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河南省许昌市2019年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19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土壤中的水分被大树的根吸收后,是下列哪种组织把水运输到叶子上去的( )
A. 薄壁组织 B. 分生组织 C. 机械组织 D. 输导组织
2. 观察衣藻、水绵、海带等藻类植物时,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
A. 有光合作用的器官 B.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C. 能固着在海底生活 D. 茎中没有导管
3. 下列有关花生种子萌发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胚根发育成根 B.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C. 胚轴发育成叶 D. 子叶提供营养物质
4. 柔嫩的小草不能承受你沉重的脚步。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植物无法吸收无机盐,影响生长 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 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 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5. 如图为某花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是花的主要结构
B. 所有的花都具有①②③④
C. 完成受精后③能继续发育
D. 完成受精后④发育成果实
6. 下列现象中,没有体现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A. 植物移栽后进行遮阴
B. 栽花或种庄稼都需要松土
C. 刚收获的粮食堆放一段时间会发热
D. 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瓜果较甜
7. 在人体呼吸过程中,当膈肌收缩时( )
A. 膈顶部上升 B. 胸廓容积增大
C. 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D. 气体排出肺
8. 如表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相关条件。请判断加入碘液后试管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
试管
加入物质
其他处理
保持温度
保持时间
①
淀粉溶液+唾液
振荡试管
37℃
10分钟
②
淀粉溶液+清水
振荡试管
37℃
10分钟
A. 试管①不变蓝,试管②变蓝 B. 试管①变蓝,试管②不变蓝
C. 都变蓝 D. 都不变蓝
9. 当尿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在 ( )
A. 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输尿管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形成视觉的部位位于视网膜
B. 人体内的所有腺体都能分泌激素
C. “谈虎色变”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
D.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11. 某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如图是该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是手指肌肉,能接受刺激并产生收缩
B. c是脊髓中的神经中枢,能使人感到烫
C. 该反射不需要先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
D. 图中箭头表示“高温”能从a传到c,再从c传到e
12. 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对应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
B. 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C. 鸟有气囊,在飞行时可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
D. 虎的牙齿有分化,可提高摄取食物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13. 昆虫的雌虫能分泌一种物质,吸引雄虫前来交尾。我省农业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在农田中设点诱杀雄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雌虫分泌的是性外激素 B. 雌雄虫交尾是无性生殖
C. 这种信息传递方式是声音 D. 这种灭虫方法会污染环境
14. 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合理的是( )
A. 物种灭绝后还可以再生
B. 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自身不会产生影响
C. 与人类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生物也应该保留下来
D. 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可以增加我国生物多样性
15. 下列对于各种生物发育错误的叙述是( )
A. 蝗虫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若虫→蛹→成虫
B. 家蚕的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
C. 卵黄是鸟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
D. 人体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16. 我国科学家将产奶量高的荷斯坦纯种奶牛体细胞的细胞核,与移去细胞核的普通奶牛卵细胞融合,构建一个全新的细胞。将这个细胞培养成胚胎,移入代孕母牛体内完成发育,培育出优质高产奶牛,科学家利用的这项生物技术是( )
A. 克隆技术 B. 发酵技术 C. 转基因技术 D. 组织培养技术
17. 人类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分析下面的白化病遗传图解,11号个体患病的概率是( )
A. 0 B. 50% C. 25% D. 12.5%
18. 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B. 在越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C.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D. 在越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19. 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这是因为疫苗( )
A. 能直接杀灭病原体
B. 能促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C. 本身是抗体,能特异性吞噬抗原
D. 是一种抗生素,注射后能增强抵抗力
20. 下列急救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静脉血管出血后应在伤口的远心端按压或绑扎止血
B. 毛细血管出血后应贴上创可贴并且长期绑压止血
C. 发现煤气中毒病人需要尽快将病人转移至空气流通场所
D. 对溺水病人可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1. 根据下列有关探究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I、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是否能促进蝌蚪的发育,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蝌蚪数量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①
10只
不添加甲状腺激素
平均37天发育为青蛙
②
10只
每隔一天向玻璃缸中添加甲状腺激素5mg
平均26天发育为青蛙
(1)该探究实验的假设是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甲、乙两组除实验变量外,所用蝌蚪的生长状况及培养的水质、温度、饵料等条件应该______且适宜。
Ⅱ.为了探究有关食品腐败的问题李敏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牛奶,高温煮沸后按如表要求进行处理。
甲瓶
乙瓶
丙瓶
瓶口处理
敞开
敞开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4)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______。
(5)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______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6)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22. 如图中甲和乙是两类不同细胞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填序号)______。图甲和图乙细胞都具有的、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填结构名称)______。
(2)若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填序号)______。若图甲表示雪梨的果肉细胞,则其含有糖分的汁水来自细胞结构的(填序号)______。
(3)细菌的结构与图甲细胞比较,最主要区别是细菌______。
(4)图中结构⑥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的______是遗传物质,携带着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生物体发育和遗传的遗传信息。
23. 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A、B、C、D分别代表心脏的四个腔,a~f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液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与主动脉相连的是(填结构名称)______。图中A与C、B与D之间有房室瓣,其作用是______。
(2)正常情况下,心脏中流着静脉血的是______(填图中字母)两个腔。静脉血与动脉血相比静脉血中氧含量______。
(3)血管a-f中,流着动脉血的是______(填字母)。
(4)临床上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进行消炎,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而流入心脏,最先流入心脏的______。
2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释放的气体成分,设置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甲装置中有一株长势良好的绿色植物)。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要想使实验成功,得到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需将甲乙两个装置一同放在______环境中,否则会因为绿色植物进行______而影响实验结论。
(2)经过7小时后,轻轻挤压甲装置的塑料袋,发现澄清的石灰水______,挤压乙装置的塑料袋,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该实验说明绿色植物______。
(3)如果在甲装置中放入一只小白鼠,拔掉连通管,扎紧袋口。要想让这只小白鼠在短期内存活,必须把这一装置放在______环境中,原因是小白鼠的存活需要植物在该环境条件下产生的______。
25. 近年来,某市部分蔬菜种植基地构建了以农村户用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将沼气池、养猪、大棚蔬菜栽培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涉及的所有生物______(填“能”或“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原因是生态系统______。
(2)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沼气池中的绝大部分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沼气池的目的是实现了______的多级利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将大气中的碳转化为蔬菜等生产者体内的碳,是通过蔬菜的______实现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解:植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如下表:
名称
分布
细胞特点
功能
保护组织
一般都分布在植物体的表面
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而且在与空气接触的细胞壁上有着角质
对内部各种组织起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
细胞壁薄,液泡大,
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机械组织
分布于茎、叶柄、叶片、花柄等部分,
细胞壁厚壁
起支持作用
输导组织
贯穿于根、茎、叶等处
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方式相互联系。
运输水、无机盐、营养物质
分生组织
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后,由输导组织把水运输到叶片的。
故选:D。
植物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等,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据此答题。
植物的主要组织以及功能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掌握,平时识记时注意图文结合,效果会很好。
2.【答案】B
【解析】
解:藻类植物的种类繁多,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的,如水绵、海带、紫菜等;有的生活在淡水中,如水绵;有的生活在海水中,如海带、紫菜等。
故选:B。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自然界中百分之九十的氧气都是藻类植物产生的,因此藻类植物是空气中氧的重要来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3.【答案】C
【解析】
解: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首先吸水,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
故选:C。
此题考查种子萌发的过程,据此答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的发育情况。
4.【答案】C
【解析】
解: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
故选:C。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
5.【答案】C
【解析】
解:A、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①花药和②花丝构成了雄蕊,A错误。
B、并不是所有的花都具有①②③④,如雄花就没有③子房④胚珠,B错误。
C、完成受精后,③子房能继续发育,C正确;
D、完成受精后③子房发育成果实,④胚珠发育成种子,D错误。
故选:C。
图中①是花药,②是花丝,③子房,④是胚珠,据此分析解答。
掌握花的结构及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
解:A、移栽植物时不可避免的损伤了一些根毛或幼根,影响了植物的吸水能力;移栽植物后遮阴,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无关。
B、栽花或种庄稼都要疏松土壤,有利于空气进入土里,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与生物的呼吸作用有关。
C、刚收获的粮食含水量多,呼吸作用旺盛,释放了大量的能量,堆在一起会出现发热现象,甚至腐烂,与生物的呼吸作用有关。
D、新疆产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烈,晚上,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由于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因此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与生物的呼吸作用有关。
故选:A。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时放出能量的过程。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7.【答案】B
【解析】
解: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故选:B。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
呼吸运动造成了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的气压差,从而实现了肺的通气。
8.【答案】A
【解析】
解:①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因此①号试管内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不变蓝色;②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故选:A。
1号试管和2号试管是以唾液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在解答该类探究题时,找出实验设置中的对照实验和对照实验中的变量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
解: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当尿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在肾小球。
故选:A。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10.【答案】C
【解析】
解:A、人体形成视觉的部位位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而不是视网膜,错误;
B、人的腺体有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只有内分泌腺才能分泌激素而不是人体内的所有腺体都能分泌激素,错误;
C、“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因此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正确;
D、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而不是大脑皮层,错误。
故选:C。
(1)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视觉。
(2)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3)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视觉的形成、内分泌腺的概念、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有语言中枢的参与的反射。
11.【答案】A
【解析】
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因此,该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顺序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
A、a是感受器,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故该项正确;
B、c是脊髓中的神经中枢,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神经冲动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故该项不正确;
C、某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该反射不需要先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故该项不正确;
D、图中箭头传导的是神经冲动,而不是高温,故该项不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图中结构名称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难度较小。是学业水平考试常考内容,考生要熟记。
12.【答案】C
【解析】
解:A、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正确;
B、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正确;
C、鸟有气囊,在飞行过程中吸气和呼吸时气体都经过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而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因此不能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错误;
D、虎的牙齿有分化,可提高摄取食物和消化食物的能力,正确。
故选:C。
(1)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
(2)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
(3)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4)哺乳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犬齿锋利,适于撕裂食物之用,多见于食肉动物,草食动物有,但少;臼齿有宽大的咀嚼面,适于咀嚼食物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哺乳动物的牙齿特点。
13.【答案】A
【解析】
解: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引诱雄虫前来交配。交配后,雌虫即停止分泌。
故选:A。
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昆虫的雌虫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前来交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通讯的方式。
14.【答案】C
【解析】
解: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生。A错误。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自身会产生影响,B错误。
C、与人类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生物也应该保留下来,C正确。
D、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生物就是引进外来物种,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关于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15.【答案】A
【解析】
解:A、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受精卵→若虫→成虫,而不是“受精卵→若虫→蛹→成虫”,
B、家蚕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是完全变态发育;
C、卵黄是鸟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
D、人体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所以,对于各种生物发育错误的叙述是“蝗虫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若虫→蛹→成虫”。
故选:A。
(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3)鸟卵的结构: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和营养物质;胚盘,卵黄表面中央有一圆盘状的小白点;气室供胚胎发育时的呼吸;卵黄位于细胞的中央,呈黄色,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卵黄膜,卵黄的外面有保护作用,相当于细胞膜。
(4)人类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如图:
。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蝗虫、家蚕发育特点、鸟卵的结构以及人的胚胎发育过程。
16.【答案】A
【解析】
解: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如克隆绵羊“多利”就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利用了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
我国科学家将产奶量高的荷斯坦纯种奶牛体细胞的细胞核,与移去细胞核的普通奶牛卵细胞融合,构建一个全新的细胞。将这个细胞培养成胚胎,移入代孕母牛体内完成发育,培育出优质高产奶牛,科学家利用的这项生物技术是克隆技术。
故选:A。
(1)“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2)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克隆技术的特点以及克隆的过程。
17.【答案】B
【解析】
解: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7号个体患病,其基因组成一定是aa。11号是7号、8号的子女。8号虽然是正常女性,但是由于其母亲(3号)是患者,而每个子女体内的每对基因都是来自父母双方的,因此8号看似正常,但是其体内一定有一个来自3号的a基因,其基因组成一定是Aa.7号和8号家庭的遗传图解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看出,11号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a或aa。因此11号患病的可能性是50%。
故选:B。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5号、6号表现正常,7号患病,7号的基因组成是aa。这是子代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因此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变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小写字母是隐性基因,因此a控制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18.【答案】C
【解析】
解:由分析可知:
A、根据化石形成的原因,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并不是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A错误。
B、越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B错误。
C、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C正确。
D、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D错误。
故选:C。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
化石证明了生物进化的历程、进化趋势及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19.【答案】B
【解析】
解:疫苗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
故选:B。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3)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了解疫苗的相关知识,掌握接种疫苗产生免疫力的原理,结合题意,即可正确答题。
20.【答案】B
【解析】
解:A、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静脉流回心脏。因此,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按压或绑扎止血,A正确;
B、毛细血管出血,血流较缓,而且血流量少,因此可以先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贴上创可贴,但不能长期绑压止血,B错误;
C、发现煤气中毒时,立即关闭气源并打开门窗通风,将中毒人员转移到空气清新处,C正确;
D、发现有人溺水,立即将溺水者救上岸,用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进行抢救,D正确。
故选:B。
动脉出血应该在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静脉出血应该在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
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既解决题目,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自救或救助他人。
21.【答案】甲状腺激素能(或不能)促进蝌蚪的发育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 相同 杀灭原有的细菌 温度 牛奶中是否落入(进入)细菌
【解析】
解:(1)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甲状腺激素是否能促进蝌蚪的发育,做出假设:甲状腺激素能(或不能)促进蝌蚪的发育。
(2)乙组中放入了甲状腺激素,为实验组;甲组中没有加入甲状腺激素,为对照组。实验变量是甲状腺激素。乙组中加入了甲状腺激素,蝌蚪的生长发育就快,这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
(3)设置对照实验的关键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看出实验结果与变量的对应性。实验中甲缸和乙缸的规格、水量、蝌蚪的数量、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一致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4)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
(5)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探究的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6)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牛奶中有无细菌。
故答案为:(1)甲状腺激素能(或不能)促进蝌蚪的发育(合理即给分);
(2)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
(3)相同;
(4)杀灭原有的细菌;
(5)温度;
(6)牛奶中是否落入(进入)细菌。
(1)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应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2)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上的有机物,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品腐败的原因以及对照试验的特点。
22.【答案】③⑤ 细胞膜 ③ ④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NA
【解析】
解:(1)图甲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③⑤,其中③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⑤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图甲和图乙细胞都具有的、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填结构名称)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2)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所以若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③叶绿体。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所以若图甲表示雪梨的果肉细胞,则其含有糖分的汁水来自细胞结构的④液泡;
(3)细菌的结构与图甲细胞比较,最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图中结构⑥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的DNA是遗传物质,携带着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生物体发育和遗传的遗传信息。
故答案为:(1)③⑤;细胞膜;
(2)③;④;
(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DNA。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动物细胞
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液泡、⑤是线粒体、⑥是细胞核、⑦是细胞膜、⑧是线粒体,解答即可。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左心室 防止血液倒流 AC 较少 acf 右心房
【解析】
解:(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A右心房与C右心室、B左心房与D左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只允许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不能倒流。
(2)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心脏的左边(左心房、左心室)流动脉血,右边(右心房、右心室)流静脉血。
(3)动脉血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与含氧量有关,与运输的血管没有联系。人体通过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又通过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e肺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的右心室送往肺部,属于动脉血管其内流的是静脉血,f肺静脉是将血液从肺部运回心脏左心房的血管,其内流动的是通过肺泡内气体交换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的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主动脉是将动脉血液运往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如a血管与c血管,属于动脉血管,然后通过各级静脉如b血管与d血管,然后由上、下腔静脉是把全身的血液送回心脏右心房的血管,属于静脉血管,在体循环中,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使原来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少的静脉血。所以f肺静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血管a血管和c血管也流动的是动脉血。
(4)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途径是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肺部。故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故答案为:(1)左心室;防止血液倒流;(2)A、C;较少;(3)acf;(4)右心房。
1、人体内有两大循环途径,分别是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里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2、图中的a是肾动脉,b是肾静脉,c是肠动脉,d是肠静脉,e是肺动脉,f是肺静脉。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左心室。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24.【答案】黑暗 光合作用 变浑浊 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光照 氧气
【解析】
解:(1)要使该实验效果明显,本装置应放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以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影响了呼吸作用的效果。图中有澄清的石灰水,而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本装置的实验目的是可以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2)过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会发现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如果在袋中放入一只小白鼠,拔掉连通管,扎紧袋口,则可以用来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小白鼠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有光,因此必须把这一装置放在光照的条件才能进行。
故答案为:(1)黑暗;光合作用
(2)变浑浊;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光照;氧气
图中有澄清的石灰水,而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本装置的实验目的是可以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发生场所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25.【答案】不能 没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蔬菜→猪→人 分解者 能量 光合作用
【解析】
解:(1)图中涉及的所有生物只能构成生物群落,没有非生物部分,因此图中涉及的所有生物不能(填“能”或“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原因是没有非生物部分。
(2)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蔬菜→猪→人。
沼气池中的绝大部分生物是腐生生物,主要靠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沼气池的目的是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充分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
(4)将大气中的碳转化为生产者体内的碳是通过蔬菜的光合作用实现的,表示该生理过程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故答案为:(1)不能;没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蔬菜→猪→人;分解者
(3)能量
(4)光合作用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产者植物是第一个营养级,直接吃生产者的初级消费者动物是第二个营养级,吃初级消费者的动物是第三个营养级,…。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河南省许昌市2019年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河南省许昌市2019年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一),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2019年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2019年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