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真题合集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新冠病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
1. 细胞学说之于生物学就像原子论之于化学一样,对于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 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C. 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这一科学方法
D.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2.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人民积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下列有关新冠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原核生物 B. 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个体
C. 属于最小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D. 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合成自身蛋白
3. 新冠病毒(SARS-CoV-2)可引发肺炎,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下列关于新冠病毒以及疫情防控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以寄生方式在活细胞中生活
B. 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可以促进空气流动,降低室内病原微生物的密度
C. 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
D. 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清洗餐具时一定要彻底,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4.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C. 脂肪的鉴定需要显微镜才能看到活组织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D.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配现用
5. 下列对组成细胞分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①核酸、抗体、果糖、脂肪均含有元素C、H、O、N
②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③DNA是高等动物和人类主要的遗传物质
④染色体、噬菌体和核糖体的成分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⑤生命体中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人体流失钙离子容易出现抽搐现象
⑥性激素的元素组成为C、H、O,可用苏丹Ⅲ染液检测
⑦核苷酸可用来鉴定不同个体之间是否有亲缘关系
⑧胆固醇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A. ①③④⑥⑦ B. ③④⑤⑦⑧ C. ①②③⑤⑧ D. ②④⑥⑦⑧
6. 目前很多广告语存在科学性错误,下列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无糖饼干主要成分是淀粉,没有甜味,属于无糖食品
B. “××牌”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发育
C. 某地大棚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化学元素,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D. “××牌”口服液含有丰富的Fe、P、Zn等微量元素
7. 有一条多肽链,分子式为CxHyOpNq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分析推算可知,水解得到的赖氨酸氨基酸个数为( )
A. p+q-1 B. q-p+1 C. p-2q-1 D. p+2q+1
8. 如图中甲、乙、丙所示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最多含有21种甲
B. 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4832
C. 若丙中碱基为鸟嘌呤,则丙的名称是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D. 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那么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
9.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3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3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细胞器丙上合成的
B. 细胞器乙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 细胞器甲一定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D. 蓝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一定是丙
10.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说明( )
A. ATP中靠近A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 B. 细胞中含有大量的ATP
C.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 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11. 对某植物测得如下数据:
30℃
30℃
15℃
一定强度的光照10h
黑暗下5h
黑暗5h
CO2减少880mg
O2减少160mg
O2减少80mg
若该植物处于白天均温30℃,晚上均温15℃、有效日照15h环境下,预测该植物1天24h中积累的葡萄糖为( )
A. 315mg B. 540mg C. 765mg D. 1485mg
12. 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自交产生F2,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则后代中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
A. B. C. D.
13.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下列不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 )
A. 杂种F1自交后代会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
B. 豌豆种子的圆粒和皱粒是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
C. 形成下一代新的植株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植物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14. 子代不同于亲代的性状,主要来自基因重组,下列图解中未发生基因重组的有(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⑥ C. ②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15. 现有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个体全为灰身,乙瓶中个体既有灰身也有黑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甲为乙的亲本,可判断灰身为显性性状
B. 若甲为乙的亲本,则甲瓶中灰身果蝇全为杂合子
C. 若乙为甲的亲本,则乙瓶中所有果蝇全为纯合子
D. 若乙为甲的亲本,则甲瓶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的后代可出现黑身果蝇
16. 科研人员在某海岛上发现多年前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性关系为A1对A2、A3显性,A2对A3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黄色老鼠一定是杂合子,黑色老鼠一定是纯合子
B. 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
C. 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可能出现白色鼠
D. 两只老鼠杂交的子代不可能出现三种毛色
17.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已知该植物含有a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所得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 )
A. 9:3:3:1 B. 24:8:3:1 C. 15:5:3:1 D. 3:1
18. 图甲表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乙表示该果蝇所产生的一个异常的生殖细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得到乙细胞
B. 甲细胞的基因型为BBXWY
C. 异常分裂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B、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
19. 如图表示染色体组成为AaCcDd的生物产生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组合分析,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 B. ⑤⑧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C. 上述精细胞至少来自8个次级精母细胞 D. ①⑦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20. 某植物的叶形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E/e和F/f控制,已知每对等位基因中至少存在一个显性基因时表现为宽叶,其他情况表现为窄叶。现让亲本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子一代中宽叶植株:窄叶植株=3:5.亲本的基因型为( )
A. EEff×Eeff B. EEFf×eeff C. EeFf×eeff D. EeFf×Eeff
21. 某种鼠中,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尾(B)对长尾(b)为显性。基因A或b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一对表现型均为黄色短尾的雌、雄鼠交配,发现子代部分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则理论上子代中成活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 )
A. 均为黄色短尾
B. 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
C. 黄色短尾:灰色短尾=3:1
D. 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6:3:2:1
22. 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与亲本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A. B. C. D.
23. 某生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若种群中黑毛纯合子和杂合子均占36%,白色个体无繁殖能力。让该种群随机交配,若没有突变和其他因素干扰,则子代黑毛纯合子与白色个体的比例为( )
A. 9:1 B. 3:2 C. 1:1 D. 1:2
24. 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摩尔根与孟德尔都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B. 摩尔根发现的问题是F2中的白眼果蝇为什么都是雄性
C. 摩尔根提出的假说是白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D. 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杂交实验揭示了基因的位置及其本质
25. 下列生物实验及其常用的研究方法,对应错误的是( )
A.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
B. 追踪分泌蛋白的合成途径——同位素标记法
C. 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D.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
26.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倒为( )
A. 13:3 B. 5:3 C. 3:1 D. 7:1
27.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人类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的两个经典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R型菌与S型菌的DNA混合培养,R型菌都能转化为S型菌
B. 噬菌体吸收和利用培养基中含有35S的氨基酸从而被标记
C.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均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D.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思路相同而实验技术不同
28. 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
②DNA是遗传物质,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③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
⑤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酸;
⑥DNA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29. 叶绿体DNA(cpDNA)是存在于叶绿体内的双链环状DNA分子。某cpDNA分子中含有2400个磷酸二酯键,其中含有的氢键为280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该cpDNA的基本骨架
B. 该cp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和两个磷酸基团相连
C. 该cp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会消耗64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 该DNA一条链中(A+T):(G+C)=2:1
30. 将两个双链均被3H标记的M基因导入某动物(2n=40)精原细胞的染色体中,然后置于不含3H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测定子细胞的染色体被标记情况。不考虑染色体片段的交叉交换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每个子细胞中含有的基因M的数量可能是0个、1个或2个
B. 可能出现3个子细胞中含3H、1个子细胞中不含3H的情况
C. 若4个子细胞中只有2个含有3H,则一定进行了减数分裂
D. 4个子细胞中3H标记的染色体总数最多为4条,最少为2条
31. 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生理过程,其中Ⅰ、Ⅱ、Ⅲ表示物质,①~⑥表示气体的转移途径,图2表示该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速率表示)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物质Ⅰ分子结构简式为 ______。物质Ⅲ生成具体场所是 ______。
(2)图1中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色素是 ______,葡萄糖初步分解的场所是 ______。
(3)该植物处于图2中B点状态时,该植物葡萄糖的生成速率 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分解速率;如果该植物处于图2中A点状态时,图1中气体转移途径有 ______(用数字表示)。
(4)图2中,当光照强度达到C点后,限制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可能是 ______;光合作用总反应式是 ______。
32. 牵牛花为两性花,花有红色和蓝色两种。研究证明该花色性状由3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两个生物兴趣小组用牵牛花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父本
母本
子代(F1)
实验一
红花植株甲
红花植株乙
298株红花、101株蓝花
实验二
蓝花植株丙
蓝花植株丁
既有红花又有蓝花
(1)牵牛花中红花和蓝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有 ______、______种。
(2)已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为确定植株乙的基因型,让实验一F1中的蓝花植株自交,观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后代全为蓝花,则植株乙的基因型是 ______;若 ______,则植株乙的基因型是 ______。
(3)实验二F1中红花:蓝花应为 ______,出现该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
33. 某种自花传粉花卉的花色受等位基因H/h的控制,基因H控制红色花的形成。某个花卉生产基地在培育该种花卉的过程中,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花色的基因H/h的遗传 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分离定律,基因H和基因h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 ______。
(2)金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______,若实验二中F1的金色花植株和白色花植株自由交配得到F2,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 ______,其中纯合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______。
(3)该花卉生产基地在利用实验一F1的金色花植株自交的过程中,发现子代中出现了一株蓝色花植株,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蓝色花植株含有一个新产生的基因h+,且H对h+为显性。若该蓝色花植株自交,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______。
34. 如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
(1)甲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______。
(2)Ⅰ-1的基因型是 ______。
(3)从理论上分析,若Ⅰ-1和Ⅰ-2再生女孩,可能有 ______种基因型,______种表型。
(4)假设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若Ⅱ-5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则生育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______(结果用分数表示)。
(5)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 ______。
35. 下面是某雄性动物(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1是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图2、图3是一同学画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的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叫 ______,图2中的 ______细胞处在该过程中。
(2)图2中乙细胞时期处于图3中 ______(填编号)阶段,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图1中 ______(填细胞名称)。
(3)在图2中,甲、乙两细胞中染色体和DNA之比依次是 ______、______;甲、丙两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目依次为 ______、______;曲线 ______阶段(填编号)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4)有人发现图2甲图有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是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细胞是生命活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魏尔肖补充细胞学说,认为新的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B正确;
C、施莱登和施旺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C正确;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没有揭示差异性,D错误。
故选:D。
细胞学说是19世纪的重大发现之一,其基本内容有三条:
(1)认为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3)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本题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明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答案】D
【解析】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原核生物,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B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的结构层次为细胞,因此病毒不属于最小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合成自身蛋白,D正确。
故选:D。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特点。
3.【答案】D
【解析】解:A、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营寄生生活,A正确;
B、教室经常开窗通风,有利于空气的流动,从而降低室内的病原微生物的密度,B正确;
C、新冠肺炎患者由于新冠病毒的感染,会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通过体温测量可初步进行排查,C正确;
D、病毒不能独立地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病毒不能够在餐具上增殖,但能够在餐具上短暂存活,故清洗餐具时一定要彻底,可以防止传染,D错误。
故选:D。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地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答案】C
【解析】解:A、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需要混合均匀使用,但是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需要先加A液后加B液,并且斐林试剂的乙液与双缩脲试剂的B液浓度也是不一样的,A错误;
B、斐林试剂需要甲液乙液混合均匀后立即使用,B错误;
C、脂肪使用苏丹III(IV)染色,染成橘黄色或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C正确;
D、蛋白质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产生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需要先加A液形成一个碱性环境,再加入B液,D错误。
故选:C。
鉴定还原糖需要使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需要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立即使用;蛋白质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产生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需要先加A液形成一个碱性环境,再加入B液,脂肪使用苏丹III(IV)染色,染成橘黄色或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此题主要考查生物体内各种化合物的鉴定,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难度适中。
5.【答案】A
【解析】解:①核酸、抗体含有元素C、H、O、N,果糖、脂肪含有元素C、H、O,①错误;
②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所以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②正确;
③高等动物和人类的遗传物质是DNA,③错误;
④染色体和噬菌体的成分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糖体的成分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④错误;
⑤生命体中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人体流失钙离子容易出现抽搐现象,⑤正确;
⑥性激素属于固醇,故性激素的元素组成为C、H、O,苏丹Ⅲ染液可用于检测脂肪,⑥错误;
⑦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所以可用DNA来鉴定不同个体之间是否有亲缘关系,⑦错误;
⑧胆固醇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⑧正确。
故选:A。
1、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2、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脂肪与糖类的元素组成相同,都只含C、H、O三种元素,但脂肪中氧的含量低于糖类,氢的含量高于糖类,故氧化分解时脂肪耗O2多,释放能量多。
3、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4、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5、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6、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本题考查水和无机盐和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分布及化学组成,理解和掌握几句结论性语句,并能据此准确判断各生物的遗传物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答案】B
【解析】A、无糖饼干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多糖,在消化道会被水解成葡萄糖吸收,A错误;
B、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B正确;
C、蔬菜本身就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任何生物都是由各种化学元素构成,C错误;
D、P属于大量元素,Fe、Zn属于微量元素,D错误。
故选:B。
1、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2、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细胞中常见的脂质有:
(1)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作用: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
(2)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3)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③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功能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7.【答案】B
【解析】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半胱氨酸、丙氨酸和苯丙氨酸中都只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而赖氨酸中含有两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所以它们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时,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多肽链中,含两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因此,按氧原子数目计算,氧原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R基上氧原子数,分析这四种氨基酸的R基可知,四种氨基酸的R基上均无氧原子,所以氨基酸数为p-1;多肽中N原子数=氨基酸数+R基上的N原子总数,四种氨基酸中只有赖氨酸的R基上有一个N原子,所以赖氨酸数为q-(p-1)=q-p+1。
故选:B。
1、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
2、分析水解所得的四种氨基酸:这四种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羧基,两个氧原子,因此可以根据氧原子数目计算出氨基酸的数目;这四种氨基酸中只有赖氨酸含有2个氨基,2个N原子,因此再根据N原子数可计算出赖氨酸的数目。
本题结合四种氨基酸的结构式,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的脱水缩合,首先要求考生能分析四种氨基酸得出共同点;其次还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概念,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简单计算,能根据氧原子数目计算出氨基酸的数目。
8.【答案】C
【解析】解:A、题图中的甲和乙分别是氨基酸和蛋白质,氨基酸为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中含有的氨基酸一般不超过(最多)21种,A正确;
B、题图中的甲和乙分别是氨基酸和蛋白质,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质(乙)的过程中的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71-3=268个、形成4个二硫键过程中脱去的氢分子数为8,所以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的数值为268×18+4×2=4832,B正确;
C、若丙中碱基为鸟嘌呤(DNA和RNA都存在),则丙的名称是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或鸟嘌呤脱氧核苷酸,C错误;
D、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氨基酸分子式的通式为C2H4O2N+R基,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该氨基酸分子中含有H的个数是4+5=9个,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H的个数=两分子甲中的H原子数-脱去水分子(1个)中的H原子数=9×2-2×1=16个,D正确。
故选:C。
分析题图:甲图所示的结构为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乙图所示化合物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该多肽共含271个氨基酸、4个二硫键(-S-S-),每个二硫键是由两个巯基(-SH)脱去一分子氢形成的;丙图所示化合物为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结构简式,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本题结合几种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核酸的知识,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明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脱水缩合的过程、实质,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细胞器丙是核糖体,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细胞器丙上合成的,A正确;
B、细胞器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但不含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其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有关,而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无关,B错误;
C、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而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正确;
D、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正确。
故选:B。
分析题图: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乙的脂质含量不为0,说明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各细胞器的可能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答案】D
【解析】解:A、ATP中远离A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A错误;
B、细胞中含有少量的ATP,B错误;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但从资料中未体现出该性质,C错误;
D、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在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D正确。
故选:D。
ADP和ATP的关系:ADP是二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分子式可简写成A-P~P。从分子简式中可以看出,ADP比ATP少了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特殊化学键,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
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植物1d中积累的葡萄糖应是白天光合作用积累量减去晚上呼吸作用分解量.
(1)先求出该植物白天均温30℃时、有效日照15h时光合作用积累量:
6CO2 ~1C6H12O6 求出:
6×44 180 X=900(mg)
880÷10×15 x
(2)再求出该植物晚上呼吸作用分解量:
6O2 ~1C6H12O6 求出:
6×32 180
80÷5×9 y y=135(mg)
(3)最后求出植物1d中积累的葡萄糖量:900-135=765(mg)
故选:C.
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净光合作用速率=真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根据:光合作用6CO2+12H2OC6H12O6+6O2+6H2O,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计算解答.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
12.【答案】A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Fl的基因型为Aa,F1自由交配产生的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剩余的果蝇中,AA占、Aa占,则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后代AA=、Aa==、aa=.由此可见,后代中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故选:A.
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说明灰身相对于黑身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F1的基因型为Aa.用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Aa)杂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去除其中的黑身果蝇(aa),则剩余果蝇中AA占、Aa占,所以A基因占、a基因占.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频率的计算,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亲本的基因型,再扣住题中关键词“自由交配”,根据基因频率进行计算.
13.【答案】A
【解析】解:A、杂种F1自交后代会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是实验结果,不属于假说内容,A错误;
B、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如豌豆种子的圆粒和皱粒是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B正确;
C、孟德尔认为形成下一代新的植株时,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正确;
D、孟德尔认为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如植物的花粉(或精子)中的遗传因子只有体细胞的一半,D正确。
故选:A。
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及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4.【答案】B
【解析】解: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A与a、B与b分离,A与B和b、a、B和b自由组合,所以在④⑤发生基因重组,而①②③⑥都未发生基因重组。
故选:B。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由图分析可知①、②过程是等位基因分离,④、⑤是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⑥、③过程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比较基础,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5.【答案】B
【解析】解:A、若甲为乙的亲本,说明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则可判断灰身为显性性状,A正确;
B、若甲为乙的亲本,则甲瓶中灰身果蝇的雌雄个体中都有杂合子,但不能确定全为杂合子,B错误;
C、若乙为甲的亲本,由于甲瓶中的个体全为灰身,则乙瓶中所有果蝇全为纯合子,C正确;
D、若乙为甲的亲本,则甲瓶中灰身果蝇个体中有杂合体,所以自由交配的后代可出现黑身果蝇,D正确。
故选:B。
据题意可知,甲瓶中的个体全为灰身,乙瓶中的个体既有灰身也有黑身,若甲为乙的亲本,则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灰身为显性性状;若乙为甲的亲本,则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说明灰身为显性性状。
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D
【解析】解:A、由于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且A1对A3(黑色)显性,A2对A3显性,所以黄色老鼠一定是杂合子,黑色老鼠一定是纯合子,A正确;
B、由于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所以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B正确;
C、如果两只黄色老鼠有一个是A1A2,则交配后,子代中可能出现白色鼠,C正确;
D、如果A1A3与A2A3杂交,则后代中会出现A1A2(黄色)、A1A3(黄色)、A2A3(白色)、A3A3(黑色)三种毛色,D错误。
故选:D。
根据题意可知:由于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故黄色鼠只能是杂合子,基因型可能为A1A2或A1A3;白色鼠的基因型可能为A2A2或A2A3;黑色鼠只能是纯合子,其基因型为A3A3。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要抓住题干信息“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且A1对A2、A3显性,A2对A3显性”,由此确定三种鼠色的基因型。
17.【答案】C
【解析】解:两对等位基因分别分析,Aa产生的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a=1:1,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a=2:1,所以Aa自交后代中aa的比例为,即性状分离比为5:1。Bb自交后代中性状分离比为3:1。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5:1)(3:1)=15:5:3:1。
故选:C。
分析题文:已知该植物含有a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只考虑A、a这对等位基因,其产生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a=1:=2:1。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掌握逐对分析法,能紧扣题干信息“已知该植物含有a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答题。
18.【答案】D
【解析】解:A、甲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以得到乙细胞,A错误;
B、据图分析,甲细胞的基因型为BbXWY,B错误;
C、异常的生殖细胞乙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的,C错误;
D、甲细胞中的两个B基因是DNA分子复制的结果,分别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故其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离后期,D正确。
故选:D。
题图分析:甲细胞为果蝇的体细胞,乙细胞为果蝇产生的异常的生殖细胞,由于图乙中无同源染色体,因此甲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得到乙细胞。乙细胞中有两条Y染色体,因此异常分裂时期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9.【答案】D
【解析】解:A、每个精原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图中①④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②⑥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③⑦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⑤⑧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因此上述精子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⑤⑧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B正确;
C、一个次级精母细胞能产生两个相同的精细胞,图中8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各不相同,至少来自8个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
D、①④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③⑦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但①⑦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D错误。
故选:D。
分析题图: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精原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图中①④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②⑥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③⑦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⑤⑧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本题结合精子基因型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结合两者作出准确的判断.
20.【答案】D
【解析】解:A、EEff×Eeff,子一代均为窄叶植株,A错误;
B、EEFf×eeff,子一代中宽叶植株:窄叶植株=1:1,B错误;
C、EeFf×eeff,子一代中宽叶植株:窄叶植株=1:3,C错误;
D、EeFf×Eeff,子一代中宽叶植株:窄叶植株=3:5,D正确;
故选:D。
据题干分析得宽叶为双显性状E_F_,其余基因型为窄叶。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计算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1.【答案】B
【解析】解:由以上分析可知,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则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有三种情况:
(1)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AaBb,则他们交配后代为:A_B_(AABB、AABb、AaBB、AaBb)、A_bb、aaB_、aabb,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子代存活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黄色短尾)、AaBb(黄色短尾)、aaB_(灰色短尾),则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
(2)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AaBB,则他们交配后代为:AABB、AaBB、aaBB,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子代存活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灰色短尾)、AaBB(黄色短尾),则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
(3)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则他们交配后代为:AAB_、AaB_、aaB_,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子代存活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_(灰色短尾)、AaB_(黄色短尾),则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
故选:B。
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因此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有两种,即AaBb、AaBB。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信息“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题意判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性,明确黄色短尾鼠的交配类型有3种;其次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答题,选出正确答案。
22.【答案】D
【解析】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cc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c:Abc:aBc:abc=1:1:1:1,自交后代棉花与亲本长度相同的显性基因数是2个,可能的基因型是AAbbcc、aaBBcc、AaBbcc,比例为=。
故选:D。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题意知,3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弄清题意,该性状是数量性状,与基因个数有关,与亲本表现型相同,即与亲本显性基因数目相同,找出可能的基因型,然后逐一计算、相加。
23.【答案】A
【解析】解:1、由题意知“其中黑毛纯合子和杂合子均占36%”,该种群中AA=36%,Aa=36%,aa=1-36%-36%=8%,由于“白色个体失去繁殖能力”,所以野猪种群随机交配时,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只有AA和Aa,则繁殖的群体中AA:Aa=1:1,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
2、随机交配后,AA个体百分比是×=,Aa=2××=,aa=×=.所以子一代黑毛纯合子AA与白色个体aa的比例为9:1。
故选:A。
1、本题是考查种群中基因频率的计算和自由交配与自交方式后代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如果种群足够大、不发生突变、不发生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该种群的遗传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对于后代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按照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进行计算,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都不变。
2、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
(3)基因频率=×100%。
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种群中自由交配的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对于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计算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根据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进行计算。
24.【答案】D
【解析】解:A、摩尔根和孟德尔的研究方法都是“假说—演绎”法,A正确;
B、摩尔根发现的问题是在F2中红眼有雌性和雄性,白眼只有雄性,B正确;
C、为了解释发现的问题,摩尔根做出的假设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Ⅹ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C正确;
D、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杂交实验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但并没揭示基因的位置及其本质,D错误。
故选:D。
遗传图解分析:图中红眼与白眼杂交,F1均为红眼,说明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F2红眼有雌性和雄性,白眼只有雄性,说明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摩尔根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提出的假说内容及实验结论,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5.【答案】C
【解析】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设置了有氧组和无氧组,两组均为实验组,为对比实验,A正确;
B、追踪分泌蛋白的合成途径采用同位素标记法,B正确;
C、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
D、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采用的是纸层析法,D正确。
故选C。
1、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2、分离色素的原理:不同色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纸层析法依据极性相似相溶原理,以滤纸纤维的结合水为固定相,而以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因为不同色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所以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上升快,所以四种色素会分开。由于各物质分配系数不同,因而扩散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答案】A
【解析】解:假设红眼基因由B控制,b控制白眼,因为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所以亲代红眼雌果蝇基因型是XBXb,雄果蝇是XBY,则子一代的基因型和比例分别是:XBXB、XBXb、XBY、XbY;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是:XB、Xb、雄果蝇产生的精子种类和比例是:XB、Xb、Y,
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二代基因型则是:XBXB、XBXb、XBY、XBXb、XbXb、XbY,红眼:白眼=13:3。
故选:A。
由题意可知: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所以亲本雌蝇基因型是杂合体,可推知子一代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和比例,然后统计子一代雌雄配子的比例和种类,即可得知子二代的基因型和比例。
考查伴性遗传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本题逆推得知亲本基因型,然后推知子一代基因型和比例是关键。
27.【答案】D
【解析】解:A、R型菌与S型菌的DNA混合培养,只有少部分R型菌能转化为S型菌,A错误;
B、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B错误;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思路相同(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而实验技术不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的技术,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技术),D正确。
故选:D。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体外转化实验和体内转化实验,其中体外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方法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8.【答案】C
【解析】解:①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①错误;
②DNA是遗传物质,自然界中的生物大多数以DNA为遗传物质,故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少部分病毒是RNA,②错误;
③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③正确;
④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④正确;
⑤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⑤错误;
⑥DNA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的,⑥正确。
故选:C。
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分布及化学组成,理解和掌握几句结论性语句,并能据此准确判断各生物的遗传物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9.【答案】C
【解析】解: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该cpDNA的基本骨架,A正确;
B、该cpDNA分子是环状,所以每个脱氧核糖都和两个磷酸基团相连,B正确;
C、cpDNA分子中含有2400个磷酸二酯键,即含有1200对碱基,其中含有的氢键为2800,其中A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CG之间形成三个氢键,根据以上数据,假设1200对全为AT,则形成2400个氢键,还差400个氢键即为CG的对数,那么AT为800对,复制3次,需要消耗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800×(23-1)═5600,故C错误;
D、根据以上数据(A+T):(G+C)=2:1,在单链中比例依然不变,D正确。
故选: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本题考查DNA的分子结构,要求学生掌握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能够画出DNA片段,分析其中的连接,并理解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0.【答案】C
【解析】解:A、若2个M基因插入到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进行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每个子细胞中肯有0个或1个或2个M基因,A正确;
B、DNA复制遵循半保留复制原则,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平均移向两极,所以可能出现3个子细胞中含3H、l个子细胞中不含3H的情况,B正确;
C、DNA复制遵循半保留复制原则,若4个子细胞中只有2个子细胞中含有3H,其余2个子细胞不含有3H,则只能是进行有丝分裂,不可能进行减数分裂,C错误;
D、DNA复制遵循半保留复制原则,若2个M基因插入到两条染色体上,4条DNA单链都带有3H标记,进行两次有丝分裂或者减数分裂,含有3H的染色体共有4条,则子细胞中被标记染色体总数为4条,若2个M基因插入到一条染色体上,则4个子细胞中被标记染色体总数为2条,D正确。
故选:C。
1、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台成,即染色体的复制。(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链的变化,对基本知识的正确理解及识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1.【答案】A-P~P~P 线粒体内膜 叶绿素 细胞质基质 等于 ③⑤ CO2浓度、温度或矿质元素(无机盐)和水
【解析】解:(1)图1中物质Ⅰ表示ATP,ATP的分子结构简式为A-P~P~P;物质Ⅲ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生成的水,该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2)图1中能同时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色素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初步分解生成丙酮酸和[H]。
(3)图2中B点时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等于释放速率,所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即该植物葡萄糖的生成速率等于分解速率;若该植物处于图2中A点状态时,由于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图1气体转移途径只有③⑤。
(4)图2中,当光照强度为C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限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的外界因素可能是温度、CO2浓度、矿质元素(无机盐)和水等;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为。
故答案为:
(1)A-P~P~P 线粒体内膜
(2)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细胞质基质
(3)等于 ③⑤
(4)CO2浓度、温度或矿质元素(无机盐)和水
据图分析: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中Ⅰ、Ⅱ、Ⅲ分别表示ATP、能量、水;图2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图中A点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点为光饱和点。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2.【答案】4 2 A+A 蓝花:红花=3:1 A+a 1:3 亲代父本和母本基因型均为Aa,在产生配子时A与a彼此分离产生了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解析】解:(1)已知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因此红花基因型为A+A+、A+A、A+a、aa共4种;蓝花基因型为AA、Aa共两种。
(2)已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与红花植株乙杂交,后代298株红花(A+_)、101株蓝花(AA或Aa),为3:1,则植株乙的基因型为A+A或A+a,若植株乙的基因型为A+A,则实验一F1中的蓝花植株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全为蓝花;若植株乙的基因型为A+a,则实验一F1中的蓝花植株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会出现蓝花:红花=3:1。
(3)实验二中蓝花植株丙(AA或Aa)和蓝花植株丁(AA或Aa)杂交,后代既有红花又有蓝花,由于蓝花植株中不含A+基因,因此子代红花不可能为A+_,只能为aa,则亲本蓝花基因型均为Aa,在产生配子时A与a彼此分离产生了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产生子代A_:aa=3:1,因此F1中红花:蓝花应为1:3。
故答案为:
(1)4 2
(2)A+A 蓝花:红花=3:1 A+a
(3)1:3 亲代父本和母本基因型均为Aa,在产生配子时A与a彼此分离产生了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牵牛花为两性花,花有红色和蓝色两种。研究证明该花色性状由3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则A+-为红色;AA和Aa蓝色,aa为红色。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3.【答案】遵循 碱基排列顺序的不同 Hh 红色花:金色花:白色花=1:4:4 蓝色花:白色花=3:1
【解析】解:(1)根据实验二中金色花植株相互杂交得到的F1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花:金色花:白色花=1:2:1,符合3:1的变式,因此控制花色的基因H/h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基因H和基因h结构上的根本区别在于碱基排列顺序的不同或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不同。
(2)实验二中基因型为Hh的金色花植株()与基因型为hh的白色花植株()自由交配得到F2。由于Hh:hh=2:1,H的基因频率为,h的基因频率为,所以后代中基因型为HH的红色花植株=××=,基因型为Hh的金色花植株=××+×××2=,基因型为hh的白色花植株=1--=,即红色花:金色花:白色花=1:4:4,其中的纯合子(基因型为HH和hh)所占比例为。
(3)由题意可知,该蓝色花植株含有一个新产生的基因h+,且H对h+为显性,蓝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h+h,该蓝色花植株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蓝色花(h+h+,h+_):白色花(hh)=3:1。
故答案为:
(1)遵循 碱基排列顺序的不同(或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不同)
(2)Hh 红色花:金色花:白色花=1:4:4
(3)蓝色花:白色花=3: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熟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与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掌握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34.【答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aXBY 6 2
【解析】解:(1)分析系谱图,1号和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7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由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7号基因型为aa,双亲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均为Aa;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号患乙病,且双亲正常,则亲本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XBY,即Ⅰ-1的基因型是AaXBY。
(3)结合(2)的推论,根据6号和7号基因型可知,Ⅰ-1的基因型为AaXBY,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先按分离定律计算,再相乘,Aa×Aa子代有3种基因型,2种表型,XBY×XBXb的女孩的表型为1种,基因型2种,所以这对夫妻再生女孩有6中基因型,2种表型。
(4)假设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即aa=,则a的基因频率=,A的基因频率为,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是携带者的概率为:(2××)÷(1-)=,Ⅱ-5基因型为AA,Aa,若Ⅱ-5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则生育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5)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则可确定Ⅱ-7的基因型aaXBXb,Ⅱ-8的基因型为AaXBY,那所以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AaXBY
(3)6 2
(4)
(5)
分析题图:1号和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7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号和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6号),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正确分析遗传图解,准确判断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5.【答案】次级精母细胞 丙 ⑤ 精原细胞 1:1 1:2 0 8 ②③④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不是两对同源染色体
【解析】解:(1)图1中的②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产生的子细胞叫次级精母细胞,图2中的丙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图2中,乙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而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乙细胞时期处于图3中⑤阶段,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仍为体细胞,相当于图中的精原细胞。
(3)图2中,甲、乙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之比是2:1,甲、乙两细胞中 DNA 数目之比是1:1。甲、丙两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数目依次为0、8;曲线②③阶段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阶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及产生的生殖细胞,即图中的②③④。
(4)由于甲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有8条染色体,是体细胞染色体的两倍,所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故细胞质应均等分裂;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应该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图甲中移向两极的不是两对同源染色体。
故答案为:
(1)次级精母细胞;丙
(2)⑤;精原细胞
(3)1:1;1:2;0;8;②③④
(4)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不是两对同源染色体
分析图1:①表示分裂间期DNA复制,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③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分析图2: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3:A表示减数分裂,B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有丝分裂;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②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二者属于次级精母细胞;④是受精作用;⑤有丝分裂间、前、中期,⑥有丝分裂后期,⑦有丝分裂末期。
本题综合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需要考生掌握不同分裂方式的特点及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的规律性变化,准确分析图示细胞或曲线表示的分裂时期是解题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五中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五中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