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真题合集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
1. 继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1982年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tRNA之后,我国又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下列关于三种合成物质叙述错误的是( )
A. 牛胰岛素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
B. 酵母丙氨酸tRNA是一条核糖核苷酸链,碱基间不形成氢键
C. 淀粉由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是植物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
D. 三种物质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但组成元素不同
2. ATP合成酶是一种膜蛋白,由突出于膜外的F1和嵌入膜内的F0两部分组成。当H+顺浓度梯度穿过ATP合成酶时,ADP和Pi结合形成ATP(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合成F0部分只需核糖体与线粒体参与
B. 线粒体外膜上含有大量的ATP合成酶
C. ATP合成酶具有催化功能和转运功能
D. 生物膜破损后将会提升ATP合成速率
3. 机体产生的自由基具有高度的反应活泼性,可攻击DNA、蛋白质和生物膜等多种成分。自由基衰老理论认为自由基引起组织和器官的氧化损伤累积,而导致细胞衰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自由基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
B. 蛋白质遭自由基攻击后就会丧失活性
C. 正常细胞内含有清除自由基的相关酶
D. 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将有助缓解人体衰老
4. 在长期的棉花种植生产中,劳动人民总结出许多蕴藏着生物学知识的经典农谚。下列农谚解释错误的是( )
A. 雨后勤锄地,花蕾不落地——松土透气,保证棉花根系进行有氧呼吸
B. 苗期轻施,蕾期稳施——合理施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棉花对无机盐的需求
C. 草夹苗,不长苗——合理密植,减小种内竞争充分利用光能提高棉花产量
D. 凹打早,凸打迟,平顶打心正适时——摘除顶芽促进侧芽发育,保证棉花多结果
5. K1荚膜大肠杆菌可引发脑膜炎,研究小组使用荧光标记某种噬菌体快速检测K1荚膜大肠杆菌,其原理为:用荧光染料标记的噬菌体与K1荚膜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离心后取菌液制成装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检测叙述正确的是( )
A. 荧光染料与噬菌体核酸结合 B. 离心后从上清液中吸取菌液
C. 子代的噬菌体均会发出荧光 D. 培养15min后检测效果最佳
6. 大白菜花的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的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黄色,基因a控制桔色,而基因b纯合时会抑制基因A/a的表达而表现为白色。现黄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全为黄花植株,F1自交,F2均有黄花植株、桔花植株和白花植株。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亲本黄花植株产生2种基因组成的配子
B. 亲本白花植株基因组成为AAbb
C. F1黄花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Bb
D. F2中桔花植株占所有植株的
7. 某医院统计了2008-2012年头孢呋辛的用药频率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用药频率
5.62
9.86
27.80
29.00
38.90
耐药率(%)
12.11
13.60
25.00
29.00
40.00
A. 过量使用抗生素会提高细菌耐药性,降低抗生素效果
B. 在头孢呋辛的作用下,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不断提高
C. 细菌的耐药性突变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
D. 该院应将头孢呋辛纳入耐药预警系统并减少临床用药
8. 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全身酸疼,手掌或脚掌可能会磨出水疱,一段时间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B. 全身酸疼是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使血浆pH值呈酸性
C. 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液体可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 酸痛感逐渐消失是因为大量的乳酸通过尿液排出了体外
9. 电压门控通道是指受膜电位调控的一类质膜通道蛋白,当膜电位发生变化时,通道开放或者关闭,常见的电压门控通道有Na+、K+等通道。如图是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变化示意图,其中阈电位是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值。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a点时,Na+、K+电压门控通道均关闭
B. b点时,Na+电压门控通道开放,K+电压门控通道关闭
C. c点时,Na+电压门控通道关闭,K+电压门控通道开放
D. d点时,Na+电压门控通道开放,K+电压门控通道关闭
10. 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下列实验操作运用了“加法原理”的是( )
A. 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放射性3H标记的亮氨酸
B. 把萎缩的胰腺提取液注入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身上
C. 在待测组织样液中先后注入双缩脲试剂A和双缩脲试剂B
D.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对细胞提取物分别用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
11. 美国白蛾原产于北美,是重要的国际性检疫害虫,入侵后已对我国农林业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美国白蛾的防治措施主要以人工、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为主,以下关于防治措施解释错误的是( )
A.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特定的光波属于物理信息,能引诱美国白蛾
B. 喷洒高效灭虫剂氯氰菊酯——造成环境污染,会伤害美国白蛾天敌及其它昆虫
C. 释放寄生天敌周氏啮小蜂——降低环境容纳量,将美国白蛾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D. 施用致病性强的苏云金杆菌制剂——产生Bt抗虫蛋白,可杀灭环境中的各类昆虫
12. 科学家采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得到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但该植株并没有地上结番茄、地下长马铃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细胞杂交之前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
B. 番茄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可采用聚乙二醇融合法得到杂种细胞
C. 杂种细胞需经过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后再发育成完整的杂种植株
D. “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没达预期目标与基因无法有序表达有关
13. 太空微重力环境会造成航天员严重的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研究团队在中国空间站细胞实验中发现:部分骨髓干细胞在太空中没有分化为成骨细胞,而分化为脂肪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空中人体骨组织摄入的钙高于骨组织排出的钙
B. 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C. 骨髓干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
D. 航天员出现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是不可恢复的症状
14. 近年来,在水环境中检测到一定浓度的雌二醇(E2)等性激素。为探究E2对软体动物RXR基因(调控软体动物内分泌)表达的调控作用,某科研小组选择纹沼螺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推断合理的是( )
A. 正常生长条件下,雌、雄纹沼螺RXR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
B. 短时间内不同浓度E2均能抑制纹沼螺RXR基因的表达
C. 长时间高浓度E2处理能抑制雌纹沼螺RXR基因的表达
D. 水环境中残余的E2等性激素有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
15. 科学工作者利用番茄做实验,记录了未授粉及授粉番茄的子房发育差异以及乙烯生成速率变化情况,结果如下所示。下列关于番茄子房(果实)发育叙述正确的是( )
状态
授粉
未授粉
8天后子房体积相对大小
100%
20%
A. 发育中的种子产生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B. 植株产生的乙烯可能抑制子房的发育
C. 生长素和乙烯在代谢上存在着相互作用 D. 植株产生的乙烯还会抑制番茄果实的成熟
16. 为解决全球塑料污染问题,某研究团队从食塑料蜡虫肠道中分离细菌,用于降解聚乙烯(PE)。将分离的两种细菌(YT1和YP1)在PE薄膜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细胞数量变化以及PE失重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肠道细菌 B. PE薄膜培养液中含有葡萄糖等碳源
C. 两种细菌种群数量变化呈“S”形增长 D. YT1细菌分解PE的能力强于YP1细菌
17. 研究人员将类囊体膜、CETCH循环体系共同封装到了液滴中,构建了一个“半合成光合系统”,该系统能连续将CO2转化为乙醇酸,如图1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1)类囊体膜上吸收光能的物质是 ______,CETCH循环相当于光合作用中的 ______阶段。
(2)判断B溶液是水溶液还是油溶液,并说明理由。 ______。
(3)CETCH循环体系一般含Ccr等各种酶和其它物质。图3为四种液滴系统中NADPH含量变化曲线图。液滴①对应的是哪一条曲线?______。理由是 ______。
液滴
类囊体膜
CETCH循环体系
其它成分
①
有
所有成分
②
有
所有成分
ATP再生系统
③
有
除Ccr外的所有成分
④
无
除Ccr外的所有成分
ImM NADPH
18. 栽培的马铃薯为同源四倍体植物(4N=48),一般采取无性繁殖的方式种植。我国科学家用杂交种子繁殖替代薯块繁殖并用二倍体育种替代四倍体育种,取得了颠覆性成果。回答以下问题。
(1)在农业生产中,无论是种子繁殖还是薯块繁殖都需要留种,在储藏种子、薯块时,往往通过 ______和 ______等措施减弱种子和薯块的呼吸作用,延长保质期。
(2)种子具有耐贮藏,运输、存放简便等优点。除此之外,在育种过程中运用杂交种子繁殖相对于薯块繁殖,最大的优点是 ______。
(3)相对于二倍体杂交育种,四倍体杂交育种更难获得纯合子。如用基因组成AAaa的四倍体马铃薯自交,后代基因组成aaaa的比例是 ______。
(4)纯合的隐性有害基因可能导致马铃薯生长力衰退。在育种中发现有害基因d和y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但其杂交植株(基因组成DdYy,如图1所示)通过自交得到了少量不含有害基因的植株(基因组成DDYY)。请绘制(图2)减数分裂中相应染色体变化模型对此进行解释。
(5)杂交育种实践中雄性不育系的应用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科研人员发现F基因与马铃薯的育性相关(如图3所示)。如何运用生物技术将纯合亲本转化为雄性不育系?______。
19. 2022年中国女篮获得世界杯亚军,运动员们在场上的表现与内环境稳态密切相关。回答以下问题。
(1)当有物体向你飞来时,你会不受控制的眨眼并躲避,但球场上的运动员却会一直紧盯篮球并积极拼抢。这说明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 ______调节下,变得有条不紊与精准。
(2)比赛过程中,场上运动员非常兴奋,此时 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调节作用通常是相反的,这对机体来说有何意义?______。
(3)在球场上运动员虽然补充了大量水分,但尿量与平时相比却有所减少。试从渗透压调节的角度阐述其调节过程:______。
(4)在热烈的气氛感染下,运动员和观众血压往往剧烈上升,但血压过高对人体健康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辅助剂N不能直接降低血压但能加强药物M的降压效果。为验证这一结论,请完善表格中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处理方式
高血压模型鼠
+生理盐水
高血压模型鼠
+生理盐水
+辅助剂N
高血压模型鼠
+生理盐水
+① ______
② ______
+生理盐水
+③ ______
检测结果
注射试剂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血压并比较血压高低
预测结果:甲 ______丁。(在横线上补充“乙”“丙”,并用“=”“<”“>”表示血压高低关系)
20. 某科研机构以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估算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有机物总量)与碳储量(碳元素存留量),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提供基础数据。其研究数据如表:
组分
乔木
灌木
草本
凋落物
土壤(0-60cm)
生物量(t/hm2)
63.42
1.52
2.73
9.67
-
碳储量(t/hm2)
32.42
0.81
1.27
3.81
121.62
(1)本研究中需在马尾松人工林中对植物、凋落物及土壤进行取样,一般取样的方法是 ______。从数据中可发现,土壤是巨大的碳储存库,土壤中存储的碳来源于 ______。
(2)马尾松人工林有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分层现象,这属于群落的 ______结构,这种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 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相对于天然森林,人工马尾松林经常发生松毛虫虫害,其原因是 ______。
(4)上世纪岳麓山也存在大量的人工马尾松林,研究人员经过调查后,预测青冈、栲、石栎等阔叶植物将逐步替代马尾松成为优势种。以下事实中,支持该预测的有______。
A.马尾松幼苗比例较少,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马尾松为裸子植物,而阔叶植物是被子植物
C.松毛虫主要取食马尾松,而不取食阔叶植物
D.马尾松幼苗生态位宽度远低于其它阔叶植物
(5)某人游玩时,认为食剩的果核是腐殖垃圾,可以丢弃在野外。这种做法是否可取?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______。
21. 肠道病毒71型(EV71)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在EV71中,病毒结构蛋白1(VP1)为主要的中和抗原(中和抗原与中和抗体结合后能阻止病原体入侵与增殖),图1为利用重组大肠杆菌表达VP1蛋白,并以VP1蛋白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重组大肠杆菌中,由EV71病毒的RNA构建cDNA需经过 ______过程,随后cDNA通过PCR技术扩增。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需要构建表达载体,常用的表达载体是______。
(2)在小鼠腹腔内注射VP1蛋白进行免疫,在35天获取B淋巴细胞悬液进行融合。在获取B淋巴细胞前3天需在腹腔再次注射VP1蛋白,这样做的原因是 ______。
(3)缺失HPRT基因的细胞无法在HAT培养基中生存,HAT培养基可以筛选出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其它细胞都会死亡。据此推测,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缺失HPRT基因的细胞是 ______(填“大肠杆菌”“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
(4)在杂交瘤细胞筛选培养过程中需在培养基中添加胎牛血清,并置于37℃、50mL/LCO2培养箱中培养。培养箱中CO2的作用是 ______。
(5)图2是研究人员对不同单克隆抗体(A/B)的检测结果。哪一种单克隆抗体适合进入下一步研制?判断并说出理由:______。
(6)该单克隆抗体成功制备后,对于防治手足口病有什么作用?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牛胰岛素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由肽链构成,每条肽链的一端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另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羧基,A正确;
B、tRNA分子中存在双链部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氢键,B错误;
C、淀粉由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是植物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C正确;
D、三种物质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但组成元素不同,淀粉组成元素为C、H、O,酵母丙氨酸tRNA组成元素为C、H、O、N、P,结晶牛胰岛素组成元素为C、H、O、N、S,D正确。
故选:B。
关于tRNA,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
(2)种类:61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
(3)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
(4)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本题考查了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元素和结构等相关内容,构建知识网络有助于解答此类试题。
2.【答案】C
【解析】解:A、ATP合成酶是膜蛋白,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修饰,A错误;
B、ATP合成酶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B错误;
C、当H+顺浓度梯度穿过ATP合成酶时,ADP和Pi结合形成ATP,所以,ATP合成酶具有催化功能和转运功能,C正确;
D、ATP的合成需要H+顺浓度梯度运输供能,生物膜破损会降低ATP合成速率,D错误。
故选:C。
ATP合成酶(又称FoF₁-ATP酶)广泛分布于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异养菌和光合菌的质膜上,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合成ATP。分子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F1亲水头部和嵌入膜内的Fo疏水尾部组成。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ATP合成酶结构和功能。
3.【答案】B
【解析】解:A、机体产生的自由基具有高度的反应活泼性,若自由基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A正确;
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会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降低活性,但不会使其活性丧失,B错误;
C、正常细胞内含有清除自由基的相关酶,如过氧化氢酶,C正确;
D、据题意“自由基衰老理论认为自由基引起组织和器官的氧化损伤累积,而导致细胞衰老“,故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将有助缓解人体衰老,D正确。
故选:B。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由于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本题考查了细胞衰老、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4.【答案】C
【解析】解:A、雨后勤锄地,使松土透气,可保证棉花根系进行有氧呼吸,从而使花蕾不落地,A正确;
B、苗期轻施,蕾期稳施,说明在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施肥,可满足不同生长阶段棉花对无机盐的需求,B正确;
C、草夹苗,不长苗描述了棉花与杂草之间的竞争关系,C错误;
D、凹打早,凸打迟,平顶打心正适时,说明棉花生长存在顶端优势,而摘除顶芽可促进侧芽发育,从而保证棉花多结果,D正确。
故选:C。
1、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本题结合农谚等考查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其中的物质、能量变化,明确其影响因素及影响原理,在准确分析题中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5.【答案】A
【解析】解:A、噬菌体快速检测K1荚膜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实验类似,从实验结果来看,荧光物质吸附在细菌表面,随后进入内部,最后破裂释放,故此推测荧光物质标记的是噬菌体内的核酸,A正确;
B、离心的目的是将细菌和其它成分进行分离,细菌一般分布在沉淀物中,而不是分布在上清液中,B错误;
C、由于DNA为半保留复制,只有部分子代噬菌体含亲本母链,而含荧光物质会发出荧光,所以只有少数子代的噬菌体会发出荧光,C错误;
D、从结果来看,混合培养5分钟时,荧光现象明显,此时检测效果最好,D错误。
故选:A。
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噬菌体在细菌内繁殖的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本题综合考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熟练掌握该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6.【答案】C
【解析】解:ABC、F1全为黄花(A_B_),F1自交后代有三种表现型,黄花(A_B_),桔花(aaB_)和白花(__bb),可推测F1基因组成为AaBb;进一步推测亲本黄花(A_B_)和白花(__bb)基因组成分别为AABB和aabb,因此亲本黄花植株只能产生一种基因组成的配子,AB错误;C正确;
D、F1基因组成为AaBb,F2性状分离比为黄花(9A_B_),桔花(3aaB_)和白花(4__bb),因此F2中桔花植株占所有植株的,D错误。
故选:C。
分析题文:大白菜花的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的控制,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A控制黄色,基因a控制桔色,而基因b纯合时会抑制基因A/a的表达而表现为白色,则黄色的基因型为A_B_,桔色的基因型为aaB_,白色的基因型为__bb。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信息明确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其次能根据题干信息推断亲本及子一代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7.【答案】C
【解析】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耐药性细菌的比例也随之升高,降低了药物作用,A正确;
B、头孢呋辛起到了选择的作用,将不耐药的细菌淘汰,把耐药性的细菌选择出来,所以耐药性基因频率不断提高,B正确;
C、细菌的耐药性突变是基因突变,而不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真核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
D、由于细菌的耐药性基因频率升高至40%,说明头孢呋辛这种抗生素的抑菌性已经降低,应进行预警、减少使用,D正确。
故选:C。
由表中数据可知,头孢呋辛用药频率越高,细菌耐药率越高,这是头孢呋辛对耐药性进行选择,提高了耐药性基因频率。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多害少利性等特点,并且突变在前,选择在后。
本题主要考查突变和自然选择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区分突变和选择的前后关系,并结合选项做出准确判断。
8.【答案】C
【解析】解:A、水疱中的成分主要是水分而非蛋白质,A错误;
B、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使得血浆pH值维持在7.35-7.45近中性水平,B错误;
C、水疱的成分是组织液,大多数组织液还是直接进入血浆的,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C正确;
D、乳酸为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可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反应,形成乳酸钠,随尿液排出体外,D错误;
故选:C。
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含义及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9.【答案】D
【解析】解:A、据题意可知,a点时还没有到达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值,膜电位还没有发生变化,Na+、K+电压门控通道均关闭,A正确;
B、由题干可知,在b点时是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值,Na+电压门控通道开放,形成动作电位,B正确;
C、c点时,达到动作电位的峰值,之后恢复静息电位,K+电压门控通道开放形成静息电位,C正确;
D、d点时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Na+电压门控通道关闭,K+电压门控通道开放,D错误。
故选:D。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0.【答案】B
【解析】解:A、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放射性3H标记的亮氨酸属于进行同位素标记,A错误;
B、把萎缩的胰腺提取液注入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身上属于运用了“加法原理”,B正确;
C、在待测组织样液中先后注入双缩脲试剂A和双缩脲试剂B是为了检测蛋白质,不属于运用了“加法原理”,C错误;
D、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对细胞提取物分别用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是去除相应的物质,为“减法原理”,D错误。
故选:B。
由题干可知: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而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本题考查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的实例,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考查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核心素养。
11.【答案】D
【解析】解:A、结合分析可知,特定的光波属于物理信息,因此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美国白蛾,是利用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物理传递方式,A正确;
B、农药是用来影响和调控有害生物生长发育或繁殖的特殊功能分子。喷洒高效灭虫剂氯氰菊酯等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会伤害美国白蛾天敌及其它昆虫,B正确;
C、环境容纳量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释放寄生天敌周氏啮小蜂,会降低环境容纳量,将美国白蛾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C正确;
D、苏云金杆菌产生Bt抗虫蛋白,能杀灭鳞翅目害虫,而非所有昆虫,D错误。
故选:D。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类型和作用。
12.【答案】A
【解析】解:A、根据酶的专一性,体细胞杂交之前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A错误;
B、番茄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可采用聚乙二醇融合法(化学方法)或离心、振动、电击等物理方法得到杂种细胞,B正确;
C、杂种细胞需经过诱导进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通过再分化并发育成完整的杂种植株,C正确;
D、“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没有地上结番茄、地下长马铃薯与基因无法有序表达有关,D正确。
故选:A。
植物体细胞杂交要将不同种的植物细胞诱导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植株,体现的生物学原理为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融合之前需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的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是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
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具体过程及意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3.【答案】B
【解析】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太空中航天员会出现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人体骨细胞中钙呈流失状态,A错误;
B、不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B正确;
C、干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是太空环境影响基因表达,C错误;
D、太空中航天员会出现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回归到地面后可逐步恢复,D错误。
故选:B。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和不变性。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结果:细胞的种类增多,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细胞功能趋于专门化。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特点和实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4.【答案】AB
【解析】解:A、2个坐标体系的刻度值不同,正常生长条件下,雌、雄纹沼螺RXR基因表达水平都在1左右,无明显差异,A正确;
B、短时间内纹沼螺RXR基因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情况,故短时间内不同浓度E2能抑制纹沼螺RXR基因的表达,B正确;
C、长时间高浓度E2处理,如96h,纹沼螺RXR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值,故能促进雌纹沼螺RXR基因的表达,C错误;
D、E2会影响纹沼螺RXR的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纹沼螺的生长发育,由于水环境中残余的E2不知道浓度高低,存在促进或抑制RXR基因的表达,故不一定有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D错误;
故选:AB。
该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E2对软体动物RXR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自变量是E2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RXR基因的转录水平,但两组坐标系不同,对于对照组来说对应的值相同。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激素使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5.【答案】ABC
【解析】解:A、发育的种子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A正确;
B、从数据分析可知,授粉组乙烯生长速率较低,但子房能发育,据此推测乙烯抑制子房发育,B正确;
C、高浓度的生长素对乙烯的合成有促进作用,而乙烯对生长素则有抑制作用,生长素与乙烯通过互相作用,共同调节子房发育,C正确;
D、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D错误。
故选:ABC。
生长素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赤霉素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细胞分裂素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脱落酸主要生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乙烯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本题考查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6.【答案】AC
【解析】解:A、在当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故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肠道细菌,A正确;
B、本实验研究细菌对聚乙烯(PE)的降解作用,所以PE薄膜培养液为选择培养基,以PE做唯一碳源,不含葡萄糖等碳源,B错误;
C、由图可知,两种细菌种群数量变化呈“S”形增长,C正确;
D、用YP1细菌处理PE失重率明显高于YT1细菌,且其细菌数目少,YT1细菌分解PE的能力不如YP1细菌,D错误;
故选:AC。
1、微生物分离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2、活菌计数法通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常用的方法,但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不能区分死菌和活菌。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种群数量变化与微生物选择培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7.【答案】色素 暗反应 油溶液;磷脂的尾部疏水,朝向B溶液 丙 CETCH循环消耗NADPH,类囊体膜会产生NADPH);缺乏Ccr,CETCH循环无法进行,不会消耗NADPH;增加ATP再生系统,CETCH循环速率加快,消耗的NADPH增多,故液滴①为丙曲线
【解析】解:(1)色素的功能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故类囊体膜上吸收光能的物质是色素;类囊体膜、CETCH循环体系共同封装到了液滴中,构建了一个半合成光合系统,该系统能连续将CO2转化为乙醇酸,说明CETCH循环相当于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阶段。
(2)由于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尾部朝向B溶液,说明B溶液是油溶液。
(3)CETCH循环类似于暗反应,需要消耗NADPH,而类囊体膜进行光反应会产生NADPH;缺乏Ccr,CETCH循环无法进行,不会消耗NADPH;增加ATP再生系统,CETCH循环速率加快,消耗的NADPH增多,故液滴①为丙曲线。
故答案为:
(1)色素;暗反应
(2)油溶液;磷脂的尾部疏水,朝向B溶液
(3)丙;CETCH循环消耗NADPH,类囊体膜会产生NADPH);缺乏Ccr,CETCH循环无法进行,不会消耗NADPH;增加ATP再生系统,CETCH循环速率加快,消耗的NADPH增多,故液滴①为丙曲线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同时合成ATP。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8.【答案】降低温度 降低氧气浓度 有性生殖通过基因重组可以提供大量的育种材料供选择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F基因再自交获得雄性不育系
【解析】解:(1)在农业生产中,在储藏种子、薯块时,通过降低温度来抑制相关酶的活性,降低氧气浓度来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质期。
(2)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将物种内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优良形状综合到一个新的品种内,可以产生杂种优势,获得某一性状比亲本更加优秀的品种。
(3)基因组成AAaa的四倍体马铃薯自交,则产生雌雄配子及其比例均是AA:Aa:aa=1:4:1,则后代aaa的比例为×=。
(4)如图所示,基因型为DdYy中,dY基因连锁,Dy基因连锁,正常情况下,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ddYY、DDyy和DdYy,不会产生DDYY的基因型,要让后代出现少量不含有害基因的植株DDYY,则说明DdYy植株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具体可通过绘制模型进行解释,如图所示:
(5)由图可知,F基因正常表达为正常植株,F基因不表达为雄性不育,纯合的亲本的基因型是FF,欲获得雄性不育系,则需要将F基因抑制,可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F基因再自交确保获得雄性不育系植株。
故答案为:
(1)降低温度;降低氧气浓度
(2)有性生殖通过基因重组可以提供大量的育种材料供选择
(3)
(4)
(5)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F基因再自交获得雄性不育系
种子繁殖为有性生殖,马铃薯的块茎繁殖为无性繁殖,有性生殖的优点是增加变异的多样性,无性繁殖的优点是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本题考查了杂交育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9.【答案】分级 交感神经 可以使机体对刺激做出更精确的反应,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大量排汗,带走了大量的水分,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了尿量 药物M 高血压模型鼠 辅助剂N+药物M =乙>丙>
【解析】解:(1)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
(2)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而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这样的作用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3)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大量排汗,带走了大量的水分,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了尿量,所以在球场.上运动员虽然补充了大量水分,但尿量与平时相比却有所减少。
(4)为了验证辅助剂N不能直接降低血压但能加强药物M的降压效果,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丙组处理方式为高血压模型鼠+生理盐水+药物M,丁组处理方式为高血压模型鼠+生理盐水+辅助剂N+药物M。
由于辅助剂N不能直接降低血压但能加强药物M的降压效果,则甲组和乙组的血压应该相等,药物M能够将血压,则丙组血压小于甲组和乙组,辅助剂N能加强药物M的降压效果,则丁组的血压最低,所以预测结果为甲=乙>丙>丁。
故答案为:
(1)分级
(2)交感神经;可以使机体对刺激做出更精确的反应,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3)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大量排汗,带走了大量的水分,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了尿量。
(4)①药物M ②高血压模型鼠 ③辅助剂N+药物M;=乙>丙>
通常来说人的自主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他们支配共同的内脏器官,但中枢部分不同,周围神经节的部位和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中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相互协调的。
本题考查了神经系统和水盐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0.【答案】五点取样法 动植物的遗体以及凋落物转化而来 垂直 光能 营养结构简单,调节能力较弱 AD 不可行,不文明,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
【解析】解:(1)研究中需在马尾松人工林中对植物、凋落物及土壤进行取样,一般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由表格数据可知,土壤中存储的碳来源于动植物的遗体以及凋落物转化而来。
(2)马尾松人工林有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分层现象,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下面各层要比上层的光照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这种垂直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光能(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由于人工马尾松林的物种丰富度低、营养结构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相对于天然森林,人工马尾松林经常发生松毛虫虫害。
(4)A、马尾松幼苗比例较少,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其数量减少,可能被青冈、栲、石栎等阔叶植物逐步替代,A正确;
B、马尾松为裸子植物,而阔叶植物是被子植物;植物的分类并不会使马尾松数量明显下降,而被青冈、栲、石栎等阔叶植物逐步替代,B错误;
C、松毛虫主要取食马尾松,而不取食阔叶植物,松毛虫导致虫害并不会使马尾松数量明显下降,而被青冈、栲、石栎等阔叶植物逐步替代,B错误;
D、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成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若马尾松幼苗生态位宽度远低于其它阔叶植物,则它与其他阔叶植物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有可能被其他阔叶植物逐渐取代,D正确。
故选:AD。
(5)某人游玩时,认为食剩的果核是腐殖垃圾,可以丢弃在野外,这种做法不可行,不文明:果核丢弃在野外,果核中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能萌发长成植株,该物种可能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即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
故答案为:
(1)五点取样法;动植物的遗体以及凋落物转化而来
(2)垂直;光能
(3)营养结构简单,调节能力较弱
(4)AD
(5)不可行,不文明;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特征、群落空间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难度适中。
21.【答案】逆转录 质粒 二次免疫后,产生的B淋巴细胞更多 骨髓瘤细胞 维持pH值稳定 单克隆抗体A;能特异性的识别病毒且中和效果好 快速检测是否感染,有效治疗患者
【解析】解:(1)以RNA为模板构建cDNA需要经过逆转录过程。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载体,除此之外,载体还有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需要构建表达载体,常用的表达载体是质粒或噬菌体。
(2)在小鼠腹腔内注射VPI蛋白进行免疫35天和获取B淋巴细胞前3天两次注射VP1蛋白,可以通过二次免疫产性更多的B淋巴细胞。
(3)由于缺失HPRT基因的细胞无法在HAT培养基中生存,HAT培养基可以筛选出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其它细胞都会死亡,B淋巴细胞的存活时间较短,不需要特别筛选,所以缺失HPRT基因的细胞就是不能在HAT培养基上生存的细胞,即为骨髓瘤细胞。
(4)培养箱中CO2的作用是维持pH值稳定。
(5)由左图可以看出,使用单克隆抗体A后检测出的感染EV71的细胞要多于使用单克隆抗体B后,所以单克隆抗体A更能特异性识别病毒;由右图可以看出,单克隆抗体A的中和效果好。
(6)该单克隆抗体因其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能够快速检测是否感染,有效治疗患者。
故答案为:
(1)逆转录;质粒
(2)二次免疫后,产生的B淋巴细胞更多
(3)骨髓瘤细胞
(4)维持pH值稳定
(5)单克隆抗体A;能特异性的识别病毒且中和效果好
(6)快速检测是否感染,有效治疗患者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就是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而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细胞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的遗传信息。该技术为制造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原文填空,简答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文科),共5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理科),共5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