨、桃等果树的果实和嫩梢为食,具有分布广、季节性转移寄主、防治困难等特点。寻找有效的防治手段,对果树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进行迷向防治,干扰雄虫对雌虫的定向,降低雌虫的交配率,从而使 ______下降,导致种群密度降低。而果业生产中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常以每年多次施用高毒性的化学农药为主,与之相比生物防治的优越性在于 ______。
(2)由于迷向防治不能杀死梨小食心虫,当其密度过高时,依然能产生一定数量的幼虫,且幼虫之间的 ______减弱,存活率升高,导致蛀果率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3)研究人员尝试采用迷向防治配合每年2次喷洒易被生物降解的杀虫剂防治。以梨园为试验点设置迷向防治区、杀虫剂防治区、迷向+杀虫剂防治区和空白对照区,进行了连续两年的实验。结果如图1、图2。
①在各处理区及对照区 ______设置5个诱捕器,根据诱捕到梨小食心虫数量可以估算其 ______。
②据图1分析每年2次使用杀虫剂的时间分别为4月5-12日之间和 ______之间。
③结合图1、图2实验结果,______处理防治的效果最佳,理由是 ______。
(4)利用性信息素迷向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哪些研究?
20.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题目。
砒砂岩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内蒙古鄂尔多斯砒砂岩地区气候干燥,广种薄收,地表大面积裸露。 2002年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逐步形成不同类型的群落。研究者选择撂荒年限从5~50年的26个退耕群落作为样地,进行了调查。
研究发现,砒砂岩区弃耕农田物种组成相对简单,优势种较为明显。弃耕 5年,一、二年生草本占据优势地位。弃耕13年,多年生植物占据绝对优势。随着演替的进行,植被群落逐渐向小灌木群落演替。随摞荒年限的增加,样地物种丰富度呈现了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这可能与种间关系和其它因素(如资源可利用量)有关。
研究者利用生态学方法,以撂荒 5年作为演替“早期”,分别计算出其余各演替阶段群落与“早期”的距离系数。以撂荒年限为自变量,群落距离系数为因变量得到图1所示拟合曲线,其斜率即为演替速度。
植被群落演替的过程是植物与环境互相影响,协同变化的过程。研究者对环境与植被群落演替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部分结果如图 2,图中圈出的四个区域按撂荒年限划分。撂荒年限、环境因子与土壤养分用带箭头的射线表示,实线段越长代表该因子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的影响越大。不同撂荒年限的区域和射线之间夹角越小,说明二者关系越密切。例如,撂荒5~8年,植被群落演替和土壤磷、钾元素关系最密切,这说明演替初期先锋植物对土壤成分的敏感度相对较大。但土壤磷、钾元素的实线段长度在所有因子中相对较短,说明其在整个演替过程中权重不大。
通过调查砒砂岩区植被,探索植被群落演替规律,明确典型群落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对于制定合理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实现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砒砂岩区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 ______演替。弃耕初期一、二年生草本占据优势地位。随着演替的进行,多年生植物逐步取代其优势地位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2)据图1,随撂荒年限增加,群落演替速度 ______,撂荒30年群落接近 ______状态。
(3)由图2可知,影响砒砂岩地区退耕地植被群落演替的最主要因素是 ______。演替后期地形地势等环境因子对群落植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将图3环境因子与具体影响的主要因素连线。
(4)研究者尝试通过引种植物来提高砒砂岩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继而提高植物群落向更高级群落演替的速度,请对引种提出适当建议 ______(至少两条)。
21. 长期肥胖易诱发胰岛素抵抗(即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而无法有效降血糖),进而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胰岛素抵抗产生的分子机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1)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血糖调节。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而能够提高血糖浓度的相关激素有 ______等。
(2)图1显示,当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受体胞内部分的相关位点发生磷酸化水平的改变,进而激活胞内信号通路,实现降血糖效应。据图1分析,下列哪些情况可能会引起胰岛素抵抗 ______(填选项)。
A.胰岛素分泌不足
B.胰岛素受体异常
C.GLUT4合成受阻
D.含GLUT4的囊泡与膜融合受阻
(3)内质网膜上的酶D催化甘油二酯合成甘油三酯(脂肪)。研究表明其与肥胖产生的胰岛素抵抗有关。研究者利用酶D含量降低50%的突变小鼠A并进行实验一,结果见表1。
表1 正常饮食条件下,两组小鼠的相关指标
实验一
实验小鼠
Y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
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
高胰岛素环境干细胞吸糖率
对照组
正常小鼠
a
b
78%
实验组
突变小鼠A
0.4a
1.7b
30%
结果表明,内质网中的甘油二酯积累可导致 ______,进而使胰岛素受体活性降低,诱发胰岛素抵抗。
(4)资料显示,细胞膜上的酶P可改变胰岛素受体胞内部分的磷酸化水平,而改变其活性。研究者利用酶P含量降低70%的突变小鼠B进行实验二,结果见表2。
表2 高脂饮食条件下,检测两组小鼠的相关指标
实验二
实验小鼠
Y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
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
高胰岛素环境干细胞吸糖率
对照组
正常小鼠
a1
b1
18%
实验组
突变小鼠B
3.2a1
0.1b1
60%
①与对照组相比,突变鼠B胰岛素抵抗症状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②结合(3)推测,a与a1,b与b1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
(5)研究者进一步探究了甘油二酯与酶P诱发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①利用酶D和酶P含量都降低的双突变鼠C进行实验。正常饮食条件下,检测其高胰岛素环境肝细胞吸糖率与实验二中 ______组接近,说明甘油二酯通过酶P诱发胰岛素抵抗。
②分别提取实验一两组小鼠肝细胞,通过蛋白质电泳检测细胞不同部位酶P的含量(电泳条带颜色越深,蛋白质含量越高),结果如图2。根据电泳结果推测,甘油二酯可以 ______。
(6)综合以上研究得出,长期肥胖会使甘油二酯积累,______最终诱发胰岛素抵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温度过高、过低或pH过小、过大都会直接影响,从而影响细胞代谢,A正确;
B、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环境比较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因此正常机体通过调节,可以维持pH相对稳定,但不是保持不变,B错误;
C、血浆pH的维持与血浆中缓冲物质有关,即与其中的HCO3-、H2CO3等物质有关,C正确;
D、缓解酸中毒症状一般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呼吸机的通气,恢复正常,吸入足够的氧气和呼出足够的二氧化碳,另外还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碱性的药物来中和酸中毒,D正确。
故选:B。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解:A、声波通过鼓膜的振动传递至内耳,鼓膜的振动属于机械振动,声波通过鼓膜的振动传递至内耳,引起毛细胞相对位移,通过“末梢连接”开启 K⁺通道,K⁺内流,引起机械振动转化为可传导的电信号,A正确;
B、毛细胞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使Ca2⁺内流,Ca2⁺可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胞吐释放谷氨酸,B正确;
C、神经递质谷氨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改变,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C错误
D、有图可知,螺旋神经节接受谷氨酸传递的化学信号,发生电位变化,产生电信号,螺旋神经节神经元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兴奋的,D正确。
故选:C。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兴奋,而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本题考查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兴奋在突触单向传递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对于神经调节中的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
3.【答案】B
【解析】解:A、大脑皮层(不是下丘脑)兴奋,促进肾上腺产生肾上腺素增加,使人心跳加快、血管扩张、反应更灵敏,调动潜力以应对紧急情况,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小鼠在受到电击刺激时心率、呼吸频率均会升高,与脑干有关,而小鼠的躲避行为需要运动中枢参与,脊髓的传导作用,因此该反应需要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的共同调控,B正确;
C、呼吸、心跳、唾液分泌、消化等活动是不受意识支配的,C错误;
D、同一内脏器官通常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D错误。
故选:B。
1、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2、脊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脊髓内的白质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
本题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4.【答案】A
【解析】解:A、人类的记忆过程记忆过程可细分为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四个阶段,记忆过程并非都要经过以上四个阶段,A错误;
B、感觉性记忆是转瞬即逝的,有效作用时间往往不超过1秒,所记的信息并不构成真正的记忆,感觉性记忆的信息大部分迅速消退,B正确;
C、感觉性记忆转瞬即逝,有效作用时间往往不超过1秒,对于某一信息加以注意才能形成第一级记忆,C正确;
D、“重复”是确保信息能被牢牢记住的方法,重复和运用是长久记住信息的有效途径,D正确。
故选:A。
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本题考查人类记忆的四个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解:A、GHRH和SS是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激素需要通过体液运输,GHRH和SS靶细胞是垂体,A正确;
B、GH含量升高会反过来抑制SS神经元分泌SS,属于负反馈调节,B错误;
C、据题意可知,睡眠与生长激素(GH)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生长激素(GH)能促进生长,因此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身高的增长,C正确;
D、从图中生长激素调节关系来看,SS神经元、GHRH神经元等可控制垂体分泌GH,反过来影响GHRH和SS分泌,GHRH和SS对GH的双向调节能更精准地调控生长,D正确。
故选:B。
据图可知:睡眠影响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GHRH和SS,GHRH和SS能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GH,GH能促进生长,当GH过多时,能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这属于反馈调节。
本题考查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答案】A
【解析】解:AB、结合分析可知,灭火战斗中,人处于高温环境中,主要通过皮下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以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不是通过减少产热,A错误、B正确;
C、在高强度的灭火战斗中,人体血糖降低时,肝糖原会水解速度加快,以提高血糖含量,保证细胞能量供应,C正确;
D、在高强度的灭火战斗中,人体出汗量大大增加,血浆渗透压升高时,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以减少水分散失,D正确。
故选:A。
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水盐平衡和血糖调节等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7.【答案】C
【解析】解:A、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A错误;
B、体液调节作用范围更广,B错误;
C、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不同,前者是反射弧,后者是体液运输,C正确;
D、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D错误。
故选:C。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传递方式
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
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
调节方式
反射
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细胞膜上的受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联系
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
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及联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答案】C
【解析】解:A、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其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A正确;
B、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B正确;
C、T细胞接受抗原呈递后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才可裂解被侵染的靶细胞,C错误;
D、图中所示过程体现了树突状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C。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到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本题考查图解,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9.【答案】A
【解析】解:A、细胞1为抗原呈递细胞,其不具有特异性,细胞4为浆细胞,其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B、过程③中细胞2(辅助性T细胞)与细胞3(B细胞)结合并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B正确;
C、细胞4为浆细胞,其分泌的物质a是抗体,抗体一种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
D、细胞5为记忆B细胞,其再次接触破伤风毒素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和分泌大量的抗体,D正确。
故选:A。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其中细胞1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2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3是B细胞,细胞4为浆细胞,细胞5是记忆B细胞,物质a为抗体。
本题结合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答案】D
【解析】解:A、免疫缺陷病是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引起的疾病,A正确;
B、由于患者T、B细胞发育都异常,故SCID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严重缺陷,B正确;
C、由于免疫缺陷,患儿一般死于其他病原体感染,C正确;
D、骨髓移植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要辅助免疫抑制剂,以减少对外来器官的排斥,D错误。
故选:D。
1、免疫系统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性异物,如各种病原体。②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2、免疫缺陷病是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该病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的,叫作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该病是由与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患者多为新生儿和婴幼儿,他们存在严重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缺陷,任何一种病原体感染,对他们都是致命的。另一类是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叫作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大多数免疫缺陷病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本题结合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免疫调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将所学免疫系统组成和作用、特异性免疫过程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是解决问题的要点。
11.【答案】D
【解析】解:A、据图可知,大蒜试管苗发育的过程中脱落酸的含量下降,说明大蒜试管苗发育的过程中需要脱落酸的调节,A错误;
B、细胞分裂素主要是通过细胞分裂促进生长,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的伸长,促进生长,因此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促进试管苗发育的作用不相同,B错误;
C、据图可知,试管苗的发育过程中需要生长素的作用,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外施生长素类似物不一定能加快试管苗的发育,C错误;
D、据图可知,试管苗的正常发育有脱落酸、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作用,说明试管苗的正常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据图可知:大蒜试管苗发育过程中脱落酸的含量下降,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都是先增加后减少。
本题考查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短波光的作用下,可溶性糖含量降低,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红光提高可溶性糖的效果更为显著,B错误;
C、红光降低了花色素苷的含量,但提高了可溶性糖的含量,C错误;
D、蓝紫光照条件下,两品系花色素苷含量差异大(H2更多),可能与其自身基因不同有关,D正确;
故选:D。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光照波长的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花色素苷的含量增加。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3.【答案】D
【解析】解:A、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所有样方某一龄级数量,求取平均值。因此,需要把所有样方某一龄级数量的平均值作为该龄级数量的估计值,A正确;
B、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时期的个体数目比例。可见,题干中的“龄级构成”是以各龄级个体数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计算获得,B正确;
C、随着轮牧时间延长,重牧强度下,老年期占比增加,幼年期占比减小,说明长芒草种群逐渐趋向衰退,C正确;
D、由图可知,轻度放牧强度下,幼年期占比对比未放牧增大,说明此时有利于长芒草种群数量的增长,D错误。
故选:D。
种群的年龄组成:
①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②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③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特征,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14.【答案】B
【解析】解:A、原始合作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但彼此分开后,各自又都能够独立生活。显然,蚂蚁与棉蚜的种间关系为原始合作,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应该采用样方法来调查棉蚜的种群数量,B错误;
C、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蚂蚁会协助棉蚜,因此采取诱捕蚂蚁的措施可控制棉蚜种群数量,从而提高花椒树产量,C正确;
D、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所以,蚂蚁与棉蚜的关系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本题考查了种间关系、共同进化等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15.【答案】C
【解析】解:A、生物群落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因此,热泉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热泉群落,A正确;
B、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热泉群落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B正确;
C、当“热泉”停止喷发消失时,这些生物也随之彻底消失。当新“热泉”产生时,这些生物又再次出现。结合分析可知,新的热泉群落的重建属于初生演替,C错误;
D、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分布在海底的热泉群落也有垂直结构,D正确。
故选:C。
群落演替是指在一定地段上一个群落被性质上不同的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现象。群落演替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进行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又称为初生演替。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火山爆发,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
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概念,掌握群落演替的类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6.【答案】化学信息 与对照组相比,随着CO2浓度升高,果蝇的回避率上升,摇动后释放气体组果蝇的回避率最高 结构 动作 ACE 每个嗅觉受体神经元(ORN)表达一种气味受体,特异性的识别一种气味,做出特异性的反应,才能识别同伴、寻找配偶、逃避敌人、发现食物等,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解析】解:(1)生物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果蝇紧张时释放一种能够驱动同伴产生躲避行为的气味属于化学物质,所以,这种气味分子属于化学信息分子。
(2)有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随着CO2浓度升高,果蝇的回避率上升,摇动后释放气体组果蝇的回避率最高,推测CO2是果蝇紧张时释放的气味的重要成分。
(3)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光敏通道蛋白ChR2的基因转入果蝇并在Gr21aORN中表达。接受蓝光照射后,光敏通道蛋白激活,引起ChR2蛋白结构改变,引起阳离子内流,使Gr21aORN产生动作电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应选用转入ChR2基因的果蝇、通入CO2且用蓝光照射,会出现果蝇明显回避现象。
(4)综合本文信息,结合不同气味分子与ORN的关系可知,每个嗅觉受体神经元(ORN)表达一种气味受体,特异性的识别一种气味,做出特异性的反应,才能识别同伴、寻找配偶、逃避敌人、发现食物等,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故答案为:
(1)化学信息
(2)与对照组相比,随着CO2浓度升高,果蝇的回避率上升,摇动后释放气体组果蝇的回避率最高
(3)结构 动作 ACE
(4)每个嗅觉受体神经元(ORN)表达一种气味受体,特异性的识别一种气味,做出特异性的反应,才能识别同伴、寻找配偶、逃避敌人、发现食物等,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静息时,钾离子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钠离子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7.【答案】一 摄取、加工处理 特异性 鼻滴等量PBS SPY1可以有效保护幼鼠,佐剂CT和C48/80均可提高SPYI疫苗对幼鼠的免疫保护作用,C48/80 效果更好 探究SPY1及佐剂对幼鼠的安全性 佐剂C48/80可提高SPYI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有效性);幼鼠对SPYI耐受性好,佐剂C48/80对幼鼠肺组织影响较小
【解析】解:(1)鼻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抗原呈递细胞对SPY 1进行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并呈递给T细胞,引发身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第1组是对照组,因为CT溶于PBS中,所以第一组的操作是加入等量的PBS,观察图1可知。1、2、3组的DP39数目最多。4、6次之,5组最少,所以说明了SPY1可以有效保护幼鼠,佐剂CT和C48/80均可提高SPYI疫苗对幼鼠的免疫保护作用,C48/80效果更好。
(3)根据题干要求,将同等菌量的D39和SPYI对幼鼠滴鼻并记录幼鼠存活情况,并检测了肺部组织切片,所以实验目的是探究SPY1及佐剂对幼鼠的安全性。
(4)根据(2中)佐剂C48/80可提高SPY1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有效性);在(3)中经过安全性的检测,可以发现幼鼠对SPY1耐受性好,佐剂C48/80对幼鼠肺组织影响较小。
故答案为:
(1)一 摄取、加工处理 特异性
(2)鼻滴等量PBS SPY1可以有效保护幼鼠,佐剂CT和C48/80均可提高SPYI疫苗对幼鼠的免疫保护作用,C48/80 效果更好
(3)探究SPY1及佐剂对幼鼠的安全性
(4)佐剂C48/80可提高SPYI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有效性);幼鼠对SPYI耐受性好,佐剂C48/80对幼鼠肺组织影响较小
疫苗属于抗原,常见的疫苗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
本题考查了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8.【答案】调节 脱落酸 B 品种在盐胁迫条件下,根长和根系活力下降比例均高于 A 品种 促进 协同 缓解盐胁迫对根长和根系活力的抑制 小于 正反馈 SA 可能通过抑制乙烯的合成,一方面延缓根细胞衰老,提高根系活力;另一方面减少根部生长素的积累,减弱高浓度 IAA 对根系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盐胁迫下根系的生长
【解析】解:(1)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脱落酸促进果实和叶片脱落,所以如果冬季植物落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脱落酸。
(2)①根据表格中可以看出,B 品种在盐胁迫条件下,根长和根系活力下降比例均高于 A 品种,所以B 品种的耐盐性比 A 品种强。
②从表格中看出,SA处理后,两个品种的种子的发芽率均升高,所以SA 可以促进种子萌发;而赤霉素也促进种子萌发,所以SA与赤霉素在种子萌发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在盐胁迫的条件下,将第3组和第4组比较,加入SA后,根的长度和根系活力增强,所以SA可以缓解盐胁迫对根长和根系活力的抑制。
(3)①如果SA能够提高盐胁迫下红麻抗氧化能力,活性氧降解酶SOD能降解活性氧,则N1组未用SA处理,其活性氧降解酶SOD的活性小于S1组;
②正反馈调节是指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乙烯含量上升时,会引起生长素向根部伸长区运输而积累,进而促进乙烯的合成,这是正反馈调节;综合分析SA的作用和图解,SA 可能通过抑制乙烯的合成,一方面延缓根细胞衰老,提高根系活力;另一方面减少根部生长素的积累,减弱高浓度 IAA 对根系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盐胁迫下根系的生长。
故答案为:
(1)调节 脱落酸
(2)B 品种在盐胁迫条件下,根长和根系活力下降比例均高于 A 品种 促进 协同 缓解盐胁迫对根长和根系活力的抑制
(3)小于 正反馈 SA 可能通过抑制乙烯的合成,一方面延缓根细胞衰老,提高根系活力;另一方面减少根部生长素的积累,减弱高浓度 IAA 对根系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盐胁迫下根系的生长
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出生率 污染较小 竞争 随机 种群密度 8月2-16日 迷向+杀虫剂 迷向+杀虫剂防治处理诱捕器捕到的梨小食心虫数量较少,且雌雄交配率较低
【解析】解:(1)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进行迷向防治,干扰雄虫对雌虫的定向,降低雌虫的交配率,会降低种群的出生率,导致种群密度降低。果业生产中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常以每年多次施用高毒性的化学农药为主属于化学防治,对环境污染较大,与之相比生物防治的优越性在于污染较小。
(2)当梨小食心虫密度过高时,依然能产生一定数量的幼虫,由于环境资源充足,幼虫之间的竞争减弱,则存活率较高。
(3)①诱捕器的放置需要随机,避免掺入主观因素,这种属于样方法,根据诱捕到梨小食心虫数量可以估算其种群密度。
②从图1可知,使用杀虫剂组和对照组相比,4月5-12日之间和8月2-16日之间,诱捕器诱捕到的梨小食心虫数量相差最大。
③结合图1、图2实验结果,迷向+杀虫剂处理防治的效果最佳,原因是迷向+杀虫剂防治处理诱捕器捕到的梨小食心虫数量较少,且雌雄交配率较低。
(4)利用性信息素迷向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干扰雄虫对雌虫的定向。
故答案为:
(1)出生率 污染较小
(2)竞争
(3)①随机 种群密度
②8月2-16日
③迷向+杀虫剂 迷向+杀虫剂防治处理诱捕器捕到的梨小食心虫数量较少,且雌雄交配率较低
(4)如何干扰雄虫对雌虫的定向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次生 多年生植物比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即在争夺阳光的过程占据优势地位 逐渐变慢 顶极群落 撂荒年限和坡度 若引入的植物能适应当地的环境,且能与当地的植物共同和谐相处,则会因为该物种的引入,进而会增加相应的一些动物的种类,进而提高了物种丰富度,加快演替的速度;但如果引入的植物会导致物种入侵,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则会减慢群落演替的速度,因此应该合理、适当、适量引种
【解析】解:(1)砒砂岩区弃耕农田土壤条件依然保留,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弃耕初期在一、二年生草本占据优势地位,随着演替的进行,多年生植物逐步取代其优势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多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的过程占据优势地位,因而能取代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2)人类活动能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据题意可知,图1所示拟合曲线,其斜率即为演替速度,图中显示随撂荒年限增加,群落演替速度逐渐减慢,撂荒 30 年群落接近顶极群落状态。
(3)据题干信息可知,图2中撂荒年限、环境因子与土壤养分用带箭头的射线表示,实线段越长代表该因子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的影响越大。不同撂荒年限的区域和射线之间夹角越小,说明二者关系越密切。由图 2 可知,根据射线的长短可知,影响砒砂岩地区退耕地植被群落演替的最主要因素是撂荒年限和坡度。演替后期地形地势等环境因子对群落植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图示的环境因子中坡度和坡向会对光照、土壤含水量、湿度、温度和降水量都有影响,海拔高度主要通过影响温度的变化而对其他的因素造成影响的,因此绘图如下:
(4)通过引种植物来提高砒砂岩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继而提高植物群落向更高级群落演替的速度,若引入的植物能适应当地的环境,且能与当地的植物共同和谐相处,则会因为该物种的引入,进而会增加相应的一些动物的种类,进而提高了物种丰富度,加快演替的速度;但如果引入的植物会导致物种入侵,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则会减慢群落演替的速度,因此应该合理、适当引种。
故答案为:
(1)次生 多年生植物比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即在争夺阳光的过程占据优势地位
(2)逐渐变慢 顶极群落
(3)撂荒年限和坡度
(4)若引入的植物能适应当地的环境,且能与当地的植物共同和谐相处,则会因为该物种的引入,进而会增加相应的一些动物的种类,进而提高了物种丰富度,加快演替的速度;但如果引入的植物会导致物种入侵,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则会减慢群落演替的速度,因此应该合理、适当、适量引种
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类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答案】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BCD 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升高 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下降,胰岛素受体活性变化不大,且Y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升高明显,细胞膜上的GLUT4数量有所增加,因而表现胰岛素抵抗不明显 a>a1b<b1 对照 通过增加细胞膜上酶P的含量来诱发胰岛素抵抗 通过增加细胞膜上酶P的含量,同时使细胞中Y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下降、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升高,最终诱发胰岛素抵抗
【解析】(1)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血糖调节。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而能够提高血糖浓度的相关激素有很多,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
(2)A、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相关代谢障碍,进而表现为血糖无法下降,不会引起胰岛素抵抗,A错误;
B、胰岛素受体异常会导致胰岛素无法起作用,进而使血糖无法下降,而表现为糖尿病,这是因为胰岛素抵抗引起的,B正确;
C、GLUT4 合成受阻则相当于胰岛素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因而也会引起胰岛素抵抗,C正确;
D、含GLUT4的囊泡与膜融合受阻也会阻止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障碍,相当于胰岛素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因而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D正确。
故选:BCD。
(3)内质网膜上的酶D催化甘油二酯合成甘油三酯(脂肪)。研究表明其与肥胖产生的胰岛素抵抗有关。研究者利用酶D含量降低50%的突变小鼠A并进行实验一,结果见表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突变小鼠的Y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下降,T位点相对磷酸化水平上升,进而导致GULT4向细胞膜上转运速率下降,进而降低了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的速率,因而表现为高胰岛素环境下肝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下降,进而诱发胰岛素抵抗,据此可推测内质网中的甘油二酯积累可导致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升高,同时Y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偏低,进而使胰岛素受体活性降低,诱发胰岛素抵抗。
(4)①资料显示,细胞膜上的酶P可改变胰岛素受体胞内部分的磷酸化水平,而改变其活性。研究者利用酶 P含量降低70%的突变小鼠B进行实验二,结果见表2。表中数据显示,突变小鼠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而Y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表现为偏高,说明此时GLUT4向细胞膜转运速度较快,因而表现出高胰岛素水平下肝细胞吸糖率较高,因此可突变鼠B胰岛素抵抗症状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Y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偏高,且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偏低引起的。
②表l是正常饮食条件下的测定数据,而表2是高脂饮食条件下测定的数据,这里可将高脂饮食正常小鼠理解为突变小鼠A的状态去分析,因此,a与a1b与b1的大小关系分别为大于和小于,即a>a1b<b1。
(5)①利用酶D和酶P含量都降低的双突变鼠C进行实验。正常饮食条件下,检测其高胰岛素环境肝细胞吸糖率与实验二中对照组接近,说明甘油二酯通过酶P诱发胰岛素抵抗。
②分别提取实验--两组小鼠肝细胞,通过蛋白质电泳检测细胞不同部位酶P的含量(电泳条带颜色越深,蛋白质含量越高),结果如图2。根据电泳结果可推测甘油二酯可以通过增加细胞膜上酶P的含量来诱发胰岛素抵抗。
(6)综合以上研究得出,长期肥胖会使甘油二酯积累,通过增加细胞膜上酶P的含量,同时使细胞中Y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下降、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升高,最终诱发胰岛素抵抗。
故答案为:
(1)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2)BCD
(3)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升高
(4)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下降,胰岛素受体活性变化不大,且Y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升高明显,细胞膜上的GLUT4数量有所增加,因而表现胰岛素抵抗不明显a>a1b<b1
(5)对照 通过增加细胞膜上酶P的含量来诱发胰岛素抵抗
(6)通过增加细胞膜上酶P的含量,同时使细胞中Y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下降、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升高,最终诱发胰岛素抵抗
血糖含量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当血糖含量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生物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2019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生物附参考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为膝跳反射的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视网膜色素变性, 油菜素内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